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维修工教学计划

计算机维修工教学计划

计算机维修工教学计划
计算机维修工教学计划

《计算机维修工》教学计划

《计算机维修工》作为一项计算机操作技能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推动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很有必要在培训中开设这项技能的培训工作。为了更好的推进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充分吸引学生,使学科教学更加高效、有针对性,特制定出如下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组装、维护、维修的实用人才,努力推进农民工就业问题,并使其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

二、制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

制定本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是:首先要立足于农民工们能够学会,其次要使本次培训的知识内容符合实用性,授课过程要符合农民工的学习规律,贴近他们的身心特点,课堂组织以围绕着相应的课题或活动进行开展。

三、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该课程非常适宜于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课题式教学方法、练习法等为主。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基础专业课,学习好这门课程对推进受训者今后在计算机行业的就业是十分有帮助。相对于计算机专业其他

应用技术来讲,本课程对学习者的难度相对较低,学生对此兴趣相对比较大,同时根据近几年的就业实践,开设该课程能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开设这门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五、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

1.操作系统(Windows XP)应用与维护(1)主要教学课题与内容:

①专业教育;包括:学科介绍、学习及考核方法等。【2课时】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包括:复制、移动、更名、查找、删

除、选择等。【8+16课时】

③配置Windows XP的工作环境;包括:文件夹选项、显示属性、资源共享、系统优化、磁盘维护(分区、清理、整理)。【4+8课时】

④注册表的基本操作和系统属性的设置;【4+8课时】

⑤控制面板的应用;包括:输入法使用与配置、用户管理(安全)、程序维护、辅助功能选项、任务栏与开始菜单维护。【6+12课时】(2)课时安排(本项目内容共需68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理论24课时,实验44课时;

测试2课时。

2.计算机配件识别、组装与调试(1)主要教学课题与内容:

①CPU、主板、内存的相关知识;包括:它们的基本知识和性能指标、维护;主板的结构、芯片组的识别、跳线设置、插槽分类与识别、外设接口识别。【4+10课时】

②各种存储设备、及输入输出设置知识;包括:硬盘和光驱、刻录机、声卡、显卡和显示器等的基本知识。【4+10课时】③计算机的拆机过程与装机;包括:正确安装、拆卸CPU和CPU风扇;内存的安装和拆卸;各种信号线和数据线的连接;显卡的正确安装和拆卸;各种驱动器的安装和拆卸;各种扩展卡的安装和拆卸;外部设备的正确连接和拆卸。【10+20课时】④计算机的调试方法;【2+6课时】(2)课时安排(本项目内容共需66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理论20课时,实验46课时;

测试2课时。

3.安装各种操作系统

(1)主要教学课题与内容:

①BIOS设置知识;包括:设置系统日期、时间;驱动器的屏蔽和连接;软驱类型选择;检测中断模式选择;CPU内部缓存的打开和关闭;病毒报警功能的打开和关闭;快速自检功能的打开和关闭;启动驱动器的选择;设置启动时是否搜索软驱;设置CMOS密码和开机密码;各种板载设备的打开和关闭;特殊开机方式的设置;一些基本知识:a、如何移动BIOS设置项的焦点;b、如何修改BIOS设置项的键值;c、如何存盘退出BIOS设置;d、如何导入默认优化BIOS键值;

e、如何导入安全的BIOS键值;

f、如何恢复某一BIOS设置项的当前键值;

g、退出BIOS设置的方法;

h、获得BIOS帮助的方法。【8+16课时】

②安装操作系统;包括:常用DOS命令使用、对硬盘进行正确合理

分区、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的安装;【6+12课时】

(2)课时安排(本项目内容共需42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理论14课时,实验28课时;

测试2课时。

4.计算机维护与基本网络知识应用(1)主要教学课题与内容:

①常用程序安装和常用系统优化工具(如优化大师、超级兔子等)的使用。【4+8课时】

②理解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的意义,掌握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工作的内容和方法。【4+6课时】

③掌握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和思路。【4+6课时】

④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的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的排除。【4+8课时】⑤掌握局域网的搭建与设置方法。【6+12课时】

(2)课时安排(本项目内容共需62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理论22课时,实验40课时,

测试2课时。

合计:246课时其中理论课:80课时

实习课:166课时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本课程定位与性质 本课程是中级技工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层次,本课程除了要 求学生通过结束课程考试外,还要求通过广东省高新技术办公软件中级考证。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办公软件文档的排版 和数据的处理能力。 3.为今后的后继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任务 1.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 Windows7 的使用方法, 具有操作微机系统的初步能力。 2.了解计算机文字和表格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3. 掌握 Word 2003 文字编辑软件、 Excel 2003 表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Word 和 Excel 综合应用。 (四)课程适用专业、年级、开课时间 1.本课程适:中级技工学校各专业一年级 2.开课时间:第一学年(两学期) (五)课程总学时学分要求 本课程总共105 学时(理论44 学习,实践61 学时)见附表--学时分配表

附: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学时 讲授实践第一单元Windows 系统操作1055第二单元文字录入与编辑1046第三单元Word 格式设置与编排1046第四单元表格的制作与设置844第五单元Word 文档的版式1046第六单元Excel 工作簿操作1055第七单元Excel 数据管理1257第八单元Word 与 Excel 综合应用1055其他期中、期末、等级考试复习25817 合计105446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一 一、教学目标: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XP操作系统基本知 识和基本操作; 学会使用word 版面设计和文字编辑能力,能够使用excel 制作出电子表格文档,能够熟练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和筛选。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现任教的高一计算机学生中有少数没有使用 过电脑的 学生,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而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XP操作系统,但没学习使用过集成办公软件诸如WORDX、Xexcel 等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于游戏、聊天的一种工具,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还不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一无所知。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材分析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结合 职业高中学生特点而编写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高一计算机学生的使用。 2、教材内容:《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总共有六章,第一章

为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是因特网的基本应用,第三章为WINDOW操作的,第四章是分别为办公软件word 文字编辑与电子表格EXCEL第五章电子邮件的使用,第六重新对第一章进行补充详细说明。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能熟练使用WINDOW的操作,以及word、excel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措施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科学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 40 分钟时间。 3、对组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学生代表,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注重个体适性发展,重视环保教育,在讲解WORDf 关知道时,将环保教育湛透教学中,通过海报制作等方式, 树立人人参与,时刻保护我们的环境。5、充分利用多媒体 及网络教室功能,用PowerPoint 等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每节课均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精选3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1 本学期计算机教研组教学工作在保持与上学期工作的衔接的基础上,参照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以及本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好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就业导向,以面向社会、面向计算机专业,培养实用型初、中级技术工作人员为目标,以强化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宗旨,对计算机专业进行行业市场调查,使教学与社会岗位具有更强的衔接性,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使计算机专业走出一片新天地。 二、基本思路 根据组内每位成员自我发展需求拟定发展计划并做好阶段性记录,提升本组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行业接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让学生从理论课中再次进行解放,

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所有实践课程,从难度与深度上进行重新定义,重新拟定更加符合学生动手训练的科目,突出本专业特点。 三、主要工作 1、对计算机信息学技术,该课程作为文化课来说,完成与各专业的整合,体现计算机作为工具的作用,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形成对各专业学生不同且具有各专业特色的学生评价体系。 2、形成具有本组特色的专业考核体系,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3、形成一个有规律、有效的技能训练团队。组织一次计算机技能大赛,在以前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的基础上,形成每学期进行一次,每项得奖学生作为市级竞赛的后备力量,通过这种技能训练形式,可以形成以点带面的模式,在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可以有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通过部分学生的能力展示,使社会对本校本专业认识有所提升,形成较好的出口。 4、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功能,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健全学生的网络道德。 5、完善机房管理制度,完善机房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使用制度,合理、有效利用机房资源,形成有规律性机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48(讲课32,上机实习16) 学分:2.5 授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 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王保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迟丽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主要参考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大学计算机基础李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刘春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基础范慧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 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6)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掌握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8)了解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墙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本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数据 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数据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领域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冯式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硬件概念及主要硬件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与处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教学基本情况: 由于小学校际之间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参差不齐,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态度的差异,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有所改观,但这种差异是无法消灭的。教学

中我们针对客观存在的起点不齐和个性差异,要求授课教师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我们将采用这样一些应对方法。 (一)在学习内容上,一方面,针对个性差异设计多种类型的任务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针对起点不齐设计不同难度水平的学习任务,设计基础任务、进阶任务和拓展任务,基础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在进阶任务中提供不同学生兴趣的任务主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需求,而拓展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可以做到“让后进生吃饱,让优秀生吃好”。 (二)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有效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适应不同认知特征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如对于基础性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采用集体讲授的形式;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特殊问题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小组合作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优势资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整合。 三、教学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

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培训教学计划

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培训教学计划 根据交通运输部令《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2006年第9号)、《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办法》(交运发〔2011〕106号),结合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规定,我校制定此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培训,使道路运输驾驶员了解我国货物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熟悉货物运输中的安全知识;掌握常见的基本常识;熟练使用货物运输应急预案。提高道路运输驾驶员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得到更新。力求提高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促进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课程设置 1、道路运输法规、政策 2、道路运输驾驶员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3、道路货物运输防御性驾驶方法与不安全驾驶习惯纠正 4、道路货物运输知识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内容 单元一道路运输法规、政策2学时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道路货物运输相关法规,强化遵纪守法意识;掌握新制定(修订)法规对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的要求。 教学内容: 1.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国家法律对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责任、权利、义务等的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场

站管理规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办法》、《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办法》等法规、部门规章对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的要求及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 2.省级人民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法规政策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关于辖区内道路货物运输的相关法规规章和要求。 单元二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的职业特点,深入理解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 1.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的职业特点; 2.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3.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职业道德包含的主要内容。 单元三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驾驶员心理、生理健康与道路货物运输安全的关系;掌握心理健康调节方法;了解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常见职业病及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完整版)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更应体现计算机教学的人机互动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检索知识信息、进行文字书写和图文编排、进行绘图并处理复杂的画图、繁琐的计算和数据信息的强大工具,能极大提高信息检索、文字处理、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学习运用计算机工作,是当代社会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操作应用以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中等职业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课时量大,目标要求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教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一般地,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时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计算机,有的学生还认为学电脑可以打游戏,好玩。但随着学习进度的不断深入,有的学习内容需记忆理解,并且枯燥无味,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这时就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总结了许多经验,在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下面具体说一说: 1、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应用多媒体教室时,可将文字讲述部分制成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而将操作部分的讲解进行现场演示,使各种操作具体化,避免了用嘴说不明白的弱点,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时,先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观看投影,然后再让学生上机拆装各种电脑部件。由于网络机房既可以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如讲解的内容广播到每台学生机上),还可以让学生立刻自己上机操作。这样就克服了这一节课讲,下一次课上机练习的不足,做到边讲边练,效果特别好。 2、采用多种教学法,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外,对课程的部分内容还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学指导法”、“讨论研究法”、“学员试讲法”等方法。如在计算机网络IE浏览器使用一节中,就可以采用自学指导法让学生应用浏览器获取帮助,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可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允许他们干自己喜欢的事,对一些比较简单或雷同的有关内容可采用“自学指导法”来处理,在“自学指导法”中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千万不可放任不管。如可布置自学纲要,指出重点难点等。“讨论研究法”的运用能激起同学们对问题的争论,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自然教学效果也最佳。比如二进制与十进制相互转化一节中,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展示个人才华,我为了发现学生特长爱好,更好地关注个性差异,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自我,教学中,每学期我选择十几个小课题供学生上台讲解,这样学生有一种自我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同学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争论的气氛,将问题解决好。当然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内容改革: 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包含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四门课程。对于大一新生,全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进入大一下学期,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分别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从而使计算机公共课程与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有机衔接。形成了有序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学时数改革:见机房课表和教学任务书 三、课程教学管理改革 ●2008年成立公共课部,对全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统筹管理;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推进课程组建设,成立了四个课程组; ●在学生意见反馈上,利用教学管理QQ群和院系联系人制度保障 信息的沟通和教学中问题的处理; 四、教学师资力量: ●要求全院教师、特别是副高以上的教师带一个班的计算机基础

课程。引导尽量多的优秀专职教师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校其他部门,挑选、聘用一批计算机专业的在职员工,作为 兼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师。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师资队伍。 ●聘用在读研究生作为兼职教师,严格把关。坚持试讲制度, 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聘。 五、考核形式改革:采用无纸化考试 六、学生作业提交方式改革:教师在服务器建立班级账户,学生通 过局域网提交作业,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方便学生在实验课内无法完成作业可以在其他时间补交。见实验档案文件夹。 七、课程建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四门课程中,《计算 机基础及应用》课程已经通过校级精品课程验收;《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建设依托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经成功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建设中;《程序设计基础》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也已启动。 八、教材建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 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意见(2007年),组织有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编写相关课程的教材;并紧跟社会需求,每三年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教学学时:32(理论)+32(实践) 课程学分:3 先行课程: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类专业 参考教材: 1. 《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2月(主编:张洪明、陈环、刘玉菊、布瑞琴、朱有才) 2. 《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主编:周艳萍、施洋) 3.《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主编:张洪明) 4.《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8月(主编:郭晔) 一、课程性质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律,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密切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向学生系统介绍以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包括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办公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与安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等内容的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全面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层次,体现文化和信息意识,突出计算机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具备在网络环境下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信息处理原理。 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般知识和操作技术。 3.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和操作。 4.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Html网页设计语言的使用,掌握 Dreamweaver 网页制作基本技术。 5.了解多媒体图像、音频、视频等基本原理,掌握Flash等软件的一般使用。 6.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 (二)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三)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 获得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一级C类考证)

小学计算机教学计划1

小学计算机教学计划1 第一篇:小学计算机教学范文 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教育,在小学阶段进行计算机教育不仅是为了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意识,适应二十一世纪建设的需要。 为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学有所用,特制定本学期计算机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三册,本学期学习第一册(上),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计算机乐园;第二单元:计算机绘画;第三单元:与键盘握握手。教材结构和谐紧凑,内容深入浅出,形式活泼美观,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认识水平,便于小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键盘输入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操作计算机有一定的难度,本学期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和键盘输入水平。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脑的组成,掌握电脑的开关机操作及鼠标的各种基本操作。 2. 熟练鼠标的操作,了解金山画王的窗口组成,学会用卡通并图,用画笔绘画、给图着色等操作,能设计制作出相对完整的、比较综合的电脑绘画作品。 3. 了解键盘组成及指法规则,熟练掌握键盘指法及常用控制键的使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及击键习惯。

四、教学措施: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使用辅助教学软件创设情境,以电脑为意义建构的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科整合”及探索式教学法,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等环节,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培养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进度:(略) 第二篇: 一、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学习汉字输入,了解常用的汉字输入法,最少精通一种汉字输入法,特别是要正确的汉字的标点符号及其他一些常用符号

驾校培训计划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驾校培训计划表 篇一:驾校培训计划表 湘麓驾校20XX年度教练员再教育培训安排表篇二:车队培训计划时间安排表培训计划时间安排表篇三:6.驾校培训教学计划邢台县平安机动车驾驶员 培训学校汽车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汽车驾驶员培训教 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初步掌握汽车驾驶及维护技术理论,动的交 通安全法规,了解道路运输知识,具有独立操作技能的驾驶员。 二、设置课程内容与教学基本内容。课程被包括(一)交通安全与职业道德;(二)汽车机械与电器常识;(三)汽车维护与 故障排除;(四)汽车驾驶理论;(五)职业运输知识(职业驾驶员必修);(六)汽车驾驶操

作训练。通过教学使学员达到如下要求: 1、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 2、掌握道路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知识,了解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3、了解汽车的分类和总成的结构及作用。 4、掌握汽车和维护登记的划分,能进行日常维护,诊断和排除汽车发动机,电路一 般常见故障。 5、掌握汽车基础操作规程和安全、经济型车的驾驶操作理论基础知识,了解特殊条 件下架势汽车的注意事项。 6、熟练掌握各驾驶操作装置的操作方法、要领和场地驾驶的图式、尺寸及操作方法。 7、能根据道路交通条件和气候特点,隔离控制车速和选择行驶线路,基本做到:观 察周到,判断准确、反应迅速、操作熟练、措施得当,独立的驾驶准驾驶车辆。 8、职业驾驶员还应了解道路的有关知识,掌握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的驾驶的基本规 程。 三、学期期限与课时分配

(1)各类车型驾驶员培训学习期限与课时分配建表一(2)具体安排如下: 1、理论教学课时分配见表二 2、驾驶操作训练时分配见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为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员素质教育工作,规范驾驶员培训机构教学行为,提高培训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及《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特制本大纲。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包括: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志。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的学时安排见下表:学时安排表每个学员的理论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6个学时,实际操作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4个 学时。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考试 第一阶段实施操作篇四: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成都武安驾校驾驶员培训 教学计划为了规范驾驶员培训过程的教学行为,提高驾驶员培训质量。根据《机动车驾驶培训教 学与考试大纲》有关规定,制定本计划。 一、学时安排表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3篇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3篇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一: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计划 一、课程名称,学时,适用专业 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2、作者:尹晓勇 3、学时数:46(理论教学30,实践教学16) 4、适用专业:中职计算机专业 5、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的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也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空前活跃的领域.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网络技术不仅是计算机通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也是其它相关专业应该掌握的基本

知识. 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windowsnt网络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方法。共分九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发展,包括internet网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第二章介绍数据通信基础;第三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tcp/ip协议;第四章介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第五章介绍网络安全和管理的概念,第六章和第七章介绍windowsnt网络的使用和管理;第八章介绍最新的windows20xx的特性和升级方法;第九章安排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验指导。本书既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又力图反映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新技术,内容简要实用,通俗易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对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通讯技术以及网络应用技术有整体的了解,特别是internet、典型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处理方式。 (三)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最好具备计算机硬件、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 (四)本课程内容 第四节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五节internet网络简介 [重点]资源的共享,计算机网络概念,局域网络和广域网络,局域网络拓朴结构。 [难点]网络概念

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

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 wtt为大家收集的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严格实施。 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合格的汽车驾驶员。 3、坚持汽车驾驶理论与实际操作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 二、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4个方面的目的: 1、掌握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安全驾驶知识;了解车辆整体结构;掌握基础操作要领;培养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 2、掌握车辆使用的相关知识;掌握车辆的移动方法和实地驾驶的基本要领,准确地控制车辆的行驶位置、速度和路线;培养行车礼让的安全意识 3、掌握车辆通行、行驶、停放的相关规定;掌握车辆优先通行的'原则;了解行人(尤其儿童)和非机动车的动态特点及险情的预测和分析方法;掌握一般道路驾驶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通状况安全驾驶;培养预见性的安全驾驶常识

4、了解常见事故的发生规律和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了解各种特殊道路交通环境下的安全行车方法及车辆保险与理赔的相关规定:培养驾驶应变能力:能够独立驾驶车辆。培训合格后,统一组织参加车管所驾考,取得C1驾驶证。 三、培训教材 选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材《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作为本次教学教材。 四、教学大纲 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 阶段目标:掌握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安全驾驶知识;树立良好的驾驶道德和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了解车辆整体结构;掌握基础操作要领;培养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 注:本阶段实际操作可采用驾驶模拟器进行教学 第二阶段 阶段目标:掌握车辆使用的相关规定个知识;熟练掌握车辆的移动方法和实地驾驶的基本要领,准确地控制车辆的行驶位置、速度和路线;培养行车礼让的安全意识。 第二阶段理论 第二阶段实际操作 第三阶段

计算机教学计划5篇汇总

计算机教学计划5篇汇总 教师需要制定好教学计划,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导好学生。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计算机教学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计算机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上学期对14级计算机、客服和酒店三个班的教学情况可知,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个别学生上机课爱玩游戏,故本学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性特点,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的操作能力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二、本期大纲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excel 工作表的创建、编辑及格式化;能够使用公式和函数对工作表中数据进行计算;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学会建立图表并能够打印工作表。 2、熟练掌握powerpoint__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及播放。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发展史;了解互联网的网络协议;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域名;了解internet的接入方式、ie 的使用和电子邮件管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三、各章节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4章excel __的使用: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及打开;工作表的选定、重命名、插入、删除、移动及复制;工作表内容的建立与编辑,工作表的格式化;公式及函数的使用;excel工作表中数据的管理;图表的建立。 第5章powerpoint __的使用:演示文稿的创建;内容的添加及编辑版面设计;动画设计及放映。 第6章计算机网络及安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组成;互联网的基本功能、tcp/ip协议、域名、ip地址和接入方式;ie 的使用、电子邮件的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四、主要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练习法 五、主要教学措施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行为;

修订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号: 120007 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先修课程:无 学时:72学分:4 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任务,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及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建议选用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张小梅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1、《大学计算机》蒋加伏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应用基础》黄逸凡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应用基础(winsows7+office2010)》周利明主编南明大学出版社 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教程:MS Office高级应用(2013年版)》教育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考勤成绩占10% 期末考试占70% 执笔人:李小红,范建坤 编写时间:2014年12月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比较系统、概括性地讲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为今后学习、生活奠定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演示文稿制作与处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Internet网使用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安全知识,形成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网络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收发以及网络的学习、毕业论文的排版等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 (1)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为后继的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和幻灯片制作与处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Internet使用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安全知识,形成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汽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汽车驾驶员技能培训 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严格实施。 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合格的汽车驾驶员。 3、坚持汽车驾驶理论与实际操作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 二、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4个方面的目的: 1、掌握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安全驾驶知识;了解车辆整体结构;掌握基础操作要领;培养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 2、掌握车辆使用的相关知识;掌握车辆的移动方法和实地驾驶的基本要领,准确地控制车辆的行驶位置、速度和路线;培养行车礼让的安全意识 3、掌握车辆通行、行驶、停放的相关规定;掌握车辆优先通行的原则;了解行人(尤其儿童)和非机动车的动态特点及险情的预测和分析方法;掌握一般道路驾驶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通状况安全驾驶;培养预见性的安全驾驶常识 4、了解常见事故的发生规律和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了解各种特殊道路交通环境下的安全行车方法及车辆保险与理赔的相关规定:培养驾驶应变能力:能够独立驾驶车辆。 培训合格后,统一组织参加车管所驾考,取得C1驾驶证。 四、培训教材 选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材《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作为本次教学教材。

五、教学大纲 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第一阶段 阶段目标掌握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安全驾驶知识;树立良好的驾驶道德和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了解车辆整体结构;掌握基础操作要领;培养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

注:本阶段实际操作可采用驾驶模拟器进行教学 第二阶段 阶段目标掌握车辆使用的相关规定个知识;熟练掌握车辆的移动方法和实地驾驶的基本要领,准确地控制车辆的行驶位置、速度和路线;培养行车礼让的安全意识 第二阶段理论

计算机室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计划 王晴晴2017年秋 一、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学习汉字输入,了解常用的汉字输入法,最少精通一种汉字输入法,特别是要正确的汉字的标点符号及其他一些常用符号 2、感受计算机处理多媒体的魅力,学会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 3、学会获取信息,并进一步加工、处理信息。

4、加强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强化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计算机是人们处理信息的工具。使学生纯熟掌握使用拼音输入汉字、词组、标点符号及句子的方法;加深对汉语拼音的理解,能够利用拼音输入法进行组词、扩词,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要求学生熟悉电脑,了解电脑的组成,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对信息技术课的浓厚的爱好。 初步了解信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使用及重要性。初步了解组成计算机的几大部件。建立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准确的操作姿势,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良好习惯 通过应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的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提供的文字处理工具对文档格式的加工处理。学生通过我是小编辑活动,学会基本的文字处理操作,了解文字编排中的一些格式(如段落、首行缩进、行距等)的处理对信息表达的作用,学会编辑简单的文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熟悉,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通过实践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

康县康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公司 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规章;熟悉机动车 的基本知识;懂得使用维护技术;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 技能道德;达到机动车驾驶员考试的水平。 二、培训对象 符合机动车申请条件要求,都可在我学校报名参加培训。 三、课程安排 第一阶段 理论:道路交通法律法规、驾驶道德、安全驾驶知识,汽车结 构赏识。 第二阶段 理论:车辆性能、车辆的日常维护,阶段操作常识 实践:上下车姿势,驾驶姿势,起步前的准备。车辆操作装置 的正确规范操作方式。行车前准备检查,起步,边速,停车, 倒车行驶位置路线,弯道曲线行驶,上坡起步,限宽行驶,定 点停车,S、L路行驶,穿越障碍路面。 第三阶段 理论:道路通行、车辆行驶规定;上道路行驶中优先礼让行人,

非机动车,优先通行权,停车的规定。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做出的判断分析及阶段操作常识。 实践:场地内驾驶练习,跟车安全距离,变更车道,超车,让 超车操作练习。交通信号灯,交通道路标线标识的认知,环行,交叉,立交桥的通行,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的欲知处理。停 车要求。 第四阶段 理论:夜间、雨天,恶劣天气下驾驶要求。车辆灯光的正确使 用。山区道路,高速道路驾驶要求。道路驾驶交通事故及事故 预防,应急处理预防驾驶,急救方法,车辆保险知识。 实践:设计夜间,雨天,恶劣天气驾驶路线,模拟山区,高速 道路行驶路线练习驾驶。 四、教学要求 1、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地方安全管理法规规章,具有 较强的安全意识。 2、熟悉机动车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机动车一般道路驾驶,雨天,夜间复杂道路,特殊道路 驾驶及安全驾驶知识。 4、学会机动车保养维修,可以分析排除机动车常见故障,懂的 进行急救常识。 五、培训方式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计算机室工作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计算机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坚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核心”,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教师成长、学生学习服务。 二、工作目标: 1、加强规划学校信息化工作,努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使网络平台更好地为师生发展提供服务。建设并丰富校园网资源,丰富音视频教材资源。 3、认真钻研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研究。 4、加强部门工作的策划和执行力,进一步争取校领导的支持,发挥好电教组和教研组的团队力量。 5、全面提高自身及组成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学习整合技术,提高整合意识,对全体中青年教师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学习力。 6、组织师生参加各级信息技术活动,特别是组织好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对信息技术有兴趣、有天赋的特长生。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规划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好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努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建设是开展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基本保障。我们学校要建设好这一资源,另外学校也要加大教学软件的投入,搞好现代教育技术软件资源建设。学校除购买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外,还要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的需求。 1、学校网站对内服务于教育教学,对外是学校的宣传窗口,是整体反应学校形象的最主要媒体。为此,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建好我校的校园网站,进一步优化栏目结构,扩大信息量,力求网站界面简约、布局合理、色调一致、风格统一,内容正确、充实、丰富且及时更新,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德育、管理、学生、教师、社会等。 2、进一步挖掘校园网的功能,调动各部门各教研组参与校园网建设,形成教研探讨与学习的氛围。使校园网在学校管理,教师业务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宣传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知名度的窗口、家校联系的桥梁、各种信息发布的阵地、教育教学素材的资源库。 3、准备建设网上办公管理系统,安排人员上传完善相关资料。要求每位教师能及时上传教案、课件、论文等教学资源,每学期完成一定量的资源上传任务,纳入教师考核。 4、做好校级资源库建设和资源上传工作。现代教育技术组要把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教育技术教学材料全部汇集到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