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氧化氢酶测定方法

过氧化氢酶测定方法

过氧化氢酶测定(容量法)

过氧化氢酶也叫接触酶,能促进过氧化氢对各种化合物的氧化。几乎在所有的生物体内部有过氧化氢酶,在某些细菌里,其数量约为细胞干重的1%。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呼吸强度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微生物学过程的强度。

原理

过氧化氢酶的测定有测压法和滴定法。测压法是测定过氧化氢分解时析出的氧量(反应过氧化氢酶

式为:H2O2+H2O O2+H2O,方法简单,但准确性较差。后者则是定量滴定酶促反应后剩余的过氧化氢量,反应式为

2KMnO4+5H2O2+3H2SO42MnSO4+K2SO4+8H2O+5O2,此法测定结果较好。试剂

(1) 0.3% H2O2:按1:100将30%的H2O2用水稀释。

(2) 3N H2SO4(也就是1.5mol/l H2SO4):以配1000ml为例,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1.5*98.08/1.83=80.39ml,可以取80ml。

KMnO4的分子量=158.026,当量=31.605.高锰酸钾水溶液受到水中还原物和杂质以及受日光直射等影响能分解析出棕色的含水的二氧化锰沉淀,而有浓度的改变。因此在配制其标准溶液时必须使用棕色瓶盛装,以防日光直射作用.配制后并应放置一段时间,待与水中还原物完全作用后,滤去沉淀,然后进行标定,才能得到基本稳定不易变化的标准溶液。

(3) 0.1N KMnO4溶液:称取化学纯高锰酸钾3.161克,溶于l升无CO2蒸馏水(沸水)中,溶解后,在暗处放置一周, 然后用虹吸管将上部澄清溶液移于棕色瓶中(或用玻璃棉滤过)保存,以备标定.

注:C(1/5 KMnO4)=0.1mol/l表示的就是0.1N KMnO4溶液。

0.1N KMnO4溶液标定(GB/T601-2002)

称取0.2g(准至0.0001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草酸钠。溶于100mL(8+92)硫酸溶液中,用配制好的高锰酸钾溶液[c(1/5 KMnO4)=0.1mol/l]滴定,近终点时加热至65℃,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保持30s,同时作空白试验(不加草酸钠,其他一样)。

高锰酸钾溶液标准浓度按下式计算

c(1/5KMnO4)=m*1000/[(V1-V2)*M ]

式中c(1/5KMnO4)—高锰酸钾标准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m——草酸钠之质量,g;

V1——滴定草酸钠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之用量,mL;

V2——空白试验用高锰酸钾溶液之用量,mL;

M——草酸钠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g/mol),[ M(1/2Na2C2O4)=66.999 ]

或者c(1/5KMnO4)=m/(V1-V2)*0.06700

0.06700——与1.00mL高锰酸钾溶液c(1/5KMnO4)=0.1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

草酸钠的质量。

操作步骤:

(1)取2.0 g土,置于100mL(或150ml)三角瓶中,并注入40mL蒸馏水和5mL 0.3%H2O2溶液。(B)

(2)同时设置对照,即三角瓶中注入40mL蒸馏水和5mL 0.3%过氧化氢溶液,而不加土样。(A)

(3)将三角瓶放在往返式振荡机上120r/min振荡20min后,加入5mL3N硫酸,以稳定未分解的过氧化氢。再将瓶中悬液用慢速滤纸过滤。吸取25mL滤液,用0.1N KMnO4滴定至淡粉红色终点。

结果计算

用于滴定土壤滤液所消耗的高锰酸钾量(毫升数)为B,用于滴定25mL原始的过氧化氢混合液所消耗的高锰酸钾量(毫升数)为A。以20min后1g土壤消耗的0.1N KMnO4溶液的毫升数表示(以20min后1g土壤中的过氧化氢的毫克数表示?)。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A-B)×T/dwt

式中,T——为高锰酸钾滴定度的校正值。

dwt——烘干土质量(g)

滴定度:分析化学专属名词单位:g/ml、mg/ml

表示符号:

Ts: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滴定剂(溶质)的克数。

例如:T HCl=0.001012g/ml的HCl溶液,表示每毫升此溶液含有0.001012g纯HCl。

Ts/x: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的待测组分的质量。

S:代表滴定剂(标准溶液)的化学式。 X:代表被测物的化学式。

例如:T HCl/Na2CO3=0.005316g/ml HCl溶液,表示每毫升此HCl 溶液相当于

0.005316g Na2CO3。

例:用T(EDTA/CaO)=0.5mg/m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含钙离子的待测溶液,消耗了5ml,则待测溶液中共有CaO 2.5mg。

计算方法:

T=n*M/V 或T=C*M

SOD酶活性测定方法

SOD酶活性测定 所需药品: (1)0.1mol/l pH7.8的磷酸钠缓冲液: A液:0.1mol/l磷酸氢二钠液 B液:0.1mol/l磷酸二氢钠液 1毫升B+10.76毫升A (2)0.026mol/l蛋氨酸液(Met):现用现配 称取0.3879克蛋氨酸,用1号液定容至100毫升。 (3)75*10-5mol/l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液:现用现配 称取0.1533克NBT,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定容至250毫升。 (4)1umol/lEDTA-2钠和2*10-5mol/l核黄素混合液 (5)0.05mol/l pH7.8的磷酸钠缓冲液 (6)石英砂 实验步骤: 1.酶液制备:称取0.5克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3毫升5号液和少量石英砂,于冰浴中研成匀浆。然后用5号液定容至8毫升,于0~4℃、13000g时离心15分钟,上清液即为酶提取液。酶液可在低于0℃下的环境中保存。 2.按下表加入试剂: 试剂摇匀后,迅速遮光处理1号杯,其余杯在25℃、光强为4000勒克司的条件下照光处理15分钟,然后立即遮光。接着在560nm下,以1号杯作为空白测定其余杯中溶液的光密度。假定2、3号杯中溶液抑制NBT光还原的相对百分率为100%,然后按下式分别计算其余杯中溶液抑制NBT光还原的相对百分率。 M/N=100/X M——2、3号杯中溶液的光密度的平均值 N——其余杯中溶液的光密度值 X——其余杯中溶液抑制NBT光还原的相对百分率 然后以酶液量为横坐标,以其余杯中溶液抑制NBT光还原的相对百分率(X)为纵坐标制作曲线,根据线性好的曲线所得出的函数关系计算抑制NBT光还原的相对百分率为50%时所加入的酶液量,以该酶液量作为1个酶活单位。 结果计算:SOD活力按下式计算: A=V*1000*60/(B*W*T)

(完整版)实验40植物组织中过氧化氢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实验40 植物组织中过氧化氢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植物在逆境下或衰老时,由于体内活性氧代谢加强而使H2O2发生累积。H2O2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氧化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并使细胞膜遭受损害,从而加速细胞的衰老和解体。过氧化氢酶可以清除H2O2,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促防御系统之一。因此,植物组织中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本实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利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 一、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原理】 H2O2与硫酸钛(或氯化钛)生成过氧化物—钛复合物黄色沉淀,可被H2SO4溶解后,在415nm波长下比色测定。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H2O2浓度呈线性关系。 【仪器和用具】 研钵;移液管0.2ml×2支,5ml×1支;容量瓶10ml×7个,离心管5ml×8支;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试剂】 100μmol/L H2O2丙酮试剂:取30%分析纯H2O257μl,溶于100ml,再稀释100倍;2mol/L硫酸;5%(W/V)硫酸钛;丙酮;浓氨水。 【方法】 1.制作标准曲线:取10ml离心管7支,顺序编号,并按表40-1加入试剂。 待沉淀完全溶解后,将其小心转入1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少量多次冲洗离心管,将洗涤液合并后定容至10ml刻度,415nm波长下比色。 2.样品提取和测定:(1)称取新鲜植物组织2~5g(视H2O2含量多少而定),按材料与提取剂1∶1的比例加入4℃下预冷的丙酮和少许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后,转入离心管3000 r/min 下离心10min,弃去残渣,上清液即为样品提取液。(2)用移液管吸取样品提取液1ml,按表35-1加入5%硫酸钛和浓氨水,待沉淀形成后3000rpm/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用丙酮反复洗涤3~5次,直到去除植物色素。(3)向洗涤后的沉淀中加入2mol硫酸5ml,待完全溶解后,与标准曲线同样的方法定容并比色。 3.结果计算: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滴定法、比色法)【原理】 过氧化氢酶(CAT)属于血红蛋白酶,含有铁,它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分子氧,在此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过氧化氢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R(Fe+2)+H2O2==R(Fe+3+OH-) R(Fe+3OH-)2+ H2O2==R(Fe+2)2+2H2O+O2 据此,可根据H2O2的消耗量或O2的生成量测定该酶活力大小。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一定量(反应过量)的H2O2溶液,经酶促反应后,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滴定多余的H2O2 5 H2O2+2 KMnO4+4H2SO4-------- 5O2+2KHSO4+8H2O+2MnSO4 即可求出消耗的H2O2的量。 【仪器和用具】 研钵;三角瓶50ml×4;酸式滴定管(10ml);恒温水浴;容量瓶25ml×1。 【试剂】 10% H2SO4;0.2mol/L磷酸缓冲液pH7.8; 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液:称取KMnO4(AR)3.1605g,用新煮沸冷却蒸馏水配制成1000ml,用0.1mol/L草酸溶液标定; 0.1mol/L H2O2:市售30% H2O2大约等于17.6mol/L,取30% H2O2溶液5.68ml,稀释至1000ml,用标准0.1mol/ 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标定; 0.1mol/L草酸:称取优级纯H2C2O4?2H2O 12.607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L。 【方法】 1.酶液提取取小麦叶片 2.5g加入pH7.8的磷酸缓冲溶液少量,研磨成匀浆,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该缓冲液冲洗研钵,并将冲洗液转入容量瓶中,用同一缓冲液定容,4000rpm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 2.取50ml三角瓶4个(两个测定两个对照),测定瓶中加入酶液2.5ml,对照瓶中加入高温灭活酶液2.5ml,再加入2.5ml 0.1mol/L H2O2,同时计时,于3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立即加入10% H2SO4 2.5ml。 3.用0.1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H2O2,至出现粉红色(在30min内不消失)为终点。 4.结果计算: 酶活性用每克鲜重样品1min内分解H2O2的毫克数表示: 酶活(mg H2O2/gFW?min)= 式中A—对照KMnO4滴定毫升数; B—酶反应后KMnO4滴定毫升数; VT—酶液总量(ml); V1—反应所用酶液量(ml); W—样品鲜重(g);

漆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第8卷第2期2000年 6月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Journal of Cellulose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V ol.8 N o.2 Jun. 2000 综述评论漆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及应用的研究进展Ξ 李光日 余惠生3 付时雨 秦文娟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纤维素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广州 510650) 文 摘:综述了漆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漆酶的催化 反应发生在铜离子形成的活性中心,但其氧化能力与氨基酸配体有密切 的关系。漆酶可应用于带有羟基或氨基的芳香族单体的聚合反应,偶氮 染料的合成及降解,稠环芳烃的降解去毒等。同时在纸浆的洁净漂白,化 学分析中痕量物质的检测,食品的保鲜及改良和环保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关键词:漆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 中图法分类号:Q55 0 前 言 漆酶是一类含铜的多酚氧化酶(P—diphenol:oxidoreductase,EC1.10.3.2)。早在1883年,Y oshida从漆树的分泌物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它可使油漆迅速固化[1]。1894年Bertrand将这种蛋白质命名为漆酶[2]。随后人们发现这种酶不仅存在于漆树的分泌物中[3~5],而且存在于多种植物[6~8]、昆虫[9,10]和高等真菌中[11~15]。 近年来,漆酶在痕量物质的分析、染料合成与降解、食品性质的改良、环保和皮革工业等领域显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重要的是漆酶在氧化还原介体的协助下具有降解木素的能力[16],可以用于纸浆中残余木素的脱除,有利于发展全无氯的纸浆漂白技术。与传统的氯漂工艺相比,利用漆酶来脱除纸浆中的残余木素,不会产生有毒性的氯酚类化合物,对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漆酶作为一种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的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漆酶产生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是以白腐菌为研究对象,只有少数是以细菌[17]为研究对象。王佳玲等人对产漆酶白腐菌菌种,培养方式及产漆酶效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做过较为系统的总结[18]。本文将分以下三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漆酶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扼要的综述。 1 漆酶的催化活性中心结构 漆酶一般以单蛋白体的形式存在,其分子量范围一般是从52K Da到110K Da,也有些漆酶分子的分子量大于110K Da。不同来源的漆酶其分子被不同程度地糖基化,碳水化合物含量占10%~45%(质量分数),一般情况下真菌漆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要低于植物漆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19]。含有糖基的蛋白不易结晶,为了研究漆酶蛋白多肽的 收稿日期:2000-0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3通讯联系人

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35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 植物在逆境下或衰老时,由于体内活性氧代谢加强而使h2o2发生累积。h2o2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氧化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并使细胞膜遭受损害,从而加速细胞的衰老和解体。过氧化氢酶可以清除h2o2,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促防御系统之一。因此,植物组织中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本实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利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 一、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原理】 h2o2与硫酸钛(或氯化钛)生成过氧化物—钛复合物黄色沉淀,可被h2so4溶解后,在415nm波长下比色测定。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h2o2浓度呈线性关系。 【仪器和用具】 研钵;移液管0.2ml×2支,5ml×1支;容量瓶10ml×

7个,离心管5ml×8支;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试剂】 100μmol/Lh2o2丙酮试剂:取30%分析纯h2o257μl,溶于100ml,再稀释100倍;2mol/L硫酸;5%(w/V)硫酸钛;丙酮;浓氨水。【方法】 1.制作标准曲线:取10ml离心管7支,顺序编号,并按表40-1加入试剂。 待沉淀完全溶解后,将其小心转入1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少量多次冲洗离心管,将洗涤液合并后定容至10ml 刻度,415nm波长下比色。 2.样品提取和测定:(1)称取新鲜植物组织2~5g(视h2o2含量多少而定),按材料与提取剂1∶1的比例加入4℃下预冷的丙酮和少许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后,转入离心管 3000r/min下离心10min,弃去残渣,上清液即为样品提取液。(2)用移液管吸取样品提取液1ml,按表35-1加入5%硫酸钛和浓氨水,待沉淀形成后3000rpm/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用丙酮反复洗涤3~5次,直到去除植物色素。(3)向洗涤后的沉淀中加入2mol硫酸5ml,待完全溶解后,与标准曲线同样的方法定容并比色。3.结果计算:植物组织中h2o2含量(μmol/gFw)= 式中c—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中h2o2浓度(μmol);Vt —样品提取液总体积(ml);V1—测定时用样品提取液体积

土壤漆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土壤漆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1965 规格:100T/48S 产品内容: 试剂一:液体30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2瓶,4℃避光保存,临用前每瓶加7.5mL试剂一溶解。 试剂三:液体3mL×1瓶,常温保存。若有白色物质析出,放于37℃中溶解即可。 产品说明: 土壤漆酶(SL)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属于铜蓝氧化酶家族,广泛分布于真菌和高等植物中,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在纸浆生物漂白,环境污染物降解和木质纤维素降解以及生物检测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漆酶分解底物ABTS产生ABTS自由基,在420nm处的吸光系数远大于底物ABTS,测定ABTS自由基的增加速率,可计算得漆酶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天平、低温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玻璃比色皿/96孔板、震荡仪、30目筛(或更小)。操作步骤: 一、样本处理 新鲜土样风干,过30目筛。 二、测定操作 1.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调节波长到420nm,蒸馏水调零。 2.加样表: 试剂名称测定管对照管 土样(g)0.030.03

试剂一(μL)135135 试剂二(μL)150- 37℃水浴反应10min。 试剂三(μL)1515 试剂二(μL)-150 4℃12000g离心15min,取200μL上清于420nm测定其吸光值,分别记为A测定管、A对照管,计算ΔA=A测定管-A对照管。 三、土壤漆酶(SL)活性计算公式 (1)按微量比色皿计算: 酶活性定义:每克土壤每分钟生成1nmol ABTS自由基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SL活性(U/g)=ΔA÷(ε×d)×109×V反总÷W÷T=0.833×△A÷W。 ε:ABTS自由基摩尔消光系数:36000L/mol/cm;d:比色皿光径,1cm;V反总:反应总体积,3×10-4L;W,样本质量,g;T:反应时间,10min;109:单位换算系数,1mol=109nmol。 (2)按96孔板计算: 酶活性定义:每克土壤每分钟生成1nmol ABTS自由基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SL活性(U/g)=ΔA÷(ε×d)×109×V反总÷W÷T= 1.39×△A÷W。 ε:ABTS自由基摩尔消光系数:36000L/mol/cm;d:比色皿光径,0.6cm;V反总:反应总体积,3 ×10-4L;W,样本质量,g;T:反应时间,10min;109:单位换算系数,1mol=109nmol。 注意事项: 1.试剂一需临用前配制,并且尽快使用,4℃保存一周,若变色则不能使用。 2.测定之前进行预实验,若吸光值较高(A>1.5),请减少土样质量再进行测定。若数值偏小可以延长反 应时间或增加土样质量进行测定。 3.离心后若上清仍然浑浊,可再次离心去除。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紫外吸收法 一、目的与要求 过氧化氢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其活性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及抗寒、抗病能力有一定关系,故常加以测定。 二、原理 过氧化氢酶(catalase)属于血红蛋白酶,含有铁,它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分子氧,在此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过氧化氢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可根据H2O2的消耗量或O2的生成量测定该酶活力大小。过氧化氢在240nm 波长下有强烈吸收,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使反应溶液的吸光度(A240)随反应时间而降低。根据测量吸光率的变化速度即可测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小麦或其它叶片 (二)仪器设备:1. 研钵;2.紫外分光光度计;3. 离心机;4. 恒温水浴; 5. 容量瓶。 (三)试剂: 1. 0.2 mol/L pH7.8磷酸缓冲液(pH7.8: 0.2mol/L Na2HP04 91.5 ml; 0.2mol/L NaH 2P0 4 8.5 ml); 2.0.1 mol/LH2O2 (30%的H2O2溶液5.68ml稀释至1000ml) 二、实验步骤: 1、酶液提取称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组织0.5g,置于研钵中,加入2~3ml 4℃下预冷的pH7.0磷酸缓冲液和少量石英砂研磨匀浆后,转入25ml 容量瓶中,并用缓冲液冲研钵数次,合并冲洗液,并定容到刻度。混合均匀,将容量瓶置5℃冰箱中静置10min,取上清液在4000r/min下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粗提液,5℃下保存备用。 2、测定10ml试管3支,其中2支为样品测定管,1支为空白管,按表1-1顺序加入试剂。 25℃预热后,逐管加入0.6ml0.1mol/l的H2O2,每加完1管立即记时,并迅速倒入石英比色杯中,260nm下测定吸光度,每隔1min读数1次,共测4min,待3支管全部测完后,按式(1-1)计算酶活性。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综合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1、土壤脲酶的测定方法(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 一、原理 脲酶存在于大多数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里。它是一种酰胺酶作用是极为专性的,它仅能水解尿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和二氧化碳、水。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有机物质含量、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较高,中性土壤脲酶活性大于碱性土壤。人们常用土壤脲酶活性表征土壤的氮素状况。 土壤中脲酶活性的测定是以脲素为基质经酶促反应后测定生成的氨量,也可以通过测定未水解的尿素量来求得。本方法以尿素为基质,根据酶促产物氨与苯酚—次氯酸钠作用生成蓝色的靛酚,来分析脲酶活性。 二、试剂 1)甲苯 2)10%尿素:称取10g尿素,用水溶至100ml。 3)柠檬酸盐缓冲液():184g柠檬酸和氢氧化钾(KOH)溶于蒸馏水。将两溶液合并,用1mol/LNaOH将PH调至,用水稀释定容至1000ml。 4)苯酚钠溶液(L):苯酚溶于少量乙醇,加2ml甲醇和丙酮,用乙醇稀释至100ml (A液),存于冰箱中;27gNaOH溶于100ml水(B液)。将A、B溶液保存在冰箱中。使用前将A液、B液各20ml混合,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5)次氯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试剂,至活性氯的浓度为%,溶液稳定。 6)氮的标准溶液:精确称取硫酸铵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得到1ml含有氮的标准液;再将此液稀释10倍(吸取10ml标准液定容至100ml)制成氮的工作液(ml)。 三、操作步骤 称取5g土样于50ml三角瓶中,加1ml甲苯,振荡均匀,15min后加10ml10% 尿素溶液和20ml PH 柠檬酸盐缓冲溶液,摇匀后在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培养结束后过滤,过滤后取1ml滤液加入50ml容量瓶中,再加4ml苯酚钠溶液和3ml次氯酸钠溶液,随加随摇匀。20min后显色,定容。1h内在分光光度计与578nm波长处比色。(靛酚的蓝色在1h内保持稳定)。 标准曲线制作:在测定样品吸光值之前,分别取0、1、3、5、7、9、11、13ml 氮工作液,移于50ml容量瓶中,然后补加蒸馏水至20ml。再加入4ml苯酚钠溶液和3ml次氯酸钠溶液,随加随摇匀。20min后显色,定容。1h内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78nm波长处比色。然后以氮工作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注意事项: 1、每一个样品应该做一个无基质对照,以等体积的蒸馏水代替基质,其他操作 与样品实验相同,以排除土样中原有的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整个实验设置一个无土对照,不加土样,其他操作与样品实验相同,以检验 试剂纯度和基质自身分解。

漆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漆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1635 规格:100T/96S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11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20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2瓶,4℃避光保存。 产品说明: 漆酶(CE1.10.3.2)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属于铜蓝氧化酶家族,漆酶存在菇、菌及植物中,是一种环保型酶,其独特的催化性质在生物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 漆酶分解底物ABTS产生ABTS自由基,在420nm处的吸光系数远大于底物ABTS,测定ABTS自由基的增加速率,可计算得漆酶活性。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低温离心机、微量玻璃比色皿/96孔板、可调式移液枪、天平、研钵/匀浆器、冰和蒸馏水,水浴锅。 操作步骤: 一、粗酶液提取: (1)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10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细胞:按照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胞加入1mL 提取液),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然后4℃,10000g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培养液:直接检测。

二、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420nm,分光光度计蒸馏水调零。 2、水浴锅温度调至45℃。 3、工作液的配制:一瓶试剂二用10mL试剂一溶解。现用现配。 4、操作表:在微量玻璃比色皿/96孔板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 样本名称测定管空白管 样本(μL)30 蒸馏水(μL)-30 工作液(μL)170170 在微量玻璃比色皿/96孔板中分别加入上述试剂,充分混匀后于420nm处测定10s时的吸光值A1,迅速置于45℃水浴3min(酶标仪有控温功能的可以将温度调至45℃),拿出迅 速擦干测定190s时的吸光值A2,计算△A测定管=A2测定-A1测定,△A空白管=A2空白-A1 空白,△A=△A测定管-△A空白管。空白管只需做一次。 三、漆酶活计算 1.按微量玻璃比色皿计算: (1)按蛋白浓度计算 酶活定义:每毫克蛋白每分钟氧化1nmol底物ABTS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漆酶酶活(U/mg prot)=△A÷(ε×d)×V反总×109÷(V样×Cpr)÷T=61.7×△A÷Cpr (2)按样本质量计算 酶活定义:每克样品每分钟氧化1nmol底物ABTS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漆酶酶活(U/g鲜重)=△A÷(ε×d)×V反总×109÷(V样×W÷V样总)÷T=61.7×△A÷W (3)按细胞数量计算 酶活定义:每104个细胞每分钟氧化1nmol底物ABTS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漆酶酶活(U/104cell)=△A÷(ε×d)×V反总×109÷(V样×500÷V样总)÷T=0.123×△A (4)按液体体积计算 酶活定义:每mL液体每分钟氧化1nmol底物ABTS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试验七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七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过氧化氢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EC1.11.1.6)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中,其活力大小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和抗寒、抗病能力有一定的联系,故常需进行测定。 过氧化氢酶能把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其活力大小以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所分解的过氧化氢量来表示。被分解的过氧化氢量可用碘量法间接测定。当酶促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终止反应,然后以钼酸铵作催化剂,使未被分解的过氧化氢与碘化钾反应放出游离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碘。其反应为: 过氧化氢酶 2H2O2-------------------------2H2O+O2 钼酸铵 H2O2+2KI+H2SO4------------------------I2+K2SO4+2H2O I2+2Na2S2O3-------------2NaI+Na2S4O6 反应完后,以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的滴定值之差求出被酶分解的过氧化氢量,即可计算出酶的活力。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 1、仪器:天平,研钵,容量瓶,恒温水浴,移液管,三角瓶,滴定管。 2、试剂: (1)0.01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 (2)1.8mol|L的硫酸溶液; (3)10%钼酸铵溶液; (4)0.0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 (5)1%的淀粉溶液; (6)20%的碘化钾溶液; (7)碳酸钙粉末。 四、操作步骤 1、酶液提取:称取新鲜油麦菜0.25g,剪碎置研钵中,加入0.1g碳酸钙和2mL水研磨成匀浆,用漏斗移入50mL的容量瓶,研钵用少量的水冲洗,冲洗液也一并移入容量瓶中, 然后用水定容。摇荡片刻,静置澄清后吸取20.0mL上清液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摇匀后备用。 2、取三个100mL三角瓶编号,向各瓶准确加入稀释后的酶液10.0ml,随即在3号瓶中加入1.8mol|L硫酸5.0ml以终止酶的活力,作为空白溶液。各瓶均加入5.0mL0.01mol|L过氧化氢溶液,每加一瓶即摇匀并开始记时。5min(必须准确)后立即向1、2号瓶各加5.0mL1.8mol|L硫酸溶液。 3、各瓶分别加入1.0mL20%的碘化钾溶液和3滴钼酸铵溶液,然后依次用0.02mol|L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滴定至溶液淡黄色后加入5滴1%的淀粉溶液,再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到终点,记下各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体积。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_张瑞萍

测试与标准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 张瑞萍 南通工学院(226007) 摘 要 用DN S 为显色剂,分别以滤纸和CM C 为底物,以滤纸糖酶活性(FP A )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CM C a se )表征纤维素酶活力。确定酶活测定用波长为530nm,参比溶液应为失活酶、底物和DN S 等共热的反应物;比较了两种底物的酶活力测定方法。结果表明,CM C a se 比FP A 高,说明酶对水溶性底物有较高的活力,也表明吸附对酶的活性部位与纤维素分子链段的结合及催化均有很大影响;对于不同牌号的纤维素酶,织物的酶减量率与CM C 酶活力关系密切。 叙 词: 测试 纤维素酶 活度中图分类号: TS197 纤维素酶是多组分复合物,各组分的底物专一性不同。纤维素酶作用的底物比较复杂,反应产物不同,致使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很多,各国的方法亦不统一。我们选择滤纸、CM C 为底物,原理系利用纤维素酶催化水解纤维素,产生纤维多糖、二糖及葡萄糖等还原糖,与显色剂反应,求出还原糖的浓度,间接求出酶的活力。由不同底物测得的酶活力分别称作FPA (滤纸糖酶活力)和CM C ase (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力)。本文分析确定酶活力测定的主要条件,比较两种底物的酶活力测定方法的结果,探讨纤维素酶活力与织物减量率的关系,为酶在生产中的利用提供依据。 1 实验方法 1.1 化学药品、材料 纤维素酶(工业品),DNS 试剂(自配),冰醋酸,醋酸钠,葡萄糖(均为分析纯),滤纸(定性),羧甲基纤维素酶CM C (试剂级),纯棉针织物半制品(南通针织厂)。 1.2 FPA 滤纸酶活力和CMC 酶活力的测定 取适当稀释的酶液,分别以滤纸或1%的CM C 溶液为底物,于50℃恒温水解反应1h ;然后加入显色剂DNS,沸水浴中煮沸5min;再加入蒸馏水,于530nm 测定吸光度OD 值。 酶活可定义为:每毫升酶液1min 产生1mg 葡萄糖为一个单位( )。 1.3 针织物酶减量率的测定 将酶处理前后的试样在烘箱中105℃烘至恒重。减量率= 处理前织物干重-处理后织物干重 处理前织物干重 ×100% 2 结果与讨论 2.1 显色剂的选择 选用DNS ,在碱性条件下与还原糖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确定低分子糖含量。 碱性条件下DNS 与还原糖共热反应如下: O 2N OH O 2N CO OH +还原糖  H 2N OH CO OH O 2N DN S(黄色) 3-氨基-5-硝基水杨酸(棕红色) 生成的棕红色氨基化合物系比色法测定基础。2.2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选取490~580nm 波长对显色液进行比色。由图1可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490~500nm 处有最大吸收,DNS 在此波长下也有较明显的吸收。为了排除DNS 的干扰,选择在波长 530nm 处进行测定,此波长下的葡萄糖吸收虽有所降低,然而符合“吸收最大、干扰最小”的原则。 图1 D NS 与葡萄糖的吸收曲线 2.3 底物及酶本身含糖量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底物特别是滤纸,也含有一定的还原糖,在碱性的DNS 试剂中也会发色。而且,试验所用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工业级的复合酶,品种不同,其本身含糖量也不同。为了排除这类还原糖的干扰,参比溶液取失活后的酶、底物、DNS 等共热的反应物。2.4 葡萄糖标准曲线 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作为标准溶液,与DNS 共热反应显色后,测出其吸光度OD 值(见图2)。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 2为0.9991(见图2),线性相当好,可以用于酶活力的测定。 38 印 染(2002No .8) www .cdfn .com .cn

漆酶

漆酶性质及应用 漆酶(1accase)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通常由500个氨基酸单一多肽组成,其中含有19种氨基酸,漆酶有一定的含糖量[1]。真菌漆酶是一种糖蛋白,由肽链、糖配基和Cu2+三个部分组成,分子量在60-390kDa之间[2]。肽链一般由500-550个氨基酸组成[3],糖配基有氨基己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岩藻糖和阿拉伯糖,占整个分子重量的10%-80%。糖配基组成及含量的不同是漆酶分子量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漆酶一般含有4个铜离子(P. radiate漆酶除外,仅含2个铜离子,无3号铜离子)。根据其光谱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的铜: 1号铜(只有一个铜离子,顺磁性)具有典 型的蓝铜谱带:紫外可见光谱上600nm [ε: 5000 (mol·L-1cm)-1]处出现峰值,在EPR (电子顺磁共振)谱上有一个小的平行超精细耦合结构[A11:(4070) * 10-4cm-1],它参与分子内的电子传递,把电子从底物传递到其他铜原子上; 2号铜(只有一个铜离子,顺磁性)只具一般的EPR谱带(A11>140×10-4m-1); 3号铜由2个3号铜原子通过一个OH桥配位连接起来,组成双核铜区,具有抗磁性,因而在EPR上无谱带,紫外可见光谱上330nm处的肩峰是3号Cu2+的特征峰。漆酶空间结构更详细的资料来自其晶体衍射的研究。含四个铜原子的酶分子是常见的形式,而某些酶蛋白的辅基有例外的情况。Karhunen E[4]等的研究指出,phlebia radiata产生的漆酶中只含有2个铜原子,另外还有一分子的有机小分子辅基吡咯喹琳醌(pyrroloquinolin-equi-none, PQQ),该辅基在分子中扮演类似Ⅲ型铜原子的功能。 漆酶能够催化酚类、芳胺类、羧酸类、甾体类激素、生物色素、金属有机化合物和非酚类物质生成醌类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和水,属于铜蓝氧化酶(或称为铜蓝蛋白酶)中的一小族,广泛存在于真菌、植物和昆虫中,有报道细菌也能产生漆酶I21。漆酶含有的铜离子,它们位于酶的活性位,在氧化反应中能够协同传递电子并将氧还原成水。目前, 研究最多的产漆酶微生物大多是白腐真菌, 主要有黄孢原毛平革菌、彩绒革盖菌、变色栓菌、射脉菌、凤尾菇等。 1883年Yoshida[5]最先从漆树液中发现了漆酶131,后来被Bertranc命名。我国最早研究漆酶的是刘国智、黄葆同等,他们于20世纪50年代末利用漆酶在催化反

酶活性测定方法

酶活性测定 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试剂:0.1% p-nitrophenylphosphate disodium salt(P-硝基苯磷酸二钠) 0.2mol/L 碳酸盐/碳酸氢盐缓冲溶液(pH: 9.6)——buffer 0.2mol/L NaOH 测定步骤:(1) 加入样品之前,0.1% P-硝基苯磷酸二钠及buffer 37°C孵化30 min; (2) 1mL污泥样品+1mL0.1% P-硝基苯磷酸二钠+2mL buffer 37°C孵化30 min; (3) 加入2mL 0.2mol/L NaOH终止反应; (4) 2500g 离心,上清液在410nm测定吸光度。 计算: 每个污泥样品酶活性的测定均包含两个平行样S+一个空白样品S0。 [(S1- S0)+(S2- S0)]/2*0.704 (Eu) 2、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试剂:0.1% p-nitrophenylphosphate disodium salt(P-硝基苯磷酸二钠) 0.2mol/L HAc/Ac缓冲溶液(pH: 4.8)——buffer 0.2mol/L NaOH 测定步骤:(1) 加入样品之前,0.1% P-硝基苯磷酸二钠及buffer 37°C孵化30 min; (2) 1mL污泥样品+1mL0.1% P-硝基苯磷酸二钠+2mL buffer 37°C孵化30 min; (3) 加入2mL 0.2mol/L NaOH终止反应; (4) 2500g 离心,上清液在410nm测定吸光度。 计算: 每个污泥样品酶活性的测定均包含两个平行样S+一个空白样品S0。 [(S1- S0)+(S2- S0)]/2*0.719 (Eu) 3、a-葡萄糖甘酶(a-glucosidase) 试剂:0.1% p-nitrophenyl a-D glucopyranoside(p-硝基苯-Α-D-葡吡喃糖苷) 0.2mol/L Tris-HCl (pH: 7.6) 测定步骤:(1) 加入样品之前,0.1% p-硝基苯-Α-D-葡吡喃糖苷及Tris-HCl 37°C 孵化30 min; (2) 1mL污泥样品+1mL 0.1% p-硝基苯-Α-D-葡吡喃糖苷+2mL Tris-HCl 37°C孵化

土壤漆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可见分光光度法

土壤漆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1960 规格:50T/24S 产品内容: 试剂一:液体60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2瓶,4℃避光保存,临用前每瓶加15mL试剂一溶解。 试剂三:液体3mL×1瓶,常温保存。若有白色物质析出,放于37℃中溶解即可。 产品说明: 土壤漆酶(SL)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属于铜蓝氧化酶家族,广泛分布于真菌和高等植物中,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在纸浆生物漂白,环境污染物降解和木质纤维素降解以及生物检测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漆酶分解底物ABTS产生ABTS自由基,在420nm处的吸光系数远大于底物ABTS,测定ABTS自由基的增加速率,可计算得漆酶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天平、低温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1mL玻璃比色皿、震荡仪、30目筛(或更小)。 操作步骤: 一、样本处理 新鲜土样风干,过30目筛。 二、测定操作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调节波长到420nm,蒸馏水调零。 2.加样表: 试剂名称测定管对照管 土样(g)0.10.1

试剂一(μL)450450 试剂二(μL)500- 37℃水浴反应10min。 试剂三(μL)5050 试剂二(μL)-500 4℃12000g离心15min,取上清于420nm测定其吸光值,分别记为A测定管、A对照管,计算ΔA=A测定管-A对照管。 三、土壤漆酶(SL)活性计算公式 酶活性定义:每克土壤每分钟生成1nmol ABTS自由基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SL活性(U/g)=ΔA÷(ε×d)×109×V反总÷W÷T=2.78×△A÷W。 ε:ABTS自由基摩尔消光系数:36000L/mol/cm;d:比色皿光径,1cm;V反总:反应总体积,0.001L;W,样本质量,g;T:反应时间,10min;109:单位换算系数,1mol=109nmol。 注意事项: 1.试剂一需临用前配制,并且尽快使用,4℃保存一周,若变色则不能使用。 2.测定之前进行预实验,若吸光值较高(A>1.5),请减少土样质量再进行测定。若数值偏小可以延长反 应时间或增加土样质量进行测定。 3.离心后若上清仍然浑浊,可再次离心去除。

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方法及试剂配制

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测定 【实验原理】 过氧化物酶广泛分布于植物的各个组织器官中,在有H 202存在条件下,过氧化物酶能使愈创木酚氧化,生成茶褐色的4-邻甲氧基苯酚,可用分光光度计测生成物的含量来测定活性。 【实验试剂】 愈创木酚、30%过氧化氢、20mmol/LKH2PO4、100mmol/L 磷酸缓冲液(pH6.0)、反应混合液[100mmol/L 磷酸缓冲液(Ph6.0)50mL ,加入愈创木酚28uL,加热搅拌,直至愈创木酚溶解,待溶液溶解冷却后,加入30%过氧化氢19uL ,混合均匀保存在冰箱中] 【方法步骤】 (1)、粗酶液的提取 称取小麦叶片0.25g ,加20mmol/LKH2PO4 2.5mL ,于研钵中研成匀浆,以4000r/min 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保存在冷处,所得残渣再用20mmol/LKH2PO4 2.5mL 提取一次,全并两次上清液,所得的即为粗酶提取液(酶活性过高,稀释10倍)。 (2)、酶活性的测定 取试管3只,于一只中加入反应混合液3mL ,KH2PO41mL ,作为校零对照,另外三只中加入反应混合液3mL ,稀释后的酶液1mL (如表1),立即开启秒表,于分光光度计470nm 波长下测量OD 值,每隔1min 读数一次(4min )。以每分钟表示酶活性大小,将每分钟OD 值增加0.01定义为一个活力单位。 表1 紫外吸收法测定POD 酶活性配置表 4.结果计算 以每分钟吸光度变化值表示酶活性大小,即以 ΔA 470 /[min · g (鲜重) ]表示之。也可以用每 min 内 A 470 变化 0.01 为 1 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单位( u )表示。 POD 总活性[u/g(FW)]= 式中:POD 总活性以酶单位每克鲜重表示。其中 △470=ACK-AE 比活力单位以酶单位每毫克蛋白表示。 ACK ——照光对照管的吸光度。 AE ——样品管的吸光度。 Vt ——样品液总体积,mL 。 FW t V . V A T ? ? ? ? 1 470 01 0 ?

酶活性测定方法

一、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POD测定参照李合生等(2003)的愈创木酚法方法进行测定,略加改动。 测定:称取样品0.5g,加入5mL 1/15mol/L PH=7.0的磷酸缓冲溶液,冰浴研磨成匀浆,4℃条件下12000r/min离心15min,上清液为粗酶液。然后在试管中加pH 7.0的磷酸缓冲液2 ml,愈创木酚(0.2%)0.5ml,浓度为0.15%的H2O2 0.5ml,取0.3ml的酶提取液加入到试管中,空白以缓冲液代替。在470nm下测定其吸光度,加入酶液时开始计时,每隔30s读数一次,连续记录5分钟。以每分钟每克鲜重增加0.1的酶量作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470 ×V T POD活性= 0.01×t×Vs×W 式中:△470----反应时间内吸光度值的变化; V T ----提取酶液的总体积(ml) t----反应的时间(min) Vs ----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 W----样品鲜重(g) 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参照朱广廉等(1990)的方法,略加改动。 酶液制备:称取样品0.5g,加入5mL 0.1mol/L PH=6.0的磷酸缓冲溶液,冰浴研磨成浆,4℃条件下12000r/min离心15min后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PPO活性测定:反应试管中分别加入0.1 mL酶液+3.9 mL磷酸缓冲液+ 1 mL 1m mol/L的邻苯二酚。混匀后于30℃保温10 min,迅速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20%的三氯乙酸终止反应,立即于525nm下测定其吸光度值,计算酶活。 PPO活性= O D×V T 0.01×t×0.5g×V s = O D×V T 0.005 OD——反应时间内吸光值的变化; V T ----提取酶液的总体积(ml) Vs ----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 T———反应时间(min);

实验方法与步骤

2.2 培养基的配制 2.2.1 PDA固体培养基(1L) 取新鲜的马铃薯,在洗净、去皮后称取200 g,切碎后放入装有800 mL蒸馏水的1 L的烧杯内。使用控温电热套加热、煮沸30 min后,4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最后,用电子天平称取20 g蔗糖、15 g琼脂粉,倒入收集到的滤液中,搅拌均匀后定容至1000 mL。 2.2.2 Bavendamm氏反应培养基(1L) 在1000 mL的PDA固体培养基中,加入0.4mM 鞣酸,并搅拌均匀。 2.2.3 氧化带测定培养基(1L) 在1000 mL的PDA固体培养基中,加入0.04%的愈创木酚,并搅拌均匀。 2.2.4 液体产酶培养基(1L) 即PDA液体培养基。取新鲜的马铃薯,在洗净、去皮后称取200 g,切碎后放入装有800 mL蒸馏水的1 L的烧杯内。使用控温电热套加热、煮沸30 min后,4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并称取20 g蔗糖(或葡萄糖),并搅拌均匀。最后,用量筒均匀地量取50 ml的培养基,倒入150 ml的三角瓶中。 2.3 实验方法 2.3.1 菌种的纯化和扩大培养 从桂林南方食用菌研究所购买的15个平菇菌株,需要利用PDA固体培养基进行菌种的纯化以及扩大培养,才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使用。 在无菌操作台内,使用灭菌后的镊子,取菌种培养瓶内的平菇菌株,接种到事先配制好PDA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并放入28℃的恒温培养箱中。待平菇菌株的菌丝长好后,再次转接到PDA平板上,28℃恒温培养8 d,进行扩大培养。待菌丝长满整个平板后,即可用灭菌后的打孔器,将PDA平板上的菌种制成直径12 mm、厚2mm 的菌种塞,备用。 2.3.2 初筛 用打孔器分别取1片纯化且培养好的直径12 mm、厚2mm的菌丝,接种于装有Bavendamm氏反应培养基的平板中心,置于恒温培养箱中,28℃条件下恒温培养。最后,每天按时记录菌落周围是否产生棕色的轮环,有棕色轮环出现者记录为(+),无棕色轮环出现者则记录为(-),且用相机拍下平板上菌落周围的变化情况。若菌落周围有棕色轮环出现,则需使用刻度尺测量轮环的直径并做好记录。根据菌落周围棕色轮环的直径大小,初步筛选出产漆酶能力较强的平菇菌株。

试验八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八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过氧化氢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EC1.11.1.6)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中,其活力大小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和抗寒、抗病能力有一定的联系,故常需进行测定。 过氧化氢酶能把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其活力大小以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所分解的过氧化氢量来表示。被分解的过氧化氢量可用碘量法间接测定。当酶促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终止反应,然后以钼酸铵作催化剂,使未被分解的过氧化氢与碘化钾反应放出游离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碘。其反应为: 过氧化氢酶 2H2O22H2O+O2 钼酸铵 H2O2+2KI+H2SO4I2+K2SO4+2H2O I2+2Na2S2O32NaI+Na2S4O6 反应完后,以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的滴定值之差求出被酶分解的过氧化氢量,即可计算出酶的活力。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 1.仪器:天平,研钵,容量瓶,恒温水浴,移液管,三角瓶,滴定管。 2.试剂: (1)0.01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 (2)1.8mol/L的硫酸溶液; (3)10%钼酸铵溶液; (4)0.0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 (5)1%的淀粉溶液; (6)20%的碘化钾溶液; (7)碳酸钙粉末。 3、材料 油麦菜 四、操作步骤 1.酶液提取 称取新鲜油麦菜0.25g,剪碎置研钵中,加入0.1g碳酸钙和2mL水研磨成匀浆,用漏斗移入50mL的容量瓶,研钵用少量的水冲洗,冲洗液也一并移入容量瓶中,然后用水定容。摇荡片刻,静置澄清后吸取20.0mL上清液至100ml容

量瓶中,加水定容,摇匀后备用。 2.酶促反应 取三个100mL三角瓶编号,向各瓶准确加入稀释后的酶液10.0ml,随即在3号瓶中加入1.8mol/L硫酸5.0ml以终止酶的活力,作为空白溶液。各瓶均加入5.0mL0.01mol/L过氧化氢溶液,每加一瓶即摇匀并开始记时。5min(必须准确)后立即向1、2号瓶各加5.0mL1.8mol/L硫酸溶液。 3.滴定 各瓶分别加入1.0mL20%的碘化钾溶液和3滴钼酸铵溶液,然后依次用0.02mol/L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滴定至溶液淡黄色后加入5滴1%的淀粉溶液,再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到终点,记下各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体积。 五、结果处理与分析 1.按国际酶活力单位计算 被分解的过氧化氢量(μmol)=1/2×V Na2S2O3(空白滴定值-样品测定值)(mL)×10-3×0.02×106 被分解的过氧化氢量(μmol)×酶液稀释倍数过氧化氢酶活力(U)=--------------------------------------------------------------- 时间(min)×样品重量(g)2.酶活力的习惯计算法 被分解的过氧化氢量(mg)=V Na2S2O3(空白滴定值-样品滴定值)(mL)×0.02×1/2×34.02 被分解的过氧化氢量(mg)x酶液稀释倍数过氧化氢酶活力=--------------------------------------------------------------- 样品重量(g)x时间(min) 其中0.02为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34.02是过氧化氢的摩尔质量。 【注意事项】 酶促反应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思考题】 查阅文献,说明测定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方法有哪些,原理各是什么? 【参考资料】 郭蔼光,郭泽坤.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7-7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