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6语言综合(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之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精编

2021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6语言综合(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之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

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6语言综合(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之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精编

1.拗救

【答案】如果一个诗句不按照一般的平仄规律用字的话,则称之为“拗句”。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在本句或对句的某个地方,把该用仄声的字改为平声,以便补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加点字为平仄改换位置。)

(1)五律的“平平平.仄.仄”改为“平平仄平

..仄”,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迪秀才》中“寒山转苍翠”

一句;七律的“仄仄平平平仄

..仄”,如杜甫《咏怀古迹其四》中“蜀主窥吴幸三

..仄”改为“仄仄平平仄平

峡”一句(“峡”是入声字)。

(2)五律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平平.仄平”,如李商隐《蝉》中“故园芜欲平”一句;七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如苏轼《新城道中》“溪柳自摇沙水清”一句。

(3)五律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如李白《赠孟浩然》中“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一句;七律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败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如王维《辋川别业》中“雨中草色绿堪梁,水上桃花红欲然”一句。

2.经传释义

【答案】经传释义——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撰。共收虚字160个,虽以单音虚词为主,但有同义虚词连用的,也偶然随文论及。《经传释词》同样因声求义,不限形体。用训诂方法研究虚词所能达到的高度,王引之已经登峰造极

3.平分阴阳

【答案】指古代的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类。它以声母的清浊为分化条件:清声母字(包括全清和次清)变为阴平,浊声母字(包括全浊和次浊)变为阳平。如全清:帮(帮母)、方(非母)、当(端母)、张(知母)、相(心母)、庄(庄母)、章(章母)、商(书母)、香(晓母)、央(影母)。次清:滂(滂母)、芳(敷母)、汤(透母)、仓(清母)、昌(昌母)、康(溪母)。全浊:旁(並母)、房(奉母)、堂(定母)、肠(澄母)、藏(从母)、常(禅母)、强(群母)、航(匣母)。次油:忙(明母)、囊(泥母)、郎(来母)、瓤(日母)、玲(疑母)、羊(喻四母)。平分阴阳的现象大约在唐代就开始了,宋代的文献资料也有所反映。但明确地把平声分为阴阳两个调类,是从元代《中原音韵》开始的,在现代普通话和大多数方言中,都存在这种现象。

4.衍文

【答案】校勘术语。衍文也叫“衍字”,简称“衍”,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误加的文字。例如《诗经·邶风·柏舟》:“汎彼柏舟,亦沉其流。”郑箋“舟载渡物者,今不用,而与众物汎汎然俱流水中。”阮元《校勘记》:“‘与’下衍‘众’字,小字本无。”

5.娘日归泥

【答案】指两汉以前没有舌尖后鼻音和擦音。这个论断是章麟提出来的。中古三十六字母舌头音有泥母,舌上音有娘母,半齿音有日母,章氏认为上古没有娘母(舌尖后鼻音)和日母(舌尖擦音),中古读娘日两母的字,在上古一律读作泥母。章氏也举出了大量例证,如:章氏说“涅从日声,《广雅?释诂》‘涅,泥也’,‘涅而不缩’亦为‘泥而不滓’,是日泥音同也。”又说“古音‘任’同‘男’”,“古音‘而’同‘耐’、‘能’,在泥纽也。”又说“仲尼”《夏堪碑》作“仲泥”,足证今音尼声之字古音皆如泥,“有泥纽无娘纽也。”又说“‘女’之音展转为‘乃’,有泥纽无娘纽也。”

6.借对

【答案】近体诗特有的一种对仗方式,指利用-字多义或两字同音来构成对仗。

7.偏义复词

【答案】指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单音语素构成的复音词,组合后的复音词的意义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为陪衬。偏义复词可分为两类:连类而及和复合偏义。

8.排律

【答案】又叫长律,近体诗的一种。句式、用韵、平从等方面与律诗相同,但句数超过八句,为偶数句。对仗要求严格,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中间各联一律用对仗。以五言为常见,七言较少见。多人联句的诗常用排律。

9.联绵词

【答案】联绵词又称联绵字,是指上两个音节联缀而成的单纯词(除叠音词以外)。这些词大都用来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常用“貌”字来解释。联绵词中双声叠韵的占大多数。

10.阴声

【答案】也叫“阴声韵”、“不附声韵”,与“阳声”相对。韵尾是元音或没有韵尾一类的韵母,如《广韵》的支、鱼、灰诸韵。古音学家中的考古派多以收清塞音韵尾[k]、[t]、[P]的古入声韵归入阴声韵。

11.衍脱

【答案】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12.九宫

【答案】九宫是指常用的九种调式,即五宫四调。它们分别是: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13.粘对

【答案】所谓“粘”,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

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

14.词牌

【答案】是各种词调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

15.经传释词

【答案】清人王引之著。这是一部专释古汉语虚词的词典,共收虚字160个,以单音虚词为主,也有同义连用的虚词。所收虚词,从九经、三传到周秦、西汉之书。在解释虚词的特殊用法上超过了清代以前的学者,纠正了前人的许多失误。但对虚词的通常用法谈得很少。若要了解西汉以前虚词的特殊用法可以查阅此书。

16.疏

【答案】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占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庸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昂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令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出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诗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17.孤平

【答案】孤平是就五律中的“平平仄仄平”和七律中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而言。此种句式中,五律第一字、七律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叫做“犯孤平'具体来讲,“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其所以称为孤平,是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句子中只剩下一个平声字。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作诗时要注意不能犯孤平。

18.反切

【答案】也叫“反”、“翻”、“切”、“反言”、“反音”、“反语”,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读音的一种注音方法。既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如“‘都’,当孤切”。这里的“当”表示“都”的声母[t],“孤”表示“都”的韵母(包括声调),声母和韵母拼合,就切出“都”字音来。唐代以前的韵书有的用“某某反”,有的用“某某翻”,有的用“某某切”,宋代

《广韵》全用“某某切”,以后韵书沿用“某某切”,不用“反”或“翻”。

19.闰月

【答案】阴历一年实际上不到一个太阳年,约三年相差个月,为解决阴阳历的矛盾,历法上需置闰,即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做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20.异体字

【答案】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了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

21.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上古时代,许多汉字都是一字兼表几个义项,后来为了将这几个义项区分清楚,在原字的基础上添加意符或改换意符,就成了古今字。

22.叶音

【答案】古人为了说明《诗经》押韵,认为某字该改读某音,就是叶音。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23.九族

【答案】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这是同族的姓。后世所谓诛九族,就是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氏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24.墓志铭

【答案】墓志铭也是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前有志,后有铭。它一般是两块方石,一底一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某朝某官某人墓志),安葬时埋在墓圹里,据说是防备陵谷变迁,以便后人辨认的,所以后来又称为埋铭、圹铭、圹志等。

25.偏义复词

【答案】偏义复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26.三十六字母

【答案】三十六字母——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熙穿床审禅、见溪群凝、影晓匣喻、来日等三十六个声母代表字。旧传为唐僧守温所创,其实是宋人在唐末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加而成,大体代表唐宋汉语拼音的声母。

27.之为言

【答案】古书释义术语之一。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的方法。

28.隶变

【答案】隶变,又称为隶定,是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大约发生在秦汉之间,是汉字发展的转折点。由于小篆笔划繁复,书写不方便,一些下级官员于是将笔划简化,将弧笔改为直笔,方便书写;又将同一偏旁用在不同位置时改为不同形状等等。对后世的汉字有很大的影响。现代的揩书和行书写法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