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疼痛科评审标准和要点

疼痛科评审标准和要点

疼痛科评审标准和要点
疼痛科评审标准和要点

十三、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评审要点

4.13.1 实施疼痛治疗医院与医师需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诊疗科目及医师资质;医院规定疼痛治疗服务的范围。4.13.1.1

实施疼痛治疗医院与医师需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诊疗科目及医师资质,疼痛治疗服务范围有明确界定。

【C】

1.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疼痛科诊疗科目登记。

2.有疼痛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诊疗范围、诊疗规范。3.执业医师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具备相应资格,执业范围与执业资格范围相

符。

4.有创操作实行资格授权制。

【B】符合“C”,并

1.科主任具备副主任医师资格,且从事临床疼痛工作5 年以上。

2.开展诊疗技术有循证依据,新技术经过审核批准。3.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分析、总结、反馈和整改措施。

【A】符合“B”,并相关学科有协调协作机制。4.13.2 依据服务范围,建立疼痛评估、疗效评估与追踪

随访等相关制度,规范开展诊疗活动。

4.13.2.1

依据服务范围,建立疼痛

【C】

1.依据服务范围,建立疼痛的评估、再评估制度与程序,对疼痛强度进行量评估、疗效评估与追踪随访等相关制度,规范开展诊疗活动。

2.根据“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及“药物止痛五条原则”,制定适宜的诊疗

方案。

3.有疼痛疗效评估的规范与程序。对治疗效果进行追踪随访。

【B】符合“C”,并

1.承担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疼痛治疗规范的相关培训与指导。

2.科室对诊疗规范落实情况有自查、分析和评价。

【A】符合“B”,并有完整的疼痛治疗病历档案与定期总结评价,提高诊疗质量。

4.13.3 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疼痛知识教育,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4.13.3.1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疼痛知识教育,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C】

1.对疼痛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

2.有疼痛诊疗知情同意规范。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应履行书面知情同意。

【B】符合“C”,并根据患者疼痛评估,提供可选择的个体化诊疗方案,由具备资质的医师以患者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进行沟通,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记录在病历中。

【A】符合“B”,并知情同意资料完整,疼痛知识教育好。4.13.4 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

4.13.4.1

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

【C】

1.有疼痛治疗风险防范与处置预案。包括: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高风险操作相关风险防范以及各类风险的处置预案。

2.有对相关员工进行疼痛治疗的培训教育。

【B】符合“C”,并1.相关人员熟悉各种并发症及风险防范的措施。

2.相关人员熟悉各类风险的处置流程和岗位职责。

【A】符合“B”,并定期对常见并发症的追踪分析,改进

防范措施,降低医疗风险。

4.13.5 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疼痛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4.13.5.1

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或专人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C】

1.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或专人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质量控制指标。

【B】符合“C”,并

1.开展全程疼痛诊疗质量监控。

2.定期评价疼痛诊疗质量,有持续改进措施。

【A】符合“B”,并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疼痛评估方法

疼痛评估方法 1.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将疼痛分为4级: 0级(无疼痛): 0分,指无痛。 1级(轻度疼痛):1-3分,平卧时无疼痛,翻身咳嗽时有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2级(中度疼痛):4-6分,静卧时痛,翻身咳嗽时加剧,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 3级(重度疼痛):7-10分,静卧时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2.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评定量表法(NRS)、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及言语描述量表法(VRS)三种方法。 (1).数字评定量表法(NRS)(图1): 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疼痛尚不影响睡眠),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为剧痛。应该询问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作出标记,或者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此方法目前在临床上较为通用。 无痛中等疼痛最痛 图1 数字评定量表示意图 (2).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FPS) (图2):FPS较为客观且方便,是在模拟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使用从快乐到悲伤及哭泣的6个不同表现的面容,简单易懂,适用面相对较广,即使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幼儿也可供临床参考。

无疼痛有一点疼痛轻微疼痛疼痛明显疼痛较严重剧烈疼痛 图2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示意图 (3). 言语描述量表(VRS):采用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极度疼痛等词语来表达疼痛程度,该方法的词语易于理解,可随时口头表达,沟通方便,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但不适于语言表达障碍患者,可分为四级。 0级:无疼痛。 Ⅰ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静药物,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2.评估频率 1.入院/转科病人2小时内评估。 2.所有住院病人疼痛评分≤3分,每日常规评估一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14:00)。 3.疼痛评分≥4分,每班评估一次(06:00、14:00、22:00),评分<4分评满24小时后每日常规评估一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14:00)。 4.疼痛评分≥4分,报告医生处理。 5.特殊评估 (1)镇痛方法、止痛药物、止痛药剂量、止痛途径更改后必须评估(非消化道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30min必须评估;口服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1h必须评估)。 (2)当病人报告疼痛,或出现新的疼痛时必须评估。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标准

癌症疼痛诊疗规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

疼痛分级评分学习知识

疼痛程度分级常用量表 疼痛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此疼痛强度的评估并没有客观的医疗仪器可供选择,主要还是依靠患者的主观描述。目前临床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以下三种。医务人员不仅应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还应指导并督促患者正确使用,从而为临床用药的选择及剂量调整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 评价疼痛常用采取语言评价量表(VDS)、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视觉模糊评分(VAS)、数字评价量表(NRS)等。1)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 让病人根据自身感受说出,即语言描述评分法,这种方法病人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具体方法是将疼痛划分为4级:1)无痛2)轻微疼痛3)中度疼痛4)剧烈疼痛, 0级:无疼痛。 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2)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痛最痛 划一条长线(一般长为100mm),线上不应由标记、数字或词语,以免影响评估结果。保证病人理解两个端点的意义非常重要,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评估者根据患者划X的位置估计患者的疼痛程度。部分病人包括老年人和文化教育程度低的病人使用此评分法可能有困难,但大部分人可以在训练后使用。 3)数字分级法(NRS) 数字分级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应该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或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标准为: 0:无痛; 1-3:轻度疼痛; 4-6:中度疼痛; 7-10重度疼痛 此方法在国际上较为通用。 4)疼痛强度评分Wong-Baker脸 对婴儿或无法交流的病人用前述方法进行疼痛评估可能比较困难。可通过画有不同面部表情的图画评分法来评估。 0:无痛 : 2:有点痛 4:稍痛 6:更痛 8:很痛 10:最痛 临床观察如叹气、呻吟、出汗、活动能力以及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也会提供疼痛程度评估的有用信息。

.barthel指数评分表、疼痛程度分级表.doc

一、住院患者自理能力(Barthel 指数)分级评定表 (护理部2017 年)姓名:性别:男口女口年龄:岁床号:住院号: 项目评定时间 评分标准 1.进食 2.洗澡 3.修饰 4.穿衣 5.控制大便 6.控制小便 7.如厕 8.转移(床椅) 9.活动(步行) 10.上下楼梯10 分 =可独立进食, 5 分=需部分帮助(夹菜、盛饭、对碗的把持),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5 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洗澡过程,0 分 =在洗澡过程中 需他人帮助。 5 分=可自己独立完成洗脸、刷牙、梳头、剃须,0 分=需他人帮助。 10分 =可独立完成穿(脱)衣服、系扣子、拉拉链、穿(脱)鞋袜、 系鞋带等, 5 分=需部分帮助, 0 分 =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10 分 =可控制大便, 5 分=偶尔失控(每周< 1 次),或需要他人提示, 0分=完全失控失禁或昏迷 10 分 =能控制, 5 分=偶尔失禁或需要他人提示,0 分 =完全失控,或留置导尿管 10 分 =可独立完成, 5 分 =需部分帮助, 0 分 =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15 分 =自理, 10 分 =需少量( 1 人)辅助, 5 分 =能坐,但需大量( 2 人)辅助, 0 分 =完全依赖他人,不能坐 15 分 =可独立在平地上行走45m,10 分 =需 1 人辅助步行(体力或语言指导),5 分 =在轮椅上能独立行动,0 分=不能步行 10 分 =自理, 5 分 =需要帮助, 0 分 =不能 Barthel指数总分 自理能力分级 评估者签名 自理能力分级 自理能力等级等级划分标准需要照护程度A 重度依赖总分≤ 40分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癌痛疼痛评估和治疗流程

南十二 癌痛疼痛评估和治疗流程 一.癌痛评估 1. 疼痛强度评估 疼痛强度评定可作为全面筛查和全面疼痛评估的一部分。至少,应该问及“现在疼痛”的情况以及病人过去24小时内“最痛”和“普通疼痛”的情况。对于全面评估,应该同时包括“过去一周最痛”,“休息时痛”,“活动中痛”的评定。 表1:数字评分量表 数字评分量表 ●口述:“从0分(无痛)到10分(痛到极点)哪个数字能够描述你过去24小时里的最痛?” ●书面:“圈定可以表述你有多痛的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痛痛到极点 分类量表: “24小时里最严重的疼痛是什么?” 无痛(0),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或者重度疼痛(7-10) 表2:疼痛面容评分量表1 使用说明:“这些面容显示了疼痛的程度。最左面的面容表示没有任何疼痛。然后从左到右的面容依次表示疼痛越来越严重直至最右侧的面容(表示痛到极点),选择一个面容代表你的疼痛程度(即时指出)”。 语言障碍患者的疼痛评估1 ●患者由于认知或生理问题而不能用语言表达疼痛强度是疼痛评估和处理相关的主要障碍。参考 美国疼痛治疗护理协会开发的定位说明和临床操作建议,临床医生可以在此类患者的诊护中使用。 ●若缺少自我报告,行为观察是进行疼痛评估的有效途径,但是需要了解某些行为也有可能代表 其他来源的不良刺激,比如情感痛苦。在制定疼痛治疗决策时,必须考虑到潜在的行为原因和背景。

●建议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直接观察、家庭成员/照料人员的描述以及对于止痛药物或者非药物介 入治疗的疗效评价等多方面。 ●对于严重痴呆的患者,可以使用当前在上面发布的综合工具进行评估。这些工具正处于各个验 证和发展阶段,包括但不限于: 痴呆方案中(ADD)2不适的评估 语言障碍患者疼痛指标检查表(CNPI)3 严重痴呆评分中的疼痛评估(PAINAD)4 ●对于正在进行气管插管和/或意识丧失的患者,已经在特定的情况下对疼痛评估工具进行了检 测,这些工具包括但不限于: 行为疼痛评分量表(BPS):5 在成年患者以及重症监护下患者中进行了检验 危重护理疼痛观察工具(CPOT):6 在成年患者以及重症监护下患者中进行了检验 ●鼓励临床医生追踪当前用于难以进行自我报告患者疼痛评估的策略和工具的新进展。 二.病情告知及沟通 疼痛的缓解非常重要,忍受疼痛没有任何医学获益。 疼痛大都可以通过止痛药物得到很好的控制,对于持续性疼痛,规律的服用止痛药将提高疼痛控制疗效。 如果这些药物无效,还有其他方法可供选择。 强效止痛药只能由医生处方;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频率,征询过保健提供者意见的除外。 吗啡和吗啡类药物常用于缓解疼痛。对于有吗啡成瘾史的患者 ◇当这些药物用于治疗癌痛时,罕见成瘾。 ◇如果你现在服用这些药物有效,将来仍会有效。 ◇这些受限制药物需在家中妥善保管。 ◇这些药物必须谨慎使用,不得和酒精或其他违禁物物混放。 同医生和护士进行交流至关重要。 ◇除非你告诉他们,否则医生和护士无法知道你有多痛。 ◇医生和护士希望了解你认为因镇痛药物治疗可能引起的所有问题,因为或许有很多方法来改善这些问题。 ◇如果你难以获得这些药物或者对于服用这些药物有任何疑问,请告知医生或护士。他们有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会帮助你。 ◇期望获得最佳止痛效果和最少的副作用。告知患者他们有权利期望将疼痛处理作为整体治疗的一部分。 ●必须同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以下内容,并提供书面形式,并注明日期: 列出每种处方药物,说明每种药物的用途,以及如何、何时使用 列出这些药物潜在的副作用,以及应对策略

疼痛评估制度及方法A

疼痛评估制度及方法 疼痛评估时主要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对于昏迷病人和其他无法进行疼痛自我评估的病人,则采用“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见附件) 1、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病人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 施;对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2、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制定疼痛治疗 方案时考虑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及其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情况。 3、根据规定记录疼痛筛查和评估结果、疼痛治疗方案和患 者对治疗的反应。 4、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向医院疼痛治疗小组提出 会诊要求。 5、医生及护士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介绍,使病 人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在病历中记录对患者的教育内容。 6、医生及护士应学习和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 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我院推荐使用的疼痛评分工具:

1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痛 重度疼痛 2 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 )(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6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 3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用一根10cm 长的直尺,两端分别表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从“0”到“10”表示疼痛程度越来越剧烈,根据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标记。 0 2 4 6 8 10 不痛 微痛 有些痛 很痛 疼痛剧烈 疼痛难很愉快的笑脸 微微笑的脸 有些不舒服 更多些不舒服 想哭 流眼泪大哭

疼痛评估方法

疼痛评估方法 1、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将疼痛分为4级: 0级(无疼痛): 0分,指无痛。 1级(轻度疼痛):1-3分,平卧时无疼痛,翻身咳嗽时有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2级(中度疼痛):4-6分,静卧时痛,翻身咳嗽时加剧,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 3级(重度疼痛):7-10分,静卧时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2、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评定量表法(NRS)、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及言语描述量表法(VRS)三种方法。 (1)、数字评定量表法(NRS)(图1) : 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疼痛尚不影响睡眠),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为剧痛。应该询问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作出标记,或者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此方法目前在临床上较为通用。 无痛中等疼痛最痛 图1 数字评定量表示意图 (2)、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FPS)(图2) : FPS较为客观且方便,就是在模拟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使用从快乐到悲伤及哭泣的6个不同表现的面容,简单易懂,适用面相对较广,即使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幼儿也可供临床参考。

无疼痛有一点疼痛轻微疼痛疼痛明显疼痛较严重剧烈疼痛 图2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示意图 (3)、言语描述量表(VRS):采用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极度疼痛等词语来表达疼痛程度,该方法的词语易于理解,可随时口头表达,沟通方便,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但不适于语言表达障碍患者,可分为四级。 0级:无疼痛。 Ⅰ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静药物,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2、评估频率 1.入院/转科病人2小时内评估。 2.所有住院病人疼痛评分≤3分,每日常规评估一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14:00)。 3.疼痛评分≥4分,每班评估一次(06:00、14:00、22:00),评分<4分评满24小时后每日常规评估一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14:00)。 4.疼痛评分≥4分,报告医生处理。 5.特殊评估 (1)镇痛方法、止痛药物、止痛药剂量、止痛途径更改后必须评估(非消化道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30min必须评估;口服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1h必须评估)。 (2)当病人报告疼痛,或出现新的疼痛时必须评估。 (3)昏迷、年龄<7岁与病人正常入睡时,不需要进行疼痛评估。 6、长期使用止痛药或止痛泵者,疼痛评估<4分,每日在体温单上记录一次(14:00记录)。

疼痛评估与再评估制度与程序

疼痛评估与再评估制度与程序 1、根据患者的评估制度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门诊患者应进行相应的疼痛评估,全面把握患者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要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2、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工作是疼痛医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执行评估工作的应是我科注册的执业医师或经医院科室授权的其他岗位技术人员。 3、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病人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对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4、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制定疼痛治疗方案时考虑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及其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情况。 5、门诊接诊(预约)时根据规定记录疼痛筛查和进行首次疼痛评估,并制定疼痛治疗方案,疼痛治疗后24h内由相同疼痛医师电话随访再评估。 6、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向医院相关学科提出会诊要求。 7、疼痛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介绍,使病人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记录对患者的教育内容。 8、疼痛医生应学习和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推荐使用的疼痛评分工具 1、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用0~10数 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痛重度疼痛 2、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6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 3、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用一根10cm长的直尺,两端分别表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从“0”到“10”表示疼痛程度越来越剧烈,根据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标记。 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10分) 0246810 不痛微痛有些痛很痛疼痛剧烈疼痛难忍很愉快的笑脸微微笑的脸有些不舒服更多些不舒服想哭流眼泪大哭

疼痛的分类及各种疼痛的定义

疼痛的分类及各种疼痛的定义 一.按刺激性质之分 1.机械性痛: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性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机械性疼痛。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2.温度性痛:是指某些疾病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疼痛。 3.化学性痛:组织受损或有炎症反应时,化学物质的升高超过阈值,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天之内或有炎症、感染性疾病时。 二.按炎症病因分 1. 炎症性痛:是指由正常的无害刺激引起的疼痛。 2. 非炎症性痛:是指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疼痛,如结石、癌症等。 三.按发病机理分 1.病理生理性疼痛:由伤害性刺激和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 2.精神心理性疼痛:是指一些查不出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往往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心理冲突、情绪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四处求医,反复做各种检查,始终不得缓解的疼痛。四.按疼痛感觉分 1.快痛:是在皮肤受到刺激时很快发生的一种定位清楚而尖锐的刺痛,在撤除刺激后又很快消失。 2.慢痛:是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潜伏期长,可持续长达数秒或更长。 3.顽固性痛:是指某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虽然经过积极的原发病治疗和各种止痛药的治疗,疼痛不能缓解,反复发作,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疼痛。 五.按疼痛强度分 1.轻度痛:是指疼痛可以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的疼痛。 2.中度痛:是指疼痛明显,不能忍受,患者要求用镇痛药,睡眠受到干扰的疼痛。3.重度痛:是指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到干扰的疼痛,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受到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 4.极度痛:为一种持续性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的疼痛。 六.按时间模式分 1.一过性疼痛:是指疼痛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 2.间断性疼痛:是指不定期的、没有规律性的疼痛。 3.周期性疼痛:是指疼痛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4.持续性疼痛:是由于机体组织受到各种损害刺激而产生的痛觉。 七.按机体部位分 1躯体性痛:是指身体痛,包括头痛、肩酸背痛、肢体痛、胸痛、腹痛、腰痛等。 2.内脏性痛:是指痛觉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对刺激性质分辨能力差、对机械牵拉、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的一类疼痛。 八.按神经部位分 1.中枢神经性痛:是指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疼痛。 2.周围神经性痛:是指由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疼痛。 3.植物神经性痛:是指由植物神经系统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 九.按病程长短分 1.急性痛:在几小时、几天、直至6个月以内可缓解的疼痛。 2.慢性痛: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 十.按表现形式分

疼痛治疗操作流程

围术期疼痛治疗流程 一.总则 1.医生与护士协作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进行评估的医生和护士需 熟悉疼痛相关知识和熟练掌握评估方法,并定期加强对临床新疼痛理念和知识的学习,以适应临床的工作需要。 2.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病人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 3.医生应对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请疼痛专家会诊。 4.疼痛评估的结果和疼痛治疗的措施及结果等记录在病历中。 5.在疼痛治疗前,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在制定疼痛 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病人和家属的要求。 6.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介绍,使患者及家 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 二.疼痛评估与治疗流程 1.疼痛评估流程 ⑴患者入院8小时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评估,此后每日对患者进行至少2次评估(在护理巡视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时进行),或根据医嘱进行评估,并记录在《疼痛评估表》中。当患者镇痛不满意主诉疼痛时,护士及时进行评估,报告医生,并记录入《疼痛评估表》中。 ⑵医生根据护士评估结果,于患者入院后在体格检查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疼痛评估,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活动室疼痛程度,并记入病历。此后每日查房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⑶对于评估疼痛评分>=3分的患者,护士将评估结果报告医生,由医生决定治疗措施。 ⑷对于疼痛评估>=5分的患者,护士应在医生给予镇痛治疗后每4小时对患者进行评估一次,直至疼痛评分<5分。特殊情况时遵医嘱进行疼痛评估。 ⑸进行镇痛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护士应进行追踪评估(静脉或肌肉注射后30分钟或者口服药后1小时),记录评估结果。 ⑹主要使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进行评估;对于交流困难的患者,如儿童(3-5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

疼痛科常用康复设备资料

疼痛科常用康复设备介绍 一、极超短波治疗仪 产品介绍 极超短波治疗仪是电疗的一种,其电磁能量可在肌肉组织中产生热效应,能够直接穿透腹壁,使体内脏器组织升温,可以增加结缔组织内粘多糖的流动,起到缓解疼痛,消除水肿,促进炎症消散,加速修复和愈合。适用于运动性创伤,包括肌肉损伤、挫伤、挤压伤、各种韧带拉伤、断裂等;颈肩腰腿痛,腰间盘突出症、网球肘、足跟痛,风湿性关节痛等。 产品特点 HYJ-IV 1、双路辐射器输出,可同时给两人做治疗,并且每路可独立设置; 2.微电脑控制,有电压自动反馈系统,输出功率更加稳定; 3、采用优质进口电磁振荡电路,工作寿命在5万小时以上; 二、 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仪 产品介绍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的治疗作用机理与传统干扰电流相仿,能够从多个方向、角度对机体进行刺激,具有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调节内脏器官功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刺激的强度疗效要大于传统干扰电流,对于三维空间均有作用,治疗作用强于传统干扰电流。

产品特点 XY-K-GR-BII 1、全电脑控制三维干扰电输出,外形美观 2. 治疗仪内储存有多个治疗处方,方便治疗 3、多部位的治疗效应,在电极包围的范围内具有多个刺激部位。 三、经皮神经电刺激仪 产品介绍 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简称TENS)是一种低频脉冲电疗仪,低频脉冲电流频率为2HZ-160HZ 连续可调,输出电压或电流按一定的规律通过皮肤电极连续或断续作用于人体(也可以通过电针灸刺激阿氏穴位)进行治疗。 产品特点 XY-K-SJD-C 1、属于低频TENS治疗仪,还可开展电针疗法,对人体起到镇痛、调整、防御、免 疫等作用 2、脉冲频率、波宽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 3、可进行三种治疗方式 4、输出强度可调节 5、定时时间分为六档任选

疼痛评估操作流程

第三节疼痛护理操作流程 .疼痛的评估 (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基本病情、既往疼痛史,现疼痛情况,确定评估时机 评估时机:发生疼痛随时评估;疼痛干预后30分钟再次评估;疼痛评分>3分,或接受 疼痛治疗,至少每2-- 4小时评估一次(清醒状态) (二)根据患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 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 1. 面部表情分级法(FPS-2R ) 2数宇分组法(NRS) 3 口述词语描述法(VRS) (三)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性质。是否曾使用止痛药,了解用药后的效果。 (四)观察疼痛伴随症状:生命体征、睡眠、饮食、活动等。 二. 病情告知 (一)告知患者/家属:疼痛是可以缓解的。 (二)告知患者医、护、患三者共同使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患者目前的疼痛程度及预期的舒缓目标。 (三)疼痛评分>5分立即告诉医生采取措施进行止痛。 三、护理实施 (一)非药物处理 1. 安慰患者,解释病情:予以心理支持。 2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和选择舒适体位。 3运用多种方注分散注意力。分最注意力的方法:松弛、听音乐、看电视、阅读、看笑话、回忆趣事等。 4物理疗法包括:冷数、热数、理疗、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应该注意相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药物治疗 1 了解熟悉“三级止痛阶梯”原制使用止痛药物。 2核对医嘱、患者信息、止痛药物、制量、使用时间,使用途径。 3按时、正确给药(口服给药、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硬膜外注射等)。 四、疼痛的记录 护士应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于入院评估单中。对于有疼痛的患者,护士应将 疼痛评估和给予的相应措施记录在疼痛护理单、护理记录单或特护记录单中。因疼痛已被正 式定义为第五生命体征,所以近年来有专家将疼痛评估结果记录于体温表上,并将传统的体温表更名为生命体征记录单,目前此研究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应用。 (一)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二)疼痛干预后再次评估疼痛情况,使用疼痛控制效果评价法来观察镇痛效果。 (三)如使用止痛药后疼痛未缓解,提醒医生及时处理。 (四)若出现不良反应,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做好记录。 (五)使用《疼痛护理单》记录疼痛时间、部位、性质、评分、疼痛时伴随的症状及体征、活动情况等。 五,随访记录 (一)出院患者随访 1. 建立门诊疼痛患者随访制度,做好随访记录。 2、定期对出院疼痛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在家的护理,建议患者按时复诊。 (二)门诊疼痛患者随访 1、建立门诊疼痛患者随访制度,做好随访记录。 2、定期对门诊疼痛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遵从医嘱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诊。

疼痛评估操作流程

疼痛评估操作流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三节疼痛护理操作流程 一.疼痛的评估 (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基本病情、既往疼痛史,现疼痛情况,确定评估时机 评估时机:发生疼痛随时评估;疼痛干预后30分钟再次评估;疼痛评分>3分,或接受疼痛治疗,至少每2-- 4小时评估一次(清醒状态) (二)根据患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 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 1. 面部表情分级法(FPS-2R ) 2数宇分组法(NRS) 3口述词语描述法(VRS) (三)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性质。是否曾使用止痛药,了解用药后的效果。 (四)观察疼痛伴随症状:生命体征、睡眠、饮食、活动等。 二.病情告知 (一)告知患者/家属:疼痛是可以缓解的。 (二)告知患者医、护、患三者共同使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患者目前的疼痛程度及预期的舒缓目标。 (三)疼痛评分>5分立即告诉医生采取措施进行止痛。 三、护理实施 (一)非药物处理 1. 安慰患者,解释病情:予以心理支持。

2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和选择舒适体位。 3运用多种方注分散注意力。分最注意力的方法:松弛、听音乐、看电视、阅读、看笑话、回忆趣事等。 4物理疗法包括: 冷数、热数、理疗、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应该注意相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药物治疗 1了解熟悉“三级止痛阶梯”原制使用止痛药物。 2核对医嘱、患者信息、止痛药物、制量、使用时间,使用途径。 3按时、正确给药(口服给药、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硬膜外注射等)。 四、疼痛的记录 护士应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于入院评估单中。对于有疼痛的患者,护士应将疼痛评估和给予的相应措施记录在疼痛护理单、护理记录单或特护记录单中。因疼痛已被正式定义为第五生命体征,所以近年来有专家将疼痛评估结果记录于体温表上,并将传统的体温表更名为生命体征记录单,目前此研究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应用。 (一)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二)疼痛干预后再次评估疼痛情况,使用疼痛控制效果评价法来观察镇痛效果。 (三)如使用止痛药后疼痛未缓解,提醒医生及时处理。 (四)若出现不良反应,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做好记录。 (五)使用《疼痛护理单》记录疼痛时间、部位、性质、评分、疼痛时伴随的症状及体征、活动情况等。 五,随访记录 (一)出院患者随访 1. 建立门诊疼痛患者随访制度,做好随访记录。

疼痛评分[医学参照]

肿瘤内科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流程 疼痛评估: 1、根据患者主诉、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分析有关心理社会因素。 2、收集全面、详细的疼痛资料。入院8小时内完成疼痛评估及记录。 护理措施: 1、给药护理:遵医嘱按时、按量及时发药。 2、非药物疗法:心理安慰、分散注意力、热敷等。 3、舒适护理:体位舒适,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4、对患者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5、观察疼痛变化和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效果并记录。评价疗效:疼痛缓解情况。

1、疼痛评估 A、评分的方法:数字评分法、主诉评分法、脸谱法 B、我们科室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一般选择NRS 评分法。所有患者入 院进行疼痛筛查,如有疼痛,全面评估疼痛病情,包括疼痛病因及类型(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性质、加重、减轻的因素),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入院24h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2次/月,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8h完成)。指导患者正确说出自己疼痛的部位、性质、疼痛的时间、疼痛控制的情况。 C、评估及记录的方法:疼痛稳定每日10时评估一次,有爆发痛 NRS4-6分后应每日疼痛评估3次,10时,18时,22时,连续3 日,稳定后改为一日一次,爆发痛NRS7-10分应该每日疼痛评估 4次,6时,10时,18时,22时,连续3日至稳定。 D、癌痛评估的原则“常规、量化、全面、动态” 2、患者教育 患者能说出自己吃的止痛药名字,吃药时间和方法,常见副作用, 便秘病人能说出几种防治便秘的方法 对患者进行相关误区教育(如患者能知道阿片类药物不会成瘾, 没有成瘾的担忧,如进行相关肿瘤治疗后疼痛缓解后可以停药, 不是一定要终身服药) 3、癌痛治疗目标:快速有效安全缓解癌痛 1、患者疼痛评分《=3分 2、24小时疼痛频率《=3次 3、 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物《=3次 4、尽可能在24小时控制疼痛 4、三阶梯止痛

疼痛评估操作流程

第三节疼痛护理操作流程 . 疼痛的评估 (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基本病情、既往疼痛史,现疼痛情况,确定评估时机 评估时机: 发生疼痛随时评估;疼痛干预后30 分钟再次评估;疼痛评分>3 分,或接受疼痛治疗,至少每2-- 4 小时评估一次(清醒状态) (二)根据患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 1. 面部表情分级法(FPS-2R ) 2 数宇分组法(NRS) 3 口述词语描述法(VRS) (三)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性质。是否曾使用止痛药,了解用药后的效果。 (四)观察疼痛伴随症状: 生命体征、睡眠、饮食、活动等。 二.病情告知 (一)告知患者/ 家属:疼痛是可以缓解的。 (二)告知患者医、护、患三者共同使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患者目前的疼痛程度及预期的舒缓目标。 (三)疼痛评分>5分立即告诉医生采取措施进行止痛。 三、护理实施 (一)非药物处理 1. 安慰患者,解释病情: 予以心理支持。 2 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和选择舒适体位。 3 运用多种方注分散注意力。分最注意力的方法: 松弛、听音乐、看电视、阅读、看笑话、回忆趣事等。 4 物理疗法包括: 冷数、热数、理疗、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应该注意相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药物治疗 1 了解熟悉“三级止痛阶梯”原制使用止痛药物。 2 核对医嘱、患者信息、止痛药物、制量、使用时间,使用途径。

3 按时、正确给药(口服给药、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硬膜外注射等)。 四、疼痛的记录 护士应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于入院评估单中。对于有疼痛的患者,护士应将疼痛评估和给予的相应措施记录在疼痛护理单、护理记录单或特护记录单中。因疼痛已被正式定义为第五生命体征,所以近年来有专家将疼痛评估结果记录于体温表上,并将传统的体温表更名为生命体征记录单,目前此研究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应用。 (一)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二)疼痛干预后再次评估疼痛情况,使用疼痛控制效果评价法来观察镇痛效果。 (三)如使用止痛药后疼痛未缓解,提醒医生及时处理。 (四)若出现不良反应,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做好记录。 (五)使用《疼痛护理单》记录疼痛时间、部位、性质、评分、疼痛时伴随的症状及体征、活动情况等。 五,随访记录 (一)出院患者随访 1. 建立门诊疼痛患者随访制度,做好随访记录。 2、定期对出院疼痛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在家的护理,建议患者按时复诊。(二)门 诊疼痛患者随访 1、建立门诊疼痛患者随访制度,做好随访记录。 2、定期对门诊疼痛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遵从医嘱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诊。

疼痛评估操作流程

第三节疼痛护理操作流程 一.疼痛的评估 (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基本病情、既往疼痛史,现疼痛情况,确定评估时机 评估时机: 发生疼痛随时评估;疼痛干预后30 分钟再次评估;疼痛评分>3 分,或接受疼痛治疗,至少每2-- 4 小时评估一次(清醒状态) (二)根据患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 1. 面部表情分级法(FPS-2R ) 2 数宇分组法(NRS) 3 口述词语描述法(VRS) (三)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性质。是否曾使用止痛药,了解用药后的效果。 (四)观察疼痛伴随症状: 生命体征、睡眠、饮食、活动等。 二.病情告知 (一)告知患者/ 家属:疼痛是可以缓解的。 (二)告知患者医、护、患三者共同使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患者目前的疼痛程度及预期的舒缓目标。 (三)疼痛评分>5分立即告诉医生采取措施进行止痛。 三、护理实施 (一)非药物处理 1. 安慰患者,解释病情: 予以心理支持。 2 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和选择舒适体位。 3 运用多种方注分散注意力。分最注意力的方法: 松弛、听音乐、看电视、阅读、看笑话、回忆趣事等。 4 物理疗法包括: 冷数、热数、理疗、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应该注意相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药物治疗

1 了解熟悉“三级止痛阶梯”原制使用止痛药物。 2 核对医嘱、患者信息、止痛药物、制量、使用时间,使用途径。 3 按时、正确给药(口服给药、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硬膜外注射等)。 四、疼痛的记录 护士应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于入院评估单中。对于有疼痛的患者,护士应将疼痛评估和给予的相应措施记录在疼痛护理单、护理记录单或特护记录单中。因疼痛已被正式定义为第五生命体征,所以近年来有专家将疼痛评估结果记录于体温表上,并将传统的体温表更名为生命体征记录单,目前此研究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应用。 (一)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二)疼痛干预后再次评估疼痛情况,使用疼痛控制效果评价法来观察镇痛效果。 (三)如使用止痛药后疼痛未缓解,提醒医生及时处理。 (四)若出现不良反应,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做好记录。 (五)使用《疼痛护理单》记录疼痛时间、部位、性质、评分、疼痛时伴随的症状及体征、活动情况等。 五,随访记录 (一)出院患者随访 1. 建立门诊疼痛患者随访制度,做好随访记录。 2、定期对出院疼痛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在家的护理,建议患者按时复诊。(二)门 诊疼痛患者随访 1、建立门诊疼痛患者随访制度,做好随访记录。 2、定期对门诊疼痛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遵从医嘱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诊。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的。鉴于疼痛给病人造成的多方面损伤,国际上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关于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等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疼痛的护理评估与记录规范。 一、疼痛评估方法 1、数字分级法(NRS):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 进行评估。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按照疼痛对应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 无痛(0)、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二、疼痛评估流程 患者疼痛初筛治疗、教育再评估 相应检查心理辅导 三、疼痛处理与记录 (一)疼痛处理 1、对于有疼痛的患者,护士在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护理人员对 所有疼痛病人都要进行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等内容评估,住院病人至疼痛消失或出院为止。 2、对于产妇的疼痛由护士观察和评估记录,分娩时正常宫缩按照医疗常规 处理。如果有异常疼痛立即告诉医生,由医生进行评估和相应的处理。 3、护士对评估发现1-6分(轻度--较重度)的疼痛病人,要在1小时内告

诉主管或值班医生,医生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于7分以上的疼痛(重度以上),护士立即告诉医生,并按“疾病诊疗常规”在30分钟内进行处理。 (二)疼痛记录 1、无痛(0分):每天评1次。 2、轻度疼痛(1-3分):每天评1次。 3、中度疼痛(4-6分):每天评2次,连续3天至0-3分改每天1次。 4、重度疼痛(≥7分):每班评1次,连续3天至0-3分改每天1次。 (三)疼痛书写要求 1、疼痛评估后将分数绘制在电子体温单上疼痛栏内。 2、疼痛评分在0-6分内的不用记录护理记录单,疼痛评分≥7分和 使用麻醉止痛剂的需书写护理记录单。 3、护理记录要求: ①每班记录1次,记录疼痛评分、部位、时间、疼痛性质、治疗和 护理措施。 ②60分钟内对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③使用麻醉止痛剂观察药物副反应。 护理部 2016年11月制订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管理要求

疼痛科常用药物

I加巴喷丁Gabapentin【分类】神经系统用药【亚分类】抗癫痫药【别名】迭力、纽诺汀、派汀、维诺定【剂型/剂量】胶囊:100 mg,300mg,400mg;【国家基本药物】否【OTC】否【妊娠安全】C 简介本品用于常规抗癫痫药不能满意控制或不能耐受的局限性发作的癫痫患者,以及局限性发作并继而全身化的癫痫患者的附加治疗。目前,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等)。 ?适应症/用法 1.成人疱疹后神经痛。 用法:(1) 12岁以上患者第1天300 mg qd ;第2天300 mg bid ;第3天300 mg tid。随后可酌情逐渐增至600 mg tid。(2) 本药的停药或新治疗方案的加入均在≥1周逐渐进行。肾功能损伤患者应减量和/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2.癫痫-3岁以上患者部分性发作的辅助治疗。 用法:(1) 癫痫的最大剂量为2.4 g/日。(2) 3-12岁癫痫患者开始剂量为10-15 mg/kg/日,5岁以上患者的有效剂量为25-35 mg/kg/日,3-4岁患者的有效剂量是40-50 mg/kg/日,以上剂量均分为3次服用。(3) 本药的停药或新治疗方案的加入均在≥1周逐渐进行。肾功能损伤患者应减量和/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不良反应 严重反应偶有衰弱、视觉障碍、震颤、关节脱臼、异常思维、健忘、口干、抑郁及情绪化倾向。 一般反应主要是嗜睡、疲劳、眩晕、头痛、胃肠道反应、周围性水肿、体重增加、紧张、失眠、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感觉异常。 ?禁忌症

(1)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禁服。(2)本药对原发性全身发作,如失神发作的患者无效。?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需酌情调整降糖药剂量。(2)如患者出现胰腺炎的临床症状,应立即停用本药,并全面检查以尽早诊断胰腺炎。(3)慢性胰腺炎患者慎用。(4)本药影响驾驶、操纵复杂机器的能力。(5)孕妇慎用,哺孕妇女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药理学 作用机制本品与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结构类似,但既不是γ-氨基丁酸受体的激动剂,也不是阻滞剂。一般认为,本品进入血脑屏障后,作用于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影响神经细胞膜的氨基酸转运而起到抑制冲动的作用。 吸收口服后2小时后达血浆浓度峰值。生物利用度50-60%。 分布在体内广泛分布;可进入乳汁。蛋白结合率:微量。 代谢在体内很少代谢。 排出经原型经肾脏排泄;消除半衰期:5-7小时。 ?相互作用 (1)与吗啡合用时,应适当减少2种药物的剂量。(2)本药应在氢氧化铝服用后至少2小时服用。…………………………………………………………………………………………………………………………. II普瑞巴林Pregabalin【分类】神经系统用药【亚分类】抗癫痫药【别名】乐瑞卡【剂型/剂量】胶囊:150 mg,75mg;【国家基本药物】否【OTC】否【妊娠安全】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