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UMAT基本知识

VUMAT基本知识

VUMAT基本知识
VUMAT基本知识

NBLOCK:在调用Vumat时需要用到的材料点的数量

Ndir:对称张量中直接应力的数量(sigma11,sigma22,sigma33)

Nshr:对称张量中间接应力的数量(sigma12, sigma13, sigma23)

Nstatev:与材料类型相关联的用户定义的状态变量的数目

Nfieldv:用户定义的外场变量的个数

Nprops:用户自定义材料属性的个数

Lanneal:指示是否在退火过程中被调用例程的标志。Lanneal=0,指示在常规力学性能增量,例程被调用。Lanneal=1表示,这是退火过程,你应该重新初始化内部状态变量,

stepTime:步骤开始后的数值

totalTime:总时间

Dt:时间增量值

Cmname:用户自定义的材料名称,左对齐。它是通过字符串传递的。一些内部材料模型是以“ABQ_”字符串开头给定的名称。为了避免冲突,你不应该在“cmname”中使用“ABQ_”作为领先字符串。

coordMp(nblock,*):材料点的坐标值。它是壳单元的中层面材料点,梁和管(pipe)单元的质心。

charLength(nblock):

特征元素长度,是基于几何平均数的默认值或用户子程序VUCHARLENGTH中定义的用户特征元长度。

props(nprops):用户使用的材料属性

density(nblock):中层结构的物质点的当前密度

strainInc (nblock, ndir+nshr):每个物质点处的应变增量张量

relSpinInc (nblock, nshr):在随转系统中定义的每个物质点处增加的相对旋转矢量

tempOld(nblock):物质点开始增加时的温度。

defgradOld (nblock,ndir+2*nshr):在增量开始时,每个物质点出的变形梯度张量,在3d中形为(F11, F22,F33,F12,F23,F31,F21,F32,F13),在2d中形为(F11,F22,F33,F12,F21)

stretchOld (nblock, ndir+nshr)

fieldOld (nblock, nfieldv):在增量开始时,每个物质点处用户定义场变量的值stressOld (nblock, ndir+nshr):在增量开始时,每个物质点处的应力张量:stateOld (nblock, nstatev):在增量开始时,每个物质点处的状态变量:tempNew(nblock):在增量结束时,每个物质点处的温度

defgradNew (nblock,ndir+2*nshr):在增量结束时,每个物质点出的变形梯度张量,在3d中形为(F11, F22,F33,F12,F23,F31,F21,F32,F13),在2d中形为(F11,F22,F33,F12,F21)

fieldNew (nblock, nfieldv):在增量开始时,每个物质点处用户定义长变量的值

Example: Elastic/plastic material with kinematic hardening

As a simple example of the coding of subroutine VUMAT, consider the generalized plane strain case for an elastic/plastic material with kinematic hardening. The basic assumptions and definitions of the model are as follows.

Let be the current value of the stress, and define to be the deviatoric part of the stress. The center of the yield surface in deviatoric stress space is given by the tensor , which has initial values of zero. The

stress difference, , is the stress measured from the center of the yield surface and is given by

The von Mises yield surface is defined as

where is the uniaxial equivalent yield stress. The von Mises yield surface is a cylinder in deviatoric stress space with a radius of

For the kinematic hardening model, R is a constant. The normal to the Mises yield surface can be written as

We decompose the strain rate into an elastic and plastic part using an additive decomposition:

The plastic part of the strain rate is given by a normality condition

where the scalar multiplier must be determined. A scalar measure of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rate is defined by

The stress rate is assumed to be purely due to the elastic part of the strain rate and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Hooke's law by

where and are the Lamés constants for the material.

The evolution law for is given as

where H is the slope of the uniaxial yield stress versus plastic strain curve.

During active plastic loading the stress must remain on the yield surface, so that

The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rate is related to by

The kinematic hardening constitutive model is integrated in a rate form as follows. A trial elastic stress is computed as

where the subscripts and refer to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increment, respectively. If the trial stress does not exceed the yield

stress, the new stress is set equal to the trial stress. If the yield stress is exceeded, plasticity occurs in the increment. We then write the incremental analogs of the rate equations as

where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normal to the yield surface at the end of the increment, ,

This can be expanded using the incremental equations as

Taking the tensor product of this equation with , using the yield condition at the end of the increment, and solving for :

The value for is used in the incremental equations to determine ,

, and .

subroutinevumat(

C Read only -

1 nblock, ndir, nshr, nstatev, nfieldv, nprops, lanneal,

2 stepTime, totalTime, dt, cmname, coordMp, charLength,

3 props, density, strainInc, relSpinInc,

4 tempOld, stretchOld, defgradOld, fieldOld,

3 stressOld, stateOld, enerInternOld, enerInelasOld,

6 tempNew, stretchNew, defgradNew, fieldNew,

C Write only -

5 stressNew, stateNew, enerInternNew, enerInelasNew )

C

include 'vaba_param.inc'

C

C J2 Mises Plasticity with kinematic hardening for plane

C strain case.

C Elastic predictor, radial corrector algorithm.

C

C The state variables are stored as:

C STATE(*,1) = back stress component 11

C STATE(*,2) = back stress component 22

C STATE(*,3) = back stress component 33

C STATE(*,4) = back stress component 12

C STATE(*,5) =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C

C

C All arrays dimensioned by (*) are not used in this algorithm dimension props(nprops), density(nblock),

1 coordMp(nblock,*),

2 charLength(*), strainInc(nblock,ndir+nshr),

3 relSpinInc(*), tempOld(*),

4 stretchOld(*), defgradOld(*),

5 fieldOld(*), stressOld(nblock,ndir+nshr),

6 stateOld(nblock,nstatev), enerInternOld(nblock),

7 enerInelasOld(nblock), tempNew(*),

8 stretchNew(*), defgradNew(*), fieldNew(*),

9 stressNew(nblock,ndir+nshr), stateNew(nblock,nstatev),

1 enerInternNew(nblock), enerInelasNew(nblock)

C

character*80 cmname

C

parameter( zero = 0., one = 1., two = 2., three = 3.,

1 third = one/three, half = .5, twoThirds = two/three,

2 threeHalfs = 1.5 )

C

e = props(1)

xnu = props(2)

yield = props(3)

hard = props(4)

C

twomu = e / ( one + xnu )

thremu = threeHalfs * twomu

sixmu = three * twomu

alamda = twomu * ( e - twomu ) / ( sixmu - two * e )

term = one / ( twomu * ( one + hard/thremu ) )

con1 = sqrt(twoThirds )

C

do 100 i = 1,nblock

C

C Trial stress

trace =strainInc(i,1) + strainInc(i,2) + strainInc(i,3)

sig1 = stressOld(i,1) + alamda*trace + twomu*strainInc(i,1) sig2 = stressOld(i,2) + alamda*trace + twomu*strainInc(i,2) sig3 = stressOld(i,3) + alamda*trace + twomu*strainInc(i,3) sig4 = stressOld(i,4) + twomu*strainInc(i,4) C

C Trial stress measured from the back stress

s1 = sig1 - stateOld(i,1)

s2 = sig2 - stateOld(i,2)

s3 = sig3 - stateOld(i,3)

s4 = sig4 - stateOld(i,4)

C

C Deviatoric part of trial stress measured from the back stress smean = third * ( s1 + s2 + s3 )

ds1 = s1 - smean

ds2 = s2 - smean

ds3 = s3 - smean

C

C Magnitude of the deviatoric trial stress difference

dsmag = sqrt( ds1**2 + ds2**2 + ds3**2 + 2.*s4**2 )

C

C Check for yield by determining the factor for plasticity,

C zero for elastic, one for yield

radius = con1 * yield

facyld = zero

if(dsmag - radius .ge. zero ) facyld = one

C

C Add a protective addition factor to prevent a divide by zero

C when dsmag is zero. If dsmag is zero, we will not have exceeded

C the yield stress and facyld will be zero.

dsmag =dsmag + ( one - facyld )

C

C Calculated increment in gamma (this explicitly includes the

C time step)

diff = dsmag - radius

dgamma = facyld * term * diff

C

C Update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deqps = con1 * dgamma

stateNew(i,5) = stateOld(i,5) + deqps

C

C Divide dgamma by dsmag so that the deviatoric stresses are

C explicitly converted to tensors of unit magnitude in the

C following calculations

dgamma = dgamma / dsmag

C

C Update back stress

factor = hard * dgamma * twoThirds

stateNew(i,1) = stateOld(i,1) + factor * ds1

stateNew(i,2) = stateOld(i,2) + factor * ds2

stateNew(i,3) = stateOld(i,3) + factor * ds3

stateNew(i,4) = stateOld(i,4) + factor * s4

C

C Update the stress

factor = twomu * dgamma

stressNew(i,1) = sig1 - factor * ds1

stressNew(i,2) = sig2 - factor * ds2

stressNew(i,3) = sig3 - factor * ds3

stressNew(i,4) = sig4 - factor * s4

C

C Update the specific internal energy -

stressPower = half * (

1 ( stressOld(i,1)+stressNew(i,1) )*strainInc(i,1)

1 + ( stressOld(i,2)+stressNew(i,2) )*strainInc(i,2) 1 + ( stressOld(i,3)+stressNew(i,3) )*strainInc(i,3) 1 + two*( stressOld(i,4)+stressNew(i,4) )*strainInc(i,4) ) C

enerInternNew(i) = enerInternOld(i)

1 + stressPower / density(i)

C

C Update the dissipated inelastic specific energy -

plasticWorkInc = dgamma * half * (

1 ( stressOld(i,1)+stressNew(i,1) )*ds1

1 + ( stressOld(i,2)+stressNew(i,2) )*ds

2 1 + ( stressOld(i,3)+stressNew(i,3) )*ds

3 1 + two*( stressOld(i,4)+stressNew(i,4) )*s

4 ) enerInelasNew(i) = enerInelasOld(i)

1 + plasticWorkInc / density(i)

100 continue

C

return

end

信号与系统基础知识

第1章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引言 系统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指由多个元件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学习过“电路分析原理”的课程,电路是典型的系统,由电阻、电容、电感和电源等元件组成。我们还熟悉汽车在路面运动的过程,汽车、路面、空气组成一个力学系统。更为复杂一些的系统如电力系统,它包括若干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网和电力用户等,大的电网可以跨越数千公里。 我们在观察、分析和描述一个系统时,总要借助于对系统中一些元件状态的观测和分析。例如,在分析一个电路时,会计算或测量电路中一些位置的电压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在分析一个汽车的运动时,会计算或观测驱动力、阻力、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状态变量随时间的变化。系统状态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称为信号,包含了系统变化的信息。 很多实际系统的状态变量是非电的,我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把非电的状态变量转换为电的变量,得到便于测量的电信号。 隐去不同信号所代表的具体物理意义,信号就可以抽象为函数,即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信号用函数表示,可以是数学表达式,或是波形,或是数据列表。在本课程中,信号和函数的表述经常不加区分。 信号和系统分析的最基本的任务是获得信号的特点和系统的特性。系统的分析和描述借助于建立系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关系,因此信号分析和系统分析是密切相关的。 系统的特性千变万化,其中最重要的区别是线性和非线性、时不变和时变。这些区别导致分析方法的重要差别。本课程的内容限于线性时不变系统。 我们最熟悉的信号和系统分析方法是时域分析,即分析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波形。例如,对于一个电压测量系统,要判断测量的准确度,可以直接分析比较被测的电压波形)(in t v (测量系统输入信号)和测量得到的波形)(out t v (测量系统输出信号),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为了充分地和规范地描述测量系统的特性,经常给系统输入一个阶跃电压信号,得到系统的阶跃响应,图1-1是典型的波形,通过阶跃响应的电压上升时间(电压从10%上升至90%的时间)和过冲(百分比)等特征量,表述测量系统的特性,上升时间和过冲越小,系统特性越好。其中电压上升时间反映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小的上升时间对应快的响应速度。如果被测电压快速变化,而测量系统的响应特性相对较慢,则必然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另一种方法是频域分析。信号频域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把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三角信号的叠加,观察信号所包含的各频率分量的幅值和相位,得到信号的频谱特性。图1-2是从时域和频域观察一个周期矩形波信号的示意图,由此可以看到信号频域和时域的关系。系统的频域分析是观察系统对不同频率激励信号的响应,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频域分析的重要优点包括:(1)对信号变化的快慢和系统的响应速度给出定量的描述。例如,当我们要用一个示波器观察一个信号时,需要了解信号的频谱特性和示波器的模拟带宽,当示波器的模拟带宽能够覆盖被测信号的频率范围时,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2)

金属学基础知识

共析钢、亚共析钢、过共析钢 1. 共析钢 碳溶解在铁的晶格中形成固溶体,碳溶解到a――中的固溶体叫铁素体, 溶解到丫一一中的固溶体叫奥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都具有良好的塑性。当铁碳合金中的碳不能全部溶入铁素体或奥氏体中时,剩余出来的碳将与铁形成化合物——碳化铁(Fe3C)这种化合物的晶体组织叫渗碳体,它的硬度极高,塑性几乎为零。 从反映钢的组织结构与钢的含碳量和钢的温度之间关系的铁碳平衡状态图上可见,当碳的含量正好等于0.77%时,即相当于合金中渗碳体(碳化铁)约占12%,铁素体约占88%时,该合金的相变是在恒温下实现的。即在这种特定比例下的渗碳体和铁素体,在发生相变时,如果消失两者同时消失(加热时),如 果出现则两者又同时出现,在这一点上这种组织与纯金属的相变类似。基于这个原因,人们就把这种由特定比例构成的两相组织当作一种组织来看待,并且命名为珠光体,这种钢就叫做共析钢。即含碳量正好是 0.77%的钢就叫做共析钢,它的组织是珠光体。 2. 亚共析钢 常用的结构钢含碳量大都在0.5%以下,由于含碳量低于 0.77%,所以组织中的 渗碳体量也少于 12%,于是铁素体除去一部分要与渗碳体形成珠光体外,还会有多余的出现,所以这种钢的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碳含量越少,钢组织中珠光体 比例也越小,钢的强度也越低,但塑性越好,这类钢统称为亚共析钢。 3. 过共析钢 工具用钢的含碳量往往超过 0.77%,这种钢组织中渗碳体的比例超过 12%,所以除与铁素体形成珠光体外,还有多余的渗碳体,于是这类钢的组织是珠光体+ 渗碳体。这类钢统称为过共析钢。 二、有关钢材机械性能的名词 1?屈服点(<r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 d s =Ps/Fo(MPa,) Mpa 称为兆帕等于 N (牛顿)/mm2 , ( MPa=106Pa, Pa:帕斯卡=N/m2 ) 2?屈服强度(d 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 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 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 d 0.2。 4. 抗拉强度(db)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 d b= Pb /Fo ( MPa)。 4.伸长率(3)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 屈强比((T s/ )r b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 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 0.65-0.75合金

入门大数据,需要学习哪些基础知识

大数据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萌芽期、成熟期和大规模应用期,20世纪90年至21世纪初,为萌芽期,随着,一批商业智能工具和知识管理技术的开始和应用,度过了数据萌芽。21世纪前十年则为成熟期,主要标志为,大数据解决方案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并行计算与分布式系统两大核心技,谷歌的GFS和MapReduce等大数据技术受到追捧,Hadoop平台开始大行期道,2010年以后,为大规模应用期,标志为,数据应用渗透各行各业,数据驱动决策,信息社会智能化程度快速提高。 数据时代的到来,也推动了数据行业的发展,包括企业使用数据获取价值,促使了大量人员从事于数据的学习,学习大数据需要掌握基础知识,接下从我的角度,为大家做个简要的阐述。 学习大数据需要掌握的知识,初期了解概念,后期就要学习数据技术,主要包括: 1.大数据概念 2.大数据的影响

3.大数据的影响 4.大数据的应用 5.大数据的产业 6.大数据处理架构Hadoop 7.大数据关键技术 8.大数据的计算模式 后三个牵涉的数据技技术,就复杂一点了,可以细说一下: 1.大数据处理架构Hadoop:Hadoop的特性、Hadoop生态系统、Hadoop 的安装与使用; 2.大数据关键技术技术: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隐私与安全; 3.大数据处理计算模式:批处理计算、流计算、图计算、查询分析计算

数据的核心技术就是获取数据价值,获取数据前提是,先要有数据,这就牵涉数据挖掘了。 本文内容由北大青鸟佳音校区老师于网络整理,学计算机技术就选北大青鸟佳音校区!了解校区详情可进入https://www.doczj.com/doc/5318135239.html,网站,学校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00号!

(完整版)金属学及热处理习题参考答案(1-9章)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 一、名词解释: 1.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5.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6.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7.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8.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9.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0.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1.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2.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二、填空题: 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是否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大数据知识竞赛试题

大数据知识竞赛试题 学院队名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小米摄像头记录下来的10分钟视频属于哪类数据: A、结构化数据 B、半结构化数据 C、非结构化数据 2、结构化数据具备哪种特征: A、具备明确逻辑关系 B、不具备明确逻辑关系 C、不一定具备明确逻辑关系 3、指纹打卡的数据属于哪些数据: A、传感数据 B、交互数据 C、交易数据 4、大数据擅长处理哪个级别的数据? A、MB B、GB C、TB D、PB 5、电子邮件是什么类型数据: A、非结构化数据 B、结构化数据 C、半结构化数据 6、网络新闻是什么类型数据: A、非结构化数据 B、结构化数据 C、半结构化数据 7、下列属于结构化数据的是: A、图片 B、一卡通学生信息 C、简历

8、表1属于几维列表? 姓名性别学号年级成绩张三男2016130133 2016 80 李四女2016131038 2016 60 表1 A、二维 B、三维 C、四维 D、五维 9、图1中的警衔级别属于哪种属性? 图1 A、标称属性 B、二元属性 C、序数属性 D、数值属性 10、关系型数据库中所谓的“关系”是指什么 A、数据库中的数据彼此间存在任意关联 B、数据模型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式 C、两个数据库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11、下列哪种数据类型不适合MySQL存储: A、EXCEL报表 B、图片和声音 C、数据库里的财务数据 12、以下不属于ACID原则的是: A、原子性 B、相对性 C、隔离性 D、持久性

13、淘宝自主设计的自动化分布式存储系统是: A、MongoDB B、HBase C、Oceanbase 14、BeansDB 是一个由我国哪个公司网站自主开发的: A、淘宝 B、豆瓣社区 C、优酷 D、视觉中国 15、下列不是NewSQL数据库的是: A、Sybase B、MemSQL C、TokuDB 16、下列不是NoSQL数据库的是: A、Bigtable B、Dynamo C、DB2 17、下列不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是: A、MySQL B、HBase C、Sybase 18、下面关于数据挖掘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数据挖掘涉及数据融合、数据分析和决策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内容 B、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有噪声的和用户感兴趣的数据 C、所有发现的知识都是绝对的 19、下列不属于数据挖掘知识的方法 A、数学方法 B、归纳方法 C、实验方法 20、一般情况下,舆情监测内容不包含: A、对主流门户网站、国内外主流论坛、主流媒体、主流搜索引擎等站点进行全景扫描 B、对单位相关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与信息进行全面收集、精确分析、清晰归类和个性统计 C、对个人或家成员庭银行帐户及个人财产情况进行全面收集、分析和统计 21、科学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和可视分析三者之间如何区分: A、三者从属关系 B、三者属于递进关系 C、三者之间没有清晰边界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金属材料及处理工艺基础知识 一、金属材料分类: 金属材料的分类有多种方式,有按照密度分的,价格分的…常用的是分类是把金属材料分成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1.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常用的黑色材料为钢铁。其又分为三类:纯铁,钢,铸铁。 纯铁:其主要由Fe组成的,含C量在0.0218%以下,工业中很少用; 钢:含C量在0.0218%-2.3%之间的铁碳合金(不加其他元素的称碳素钢,加入其他合金元素的称合金钢)。其又可以按照成分分类(碳素钢,合金钢),用途分类(轴承钢,不锈钢,工具钢,模具钢,弹簧钢,渗碳用钢,耐磨钢,耐热钢…),品质分类(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成形方式分类(锻钢,铸钢,热轧钢,冷拉钢),形式分类(板材,棒材,管材,异形钢等)等等。 铸铁:含C量在2.3%-6.69%之间的铁碳合金成为铸铁。按石墨的形态其又可以分为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等,石墨的不同形态和基体的配合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2.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指除黑色金属外的金属和合金,如铜、锡、铅、锌、铝、镍锰以及黄铜、青铜、铝合金和轴承合金等。 二、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及指标 金属材料常用的性能指标有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1.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性,如弹性、塑性、韧性、强度、硬度等。 强度: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是极为重要的强度指标,是金属材料选用的重要依据。强度的大小用应力来表示,即用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载荷(外力)来表示,常用单位为MPa。 屈服强度:金属试样在拉力试验过程中,载荷不再增加,而试样仍继续发生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即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用符号σs表示,单位为MPa。一般的,材料达到屈服强度,就开始伴随着永久的塑性变形,因此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抗拉强度:金属试样在拉力试验时,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用符号σb表示,单位为MPa。 塑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变形),但不会被破坏的能力。 弹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去掉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变形)。 伸长率:金属在拉力试验时,试样拉断后,其标距部分所增加的长度与原始

金属学与热处理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格类型晶胞中的原子 数原子半 径 配位 数 致密度 体心立方 2 a 4 38 68% 面心立方 4 a 4 212 74% 密排六方 6 a 2 112 74% 晶格类型fcc(A1) bcc(A2) hcp(A3) 间隙类型正四面 体 正八面 体 四面体扁八面体四面体 正八面 体 间隙个数8 4 12 6 12 6 原子半径 r A a 4 2a 4 3 2 a 间隙半径 r B () 4 2 3a -()42 2 a -()43 5a -()43 2a -()42 6a -()21 2a -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大数据知识

1、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2、大数据简介: “大数据”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的词汇,随之而来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围绕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的利用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 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不过,大约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才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此外,数据又并非单纯指人们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全世界的工业设备、汽车、电表上有着无数的数码传感器,随时测量和传递着有关位置、运动、震动、温度、湿度乃至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且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依靠大数据可以提供足够有利的资源。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认为,大数据(Big 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 3、大数据的领域: 大数据可分成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大数据科学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目前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的4个“V”,或者说特点有四个层面: 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前文提到的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 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第四,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业界将其归纳为4个“V”——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 4、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大数据技术分为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两个方面。

数字信号处理知识点归纳整理

数字信号处理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时域离散随机信号的分析 1.1. 引言 实际信号的四种形式: 连续随机信号、时域离散随机信号、幅度离散随机信号和离散随 机序列。本书讨论的是离散随机序列 ()X n ,即幅度和时域都是离散的情况。随机信号相比随机变量多 了时 间因素,时间固定即为随机变量。随机序列就是随时间n 变化的随 机变量序列。 1.2. 时域离散随机信号的统计描述 1.2.1 概率描述 1. 概率分布函数(离散情况) 随机变量 n X ,概率分布函数: ()()n X n n n F x ,n P X x =≤ (1) 2. 概率密度函数(连续情况) 若 n X 连续,概率密度函数: ()()n n X X n n F x,n p x ,n x ?=

? (2) 注意,以上两个表达式都是在固定时刻n 讨论,因此对于随机序列而言,其概率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都是关于n 的函数。 当讨论随机序列时,应当用二维及多维统计特性。 ()()()()1 21 21 2,,,1 21122,, ,1 2 ,,,1 2 12,1,,2, ,,,,,,1,,2, ,,,1,,2, ,,N N N x X

X N N N N x X X N x X X N N F x x x N P X x X x X x F x x x N p x x x N x x x =≤≤≤?= ??? 1.2.2 数字特征 1. 数学期望 ()()()()n x x n n m n E x n x n p x ,n dx ∞ -∞ ==????? (3) 2. 均方值与方差 均方值: ()()22 n n x n n E X x n p x ,n dx ∞ -∞ ??=??? (4) 方差: ()()()222 2x n x n x n E X m n E X m n σ????=-=-???? (5)

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云计算与大数据基础知识 一、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就是统一部署的程序、统一存储并由相关程序统一管理着的数据!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超过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 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通俗的理解是,云计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如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 用户可以动态申请部分资源,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转,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 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资源池。 二、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集群上,对这些硬件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不同的资源池。如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计算机资源池、数据资源池和软件资源池,对这些资源实现自动管理,部署不同的服务供用户应用,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成所需要的应用,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 行传输的。 三、云计算的特点 1、支持异构基础资源 云计算可以构建在不同的基础平台之上,即可以有效兼容各种不同种类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资源。硬件基础资源,主要包括网络环境下的三大类设备,即:计算(服务器)、存储(存储设备)和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软件基础资源,则包括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 2、支持资源动态扩展 支持资源动态伸缩,实现基础资源的网络冗余,意味着添加、删除、修改云计算环境的任一资源节点,或者任一资源节点异常宕机,都不会导致云环境中的各类业务的中断,也不会导致用户数据的丢失。这里的

金属材料性能知识大汇总(超全)

金属材料性能知识大汇总 1、关于拉伸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的问题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a、拉伸过程的变形: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加工硬化(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 b、相关公式:工程应力σ=F/A0;工程应变ε=ΔL/L0;比例极限σP;弹性极限σ ε;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断裂强度σk。 真应变e=ln(L/L0)=ln(1+ε) ;真应力s=σ(1+ε)= σ*eε指数e为真应变。 c、相关理论:真应变总是小于工程应变,且变形量越大,二者差距越大;真应力大于工程应力。弹性变形阶段,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塑性变形阶段两者出线显著差异。

2、关于弹性变形的问题 a、相关概念 弹性:表征材料弹性变形的能力 刚度:表征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 弹性模量:反映弹性变形应力和应变关系的常数,E=σ/ε;工程上也称刚度,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弹性比功:称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评价材料弹性的好坏。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滞弹性:(弹性后效)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弹性滞后环:非理想弹性的情况下,由于应力和应变不同步,使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金属的循环韧性,也叫内耗 b、相关理论: 弹性变形都是可逆的。 理想弹性变形具有单值性、可逆性,瞬时性。但由于实际金属为多晶体并存在各种缺陷,弹性变形时,并不是完整的。 弹性变形本质是构成材料的原子或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变形的反映

1 光与视觉的基础知识介绍

光与视觉的基础知识 郭奉杰 杭州浙大三色仪器有限公司

人眼的视觉特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广义上它的波长从几个纳米至一毫米左右,而人眼所能看见的只是一小部分,通常波长范围为380nm至780nm,我们把这部分光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的波长不同,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就不同。 单色光波长由长至短,对应的颜色感觉由红到紫。 一般认为: ?红色780nm~620nm 橙色620nm~590nm 黄色590nm~560nm ?黄绿色560nm~530nm 绿色530nm~500nm 青色550nm~470nm ?蓝色470nm~430nm 紫色430nm~380nm ?上述的范围只是根据人们的习惯大致划分。实际 上随着波长的变化,颜色是连续渐变的,没有严 格的界限。

?物体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 ?发光体的颜色由它本身发出的光谱所确定,如白炽灯发黄和日光灯发白。 ?不发光体的颜色与照射光的光谱和不发光体对照射光的反射、透射特性有关。如绿叶反射绿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呈现绿色;绿叶拿到暗室的红灯下观察成了黑色。 ?由此可见,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色是人眼对这种物质的视觉反应

白炽灯卤粉荧光灯低压汞灯 三基色荧光灯三基色绿粉蓝色LED

色温与标准光源 ?照明光源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光谱功率分布情况会直接影响被照物体的颜色。通常的照明光源,如太阳光、日光等发的光虽然都是白光,但它们的光谱成分相差很大,用它们照射相同物体时,呈现的颜色则相差较大。根据CIE (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规定,使用的标准光源主要有A、B、 C、D 、E五种,并以“色温”来表征。 65 ? 1. 色温 ?光源的色温是用来描述光源的光谱分布的物理量。在色度学上,它通常用光源的光与绝对黑体发出的光相比较,并用绝对黑体的绝对温度来表征。

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知识12296

精心整理 云计算与大数据基础知识 一、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就是统一部署的程序、统一存储并由相关程序统一管理着的数据!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超过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二、 三、 1 );软件2 任一资源节点异常宕机,都不会导致云环境中的各类业务的中断,也不会导致用户数据的丢失。这里的资源节点可以是计算节点、存储节点和网络节点。而资源动态流转,则意味着在云计算平台下实现资源调度机制,资源可以流转到需要的地方。如在系统业务整体升高情况下,可以启动闲置资源,纳入系统中,提高整个云平台的承载能力。而在整个系统业务负载低的情况下,则可以将业务集中起来,而将其他闲置的资源转入节能模式,从而在提高部分资源利用率的情况下,达到其他资源绿色、低碳的应用效果。 3、支持异构多业务体系 在云计算平台上,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类型的业务。异构,表示该业务不是同一的,不是已有的或事先定义好的,而应该是用户可以自己创建并定义的服务。这也是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一个重要差异。 4、支持海量信息处理 云计算,在底层,需要面对各类众多的基础软硬件资源;在上层,需要能够同时支持各类众多的异构的业务;

而具体到某一业务,往往也需要面对大量的用户。由此,云计算必然需要面对海量信息交互,需要有高效、稳定的海量数据通信/存储系统作支撑。 5、按需分配,按量计费 按需分配,是云计算平台支持资源动态流转的外部特征表现。云计算平台通过虚拟分拆技术,可以实现计算资源的同构化和可度量化,可以提供小到一台计算机,多到千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按量计费起源于效用计算,在云计算平台实现按需分配后,按量计费也成为云计算平台向外提供服务时的有效收费形式。 四、云计算按运营模式分类 1、公有云 公有云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能够使用的云,公有云一般可通过Internet使用,可能是免费或成本低廉的。 烦。B 2 3 五、 六、 1、传统的IT部署架构是“烟囱式”的,或者叫做“专机专用”系统。 图2传统IT基础架构 这种部署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点: 硬件高配低用。考虑到应用系统未来3~5年的业务发展,以及业务突发的需求,为满足应用系统的性能、容量承载需求,往往在选择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设备的配置时会留有一定比例的余量。但硬件资源上线后,应用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的负载并不会太高,使得较高配置的硬件设备利用率不高。 整合困难。用户在实际使用中也注意到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形,当需要上线新的应用系统时,会优先考虑部署在既有的基础架构上。但因为不同的应用系统所需的运行环境、对资源的抢占会有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可靠性、稳定性、运维管理问题,将新、旧应用系统整合在一套基础架构上的难度非常大,更多的用户往往选择新增与应用系统配套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设备。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汇总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 一,材料性能:通常所指的金属材料性能包括两个方面: 1,使用性能即为了保证机械零件、设备、结构件等能够正常工作,材料所应具备的性能,主要有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刚度、塑性、韧性等),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热膨胀性等)。使用性能决定了材料的应用范围,使用安全可靠性和寿命。 2,工艺性能即材料被制造成为零件、设备、结构件的过程中适应的各种冷、热加工的性能,如铸造、焊接、热处理、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等方面的性能。 工艺性能对制造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二,材料力学基本知识 金属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都要承受不同形式外力的作用,当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度时,材料就会发生变形以至于断裂。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一些性能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 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有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力学性能试验测定。 1,强度金属的强度是指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强度指标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测出。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s是评价材料强度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一般金属材料构件都是在弹性状态下工作的。是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所以机械设计中一般采用屈服强度σs作为强度指标,并加安全系数。2,塑性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评定材料塑性的指标通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δ=[(L1—L0)/L0]100% L0---试件原来的长度L1---试件拉断后的长度 断面收缩率φ=[(A1—A0)/A0]100% A0----试件原来的截面积A1---试件拉断后颈缩处的截面积 断面收缩率不受试件标距长度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可靠的反映材料的塑性。 对必须承受 强烈变形的材料,塑性优良的材料冷压成型的性能好。 3,硬度金属的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或表面损伤的能力。硬度与强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硬度较高的材料其强度也较高,所以可以通过测试硬度来估算材料强度。另外,硬度较高的材料耐磨性也较好。 工程中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以下四种 (1)布氏硬度HB (2)洛氏硬度HRc(3)维氏硬度HV (4)里氏硬度HL 4,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外加冲击载荷作用下断裂时消耗的能量大小的特性。 材料的冲击韧性通常是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是测定的,摆锤冲断试样所作的功称为冲击吸收功。以Ak表示,Sn为断口处的截面积,则冲击韧性ak=Ak/Sn。 在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冲击试验中应用较多。 三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1,金属的晶体结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原子在物质内部的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凡内部原子呈现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凡内部原子呈现不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非晶体,所有固态金属都是晶体。 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方式称为晶体结构。常见的晶体结构有:

最新 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汇编及练习测试题

最新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汇编及练习测试题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 1.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甲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D.乙>甲>丁>丙 【答案】A 【解析】 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甲反应更剧烈,说明甲和乙均排在氢前面,甲比乙活泼;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丁比丙活泼,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丁>丙。故选A。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⑴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⑵排在前面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⑶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越来越弱。 2.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关于滤渣和滤液有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②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④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比铝弱,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向Cu(NO3)2、AgNO3、 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锌首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 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可能只含有银,也可能含有银和铜,也可能是银、铜和过量的锌,故①正确; ②硝酸铝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硝酸锌,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故②正确;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滤渣中可能不含锌,故③错误; ④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Zn+2AgNO3═Zn(NO3)2+2Ag、Zn+ Cu(NO3)2═Zn(NO3)2+Cu,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生成银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铜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①②④有3个。故选C。

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知识

* 1: 100. 云计算 (一)大数据(BigData) 1. 定义:海量数据或巨量数据,其规模巨大到无法用当前主流的计算机系统在合理时间内获取、存储、管理、处理并提取以帮助使用者决策。 2. 特点:1)数据量大(Volume)----- PB 级以上 2)快速(Velocity)----- 数据增长快 3)多样(Variety)----- 数据来源及格式多样 4)价值密度低(Value )----- 从大量、多样数据中提取价值的体系结构 5)复杂度(Complexity)-----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难度大 3.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 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虚拟化技术。 (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1.定义:1)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分布式计算 2)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按需提供可动态伸缩的廉价计算服务。 2. 特点:1)超大规模 2)虚拟化 3)高可靠性 4)通用性 5)高可伸缩性 6)按需服务 7)极其廉价 3. 服务类型分类: 1)SaaS (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针对性更强,它将某些特定应用软件功能封装成服务如:Salesforce online CRM

2)PaaS (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对资源的抽象层次更进一步,提供用户应用程序运行环境如:Google App Engine ,Microsoft Windows Azure 3)IaaS (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将硬件设备等基础资源封装成服务供用户使用,如:Amazon EC2/S3 4. 云计算的实现机制(体系结构) 1)SOA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其服务能以一种统一的、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SOA可以看作是B/S模型、XML/Web Service技术之后的自然延伸。 2)管理中间件:(关键部分) 3)资源池层:将大量相同类型的资源构成同构或接近同构的资源池。 4)物理资源层:计算机、存储器、网络设施、数据库和软件等 5. 云计算与网格计算 1)网格是基于SOA、使用互操作、按需集成等技术,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资源虚拟化为一个整体。 2)关系类似于TCP/IP 协议之于OSI 模型 6. 云计算与物联网 1)物联网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三个特征。云计算提供对智能处理所需要的海量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支持。 2)云计算架构与互联网之上,而物联网依赖于互联网来提供有效延伸。因而,云计算模式是物理网的后端支撑关键。 * 1.1: 1. Google 云计算原理 (一)文件系统GFS 1)系统架构 2)实现机制:

计算机控制系统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第一章 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点是什么?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用计算机代替常规控制系统中的模拟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的系统。 优点: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和逻辑判断功能,看完实现高级复杂的控制方法,获得快速静谧的控制效果。 2、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各自的功能。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一般由主机、接口和输入/输出通道、通用外部设备、执行机构、检测元件、仪表、操作台等部分组成。 主机:采用一台或多台计算机,通过接口和I/O口通道,接收检测设备传来的信息并向控制系统的各个部件发出命令,同时计算机对系统的各个参数进行巡回检测、数据处理、控制计算、分析报警、逻辑判断等。 接口与I/O通道:主机与被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纽带。 通用外部设备:扩大计算机的功能,是计算机系统与操作人员的交互界面,用来完成信息的记录、存储、显示、打印、传送。 检测元件、仪表、执行机构:检测元件和仪表用来测量生产对象的某些参数,并将非电量的被测参数转换为电量表示;执行机构接受CPU的命令使被控对象完成规定的控制动作。 操作台:用来实现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 3、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当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1.实时性 2.良好的输入/输出能力 3.标准化和系列化 4.模块化的系统结构 5.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定时自动启动功能和硬件自检功能) 4、计算机控制系统大致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各类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数据采集系统(DAS,Data Acquision System)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 3)计算机监督系统(SCC,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 4)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 1)数据采集系统简称:DAS 计算机只对控制系统的参数进行采集、加工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操作人员根据输出的数据,对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计算机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控制,该系统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金属材料基本知识

金属材料基本知识 1、什么是变形?变形有几种形式?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尺寸和形状改变的现象。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弹性变形、永久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种。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原来形状和尺寸,材料的这一特性称为弹性。这种在外力去除后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若外力去除后,只能部分的恢复原状,还残留一部分不能消失的变形,材料的这一特性称为塑性。外力去除后不能消失而永远残留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也称永久变形。工程上,一般要求构件在正常工作时,只能发生少量弹性变形,而不能出现永久变形。但对材料进行某种加工(如弯曲、压延、锻打)时,则希望它产生永久变形。 3、什么是强度?什么是刚度?什么是韧性? 材料或构件承受外力时,抵抗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称强度。钢材在较大外力作用下可能不被破坏,木材在较小外力作用下而可能会断裂,我们说钢材的强度比木材高。材料或构件承受外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刚度不仅与材料种类有关,还与构件的结构形式、尺寸等有关。比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与钢管省煤器组件相比,前者抗变形能力要比后者好,我们称前者的刚度强(好),后者的刚度弱(差)。刚度好的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也好。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称为韧性或冲击韧性,即材料承受冲击载荷时迅速产生塑性变形的性能。锅炉承压部件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韧性。 4、什么是塑性材料?什么是脆性材料? 在外力作用下,虽然产生较显著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微小变形即被破坏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强度。塑性和韧性差的材料,工艺性能往往很差,难以满足各种加工及安装的要求,运行中还可能发生突然的脆性破坏。这种破坏往往滑事故前兆,其危险性也就更大。脆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更差。 5、什么是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 材料或构件在单位截面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应力。外力为拉力时,所产生的应力为拉应力;外力为压缩力时,产生的应力为压应力。在外力作用下,单位长度材料的伸长量或缩短量,称为应变量。在一定的应力范围(弹性形变)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量成正比,它们的比例常数称为弹性模量或弹性系数。对于一定的材料,弹性模量是常数,弹性模量越大,在一定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量越小。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转动机械的轴与叶轮,要求在转动过程中产生较小的变形,就需要选用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 6、什么叫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由于构件截面尺寸突然变化而引起应力局部增大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在等截面构件中,应力是均匀分布的。若构件上有孔、沟槽、凸肩、阶梯等,使截面尺寸发生突然变化时,在截面发生变化的部位,应力不再是均匀分布,在附近小范围内,应力将局部增大。应力集中的程度,可用应力集中系数来表示。应力集中系数的大小,只与构件形状和尺寸有关,与材料无关。工程上常用典型构件的应力集中系数,已通过试验确定。应力集中处的局部应力值,有时可能很大,会影响部件使用奉命,是部件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和减小这种不利影响,应尽可能避免截面尺寸发生突然变化,构件的外形轮廓应平缓光滑,必要的孔、槽最好配置在低应力区。另外,金属材料内部或焊缝有气孔、夹渣、裂纹以及“焊不透”、“咬边”等缺陷,也会引起应力集中。 7、什么是强度极限(抗拉强度)与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与屈服极限是通过试验确定的。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应力达到某一数值后,虽然不再增加甚至略有下降,试件的应变还在继续增加,并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好像材料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