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酸硝酸氧化性教学设计

硫酸硝酸氧化性教学设计

硫酸硝酸氧化性教学设计
硫酸硝酸氧化性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 第四章第四节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课时制定者:秦鑫蕊

(学号:41007240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年级:2010级化学5班)[教材分析]

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不仅巩固《化学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探究硫酸及硝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2)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业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硫酸与硝酸性质的对比学习,学到类比学习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让学生形成“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通过硝酸的用途和学以致用,关注化学的运用及科技的发展,建立对化学的认同感。

[主要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对比归纳法、集体讨论法。

[重点难点]

重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难点:自主地探究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气管,小烧杯、玻璃棒;

蔗糖固体、品红试液、硝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浓硫酸、稀硫酸、稀硝酸、铜丝、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所学内容,并能通过看书提出疑惑的问题;

准备笔记本、书本、笔。

[课前教学效果分析]

对于硫酸的通性,在初中学生已学过,难度并不大。对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在初中学生虽有了解,但比较浅显,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也未做过,二者的区别学生并不是太清楚因此,但通过本节课现场实验演示,学生可直观看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实验,增加记忆强度。

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浓硫酸、硝酸与铜、碳的反应不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逻辑,为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增加了困难。因此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通过试验及引导性思考会对其反应原理有清楚的认识。

硫酸与硝酸的用途很广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科研、有机

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补充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直观演示硫酸与硝酸的用途

蔗糖炭化的演示实验铜与稀硝酸反应及起到氧化作用的粒子探究实验

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

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

联想生活回忆已学知识

小组讨论自主操作铜与浓硫酸的实验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重现已有知识体系

实验探究

用小故事引出王水及钝化反应

认真听讲,汲取有用信息

完善知识体系

深化认识

总结实验想象,分析化学反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硫酸与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

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 、燃料、盐类等。硫酸还可以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等。 现场利用网络查看相关资料。

[提问](1)硫酸、硝酸及盐酸都是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 (2)这种特点与酸的通性有什么

认真听讲,联想生活。 看大屏幕

思考并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硫酸及硝酸在生活

中的作用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节知识就在身边,学可以致用。

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对比总结以前所

关系?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对学生回答总结]组成酸的离子均为氢离子及对应酸根离子。

[板书]

1.稀硫酸及硝酸的通性

使指示剂变色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硝酸除外)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H+ + OH-=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2H+ + CuO = Cu2+ + H2O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

2H+ + CO32- = H2O + CO2↑

[引言]硫酸与硝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2.浓硫酸

[提问]实验室制取氯化氢,为什么用浓硫酸与固体食盐共热?利用浓硫酸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难挥发性。

[板书](1)难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提问]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利用浓硫酸的什么性质?[板书] (2)吸水性与教师共同总结

回想所学知识,思考

并回答问题。

回想所学知识,思考

并回答问题。

学知识,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且便于引出

新的知识内容,所谓

“温故而知新”。

对稀硫酸及硝酸通

性的总结使学生头

脑中的知识体系更

加完善。

重现已有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应用已知

化学知识综合解决

实际化学问题的能

力。

通过回忆已学知识,

[练习] 请判断:因为浓硫酸难挥发,所以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浓度、质量都不发生变化。

[提问]滴有浓硫酸的纸(或木条)炭

化变黑,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学生回答]腐蚀性

[板书](3)浓硫酸腐蚀性

[讲解]滤纸(或木条)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浓硫酸能把滤纸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脱水”。

[提问]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吸水性是指

浓硫酸直接与水分子结合。(吸收现成的水)

脱水性是指浓硫酸将许多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反应生成水)

[演示实验] [播放视频]蔗糖炭化:将一定量的蔗糖放入小烧杯中,用少量水调成

糊状,注入浓硫酸,用玻棒搅拌。现象:蔗糖由白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总结]体现了浓硫酸的体现出浓硫回想所学知识,思考

并回答问题。

回想所学知识,思考

并回答问题。

观察试验并思考

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

解释实验现象背后

的原理,考查学生掌

握情况及知识运用

能力。让学生复习浓

硫酸的特性,对其脑

海中的知识网络进

行归纳总结,使其更

有条理,逻辑。

适当扩展知识内容,

适应不同学生的认

知发展水平。

通过对比,让学生更

清楚的认识吸水性

和脱水性。益于记忆

及理解其本质。

通过实验复习旧知

识,引出所学新知识

酸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教师启发]解释现象:①浓H2SO4

与蔗糖(C12H22O11)作用,按水分子的组成脱去蔗糖分子中的H、O,生成C和H2O;②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后,又吸水放热,使C继续被浓H2SO4氧化。

蔗糖由白变黑——物质性质变化

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有气体生成

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很可能是含硫气体化合物

在此氧化还原反应中C被氧化,

H2SO4被还原,教师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得失。

按照元素守恒原则产物为硫化物,可能为SO2、SO3、H2S。

[板书](4)氧化性

①与非金属反应,如C,S,P等

2H2SO4(浓)+C = CO2↑+2H2O+2SO2↑[提问]怎样证明反应产生气体种类?根据SO2、SO3、H2S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这个留作课后作业。

[提问]你觉得硫酸还会氧化哪些物质?

[讲解]今天我们用铜来验证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师讲解]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认真听讲,记笔记。

补齐其他反应方程式

思考并设计方案

回想,记录问题。

按照教师所提醒的实

验步骤,学生分小组

进行试验操作,观察

实验现象,并思考为

什么这样做,为什么

通过实验现象宏观

感受到物质性质微

观理解,全面认识反

应原理。

体会实验研究,自觉

地根据科学探究程

序进行化学实验,并

学会用科学探究的

方式来分析处理化

学实验问题,培养学

生实验操作能力,观

察能力,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

原观和分类观来预

测物质的性质。为实

验探究的进行打下

物质基础和提供思

路。

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2mL的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称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颜色。

注:在学生动手前引导他们注意该实验药品有强腐蚀性、产物有污染,一定做好自我和他人防护。

[讲解][提问]总结现象: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褪色(具还原性),使石蕊溶液变红(显酸性);溶液稀释后呈蓝色(Cu被氧化为Cu2+)。

[板书]②与金属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讲解]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

是H之后较不活泼的金属元素,稀硫酸不能与Cu反应。实验证明,浓硫酸能把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之后的金属(除Pt,Au)氧化成金属硫酸盐,浓硫酸本身被还原生成SO2。选择该仪器而不是其

它。

实验现象观察,并能

通过想象及反应物猜

测出生成物种类。

记笔记,用双线桥法

标出电子的转移方向

数目,指出氧化剂、

还原剂。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

交流,发现自身不

足,教师吸取学生可

取之处,一起进步。

通过自己做实验,猜

测生成物种类,培养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通过标出标出电子

的转移方向数目,指

出氧化剂、还原剂。

复习巩固氧化还原

反应相关知识。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

行迁移和提升,并运

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反应里,浓硫酸氧化了铜(铜从0价升高到+2价),它本身被还原称二氧化硫(硫从+6价降低到+4价)。浓硫酸是氧化剂,铜是还原剂。请同学们用单线桥标出电子的转移方向数目,指出氧化剂、还

原剂。

(3)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

2NaI+H2SO4(浓) = Na2SO4+I2↑

+SO2↑+2H2O

H2S+H2SO4(浓) = S↓+SO2+2H2O [小结] 由于硫酸的浓度不同(即所含溶质的量不同),导致体现其氧化性的反应情况不同,产物不同(量变引起质变)。

稀硫酸——弱氧化性——(由H+体现)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浓硫酸——强氧化性——(由+6价S体现)加热时与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反应,通常生成SO2

[过渡]硝酸和浓硫酸相似,在与大部分金属或某些非金属反应时也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

[板书]3、硝酸

(1)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溶时放热,易挥发,密度比水大。[讲解]常用的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思考并进行对比

认真听讲,记笔记。

认真听讲,记笔记。

深化对氧化还原反

应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

量变引起质变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对比,让学生更

清楚的认识稀硫酸

和浓硫酸的性质。益

于记忆及理解其本

质。

扩展知识,照顾不同

程度的学生。

浓硝酸由于挥发的蒸气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硝酸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做发烟硝酸。

[板书](2)硝酸的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4HNO3 2H2O+ 4NO2↑+ O2↑[讲解]浓硝酸一般呈黄色,是因为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的缘故。

[提问]硝酸应如何贮存?

放入棕色瓶中,在阴凉背光,用玻璃塞(不用橡皮塞,酸腐蚀橡皮塞)。[板书]②与非金属反应,如C,S,P等

4HNO3(浓)+ C = CO2↑+ 4NO2↑+

2H2O

[讲解]此反应与浓硫酸与非金属单质碳反应类似,产物生成原理相同。硝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氧化性:浓HNO3 > 稀HNO3

[板书]③与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将铜丝插入乘有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Cu+4HNO3(浓)

=Cu(NO3)2+2NO2↑ +2H2O

现象:反应激烈,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

[讲解]既然铜可以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么,铜与稀硝酸能从细小的知识点联想

到实验操作。

补齐其他反应方程式

思考硝酸与金属反应

是起到氧化作用的粒

子是什么,小组讨论,

自主设计实验,解决

问题。

认真听讲,好奇,通

潜移默化中培养学

生迁移运用知识的

能力。

通过与浓硫酸氧化

性进行类比学习,将

物质种类、物质性

质、生成产物种类进

行总结,便于学生形

成系统模块的记忆。

通过一步步层层递

进的实验,验证了硝

酸与金属反应是起

到氧化作用的粒子

是什么。实现“起氧

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呢?起到氧化作用的会是哪一种粒子呢?

[提问]这里有铜丝硝酸钠溶液、稀硫酸、硫酸钠溶液、稀硝酸,

[演示实验]将铜丝插入乘有硝酸钠的试管中,再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讲解]现象:加入硫酸前,试管内并无明显现象,加入硫酸后,反应较缓慢,产生无色气体,逸至试管口变为红棕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

有上述实验可得,可能与铜丝发生反应的有稀硫酸、硫酸钠溶液、稀硝酸。

[实验演示]将铜丝分别插入乘有稀硫酸、硫酸钠溶液、稀硝酸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铜丝只与稀硝酸反应。

[讲解]由实验可知铜与稀硝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起氧化作用的不只是H+或NO3-。而是HNO3本身。

[板书]3Cu+8HNO3(稀)

=3Cu(NO3)2+2NO↑ +4H2O

[提问]铜与稀硝酸、浓硝酸反应有哪些异同点呢?这个大家课后总结,并思考这些不同点的原因所在。[讲解]氮元素是一种能表现多种化过实验现象得出推

论。

总结找出异同点,便

于记忆区分。

认真听讲

对比,思考。

标出各物质N的化合

价。

化作用的不只是H+

或NO3-”的概念转

变。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

的探究欲望。

通过体验实验探究

的基本流程:

确定实验方案、预测

实验现象、观察实验

现象、验证实验产

物、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亲眼证实的实

验而得出的结论,在

学生脑海里会停留

更长时间,甚至是长

时记忆。

合价的元素。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氨(N为-3价)可以被还原成多种价态。在硝酸中,N为+5价,

当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及某些有机物反应时,反应物或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也不同。[板书]硝酸中+5价的N得电子,被还原成较低价态的N,如:

NO2、HNO2、NO、N2O、N2、NH3 硝酸越稀,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越低。

[板书]注意:4Zn+10HNO3(稀)=

4Zn(NO3)2+N2O+5H2O

(3)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

3FeO+10HNO3(稀)=3Fe(NO3)3+NO↑+5H2O

结论: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氧化不活泼金属。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能与所有金属反应。那什么才能与金反应呢?

[导入]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的试剂瓶里。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思考问题,认真听讲。

好奇,思考。

认真听讲,汲取有用

信息。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探寻规律并进行归

纳总结,获得氧化性

酸与金属单质、具有

还原性非金属单质

反应的一般规律。

举出特例,增加记

忆。消除“金属与硝

酸反应生成的气体

不是NO2就是NO”

的错误概念。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

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的贡献

通过诺贝尔化学奖

的故事再次引起学

生观察实验、学习化

学知识的兴趣。

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

铸成奖章。

[讲解]当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混合时,就配制成玻尔的“王水”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可以溶解金,铂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属。

(3)浓硝酸、浓硫酸的钝化反应[讲解]常温下,把铝、铁放在浓硫酸或浓硝酸里无明显变化。

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能使铁、铝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硫酸起反应。此现象称“钝化”。钝化属于化学变化。

所以,可以用铁、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提问]此时我们便能回答开课初三个问题中的第三题,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从细小的知识点联想

到实验操作及生活。

学生思考,回想,回

答问题。

学生进行回答

顺利引出王水,合理

过渡。

潜移默化中培养学

生迁移运用知识的

能力。

当堂检验学生学习

迁移知识的能力。

前后呼应,让学生会

想本节课所得。

[板书设计]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稀硫酸及硝酸的通性

2.浓硫酸

(1)难挥发性——制挥发性酸(2)吸水性

(3)腐蚀性

(4)氧化性

①与非金属反应,如C,S,P等3、硝酸

(1)硝酸的物理性质

(2)硝酸的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4HNO3 = 2H2O+ 4NO2↑+ O2↑

②与非金属反应,如C,S,P等

4HNO3(浓)+ C = CO2↑+ 4NO2↑+ 2H2O

2H2SO4(浓)+C = CO2↑+2H2O+2SO2↑

②与金属反应

Cu +2 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3)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

2NaI+H2SO4(浓) = Na2SO4+I2↑+SO2↑+2H2O H2S+H2SO4(浓) = S↓+SO2+2H2O ③与金属反应

Cu+4HNO3(浓) = Cu(NO3)2+2NO2↑ +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 +4H2O 王水:浓硝酸与浓硫酸体积比为3:1

④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

3FeO+10HNO3(稀)=3Fe(NO3)3+NO↑+5H2O (3)浓硝酸、浓硫酸的钝化反应

[本课总结]

本节课通过硫酸与硝酸氧化性及其特性的学习,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理解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表现在硫、氮元素价态的变化上。

通过实验探究NO

3

-是否具有氧化性,深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及学习。

[课后拓展练习]

课堂思考题:浓硫酸与非金属碳单质反应,自主设计方案证明反应产生气体种类。课后练习:课本第103~104页习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创新教案】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二课时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并对现象做出客观解释的科学探究素养,以及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教材分析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本节主干知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浓硫酸和硝酸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浓硫酸和硝酸作为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本节课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新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根据现象推测实验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知识的建构能力的,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硫酸和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具体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与盐反应 5、与活泼金属反应 【思考】实验室里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性质决定用途,可能是具有某些性质使它们不能制取氨气 【新课】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就知道了,首先来复习浓硫酸的两个特性。 1、吸水性 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 2、脱水性 【演示实验】观看浓硫酸与蔗糖实验视频 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碳,而产生了气体使它变得疏松多孔 (辨析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 【提问】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是什么呢?稀硫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而浓硫酸不能制取氢气,下面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条件 2、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产物 3、写出反应方程式 4、氧化剂、还原剂 【教师讲解】:浓硫酸的氧化性体现在硫元素 请同学们写出稀硫酸与金属铁的反应以及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金属铁的反应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知识点梳理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 ) A.与铜片反应 B.与石蕊溶液反应 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 D.加入锌片看是否有气体生成 答案 C 2.浓硫酸和2 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 A.a升华、b冷凝 B.a挥发、b吸水 C.a蒸发、b潮解 D.a冷凝、b吸水 答案 B 3.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硫酸化学纯CP 500 mL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cm-3 质量分数:98%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1 B.1 mol 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 g氢气 C.能用铁制容器盛放该硫酸 D.该硫酸稀释时应将水倒入盛有该酸的烧杯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 C 4.如图所示,小试管内盛有约3 mL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锥形瓶连通的U形管内盛有少量水(为便于观察,预先染成红色)。沿小试管内壁小心地慢慢倒入约3 mL浓硫酸静 置片刻,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小试管内液体分两层,上层蓝色,下层无色 B.U形管内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升高 C.有少量白色固体析出

D.有少量蓝色固体析出 答案 D 5.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答案 B 6.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物质①Fe Cl3,②Fe2O3,③Cu(NO3)2,④KNO3,铜粉溶解的是( ) A.只有①或②B.只有②或④C.只有①或②或③D.上述物质中任意一种 答案 D 7.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①铜跟浓硝酸反应,②铜跟稀硝酸反应,③铜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稀硝酸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途径③>途径①>途径② D.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

最新浓硫酸教案设计

第三节硫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了解硫酸的用途;使学生掌握枪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实验等途径获取有用信息,并能用化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学 会运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目标: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浓H 2SO 4 的性质和SO 4 2-的检验 教学难点 浓H 2SO 4 的强氧化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实验 教学用具 试管、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烧杯、导气管 浓核酸、纸屑、木条、棉花、铜片、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蒸馏水教学过程 【引入】生活不能没有酸,这个说法并不夸张。我们调味需要酸,消化需要酸,遗传基因中有酸,工业生产需要酸,向科学进军也需要酸。酸已越来越被人们熟悉。硫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它的产量是一个国家无机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之一。那么硫酸有那些性质?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第三节硫酸 【提问】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稀硫酸,回忆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因为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 H2SO42 H++ SO42- 【板书】硫酸的性质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提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1.与碱、碱性氧化物、指示剂作用:H2SO4=2H++SO42- 【小结、设疑】稀硫酸与以上物质作用时表现出酸的通性时H+的价态未发生变化,是不是H+的价态一直不会变呢? 【板书】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弱氧化性) 【过渡】稀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以H+和SO42-的形式存在,而浓硫酸主要是以H2SO4分子的形式存在,由于溶液中粒子不同,所以性质上肯定有差异,即浓硫酸具有自己的特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浓硫酸。

硝酸的性质 教学案 (苏教版)

光照或△ §2—3 硝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3、知道工业上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4、通过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 5、介绍波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及难点 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性和氧化性;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 片段1 硝酸的性质 [播放] 新闻图片 [展示] 观察浓硝酸。 [板书] 1、硝酸的物理性质: [讲述] ⑴ 纯HNO 3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低(83℃),能与水任意比混溶。 [讲述] ⑵ 浓HNO 3是一种无色液体,质量分数约为69%,密度1.42g ·cm –3 ,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16mol ·L –1。市售的工业硝酸常因溶有NO 2而略显黄色。 [介绍] ⑶ 发烟硝酸:质量分数≥98%的硝酸会在空气产生大量的白雾,故称为发烟硝酸。 [板书] 2、化学性质 [板书] ⑴ 强酸性 [回忆] 初中我们接触过硝酸,知道它是一元强酸,所以在一些反应中它体现其强酸性。例如硝酸跟氧化钙反应、硝酸跟碳酸钙反应、硝酸跟氢氧化钙反应等。 [问题导学] 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这是为什么? [实验探究] 加热褪色后的溶液,颜色没有恢复,反而变黄。 [设问] 为什么浓硝酸略显黄色? [板书] ⑵ 不稳定性:4HNO 3 ======= 4NO 2↑+ O 2↑+ 2H 2O [讲述] 硝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在常温下见光或受热就会发生分解。硝酸的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反应生成的NO 2溶于浓硝酸中而使浓硝酸略显黄色。因此,硝酸应用棕色瓶细口试剂瓶盛装,并放置于阴冷处。 [应用] 久置的硝酸常呈黄色,我们可以通过向其中通入空气(或氧气)除去,反应原理:4NO 2 + O 2 + 2H 2O === 4HNO 3 [设问] 当然,我们也初步认识到硝酸的强氧化性,它与活泼金属反应但不生成氢气。那么硝酸与金属如何反应?

高中化学复习-浓硫酸与硝酸的氧化性

高中化学复习――硫酸与硝酸的氧化性 [知识要点] 1、 浓硫酸与硝酸的性质 注:反应规律: ①浓硫酸、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H 2 ②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 ③氧化性强弱: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 ④吸水性与脱水性区别 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以及固体中的结晶水,故常作干燥剂。 脱水性―――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剩余黑色的炭。 2.不稳定性 (1)化学方程式:4HNO 3=====光照或△ 4NO 2↑+O 2↑+2H 2O 。 (2)实验室中浓硝酸显黄色的原因: 浓硝酸分解生成的NO 2又溶于硝酸所致。 [例题与习题] 1.将下列现象与浓H 2SO 4表现的性质连接起来。 (1)浓H 2SO 4使铁、铝钝化 A .吸水性 (2)浓H 2SO 4滴在纸上,使纸变黑 B .脱水性 (3)浓H 2SO 4干燥SO 2气体 C .强氧化性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提示:酸性的判断――――如果反应物有酸,生成物中有盐,则酸表现了酸性) (1)稀H 2SO 4和F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6H +===2Fe 3++3H 2↑( ) (2)浓H 2SO 4可用作SO 2、NH 3的干燥剂( ) (3)冷的浓H 2SO 4使铁、铝钝化属于物理变化( ) (4)铜和稀HNO 3反应中HNO 3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酸性( ) (5)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1∶3组成王水( )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 、H 2S 等气体 B .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 +2H 2SO 4(浓)=====△3SO 2↑+2H 2O ,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其强氧化性又 表现了其酸性 C .把足量铜粉投入只含2 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 L D .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 2SO 4,是因为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 4、 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制、铝制容器能盛放浓硫酸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能使蔗糖炭化 C .浓硫酸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 D .浓H 2SO 4可作H 2、O 2等气体的干燥剂表现其脱水性 5、下列关于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 .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 C .因常温下铝和铁不与浓硝酸反应,所以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 D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出氧化性 6、(探究题)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回答: (1)生成的黑色(单质)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这种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填名称),实验室经常用________溶液进行吸收,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 .酸性 B .吸水性 C .脱水性 D .强氧化性 (4)将实验(2)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可以看到品红溶液________,加热后________。 (5)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这两种气体?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填写两种能鉴别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欲探究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铁、铜反应的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在常温下,分别向盛有等量铁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 ②稀硫酸 ③浓硝酸 ④稀硝酸,能观察到发生明显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 ,无明显反应现象的是 。 (2)分别向盛有等量铜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 ②稀硫酸 ③浓硝酸 ④稀硝酸,能观察到随即发生剧烈反应的 是 ,开始不反应,加热后发生反应的是 ,加热也不发生反应的是 。能缓慢发生反应或微热时能发生反应的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硫酸硫酸盐教案.doc

第四节 硫酸 硫酸盐 授课人:秦明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应用-----浓硫酸的性质: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识记-----硫酸的用途。 识记-----硫酸盐:硫酸钙、硫酸锌、硫酸钡等的俗名、化学式、用途。 应用-----硫酸根离子的鉴定。 2、能力目标:学会从实际存在的微粒分析问题; 3、哲学目标:树立量变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观点。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课 型】讲授课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稀硫酸的性质------酸的通性 1、抽同学回答:稀硫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2、教师小结:稀硫酸之所以具有酸的通性,主要是它在水溶液中能电离 出氢离子。 【板 书】H 2SO 4=2H ++SO 42- 二、浓硫酸的性质: 1、浓硫酸是高沸点、难挥发性的强酸 2、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①和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铜和稀硫酸反应;铜和浓硫酸反应。 现象:抽学生回答。 【讨 论】1、为什么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2、铜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是什么?为什么? 【板 书】Cu+H 2SO 4(稀)----不反应 Cu+2H 2SO 4(浓) 加热 ==CuSO 4+SO 2↑+2H 2O 【分 析】稀硫酸的微观构成:H + 、SO 42-、H 2O 、OH - ; 浓硫酸的微观构成:H +、SO 42-、H 2O 、OH -、主要是H 2SO 4分子。 【分 析】稀硫酸中没有硫酸分子,只能由H + 的弱氧化性与还原性较强的金属反应生 成H 2,如:在反应 Fe+H 2SO 4(稀)=FeSO 4+H 2↑中,H 从+1价变成0价,被 还原,说明在这个反应中H +表现出氧化性,(H +具有较弱的氧化性,SO 4 2-无氧化性),而铜的还原性较弱,因而不能和稀硫酸反应。H .+. 表现的氧化..... 性叫酸的氧化性,仍属酸性;............. 浓硫酸中存在H 2SO 4分子,硫酸根中的+6 S 表现出强的氧化性,这种含能表现出强氧化性的酸根的酸叫氧化性酸。若酸根.........................没被全部还原时,同时表现出酸性。如:.................. Cu+2H 2SO 4(浓) 加热 ==CuSO 4+SO 2↑+2H 2O , 2Fe+6H 2SO 4=Fe 2(SO 4)3+6H 2O+3SO 2↑这些反应中,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讲 解】不活泼金属+H 2SO 4(浓)→SO 2↑ 活泼金属+H 2SO 4(浓)→SO 2↑(或者有S 、或者有H 2S ↑) 例如:Zn (足)+H 2SO 4(浓)=ZnSO 4+H 2S ↑ Zn (不足)+H 2SO 4(浓)=ZnSO 4+S (量变引起质变) 在常温下,浓硫酸使Fe 、Zn 钝化。 ②氧化非金属:2H 2SO 4(浓)+C 加热 ===CO 2↑+2H 2O+2SO 2↑(只表现氧化性) 2H 2SO 4(浓)+S 加热 ===3SO 2↑+2H 2O (只表现氧化性) ③氧化化合物:2HBr+H 2SO 4==2H 2O+SO 2↑+Br 2(只表现氧化性) H 2S+2H 2SO 4(浓)==S+SO 2↑+2H 2O (只表现氧化性) 【小 结】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HCl 、CO 、CO 2、H 2、O 2、SO 2等,不能干燥还原 性气体和碱性气体。 4、脱水性:C 12H 22O 11浓硫酸 ===12C+11H 2O 【演示实验】浓硫酸炭化蔗糖。 现象:抽同学回答。 【讨 论】为什么生成的碳疏松多孔? 三、硫酸的用途: 1、制气:H 2、CO 、HCl 、HF 、H 2S 、SO 2 2、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 3),还原性气体:H 2S 、HBr 、HI 等。 3、重要化工原料:制硫酸铵、过磷酸钙等。 【练 习】实验室常用硫酸来制取气体,试填写硫酸在下列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1)用浓硫酸和NaCl 反应制HCl______________; (2)用稀硫酸和Zn 反应制H 2__________________; (3)用浓硫酸和NaCl 、MnO 2共热制Cl 2_________________; (4)用稀硫酸和FeS 反应制H 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Cu 与浓硫酸反应制S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矫正】①酸性、难挥发性②酸性(酸的氧化性)③酸性、难挥发性④强酸性⑤酸 性、强氧化性 【作 业】P83:3题、4题。

硫酸和硝酸氧化性

硫酸和硝酸氧化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硫酸、硝酸的酸性以及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 2.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3.了解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随着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不同,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不同。(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蔗糖与浓硫酸脱水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2.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了解对比这一重要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体会内因与外因、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到本质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2、教学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四、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在学习金属一节的时候知道,实验室里用可以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的盐酸或稀硫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呢?这就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有关。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讲述】我们先从我们比较熟悉的硫酸开始,稀硫酸具有一般酸的性质,这里我们就不再讨论,现在主要讨论的是浓硫酸的性质。首先是他的物理性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浓硫酸的性质,同学们回忆一下。 【讲述】纯净的浓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密度比较大。我们知道浓盐酸打开盖子之后会有浓烟产生,而浓硫酸没有,这就说明浓硫酸难挥发。浓硫酸可以与水任意比例混合,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这是我们初中学过的。 1.硫酸 1-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1-2浓硫酸 (1)物理性质: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98%,密度为1.84 g/㎝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H2SO4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性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与H2O以任意比互溶,H2SO4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2)化学性质: 请问同学们,初中我们在讲浓硫酸时,是不是说过,用完了浓硫酸之后要把他盖好,除了是防止倒出,是不是说过在空气中放久了浓硫酸的浓度就会下降,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样的特性,是不是具有吸收性。)a.吸水性:空气中、物质中的、结晶水 【应用】这就说明浓硫酸可以用于实验室的干燥剂,注意不可以用来干燥碱性和还原性气体。 那浓硫酸还有什么特性呢?(我们是不是知道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并能按水的组成脱去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脱水”)

硝酸氧化性计算题练习

硝酸氧化性计算题练习 1、6.5g锌恰好与125mL 、2mo/L硝酸完全反应,则硝酸的还原产物为( C D ) (A)NO (B)NO 2(C)N 2 O (D)NH 4 NO 3 解析: 设硝酸的还原产物N元素的化合价为a。6.5g锌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锌参加反应时,消耗硝酸的量等于硝酸锌中的硝酸根的量与还原产物中氮的量之和,则可列关系式:0.1 ×2+ (0.1 ×2)/(5-a )= 2×0.125, a=1。故答案为(C)、(D)(注: NH 4NO 3 中氮元素化合价平均值为+1)。 2、某单质跟浓硝酸反应时,0.25mol单质完全反应消耗1mol硝酸,则单质元素在氧化后的化合价可能是( B D ) A. +1 B. +2 C. +3 D. +4 解析: 设单质元素在氧化后的化合价为X。由题意可知单质与硝酸按1:4恰好完全反应,单质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所以此题可能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利用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探讨: (1)若单质为非金属,参加反应的硝酸完全被还原为二氧化氮,由电子守恒则有: 0.25×(X-0)=1×(5-4) 解得 X=4 (2)若单质为金属,参加反应的硝酸部分被还原为二氧化氮,还有一部分生成硝酸盐,由原子守恒则有:0.25×(X-0)=(1-0.25X)×(5-4) 解得 X=2 所以此题答案为BD 3、把0.96g Mg放入某硝酸溶液中发生反应,当Mg反应完毕耗用HNO 3 质量为6.30g,在此反应中还原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B D) A、30 B、44 C、46 D、80 解析: 设氮元素被还原后的化合价为a。由题意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镁和硝酸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04mol、0.1mol,参加反应的硝酸部分被还原,还有一部分生成硝酸盐,由原子守恒则有:0.04×2 + (0.04×2)/(5-a)= 0.1 解得a=1 故有可能是分子量为 44的NO和分子量为80的NH 4NO 3 (NH 4 NO 3 中氮元素化合价平均值为+1) 4、FeS 2与硝酸反应产物有Fe3+和稀H 2 SO 4 ,若反应中FeS 2 和HNO 3 物质的量之比是1∶8 时,则HNO 3 的还原产物为( B ) A.NO 2 B.NO C.N 2 O D.N 2 O 3 解析: 此题可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关系式计算,若FeS 2和HNO 3 物质的量之比是1∶8,则FeS 2 和被还原的HNO 3 物质的量之比是1∶5。设硝酸的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因为 1molFeS 2 完全被氧化可失去电子为15mol,硝酸被还原过程得到的电子也为15mol,可列下列氧化还原关系式:1×15=5×(5-a),求得a=+2,故答案为B。

高中化学专题..硫酸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专题4.4.2 硫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硫酸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掌握浓硫酸的特殊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认识浓硫酸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 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例,如浓硫酸的广泛用途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视频实验〗稀H2SO4的性质实验 〖引言〗初中我们学习了三大无机强酸------硫酸,具有酸的通性,但这只是稀硫酸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将 全面认识一下H2SO4 〖板书〗二、硫酸(sulphuric acid) (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讲〗我们所说的酸的通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与酸碱指示剂变色;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3、与 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5、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请大家从这五个 角度指出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时具有代表性的离子方程式 〖投影〗

〖过〗H2SO4的浓度不同,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请大家阅读教材,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板书〗(二) 浓硫酸物理性质: 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98%,密度为1.84 g/㎝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mol/L。 H2SO4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性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与H2O以任意比互溶,H2SO4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思考与交流〗如何稀释浓硫酸? 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思考与交流〗浓硫酸敞口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增重 〖问〗这又是利用什么性质呢? 吸水性 〖讲〗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浓硫酸的三大特性之一------吸水性。 〖板书〗(三) 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指的是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 〖讲〗浓硫酸能吸收水分子,是我们常用的干燥剂,下面,让我们总结一下,浓硫酸通常用来干燥哪些气 体? 〖投影小结〗浓硫酸做干燥剂: 1、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2、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H2S、HI、HBr 3、能够干燥:SO2、CO2、H2、HCl、O2等 〖视频实验〗浓硫酸与胆矾的反应 操作:在表面皿里放入少量胆矾,并滴加少量浓硫酸

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不仅巩固《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必修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重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浓硫酸与硝酸的物理性质,在这儿只需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即可。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稀硫酸,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还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因此,在此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区别。 高一学生,在学这节时已经具备了一些鉴别物质的能力,所以对于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鉴别产物。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实验能力。 对于硝酸在这节要讲的氧化性,学生是陌生的。做好相关实验以及与硫酸的对比学习,还有浓稀硝酸的对比学习是突破的重点。

硝酸的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硝酸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解开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的疑惑。此外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二: 学生情况分析 :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知道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对其氧化性知道的很少,所以硝酸氧化性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和重点。另外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浓硫酸的知识有了一定掌握,我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决定本课可以采用引导分析,小组设计、实验改进,分析实验现象,判断产生的物质,并与硫酸作对比,最后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教学。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启发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索,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通过探索而使问题解决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复习氧化还原知识,深入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化学家波尔的故事,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对硝酸用途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五:教学重点: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六: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说到铂金有的同学们可能不知道,但是说到铂金饰品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铂金饰品以其所代表着“永恒”的含义,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但铂金真的是永恒的吗?当然不是,王水就能够很轻易的将其溶解,而王水的主要成分之一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硝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硝酸的性质。 【问题探究一】这是一瓶纯HNO3,打开瓶塞,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等特征,再请闻一闻气味(提示闻气体的一般方法)后试着归纳出HNO3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感知HNO3,阅读教材,探求HNO3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 谈谈稀硝酸和浓硝酸的氧化性素材 新人教版

谈谈稀硝酸与浓硝酸的氧化性 在中学教科书中有这样两个化学方程式: Cu + 4HNO 3(浓) === Cu(NO 3)2 + 2NO 2↑+ 2H 2O 3Cu + 8HNO 3(稀) === 3Cu(NO 3)2 + 2NO↑+ 4H 2O 可见,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 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 。不少同学认为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只是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的结果:第一个反应中N +5被还原成了N +4;而第二个反应中N +5被还原成了N +2。由此得出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的氧化性强的错误结论。 一般说来,硝酸氧化性的强弱并不是根据硝酸(实际是N +5 )被还原的产物的化合价改变的大小来决定的,而是由硝酸的浓度来决定的,硝酸越浓,它的氧化能力就越强。例如: (1)稀硝酸与硫化物反应时,只能将S 2- 离子氧化成单质硫,而浓硝酸与硫化物反应时,能将S 2- 离子进一步氧化成SO 42-离子。 3CdS + 8HNO 3(稀) === 3Cd (NO 3)2 + 2NO↑+ 4H 2O + 3S↓ PbS + 8HNO 3(浓) === PbSO 4 + 8NO 2↑+ 4H 2O (2)稀硝酸只能把砷氧化成亚砷酸,而浓硝酸则进一步把亚砷酸氧化成砷酸。 As + HNO 3(稀) + H 2O === H 3AsO 3 + NO↑ H 3AsO 3 + 2HNO 3(浓) === H 3AsO 4 + 2NO 2↑+ H 2O (3)稀硝酸只能将氢碘酸氧化成单质碘,而浓硝酸则能把氢碘酸氧化成碘酸。 6HI + 2HNO 3(稀) === 3I 2 + 2NO↑+ 4H 2O HI + 6HNO 3(浓) === HIO 3+ 6NO 2↑+ 3H 2O (4)铂、金等贵金属不易被浓硝酸氧化,但1体积浓硝酸和3体积浓盐酸组成的混合物溶液(俗称王水)却能溶解铂和金。 Au + 4Cl - + NO 3- + 4H + === [AuCl 4]- + NO↑+ 2H 2O 3Pt + 18Cl - + 4NO 3- + 16H + === 3[PtCl 6]2- + 4NO↑+ 8H 2O 虽然铂、金不易被浓硝酸氧化,但当有Cl -离子存在时,和产物Au 3+离子(或Pt 4+离子)结合,生成了络离子[AuCl 4]-(或[PtCl 6]2-),从而降低了Au 3+离子(或Pt 4+离子)的浓度,金属就被继续氧化了。 (5)当硝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活泼金属如镁、锌、铁等反应时,除可生成NO 2或NO 外,在更稀的硝酸中还可产生N 2O 、N 2、NH 3等。例如: 4Mg + 10HNO 3(1 mol·L -1) === 4Mg (NO 3)2 + NH 4NO 3 + 3H 2O 4Mg + 10HNO 3(2 mol·L -1) === 4Mg (NO 3)2 + N 2O↑+ 5H 2O 3Mg + 8HNO 3(6 mol·L -1) === 3Mg (NO 3)2 + 2NO↑+ 4H 2O Mg + 4HNO 3(16 mol·L -1) === Mg (NO 3)2 + 2NO 2↑+ 2H 2O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一、选择题 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可制氯化氢,说明浓硫酸吸水放热 C .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浓硫酸可使铝发生钝化 D .反应: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中,H 2SO 4既体现了酸性又体现了强氧化性 2.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元素得电子 B .浓HNO 3与浓盐酸按3∶1的体积比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 C .硝酸电离出的H +,能被Zn 、Fe 等金属还原成H 2 D .常温下,向浓HNO 3中投入Fe 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3.下列关于浓HNO 3和浓H 2SO 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都可用铝制容器贮存 B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 C .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D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增大 4.下列叙述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量筒壁慢慢的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B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C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D .浓硫酸与铜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5.在Fe 、Cu 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a g .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加热,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b g ,则( ) A .a 可能等于b B .a 一定小于b C .a 可能大于b D .a 一定大于b 6.(2010·北京高考)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 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 2的量 B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 2的生成 C .③中选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 D .为确认CuSO 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7.在100 mL 混合液中,HNO 3和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 mol/L 和0.1 mol/L ,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 g 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 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0.15 mol/L B .0.225 mol/L C .0.35 mol/L D .0.45 mol/L 二、非选择题 8.非金属单质A 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 ,已知D 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A ――→O 2B ――→O 2C ――→H 2O D (1)若A 在常温下为固体,B 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4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课程教学设计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本节主干知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浓硫酸和硝酸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浓硫酸和硝酸作为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本节课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新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根据现象推测实验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知识的建构能力的,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2、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时间 45min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一、【提问】硫酸和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具体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与盐反应 5、与活泼金属反应 【思考】实验室里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性质决定用途,可能是具有某些性质使它们不能制取氨气。 二、【新课】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就知道了,首先来复习浓硫酸的两个特性。 1、吸水性

浓硫酸教学设计

《浓硫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中学化学中,浓硫酸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含氧强酸,是中学化学学习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为D级,要求能够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其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则是浓硫酸化学性质的重中之重,也是本专题教学的重点所在。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本专题的重点,而且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始终,也是各类考试中常常设计的热点。 必修课程《化学1》的目标定位是最重要的特点是基础性。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质,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巩固稀硫酸的性质;熟悉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掌握浓硫酸的三大特性;了解浓硫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加以证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和再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分析和观察能力,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和树立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

六、教学过程 板块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以新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回忆】 在实验室里我们是如何稀释浓硫酸的? 学生:把浓硫酸缓缓地注入水中,期间还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散热均匀。【思考】 思考能否把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做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 【板书】 一、浓H2SO4的物理性质: A.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B.沸点:约338℃——难挥发酸(高沸点酸) C.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 D.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 【讲解】为什么不可以水入酸 板块2——浓硫酸的特性 【实验】向表面皿中加入少量CuSO4·5H2O粉末,再加入约3mL浓硫酸,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并描述现象 【提问】生成的灰白色物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 【提问】回忆初中我们学习过胆矾的加热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回忆、回答 蓝色五水硫酸铜加热失水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分析比较说明浓硫酸体现了吸水性。 【讲解】胆矾失去了结晶水,结晶水与浓硫酸分子形成了硫酸水合物。说明浓硫酸能够吸收结晶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小结、板书】2.1吸水性(干燥剂) 【设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为干燥剂,那么它能干燥哪些气体呢?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呢? 【设疑】为什么H2S、HI、HBr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欲知原因,我们继续学习。 【过渡】 演示实验: 取10g蔗糖放入小烧杯中,用2ml水调成糊状,再加入1ml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

(完整word版)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 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 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 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 不仅巩固《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必修2》 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重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浓硫酸与硝酸的物理性质,在这儿 只需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即可。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稀硫酸,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还有很 大的区别。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 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因此,在此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区别。 高一学生,在学这节时已经具备了一些鉴别物质的能力,所以对于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鉴别产物。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 思维,培养其实验能力。 对于硝酸在这节要讲的氧化性,学生是陌生的。做好相关实验以及与硫酸的对比学习, 还有浓稀硝酸的对比学习是突破的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