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联文化研究

对联文化研究

对联文化研究
对联文化研究

对联文化研究

高一三班组

石钰,杨勋辉,鲁伟红,马文博赵鑫

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是对联文化研究,对此作如下:

对联,可谓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历经千年而从未衰老,其魅力不言而喻。既是文化就有其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各类文化相互交融,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现代的文化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独特而生动的体现。对联文体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而且具有比其它文体更加突出的装饰功能、实用价值和趣巧特征,故特别为广大华人读者所喜闻乐见。对联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的研究和调查,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并了解对联。通过此次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对联存在的价值以及保护对联传承对联文化的重要性。并能让我们认识到前辈们的智慧与语言魅力,从对联中去了解古人骚客们所寄发的情感。从而激发我们对对联文化的兴趣,引发对文字魅力的研讨。最早的一副对联公元964 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画有神像的桃木板,旧时认为可以避邪)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对联种类有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或者与它密切相关。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

6.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7.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8.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从而显得别具一格。

对联的历史起源,在我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中,如:“渺能视,跛能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易传》中,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有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韵对等。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有扶苏,隰有荷花。”《中国骈文史》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诸子散文中的对偶句。如:“满招损,谦受益。”、“乘肥马,衣轻裘。”、“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等等。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知,它是崇尚对偶,多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或骈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骈体文是“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这种对偶句是古代诗文辞赋中对偶句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偶不再是纯作为修辞手法,已经变成文体的主要格律要求。骈体文有三个特征,即四六句式、骈偶、用典,此其一。二是对偶字数有一定规律。主要

是“四六”句式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对偶,六字对偶,八字对偶,十字对偶,十二字对偶。三是对仗已相当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声律对仗未完全成熟。

对联的要求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臵,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从调查结果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对联挂在柱子上的联语叫楹联;贴在门上的对子叫门联;对联升堂入室叫中堂;办婚事贴对联叫婚联;办丧事挂对联叫挽联;为老人祝寿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的对联叫贺联;春节贴对子叫贴春联。细分还有节日联、行业联、题画联、书斋联、书法联和画室联等等,要属春联最时兴、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对联文化的普遍应用,对联

则不仅是为了贴、挂、装饰庭堂楼舍,而是融汇到了人们整个生活之中。游玩时,交往中,餐桌上,乃至文人相会,都把对对联当做一种文化交流,文化娱乐,甚至把它当做文明的对话,也有的把它当做发泄感情的工具。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 那雅俗共赏的对联, 像无数颗璀璨的明珠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闪烁。探讨中国对联产生、发展的历史, 研究对联的艺术规律和社会功能, 总结对联的分类方法和创作原则, 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研究感悟: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深入社会生活,了解了生活中许许多多关于对联的事,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文化说带来的魅力,与蕴含在这之中的无形的韵味。同时,我们也深感现在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淡化。许多文化也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内涵,对联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例子。文化,该传承。更何况,对联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令人向往。

结题,2012年

传统节日文化对联大全

传统节日文化对联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传统节日诗词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篇1:传统节日文化对联 1. 金鸡报晓重重喜; 神犬迎新处处春。 2. 玉宇来神六; 春光满大千。 3. 鸡鸣昌盛世; 犬守太平年。 4. 听辞岁金鸡,两岸往来频报喜;看迎春玉犬,九州腾跃倍舒怀。 5. 鸡司晨唤出一轮红日;犬守夜迎来万户安宁。 6. 酉鸡辞岁霈雨结硕果;戌狗迎春瑞雪兆丰年。 7. 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欢度春节 8. 大地歌唤彩云满园春关不住横批:春色满园 9. 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横批:欢度佳节 10. 千年迎新春瑞雪兆丰年横批:年年有余 11. 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12. 共享锦绣年华相伴健康天使横批:福如东海 13. 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 14. 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15. 大顺大财大吉利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 16. 占天时地利人和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

17. 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横批:心想事成 18. 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 19. 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 20. 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 21. 日日财源顺意来年年福禄随春到横批:新春大吉 22. 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 23. 创大业千秋昌盛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 24.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 25. 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民泰国安 26. 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 27. 发愤图强兴大业勤劳致富建小康横批:科技致富 28. 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 29. 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 30. 万事如意展宏图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 31. 和顺门第增百福合家欢乐纳千祥横批:欢度春节 32. 冬去山川齐秀丽喜来桃里共芬芳横批:新年大吉篇2:传统节日文化对联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 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春联的文化意义

1、贴春联的文化内涵 春节,是中华民族“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贴春联和贴门神。中华民族这些传统庆祝活动中最有文化底蕴的非贴春联莫属。过年时贴春联,庆祝新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传统春联是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贴春联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中国人在新年开始家家户户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 新年新气象,从家家户户门口的春联就可以看出,红底黑字或红底金字的春联,似金龙出海,狂凤起舞,洋溢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红色喜庆和春意。正所谓“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已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春联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其得名和推广和朱元璋密不可分。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春联在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春条、横披、斗方等几种。

对联经典

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明]祝枝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瞿秋白 精通拍马经,无能无德升腾易; 不谙关系学,有识有才畅达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题联 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静坐常叫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 大胆文章拚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 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梁启超)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 立定脚根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徐岱云)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集兰亭序字) 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 事业成于志所向;生机得在气之先。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才是纯。 竖直背梁立定脚;拓开眼界放平心。 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集争坐位帖字)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登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梁同书) 欲论古来兴废事;须平自己是非心。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俞樾) 遂心唯有看山好;涉世深知寡过难。(林纾) 精神到处文章在;学问深时意气平。(石韫玉) 黑发不知勤学好;白头方悔读书迟。

关于学习文化的对联

关于学习文化的对联 一字属对法 天类: 风,日,霜,月,烟,雾,雷,雹,春,夜,年,暑。 雨,云,雪,星,露,霞,电,虹,夏,朝,岁,寒。 地类: 山,石,河,海,城,邑,乡,路,溪,沼,波,岸。 水,泉,井,江,市,田,野,桥,谷,池,浪,滩。 人伦: 男,祖,妻,弟,宾,圣,农,死,穷,面,头,目,身,智,孝。女,孙,子,兄,主,贤,士,生,富,心,足,眉,手,愚,忠。物类: 冠,带,珠,斗,刀,剑,灯,帐,茶,草,松,杏,梅,马,禽。履,衣,玉,升,尺,枪,镜,帘,酒,花,竹,桃,菊,牛,兽。二字属对法

天文类: 春风,白日,风剪,三星,煮雪,雷鼓,花朝,九夏,丁年,菊月。 夏雨,青天,月轮,十雨,餐霞,雨铃,谷日,三冬,午夜,梅天。 地理类: 山腰,蜀道,黄浦,榆关,济北,金井,岐山,剑阁,西江,雁门。 水腹,秦关,赤城,梓里,淮南,玉溪,渭水,炉峰,北海,鸡泽。 人伦类: 桥父,荻母,茶神,奇侠,农夫,织女,红玉,白眉,云鬓,口禅。 芥孙,梅妻,酒圣,逸民,士子,针神,绿珠,黄发,雪肤,牙慧。 器物类: 缁衣,衾角,琉璃,玉杯,红笺,棘矢,秧针,芍药,鹦鹉,吴牛。 赤舄,帐眉,琥珀,金珥,白简,桑弧,稻剑,茶蔗,鹧鸪,蜀犬。 三字属对法 天文: 风吹花,月移栏,看花日,烟初散,含宿雨,嫩霜寒,桐花雨,月满湖,歌风曲,彩虹垂,清和月,百六辰。

日照树,云出岫,斗草天,露未乾,带朝霞,香雾湿,楝花风,星临户,咏雪诗,晴日映,料峭天,重三节。 地理: 山有色,水如烟,榆塞外,十二衢,松菊径,杏花村,波澜阔,傍山城。 水无声,涛似雪,柳城东,三千界,薜萝泉,桃叶渡,岛屿深,临水泽。 人伦: 花君子,子象贤,丸熊母,入幕宾,弹冠客,赤松子,颖士奴,贤避世,气吐云,腰舞柳。 酒圣人,孙绳武,挽鹿妻,升堂客,进履人,黄石公,康成婢,士居贫,心捧日,舌生莲。 器物: 芙蓉带,挂壁冠,金步摇,珊瑚网,楼青笔,流星矢,花阴浅,玉关柳,蔷薇露,越瓜凉。 薜荔裳,寻山屐,玉条脱,琥珀杯,飞白书,偃月刀,草色深,金井梧,茉莉霜,吴藕嫩。 四字属对法 天文:

中华传统文化对联

中华传统文化对联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对联》的内容,具体内容:对联,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热门的上联:红日出林海;下联:春光追... 对联,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的 上联:红日出林海;下联:春光追鸟音。 上联:红日千秋照;下联:神州万载春。 上联:红雨桃千树;下联:绿风柳十围。 上联:花开春富贵;下联:竹报岁平安。 上联:花开春富贵;下联:竹报岁平安。 上联:花沐春雨艳;下联:福依党恩生。 上联:花随春意发;下联:富自政通来。 上联:花香春正好;下联:燕语日初长。 上联:华文春日丽;下联:瑞色紫云高。 上联:华屋辉生壁;下联:春山绿到门。 上联:华屋辉生壁;下联:春山绿到门。 上联:化雨千山果;下联:和风万树花。 上联:欢歌遍华夏;下联:春色满神州。

上联:欢歌飘四海;下联:妙舞颂三春。上联:黄金新岁月;下联:锦绣好前程。上联:黄莺鸣翠柳;下联:紫燕剪春风。经典的 上联:鸡鸣万户晓;下联:鹤舞一年春。上联:江山千古秀;下联:日月一时新。上联:江山千古秀;下联:社稷万年春。上联:江山千古秀;下联:天地一家春。上联:江山添秀色;下联:大地发春华。上联:江山无限好;下联:祖国万年春。上联:好景年年好;下联:新春岁岁新。上联:和风吹绿柳;下联:时雨润春苗。上联:和风吹绿柳;下联:时雨润春苗。上联:和光生柳叶;下联:春色泛桃花。上联:河清庆有目;下联:海晏乐无垠。上联:江山增润色;下联:祖国普春光。上联:阶前生百福;下联:檐下纳千样。上联:阶前生紫气;下联:帘外度春风。上联:金缕春溢彩;下联:玉雕雪迎祥。上联:锦绣山河美;下联:光辉大地春。上联:锦绣山河壮;下联:缤纷春色娇。上联:九陌连灯影;下联:千门庆月华。

借助春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借助春联,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以春联为切入口,开展学春联、用春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多渠道收集春联,感受祖国文化丰富的文化底蕴 春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粹,它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学春联之前,我引导同学们多渠道收集有关春联的知识。有的利用图书馆查阅春联知识,有的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有的采访长辈。 通过多渠道的收集,同学们都有了收获。有的同学说:“我了解到春联始于五代,兴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春联最早叫‘桃符’,春联亦称‘门对’、‘春贴’,是对联的一种,因为在春节时张贴,所以称为‘春联’”。有的说:“春联语言简练,无论是咏物言志的,还是写景抒情的,都能给人思想启迪,让人感受到艺术美,具有美妙无穷的语言魅力。”有的说:“我采访了长辈,了解到春节贴春联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春联中洋溢着春意,蕴含着祝福,表达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和继往开来的奋发精神。”还有的说:“我知道了上联应该贴在门户右边,下联贴在左边。下次我贴春联就不会贴错了。” 二.多形式欣赏春联,焕发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为了让同学们真正地感悟春联的精妙,感受春联所蕴含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我在课堂中引导同学们诵读春联,品味春联,焕发了同学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在活动中,同学们反复吟读玩味“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感悟到上联下联对仗的工整,“雪”对“花”,“里”对“间”,“江山”对“岁月”,“美”对“新”,从而体会到春联的语言美。

对联文化

一,对联文化 二,我们今天针对初级班的朋友,讲述楹联的有关知识;首先欢迎大家来到鹿鸣诗词学院,让我们一起学习、探讨楹联基础知识以及临屏应对和对联创作。 今天是第一讲:楹联发展及相关概念 1.对联的风俗现象 写对子、贴对子,是中华民族影响久远、分布广泛、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习俗和文化现象。 贴春联的习俗,而且平时也常用对联,如相互间的题赠、祝贺、哀挽,举凡居室、饭店、 餐馆、庙宇、刹寺、公墓、牌坊等等地方,无不随时可见对联。 每逢传统的新春佳节,地无论南北,人不分男女,家不论贫富,门不讲大小,几乎家家户户 都要买红纸、写春联。从大门(院门)、正房门、厢房门、厨房门(包括门框、门心、门头), 到粮食囤、牲口棚、纺织机、大小车辆,直至桌子、椅子、蜡台、灶台……到处是红彤彤的一片。 从前,有人家因不识字又一时找不到识字的人,只好裁了红纸,用碗底儿蘸上墨汁在红纸上按 几个圈圈儿,权作春联——想方设法也要贴春联,好过年。可见春联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 有多么重要。 我们比较熟悉的对联,还有婚联、寿联、挽联、贺联、行业联、格言联、名胜联、巧趣联等等。 2.对联的别称: 对联”是我们平常的叫法。它的名称还有:对、对子(俗称)、楹联(由悬挂于楹柱的对联而来, 现作为雅称)、对句、对语、联语、联对、联句、联帖、楹帖、楹语、楹句、俪语、偶语、偶句, 春联又称春帖子、桃符、门帖、门对等等 3.对联的文化习俗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样式,对联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对联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之密切,超出 其他任何一种文艺形式,老百姓可以不阅读小说,不朗诵诗歌,不听戏剧,不看电影……惟独不能没有对联。 我们从上面春联的例子就可见一斑。当代作家秦牧说:“在中国,对联可以说是雅俗共赏、家喻 户晓的一种语言艺术。即使是识字不多的人,也知道对联是怎么一回事,并且多少能领略这项艺术的美妙情趣。” 不仅如此,上至宫廷,下到民间,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对联风俗。如春联,一般都是用大红色的纸, 以烘托、渲染喜庆、热烈的气氛。但在清朝的宫廷和宗室皇族,过春节时却贴白纸春联,并把这作 为一种特权,不准他人随便使用。

关于中国汉字的对联

关于中国汉字的对联 导语: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中国汉字的对联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上联: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下联: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注释:「丝」谐「私」。 「泥」谐「疑」,方言读音。 上联:因荷而得藕 下联:有杏不须梅 注释:荷「何」,藕「偶」。 杏「幸」,梅「媒」。 上联:昨夜敲棋寻子路 下联:今朝对镜见颜回 注释: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 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上联:孔子生于舟末 下联:光舞起自汉中 注释:舟「周」。 舞「武」。 上联: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下联: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注释:「按插」谐「按察」,「布阵」谐「布政」。 「尽是」谐「进士」,「汗淋」谐「翰林」。 上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注释:「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 「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上联: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角亮 下联:池中栽藕节节太白理长根 注释:诸葛亮字孔明。 李太白字长庚。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注释:「晷」音鬼。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联的意思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若以谐音读此联,则变成: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师姑田里挑禾上 下联:美女堂前抱绣裁 注释: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禾上」谐音「和尚」,「绣裁」谐音「秀才」。 上联: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下联: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注释: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刘伶饮尽不留零 注释: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酒喝得一干二净,人也真个倒也倒也。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此联好做酒店招牌。 上联:细羽家禽砖下死 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注释:检举风坠鹊巢,二三子连柯及地; 雨打猿穴,众诸猴戴露朝天。(.) 此为上联的又一面目,惟以“诸猴”谐“诸侯”与上联反

关于对联传统文化

关于对联传统文化 去年在接近期末的一节课上,“小书法家”陈莞灵同学谈起春节前要和家人一起卖对联,他接下来的疑问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春节就快到了,为什么家家户户要贴对联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他这一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发言,很多同学表示不了解,但同时也显得兴致勃勃。 一.借助兴趣,制定计划同学们的发言让我心里一动:这不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吗?于是我趁机对同学们说: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但你们对于对联知道多少呢?听了我的话,同学们低头陷入沉思。我接着说:“咱们就组织一次关于对联的综合实践活动吧,让大家一起去感受对联这一独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一致说好,于是“了解对联,感受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说做就做,在新学期初大家就商量要好好完成这一实践主题,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对联探究活动,并在学期末拿出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分组,自行选定组长。分组后开始讨论小组分工,经过各小组热烈的讨论,然后归类整理,生成了4个小主题,分别是对联的常识、对联的搜集、对联的创制以及对联的书写。 二.传授技巧,提供支持要很好地完成这个调查工作,同学们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所以在调查活动开展

之前,我尽量帮助大家做好参与调查和整理的准备。 1、进行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保证同学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 2、装备好知识技能,培训大家对资料进行正确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纳。比如我会给大家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⑴上网查资料;⑵图书馆找资料;⑶到书店买有关对联的书籍;⑷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⑸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⑹请专家作讲座;⑺打电话给亲戚、朋友;⑻网上论坛。 3、配备小组指导老师,请班上其他科任老师帮忙指导。 4、做好采访技巧方面的培训以及准备好相关设备如相机、录音机和笔记本等。三.分组协作,深入调查接着就要进行实质性的调查活动了,4个小组4个小主题,各小组民主推选组长及选择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有秩序地行动,以下便是各小组具体的实践内容: 对联常识组:目的:了解对联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对联的形式、类型和特点。具体内容:⑴调查访问:访谈有关的老师,采访社区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⑵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资料;⑶整理和讨论收集到的资料,并完成表格。 对联搜集组:目的:搜集自己家附近的对联及对联故事,并将搜集到的对联分类整理成册。具体内容:⑴到家附近的

有关对联传统文化

关于对联传统文化 通过对联感受传统文化 去年在接近期末的一节课上,“小书法家”陈莞灵同学谈起春节前要和家人一起卖对联,他接下来的疑问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春节就快到了,为什么家家户户要贴对联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他这一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发言,很多同学表示不了解,但同时也显得兴致勃勃。 一.借助兴趣,制定计划同学们的发言让我心里一动:这不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吗?于是我趁机对同学们说: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但你们对于对联知道多少呢?听了我的话,同学们低头陷入沉思。我接着说:“咱们就组织一次关于对联的综合实践活动吧,让大家一起去感受对联这一独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一致说好,于是“了解对联,感受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说做就做,在新学期初大家就商量要好好完成这一实践主题,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对联探究活动,并在学期末拿出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分组,自行选定组长。分组后开始讨论小组分工,经过各小组热烈的讨论,然后归类整理,生成了4个小主题,分别是对联的常识、对联的搜集、对联的创制以及对联的书写。

二.传授技巧,提供支持要很好地完成这个调查工作,同学们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所以在调查活动开展之前,我尽量帮助大家做好参与调查和整理的准备。 1、进行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保证同学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 2、装备好知识技能,培训大家对资料进行正确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纳。比如我会给大家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⑴上网查资料; ⑵图书馆找资料;⑶到书店买有关对联的书籍;⑷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教师;⑸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⑹请专家作讲座;⑺打电话给亲戚、朋友;⑻网上论坛。 3、配备小组指导教师,请班里其他科任教师帮忙指导。 4、做好采访技巧方面的培训以及准备好相关设备如相机、录音机和笔记本等。三.分组协作,深入调查接着就要进行实质性的调查活动了,4个小组4个小主题,各小组民主推选组长及选择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有秩序地行动,以下便是各小组具体的实践内容:(一)对联常识组:目的:了解对联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对联的形式、类型和特点。具体内容:⑴调查访问:访谈有关的教师,采访社区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⑵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资料;⑶整理和讨论收集到的资料,并完成表格。 (二)对联搜集组:目的:搜集自己家附近的对联及对联故事,并将搜集到的对联分类整理成册。具体内容:⑴到家附近的社区、工厂、机关单位、商店、寺庙、旅游景点等地搜集对联及关于对联的有

中国传统文化春联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春联作文 春节快到了,家里的大人们都忙着准备过节了。我也想为家里做些有意义的事,可是能干什么呢?正巧书法兴趣小组的老师在教我们写,那我就为家里写几副吧。 爷爷抬起头,摘下老花镜,冲我笑眯眯地说:“写春联?呵呵,不管有钱没钱,来副春联好过年!’慧慧,咱家今年的春联该由你来写了。”“好啊,”看着爷爷笑眯眯的眼神,我还真有点冲动,“来就来。” 爷爷给我拿来毛边纸,让我先练习,练好了再正式写在红纸上。 “写什么呢?爷爷?我可不会编对子。” “写什么?过年了,写些吉祥的话就行。” “吉祥话?”我挠着后脑勺,大脑飞速地转动。“有了!”我拿起笔,蘸满墨汁,在毛边纸上写下八个大字——“健健康康,和和美美。”写好后,我搁下笔,歪着头问爷爷:“爷爷,这样写,行吗?”爷爷仔细看了看我写的字,不住点头:“嗯,‘健健康康,和和美美。’不错,不错。这‘健’字笔画多,写得细;‘美’字的横画有变化……嗯,写得真不错!”

爷爷又指了指红纸,对我说:“慧慧,咱家门头宽,你这字呢,还小了点。要不,咱在这上下联中再加几个字,‘健健康康辞旧岁,和和美美迎新春’怎么样?” “行!爷爷。您老真是出口成章啊!” “哈哈,少拍马屁!那还不是爷爷写得多了,熟能生巧?” 爷爷帮我裁好红纸,折成八份,我捋起袖子,提起笔来,依着折痕在红纸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我生平的第一副对联——“健健康康辞旧岁,和和美美迎新春”。 这时,小姨家的小表弟冲了进来,见我在写对联,趴在桌边一阵猛看:“哇!慧慧表姐,你的字写得好棒哦!你也给我写一副对联吧。” 看着表弟那_脸羡慕的样子,我又回头看看爷爷。爷爷也微笑着点点头,我胸脯一挺,大声喊道:“好,就赏你一副吧!来,笔墨伺候!” 我一边折纸,一边想:“写什么呢……有了!”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 二、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三、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下联:风扇扇风,风 出扇,扇动风生。 四、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下联:尺鱼跃水,量量 量九寸十分。 五、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下联:咬开银杏,白衣 里一个大人。 六、上联:门对千根竹;下联:家藏万卷书。 七、上联:门对千根竹短;下联:家藏万卷书长。 八、上联:门对千根竹短无;下联:家藏万卷书长有。 九、上联:因荷(何)而得藕(偶),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十、上联:未老思阁老;下联:无才做秀才。 十一、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 白头。 十二、上联:一担重泥遇子路;下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十三、上联: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下联:他年步蟾宫攀桂,必定有我。 十四、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十五、上联:莲子心中苦;下联:梨儿腹内酸。

十六、上联: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下联: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十七、上联:孔子生于舟(周)末;下联:光舞(武)起自汉中。 上联:月月月圆逢月半; 下联:年年年尾接年头。 上联:玉燕迎春春常到; 下联:金雀报喜喜迎门。 上联:一片秋香世界; 下联:几层凉雨阑干。 上联:叶落疏桐秋正半; 下联:花开从桂月常圆。 上联:新年纳余庆; 下联:佳节号长春。 上联:万里阳和春有脚; 下联:一年光景月当头。 上联:万里河山铺锦绣; 下联:满城笙管乐太平。 上联:万家灯火同秋月; 下联:大地光明不夜天。 上联:万户管弦歌盛世; 下联:满天焰火耀春光。 上联:万户春灯报元夜;

茶文化对联

茶文化对联 上联:座畔花香留客饮; 下联:壶中茶浪拟松涛。 上联:欲把西湖比西子; 下联:从来佳期茗似佳人。 上联:一日无茶则滞; 下联:三日无茶则病。 上联:雪芽芳香孝匀生; 下联:不亚龙井碧螺春。 上联:秀萃名潮,游目濒来过溪处; 下联: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上联: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下联:回归可缓,试歌陌上花来。 下联:武夷仙人从古栽。 上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黯窦; 下联: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上联:诗写梅花月; 上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下联: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上联:色到浓时方近苦; 下联:味从回处有余甘。

上联:入座煮龙团,去天尺五; 下联:造楼舒凤彩,拔俗千寻。 上联:如此湖山归得去; 下联:诗人不做做茶农。 上联:认春轩内一杯茶; 下联:春在堂皇前笑语哗。 上联:奇乎不奇,不奇又奇; 下联: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上联:莫惜更长浊短; 下联:一帘疏月茗浓。 上联:名茶之中是珍品; 下联:祁门红茶是英豪。 上联: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下联: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下联: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上联:接洽从石出情宜冽; 下联:茶自峰生味更园。 上联:剪取吴淞半江水; 下联:且尽卢仝七碗茶。 上联:红透夕阳,好趁馀辉停马足;下联: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上联:何须调水置符,苏髯竹筒;

下联:自有清风入座,陆羽茶经。 上联:海上扫狂鲸,金瓯无缺; 下联:楼头煮团凤,玉液流香。 上联:得与天下同其东; 下联:不可一日无此君。 上联: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下联: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上联: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 下联:远帆无数,坐盈盈酒水从罨画溪来。 上联:此地千古茶国; 下联:满城都是君子。 上联:寻味君子知味来; 下联:伴香雅士携香去。 上联:壶在心中天在壶; 下联:心在壶中地在心。 上联:茶字草木人人茶茶人; 下联:品者三口德德品品德。 上联:官为七品不如一壶可品; 下联:才高八斗怎抵一池万斗。 上联:始皇明月照青陵; 下联:茶心原在一杯中。 上联: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 下联: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传统文化之关于对联的知识

传统文化之关于对联的知识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 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 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 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 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因为春联 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 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 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水准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 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 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 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能够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对联文化之研究性学习

对联文化 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新桃” 和“ 旧符” 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 神荼(tu) ”和“ 郁垒” 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 )在公元964 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 桃符” 。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习俗 . 最早的一副对联

关于传统文化的对联

关于传统文化的对联 1.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 2.宁静而致远;澹泊以清心。事理通达,心平气和。 3.束身圭璧,凛节冰霜。 4.俸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 5.海景山船荡,宽怀任马驰。 6.性天期活泼,心地尚光明。 7.天有日方明,人无信不立。 8.宽以济猛,俭能养廉。 9.长笑对新柳,贞心比古松。 10.长笑对新柳;贞心比古松。 11.静里思三益;闲居守四箴。 12.心宽忘地窄,野旷觉大低。 13.竹因虚受益,松以静延年。 14.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16.欢欣常在悠闲外;幸福永存奋斗中。 17.静里思三益,闲居守四箴。 18.言比信行必果,色思温貌思恭。 1.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到明朝。 2.利人时出平静语,修己常存改过心。

3.虚心效竹节,人品如兰馨。 4.贫贱难移,威武不屈。 5.贫贱难移;威武不屈。 6.奋进千程少;闲聊半句多。 7.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8.一襟和气,万斛宽胸。 9.气淸更觉山川近,意远方知宇宙宽。 10.节比真金铄石;心如秋月春云。 11.助人是美德;克己为髙风。 12.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13.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14.威不屈豪忐;富难淫正心。 15.大器量大空海阔;真聪明岳峙渊深。 16.职业无髙下,品流有尊卑。 17.心无俗虑精神爽;室有清淡智慧开。 18.助人是美德,克己为髙风。 1.威不屈豪忐,富难淫正心。 2.养心莫如寡欲;温故乃能知新。 3.无过方自慰;有理始心安。 4.有容德乃大,无私心自安。 5.言比信行必果;色思温貌思恭。 6.以身作则;与德为临。 7.宁静而致远,澹泊以清心。

企业文化对联大全

企业文化对联大全钢水奔流化作千程喜报 油河翻滚谱成万首凯歌 攻技术难关为神州创业 创名牌产品给华夏争光 企业自主干群意气奋发 质量优先生产捷报频传 守信誉经营财源通四海 保优良生产商品达三江 生产科研双胜利 精神物质两丰收 庆玉兔今年奋起 祝金龙明岁腾飞 东风放虎归山去 明月探春引兔来 深山虎啸雄风在 绿野兔奔好景来 喜兔年初露春色 继虎岁大展宏图 虎啸千山声声响应 兔驰万里步步腾飞 兔岁初临健步已驰千里

虎年虽去雄风犹镇八方 北斗回寅万户金鸡争唱晓 东风送暖九霄玉兔喜迎春 爆竹辞旧岁玉兔毫毛生紫气 华灯迎新春金龙捷足入青云 喜今朝,玉兔欢跃九州生色 望明岁,金龙奋起万里腾飞 四海通达财源永进名传中外东西八方运势精英齐聚志在海阔天高外联内需牵四方朋友 运筹帷幄创千秋功业 科学助腾飞宏图可望 革新促生产强企何难 技术创新共度经济危机 和谐发展同创一流企业 冲锋陷阵攻克技术难关保运维 争分夺秒抢修生产故障提质量 大志创新再展宏图求突破 博采众长纳贤守信为腾飞 赞勇开先河志存高远 博精诚胸怀天下美名 蓝图再展中华大地频传捷报

睿气无限青岛金华再铸辉煌 勤俭自勉博采众长腾蛟起凤 精诚团结广揽众议龙翔虎跃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家过小康欢乐日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

楹联文化:龙江大地一面旗(定稿)(1)资料

龙江文化一面旗 ——全力打造中国楹联文化县 摘要:舟曲,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的结合部,是甘肃大地南部群山峻岭中的一座小城,汉藏人民在这里共同繁衍生息两千多年,孕育了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其中,以松棚楹联灯会为重要载体的楹联文化是舟曲传承历史最久、地域最广、群众性最强的文化事象。 一、传统及呼唤 (一)、传说 一切源于一个久远的传说,相传在明代嘉靖年间,约公元1522—1567年,一位江南籍的人氏王忠实在当时称西固的舟曲任千户(注:记载作于清嘉庆《武阶备志》),相当于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千户对父母极孝,接双亲于任职的西固县。时逢元宵,二老不悦,思念故乡元宵辉煌。千户心起愧疚,遂仿效扬州灯节,自出银钱,派官兵百姓采摘松枝,于街巷搭木橼棚架,别出心裁挂出三面成对的灯对联,廊间悬挂各式简易彩灯,并亲自书写“不二扬州”横额和“半间松棚半间架,一重明月一盏灯”等楹联。千户造出这等似江南一带元宵时的夜间灯景,既慰藉双亲,又娱乐百姓。这既是松棚、楹联、灯会三者汇集于一体的关键节点,更是楹联文化在舟曲本土的华丽登场。 从此,这里有了一个久远的传说,开启了一个红彤彤的历史。 (二)、传统 楹联文化,通过松棚楹联灯会的传播,在舟曲得以流传。同灯会

一起历经沧桑岁月,饱经风雨,生生不息。数百年来,舟曲人爱联、作联、赏联、兴联,与这两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楹联文化已经融入到了舟曲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过春节时贴春联,或在红白喜事时作婚嫁联,丧挽联,贺乔迁、升学、开张、寿诞、落成联等等。 由于历史变迁,清代中期以前的联家已无可考察,但至迟在清代后期,舟曲已有记载清楚,师承有序的联家及联作。其中,代表人物有清同治年间的贡生张尚仁,稍后有西固州同黄为楷、峰迭贡生洪文蔚,清末民初有张万杰、沈澍霖、杨培俊、杨秀章、张问仁,民国时期有刘可仁、李品芳,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有房存义、张鸣凤、杨述椒、赵兴、杨淑、杨慕椒、王正德等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张鸣凤、杨述椒、赵兴等人承前启后,恢复了中断近三十年的松棚楹联灯会,并影响和培养了一大批楹联文化传人,使舟曲传统的楹联文化灯火不灭,联花再开。舟曲传统的楹联文化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代本土楹联艺术家的坚守,才能传承至今。 关于历史上很早时候的松棚楹联灯会情况,没有留下一丝半爪的图片资料。 据说,1954年元宵,曾办过一次灯会。 当代人最早观赏到元宵松棚楹联灯会,是在1980年代初的时候。1982年的元宵,舟曲城关的四条大街上,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村上的老文化人按照1949年以前的记忆,指导村民们各自筹集长杆,一家负责搭建一间廊架,村上将在林业部门募集到的松枝覆盖在廊架顶上,将文化人在红纸上写好的对联贴到灯对上,再把灯对挂到长廊两面的

对联文化讲座

对联文化讲座 恕俭出品:对联文化讲座 目的:1. 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对联知识; 2. 使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 (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最具民族风格、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文学式样,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多有出现。对对联也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热门话题。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名川大山、佛寺道观、还是园林水榭、亭台楼阁、药房酒店……到处都可以看到对联,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对联。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试后有人对这种考试方式提出异议,陈寅恪先生解释说:“对对子有益处,可以考出虚实字,懂得平仄声,还可以看出读书之多寡,语藏之贫富,思想之条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对联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汉语能力的。“北大之父”蔡元培指出,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是一种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文艺形式,是汉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艺术大师周汝昌也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在此,我套用红学中的一句俗语,那就是:诸生不识对联趣,纵读诗书也枉然。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当时的人们过年的时候有在门边贴桃符的习俗。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贴这种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有一次过年,蜀主孟昶忽发奇想在桃木上题了字。这便是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孟昶不仅自己写,还命令下属写,后来这种形式推广了,就演变成了春节贴对联习俗。 春节贴对联,别的节日也可以贴,各种节日有各种名目的对联。例如:办婚事贴的对联叫婚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中国传统文化鉴赏——对联文化 摘要: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 一、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 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 岳庙” 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如: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 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如: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对联文化研究

对联文化研究 高一三班组 石钰,杨勋辉,鲁伟红,马文博赵鑫 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是对联文化研究,对此作如下: 对联,可谓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历经千年而从未衰老,其魅力不言而喻。既是文化就有其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各类文化相互交融,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现代的文化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独特而生动的体现。对联文体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而且具有比其它文体更加突出的装饰功能、实用价值和趣巧特征,故特别为广大华人读者所喜闻乐见。对联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的研究和调查,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并了解对联。通过此次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对联存在的价值以及保护对联传承对联文化的重要性。并能让我们认识到前辈们的智慧与语言魅力,从对联中去了解古人骚客们所寄发的情感。从而激发我们对对联文化的兴趣,引发对文字魅力的研讨。最早的一副对联公元964 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画有神像的桃木板,旧时认为可以避邪)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对联种类有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或者与它密切相关。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 6.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