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科院微生物学

中科院微生物学

中科院微生物学
中科院微生物学

中科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等。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共五个部分。

三.考试内容

(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

1.微生物学定义

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

3.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人物

4.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二)原核生物

1.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

2.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4.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

(三)真核微生物

1.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

2.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

(四)病毒和亚病毒

1.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2.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3.病毒的宿主范围

4.病毒的培养和纯化

5.病毒的复制

6.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7.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方法

(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

1. 微生物的营养和繁殖

2.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测定

3.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4.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5.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6. 次生代谢

7. 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8. 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

(六)微生物生态学

1. 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

2. 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生境多样性

3.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4.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5.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6.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七)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1.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 质粒及转座因子

3. 微生物基因的表达及调控

4. 微生物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5.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6. 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

7. 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8. 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功能基因组

(八)传染与免疫

1.传染的概念

2.非特异性免疫

3.特异性免疫

4.免疫学的实际意义

(九)实验设计

1.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2.获得特定的微生物基因或代谢产物

3.利用所知功能的微生物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四.考试要求

(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

1. 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和相关学科。掌握微生物学中常用

科学词语和名称。

2. 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概念,包括物种多样性、形态多样性、发育多样性、

代谢及遗传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生物资源。

3. 了解微生物学发展史是伴随人类文明和技术进步的漫长历程;微生物学的发

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4. 了解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贡献,以及在医药、工业、农业、环

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原核微生物

1. 了解什么是原核生物?什么是生命三域说,由谁提出及根据是什么?了解

原核生物的系统进化理论。

2. 了解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认识细胞壁、细胞膜、核区(异核体)、核糖体、

内生孢子、鞭毛等结构和功能性状,以及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意义。

3. 了解和掌握原核生物的现代分类体系与鉴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包括革兰

氏染色、形态观察、生理测定、生化活性分析、细胞化学分析、核酸

(RNA/DNA)分析、蛋白质分析等表观和分子信息在分类鉴定中的综合应用。

了解原核微生物的命名法规。

4. 了解和认识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了解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和

古菌的重要代表种群的基本特性和在研究生命现象中的意义。

(三)真核微生物

1. 了解什么是真核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2. 了解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间的主要区

别。

3. 了解和掌握真核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的基本方法。认识真核微生物的物种

多样性。了解酵母菌、霉菌、蕈菌的主要代表种群的生物学特征和实际意

义。

(四)病毒和亚病毒

1. 了解病毒的基本特点、病毒的结构、病毒大小以及病毒的寄主和种类。

2. 了解病毒的分类原理和命名原则

3. 了解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复制周期所包括的吸附、穿入、脱壳、转录和翻

译、组装及释放等主要环节。

4. 了解什么是亚病毒?亚病毒包括的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等的特性。

5. 何谓噬菌体?何谓温和噬菌体、溶源噬菌体以及λ噬菌体?

6. 了解目前国内外在主要病毒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和进展,如禽流感病毒,

肝炎病毒等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类群。

(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

1. 了解微生物六类营养要素;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培养基种类及配制原则。

2. 了解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熟悉典型生长曲线的意义;了解影响微生物

生长的主要因素。

3. 了解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熟悉高温灭菌的主要方法;了

解常用化学杀菌剂、抗生素、消毒剂和治疗剂种类和功效,以及其杀菌、

抑菌原理。

4. 了解能量代谢中的生物氧化概念;熟悉生物氧化包括的呼吸、无氧呼吸和

发酵三种类型及其意义。

5. 了解分解代谢的内容。何谓合成代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联性。

6. 了解次生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和非抗生素生物活性物质)及其

重要性。

7. 举例说明自养微生物CO2固定的4 条途径:Calvin循环、乙酰-CoA途径、

逆向TCA途径和羟基丙酸途径。了解何谓生物固氮?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8. 了解何谓代谢调控?了解工业发酵通过调节三类初级代谢途径而提高发酵效

率的意义。

(六)微生物生态学

1. 了解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微生物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在土壤、水体、空气及其他环境中的分布。何谓极端微生

物?了解古菌(Archaea)和极端微生物的关系。了解目前已知的极端生命条件。

3. 了解微生物间和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五种主要关系类型。

4.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碳、氮、硫、磷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5. 了解何谓水体富营养化。解释“水华”(Water Bloom)、“赤潮”(Red Tide)现象。

何谓生物处理(Biotreatment)和生物整治(Bioremediation)? 说明微生物在环境

保护中的作用。

6.初步了解16S rRNA等基因在分子微生物生态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基于这类生物分子发展起来的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

(七)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1. 熟悉各类微生物(细菌、古菌、真核微生物、病毒等)的遗传特征。

2. 利用微生物的三个经典实验: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和植物病毒的重组实

验证明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核酸。了解遗传物质(DNA/RNA)在微生物细胞

内的存在部位(核或核区、核糖体、质粒等)和功能特性。

3. 了解DNA的结构及其功能(如复制、转录等)相适应的特点。

4. 清楚基因的概念,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及突变机制。能举例说明物理诱变、化

学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

5. 了解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相关元件及其功能,了解原核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的分子机制。

6. 了解原核生物的四种遗传操作方法:转化(Transformation)、转导(Transduction)、

接合(Conjugation, Mating)和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了解真核微生物

基因重组中的有性杂交和准性杂交(Parasexual Hybridization) 在育种中的意

义。

7. 熟悉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和相关技术术语。熟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步骤。

8. 了解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何谓菌种退化(Degeneration)?了解菌种复壮的措

施。

9. 理解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了解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基因组结构、基因结构

及遗传过程中的主要差别。

(八)传染与免疫

1. 了解什么是传染(Infection)及决定传染的基本因素。

2. 了解什么是免疫?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3. 了解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了解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以及免疫学中常用的

基本词语和概念。

4. 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免疫学的意义;抗原-抗体间的主要反应: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中和反应,熟悉上述四种免疫反应的试验方法及原理。了解免疫制剂的种类及作用。

(九)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在给出前提条件下,能够设计简单的技术路线去获得所要求的微生物类群、

基因或代谢产物。

2.能够根据提供的现象,提出微生物所具有的功能假说或进化过程假说。

3.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用某种微生物的功能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五.主要参考教材

1.闵航主编微生物学(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浙江大

学出版社, 2011.

2.张利平主编微生物学(生物科学专业6+X简明教程系列), 科学出版社, 2012.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编制日期:2013年6月27日

数据挖掘简介

数据挖掘综述

数据挖掘综述 摘要:数据挖掘是一项较新的数据库技术,它基于由日常积累的大量数据所构成的数据库,从中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称为知识,用于支持决策。数据挖掘是一项数据库应用技术,本文首先对数据挖掘进行概述,阐明数据挖掘产生的背景,数据挖掘的步骤和基本技术是什么,然后介绍数据挖掘的算法和主要应用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据挖掘,算法,数据库 ABSTRACT:Data mining is a relatively new database technology, it is based on database, which is constituted by a large number of data coming from daily accumulation, and find potential, valuable information - called knowledge from it, used to support decision-making. Data mining is a databas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first outlines,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of data mining , the steps and basic technology, then data mining algorithm and main application field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data mining ,algorithm, database 数据挖掘产生的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数据库系统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库技术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即从过去仅管理一些简单数据发展到管理由各种计算机所产生的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电子档案、Web页面等多种类型的复杂数据,并且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在给我们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也体现出明显的海量信息特征。信息爆炸时代.海量信息给人们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最主要的就是有效信息难以提炼。过多无用的信息必然会产生信息距离(the Distance of Information-state Transition,信息状态转移距离,是对一个事物信息状态转移所遇到障碍的测度。简称DIST或DIT)和有用知识的丢失。这也就是约翰·内斯伯特(John Nalsbert)称为的“信息丰富而知识贫乏”窘境。因此,人们迫切希望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并提取隐藏在其中的信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但仅以数据库系统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更缺乏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知识的手段。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 数据挖掘的步骤 在实施数据挖掘之前,先制定采取什么样的步骤,每一步都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是必要的,有了好的计划才能保证数据挖掘有条不紊的实施并取得成功。很多软件供应商和数据挖掘顾问公司投提供了一些数据挖掘过程模型,来指导他们的用户一步步的进行数据挖掘工作。比如SPSS公司的5A和SAS公司的SEMMA。 数据挖掘过程模型步骤主要包括:1定义商业问题;2建立数据挖掘模型;3分析数据;4准备数据;5建立模型;6评价模型;7实施。 1定义商业问题。在开始知识发现之前最先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了

2020-2021中科院细胞生物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等信息汇总

2020-2021中科院细胞生物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等信息汇总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简老师对中科院细胞生物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科院的介绍,院系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以及细胞生物学考研备考经验,细胞生物学专业院校排名情况等几大方面。 一、学校简介 动物研究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贡献卓著。1962年由昆虫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合并成为现在的动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目前拥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即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和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有馆藏量近800万号的动物标本馆;还建立了国家动物博物馆,以及众多的野外观察研究台站和基地。研究所主要定位在围绕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及其人与自然协调并存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在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有害动物控制、资源动物可持续利用、动物疾病预警与防控、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动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现有在学研究生600多人。

二、招生情况、考试科目071009 细胞生物学计划6人 071009 细胞生物学6 可接收推荐免 试生,可硕博连 读 1生态毒理学戴家 银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④852细胞生物学 2分子神经毒 理 伍一 军 欢迎医学背景 考生报考 3媒介昆虫与 病毒互作 郑爱 华 4细胞运动和 肌肉收缩 李向 东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或622动物学④852细胞生物学或853遗传学 5神经细胞与 昆虫行为 王琛 柱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或602高等数学(乙)④852细胞生物学或853遗传学 6昆虫社会行 为与神经调 节 周传同上 三、参考书目 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2002年第三版),上、下册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因Ⅹ》(中文版),Benjamin Lewin,科学出版社。

材料化学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1

第二章参考答案 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 2.为什么可将金属单质的结构问题归结为等径圆球的密堆积问题? 答: 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金属键即无饱和性又无方向性, 其离域电子为所有原子共有,自由流动,因此整个金属单质可看成是同种元素金属正离子周期性排列而成,这些正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都是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电子分布基本上是球形对称,由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都相等,因此可看成是等径圆球。又因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为使体系能量最低,金属原子在组成晶体时总是趋向形成密堆积结构,其特点是堆积密度大,配位数高,因此金属单质的结构问题归结为等径圆球的密堆积问题. 3.计算体心立方结构和六方密堆结构的堆积系数。

(1) 体心立方 a :晶格单位长度 R :原子半径 a3 4R= 3 4R a=,n=2, ∴68 .0 )3 / 4( )3/ 4(2 )3/ 4(2 3 3 3 3 = = = R R a R bcc π π ζ (2)六方密堆 n=6 4.试确定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结构中原子半径和点阵参数之间的关系。 解: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结构均属立方晶系,点阵参数或晶格参数关系为 ο 90 ,= = = = =γ β α c b a,因此只求出a值即可。 对于(1)fcc(面心立方)有a R2 4=, 2 4R a=,ο 90 ,= = = = =γ β α c b a (2) bcc体心立方有:a3 4R= 3 4R a=;ο 90 ,= = = = =γ β α c b a (3) 简单立方有:R a2 =,ο 90 ,= = = = =γ β α c b a 74 .0 ) 3 ( 3 8 12 )3/ 4(6 ) 2 3 2 1 ( 6 )3/ 4(63 3 hcp= ? = ?R R R R a a c Rπ π ξ= R a a c 2 3 8 = =

材料化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材料和化学药品 化学药品的用途主要基于其消耗; 材料是可以重复或连续使用而不会不可逆地变成别的物质。 ●材料的分类 按组成、结构特点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按使用性能分:Structural Materials ——主要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Functional Materials ——主要利用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按用途分: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感光材料等等●材料化学的主要内容:结构、性能、制备、应用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 2.1 元素和化学键 ●了解元素的各种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第一电离能、电子亲和势、电负性、原子及离子半径 ●注意掌握各种结合键的特性及其所形成晶体材料的主要特点 ●了解势能阱的概念: 吸引能(attractive energy,EA):源于原子核与电子云间的静电引力 排斥能(repulsive energy,ER):源于两原子核之间以及两原子的电子云之间相互排斥 总势能(potential energy):吸引能与排斥能之和 总势能随原子间距离变化的曲线称为势能图(势能阱) 较深的势能阱表示原子间结合较紧密,其对应的材料就较难熔融,并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 2.2 晶体学基本概念 ●晶体与非晶体(结构特点、性能特点、相互转化) 晶体: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地排列构成(长程有序) 非晶体:原子、分子或离子无规则地堆积在一起所形成(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晶态与非晶态之间的转变 ? 非晶态所属的状态属于热力学亚稳态,所以非晶态固体总有向晶态转化的趋势,即非晶态固体在一定温度下会自发地结晶,转化到稳定性更高的晶体状态。 ? 通常呈晶体的物质如果将它从液态快速冷却下来也可能得到非晶态。 ●晶格、晶胞和晶格参数 周期性:同一种质点在空间排列上每隔一定距离重复出现。 周期:任一方向排在一直线上的相邻两质点之间的距离。 晶格(lattice):把晶体中质点的中心用直线联起来构成的空间格架。 结点(lattice points):质点的中心位置。 空间点阵(space lattice):由这些结点构成的空间总体。 晶胞(unit cell):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 ●晶系 熟记7个晶系的晶格参数特征 了解14种空间点阵类型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理解晶面和晶向的含义 晶面——晶体点阵在任何方向上分解为相互平行的结点平面称为晶面,即结晶多面体上的面。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从数据挖掘的定义出发,介绍了数据挖掘的神经网络法、决策树法、遗传算法、粗糙集法、模糊集法和关联规则法等概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详细总结了国内外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指出了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据挖掘;挖掘算法;神经网络;决策树;粗糙集;模糊集;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From the definition of data mining,the paper introduced concept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decision tree algorithm,genetic algorithm,rough set method,fuzzy set method and association rule method of data mining,summarize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ituation and focus of data mining in details,and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ata mining. Key words:data mining,algorithm of data mining,neural network,decision tree,rough set,fuzzy set,research situ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行业如商业、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等都积累了海量的、不同形式存储的数据资料[1]。这些海量数据中往往隐含着各种各样有用的信息,仅仅依靠数据库的查询检索机制和统计学方法很难获得这些信息,迫切需要能自动地、智能地将待处理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达到为决策服务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的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技术应运而生[2]。 数据挖掘是一个多学科领域,它融合了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知识工程、信息检索等最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其应用非常广泛。只要是有分析价值的数据库,都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工具来挖掘有用的信息。数据挖掘典型的应用领域包括市场、工业生产、金融、医学、科学研究、工程诊断等。本文主要介绍数据挖掘的主要算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最后指出其发展趋势及问题所在。 江西理工大学

中科院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一、是非题:(20 题,每题 1.5 分,共30分。答“是”写“ +”,答“非”写“ -”。) 1. 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但有转录活性。 2. 细胞质膜一侧面向细胞外环境而另一侧朝向细胞内环境,所以内外两侧的磷脂是不同的。而细胞器的膜处于细胞内,因此两侧的磷脂时相同的。 3. 酶偶连受体的下游是腺苷酸环化酶。 4. 直径约为15nm的核糖体的亚基是通过直径约为9nm的核孔运输到胞质中的。 5. B 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抗体分子的重链基因重排早于轻链基因重排。 6. 病毒基因组可以是单链或双链DNA也可以是单链或双链RNA. 7. 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将特异核酸序列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定位。 8. 胚胎干细胞是在体内一直维持不分化的细胞群体。 9. 负责纤毛运动和内膜细胞器运输的动力蛋白(dynein )是不同的。 10. 脂双层内的脂质能围绕其长轴旋转。 11. 细胞膜上载体协同运输系统可对分子进行同向转移和异向转移。同向转移的是相同的分子而异向转移的是不同的分子。 12. 直接来自有机体组织的细胞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13. 与微管和微丝相似,中等纤维蛋白也在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与细胞的分化状态无关。 14. 接头蛋白中的SH2(Src homolog region 2 )结构域可选择性地识别磷酸化的酪氨 酸残基,并与之结合。 15. 超速离心机可用来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 16. 线粒体的分裂有以下几种形式:间壁分离,收缩后分离和出芽。 17. 多数类型的动物细胞在离体培养时都能产生迁移运动。 18. 姐妹染色单体存在于整个细胞周期中。 19. Bcl-2 蛋白对细胞调亡有抑制作用。 20.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术利用激光切割细胞产生光切片(optical section ),从而得到该层的清晰图像。 二、选择题:(30题,每题 1.5 分,共45分。) 1 .导致非整倍体的不正常染色体分离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 .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2. 光学显微镜最容易观察到的细胞器或细胞内结构是 A. 线粒体 B. 内质网 C. 细胞核 D. 微管 3. 细胞核不是哪一生命活动的场所: A. DNA合成 B. 蛋白质合成 C. RNA 合成 D. 核糖体亚基的装配 4. 桥粒与胞内的 _________ 相连。 A. 应力纤维 B. 微管 C. 中等纤维 D.胶原 5. 关于蛋白质核定位信号的论述哪一个是不恰当的: A. 含有碱性氨基酸 B. 核蛋白入核需要核定位信号 C)有核定位信号的蛋白质总时进入细胞核 D. 核蛋白入核后核定位信号不被切去

材料化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材料化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材料化学是有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的化学。 主要特点:跨学科性,实践性。 2.材料与试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试剂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被消耗并转化为其他物质,而材料通常是可重复的、连续的,除了正常的消耗外,它不会不可逆地转化为其他物质。 3.观察一只灯泡,列举制造灯泡所需的材料。 4.材料按其组成和结构可以分为哪几类如果按功能和用途对材料分类,列举十种不同功能或用途的材料。 答:(1)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2)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天航空材料、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感光材料 5.简述材料化学的主要内容。 答:结构:原子和分子在不同层次彼此结合的形式、状态和空间分布。 特性:材料固有的化学、物理和力学特性。 制备:将原子和分子结合在一起,并最终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应用。. 第二章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 特键形成晶体的特 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低膨无饱和性、无方向性、高最系数、塑性较差、固态不导电、离子位数态离子导电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低膨有饱和性、有方向性、低共价在熔态也不导电系数塑性较差位可以自由流动电子共有化塑性较好、有光泽、良好的导热较金属无饱和性、无方向性、配位导电性。数高范德华键无饱和性、无方向性最弱 有饱和性、有方向性氢键弱4RaaR?34??3计算体心立方及六方密堆的的堆积系数。3. (1)体心立方33RR??/(42(43)2/3)??0.68=?bcc3a3R)/(43 n = 2单位晶胞原子数 ca8?3aR2? (2)六方密堆33R?R?/36/3)6(4(4)??=?0.74hcp831RcaRaR)6(12?)?(3n=6322 4RaaR?24??2(3)面心立方

2020中科院852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历年考研真题题型及分值分析 重点关注微信公众号 (生命科学)(中外学术情报)(生物探索)(药时代)(生物谷)(Nature自然科研)(生物学霸)(科学杂志)(科研圈)(肿瘤时间)(BioArt)(细胞)

目录 2010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7) 2011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9) 2012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11) 2013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14) 2014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16) 2015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18) 2016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 2017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3) 2018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5) 2019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7) 2020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真题 (29) 2010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真题参考答案 (31) 2011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真题参考答案 (41) 2012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真题参考答案 (50) 2013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真题参考答案 (61) 2014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真题参考答案 (73) 2015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真题参考答案 (83) 2016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真题参考答案 (93) 2017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真题参考答案 (100)

2018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真题参考答案 (110) 2019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真题参考答案 (118) 2020年中国科学院852细胞生物学真题参考答案 (127)

材料热力学课件

S. J. T. U.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Microstructure Design
李伟
Wei Li
Lecturer
E-mail: weilee@https://www.doczj.com/doc/5318464810.html, Phone: 5474 5567 Office: 闵行校区材料楼 A503B室 Office Time: Wednesday 2:00-3:00 PM https://www.doczj.com/doc/5318464810.html,/Able.Acc2.Web/Template/View.aspx? courseType=0&courseId=5204&topMenuId=37502&men uType=4&action=view&type=&name=
SJTU Thermodynamics of Materials Fall 2012 ? X. J. Jin Introduction
1/70

S. J. T. U.
Experiences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Microstructure Design
Qualifications
PhD?in?Metallurgy?and?Materials,?The?University?of?Birmingham,UK,2011 MSc?in?Material?Science,?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2007 BSc?in?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2004
Employments
2007. 5‐8 Baosteel‐NSC/Arcelor?Automotive?Steel?Sheets?Co.Ltd 2012.?2‐ 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
SJTU Thermodynamics of Materials
Fall 2012
? X. J. Jin
Introduction
2/70

中科院数据挖掘作业2

HW2 Due Date: Nov. 23 Submission requirements: Please submit your solutions to our class website. Only hand in what is required below. Part I: written assignment 1. a) Compute the Information Gain for Gender, Car Type and Shirt Size. b) Construct a decision tree with Information Gain. 2. (a) Design a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one hidden layer) for the data set in Q1. Label the nodes in the input and output layers. (b) Using the neural network obtained above, show the weight values after one itera tion of the 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 given the training instance “(M,

Family, Small)". Indicate your initial weight values and biases and the learning rate used. 3. a) Suppose the fracti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smoke is 15% and the frac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who smoke is 23%. If one-?fth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rest are undergraduates, what is the probability that a student who smokes is a graduate student? b) Given the information in part (a), is a randomly chosen college student more likely to be a graduate or undergraduate student? c) Suppose 30%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live in a dorm but only 10% of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live in a dorm. If a student smokes and lives in the dorm, is he or she more likely to be a graduate or undergraduate student? You can assume independence between students who live in a dorm and those who smoke. 4. Suppose that the data mining task is to cluster the following ten points (with(x, y, z) representing location) into three clusters: A1(4,2,5), A2(10,5,2), A3(5,8,7), B1(1,1,1), B2(2,3,2), B3(3,6,9), C1(11,9,2),C2(1,4,6), C3(9,1,7), C4(5,6,7) The distance function is Euclidean distance. Suppose initially we assign A1,B1,C1 as the center of each cluster, respectively. Use the K-Means algorithm to show only (a) The three cluster center after the first round execution (b) The final three clusters Part II: Lab Question 1 Assume this supermarket would like to promote milk. Use the data in “transactions” as training data to build a decision tree (C5.0 algorithm) model to predict whether the customer would buy milk or not. 1. Build a decision tree using data set “transaction s” that predicts milk as a function of the other fields. Set the “type” of each field to “Flag”, set the “direction” of “milk” as “out”, set the “type” of COD as “Typeless”, select “Expert” and set the “pruning severity” to 65, and set the “minimum records per child branch” to be 95. Hand-in: A figure showing your tree. 2. Use the model (the full tree generated by Clementine in step 1 above) to make a predic tion for each of the 20 customers in the “rollout” data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ustomer would buy milk. Hand-in: your prediction for each of the 20 customers. 3. Hand-in: rules for positive (yes) prediction of milk purchase identified from the decision tree (up to the fifth level. The root is considered as level 1). Compare with the rules generated by Apriori in Homework 1, and submit your brief comments on the rules (e.g., pruning effect)

中科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细胞生物学样本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 本《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命学科口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并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能熟练运用细胞生物学知识分析生物学基本问题, 了解细胞生物学的最新进展。 一、考试内容 1.细胞生物学发展历史 1.1. 了解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的创立及其内容要点和意义 1.2. 了解细胞学经典发展时期: 原生质理论的提出, 细胞分裂和细胞器的发 现, 细胞学的建立 1.3. 了解实验细胞学时期: 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理学、细胞化学 1.4. 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和当前与今后的发展方向--分子细胞生物学 2.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化学组成 2.1. 细胞的形态结构 ●了解形状、大小和种类的多样性 ●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掌握动物细胞的一般结构模式 ●掌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结构差别 2.2. 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其意义 ●了解元素: 主要元素、宏量、微量和痕量元素 ●掌握有机小分子: 小分子糖类、氨基酸、核苷酸、脂质 ●掌握大分子: 核酸、蛋白质、大分子多糖 ●掌握水、无机盐和离子

2.3. 掌握细胞的共性, 细胞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与功能的相关性 附: 了解关于病毒与细胞的关系 3.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和基本原理 3.1. 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技术方法和仪器 3.1.1.光学显微技术 ●了解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 掌握分辨率及计算公式, 像差与复合透镜 ●了解观察样品的一般制备: 固定、切片、染色 ●了解荧光显微镜与观察样品的荧光染色 ●了解暗视野显微镜: 聚光器, 分辨率 ●了解相差显微镜: 用途、特有装置( 光栏、相版) , 原理 ●了解干涉显微镜: 用途、特有装置干涉器 ●了解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及其原理、用途 ●了解计算机等技术在光学显微技术中的应用 3.1.2.电子显微镜技术 ●了解透射电镜: 基本构造, 成像原理, 分辨率; 超高压电镜 ●了解透射电镜观察样品制备: 超薄切片技术, 负染色和暗视场制片术 冰冻劈裂一复型技术和金属投影技术 ●了解扫描电镜和隧道电镜及其原理和用途 3.2. 细胞化学组成及其定位和动态分析技术 ●理解细胞和细胞器的分离: 如匀浆和差速离心技术等 ●理解基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理解细胞化学、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细胞光度和流式细胞分离技术 ●了解电镜细胞化学和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了解显微放射自显影、分子原位杂交 3.3. 了解细胞培养、细胞工程、显微操作、活体染色等技术方法

【免费下载】材料化学第二版 李奇 李光巨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精选

材料化学第一章 5.试叙述划分正当点阵单位所依据的原则。平面点阵有哪几种类型与型式? 请 论证其中只有矩形单位有带心不带心的两种型式,而其它三种类型只有不带心的型式?答:划分正当点阵单位所依据的原则是:在照顾对称性的条件下,尽量选取含点阵点少的单位作正当点阵单位。平面点阵可划分为四种类型,五种形式的正当平面格子:正方,六方,矩形,带心矩形,平行四边形。(a )(b ) (c )(d )(a )若划分为六方格子中心带点,破坏六重轴的对称性,实际上该点阵的对称性属于矩形格子。(b )(c )分别划分为正方带心和平行四边形带心格子时,还可以划分成更小的格子。(d )如果将矩形带心格子继续划分,将破坏直角的规则性, 故矩形带心格子为正当格子。 6.什么叫晶胞,什么叫正当晶胞,区别是什么?答:晶胞即为空间格子将晶体结构截成的一个个大小,形状相等,包含等同内容的基本单位。在照顾对称性的条件下,尽量选取含点阵点少的单位作正当点阵单位,相应的晶胞叫正当晶胞。、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材料热力学

2012 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材料热力学 学生所在院(系):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学生所在学科: 学生姓名 学号: 学生类别: 考核结果阅卷人 第 1 页(共 5 页)

材料热力学在材料研究方面的应用 摘要:材料热力学对于材料的预测和使用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材料热力学在功能材料设计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对材料热力学这门学科在材料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材料热力学;材料;应用 1.材料热力学概述 材料热力学就是把热力学原理和材料联系起来,用热力学的理论解决材料在设计、制造、应用时的相应问题。材料热力学课程以热力学定律为基础,着重介绍了统计热力学在材料中的应用,如溶液的统计热力学、相图热力学、相变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热力学等。 2.计算材料科学与热力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有的材料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甚至可预见的未来的科技发展对于生产、生活中各种器械材料的需要,已有的材料不断被淘汰,人们对材料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和希望。材料逐渐向功能的多样化和性能的优异化发展。大量的材料量和质的需求使人们不得不摈弃传统材料开发的逐一试探的方法。带预测性的材料设计理念就这样应运而生了。随着现当代材料分析与检测仪器精度和灵敏性的提高,人们可以积累大量的材料性能的数据,这为发展新的材料模型或新材料的预测和模拟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产生了以材料热力学理论为基础,计算机技术辅助支撑的计算材料科学。 耿太在他的硕士论文[1]中提到,计算材料科学发展中最活跃的是包含相图热力学和相变动力学计算在内的CALPHAD领域。在此领域中,热力学模拟优化的过程和实验技术紧密结合,并与材料的成分、足迹和制备过程联系密切。而目前,材料设计领域的新课题就是连接不同层次材料的成分设计、微观结构、制备工艺来达到从微观结构到宏观性能的整体预测和设计。在这篇文章中,应用了热力学计算软件,计算了平衡态相图对耐腐蚀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计算了铁铝、铁硼合金的平衡态相图,并与标准的二元相图做了比较分析。他认为这种计算分析对于合金成分设计制备具有指导意义。 3.材料热力学用于金属材料 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是金属材料。而金属材料中用到最多的又是金属基的复合材料。通过复合化设计后金属材料可以形成金属基的复合材料。金属基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功能性能,是当前高新技术、环境、能源、通信、汽车、国防及航空航天设备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并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范同祥等人认为,金属熔体的热力学性质历来是材料科学、冶金化学和流体物理学等领域的工作者关注的冶金热力学的核心课题之一[2]。他们认为,热力学和动力学在研究复合材料界面反应控制、反应自生增强相种类选择、反应自生增强相尺寸控制、金属基复合材料体系设计及复合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并且,基于组元元素的悟性参数能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但是,金属熔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其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带有复杂性,且不同的体系有其特殊性,在这种情况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模型应用就有其局限性和针对性,这样的模型需要发展和完善。另外,可以把热力学和动力学与第一性原理相结合,从原子尺度进行计算,这样就能在复合材料的研究中扩大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应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前沿》 课程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2016年1月7日 题目 学院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摘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大数据时代。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数据的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地从大量包含有用数据的库获得有用信息已成为企业和科研工作重点关注的点,而这一工作涉及的关键技术就是数据挖掘技术。总得说,数据处理的需要既给数据挖掘技术带来了机遇,于此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分别从企业、图书管理和情报学领域三个方面阐述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同时对它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阐述,从而加深了对数据挖掘技术的理解,以便更好地了解数据挖掘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最后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进行一个整体的总结。 【关键字】:大数据;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n the context of data Abstract Today is the age of information society,but it is also an age of big data.With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mputer industry which include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comput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ata processing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Therefore,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how to get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a large library of useful data have become focuses of enterprises and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work.The work involved is the key technology of data mining.In General spedking, data processing needs for data mining technology, and at the same time poses a series of challenges. The paper aims to account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and developmenttrend in the future based on companies,library management and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cience development,so as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data mining technology ,to better understand data mining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and to draw an overall summary of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Key words】:Large amounts of data;Data mining;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中科院矩阵分析课件

矩阵分析及其应用 3.1 矩阵序列 定义3.1 设矩阵序列{A (k)},其中A (k)=() (k ij a )∈C m ?n ,当k →∞, )(k ij a →a ij 时,称矩阵序列{A (k)}收敛,并称矩阵A=(a ij )为矩 阵序列{A (k)}的极限,或称{A (k)}收敛于A, 记为 A A k k =∞ →)(lim 或 A (k)→ A 不收敛的矩阵序列称为发散的。 由定义,矩阵序列A (k) 发散的充要条件为存在ij 使 得数列) (k ij a 发散。 类似地,我们可以定义矩阵收敛的Cauchy 定义 定义3.1' 矩阵序列{A (k)}收敛的充要条件为 对任给ε>0 存在N(ε), 当 k , l ≥ N(ε) 时有 ||A (k)-A (l )|| < ε 其中||.||为任意的广义矩阵范数。 例1 ???? ? ? ??- =∑=-n k n n k k e n n 12) ()sin()1sin(11A 如果直接按定义我们因为求不出A (n )的极限从而 很难应用定义3.1证明收敛。 相反,由于∑∑∑+=+=+=-≤≤n m k n m k n m k k k k k k 112 1 2 ) 1(1 1 ) sin( < 1/m 从而只要l 充分大,则当m, n > l 时就有 ε≤∑ +=n m k k k 1 2 ) sin( 这样A (l ) 收敛。 定理3.1 A (k)→ A 的充要条件为 ||A (k) -A||→0 证明:利用广义矩阵范数的等价性定理,仅对∞范数可以证明。 即 c 1 ||A (k) -A||∞ ≤ ||A (k) -A||≤ c 2 ||A (k) -A||∞ 性质0 若A (k)→ A , 则 ||A (k)|| → ||A|| 成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