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概念复习汇总

上海市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概念复习汇总

上海市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概念复习汇总
上海市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概念复习汇总

那些年,我们一起学过的概念

前言走进物理的世界

一、测量

(1)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的定量比较。

(2)进行测量需要具备的条件:①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②要有合适

的。

二、长度的测量

(1)在SI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测量的工具有、、等等。

三、时间的测量

(1)在SI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符号是。

(2)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和。

(3)打点计时器计时原理:有规律的振动,1秒钟振动次,每振动一次打一个点。纸带上每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秒。计数点:五个点计为一个计数点,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秒。

四、质量的测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的多少。用符号表示。

(2)在SI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等。(3)物体的质量不随、、、而改变。故质量是物体的。(4)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实验室一般用来测物体的质量。

(5)天平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6)天平的使用

(a)调节:使用托盘天平前先要进行调节,使它成水平平衡状态,即先调节后测量。调节方法:托盘天平要放置,游码,调节使横梁平衡,使静止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注意:平衡后,左右盘不可交换位置,平衡螺母不可再调。

(b)称量:物码(填“左”或“右”)。先用镊子夹取的砝码,放在右盘中,再

加的砝码(填“大”或“小”),如不能平衡再用镊子轻拨游码。读数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

的总质量与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

: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注意

④保持天平清洁干燥,③不能超过天平称量范围;操作动作要轻;②取放砝码要用镊子;①移动、

(垫纸:两张大小一样,分别放在左右两盘。容称有腐蚀性的物质时,要在盘上垫纸或放在容器中称量。。器:需先称出容器质量)五、摆的等时性法(实验方法)得到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

量、摆动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并通过

的幅度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声第一章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

停止,发声也停止。,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有关。有关,还跟不能传声,声速大小跟2、声音要靠传播,

。、物理学中把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3发声。(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4、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振动的物体

。5、15℃时,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为

,在液体中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6、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较,在气体中。,也能传递、声波

不仅能传递7

;而另一部分8、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以下现象: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这就是

障碍物。声波会

秒以后传入耳中,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如果两、如果反射的声波在直接传入耳中的声波终止9秒,人耳就无法区分它们,听到的声音加长或延长。种声波先后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vt、利用回声测量距离:10 s2 1.2 声音的特征一、乐音的三要素:,即声音的大小。的程度叫做响度(也叫音量):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①响度的定义有关。有关;(2)响度跟声源与听者之间的影响响度的因素:(1)响度跟发声体的

。发声体振幅越小,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

有关,即声音的高低。声源的振动快慢用频率音调的定义: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②

;反之,振动越慢,声音的频,音调也就越的高低表示,发声体振动越快,声音的频率就越

。,音调也就越率就越

,、张得越: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通常与其结构有关。例如弦越、越影响音调的因素,弦乐器和管乐器就通过改变振动弦或空气柱的长度来发出不同音调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的声音。,,用字母表示。频率的单位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频率叫做频率(frequency)。,符号是简称

赫的赫的声波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频率低于超声波与次声波:频率超过

声波叫做次声波,它们都超出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组合情况不的声波组成的。:通常一切乐器或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不同③音色

(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但在同一个同,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即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同的。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不同,音色也会发生改变)

“小”指响度。“大”“低”指音调,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a. :注意

b.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二、乐音与噪声

(1)乐音: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乐音。

(2)噪声:a. 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

b.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和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具有一定的伤害作用,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造成听力损伤,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4)对噪声的控制:为了减少噪声的危害,人们应该积极有效地控制噪声,可以分别

从、

以及这三个环节进行控制。

第二章光

2.1 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能光源射来的光。

(2)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

(3)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光线: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形象地表示光的和,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一种抽象出来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光是实际存在的。

(5)可以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等。

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的有、、等。

(6)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介质光速

真空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空气

约为空气中的3/4 水

2/3

约为空气中的玻璃

(7)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器材:光源、平面镜、可折转的光屏光的反射光路图

N

s

sA

B

N 1

F

βαA F

E

O

M

O

光线分在同一平面内;②光线和光的反射定律:①光线、光线和

两侧;③别位于角等于角。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具有性。

当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这种反射叫做)两种反射现象:①8(反射。反射。当平行光线射到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②

(9)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③像和物体的大小。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10)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①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像,呈现在光屏上。

②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呈现在光屏上。(“能”或“不能”)

(11)平面镜成像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方法: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合作

实验过程:

①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②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③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

④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⑤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

“能”或“不能);

⑥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⑦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

小;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⑧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

而成的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而成的像。

⑨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

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玻璃板.

2.2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的折射光路图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线、光线和在同一平面内;

2、光线和光线分别位于的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法线(填“远离”或“靠近”),折射角γ入射角α(填“大于”或“小于”)。减小入射角,折射角也随之;反之,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之。当光垂直于界面射入时,光的传播方向。

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法线(填“远离”或“靠近”),

折射角γ入射角α(填“大于”或“小于”)。减小入射角,折射角也随之;反之,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之。当光垂直于界面射入时,光的传播方向。

(4)当光线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中时,在中的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得更明显,这说明对光的折射本领比强。实验表明,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是不同的。

(5)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的。

(6)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_____,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_射入________时发生的________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_____像。从水下看岸上的建筑比实际的(填“高”或“低”)

2.3透镜成像

(1)凸透镜中间的厚度边缘的厚度,凹透镜中间的厚度边缘的厚度(填“大于”或“小于”)。

CC的直线叫做透镜的。透镜的中心O(2)与透镜有关的概念:通过透镜球面的球心点叫、21做透镜的。光从空气或其他物质进、出透镜时都会发生折射,除了通过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外,不通过的任何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都要发生偏折。

(3)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凹透镜又叫做透镜。

(4)平行于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该点F叫做凸透镜的。透镜两侧各有一个。从到的距离叫做焦距,用表示。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位于透镜焦点处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后成为一束。

(5)凸透镜的球面越凸,焦距就越(填“长”或“短”),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就越。

(6)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成为发散光线,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做凹透镜的。“虚”表示该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成为发散光线,逆着发散光线看去,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只能看到一个缩小的虚像。

(7)凸透镜成像实验

①实验器材有、、和。

②实验步骤:使、和在同一高度;

在确定凸透镜的后,使物距分别位于、以及两

倍焦距之外,观察所成像的像距与像的性质。(8)凸透镜成像规律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 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 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 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

福建省南靖一中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 一、光的传播

上海市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上海市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6八上·双城期中) 小刚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cm,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 . 0.05mm B . 0.005 cm C . 0.1 cm D . 0.1mm 2. (2分)假若没有摩擦,下列情形不可能出现的是() A . 绳子打不成结实的结 B . 人不能在马路上行走 C . 人将在空中飘 D . 胡琴拉不出声音 3. (2分)我国运动员刘翔,多次在世界大赛上打破110m栏的世界记录,他的跨栏可以说是跑得非常快.我们在看电视转播时,虽然他总没有离开小小的电视屏幕,但总能感觉他如同飞人,这是因为我们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 . 电视屏幕 B . 电视屏幕上的一条边 C . 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 D . 我们自己 4. (2分) (2016八·丰城月考) 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A . “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 . “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 . “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 . “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5. (2分)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 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B . 初夏,林中白雾弥漫 C . 清晨,草叶上露珠晶莹 D . 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

6. (2分)在实验室里常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 A . 升华来获得高温 B . 凝华来获得高温 C . 凝华来获得低温 D . 升华来获得低温 7. (2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的关系图象,由此可知() A . ρa>ρb>ρc且ρb=ρ水 B . ρa>ρb>ρc且ρc=ρ水 C . ρa<ρb<ρc且ρc=ρ水 D . ρa<ρb<ρc且ρb=ρ水 8. (2分)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9. (2分)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上海初二物理上学期 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知识要点 知识点1匀速直线运动 第八讲直线运动 1. 2. 路程(s):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的长度。在国际单位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知识点2速度 3. 4. 5.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①比较物体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②比较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较长的运动得快。 ③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 值大的运动得快。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 计算公式:v = s t 7. 国际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1米/秒=3.6千米/时。 知识点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8.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s=vt,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函数图像是正比例函数的图 像,即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该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倾斜角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大。 y S/米 v/米 ?秒 1 O x O t/秒 O t/秒 知识点4变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 9. 在哪段时间或哪些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本节学习要求 根据公式:v = s t ,完成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学会画路程-时间 图像;通过观察、测量、网上查询,关注自然界、生活、生产中“速度值的阶梯”。 例题精讲 匀速直线运动 【例题1】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第一秒内通过路程3米,第二秒内通过路程3米, 第三秒内通过路程3米,则这3秒内物体做的运动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一定是减速运动 () 【分析】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时间都是1秒,但这三个相等的时间不是任意 的,虽然路程都是3米,但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运动, 所以选C。 【答案】 C 比较运动快慢 【例题2】如图A和图B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A表明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观察图 A ,可看到图右侧三个时钟的指针在同一位置,由于比赛时,参赛者总是同时开始运动,所以可以确定三运动员所用的时间相同,在游泳池中 我们可以看到中间那位运动员在最前面,即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那位运动 员通过的路程最多,所以他游得最快。 观察图B,可看到三运动员都在中点,可见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图右侧三 个时钟的指针指在不同位置,且中间那个时钟所指示时间最少,即通过相 同的路程中间那位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少,所以他游得最快。 【答案】时间相等时,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知识点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进行测量时,应做到:

上海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答案

图1 图4 上海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共32分) 1.苍蝇和蚊子飞过耳边时,看不到它们也能把它们区分开,这是因为苍蝇和蚊子翅翼振动发声的 _______大小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如图1是动圈式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当你对着它说话或唱歌时,人声带由于_____ 而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 传播到膜片的。 3.鼓手敲鼓时,加大力度使振幅增大,响度也增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离鼓远近不同的学生对响度感觉不一样,这说明响度还跟 有关。 4.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工程已完成通车。从上海南站站到江湾镇站,全长25千米,合 米。 5.排球运动员用手扣球时, 是受力物体, 是施力物体。 6.学生a 和b 面对面地坐在相同的椅子上,如图2所示。一会儿,学生a 用双脚推b ,这时两张椅子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现象表明: 。 7.图3A 、B 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3—A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 ;图3—B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 。 8.物理学上通常把力的 叫做力的三要素。 9.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10米/秒的物理意义是 。 1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_______的;以轻舟为参照物,船篷是____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11.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选填“实”或“虚”)像,当小鸟距水面3m 时,该“倒影”距小鸟 m 。 12.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s-t 图像如图4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处于 ;乙 图2 图3

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第一册 目录 让我们起航 1 去物理之海冲浪 2 有用的物理学 3 测量的历史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 声音的特质 第二章光 2-1 光的反射2-2 光的折射2-3 透镜成像2-4 光的色散 第三章运动和力 3-1 机械运动3-2 匀速直线运动*3-3 变速直线运动3-4 力力的图示3-5 重力力的平衡3-6 惯性惯性定律

1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 一、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它不仅有趣,而且十分有用。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三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们是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国的牛顿、和美国的爱因斯坦。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 二、怎样学习物理 (1)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重大发明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对于科学知识不满足于背诵条文,要力求理解,应该养成看、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又要用到实际中去,为改善人们的生活,造福人类。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忘记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没有物理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成就,能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吗? 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是不是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三、阅读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 讨论:a. 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动,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 b. 伽利略在在观察中推出了什么疑问? 对于这些疑问作出了什么猜想? c. 伽利略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d. 科学家对于摆动规律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重要的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一物理现象可能与某几个因素有关时,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从而考虑该因素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初二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 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 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 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 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 化现象。 1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 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 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 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 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 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 给大脑,形成听觉;

上海初中物理表格归纳题专题

上海初中物理表格归纳题专题 【解题指导】 数据表格题主要考察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及伴随该过程中的科学方法”。这类题型使学生懂得了探索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考核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演绎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化,表格归纳题型的命题也是常出常新。学生遇到此类题目时往往会无所适从,所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对实验数据不能进一步分析,相当数量的学生会无从下手或犹疑困惑。②结论表述不准确:或将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写成定性关系;或表述的结论超出了表格数据所给的范围。③书写结论不规范:或漏写与结论对应的条件,以至结论不完整;或语无伦次颠倒因果关系。 ④由于缺乏对数据表格题的解题思路,对题目给出的已有结论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等等。 数据归纳题的解题思路应扣住以下几点: 1)明确实验目的:看到题目后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同时也与本实验的相关物理规律及公式联系起来,为进一步分析数据做好准备。表格题的实验目的一般是在试题的第一句话中就呈现出来,通过认知、识记把要解决的问题跟物理基本知识相对照,运用逻辑思想方法中的比照法就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物理公式。 2)重视解题方法:一般来说,影响一个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涉及的相关条件也不是单一的。我们必须根据题意判断出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运用“控制某一个或几个因素不变”的方法对题目提供的或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筛选,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找出规律确定因果关系,分析概括从而正确归纳出结论。在书写结论时必须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结论的科学性、逻辑性。 数据表格题一般前两问是初步分析数据,后两问是进一步分析数据。 ·

上海初二物理上学期 凸透镜成像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第五讲透镜成像 知识要点 知识点1几个基本概念 1.凸透镜:中央比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称会聚透镜 2.凹透镜: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称发散透镜 3.主光轴:通过透镜球面的球心的直线 4.光心:透镜的中心O点 5.焦点:平行光线射入凸透镜后所会聚的一点,通常用F来表示 6.焦距:光心到焦点的距离,通常用f来表示 7.物距: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u)。 8.像距: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像距(v)。 9.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眼睛观察到,又可以显现在光屏上。 10.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 不能在光屏上显现出来 知识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主要器材:光具座、凸透镜(焦距已知)、蜡烛、光屏等。 2.注意事项: (1)在调整实验装置时,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在移动光屏找像时,要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为止。

(3)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一倍焦 距和两倍焦距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凸透镜 光屏 蜡烛 知识点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物体处于 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例子:照相机) (2)物体处于 2倍焦距和 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例子:幻灯机、投影仪) (4)光源在焦点上,在光屏上接收不到像,而是形成一个光斑。 (5)物体放在 2倍焦距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本节学习要求 1.知道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 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初三物理表格专题

初三物理专题复习 表格专题 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表格题主要考核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而非概念的定义),以及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研究方法等问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手段获取实验数据,应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归纳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 2、做表格题,要理清楚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尤其要重视密度、压强、功率、比热等物理概念,欧姆定律、阿基米德原理与浮力大小的关系等规律的形成过程。理解两个物理量比值的含义(物理意义),清楚可以用比值的方法,把不同的时间、面积、体积等物理量转化为相同的时间、面积、体积(即1秒,1米2,1米3)等。 3、要搞清楚实验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要研究问题(如压力作用效果、运动快慢等)之间的关系。 二、解题思路和方法 1、认真读题,明确实验的研究目的。 2、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以及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和表格中栏目所对应的物理量,寻找研究的物理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公式)。 3、根据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公式,启示(提示)回答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结合表格中物理量的数据,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4、回答问题时,依据、条件和结论缺一不可。依据就是比较表格中的实验次数及相应的数据;条件就是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即要寻找表格数据中的相同物理量;结论就是根据依据和条件,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三、例题 1、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上海市徐汇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 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一只苹果所受重力约为。a () A.0.2 牛。 B.2 牛。。 C. 20 牛a o D. 200 牛 2、为了不妨碍他人,公共场所通电话时要放低声音,主要是为了降低声音的() A.响度皿 B.音调a C.音色。。 D.频率 3、下图是控制噪声危害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控制噪声源”的是。。() 摩托车的消音器内环线两侧的透明隔离墙高架道路旁的隔音板工人佩戴防噪耳罩 4、光通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师为30。,则折射角有能为,9 ) A. 0° i B. 2 2°。0c 30°。-D.4 2 ° 5、在用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3 () A.铅笔- B.毛笔- C.圆珠笔。 D.钢笔 6、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的是。- () A.伽利略- B.笛卡尔。。 C.亚里士多德 D.牛顿 7、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而上,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a °。() A.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而的压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受到的重力 C .书对桌而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8、光斜射到水和空气的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A. EO为入射光线。- B. B F为水和空气的界面。 C. AD的右侧为空气。。扪.折射角的大小为60°。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

第一单元声与光 要点提纲 一、声音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2.声音的特征 a.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 离有关; b.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 声音的频率f有关; c.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声波 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N:法线 入射线 反射线 θθ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 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 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音色

上海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有答案-答案准确-

(a ) 图1 (b ) (a ) 图2 (b ) 黑 白 上海初二第一学期 物理 期末测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现象中速度最快的是( )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 .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从太阳射向地面的阳光??? ?D .把“神七"送上天的火箭 2、使用M P3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频率? ? B.音调 ??C .音色? ? D .响度 3、请仔细观察、比较图1(a )、(b )所示的情景,如果说“黑蜗牛是运动的”,那么以下物体中参照物选择 错误的... 是( ) A.白蜗牛 B.玻璃杯???C.桌面 ??D .黑蜗牛 4、如图2所示,小强和大勇一起在用拉簧锻炼身体。比较(a )、(b )两图所示的情景,主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三要素中哪个要素有关( ) A.作用点? ?B.大小 ??C .方向 ??D .以上因素均有关 5、关于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重力的方向随物体的运动方向而改变 C .物体静止时的重力大于运动时的重力 ?D.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一定不同 6、如图3(a )所示,小杰同学站在平面镜前观察自己的全身像,此时他在平面镜中所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应是图3(b)中的( ) 7、将一块凸透镜正对着一只蚂蚁,当凸透镜距蚂蚁12厘米时,观察到如图4所示的情景。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8厘米 ??B.10厘米? ?C .12厘米 ? D.20厘米 8、一台笔记本电脑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笔记本电脑的重力与笔记本电脑对桌面的压力 B .笔记本电脑的重力与桌面对笔记本电脑的支持力 C .笔记本电脑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D.笔记本电脑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笔记本电脑的支持力 9、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某物体放在距凸透镜焦点5厘米的主光轴上,该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像 B.缩小的像? ?C .正立的像 ?D.倒立的像 A B C D (a ) 图3 (b) 图4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上海市闵行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手托两个鸡蛋的力约1牛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约1秒 C.教室门的高度约1.5米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00克 2、养蜂人通过听蜜蜂飞出去和飞回来时的嗡嗡声就能判断蜜蜂是否采到蜜,他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音量 3、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手影 B.镜中花 C.小孔成像 D.日食 4、某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公式v=s/t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由公式v=s/t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由公式s=vt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由公式s=vt可知: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5、物体离凸透镜20厘米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若这个物体离凸透镜10厘米,这时光屏上() A.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像 B.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像 C.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D.可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6、我们常常看到工作中的洒水车在路上缓慢行驶,当洒水车加速向前行驶时它的() A、惯性减小 B、惯性增大 C、惯性不变 D、无法确定 7、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个小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会() A、马上停下 B、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C、运动得越来越快 第8题

D 、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8、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的金属块处于静止状态,则( ) A.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跟金属块对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弹簧测力计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9、竖直向上抛出重力为G 的物体,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 总是跟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不变,则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合力F 1与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F 2( ) A .F 1>F 2 B. F 1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力学知识点大全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力学知识点大全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路程:运动物体通过路径的长度叫做路程。公式:s=vt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该物体运动的速度。 7、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8、路程-时间(s-t)图像:过坐标原点倾斜的直线,速度越大越靠近S轴

9、速度-时间(v-t)图像: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速度越大两线之间的距离越大 10、变速运动:如果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那么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运动。物体沿直线做变速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11、平均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二、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性质:任何力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