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考试试题试题库

中医考试试题试题库

中医考试试题试题库
中医考试试题试题库

.

中医肿瘤科专科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2.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3.同病异护: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亡阳:指机体的阳气大量亡失,致使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出现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4

5.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二、选择题

1.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于: (A)

D.A. 水地说B.C.五材说元气说五方说

2.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此因:( A )

A.恐则气下B .悲则气消C .惊则气乱D .喜则气缓

3.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C )

A.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D.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4.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B )

D.吴又可B.吴鞠通C.A. 朱丹溪刘完素

5:( C ).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 营气

B.宗气D.卫气

C.元气

:( D )6.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A.汗

B.尿粪

C.

D.呕吐物

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C

A. 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D.C. 阴中之至阴阳中之阴

D )( 8.“肝火犯肺”是属于:

B.相克子病犯母A. 相乘D.

C.相侮

.

.

:( C ).与情志抑郁最为关联的是9 B.A. 心神不足髓海空虚

D.C. 肝失疏泄肝升太过

)B 10.肾在液为:(

泪A.涎B.唾C.尿D.

( C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11

B.肾阴虚而肝阳亢A. 肾阴虚而相火动

D.肾阴虚而心火旺C. 心阴虚而心阳亢

( D )12.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

皮肤A. 关节孔窍肌肉D.C.B.

.易使人出现各种血证的是:13( D )

风邪A. 火邪暑邪燥邪D.C.B.

: (.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14D )

上午A. 后半夜下午前半夜D.B.C.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15C )(

实寒证A. 虚热证实热证虚寒证D.C.B.

D(16.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木克土A. 水克木金生水火生土D.B.C.

.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17)( D 心A. 肾脾肝D.C.B.

( C )

“一源三歧”的三条经脉是:18.

B.冲、任、带A. 任、督、带

D.冲、任、督C.督、冲、带

( B )19.少阳经在头部经过的部位是:B.A. 头后部侧头部

D.C. 头顶部前额部

( B ).脾之华在:20

面B.D.毛A.唇发C.

) .“血之府”是指:21( C

.

.

D.脉A.心B.肝C.冲脉

( D )22.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D.C.脾与肺A. 肺与心B.肺与肝肺与肾

)C 23.被称为“水谷之海”的是:(

D.胃小肠C.A.脾B.大肠

( D ).下面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24 D.B.六淫C.七情A. 饮食瘀血

(B).“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治疗用药应注意:25 B.A. 因人制宜因时制宜

D.C. 因地制宜治标

( D )26.内湿的产生与哪一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脾肾肺D.B.肝C.A.

(D)27.胃与小肠上口相接处为:

D.C.A. 贲门B.阑门魄门幽门

( A )28.《素问·水热穴论》称“胃之关”是:

肾A. 膀胱肺脾D.C.B.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应属于:29)( C

虚中夹实A. 真虚假实B.

真实假虚C. 虚实夹杂D.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30)( B

反治A. 标本兼顾治标正治D.C.B.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鉴别依据;(31.

D )

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A. 渴与不渴B.

流涕的清与浊C. 头痛身疼与否D.

患者身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32.

C ) 数。其治法为:(

B.益气解表A.养血解表

临床医师临床“三基”理论考试试题【中医内科学】

2015年01月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临床医师临床“三基”理论考 试试题【中医内科学】 姓名科别考试日期 2015年01月日 一、选择题(答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0题,总共20分) 1、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宜( B ) A、补肺,宁心,补肾 B、补肺,健脾,补肾 C、补肺,补肝,补肾 D、补肺,健脾,宁心 E、补肺,健脾,补肝 2、胸痹疼痛,服药后难以缓解者,是胸痹 ( D ) A、轻症 B、顺症 C、重症 D、危症 E、以上都不是 3、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兼胸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可选主方 ( A ) A、柴胡疏肝散 B、血府逐瘀汤 C、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D、参附汤合右归丸 E、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4、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伴尖叫与二便失禁,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有力。可诊断为( B ) A、中风病风痰阻络证 B、痫病风痰闭阻证 C、郁病痰迷心窍证 D、厥证气厥实证 E、癫病痰气郁结证 5、智能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明显减退,神情呆钝,词不达意,头晕耳鸣,懈惰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步履艰难,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可诊断为( A ) A、髓海不足证 B、脾肾两虚证 C、痰浊蒙窍证 D、肝肾阴虚证 E、瘀血内阻证 6、由精神刺激诱发,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呼吸气粗,口噤握拳,苔薄白,脉沉弦。可辩证为( D ) A、痰厥 B、血厥实证 C、血厥虚证 D、气厥实证 E、气厥虚证 7、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苔白厚腻,脉沉滑。可诊断为 ( B ) A、痞满湿热阻胃证 B、痞满痰湿中阻证 C、胃痛湿热中阻证 D、痞满肝胃不和证 E、呕吐痰湿中阻证 8、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可辩证为( C ) A、外邪犯胃证 B、痰饮内阻证 C、肝气犯胃证 D、胃阴不足证 E、脾胃气虚证 9、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胁不舒,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者,其疼痛属性为( E ) A、寒痛 B、热痛 C、虚痛 D、瘀痛 E、气滞痛 10、素有胸胁胀痛,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质淡红,脉弦。可辨证为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4. “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根据五行相侮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阴阳在一定围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阳离决 B.阴平阳秘 C.阴阳对立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8.中医“五官”中什么“五行”属“火”?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9.中医总结“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水生木 C. 土生木 D.金生水 E.火生土 ()11.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火克水 C. 水克火 D.金克木 E.土克水 ()12.“后天之本”是指?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3.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1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阴邪 B.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收引 E.以上均是 ()19.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 E.惊则气乱

中医考试试题试题库

中医肿瘤科专科试题 、名词解释 1.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2.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3. 同病异护: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 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4 亡阳:指机体的阳气大量亡失,致使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出现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5.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选择题 1.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于 :( A ) A. 水地说 B.五材说 C.元气说 D.五方说 2.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此因: ( A )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3.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 C ) A. 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 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 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D .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A. 朱丹溪 B. 吴鞠通 C. 吴又可 D. 刘完 素 A. 阴中之阴 C.阴中之至阴 4. 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 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 B ) 5. 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 C ) 6. 7. A.营气 B 卫气 C.宗气 D.元气 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A.汗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 C.粪 D.呕吐物 8. 肝火犯肺”是属于:( D B.阴中之阳 D.阳中之阴

A.毛 B 唇 C.发 D.面 A. 子病犯母 B ?相克 9.与情志抑郁最为关联的是 :( A. 心神不足 C ?肝失疏泄 10.肾在液为: ( B ) A. 涎 B.唾 11.“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C A. 肾阴虚而肝阳亢 C ?肾阴虚而心火旺 C.相乘 D.相侮 C ) B. 髓海空虚 D. 肝升太过 C. 尿 D.泪 ) B ?肾阴虚而相火动 D. 心阴虚而心阳亢 12.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 ( D ) A.皮肤 B.孔窍 13.易使人出现各种血证的是: A ?风邪 B 暑邪 14.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 ( A.上午 B.下午 C 肌肉 D.关节 ( D ) C 燥邪 D.火邪 D ) C.前半夜 D.后半夜 ) D.虚热证 D ) D.水克木 ( D ) A. 心 B.肝 18. “一源三歧”的三条经脉是: ( A. 冲、任、带 C.冲、任、督 19.少阳经在头部经过的部位是: A.头后部 C 脾 D.肾 C ) B. 任、督、带 D.督、冲、带 ( B ) B. 侧头部 C. 头顶部 D.前额部 20 .脾之 华在: ( B ) 1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 C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16.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木克土 B.火生土 C.金生水 17.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中医学基础模拟试卷电子教案

中医学基础模拟试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年秋季期末考试 A卷(本科试卷一) 一、选择题 (一) A1型题 1.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神农本草经》 C .《炮炙论》 D .《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 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是() A.《神农本草经》 B .《炮炙论》 C.《新修本草》 D .《本草纲目》E.《本草经集注》 3.“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 .阴阳交感 B .阴阳的对立制约 C .阴阳的互根互用 D.阴阳的消长平衡 E .阴阳的相互转化 4.人体五官中的舌属“火”,这一归类主要采用下列哪一认识方法() A.比较法 B .取象类比法 C.推演法 D .试探法 E.反证法 5.按五行生克规律,木的“所不胜”之子是() A.木B.火C.土 D .金E.水 6.“藏象”一词始见于() A.《素问》 B .《灵枢》C.《类经》D.《难经》E.《伤寒杂病论》

7.“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 A.肾B.肝C.心 D .脾E.肺 8.脾为“气血化生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A.脾化生水谷精微 B .脾主升清 C.脾主统血 D .脾为后天之本 E.脾运化水液 9.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退之表现()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 .固摄作用 10.临证对于自汗的治疗常用补气药物,其组方的理论依据是() A.气有推动作用 B.气有固摄作用 C 气有温煦作用 D 津液能载气 E.津液能化气 11.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 手阳明大肠经 E 手太阳小肠经 12.气虚湿盛体质者,受邪后疾病多从() A.寒化B.热化C.燥化 D .湿化E.火化 13.具有“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的六淫之邪是() A.风邪B.寒邪C.湿邪 D .暑邪E.火邪 14.导致“气结”的情志刺激是() A.怒B.悲C.忧 D .喜

中医护理三基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三基试题及答 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2018中医护理三基考试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两分) 1.阴虚肺热型治法代表方是() A.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B.华盖散加减 C.五虎汤合葶历大枣泻肺汤加减 D.沙参麦冬汤加减 E.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哮喘发作期以下哪型不正确() A.寒性哮喘 B.热性哮喘 C.外寒内热 D.虚实夹杂 E.内寒外热 3.哮喘缓解期以下哪型不正确() A.肝气虚弱 B.肺气虚弱 C.脾气虚弱 D.肾气虚弱 E.肺肾阴虚 4.泄泻此疾病以什么季节多见() A.春夏 B.春长夏 C.夏秋 D.秋冬 E.冬春 5.泄泻常证主要分型以下错误的是() A.湿热泻 B.风寒泻 C.伤食泻 D.胃虚泻 E.脾虚泻 6.急惊风四证不包括以下哪项() A.痰 B.热 C.惊 D.风 E.恐 7.急惊风分型哪项不正确() A.风热动风 B.湿热疫毒 C.清热化湿 D.邪陷心肝 E.惊风惊恐 8.急惊风中惊风惊恐型的病情观察中正确的是() A.发热骤起 B.持续高热 C.壮热多汗 D.高热不退 E.不发热 9.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发热 B.咳嗽 C.头痛 D.喘促 E.鼻煽 10.水痘患者皮肤黏膜会分批出现的临床表现不包括以下哪项() A.皮疹 B.红疹 C.丘疹 D.疱疹 E.结痂 11.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治法是() A.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B.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C.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D.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E.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12.哮喘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是() A.一至六岁 B.六个月至一岁 C.一至三岁 D.三至六岁 E.六至十二岁 13.哮喘的内因责之于何脏功能不足() A.肺肝肾 B.肺脾心 C.肺肝脾 D.肺脾肾 E.肺心肝 14.泄泻的病位主要在() A.肝胆 B.心小肠 C.脾胃 D.肾膀胱 E.肺大肠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 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 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 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最新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2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A型题】 1.伤风表证病人常表现为 A.恶寒重,发热轻 B.发热重,恶寒轻 C.发热轻而恶风D.发热与恶寒并重E.寒热往来 2.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 A.湿温潮热 B.阴虚潮热 C.阳明潮热D.骨蒸潮热 E.气虚发热 3.患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 A.表证B.半表半里证 C.少阴病证D.厥阴病证 E.疟疾病 4.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D.太阴经 E.厥阴经 5.阳热亢盛的病人,其面色常见 A.红黄隐隐 B.两颧潮红 C.泛红如妆D.满面通红 E.白里透红 6.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7.吐痰白滑,量多易咯,多属 A.寒痰 B.湿痰 C.风痰 D.燥痰 E.热痰 8.舌体软弱,屈伸无力者,称 A.短缩舌 B.痿软舌 C.吐弄舌 D.强硬舌 E.颤动舌 9.按五轮学说,上下眼睑属于 A.血轮 B.风轮 C.气轮D.水轮 E.肉轮 lO.观察病人面色的关键,在于区分 A.主色与客色 B.善色与恶色 C.常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主色与病色11.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 A.气虚 B.血虚 C.气血两虚 D.阳虚 E.气阴两虚 12.重病患者,出现下列哪种症状,属于假神 A.言语失伦 B.两颧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13.面部口眼喎斜,或肌肤不仁,并无其他疾苦者,属 A.风中脏腑 B.热极生风 C.阴虚生风D.风中经络 E.血虚生风 14.病人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是 A.谵语 B.郑声 C.独语D.错语 E.狂言 15.燥咳的特点应为 A.干咳无痰 B.咳声重浊 C.咳声轻清 D.咳嗽痰多 E.咳声不扬16.脉象“有神”的形态是 A.从容和缓 B.不浮不沉 C.柔和有力D.沉取应指 E.尺脉明显 17.脉来迟而时止,止无定数者,是 A.促脉 B.结脉 C.代脉 D.涩脉 E.缓脉 18.下列属于弦脉形态特点的是 A.端直而长 B.脉来绷急 C.浮而搏指 D.沉按实大 E.状如波涛 19.下列症状中,诊断表证最具意义的是 A.脉浮 B.恶寒 C.头身痛 D.苔薄白 E.流涕 20.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盛格阳 B.阴盛阳衰 C.阳盛阴衰 D.真阴欲竭 E.阳盛格阴 21.“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均是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 案 一、选择题1.根据阴阳的可分性,前 半夜为 A.阴中之阳B.阴中之阴之阴 D.阳中之阳E.阴中之太 阳 2.“阳病治阴”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A.阴虚阳亢B.阳虚阴胜暴脱 D.阴损及阳E.阳损及阴3.按五行生克规律肝之“母”是 A.心B.肾C.肺焦E.脾 4.按五行生克规律脾的“所不胜”是A.心B.肺C.肝 E.胃 5.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所制定的治疗方法是 A.扶土抑木B.益火补土补北 D.培土制水E.佐金平木6.“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C.阳中 C.阳气 D. 三 D. 肾 C.泻南

衰D.阴偏衰E.阴阳两虚 7.“胃之关”是指 A.脾B.肛门C.幽 门D.肾E.贲门 8.“太仓”是指 A.脾B.大肠C.六腑 D.小 肠E.胃 9.被称为“仓廪之官”的是 A.心B.脾胃C.膀 胱D.胃E.小肠 10.脾统血作用的实现,实际上是取决于 A.脾阳温煦B.气的固摄C.饮食质量D.脉道约束E.血量充盈 11.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B.精髓C.血液 D.宗 气E.元气 1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A.心为阳脏B.心主血脉C.心主神

志D.心脉相连E.心志为喜13.思为脾之志,但还与何脏相关

E.心包 14.肝主疏泄,最主要的关系是 A.气机调畅B.血液运行C.津液代谢D.情志活动E.消化机能 1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 A.先天之精气B.后天之谷气C.宗气D.元气E.卫气 16.中焦的功能特点可概括为 A.如衡B.如雾C.如 沤D.如露E.如渎 17.女子胞的生理主要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A.肾、心、肝、脾B.心、肺、肝、 肾C.脾、胃、心、肝 D.肺、脾、肾、胃E.肺、脾、心、胃18.泄泻初期采用“利小便而实大便”方法的根据是A.小肠主分清别浊B.大肠主传导糟 粕C.膀胱主存泄小便 D.小肠主受盛化物E.胃气主通降下行19.具有协调气机升降关系的两脏是 A.肺与- 肾B.肾与肝C.肝与

《中医学基础)习题

中医学基础》试卷 、 单项选择题 (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 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 3.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 ) A.上午 B .中午 C .下午 D .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 ) A. 寒与热 B. 上与下 C. 动与静 D.邪与正 5.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 ) A.木 B .火 C .土 D .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 ) A. 曲直 B. 炎上 C. 润下 D. 从革 7. 五行中, 木的特性是 ( )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 A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9.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 ) ) .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A. 传化物而不藏 ,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C A. 脾 B. 三焦 八、、 11. 藏神的是 A. 心 B. 肝 C. 12. 主统血的是 A. 心 B. 肝 C.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A. 喜 B. 怒 C. 14. “在窍为目” 的是 A. 肝 B. 心 C. 15. “受盛之官” 指 A. 胆 B. 胃 C. 16. “血府”指 A. 脑 B. 髓 C. 17. 朝百脉的是 A. 心 B. 肝 C. 18. “精血同源”指的是 A. 心肺关系 B. 肺肝关系 C. B. 藏精气而不泻 , 实而不能满 D . 藏精气而不泻 , 满而不能实 () 肝 D. 肾 ( ) 脾 D. 肺 ( ) 脾 D. 肺 ( ) 思 D. 忧 ( ) 脾 D. 肺 ( ) 小肠 D. 大肠 ( ) 骨 D. 脉 ( ) 脾 D. 肺 ( ) 肝脾关系 D. 肝肾关系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 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 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试题题库

中医试题题库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医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题五个选项中选择1个答案,共98小题,每题1分,共98分) 1、生气之源指的是(C)A.肝B.心C.脾胃.D.肺E.肾 2、生气之主指的是(D)A.肝B.心C.脾胃D.肺E.肾 3、维持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D)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4、临床出现自汗、多尿,说明气之功能减退的是(D)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5、易于感冒表明气功能减退的是(C)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6、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A)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7、激发和促进脏腑经络生理机能的是(A) A.气的推动与调控作用 B.气的温煦与凉润作用 C.气的防御作用 D.气的固摄作用 E.气的中介作用 8、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E)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过程 9、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A)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10、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A) A.肾中精气 B.水谷精气 C.清气 D.脏腑精气 E.经气

11、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12、元气运行的道路是(E)A.心脉B.胸腔C.全身D.脉外E.三焦 13、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4、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5、胸中之气指的是(B)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 16、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B) A.元气的生成 B.宗气的生成 C.营气的生成 D.卫气的生成 E.中气的生成 17、影响宗气盛衰的脏腑是(D) A.心与肺 B.肝与肾 C.肺与肾 D.肺与脾. E.肝与脾 18、贯注于心肺之脉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精气 19、上出息道的气是(B)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 20、下注于气街,并下行于足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21、宗气的分布是(A)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22、连接“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D)

医学三基(中医)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七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七》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气滞证中出现疼痛,其性质一般为 ( )( ) A.胀痛 B.刺痛 C.隐痛 D.掣痛 E.空痛 2、血瘀证,中出现疼痛,其性质一般为 ( )( ) A.胀痛 B.刺痛 C.隐痛 D.掣痛 E.空痛 3、消渴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 ( )( ) A.口不渴饮 B.渴不多饮 C.口渴多饮 D.饮不欲咽 E.饮人即吐 4、湿热内蕴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 ( )( ) A.口不渴饮 B.渴不多饮 C.口渴多饮 D.饮不欲咽 E.饮人即吐 5、外感寒邪表证,常表现为 ( )( ) A.恶风 B.恶寒 C.寒战 D.畏寒 E.肢厥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6、真热假寒证的患者,常可见 ( )() A.恶风 B.恶寒 C.寒战 D.畏寒 E.肢厥 7、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 ( )()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 D.太阴经 E.厥阴经 8、患者巅顶疼痛,属何经头痛 ( )()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 D.太阴经 E.厥阴经 9、患者视物昏暗,模糊不明者,多属 ( )() A.目眩 B.目昏 C.雀目 D.歧视 E.眼花 10、视一物为二物,模糊不清者,称为 ( )() A.目眩 B.目昏 C.雀目 D.歧视 E.眼花 11、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 )()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12、面目肌肤黄而色泽鲜明者,称为 ( )()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临床医师临床“三基”理论考试试题【中医内科学】

临床医师临床“三基”理论考试试题【中医内科学】

2015年01月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临床医师临床“三基”理论考试 试题【中医内科学】 姓名科别考试日期 2015年01月日 一、选择题(答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0题,总共20分) 1、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宜( B ) A、补肺,宁心,补肾 B、补肺,健脾,补肾 C、补肺,补肝,补肾 D、补肺,健脾,宁心 E、补肺,健脾,补肝 2、胸痹疼痛,服药后难以缓解者,是胸痹 ( D ) A、轻症 B、顺症 C、重症 D、危症 E、以上都不是 3、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兼胸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可选主方 ( A ) A、柴胡疏肝散 B、血府逐瘀汤 C、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D、参附汤合右归丸 E、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4、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伴尖叫与二便失禁,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有力。可诊断为( B ) A、中风病风痰阻络证 B、痫病风痰闭阻证 C、郁病痰迷心窍证 D、厥证气厥实证 E、癫病痰气郁结证

5、智能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明显减退,神情呆钝,词不达意,头晕耳鸣,懈惰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步履艰难,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可诊断为( A ) A、髓海不足证 B、脾肾两虚证 C、痰浊蒙窍证 D、肝肾阴虚证 E、瘀血内阻证 6、由精神刺激诱发,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呼吸气粗,口噤握拳,苔薄白,脉沉弦。可辩证为( D ) A、痰厥 B、血厥实证 C、血厥虚证 D、气厥实证 E、气厥虚证 7、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苔白厚腻,脉沉滑。可诊断为( B )A、痞满湿热阻胃证 B、痞满痰湿中阻证 C、胃痛湿热中阻证 D、痞满肝胃不和证 E、呕吐痰湿中阻证 8、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可辩证为 ( C ) A、外邪犯胃证 B、痰饮内阻证 C、肝气犯胃证 D、胃阴不足证 E、脾胃气虚证 9、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胁不舒,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者,其疼痛属性为( E ) A、寒痛 B、热痛 C、虚痛 D、瘀痛 E、气滞痛 10、素有胸胁胀痛,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质淡红,脉弦。可辨证为 ( B )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 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穡 B.炎上 C.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着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中医基础知识试题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中医基础知识试题 更多相关内容: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 【第一部分】 导语:中医基础理论是考生们需要着重复习的部分,中医内容庞杂,考生一定要有恒心有决定多练习。 1. 【多选】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2. 【多选】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 4.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5.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6.“罢极之本”是指( )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7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8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 参考答案: D E B 【第二部分】 1.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2.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3.“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4. 【多选】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 - A.筋 B.脉 C.肉 D.目 E.胆 5. 【多选】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 )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E.阴阳亡失 6.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7.“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8.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 参考答案: D E B C D E 更多相关内容欢迎访问: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疫气说的医家就是 A.吴鞠通 B.吴又可 C.叶天上 D.薛生白 2.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3.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就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4.下列属土的就是 A.目B、舌C、口 D.鼻 5.以下何种说法错误 A.舌为心之苗 B.汗为心之液 C.血为心之府 D.喜为心之志 6.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就是 A.肝B、肺 C.脾 D.心 7.“水谷之海”就是指 A.小肠 B.胃 C.脾 D.肝 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就是 A.津血同源 B.汗为心之液 C.精血同源 D.肝肾同源 9.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就是 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 10、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的奇经就是 A.冲脉、任脉、带脉 B.督脉、任脉、冲脉 C.任脉、督脉、带脉 D.督脉、冲脉、带脉 11.既能耗气伤津,又能生风动血的邪气就是 A.风 B.暑 C.燥 D.火 12.下列何项不属于劳逸损伤( ) A.劳力过度 B.饮食过度 C.安逸过度 D.劳神过度 13.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就是( ) A.阴阳亡失 B.阴阳互损 C.阴阳偏衰 D.阴阳格拒 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于治疗( ) A.虚寒证 B.虚热证 C.实热证 D.阴损及阳证 15.阴虚火旺与虚阳浮越除以下何症相似外,其它都不同( ) A.面色赤 B.四肢寒温 C.舌象 D.脉象 16.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委曲求之”叫做( ) A.总按 B.单按 C.寻 D.举 17.脉来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者为( ) A.动脉 B.长脉 C.滑脉 D.数脉 1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 A.食积 B.气滞 C.水停 D.内燥 19.下述哪些不就是表证的特点( )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恶寒发热并见 20.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其头痛的症状特点就是( ) A.头晕胀痛 B.头晕健忘 C.头痛剧烈 D.头痛绵绵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根据阴阳的可分性,前半夜为 A.阴中之阳B.阴中之阴C.阳中之阴 D.阳中之阳E.阴中之太阳 2.“阳病治阴”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A.阴虚阳亢B.阳虚阴胜C.阳气暴脱 D.阴损及阳E.阳损及阴 3.按五行生克规律肝之“母”是 A.心B.肾C.肺D.三 焦E.脾 4.按五行生克规律脾的“所不胜”是 A.心B.肺C.肝D.肾 E.胃 5.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所制定的治疗方法是 A.扶土抑木B.益火补土C.泻南补北 D.培土制水E.佐金平木 6.“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B.阴偏盛C.阳偏 衰D.阴偏衰E.阴阳两虚 7.“胃之关”是指 A.脾B.肛门C.幽 门D.肾E.贲门 8.“太仓”是指 A.脾B.大肠C.六腑D.小肠E.胃 9.被称为“仓廪之官”的是 A.心B.脾胃C.膀 胱D.胃E.小肠 10.脾统血作用的实现,实际上是取决于 A.脾阳温煦B.气的固摄C.饮食质 量D.脉道约束E.血量充盈 11.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B.精髓C.血液D.宗气E.元气 1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A.心为阳脏B.心主血脉C.心主神 志D.心脉相连E.心志为喜 13.思为脾之志,但还与何脏相关

A.心B.肝C.肺D.肾E.心包 14.肝主疏泄,最主要的关系是 A.气机调畅B.血液运行C.津液代谢D.情志活动E.消化机能 1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 A.先天之精气B.后天之谷气C.宗气D.元气E.卫气 16.中焦的功能特点可概括为 A.如衡B.如雾C.如 沤D.如露E.如渎 17.女子胞的生理主要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A.肾、心、肝、脾B.心、肺、肝、 肾C.脾、胃、心、肝 D.肺、脾、肾、胃E.肺、脾、心、胃18.泄泻初期采用“利小便而实大便”方法的根据是A.小肠主分清别浊B.大肠主传导糟 粕C.膀胱主存泄小便 D.小肠主受盛化物E.胃气主通降下行19.具有协调气机升降关系的两脏是 A.肺与-肾B.肾与肝C.肝与肺D.肺与脾E.脾与心

中医试题题库

中医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题五个选项中选择1个答案,共98小题,每题1分,共98分) 1、生气之源指的是(C)A.肝B.心C.脾胃.D.肺E.肾 2、生气之主指的是(D)A.肝B.心C.脾胃D.肺E.肾 3、维持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D)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4、临床出现自汗、多尿,说明气之功能减退的是(D)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5、易于感冒表明气功能减退的是(C)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6、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A)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7、激发和促进脏腑经络生理机能的是(A) A.气的推动与调控作用 B.气的温煦与凉润作用 C.气的防御作用 D.气的固摄作用 E.气的中介作用 8、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E)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过程 9、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A)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10、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A) A.肾中精气 B.水谷精气 C.清气 D.脏腑精气 E.经气

11、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12、元气运行的道路是(E)A.心脉B.胸腔C.全身D.脉外E.三焦 13、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4、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5、胸中之气指的是(B)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 16、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B) A.元气的生成 B.宗气的生成 C.营气的生成 D.卫气的生成 E.中气的生成 17、影响宗气盛衰的脏腑是(D) A.心与肺 B.肝与肾 C.肺与肾 D.肺与脾. E.肝与脾 18、贯注于心肺之脉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精气 19、上出息道的气是(B)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 20、下注于气街,并下行于足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21、宗气的分布是(A)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22、连接“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D) A.经脉的相互连接 B.气血的相互关系 C.心主营,肺主卫的相互作用 D.宗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