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子一生

海子一生

诗人之死

一、诗人之死的含义

诗人之死'比'诗人之生'更为具体。

诗人之死总是要令人思考的那个具体的死亡事件背后的含义,正像一个合格的读者总是要发现一首诗的真谛一样。

诗歌能拯救别人,惟独不能拯救诗人的自己.

对生命执着的人就会面对死亡的问题,诗人是艺术家中的艺术家,他们是懂得生活的人,所以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和死亡格外敏感。

诗人就像晴朗夜空里的星星,本质、纯粹,他们是活在世俗人间里的灵魂。

诗人的死

诗人是天真的

天真的像一张白纸

划满了梦幻的道道

却看不出世俗的痕迹

诗人是固执的

固执的像一座大山

栽满了绿色的葱葱

却触不及内心的岩石

诗人是疯狂的

疯狂的失去了理智

情感无限的膨胀

然后点燃了疯狂

诗人是悲哀的

悲哀的活在这个人世

却向往另一个

不属于他们的世界

十九世纪末叶以来,诗人为形而上的原因自杀已成为西方思想史中一个恒常的主题。

特拉克尔、杰克.伦敦、叶塞宁、马雅可夫斯基,每个诗人个体生命的毁灭都会给西方思想界带来巨大而长久的震动,迫使人们去重新审视既成的生存秩序和生存意义,重新思索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

“诗是一种精神”,而诗人的死,则象征着某种绝对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死亡。这就是诗人之死格外引人关切的原因所在。

90年代以来,一批年轻诗人自杀,引起文坛震撼。海子、戈麦、顾城、余地、昌耀

"诗人何为"?海德格尔认为,在这个世界陷于贫困的危机境地之际,唯有真正的诗人在思考

着生存的本质,思考着生存的意义。诗人以自己超乎常人的敏锐,以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以自己对于存在的形而上感知,以自己诗的追寻蕴含着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唯有真正的诗人才可能不计世俗的功利得失去思索时间,思索死亡,思索存在,思索人类的出路,而当他自身面临着生存的无法解脱的终极意义上的虚无与荒诞之时,他便以身殉道,用自己高贵的生命去证明和烛照生存的空虚。

孪生的麦地之子

他们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对生命怀有炽热理想的诗人。

海子死于自杀。他于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他带在身上的一份遗书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海子把遗稿全部托付给了骆一禾,包括巨制《太阳》(由诗剧、长诗、大合唱和小说等构成)、三百多首优秀抒情短诗和一些其它作品。

在海子离去后的第49天(5月14日),骆一禾因脑出血而晕倒。他被送往医院做了开颅手术,昏睡了18天,于1989年5月31日北京天坛医院病逝。骆一禾的绝笔,是5月13日夜写成的纪念海子的文章《海子生涯》。

他们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如此年轻,又如此杰出,在这个世界上短暂地停留。死的时候,海子25岁,一禾28岁,他们是一对密友,互相敬佩和热爱,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个尽情歌唱,一个就倾听和沉思。他们对大真理怀有同样的热情和信心,竟然在同一个春季相继离去。

当一个扼断了自己的歌喉,另一个也已经不能倾听,当优异的嗓子沉默以后,聒噪和尖叫又毁坏了耳朵。由于这两个诗人的死,我们丧失了最为真诚的歌唱和倾听。

二、海子简介(1964.3.26---1989.3.26)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工作,初在校刊,后转至哲学教研室,先后给学生们开过控制论、系统论和美学的课程。

海子卧轨自杀的地点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自杀时他身边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说选》。

??海子于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食指(郭路生)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海子是中国二十世纪最后的一个天才诗人。海子称兰波为“诗歌烈士”,现在,他也加入了这诗歌烈士的行列。

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到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将越来越清楚地看到,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多么珍贵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象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海子死后,一禾称他为“赤子”,在海子那些带有自传性质的诗篇中,我们的确能够发现这样一个海子:单纯、敏锐,富有创造性;同时急躁,易于受到伤害,迷恋于荒凉的泥土,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这种关心和坚信,促成了海子一生的事业,尽管这事业他未及最终完成。他选择我们去接替他。

他对西方文化和我国西藏佛教文化的迷恋。

他的房间,满眼都是书。大约有四个铁皮书架上面摆满了有关西方文化的书。

------西川

两间房子里到处保留着主人的性格。门厅里迎面贴着一幅梵高油画《阿尔疗养院的庭院》的印制品。左边房间里一张地铺摆在窗下,靠南墙的桌子上放着他从西藏背回来的两快喇嘛教石头浮雕和一本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的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画册,右边房间里沿西墙一排三个大书架--另一个书架靠在东墙--书架上放满了书。屋内有两张桌子,门边的那张桌子上摆着主人生前珍爱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很显然,在主人离去前这两间屋子被打扫过:干干净净,象一座坟墓。

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你却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

在他的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离开北京大学以后的这些年里,他只看过一次电影--根据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改编的苏联电影《白痴》

除了两次西藏之行和给学生们上课,海子的日常生活:每天晚上写作直至第二天早上7点,整个上午睡觉,整个下午读书,间或吃点东西,晚上7点以后继续开始工作。海子不是一个生性内向的人,他会兴高采烈地讲他小时候如何在雨天里光着屁股偷吃地里的茭白,他会发明一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比如"从好到好",他会告诉你老子是个瞎子,雷峰是个大好人。

这个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但是谁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根深蒂固的灵魂之苦,呼应黎明中弥赛亚洪亮的召唤?海子曾自称我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脑海里挤满了幻象。

1989、2,海子谈到对自己和诗歌的希望:“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心灵在哭泣,体躯却要飞翔,这就是海子,这就是海子的诗歌——感伤的浪漫主义。

《死亡之诗》(之一)

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

笑断我坟墓的木板

你可知道。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

正当水面上渡过一只火红的老虎

你的笑声使河流漂浮

的老虎

断了两根骨头

正当这条河流开始在存有笑声的黑夜里结冰

断腿的老虎顺流而下,来到我的

窗前。

一块埋葬老虎的木板

被一种笑声笑断两截

海子用极度的夸张和浪漫面对死亡。从诗中,我们看到海子是以欢乐和幸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死亡。这种死亡不是生命自然的归宿,而是海子主观的幻想、追求——他憧憬着向往着一种灿烂的、辉煌的、与众不同的死。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

死亡之诗海子短诗十首

春天,十个海子两座村庄月光

七月不远亚洲铜传说(长诗)

弥赛亚(节选)太阳(长诗)

说起海子的天赋,不能不令人由衷地赞叹。海子15岁从安徼安庆农村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工作,初在校刊,后转至哲学教研室,先后给学生们开过控制论、系统论和美学的课程。海子的美学课很受欢迎,在谈及“想象”这个问题时,他举例说明想象的随意性:“你们可以想象海鸥就是上帝的游泳裤!”学生们知道他是一个诗人,要求他每次下课前用10分钟的时间朗诵自己的诗作。哦,那些聆听过他朗诵的人有福了!

海子一生爱过4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子,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然而海子却为她们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诗篇:“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四姐妹》)。这与莎士比亚《麦克白斯》中三女巫的开场白异曲同工:“雷电轰轰雨蒙蒙,何日姐妹再相逢?”海子曾怀着巨大的悲伤爱恋她们,而“这糊涂的四姐妹啊”,“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哦,这四位女性有福了!

海子在乡村一共生活了15年,于是他曾自认为,关于乡村,他至少可以写作15年,但是他

未及写满15年便过早地离去了。每一个接近他的人,每一个诵读过他的诗篇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泥土的光明与黑暗,温情与严酷化作他生命的本质,化作他出类拔萃、简约、流畅又铿锵的诗歌语言,仿佛沉默的大地为了说话而一把抓住了他,把他变成了大地的嗓子,哦,中国广大贫瘠的乡村有福了!

海子最后极富命运感的诗篇是他全部成就中重要的一部分,他独特地体验到了“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现在,当我接触到这些诗句时,我深为这些抵达元素的诗句所震撼,深知这就是真正的诗歌。如果说海子生前还不算广为人知或者广为众人所理解,那么现在,他已不必再讲他的诗歌“不变铅字变羊皮”的话,因为他的诗歌将流动在我们的血液里。哦,中国簇新的诗歌有福了!

死亡是诗人所无法规避的一个形而上的问题,沉思死亡即是沉思存在,即是沉思人的本性。西方的许多诗人,从里而克到荷尔德林到黑塞,都笼罩着死亡的恒久的巨大阴影。

汉民族历来缺乏对于死亡的执著和思考。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一下子就把死的问题闲置起来,以致绵延了几千年之久的汉民族文化中绝少对死亡的沉思与歌吟。而死亡作为生存的基本参照和背景必然会给生带来空前的力度,对死缺乏真正的自觉意识,其后果必然是对生缺乏真正的自觉。

海子以他的自杀提醒我们:生是需要理由的。当诗人经过痛苦的追索仍旧寻找不到确凿的理由时,这一切便转化为死的理由。而一旦当我们对生的理由开始质疑并且无法判定既成生命秩序和生存状态具有自明性的时候,我们的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便开始了。

诗人的死?

我从不注意生的形式

对于怎样死

却充满了好奇和崇敬

普希金

爱情,迫害和流浪的一生

至死还在决斗

海明威的传奇

是不停地尝试、创作和冒险

最后连死也要于众不同

徐志摩

一个浪漫、潇洒、惟美的人?

却意外于一场戏剧性的惨烈

海子

携着热烈的诗歌呼啸而来

瞬间,被冰冷的车轮栽着呼啸而去

他们是诗人

纯粹的诗人

连死也是一种诗性的诠释

微醉海子双手抱脚蹲坐在地上,他的背后是一片茫茫的麦田,只是充斥着血红色的味道。夜幕悄然张开,黑暗即将笼罩一切,海子满脸的哀伤,悲凉在他身上无限蔓延,不时有鸟群飞过,夹裹着道道苍茫,划过海子双眼,那一双满是孤寂与绝望的眼眸。海子的幸福永远都是存于遥远的一方,用尽全身气力也无法到达的远方。海子起身,伸着手试图触碰那忽隐忽现莫名的幸福,然而终也无法接近,海子放手,无奈地叹口气,转身,走向无尽地黑暗始终没回头,原来他站立的地方,不知何时已湿了一片,那,是他渴望的泪水。

海子,是孤独的自语者。他在一处被人遗忘的角落,忍受着无尽的孤独与苦楚喃喃的和自己诉说着,一些他想念的人,一些他梦里的事,一些他向往的情境,他不断地编制着一个又一个的幻境来欺骗自己以慰藉自己不安、滴血地心。海子拼尽全身气力然而终究呼吸不到春暖花开的气息,终于,在思维、精神、体验的极限冲击下的那股撕裂感和绝望感的包裹中,他走向了无尽的虚无,寻求永生的解脱。

海子,是理想主义的殉道者。海子追寻的幸福始终不曾到来,哪怕是片刻的伫足、停留,当精神世界被现实世界不断压榨与剥离时,当点滴的希冀无情地被绝望扼杀,当灵魂深处已然斑驳破碎,海子唯有选择一条解脱之路,将所有梦想与期望全部抛掷,孤独前行。

海子,是绝望的思想者。在万千条选择的道路前,海子选择的却是一条没有回头的不归路,是的,他是寻求到了永生的解脱,然而他遗留下的却是恒久的伤痛。有人说,当太阳消逝后请不要悲伤,因为月亮即将升起。只是,海子这个单纯的稚子,他一直苦苦追寻守候着的只是太阳,仅仅只是太阳,即便月亮再好再温柔,也永远替代不了海子心中火红的太阳,永远抚慰不了海子心中巨大的裂痕。

海子说过,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然而,又有谁人能清楚明天的真正内蕴,明天究竟何时到来?海子无法守候他的明天,所以,他便选择了他的哀伤,放弃了对幸福的追寻,抛却了万般的期望。脑中闪现这样的一句话:面朝大海,春不暖花不开,海子的幸福在遥远的未来。

或许,明天,海子便回来了,喂马、劈柴,做一个幸福的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