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SPI SPEI指数的汉江流域 1961~2014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SPI SPEI指数的汉江流域 1961~2014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SPI SPEI指数的汉江流域 1961~2014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SPI SPEI指数的汉江流域 1961~2014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1.教学分析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词导入 教师出示《沁园春·雪》的诗句及相应景观: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我们班哪个同学朗诵最好、最有感情,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意境壮丽的诗词? 学生朗诵 教师引导:这首诗词、这些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这个地区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引出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朗诵、景观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课节密切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课堂,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二、探究深入,走近北方地区

情景一: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教师引导设问: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中国地理时,认识了中国的自然环境,那么北方地区在哪,都包括哪些范围,具有什么样的自然特征呢?今天我们将从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来认识北方地区。 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地图,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交流讨论,完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学习。 问题: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_________以东、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_一线以北,东临_____海和_____海。 2.地形:以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东部有广阔的_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西部有__________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温度带),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称为“_______”。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________”。 全班交流展示,找代表指图讲述,教师点拔提升: 完成活动: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气温石家庄高于齐齐哈尔,石家庄寒冷时间短,这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齐齐哈尔纬度比石家庄高;降水石家庄冬夏季都多于齐齐哈尔,这是海陆位置的影响,石家庄距海比齐齐哈尔近。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温石家庄比延安高,原因是延安比石家庄地势高;降水石家庄比延安多,原因是石家庄比延安距海近。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21: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练习题

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据此回答1~2题。 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读表及图,完成第3题。 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B.荒漠化——华北平原 C.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D.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

5. 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平源——石漠化 6.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是( ) 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②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③地处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读图,乘火车从b到a看到的景观与本图相同的是( ) A.b处向西可见群峰起伏的祁连山 B.b处的平原有冰雪融水滋润,形成“塞上江南” C.a处北面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D.a处河流浊浪翻滚 短花针茅是我国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植物之一,属优等牧草。其生长特性是从内向外分蘖,逐步向外扩大占据空间,株丛中央部位被枯死枝叶占据,随着分蘖的进行和放牧压力的增大,短花针茅出现了“分丛”现象。因此其丛幅的大小变化可以反映出草原的一些变化,结合下图完成第8~9题。

干旱遥感监测中不同指数方法的比较研究

干旱遥感监测中不同指数方法的比较研究 胡荣辰1,朱宝1,孙佳丽23 (1.江苏省气象局,江苏南京210008;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 干旱是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及时准确地了解干旱信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卫星遥感技术已成为干旱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比较了干旱遥感监测中几种不同的指数方法,旨在为抗旱救灾提供参考。关键词 干旱;遥感;指数方法中图分类号 S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7-08289-03Comp arative Study on Different I ndex M ethods in R 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Drought HU R ong 2chen et al (M eteorological Bureau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Jiangsu 210008) Abstract Drought is one of m ain m 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at seriously endanger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 herefore ,to understand drought in form a 2tion prom ptly and accurately has the im portant m eaning.S atellite rem ote sensing has becom ing one of the im portant tools to m onitor the drought.S everal different index m eth ods in the rem ote sensing m onitoring of drought were com par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rought relief.K ey w ords Drought ;Rem ote sensing ;Index m eth ods 作者简介 胡荣辰(1985-),男,江苏扬州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环境遥感研究。3通讯作者,E 2mail :carrie.1984@https://www.doczj.com/doc/5315424677.html, 。收稿日期 2009203209 干旱是目前世界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都受到干旱的严重威胁。由于环境进一步恶化,科学家预测,未来50年,世界某些地方将进一步干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种受灾面积中,旱灾占61%,水灾占24%,冰雹灾占9%,霜冻灾占6%。通常干旱是指某地因长期没有降水或降水显著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甚至干涸的现象[1]。从干旱的定义及其指标的分类中可以看出,干旱没有唯一的标准,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定义,但都离不开水和植被。 我国每年都有干旱发生,尤其是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大部降水稀少,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旱情,部分地区粮食作物受旱严重,其中冬小麦受旱影响最为严重,目前干旱已成为河南、山西等地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地抗旱救灾,必须迅速知道何处受旱,程度如何,因此干旱监测倍受人们关注。传统的干旱监测是用点上的数据来监测干旱的程度和范围,如称重法或中子仪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测点少,代表性差,无法实现大面积土壤水分的实时动态监测。而遥感技术可以迅速、大面积、多时相地获得地面信息,因此卫星遥感监测是干旱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笔者就干旱遥感监测中常见的几种指数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以期在实际应用中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监测。 1 干旱遥感监测中的主要指数模型 1.1 植被指数法和距平植被指数法 植被长势受到许多因 素的影响。在干旱年份,水对植被长势起关键作用。水分亏损,植被长势不好,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对太阳的近红外光的反射能力降低,卫星遥感得到的植被指数会明显降低,以此来表明干旱程度,就是监测干旱的植被指数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植被指数是归一化植被指数(N 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NDVI 定义为 [2] : NDVI = CH 2-CH 1CH 2+CH 1 式中,CH 1、CH 2分别表示NOAA/A VHRR 的第1、2通道反照率。 为了监测大范围作物干旱,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还发展了距平植被指数法。提出距平植被指数(An omaly Vegetation Index ,A VI )概念的目的是将NDVI 的变化与天气、 气候研究中“距平”的概念联系起来,对比分析NDVI 的变化与短期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A VI 的定义为[3]: A VI =NDVI i -NDVI 式中,NDVI i 为某一特定年某一时期(如旬、月等)NDVI 的值, NDVI 为多年该时期NDVI 的平均值。 A VI 作为监测干旱的一种方法,它是用植被指数(NDVI ) 多年的旬(月)平均值作为背景值,然后用作物受灾旬或月的植被指数(NDVI )减去背景值,即可计算出A VI 的变化范围,即NDVI 的正、负距平值。正距平反映植被生长较一般年份好,负距平表示植被生长较一般年份差,即旱情出现。一般而言,距平植被指数为-0.1~-0.2表示旱情出现,-0.3~ -0.6表示旱情严重。陈维英等[4]利用距平植被指数法对1992年特大干旱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当月的距平植被指 数与当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相一致。周咏梅[5]提出了利用距平植被指数和干旱指数确定干旱区和干旱等级的方法,运用该方法评估1995年青海省牧区草场旱情,与农业气象旬报的旱情分析吻合较好。郑宁等[6]针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季节性农业干旱,利用NOAA/A VHRR 数据建立距平植被指数模型(A VI ),并对模型进行适用性论证,从区域尺度探讨干旱遥感监测方法。 1.2 条件植被指数法 条件植被指数(Vegetation C ondition Index ,VCI )的定义为[7]: VCI = NDVI i -NDVI m in NDVI m ax -NDVI m in ×100 式中,NDVI i 为某一特定年第i 个时期的NDVI 值,NDVI m ax 和 NDVI m in 分别代表所研究年限内第i 个时期NDVI 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 上式的分母部分是在研究年限内第i 个时期植被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它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NDVI 的最大变化范围,反映了当地植被的生境;分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表示某一特定年第i 个时期的当地气象信息,若NDVI i 和 NDVI m in 之间差值小,表示该时段作物长势很差。VCI 不仅描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9,37(17):8289-8291,8297 责任编辑 金琼琼 责任校对 张士敏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海南岛干旱特征分析

收稿日期:2018-07-31 基金项目:海南省气象局项目(HNQXJS201605) 作者简介:张亚杰(1987-), 男,河南登封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灾害研究,E-mail :zhyajie87@163.com 第37卷第1期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7No.1 2019年3月NA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Mar.2019 文章编号:1004-1729(2019)01-0041-10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海南岛干旱特征分析 张亚杰1,3, 陈升孛2,3,吴胜安1,3,邢彩盈1,3(1.海南省气候中心,海南海口570203;2.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海南海口570203;3.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03) 摘 要:基于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站1960 2017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比分析改进前后的综合气象 干旱指数在海南地区的适用性,统计了各地区年、季干旱发生频率、日数、强度和覆盖范围,分析了海南岛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CInew 指数在不同地区3次典型干旱过程的监测中,显著减少了不 连续旱情加重现象;海南岛各市县年干旱发生频率在47% 74%之间,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年干旱日 数在56 104d 之间,呈西南部沿海多、中部少的分布特征;年干旱强度在-209 -123之间,呈现西南部沿 海强、中东部弱的分布特征.季节干旱发生频率、日数、强度均为春季最严重,冬季次之,夏、秋季较弱.全年发 生大范围干旱的年份有9年, 1969、1977、1979和2004年干旱覆盖范围达到100%.关键词:干旱;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干旱特征;海南岛 中图分类号:P 429文献标志码:A DOl :10.15886/j.cnki.hdxbzkb.2019.0007海南地处热带,属季风海洋性气候,水汽来源充足,是同纬度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但时空分布不均,干湿季分明.旱季为11月 翌年4月,雨季一般出现在5 10月,雨季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时有夏旱或秋旱现象[1].干旱是海南出现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气象灾害,对工农业生产 和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危害[2-3]. 为开展干旱监测和评估工作,国内外学者发展了大量的气象干旱指数[4],常用的气象干旱指数有帕 默尔干旱指数[5]、 降水距平百分率[6]、标准化降水指数[7]、相对湿润度指数[8]、Z 指数[9]和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 )[10]等.但由于干旱形成机制复杂,影响广泛,具有普适性的干旱指数并不存在,不同干旱指数各 有优缺点.目前,气象干旱监测业务中常用的为CI 指数,该指数不仅考虑了不同时间尺度(月、季)降水量异常对当前干旱的累积效应,还考虑了降水和蒸发对干旱的影响[10],在各省气象部门干旱实时监测评估 中得到了推广使用.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河南、新疆、安徽、福建、贵州、河北、甘肃、湖南等省,以及淮河流域、渭河流域、黄土高原等区域对CI 指数的业务应用、改进方法及适用性进行了较多研究 [11-28].结果表明,CI 指数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较只考虑单一降水因子的干旱指数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在干旱过程监测中会出现不连续旱情加重现象[15-18].海南省在干旱监测和评估方面研究较少,已有的相关研究[3,29-30]中采用的干旱监测指标均为单一的降水因子指标,未考虑蒸发的影响.因此,笔者利用海南岛18个气象 台站1960 2017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引入不等权重思想[16]改进CI 指数, 分析研究干旱发生频率、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变化趋势,并采用累积频率法[14]修正干旱指数阈值, 研究适用于海南的气象干旱指数,旨在克服传统CI 指数存在的问题,寻求适用于海南的气象干旱指数,为海南省的气象干旱监测、预测、预警及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文中所用资料为海南岛1960 2017年18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日降水量、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

————————————————————————————————作者: ————————————————————————————————日期: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 由于影响干旱的因素很多,造成干旱的原因不同,各地气候、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目前难以采用全国统一的干旱评判标准。本附录推出的指标、公式供在编制《抗旱预案》时作参考之用,各地也可选用本地区的研究成果。 1单一干旱指标 1.1气象干旱指标 1.1.1连续无雨日数 指作物在正常生长期间,连续无有效降雨的天数。本指标主要指作物在水分临界期(关键生长期)的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 表1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与干旱等级关系参考值 (单位:天) 地域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干旱 南方10~20 21~3031~45 >45 北方15~25 26~40 41~60>60 注:无有效降水指日降水量<5毫米。 水分临界期指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水分亏缺或过多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 表2 不同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作物小麦玉米棉花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水稻 水分临界期拔节 抽穗 抽穗前 和开花 花铃期 抽穗 前后 拔节到 孕穗 开花到 成熟 开花 前期 孕穗 开花 1.1.2 降水距平或距平百分率 距平指计算期内降雨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的差值,距平百分率指距平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百分比值。 中国中央气象台:单站连续三个月以上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5%~50%为一般干旱,偏少50%~80%为重旱;连续两个月降水偏少50%~80%为一般干旱,偏少80%以上为重旱。 多站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可参照下表确定。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一、课标要求 1.位置与分布: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 以关于江南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 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

自然地理特征描述类

自然地理特征描述类 地理事物的特征是指该地理事物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最典型的标志,它一般用来表示该地理事物的形态、状态、属性、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在高考地理非选择题中,特征描述类比较常见,如描述某海岸线形状特征、据图描述图示地区降水的分布状况及地形特征、根据材料归纳某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审题要求:此类问题常涉及行为动词有“归纳、列举、概括、简述、简析、说明、描述、分析”等,中心词一般为“特征”“特点”等,关键词常有“(时空)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等。 答题思路 一.地理位置特征 归纳描述角度: 1.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2.大洲位置(哪个洲的哪个位置) 3.纬度位置(高中低纬、热量带); 4.海陆位置(大陆东西部、大洋东西岸、临海、离海较近、深居内陆); 5.相对位置(与哪些国家接壤、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与哪些行政区相邻、与交通线的位置关系等) ①坡向:阴/阳坡;迎/背风坡 ②海拔高低; ③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相对位置。 表述范例:①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台、东南亚等经济发达地区;②“硅谷”周边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人才众多;③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河海交汇,同时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南北航线的中点,地理位置优越。

【例题】(13 年四川卷)14(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6 分) 标准答案: 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地处北美洲南部(2 分); 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 带)(2 分); 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 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 黎加(2 分)。 解析答案: 【练习1】(11 年上海卷)37(2)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6 分) 【练习2】阅读下图,简述新西兰的地理位置特征。

小麦干旱灾害等级标准-中国气象局

ICS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 香蕉、荔枝寒害灾害等级 Disasters Grade of cold damage to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rops for banana and lychee (征求意见稿) ××××—××—××发布××××—××—××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广东省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参加。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霍治国、杜尧东、姜燕等;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 华南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冬暖气候优势明显,最冷月平均气温10℃以上,11~3月的热量资源约占全年的1/3以上,为充分利用冬季气候资源,近年来各地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农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华南地区却时常受到冬季低温寒害的袭击,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其中仅20世纪90年代的4次寒害就给广东农业造成了213亿元的经济损失;其中香蕉、荔枝受害尤为严重。因此为客观、定量地评估香蕉、荔枝寒害灾害的等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编制本标准,旨在规范区域通用的、具有相对空间和时间可比较性的香蕉、荔枝寒害灾害等级标准,使香蕉、荔枝寒害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业务规范化、标准化。为国家农业防灾减灾,特别是有针对性进行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及其防御,以及制定救灾政策、措施,调整农业布局和结构等提供科学依据。 香蕉、荔枝寒害是指在冬季遭受0℃以上(有时稍低于0℃)的一种低温危害现象。一直以来,香蕉、荔枝寒害的致灾因子都是沿用表征寒潮的过程降温幅度和最低气温,但最新研究表明,70%以上的寒害是由中弱冷空气多次补充造成的,并未达到寒潮标准。因此,仅考虑寒潮过程及其指标,不能准确地表征香蕉、荔枝寒害。为此,本标准对香蕉、荔枝寒害的过程进行了重新界定,优选出年度寒害过程的极端最低气温、≤5.0℃持续日数、≤5.0℃有害积寒、最大降温幅度作为致灾因子,计算出不同致灾因子对寒害影响的权重系数,以及综合寒害指数。以综合寒害指数为基础,将香蕉、荔枝寒害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严重四个等级。本标准采用相对变化指标,具有普遍适用性。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 由于影响干旱的因素很多,造成干旱的原因不同,各地气候、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目前难以采用全国统一的干旱评判标准。本附录推出的指标、公式供在编制《抗旱预案》时作参考之用,各地也可选用本地区的研究成果。 1单一干旱指标 1.1气象干旱指标 1.1.1 连续无雨日数 指作物在正常生长期间,连续无有效降雨的天数。本指标主要指作物在水分临界期(关键生长期)的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 表1 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与干旱等级关系参考值 (单位:天) 注:无有效降水指日降水量<5毫米。 水分临界期指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水分亏缺或过多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 1.1.2 降水距平或距平百分率 距平指计算期内降雨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的差值,距平百分率指距平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百分比值。 中国中央气象台:单站连续三个月以上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5%~50%为一般干旱,偏少50%~80%为重旱;连续两个月降水偏少50%~80%为一般干旱,偏少80%以上为重旱。 多站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可参照下表确定。

表3 区域降水距平百分率(%)与相应的干旱等级 1.1.3 干燥程度 用大气单个要素或要素组合反映空气干燥程度和干旱状况。如温度与湿度的组合,高温、低湿与强风的组合等,可用湿润系数反映。 湿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1:K 1 = r / 0.10ΣT 式中:ΣT—为计算时段0℃以上活动积温(℃〃日), r—为同期降水量(毫米)。 公式2:K 2 = 2r / E 式中:E—为小型蒸发皿的水面蒸发量(毫米); r—为同期降水量(毫米)。 计算时,请参考当地的有关数据。 表4 干燥程度与干旱等级的划分 1.2水文干旱指标 1.2.1 水库蓄水量距平百分率 公式:I k =(S-S )/S ×100% 式中:S—为当前水库蓄水量(万立方米); S —为同期多年平均蓄水量(万立方米)。 表5 水库蓄水量距平百分率(%)与干旱等级

2016春人教版地理八下8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创)下列词语描述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最准确的就是() A、暖湿 B、高寒 C、干旱 D、酷寒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答案:C 解析:西北地区由于受海陆位置与地形的影响,突出的特点就是干旱,所以选C。(原创)读下图,回答2~3题. 2、西北地区的景观图自东向西排列,正确的就是() A A—? B—? C B、A—? C—? B A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东西方向植被的变化情况。 答案:B 解析: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就是A草原一?C荒漠草原一?B荒漠,所以选B。 3、造成西北地区东西向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因素C、气温D、降水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植被与降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其植被也随之变化,所以选Do 4、以下有关塔里木河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A中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B、中国最大的内流河 C流经准噶尔盆地D、最终注入到东海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塔里木河的相关知识。 答案:B

解析 : 中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就是长江;塔里木河就是中国最大的内流河,流经塔里木 盆地,最终消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 5、以下有关西北地区河流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 A 、河水的主要补给方式就是高山冰雪融水 B 、西北地区全部属于内流区 C 河水流量大,没有结冰期 D 汛期出现在冬季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河流的概况。 答案 :A 解析:西北地区降水少,河水的主要补给方式就是高山冰雪融水 , 所以河流水量小,且 水量受气温的影响大 , 季节变化大 , 夏季气温高, 冰雪融水多 , 河流水量大 , 出现汛期, 冬季则 相反,出现枯水期,且因为冬季最冷月气温在 0C 以下,也会出现结冰期;额尔齐斯河最终 注入北冰洋 , 属于外流河,所以西北地区也有小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 6、(广东学导练 ) 西北地区由于降水少 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就是 ( ) A 、内蒙古高原与河西走廊 C 宁夏平原与河西走廊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灌溉农业 答案 :D 解析 :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地下水与河水 , 河套平原与宁 夏平原有黄河流经 , 河渠纵横 , 灌溉农业发达,被誉为 “塞外江南”。河西走廊属于绿洲农业 区,水源来源主要就是高山冰雪融水与地下水。内蒙古高原属于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 东 部少部分地区发展了旱作农业。 7、 ( 原创)暑假的时候,王晓杰与爸爸去内蒙古旅游 , 沿途瞧到了一些景观,以下说法 可信的就是( ) B 、大片的甘蔗与油菜花 D 、藏羚羊与牦牛随处可见 考查目的 :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景观。 答案: A 以灌溉农业为主 , 其中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 B 、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 D 、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 ( 包括灌溉农业与绿洲农业 ) 区的主要水源来源。 A 、漫山遍野的牛羊 C 内蒙古的河流都结冰了

基于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的56a西南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9, 8(6), 812-820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5315424677.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315424677.html,/10.12677/ccrl.2019.86089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in 56a Based on Daily MCI Feiyang Mao, Xiehui Li 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Oct. 29th, 2019; accepted: Nov. 13th, 2019; published: Nov. 20th, 201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classification revised in 2017, the daily MCI index of 86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outhwest China was calculated, and the spatial interpol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ArcGIS, mainly analyzing the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southwest region and Chongqing, Sichuan, Yu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in 56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Yunnan, the west of Sichuan and the north of Chongqing are drought prone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while the number of drought days in Central Sichuan and most of Guizhou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drought in Sichuan and Yunnan mainly occurs in spring and winter, the drought in Chongqing mainly occurs in late summer and early autumn, and the drought in Guizhou mainly occurs in summer. From 1962 to 2017, the number of dry days in Southwest China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Chongqing showed the strongest increasing trend, which was 0.97 d/a. In recent 56 years, the frequency of autumn drought is the highest, the intensity of drought is the highest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lowest in Guizhou Province. Keywords MCI Index,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Drought Frequency, Drought Days, South-west China 基于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的56a西南地区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毛飞扬,李谢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29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0日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模拟题(含答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 关于北方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民居特点是屋顶坡度大 B.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C. 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D. 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 2. 以下不属于我国“东北三宝”的是() A. 雪莲 B. 人参 C. 貂皮 D. 鹿茸 3. 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农作物一年两熟 B. 这里是“红土地”,土壤肥沃 C. 盛产水稻、油菜、棉花等 D. 机械化程度高、提供的商品粮多 4.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3一6题. 图中甲、乙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A. 大兴安岭、黑龙江 B. 小兴安岭、黑龙江 C. 长白山脉、鸭绿江 D. 大兴安岭、图们江 5. 下列农产品不属于东北的是() A. 甜菜 B. 大豆 C. 小麦 D. 荔枝 6. 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传统旱作农业区,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A. 水源 B. 地形 C. 热量 D. 交通 7. A、B、C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 耕地、草地、林地 B. 草地、林地、耕地 C. 草地、耕地、林地 D. 耕地、林地、草地 8. 2013年7月1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该通知的是() A.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B. 全面推动老工业城市及老工业区调整改造 C. 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D. 继续加大对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保障东北地区对资源的需求 9. 我国北方地区耕地多为旱地,从长远来看,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 A. 灌溉农业 B. 河谷农业 C. 节水农业 D. 转基因农业 10. 下列条件中有利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是() A. 雨热不同期 B. 不受寒潮的影响 C.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 1 / 9

高中地理特征的描述及分析要点

地理特征的描述及分析要点 一、地理特征的描述 (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和土壤几方面入手。 简述井岗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为红壤为主。 2、对地理位置的描述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例如描述拉萨市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处30N纬度位置低,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的交汇处。 3、对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组成、地势特点、海拔地势、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喀斯特地地貌发育. 4、对气候特征的描述: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入手。 描述旧金山的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干燥。 5、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6、对河流特征的描述 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河网密度、落差和峡谷的分布。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描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并分析成因。松花江位置高、冬季长气温低、结冰期长;春季积雪融水补给,而出现春汛有两个月的汛期,流经林木茂盛含沙量小,由于补给水较充足汇入对支流较多,水量较丰富。 7、确定有关自然带类型 ①水平面上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②高度坡向(阳坡阴坡,背风否) (二)、人文要素的分布特点描述 1、农业特点的描述: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家产品、主要农业分布地区、主要作物、耕作方式、制度、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 如: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2、工业特点描述:工业地位工业部门工业产品、工业分布原料和市场的依赖程度等等。如:德国鲁尔区传统工业的特点? 意大利新兴工业的特点和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 3、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的描述:面状分布:平原、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斑点状分布沙漠中绿洲。 4、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描述: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 《气象干旱等级》是2006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8个气象国家标准之一,是我国首次发布的用于监测干旱灾害的国家标准,这将结束我国气象干旱监测和评估技术方法多,各地和各部门所得出的干旱等级不一致的历史,标志着我国今后在气象干旱监、干旱影响评估等方面有了统一标准,气象干旱监测技术和评估方法将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干旱监测和评估将有章可循。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规定了全国范围气象干旱指数的计算方法、等级划分标准、等级命名、使用方法等,并界定了气象干旱发展不同进程的术语。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五种监测干旱的单项指标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五种单项指标为:降水量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度指数、土壤湿度干旱指数和帕默尔干旱指数。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以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指数和降水量为基础建立的一种综合指数。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五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1.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 2.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3.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 5.特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规范全国通用,具有空间和时间可比性,能较为客观地描述干旱的发生、发展、持续、解除等过程,以及干旱发生程度和范围的等级标准的干旱监测指标。 (中国气象网)

美国干旱指数评述

美国20世纪干旱指数评述 Richard R.Heim Jr1 (NOAA/National Climate Data Center, Asheville, North Carolina,USA) Abstract 由于没有对干旱现象的充分定义,干旱监测和分析长期受到影响。在过去两个世纪, 干旱指数由基于降水短缺的简单方法逐渐发展到针对具体问题的更复杂的模式。19 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干旱指数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某一时段的正常降水百分 率,降水小于某一阈值的连续天数,以降水和温度为变量的公式,和以持续降水短 缺作为因子的各种模式。1965年Palmer以Thornthwaite蒸散量作为需水量,提出了 基于水平衡的干旱指数,它是干旱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至今仍在广泛应用。1960年 代以来干旱指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地表供水指数,它结合了积雪、水库蓄水、 流量和高海拔降水,因而弥补了Palmer指数的不足;用于火灾监控的Keetch-Byram 干旱指数;标准降水指数(SPI)和采用全球卫星植被观测的植被条件指数。这些模式 随着新资料的出现而不断发展。20世纪末研发出干旱监测工具(DM),它结合Palmer 指数和其它几个(后Palmer)指数得出全美国干旱条件的统一评估。本文对干旱指 数作了历史性回顾,有助于对Palmer指数复杂性和干旱测量本质的理解。 历史上干旱不断给人类文明造成灾难。从文明的基础农业到运输业、城市供水和现代化工业,干旱影响自然生命、生态系统和许多经济社会部门。由于干旱影响的范围广泛,地域和时间分布多样,以及人们对供水系统的不同需求使干旱的单一定义很难提出。 美国气象学会(AMS 1997)将干旱定义和类型分为四类:气象干旱或气候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长期(几个月或几年)的气象干旱(大气条件导致降水减少或无降水)可迅速开始和突然结束(有些情况下转换几乎可在一夜间完成)。短期(几个星期)农业干旱指地表层(植物根系区)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发生的干旱,即使深层土壤水份饱和,也可导致严重的作物减产。高温、低湿和干热风常常加重干旱少雨的影响(Condra 1994)。农业干旱的爆发可晚于气象干旱,这取决于前期的地表土壤层水份状况。长期降水短缺影响地表或次地表供水,使河流流量、地表水、水库蓄水和湖水减少,导致水文干旱,它在气象干旱结束后将持续一段较长时间。社会经济干旱将某些经济商品的供需与气象、农业和水文干旱相联系。不同类型干旱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例如,流量是在描述许多供水活动,如水力发电、休假消费和农业灌溉(那里的作物生长和收成主要依赖河流的浇灌)中分析干旱的关键变量。因此,国际气象界一般将干旱定义为“长时期缺乏降水或降水明显短缺”,“降水短缺导致某方面的活动缺水”,或“由于缺少降水,异常干的天气时段持续到引起水文失衡”。(世界气象组织WMO 1992;AMS 1997)。 为比较不同地区的干旱和干旱事件,需要一些数字标准。然而,由于干旱定义的明显不同,不可能设计统一的干旱指数。另一方面,由于干旱的特点和其对经济部门的广泛影响,干旱效果的定量化非常困难。由于干旱的复杂性,没有哪个单一指标能够充分表述干旱的强度和危害以及对不同用户的潜在影响。 AMS(1997)提出供需的时空过程是两个应该包含在干旱的客观定义和干旱指数定义中的基本过程。WMO定义干旱指数为“与长期累积效果和异常水份短缺相关的指数”。(WMO 1992)。Friedman(1957)明确了任何干旱指数应符合的4个基本标准:(1)时间尺度应与所考 1译者简介:周跃武(1961-),男,甘肃张掖,助研,主要从事人影及灾害性天气的野外观测与研究。E-mail: lazzyzhou@https://www.doczj.com/doc/5315424677.html, 2、受科技部公益类项目20004DIB5J192 中国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研究经费资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