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8---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8---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8---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8---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

8---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单选题

1.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倒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来流入其他流域的河流改向流入切穿分水岭的河流.这种现象叫河流袭夺。下面左图到右图为某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袭夺河与被夺河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流量大的河流袭夺流量小的河流

②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

③弯曲河道的河流袭夺平直河道的河流

④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上右图中最终可能发育成为湖泊或者沼泽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地质作用下,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是青海黄河乡东南黄河堆积阶地实测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河流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T

1、T3、T2 B.T

2、T

3、T1

C.T

1、T

2、T3 D.T

3、T2、T1

2.如果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下沉

B.流水侵蚀下切

C.河流堆积

D.地壳水平运动

3.下列有关该地气候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河流阶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干旱,有利于河流阶地形成

B.气候变湿润,有利于河岸堆积

C.气候干湿交替,会形成系列阶地

D.气候变暖湿,河流含沙量增大

3.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长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长江以东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陈桥洲是此处的江心洲。下图示意长江的部分河段。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与图中陈桥洲成因相似的是( )

A.火地岛

B.崇明岛

C.新西兰南岛

D.爱尔兰岛

2.若沿东、西梁山作一长江横剖面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 )

A.

B.

C.

D.

4.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

1.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2.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为“蛇曲”。

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

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读我国西南某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1?2题。

1. 图中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是因为( )

①支流流速慢

②位于干流凹岸

③侵蚀作用强

④汇入处落差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近年来,图中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其原因可能是( )

A.下游新建防洪堤大坝

B.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

C.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D.下游河道不断疏通

7.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2.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地的最佳位置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1.D;

2.C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侵蚀力强的河流.侵蚀速度快,能够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经过不断溯源侵蚀.可以袭夺河谷地势较高的河流。

2.丙地有水源流入,但是丙地上游河流被袭夺。丙地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侵蚀力弱.经较长时间后,可能形成沼泽。

2.答案:1.D; 2.B;

3.C

解析:1.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越向高处年代越老。故D正确。

2.如果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则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做上升运动,流水侵蚀下切。

3.气候变干旱,河流径流减少,侵蚀作用减弱利,不利于河流阶地形成;气候变湿润,河流径流增大,不利于河岸堆积;气候变暖湿.植被生长旺盛,河流含沙量减小;气候干湿交替,会形成系列阶地。

3.答案:1.B; 2.D

解析:1.图中的陈桥洲是长江下游的冲积沙洲,主要是河流的泥沙沉积而成。火地岛、新西兰南岛和爱尔兰岛都是大陆岛,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崇明岛与陈桥洲一样,都是长江中的沉积沙洲。

2.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主干道在东例,沿东、西梁山作长江横剖面图.北半球地球自转偏向力向右偏.从河流流向可判断东侧河道较深.而西侧河道由于惯性的作用.也对东侧河流有冲刷作用,因此D正确。

4.答案:1.C; 2.D

解析:1.图甲中河谷为U形谷与V形谷的组合,U形谷形成较早,V形谷形成较晚.U形谷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V形谷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2.读图可知.E为河流中游河水下切形成的倾斜的河流阶地,F为河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

5.答案:1.C; 2.B

解析:1.河流弯曲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结果,四个选项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合适。

2.“一水中分白鹭洲”,意思是河水遇到沙洲分成两股水流,说明河流中间有沙洲形成。

6.答案:1.C; 2.C

解析:1.图中支流位于河流干流的凹岸,河床陡峭,汇入处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支流流速慢.泥沙易沉积,易形成三角洲。

2.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最可能的原因是来自上游的泥沙减少。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可以使泥沙在库区沉积.导致水库下游泥沙减少。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破坏植被.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河漫滩下游新建防洪大堤和河道不断疏通对河漫滩的形成速度影响不大。

7.答案:1.B; 2.B

解析:1.本题组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地貌对聚落的影响等知识。从图中看.P处位于等高线200米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在流出出山口时,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正确

2.乙地靠近河流.取水方便;乙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乙地海拔稍高.不容易产生洪涝灾害.甲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地形条件不利于聚落建设.且离河流较远,取水不便,丙地靠近河流,但地势低,多洪涝灾害.不利于聚落发展,丁地位于海洋中的岛屿上,取水不便.且因海拔较低,易受风暴潮等的影响,故选B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1、在山区的谷口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在山区地势较陡,河流或季节性的洪水在山区内水流速度很快,侵蚀作用剧烈,携带着大量砾石和泥沙。但当水流流出谷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水道也变得开阔,因而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使得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就形成了洪积扇或冲积扇。由多个冲积扇或洪积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总结: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 2、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堆积地貌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而侧蚀作用较强。由于河道弯曲,使得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当洪水季节到来时,河漫滩被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总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3、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的堆积地貌 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当河流入海时,如果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总结: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 案例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 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 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 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 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活动题 从黄淮海平原的资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地貌构成上分析,黄淮海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利与弊。 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组成具有决定性的 影响。平原的西部地区,是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倾 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质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 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 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 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的面积一般不超过50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在大学的两年里,我们学习了《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但如果要说非常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知识,都只存在于书本中,书本多半是简单化了的,因此要谈某个地方的地质地貌,只以书本只是来评判,那就成了纸上谈兵了,这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学校组织了这次野外实习,这是我们专业必修课,是为了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更好的掌握,运用上述课程。 实习时间地点: 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4月25日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 5月4日彭州市湔江关口 5月5日彭州市小鱼洞 5月6日彭州市白鹿镇 5月7日彭州市五龙溶洞 实习器材:罗盘、卷尺、皮尺、地质锤、放大镜、手持GPS、区域地形图、地质构造图、遥感影像图。 指导老师:白忠,宁龙梅,姜世忠 实习人员: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3级2、3班全体同学。 实习要求: 1.观察并叙述成都粘土的特征等,龙泉山和龙门山的地形地貌、岩层特点等以及分析小鱼洞的河谷地貌。 2.记录沿途所测量的有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利用数据画出一些突出的地貌。 3.简述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实习内容: 一.2015年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路线:成龙校区南云门小山坡——地理园区、游泳池附近——东门车城大道 1. 地质罗盘的使用 仰角的测定:(1)使用瞄准器瞄准所测目标顶端。(2)转动悬锥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3)读出竖直刻度盘读数,即仰角。 (1)岩层走向: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转动罗盘,是盘底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含解析)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了流水的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一)河流的侵蚀方式: 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流变长; 下蚀:向河床底部的侵蚀,使河流变深; 侧蚀:向河流两侧的侵蚀,使河流变宽。 溯源侵蚀常考察的两个主题:河流袭夺和瀑布。 【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原因:造成河流袭夺的原因是与分水岭迁移和新构造运动有关。 【分水岭迁移】当分水岭两侧坡度和长度不一致时,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的速度也不一样,在溯源侵蚀较快的一侧,河源向分水岭伸展也快。当切过分水岭时,侵蚀较快的河流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源夺过来,完成了河流袭夺过程。 【新构造运动】有时在某一流域范围内发生局部新构造隆起,河流不能保持原来的流路,迫使河流上游段流入另外河流中去也可造成袭夺现象。 【瀑布】: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的现象。在河流存在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造成跌水的悬崖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导致瀑布消失。

(二)河流的侵蚀地貌 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形成“V”形谷。分布在河流上游。 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河湾。一般位于中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成熟期: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拓宽呈宽浅的槽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一般位于下游。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 1.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2.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堆积不断扩大并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3.河口三角洲: 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若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河流地貌的野外观察

河流地貌的野外观察——东洲岛水文地貌野外实习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东洲岛水文地貌,掌握其形成原因,加强对河漫滩物质组成的了解,以及对阶地成因的的掌握,从而对河流地貌形成感性认识。 实验内容: (1)了解东洲岛的位置和形态; (2)掌握江心洲形成过程以及河漫滩的形成原因; (3)了解流水作用对河岸形成的影响;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态码头选择是否合理; (5)分析银盘山自来水厂选址的合理性; 实验步骤: (1)了解东洲岛地理位置与基本形态。 地理位置:东洲岛位于湘江河段流经衡阳市的上游部分由窄变宽处。深槽宽处330m,洲头宽650m,洲尾宽390m。可以看出河流对地貌的塑造作用。流水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了东洲岛。湘江左岸比较平直,岩性较硬。右岸比较弯曲,岩性比较软弱,流水侵蚀严重,凹凸岸分布有致。 基本形态:全长约4000m,洲头宽约650m,左汊道2.7km,两岸高度比州高1~2m,成条形。从岛的北端向南走,可以发现北端(洲尾)的物质是粘土颗粒和较细的粉沙,而南端(洲头)的物质组成是大小相对一致且较圆的颗粒较大的砾石,河床较深。整个洲尾尖而陡,与洲头截然不同。这说明河漫滩物质具有二元

结构。洲头经过河床的深水沉积,分选较好。 (2)了解流水地貌(东洲岛)的形成原因 由于河面拓宽,河流流速减慢,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边滩;在河流中间堆积形成心滩。当边滩和心滩多次被洪水淹没后,细颗粒沉积於高,被洪水淹没的次数越来越少,河床堆积形成河漫滩。当河漫滩永远不被洪水淹没时便形成江心洲——东洲岛。 由于是分叉河床,东洲岛头部,水流速校小,形成的洲头缓而宽;洲尾两股水流汇合,形成尖而陡的形状。整个东洲岛形似一个肾。 站在洲头向南望可发现有一狭窄处,湘江穿过狭窄处,江面变宽,速度减慢,河槽由深槽、浅槽交替出现,在心州前面100m 有一处深槽。基于流速变慢,又遭遇浅槽的抵挡,泥沙逐渐在浅槽中堆积,日积月累,形成了江心洲。当江心洲多次被洪水淹没,细沙粒、沉积物淤积使江心洲变高,被水淹没的次数逐渐减少, 经过各种作用的改造而形成了河漫滩。 (3)(东洲岛)的形态 东洲岛的岛尾尖而陡,这是由于两段小河在这里合流而产生了回流,对洲尾发生侵蚀破坏作用,因而形成现在的形态。东洲岛左边宽而深,右边窄而浅;左岸比较平直,右岸较弯曲。且右岸是凸岸。凹岸与凸岸交替出现,这是流水的侵蚀作用所致。因为湘江流经此处,河流由西南向东北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向右偏,右岸严重冲刷侵蚀,右岸流水呈螺旋状流动,在地转偏

河流的侵蚀地貌教案

4.3 河流的侵蚀地貌教学设计 ◆课程题目: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上第77页——81页)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分析: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对学生达到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面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外力因素。教材相关的教学要求: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相应的地表形态。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也是地理学以致用的一个体现。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以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对某些知识如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在理解时还有一定的困难,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列举出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并说明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说出河谷地貌的发育过程过程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在黑板上的版图及其讲解让学生了解流水侵蚀的三种形式以及 分别对地表形态形成的影响; 2.通过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河段侵蚀作用及河道特征的 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河谷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河谷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课件辅助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用时:15-20min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又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本节课主要河流地貌为案例 来剖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师:河流地貌,就是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使沿程物质发生侵蚀、搬运、 堆积,从而形成的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师:我们以长江为例,我们把长江分为三个河段,湖北宜昌以上为上 游,宜昌到江西省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从长江的纵剖面图 可以看到,上游的河流比降很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因此,这三 个不同的河段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地貌景观。这些地貌形态到底是 怎样形成的呢?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题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河流地貌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________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思路解析:河流地貌按成因可以分为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答案:侵蚀沉积 2.下列地貌类型中属于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珠江三角洲②成都平原③“V”形谷④“U”形谷⑤华北平原⑥长江三峡 思路解析: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地貌;“V”形谷是流水的侵蚀地貌,长江三峡也是长江水切断峡谷,所以也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U”形谷是冰川侵蚀地貌。 答案:①②⑤ 3.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这种侵蚀作用叫做()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上蚀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溯源侵蚀的概念。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的流水侵蚀为溯源侵蚀。答案:A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平原,在地堑的基础上经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渭河平原 B.松嫩平原 C.华北平原 D.太湖平原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知识。四个选项都是经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但是在地堑基础上形成的却只有渭河平原。 答案:A 2.对黄淮海平原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风化作用 思路解析: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的,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高中地理_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河流侵蚀地貌,能描述其景观特点,明确河流侵 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河流堆积地貌,能描述其景观特点,会分析堆积 地貌的形成过程。 3、结合案例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的形成,特点。 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河流侵蚀作用与河谷形态的关系。 河流凹凸岸的判别、应用。 【教学方法】Google Earth辅助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实验探究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上课前学生欣赏多姿多彩的河流地貌(设计目的:一是做好上课前准备,二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识别不同的河流地貌,激发进一步探究其形成的兴趣) 承转:刚刚我们欣赏了幽深陡峭的峡谷,气势磅礴的瀑布,蜿蜒多姿的河湾等,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形态迥异的河流地貌?这节课我们将沿长江来探讨河流地貌的发育。 内容设计: 环节一: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学生在沿长江的旅行中落实基础、解决疑惑长江之旅第一站:虎跳峡 学生:识别该处河流地貌的形态,初步分析形成该形态的主要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河流侵蚀作用演示实验 理解河流下蚀、溯源侵蚀以及两种侵蚀对河谷形态的影响

应用提升:请画出若干年后,长江河床由于侵蚀可能形成的新的河床纵剖面线长江之旅第二站:荆江 学生:识别该处河流地貌的形态,初步分析形成该形态的主要作用 教师:利用河流纵向、横向剖面图逐步引导学生思考 1、河流凹凸岸的形成与流水侧蚀、堆积作用的关系 2、河漫滩、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3、寻找河道改道的历史见证—牛轭湖 长江之旅第三站:长江三角洲 学生:识别该处河流地貌的形态,初步分析形成该形态的主要作用

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制作人:王建梅审稿人:梁昌国[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一个案例,是前面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河流地貌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可以延伸到其他外力作用。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方法,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以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本节涉及许多新名词。如河漫滩、弯道环流等,因此在讲解中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知识深如浅出,用现象代替难懂的名词。 [教学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类型及形成与发展过程。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河谷的演变过程。 2.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河流侵蚀作用对河谷产生的影响。 2.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侵蚀。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具] 图册,板图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地址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冰川、流水、风或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变化,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流水作用比较常见,如我们生活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河流地貌中的堆积地貌。下面我们就以河流地貌及其发育的情况为例,来认识外力作用是如何对地貌形态产生影响的。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1

<教师讲解> 河流的发育过程都是由河水向河源不断推进,因此,河源段受河流作用时间最短为河谷发育早期,中游经较长时间发育,河谷宽展为中期,下游河流作用时间长,河谷宽浅,为成熟期,所以我们可以以河流的不同河段来说明河谷的发育过程。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自西向动注入东海。在长江的上游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虎跳峡。<地图册P37>。 学生讨论:虎跳峡有什么特点?这种景观是怎样形成的? 答:虎跳峡谷壁陡峭,河流湍急,河谷深而窄,横剖面呈“V ”型。 (补充)<河谷下切剖地下含水层,获得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形成河谷> 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下能和溯流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形成“V ”型河谷。 (板书)(1)早期以下蚀和溯流侵蚀为主“V ”型 左图中指出荆江河段,河流蜿蜒蛇形。 (教师讲解) “V ”型河谷形成以后,河流落差变小,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和,河流弯曲,河谷拓宽。河流在弯曲河道,受离心力的作用,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在水压的作用下,水流由底部从凹岸流回凸岸,凹岸水流速度快,受到侵蚀,而侵蚀的物质在水流的作用下,被搬到凸岸堆积。(如板图) (板书)(2)中期: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弯曲。 (教师讲解)随着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河流更加弯曲,河谷宽而浅,呈“V ”型。 (板书)(3)成型期:下蚀为主,河谷宽而浅呈“V ”型。 (书P77)图,总结河谷的不同发育阶段,河谷的特点。 (过渡)由于河床坡度降低,导致流速减慢,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河流搬运能力降低,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板书)(二)河流堆积地貌 1.洪积—冲积平原 (对照板图,天山北麓的洪和扇)(我国西北) 山区:洪水期,流速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水流出山口 度减慢→物质堆积→洪积扇→洪积平原 (冲积扇主要在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 洪积扇以谷口为顶点,由扇顶到扇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为砾石、碎石、 砂、粉砂、粘土、在扇缘,水土质易好,往往形成干旱地区肥美的绿洲,如天山北麓的绿洲。 2.河浸滩平原 (如图)(教师讲解沙浸滩的形成并板书) 河流中下游地区,下蚀弱,侧蚀强→(凹岸堆积)凸岸侵蚀→水下堆积体→ 地势平缓 河道开阔 →水流速 枯水期露出水面→河漫滩 洪水期继续堆积 →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一个案例,是前面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河流地貌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可以延伸到其他外力作用。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比较四个版本的相关内容,可以结合课本案例和乡土案例,以达到学生学习到身边的地理,化抽象为具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通过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总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说出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掌握流水堆积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读各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说明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 过程与方法 (3)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与课堂有关的地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运用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4)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讨论和实验研究,让学生开心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加强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教法与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动画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等。重、难点 重点 1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流水侵蚀地貌类型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2 流水堆积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难点 1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河流地貌的发育专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据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①说法不准确,故选D项。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沙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4.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总输沙量与河流搬运能力和河流含沙量呈正相关,则总输沙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导致的搬运能力下降,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或河流流域内修建水库拦截了部分沙源。故C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河流总输沙量减少,则河口沉积作用减轻、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另外从海平面上升角度看,海岸后退。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5~6题。 5.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6.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①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③处位于河流的峡谷处,流水的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强烈。第6题,冲积扇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出山口处,即④处。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况。读图,回答7~8题。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解析:1.B 2.C 3.D第1题,砾石是岩石在搬运过程中常年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规律,砾石遇到河流凸岸时,就会堆积下来,慢慢形成了砾石滩。第2题,石笋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由于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斗状洼地;风蚀蘑菇是岩石常年受到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与流水对岩石侵蚀的效果类似;花岗岩风化球主要是风化作用形成的。第3题,对比图中9 cm的砾石大小,可以断定图中粒径9 cm左右的砾石最多,粒径过大或过小的较少。 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该河谷地貌自然环境特征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A.由于整体构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宽广的谷底形成阶地 B.每年3、4月是该河谷的洪水期 C.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丙处为红壤,土壤贫瘠 5.该河谷地区最适宜聚落布局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解析:4.A 5.D第4题,图甲、丁两处有大量的河流沉积物,说明最初为河流的谷底,现在甲、丁两处高于现代河谷100多米,说明该地经过了抬升作用;江南地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丙处有河流沉积物,土壤肥沃。第5题,丁地地形平坦开阔,且地势较高,不会受到河流洪水的威胁,因而最适宜聚落布局。 阶地是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局部),其中等高距为20 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6~7题。 6.文字材料中的“地壳运动”应是() A.地壳水平挤压上升B.地壳水平挤压凹陷 C.地壳水平上升D.地壳断裂下陷 7.若在⑤处钻100 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③处钻至该水平面有可能的深度是() A.80 m B.60 m C.40 m D.20 m 解析:6.A7.B第6题,图中河流所在位置为谷地;以河流为中心,向两翼岩层出现由老到新的变化,说明为背斜构造,即该地的地质地貌为背斜谷。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文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第四章地貌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方式、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校友会2019中国地质学类一流专业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专业层次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8星级世界一流专业 2 南京大学8星级世界一流专业 2 北京大学8星级世界一流专业 4 西北大学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

4 成都理工大学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校友会2019中国地理科学类一流专业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专业层次 1 北京师范大学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 2 北京大学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 3 南京师范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3 东北师范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5 兰州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内容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喀斯特和河流)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学业质量水平合格考(水平 1-2) 1.根据景观图或资料,辨识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 地貌类型,并能描述其景观特点。(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2.认识不同河段河流地貌景观,简单分析其形成 过程,说明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综 合思维、区域认知) 等级考(水平 1.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

河流地貌认知实习报告材料

桂林理工大学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河流地貌认知实习报告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水利类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2017年06月30日

一、实习目的: 通过漓江上游猫儿山和湿地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二、实习内容: 桂林猫儿山漓江源头土壤、植被调查;桂林会仙岩溶湿地调查。 三、实习时间: 周二:会仙湿地调查,9:00在1号食堂前集合上车,返回时间大约13:00; 周三:猫儿山调查,8:00在1号食堂前集合上车,返回时间大约15:00; 周四、周五:撰写实习报告并提交。 四、实习成果 (一)、猫儿山 基本情况: 6月28日我们驱车三个小时来到了猫儿山。我们徒步爬上猫儿山海拔将近700米的地方然后返回,在上下山的途中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对猫儿山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学习。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查阅的资料可以得知,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北纬25°48'~25°58',东经110°20'~110°35'。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m,为华南第一高峰,山体相对高度1862m,境内山峦重迭,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

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米,为华南第一峰,且发源于猫儿山的河流有39条之多,漓江就是其中之一。 1、 猫儿山土壤 猫儿山区地处北纬25°48′~25°58′,南北跨度10′,同属中亚热带。由于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 加之常绿阔叶林生长繁茂,生物和土壤 之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迅速,在富 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下 形成红壤。因此,从纬度地带性来看, 本区属于中亚热季风常绿阔叶林红壤, 也即猫儿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如 图2)。 猫儿山区土壤垂直带谱的基带由红壤开始,随着海拔的升高以及水热条件的差异而出现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以及山地黄棕壤,海拔2000m 以上的山顶部位,由于温度低,风力强,立地条件差,以致森(图二) (图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用讲解、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第一小节大家学习了塑造地貌的内、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由风、流水、冰川等等的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作用地貌,是大自然中最为常见的地貌,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河流对地貌的作用。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介绍】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河流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知识回顾】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前面课本中的一些概念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 【播放幻灯片】

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地貌: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称为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搬运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77倒数第一、二段,填出以下表格。 【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播放幻灯片】 河流侵蚀作用视频 早期河流形成时,伴随着地壳的抬升作用。例如: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 【播放幻灯片】实例1: 视频: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 【思考】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成因是什么? 科罗拉多大峡谷横剖面呈什么形状? 【播放幻灯片】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 第五章 第13讲《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复习讲义练习附答案

第13讲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 [课程内容]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 识别3~4种常见地貌。 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 主要特点。 [思维导图]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影响因素作用 风化 作用 温度、水、生物等 ①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 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 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搬运 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堆积 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使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4.主要外力作用和典型地貌 (1)风化作用 作用 因素 发生 区域 作用结果示例图

温度、水、空气、生物普遍风化地貌,如球状花岗岩地貌 (2)侵蚀作用 作用因素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 流水湿润、半湿润区的坡度 较大地区 水蚀地貌,如沟谷、瀑 布等 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冰川高纬或高山地区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等 海浪海岸地区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 (3)搬运作用 不塑造地貌,但形成重要的地理现象,如沙尘暴(风力搬运)、黄河水混浊(流水搬运)。 (4)堆积作用 作用 因素 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 流水湿润、半湿润区的地势 变缓或河道弯曲地区 流水堆积地貌,如冲 积扇、冲积平原、三 角洲 风力干旱、半干旱区风积地貌,如沙丘、沙垄 冰川高纬、高山地区及冰川 滑过地区 冰碛地貌、冰碛湖、 峡湾等

高考地理试题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地理试题河流地貌的发育高考地理试题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Ⅰ、Ⅱ两区域河流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Ⅰ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B.Ⅱ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仅有侵蚀作用 C.Ⅰ区域河流流水作用使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D.Ⅱ区域河流切割作用显著,使河谷呈槽形 2.有关河流的假设能够成立的是() A.若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则该河流只有一次汛期 B.若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Ⅱ区域河流易发生凌汛 C.若该河流位于西北地区,则该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D.若该河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则该河径流量一定大于北方任一河流 比较右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4题。 3.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4.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 (2019百校联盟调研)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C.甲c沉积兴建仓库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6.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A.a线或c线 B.b线 C.c线 D.a线 (2019济南统考)右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8.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

河流的侵蚀地貌教学设计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一课时河流的侵蚀地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讲述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 地表形态的影响; 3 .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能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界中河谷地貌的形成原因;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三、德育目标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河谷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 1.对溯源侵蚀的理解; 2.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甲乙 1.在本章的第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营造地表形态的力,我们分为两类,分别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其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风化、侵蚀、搬动、堆积。 3.常见的外力又有哪些呢?一一风,流水,冰川,生物,波浪。 3 .观察两幅图片,图中所展示的地貌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河流。 过渡:河流地貌是自然节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上节课我们以“山岳 的形成”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这节课我们将以 “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来进一步学习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两幅图片中,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有什么区别? ――甲是河流的侵蚀地貌,乙图是河流的堆积地貌。这就是我们常见的两种河流地貌。首先我们来学习河流的侵蚀地貌。[板书] 2.河流的侵蚀地貌: ①理解河流地貌的涵义:侵蚀——河流侵蚀——河流的侵蚀地貌。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归纳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 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三峡地貌崇明岛 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形成原因不同。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知识点一:河流侵蚀地貌(重点) 侵蚀类型 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分别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溯源侵蚀:河流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 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下蚀:河流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V”字形,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河流的下蚀作用比较强烈。 侧蚀:河流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据史

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因此,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这主要是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河流的侧蚀作用表现强烈,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 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 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 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请看下图并思考讨论:图中A、B两点哪里更适于建河运码头,说明理由。 解析:B点。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因此水深较深,适合做码头。

4.4 河流地貌的发育与河流冲淤——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讲义附真题及解析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4.4河流的发育与河流冲淤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2019·黑龙江大庆四中高三月考)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作用会导致分水岭被切穿,一侧河流被另一侧河流抢夺,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湖北省清江上游某河谷的发育过程就是典型的河流袭夺现象,其发育速度较一般河流袭夺更快,称为“清江袭夺模式”,下图为该河谷不同发育阶段示意图,A、B、C表示不同时期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的基岩类型可能是() A.沉积岩B.喷出岩C.侵入岩D.变质岩 2.“清江袭夺模式”袭夺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下沉运动B.地下水的溶蚀 C.岩石风化作用D.地表流水侵蚀 3.袭夺后,图中袭夺河流域内变化最小的是() A.流域面积B.水系形态 C.河流流量D.气候特征

(2020·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下图中甲图示意渭河两岸物质组成差异情况,乙图示意不同年份渭河下游地区某监测点与渭河中心线最近距离的变化态势,监测点位于现在渭河南岸某固定点。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造成渭河南岸物质颗粒平均粒径大于北岸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渭河以南() A.降水量更大B.地势起伏更大 C.支流流速更快D.植被覆盖率更低 4.公元700—2010年,渭河北岸地区侵蚀、淤积的总体变化特征是() A.持续淤积,偶有侵蚀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偶有淤积D.先淤积,后侵蚀 5.推测在1700—1900年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①秦岭北麓植被认为破坏较严重 ②地处暖湿气候期 ③秦岭断块处于剧烈上升期 ④渭河流速加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020·山西高三期中)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选择题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 1 .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 U”型谷 B.水流湍急 C.为“ V”型谷 D.水深壁陡 2 .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答案】1. C 2 . C 【解析】1 ?读團可知,该河谷是“V朋型谷型河谷深而窄,谷壁陡悄,水流湍急。 2.渍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肓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力①豕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 源头,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为主,使河谷不断加爲并形成W型谷<■ 3 .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4 .据材料判断,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1 — 2 题。

【答案】3. A 4 . A 【解析】3-團示区域地势低平,河湖众梦,河流为地上河3由此可知,该地地形为平原,气候湿润。 气候湿润的平原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A 项正确。 4-该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为"地上河3易决口形成洪涝灾害。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局部河段景观图,据此完成 5 — 6题。 5?关于图示区域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谷形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大 B. 河流流速较慢,排水慢,易加剧洪涝灾情 C. 甲岸宜修建码头 D. 乙岸常形成河漫滩 6 ?该河谷沿甲乙方向的横剖面接近下图中的 【答案】5. B 6 . C 【解析】5?该地河流以曲流为主,受河流的惯性影响较大,受地砖偏向力的影响较小, 较慢,排水慢,易加剧洪涝灾情, B 正确;甲岸为凸岸,河流以沉积为主,河床较浅,常形成河漫滩,但是 不适合修建码头;乙岸为凹岸,河流以侵蚀为主,河床较深,适合修建码头, 6 ?由上题分 析可知,甲岸为凸岸,河流以沉积为主,河床较浅,乙岸为凹岸,河流以侵蚀为主,河床较深, 结合选项,C 正确。 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 7—8题。 A . B. C. D. A 错误;河流流速 C 、 D 错误。故答案选B 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