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 俄罗斯族有哪些节日

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 俄罗斯族有哪些节日

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 俄罗斯族有哪些节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俄罗斯族有哪些节日

导语:俄罗斯族的送冬节:谢肉节谢肉节,又称“送冬节”,新疆等地俄罗斯的传统见时节日。时间由原来每年的公历2月底或3月初改定为大斋(东正教的

俄罗斯族的送冬节:谢肉节

谢肉节,又称“送冬节”,新疆等地俄罗斯的传统见时节日。时间由原来每年的公历2月底或3月初改定为大斋(东正教的斋戒日期在复活节之前7周开始,无固定日期,一般不得早于每年的3月22日或晚于4月25日)前的一周举行。节期为七天。按照民间习俗,节期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内容:星期一是迎春日;星期二是娱乐日;星期三是美食日;星期四是醉酒日;星期五是新姑爷回门日;星期六是姑娘相新嫂子日;星期天是送冬日和宽恕自己的言行。在谢肉节期间,家家户户大摆酒宴,因为在谢肉节过后的斋戒期内不能吃荤和喝酒。

俄罗斯族的复活节——帕斯喀节

帕斯喀节是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许多都与他们所信仰的东正教密切相关。东正教的宗教节日多达十余个,其最主要的是“圣诞节”和“复活节”两大节日。“帕斯喀节”即“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据《圣经》记载,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被罗马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3日后又复活,教徒们为之欢庆,这天遂被称为“复活日”。

帕斯喀节的日期因历法不同而不完全固定,通常是在每年农历春分后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多为四月上旬。节日前40天,人们便开始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进行只吃素、不吃荤的“斋戒”。节日这天,斋戒结束,男女老幼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都要摆出经过精心准备的丰盛食品,亲友邻里们互相走访祝贺,表达对耶稣复活的喜悦之情。

在各家准备的丰盛食品中,除各种各样的自制“比切尼”(糕点)外,生活常识分享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瑶族的“达努节” 苗族的“芦笙节” 白族的“三月街” 傣族的“泼水节” 京族的“哈节” 毛南族的“庙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 纳西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 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

数火把在田间、 山林穿越游动, 景色十分壮观。 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 弹起 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 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 “火把节” 的源起, 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 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 它反映了彝族 人民驱除邪 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瑶族的“达努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

日“达努”节。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 寨敲起铜鼓, 载歌载舞, 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 上 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 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 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 种籽, 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兄妹俩开荒种庄稼, 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 地鼠

和鸟儿吃光了。 兄妹俩向祖娘诉苦。 祖娘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 同时给了他们一 面铜鼓和一只猫, 要他们再去奋斗。 兄妹俩第二次种出的庄稼成熟了, 鸟兽又来 偷食。 兄妹俩敲起铜鼓惊走了鸟兽, 放出猫吃尽了地鼠,终于获得了丰收。 为了 报答祖娘, 兄妹俩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这天敲着铜鼓去给祖娘祝寿, 并祝瑶 家年年丰收,人畜两旺。从而形成了“祖娘节”,又叫“达努节”。

少数民族之壮族的传统节日大全

少数民族之壮族的传统节日大全导读:本文是关于少数民族之壮族的传统节日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国少数民族壮族有哪些传统节日?收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铜鼓节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方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蛙婆节 东兰、南丹、天峨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俗称蚂拐节。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有“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仪式。整个节日活动以赞颂蛙神给人间带来雨水、保佑丰收的功绩贯穿始终,为乐神娱伯歌舞盛会。人们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只青蛙奉为神圣,抓获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拥戴,并成为当年主持祭蛙仪式的首领。现代蛙婆节已演变成群众娱乐节庆活动和歌会,故又有“蚂歌会”之称。 吃立节 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

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农具节 花婆节 壮族的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没有生育的妇女,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若日后怀孕,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还要在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把花从桥上接过来。小孩出生后,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现已淡化。 三月三歌节 壮族的传统节日。亦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

性格独特的俄罗斯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这句中国谚语,去了解和认识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这是我在俄罗斯工作生活期间的切身感受。 俄罗斯人的性格,孕育于俄罗斯这方水土。形容俄国的自然,可以概括为一个“大”字。俄罗斯是全球领土最大的国家,它拥有郁郁葱葱的大森林,辽阔无垠的大平原和呼啸弥漫的大风雪……与此相互映衬的是俄罗斯人高大魁伟的身躯、粗犷顽强的气魄和豪爽豁达的脾气。 如果仅以上面的简单概括来勾勒俄罗斯人的性格,那只是一个“轮廓”。还应该深入地对“轮廓”进行刻画,才能表现俄罗斯人性格的“细部”。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它汇集着东西方许多民族相似、相近甚至大相径庭的文化习俗。所以,俄罗新人喜欢引用19世纪俄国诗人尤特列夫的话自我剖析,“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一般标准无法去衡量它,因为在它那里存在的是特殊的东西。”诗人泛指的“特殊的东西”,大概有着历史、民族和宗教的内涵。这些因素经过千百年的碰撞、融合、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人的性格。 俄罗斯人的勇敢 冬季,在俄国小居民小区周围的林间小路上,经常看到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年轻妇女。尽管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母亲们也让婴儿裸露出娇嫩的小脸,呼吸清新凛冽的空气,让孩子从小适应寒冷的气候。对大一点的孩子,则鼓励他们去做户外活动,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勇敢性格。 去年12月份的一场大雪之后,在海参崴市体育用品商店门外,为孩子购买雪橇的人们排起了长龙。海参崴是建在山岭坡地上的海滨城市。雪后,自然形成许多坡度很陡的滑雪甬道。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们趴在雪橇上,沿着陡坡飞速滑行,尽情地在雪海里搏击打斗。而四周却没有大人陪伴呵护。 在大街上,常能看见刚会走路的孩子,连跑带颠地跟在大步流星的母亲身后。即使孩子摔倒了,大人也不去扶助,而是看着孩子自己在哪儿摔倒从哪儿爬起来。这种世代相传的习俗,使孩子从小就能适应快捷的人生步伐,所以,俄罗斯人普遍走路如风,又快又稳。 俄罗斯人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敢性格,这种民族习惯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和朱可夫等是俄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在二战中,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保卫战和成为二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生动地体现了俄罗斯人不屈不挠、勇敢顽强的民族性格。他们非常注重用英雄的形象和业绩,去培养后代的勇敢性格。俄罗斯人崇尚英雄,城市广场、花园、街道、影剧院、博物馆、体育场等,均以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在英雄的家乡和战斗过的地方,可以看到他们那栩栩如生的雕像。 在俄国,讴歌英雄人物的文学艺术作品浩如烟海。许多反映二战的影片,超越信仰和思

少数民族节日的节庆活动很多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傈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3000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一) 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共有少数民族70多万人。 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幅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为您的桂林之行增添情趣。 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资源县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七月十三日—十五日),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龙胜红衣节龙胜县:是多民族的自治县,红瑶是龙胜瑶族的一个支系。红瑶妇女爱穿自己编织的红衣衫,故称红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是泗水乡红瑶同胞的会期、亦称红瑶同胞一年一度的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3月15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交换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红瑶同胞能歌善舞,民间体育活动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十分有趣。红瑶妇妇女爱盘发,头发又黑又亮而且很长。红瑶姑娘爱比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要有文化、善言善歌、心灵美。因此,对山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使红衣节内容丰富、非常活跃。 一年一度的红衣节,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举行于龙脊山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民间对歌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习俗、节日外,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擅长对山歌。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每每摆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达旦仍不肯散去。这些山歌有谈情说爱的,有倾诉生离死别、崇尚忠孝的,也有谈古论今叙事的。唱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歌声或激越高昂,悠扬动听;或深沉委婉、如泣如诉;或轻呤浅唱、闲适潇洒??尤以壮乡高田的中秋节对歌、福利龙尾瑶民的“歌堂愿”会最富特色。

高三作文写人:一个中国人,一个俄罗斯人,一个日本人

高三作文写人:一个中国人,一个俄罗斯人, 一个日本人 记得一家电视台做过这样一期节目:表现中国、俄罗斯、日本三个国家文化的不同。三位嘉宾:一个中国人,一个俄罗斯人,一个日本人。 其中有这样一个话题——两个人一起到饭店喝酒,应该AA制,还是应该其中一个人买单?中国嘉宾:“我选择买单。如果各付各的,那酒就喝得毫无滋味,不如不喝。” 俄罗斯嘉宾用大手搂了搂中国嘉宾的肩头说:“在这一点上,我跟中国的兄弟意见是一致的。” 日本嘉宾说:“我们日本人都是AA制,这样更正确。如果一顿饭十元钱,三个人就每人三元,剩下一元抛硬币。” 李群山比较喜欢俄罗斯人。他们是古俄罗斯人的后裔,他们属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他们善良,忧伤,厚道。他们嗜酒,烂醉如泥。他们坐在静静的河边,拉着手风琴,一个人低低地唱歌。他们为了正义去打李群山不喜欢日本人,而且很偏激。他总觉得,那是一个来历不明的民族。他们尚武好斗,他们最著名的神话叫《桃太朗》,讲的就是一个在从桃子里出生的人,如何打败鬼岛首领,把金银财宝占为己有的故事。

还有两个神话,讲的是一寸法师和五分次郎,如何凶狠好战,以小胜大。 如今,他们出产的卡通片,全部充斥着暴力和残杀。他们不是杀人,就是自杀。他们杀人时,眼睛是不眨的。同样,他们在自杀时,眼睛也是不眨的。仅仅一个南京大屠杀,他们就杀死了三十万中国人。他们最传统的东西,单一,诡异,古怪;他们最现代的东西,无非金属,电子,芯片,程序,编码,机器人之类。李群山有几个朋友“哈日”,满嘴都是日本偶像的名字:木村拓哉,仓木麻衣,滨崎步,大野智,松隆子……为此,他差点和他们绝交。 李群山朝木牌方向指了指,问乌?扬达尔比耶夫:“你们看见木牌上的字了吗?” “看见了,那上面写的是什么?”乌?扬达尔比耶夫用俄语问。“不管朝哪个方向,只要经过这个木牌,就得死。”李群山用俄语告诉他。乌?扬达尔比耶夫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恐惧。那个日本人一直没说话。他听不懂俄语,只是仰着头,观看乌?扬达尔比耶夫和李群山的表情。李群山比乌?扬达尔比耶夫稍微矮一些。李群山低头用俄语对日本人说:“你好。” 乌?扬达尔比耶夫翻译给了日本人。日本人立即欠了欠身,很礼貌地笑了笑,说了一句日语。 乌?扬达尔比耶夫用俄语对李群山说:“他请你多关照。” 李群山又用俄语问日本人:“你认为驼县在哪个方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篇一: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 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 泼水节:傣族的传统节日。于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傣历以六月为岁首,也是傣历新年。源于小乘佛教用水为佛洗尘,故又称浴佛节。相传这是为纪念一位战胜魔王的姑娘而举行的节日。传说有一个魔王作恶多端,人民十分痛恨。一位姑娘被魔王抢去为妻,她立志为民除害,于是,乘魔王熟睡,拔下魔王头发,将魔王脑袋勒下。但魔王的头颅仍会作崇,用火烧则四处起火,丢到河里则河水滚沸泛滥成灾,埋到地里则臭气四溢。于是,魔王的12个妻子便轮流把魔王的头抱在自己身上,每天用水冲洗一次魔王的头。傣族人民为了感谢这12个妻子,在每年的傣历新年时以泼水表示纪念,以示冲洗身上的污秽,以后逐渐演变成俗泼水节一般为三四天,开始的这一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此节西双版纳州傣族称"尚罕",德宏州傣族称"尚链",意为周转、转移,指太阳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节

日清晨,人们要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在寺中堆沙造塔,听佛爷念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互相泼水以示祝福。清水象征吉祥,可消灾除病,故大家互相泼水。此外,人们还在澜沧江上进行划龙舟比赛,各村赛还要放高升和开展群众性歌舞活动。龙舟比赛时,两岸挤满观众,锣鼓齐鸣,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一片。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花焰火。用一根几米长的竹子,中间掏空,填满火药,置于高架上,点燃引线,将竹筒推入高空,空中闪现的烟花花团锦簇,光彩夺目,夜间放高升更显壮观。青年男女则用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起舞,进行丢包游戏,谈情说爱,选择配偶,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所氛。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有此习俗。 刀杆节:僳僳族传统节日。僳僳语称"阿堂得"。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盛行于云南泸水、福贡等地区。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和鞭炮。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 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足跳进火堆,在火堆中跳来跳去,称为下"火海"、打"火滚"。他们还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表汇编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族主要节日时间 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十 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一 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布郎族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泼火节农历二月十九日 布依族 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 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朝鲜族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 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萨克族 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回族 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基诺族 打铁节农历一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 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 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东乡族 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朝鲜族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萨克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农历一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 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 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东乡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俄罗斯人与数字

数字——特殊的文化习俗 一谈数字,人们立刻会想到数数(shǔshù),即查点数目,计算以及表示事物的数学概念。通常认为这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运用数字时,往往赋予它们许多非数量的涵义,即许多数字在言语交际中已远远超出了自身的数量意义。不同的民族与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习惯使用的数字或称之为偏爱和厌恶的数字,这些数字对该民族与国家蕴涵着特殊的文化习俗,体现着特有的社会文化心态。中国人喜欢谈六六顺,而西方人则666为不吉利的野兽数;中国人崇尚九,说故宫有9999. 5间房;俄国人偏爱7,许多成语、谚语、固定词组中均有7等。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种数字文化,存在着许多神妙数字,而且它们都有远古的历史。它们或表示祸福凶吉,或有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事物,或体现某种情感。 神奇的数字3

首先例举达里(В. Даль)辞典中带有“3”的谚语与俗语: Помни три дела: молись, терпи, работай.牢记三件事: 祈祷、忍耐和干活。 Было три жены —да все не острижены. 曾经有过三位妻子,都从未剪过头发。表示头发长,见识短。 До тр?х раз прощают.原谅(宽恕)不过三。 Бог любит тронцу.俄罗斯人劝别人第三次做某事时常说“上帝喜欢三”。 Без троицы дом не строится.没有三番五次周折房子盖不成。 Тройца перстов крест клад?т .三个指头(右手姆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画十字。 俄语中带有“3”(три,трижды,третий等)的固定词组或惯用语十分丰富,в три

少数名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

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人

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人:爱看热闹,不爱看书 2014-05-18北极光?译酷俄语 Китайцыглазамирусских: Любятоживленныедейства, нелюбятчитать 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人:爱看热闹,不爱看书 25-летняяОксанасКамчаткив2010 годуприехалавХарбиннаобучение, внастоящеевремяонасосвоимпарнемвКитаезанимаетсябизнесом. 4 годажизнивКитаепозволилиОксанеобнаружитьнекоторыеинтересныемоментыизжизникитайцев. 今年25岁的阿克萨娜,来自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小城科姆恰德卡,2010年来哈尔滨留学,现在和男朋友一起在中国做生意,在中国四年让阿克萨娜发现了中国人一些有趣的地方。 Любятшумныесборища 爱凑热闹

?Мнекажется, китайцыоченьлюбятскоплениялюдей, там, гдепроисходитчто-тошумное, онисобираютсяпосмотреть?, - говоритОксана. ?Ямногоразвидела, произошлалиавтомобильнаяавариянаулицеилидрака, китайцылюбятпоглазетьипообсуждатьпроисходящее?. Оксанаобъяснила, чтотакойинтерескшумнымдействамрусскимнепонятен. “我觉得中国人比较喜欢热闹,爱凑热闹,哪里有热闹,他们都会围拢过来看个究竟。”阿克萨娜说:“我看到过很多次,无论是在街上撞车,还是在街上有人吵架,中国人都喜欢去看热闹,而且还会在旁边评说。”阿克萨娜介绍,这种爱看热闹的习惯在俄罗斯是会让人误解的。 Веснойвпаркахпожилыелюдичастозанимаютсяфизическимиупражнениями. Оксанеэтоособеннонравится. Онасказала: ?Такойинтерескитайцевкскоплениямлюдеймнеоченьнравится, таккак, когдасобираетсямногонароду, тофизическиезанятиястановятсяболееинтересными. Ябытожехотела, чтобымоямамакаждоеутро, каккитайцы, ходилавпаркзаниматьсяспортом, однакомоямаматольконасловахсогласилась, анаделенепросыпаетсяраноутром, чтобыпойтивпарк. Ядумаю, чтомоямаманезанимаетсяфизическимиупражнениями, потомучтобольшинстворусскихстариковсидятдома, этачертаприводитктому, чтомногиероссийскиестарикииспытываютпроблемысоздоровьем?. 在春天的公园里,早上就有很多中国老人在那里锻炼身体,对于这点阿克萨娜特别喜欢,她说:“在这点上我很喜欢中国人爱热闹的习惯,因为锻炼身体只有人

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苗族的“芦笙节”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节”。这几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沉浸在欢腾喜庆的气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踏着芦笙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乐器,大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在春节之后,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和向对方父母显示自己才能的时机。节日前,青年们常常把自己心爱的情人向母亲和嫂嫂透露。芦笙节时,母亲们通过对青年们的歌舞技艺的现场观察,品评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劳动好坏,帮助子女选择好对象。在苗族人民中,不善于歌舞、道德败坏、劳动不好的人,是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爱人的。“芦笙节”期间,还举行斗牛、赛马和篮球比赛等。 京族的“哈节” “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它是住在南海北部湾几十个海岛上的京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据传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和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哈节里唱的歌,称为“哈歌”,有固定的手抄歌本,由专人演唱,平时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有三个,一个男的称“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个女的称“哈妹”,轮流演唱。歌声婉转,琴音柔和,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歌词内容多受汉族诗词歌赋影响,或咏唱传统故事,或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或叙说历史人物,或颂扬友谊与爱情,丰富多彩,优美动人。京族人民很重视“哈节”。

俄罗斯人的性格特征

在谈论俄罗斯人的特点时,世界各国总有一种神密感,正如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所说:“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在俄罗斯开始?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十年里建成世界超级大国称霸世界?而为什么又在上世纪末又自动解体?俄罗斯总会以世人始料不及的行为使国际社会惊讶不已和困惑不解。 原因错综复杂,有历史的、民族的、思想的、宗教的、文化的、国际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与俄罗斯人的性格有关。 对于希望赴俄罗斯留学的学生由于今后不可避免要与俄罗斯人打交道,所以有必要全面的看待这一个民族和它的人民,以使自己在学生生活中与之和睦相处。所以我们从公开发表的一些书籍上介绍一些。 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 一、勇敢顽强坚韧不拔 这一个特点是世界出名的,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即现在的圣彼得堡,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战争,打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并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以后跨台。拿破仑说:他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军队。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无论是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被围的900个日日夜夜里,在莫斯科保卫战,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让世界为之惊叹。 俄罗斯人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平时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国家存亡和发展的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这个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不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 历史上,俄罗斯是一个军事色彩非常强的国家,他们出过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统帅。俄罗斯崇敬英雄,年轻人的婚礼仪式之一,就是到当地一个英雄的纪念碑前献花。在圣彼得堡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塑像前的一对对结婚青年。 俄罗斯人有很强的男子汉气慨,他们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常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跟大人一起步行,而不像我国背着或抱着。 二、自尊心很强 有人讲俄罗斯人是不喜欢认错的民族,到俄罗斯看一下,可以发现尽管目前俄罗斯经济不好,有的年青人也崇洋,但总体上讲俄罗斯人不崇洋媚外,更不低三下四,甚至仍然保留有一点大国沙文主义的气味,以至于在大街上很少见到英文的路标等(对旅游并不很有利)。但他们有时也盲目骄傲,非常固执。正好我国对俄贸易以小商小贩的低价服装和小商品为主,影响了我国形像。使不少俄罗斯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仍认为我国还是像过去一样的落后。

安顺少数民族节日课件资料

安顺少数民族节日 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彝族火把节;苗族在这一天祭“土地”神;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为白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这两个少数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12 米,根据平、闰年扎12 或13 道麦秸,插满香、糖、果,以示丰收和吉祥。 苗族的主要节日 龙船节 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船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船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龙船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度龙船节。 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现仍有24处固定跳花坡。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男子

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 四月八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现在,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 六月六 湘西土家族节日特别多,几乎月月有节,有时—月几节,但最有影响的民族节日是六月六“覃后晒皮”。为防虫蛀霉烂,每年六月初六要翻晒覃后皮一次,故这天又叫“覃后晒龙袍”、“覃后晒皮”。《永顺县志》记载说:“六月六日晒书及衣服,俗传明茅岗土司覃后以是日被诛,血溅其衣,附近居民暴衣以吊之,名曰‘晒龙袍’。” 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布依族、壮族、苗族、瑶族和畲族的农历六月六,同样举行具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各种活动。 [苗族“赶歌节”]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的赶歌节是湖南凤凰、贵州松桃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届时,苗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汇集在歌场,尽情唱歌跳舞。 [瑶族“半年”]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藏族“响浪节”]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

中国56个民族名称及介绍

中国56个民族名称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2.“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3.饲养和使用驯鹿的民族——鄂温克族 4.“山岭上的人们”——鄂伦春族 5.“曲棍球骄子”——达斡尔族 6.“三江平原”的渔猎民族——赫哲族 7.尊师重教的民族——朝鲜族 8.“白山黑水”——满族 9.尚存象形文字的民族——纳西族 10.雪域高原的古老居民——藏族 11. 擅使弩弓的民族——僳僳族 12.崇尚黑色的民族——彝族 13.怀恋故土的民族——普米族 14.苍山洱海之滨的民族――白族 15.“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民族——独龙族 16.溜索飞渡,天堑变通途的民族——怒族 17.“擅长打制刀具的民族——阿昌族 18.雄狮般勇猛的民族——景颇族 19.“古老的茶农”——德昂族 20.阿佤山的古老居民——佤族 21.来自北方的民族——拉祜族 22.布朗山上的古老茶农――布朗族 23.崇敬舅舅的民族——基诺族 24.崇水爱水的民族——傣族 25.梯田文化的杰出创造者——哈尼族 26.与藏族水乳交融的民族——门巴族 27.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 28.高原雄鹰——塔吉克族 29.“高山居民”——柯尔克孜族 30.崇敬天鹅的民族——哈萨克族 31.祖居中亚的乌孜别克族 32.温文尔雅的塔塔尔族 33.持白种人特征的俄罗斯族

34.鲜卑人的后裔——锡伯族 35.戈壁绿洲上的民族——维吾尔族 36.祁连山麓的畜牧民族——裕固族 37.吐谷浑人的后裔——土族 38.来自中亚撒马尔罕的民族——撒拉族 39.擅长打制铁器的民族——保安族 40.“颇循礼仪,勤于务农”的民族——东乡族 41.多元一体的回回民族 42.闽渐山区的重要开发者——畲族 43.五指山的英雄儿女——黎族 44. 北部湾畔的捕鱼民族——京族 45.惜土如金的民族——毛南族 46.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47.亦工亦农的民族——仫佬族 48.“南岭无山不有瑶”——瑶族 49.擅长建筑的民族——侗族 50.花衣银装不离笙的民族——苗族 51.苗族侗族的好邻居——水族 52. 瀑布群中的民族——布依族 53.以“竹”自称的民族——仡佬族 54.巴人的后裔——土家族 55.古老而年轻的牧羊人——羌族 56.“山地同胞”——高山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苗族的“芦笙节”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节”。这几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沉浸在欢腾喜庆的气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踏着芦笙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乐器,大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在春节之后,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和向对方父母显示自己才能的时机。节日前,青年们常常把自己心爱的情人向母亲和嫂嫂透露。芦笙节时,母亲们通过对青年们的歌舞技艺的现场观察,品评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劳动好坏,帮助子女选择好对象。在苗族人民中,不善于歌舞、道德败坏、劳动不好的人,是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爱人的。“芦笙节”期间,还举行斗牛、赛马和篮球比赛等。 京族的“哈节” “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它是住在南海北部湾几十个海岛上的京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据传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和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哈节里唱的歌,称为“哈歌”,有固定的手抄歌本,由专人演唱,平时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有三个,一个男的称“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个女的称“哈妹”,轮流演唱。歌声婉转,琴音柔和,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歌词内容多受汉族诗词歌赋影响,或咏唱传统故事,或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或叙说历史人物,或颂扬友谊与爱情,丰富多彩,优美动人。京族人民很重视“哈节”。每到节日,他们清扫屋院,穿起盛装,兴高采烈地云集在“哈亭”听“哈”。 毛难族的“庙节”庙节是毛难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每到庙节,毛难山乡家家户户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在中堂插上柳枝,上面密密麻麻地粘上五色糯米饭团,象征硕果累累,五谷丰

少数民族文化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文化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文化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历经数千年 不断传承,历久弥坚、经久不衰。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在传统节日中各个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习俗,由 共青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主办,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宣传社承 办的《中国传统节日与风俗》讲座于5月24日15:00在**学院建华 路校区博学楼C318成功举办。 讲座邀请到了具有多年从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讲授的经历,对传统文化、草原文化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文与艺术设计系韩伟老师。 韩伟老师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几个重要传统节日为代表,从传统节日的由来、特点以及 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三个方面展开,系统详实地讲述了传统文化的 内涵,与同学们分享了她对中国传统节日与各民族风俗的独到见解,阐明了传统节日对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此次讲座是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宣传社在第十个民族政策宣传月举办的重要活动之一,得到了与会师生的高度评价,讲座的成功举办 对我院师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进师生家国情怀、了解少数民族 文化风俗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三都县有什么少数民族节日 端节: 又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 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因此,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

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 月至十月。 卯节: 又称"歌节"、“东方情人节”,水族重要的民间节日。每年水历九、十月(农历五、六月)择一卯日举行。当天,青年男女打着伞, 手拿花帕到卯坡唱歌、歌舞和游玩。晚上,人们汇集村寨广场,击 铜鼓、敲皮鼓、吹唢呐、演出传统的花灯剧等。还邀请客人饮宴。 吃新节: 吃新节,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如苗、侗、仡佬、基诺等民族)地区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福来年丰收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大多在农 历六月至九月间农作物成熟或农作物即将丰收期间举行。节日期间 将会举办与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活动,如游方、祭祀、斗牛等活动。 六月六: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 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而在 苗族,"六月六"则是祭祀祖先的节日。 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 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 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