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重庆河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月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建议背景:

1.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符合现代社会消费需求的新型农业产业。

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是以农村为基础,以农业为载体,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文化为内涵,以参与为特点的新兴农业产业。农作物的生长和加工过程可以用于体验观看,具有了商品价值,农业的性质发生改变,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形成体验休闲经济的主导产业。它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模式,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方向。

2. 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012年9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重庆农村发展形势的现实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会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强调,应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3. 市场呼唤特色休闲观光农业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人际关系日渐疏离。这种用时间、健康换金钱的生活模式已很不健康,人们更渴望脱离尘嚣,尤其希望回归自然,在“桃花源”里拥有一块“私家菜园”,在体验农耕乐趣的同时,让时间“慢”下来,让心灵“回归”,从而达到养生,养心的目的。

重庆河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愿意投身于这一利国利民的产业中来,将以“推广现代农业、追求食品安全、提高生活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高标准,严要求,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以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持续发展。

二、项目名称:河东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暂定)

三、项目定位

定位为“五园”:即国家级农业风情观光园、农事农活体验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普教育园、农耕文化展示园。它具备教育培训、科技示范、农事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健身、会务购物等多种功能。该项目将采用复合开发模式,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家级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四、项目建议选址:待定

总体要求:

1. 离重庆主城区70公里内(1小时车程);

2. 交通便捷,电力及其他公共配套设施相对成熟;

3. 自然环境优美,地形、地貌适合生态观光农业用地布局规划;

4. 土壤条件好,有一定的森林植被,光照强,水资源丰富。

五、项目建议面积:5000余亩

六、规划的原则:

1. 遵循“生态、生活、生产、服务”的和谐理念,在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上达到和谐统一,形成生态化的农业产业链,促进观光休闲农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2. 合理分区,明确主题,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农业园区的景观潜力,围绕“水”、“绿”、“野”、“趣”四大主题,并融合厚重的巴渝农耕文化,打造出独特的现代田园风情。

3. 全面规划、多元投资、分期实施。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把近期投资小效益大的关键性项目,规划到位,尽快进入设计与施工阶段,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投资效益,做到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在投资开发上,要明确开发序列,突出重点,多元筹集资金。

总之,要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体验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

七、建议项目内容:

按功能主要划分为:会员生态蔬菜种植区、生态养殖区(含鸡、鸭、鱼等)、瓜果观赏采摘区、农业科普示范区、优质果蔬种苗繁育区、农耕文化博物馆(含中华农耕始祖尧帝的雕塑)、特种养殖区、运动健身活动区、乡村美食休闲区、木屋度假会务区等十大功能区。

具体建设项目

1.第一期(2013年1月—2014年12月),规划面积:5000亩,建设内容:

1)接待服务区

占地面积约60亩,包含会员接待中心、农家美食休闲区、农家生活体验园、农耕文化展览馆、科普教育培训中心、五星级乡村酒店、农夫集市、蔬菜冷库、生态停车场等。

2)会员蔬菜种植区

占地面积600亩:为会员的私家菜园,包含家庭会员及单位会员认种面积。

3)优质果蔬种苗繁育区

占地面积60亩:其中生产型温室大棚20亩,名优蔬菜苗培育园20亩,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园20亩。

4)生态瓜果种植区(观光采摘区)

占地面积190亩:其中葡萄园20亩;草莓园20亩;甜玉米20亩;樱桃番茄10亩;西瓜20亩,黑色食品种植园(紫薯、黑玉米、黑花生、黑玉米等)50亩;种植桃、梨、柑橘等其他果品50亩。

5)生态畜禽养殖区

占地250亩(林地):养殖土鸡、珍珠鸡、贵妃鸡、土鸭等优良家禽以及黑山羊(同时可采取会员可认养认购模式)。

6)生态水产养殖区

占地面积30亩:建设标准化养鱼塘,养殖草鱼、白鲢、鲫鱼等水产品,可开辟10亩左右作为垂钓休闲区(供游客垂钓、捕鱼、儿童亲水区)。

7)加工及物流配套区,占地30亩,包含蔬菜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冷库及其它生产配套设施等。

8)专业合作社

占地面积:3680亩,建设生态大米基地、生态蔬菜基地、生态杂粮基地、生态水果种植基地等。

2.第二期(2015年1月—2015年12月)建设内容:

1)会员蔬菜种植区扩展区,部分区域采用智能可视体系;

2)珍稀花卉苗木繁育种植基地;

3)山地运动健身区:高尔夫练习场、羽毛球场、植物迷宫、森林养生休闲及山地运动拓展区等项目。

3.第三期(2016年1月—2016年12月)建设内容:

占地面积:200亩。建设农业专家楼、北欧风情养生度假村、高端养老公寓等项目。至2016年底,以木洞镇墙院村为核心,完成河东集团在木洞镇生态种植及养殖总体用地规模达5000亩,建成河东集团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所有基础设施及接待设施。

八、生产模式

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

九、主要服务对象

1.服务对象:城市中高端消费群体(即追求品质生活的都市人群),以会员制为主。

2.服务模式:会员制+ CSA模式(社区支持农业)

十、资金估算及使用

总计划投资5亿元。

第一期投资1亿元,资金用于土地征用,引进新技术经济蔬菜培育种植,蔬菜大棚、养殖中心、

接待服务中心、生态餐厅、农耕文化博物馆、五星级乡村酒店、农夫集市、加工中心、生态停车场等园区配套设施建设。

第二期及第三期累计投资4亿元,包括生态种植基地扩建、珍稀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运动健身区、农业专家楼、北欧风情养生度假村、高端养老公寓等项目等项目建设。

十一、项目资金来源

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筹措建设所需资金,使各项建设项目得以顺利开展。主要来源:

1. 企业自筹:企业自有资金。

2. 银行贷款: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通过抵押、担保等方式获得建设资金。

3. 产业政策: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要将本产业项目纳入国家及省市政府的农业建设项目,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扶持。

十二、项目建议依据

1.《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的要点》;

2.《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3.《重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7年);

4.《重庆市农业委员会·重庆市旅游局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5. 重庆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十三、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组成:生态农产品销售+休闲旅游营业收入+种苗销售=数亿元

2)间接经济效益:通过横向发展模式、纵向发展模式,成立若干专业合作社,带动该区及其周边的用地扩展,创造若干间接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1)本项目建成后,可解决500—10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以示范区为“孵化器”逐步向辐射区实现技术及规模辐射,可孵化出若干微小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更多地区的农民致富。

2)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建立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带动该地区的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并能增加区、镇财政收入。

3)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和交流,推动了城乡互动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生态效益:

1)园区使用有机生物肥料及生物农药,解决环境污染,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