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鼻饲患者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鼻饲患者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鼻饲患者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鼻饲患者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鼻饲患者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脑卒中鼻饲患者家庭护理内容,通过院内培训与院外访视支持,指导家庭鼻饲法的开展,并对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鼻饲法;家庭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心脑血管病大流行,据who统计,在所有心脑血管病死亡中,脑卒中居第二位[1]。而生存的患者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卒中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2]。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为45%[3],主要由于双侧大脑皮质或脑干束损伤产生的假性球麻痹[4]。经过积极早期康复治疗,85%以上的患者吞咽功能可以得到恢复或减轻。但如不能及时治疗,丧失了恢复的最佳时间,将有可能导致患者终生鼻饲进食[5]。

鼻饲即鼻饲法,就是将导管通过鼻腔插入患者胃中,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6],现已成为脑卒中综合治疗的必要手段。家属参与脑卒中患者鼻饲护理是目前最佳护理模式,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效果[7]。

1 脑卒中鼻饲患者的家庭护理

1.1 院内培训内容

对需在家进行鼻饲的患者,在出院前1周对其及家属进行理论培训,集中授课3次,每次1h。内容包括[8]:相关疾病知识和鼻饲基本操作、鼻饲液的配制、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应急处理。护士协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观察病情: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 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 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 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 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 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 发生坠床或损伤。 (二)、卧位: 1、休克或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应取平卧位。 2、重病脑损伤如无休克,应取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cm,以利静脉回流,减轻 脑水肿。 3、深昏迷者取侧卧或侧俯卧位,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并定时翻身。 (三)、呼吸道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鼻饲法教学案例

作业标题:鼻饲法教学案例 作业内容: 护理学基础教学案例鼻饲法 一背景描述: 王某,73 岁,男性,因脑出血入院,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患者意识清醒,但患者体质较弱,仍不能说话及正常吞咽。医嘱要求给予鼻饲,补充营养。请判断这位病人是否适合鼻饲。 二教学原理: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现状,本项目具备实施条件。本节内容运用案例教学的优势,能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并最终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正确概述鼻饲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能熟练掌握鼻饲术的操作过程和要点;能正确实施对昏迷病人的鼻饲术;准确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保持清洁和病人安全。 3 情感目标:操作过程中通过护士的解释,病人能主动配合护士操作;培养学生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鼻饲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使操作过程更加人性化。 五实施条件: 1 要求具有模拟临床环境的实验中心和操作用物。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3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特别是决策和评价过程,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之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策略 1 学生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已经经过了临床基础课的学习,已掌握了相关的解剖生理知识,对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的方法已有一定的概念,掌握了医院感染防护技术的重要性,原则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医院饮食和病人的一般饮食护理的要求。 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护理教学,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设计,尝试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教学评价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贴近临床,能更快的使学生适应今后的临床工作。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课前预习,和学生共同复习消化系统解剖知识。 (二)讲授新课为一位清醒病人进行鼻饲,演示整个操作流程:插管 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检查腕带。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后告知患者操作方法及配合要点。 2.摆体位有义齿者取下义齿

脑卒中护理手册.doc

脑卒中护理手册目录 1.脑卒中的基本概述 2.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 3.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4.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 5.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 6.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 7.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及护理 8.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基本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 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 病。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它与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 死疾病。目前我国脑卒中已成为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发病 率 120-180/10 万,每年死亡病例大于 150 万,存活者 600-700 万,且 2/3 存 活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本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 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脑卒中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

一.头痛: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 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评估: 1.病史 (1)了解头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询问是全头痛,局部头痛还是部位 转换不定的头痛:是搏动性头痛还是胀痛,钻痛,钝痛,触痛,撕裂痛或 紧箍痛,是轻微痛,剧烈痛还是无法忍受的疼痛。 (2)头痛的规律:询问头痛发病的急缓,是持续性还是发作性,起始与 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激发,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急起的头痛可能提示蛛 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3)有无先兆及伴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头痛,病人可伴有恶 心,呕吐等症状。 (4)疼痛常用工具: 1.数字式疼痛评定法:将一条直线等分为10 段,一端 0 代表无痛,另一端 10 代表极度疼痛,病人可选择其中一个能代表自 己疼痛感受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程度。 2.文字描述式,将一直线等分 5 段,其中一端表示“没有疼痛”。另一端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患者选择其 一表示疼痛程度。 3.视觉模拟评定法 4.面部表情测量图,图示 6 个代表不同疼痛程度的面孔,患者选择其一来代表自己的感受。 插入图表 二.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可表 现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临床可通过病人的言语反应,对针刺的痛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1.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饮食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饮食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2-06T09:17:54.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熊红霞龙燕妮甘雯曦杨琴 [导读] 腹泻护理:应观察、记录粪便性质、颜色及其次数并告知医生。并保留标本检查或培养。 熊红霞龙燕妮甘雯曦杨琴 (贵州省松桃县中医院贵州松桃 554100) 【摘要】目的探索鼻饲饮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 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分别进行注射器分次鼻饲、输液管缓慢滴注或连续经泵滴注鼻饲饮食。注意对鼻饲液、鼻饲管的管理,加强对患者及其鼻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及鼻饲后的效果。结果 126例患者中30例能正常鼻饲饮食;另外96例中出现胃液返流26例,消化道出血38例,便秘和腹泻32例,处理后88例好转能继续鼻饲饮食,2例胃液返流者停止鼻饲饮食,改静脉高营养治疗。鼻饲时间7—80天。126例中病情好转回病房者120例,死亡3例,病重自动出院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经尽早鼻饲饮食,进行观察和护理,可有效维护和利用胃肠道正常功能,避免营养不良,增强患者免疫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颅脑损伤鼻饲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248-01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重症,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患者常因广泛性脑、脑干损伤而出现长时间的昏迷,不能自行进食,需要通过鼻饲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1]对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原发损伤的同时,早期给予鼻饲饮食营养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9年1月—2012年7月共收治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57例。其中男83例,女43例;年龄16~71岁。脑干伤31例,脑挫裂伤52例,颅内血肿43例。126例中98例为车祸伤所致,20例为高处坠落伤所致,8例为殴打所致,126例中100例行开颅探查,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术后48小时患者如无腹胀,胃肠功能正常,可以先用50—100ml温开水通过鼻饲注入胃内,如无胃液返流、腹胀等症状可开始鼻饲饮食。鼻饲时间7-80天。出现返流26例,占20.6%;腹泻15例,占11.9%;便秘17例,占13.4%;消化道出血38例,占30.2%。 1.2鼻饲方法 1.2.1鼻饲饮食的配置 鼻饲饮食采用普通食物如牛奶、各种肉类炖汤、果汁等,加入适量植物油、食盐,经加工配制成流质,价格便宜,易于耐受。 1.2.2给食途径通过鼻胃管给食。 1.2.3给食方法 1.2.3.1插管方法:选择适合型号的胃管,用石蜡油润滑后经一侧鼻腔插入10—15cm时,将患者下颌靠近胸骨,便于胃管顺利通过咽喉部插入胃内,插入长度45—55cm,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可以鼻饲饮食。 1.2.3.2采用3种给食方法 (1)分次灌注法 用50ml注射器分次灌注,每次推注15—30分钟,初期,宜少次少量,每天4—6次。2—3天后逐渐过渡到正常,2—3小时1次,每次180~220ml。 (2)缓慢滴注法 将输液管插入肠内营养混悬液中,500ml滴入4—6小时,30—40滴?分。 (3)连续经泵滴注法 将输液管插入肠内营养混悬液中,然后将输液管插入输液泵内,经过鼻饲管均匀地注入患者胃内,500ml滴入时间4—6小时,每分钟30—40滴。 每日总量1500-2000ml或遵医嘱。流质饮食38℃~40℃。于2次之间补充水分或果汁,夏天连续滴注时应注意流质的密封,防止污染,[2]冬天滴注时用热水袋或加温瓶保温,鼻饲后给10~20ml温开水冲洗导管,以防食物在管中腐败发酵或堵塞。 1.3营养状态评定 通过每周测定上臂肌围和血清蛋白评估营养状况,定期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等。根据营养状态变化,调整鼻饲液配方,纠正营养不良。 1.4结果 本组患者鼻饲开始时间为术后48 h左右,鼻饲时间7-80d。126例患者中30例能正常鼻饲饮食;另96例中出现胃液返流26例,消化道出血38例,便秘和腹泻32例,经处理后88例好转能继续鼻饲饮食,2例胃液返流者停止鼻饲饮食,改静脉高营养治疗。126例中病情好转回病房者120例,死亡3例,病重自动出院3例。 2.护理 2.1鼻饲饮食的护理 2.1.1鼻饲饮食应现配现用,用物应严格消毒,每天更换,鼻饲后空针、碗清洗后煮沸消毒备用。操作者操作前应洗手。 2.1.2营养液用量应由小到大,浓度应由低到高。 2.1.3防止食物反流和误吸将患者床头抬高30°~40°。每次鼻饲前应检查并确定胃管在胃内。 2.1.4长期鼻饲者,要求定期更换胃管,每周更换鼻腔重新置管。重新置管于头天晚最后一次进食后拔除胃管,第二日晨重新置管。置管侧鼻腔每天滴液体石蜡油1滴,以减轻胃管摩擦力,防止鼻粘膜干燥糜烂,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2.1.5口腔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3次,并观察口腔粘膜状态。因病人处于昏迷状,定时在鼻饲前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 2.1.6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对症处理。

护理学基础教学案例鼻饲法

护理学基础教学案例鼻饲法 一背景描述: 王某,73 岁,男性,因脑出血入院,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患者意识清醒,但患者体质较弱,仍不能说话及正常吞咽。医嘱要求给予鼻饲,补充营养。请判断这位病人是否适合鼻饲。 二教学原理: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现状,本项目具备实施条件。本节内容运用案例教学的优势,能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并最终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正确概述鼻饲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能熟练掌握鼻饲术的操作过程和要点;能正确实施对昏迷病人的鼻饲术;准确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保持清洁和病人安全。 3 情感目标:操作过程中通过护士的解释,病人能主动配合护士操作;培养学生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鼻饲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使操作过程更加人性化。 五实施条件: 1 要求具有模拟临床环境的实验中心和操作用物。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3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特别是决策和评价过程,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之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策略 1 学生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已经经过了临床基础课的学习,已掌握了相关的解剖生理知识,对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的方法已有一定的概念,掌握了医院感染防护技术的重要性,原则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医院饮食和病人的一般饮食护理的要求。 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护理教学,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设计,尝试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教学评价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贴近临床,能更快的使学生适应今后的临床工作。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课前预习,和学生共同复习消化系统解剖知识。 (二)讲授新课为一位清醒病人进行鼻饲,演示整个操作流程:插管 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检查腕带。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后告知患者操作方法及配合要点。 2.摆体位有义齿者取下义齿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2015 知识点:颅底骨折的分类;脑脊液漏防止颅内感染的护理;颅内血肿的分型和病情评估; 颅内血肿的病情观察;硬脑膜外血肿的特点。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硬脑膜外血肿。 患者,张先生,男性,51岁,高中文化,车祸致头痛头晕伴呕吐2小时入院。患者早上6:00骑电动车时不慎被货车撞伤,当时有短暂的昏迷史,醒来时感头痛头晕,恶心未吐,耳鼻流血,被送入医院。 入院检查:神志清楚,瞳孔双侧等大,直径0.25cm,对光反应灵敏,T 37.6℃,P 52 次/分,R 18次/分,BP134/92mmHg,右侧枕后头皮挫伤,4cm×4cm瘀斑,右耳及双鼻流血,胸腔腹部未见明显异常,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入院后予补液抗炎止血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患者无高血压病史。 辅助检查: 血常规:RBC 4.87×1012 /L,HB138g/L,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82.9%。 凝血功能检查:PT12.9秒,APTT27.4秒,TT16.4秒,INR0.95。 急诊床边B超检查:胸腔无出血,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示脑挫伤,右侧膜外少量出血。 医疗诊断: 1.脑挫伤; 2.硬膜外血肿; 3.颅底骨折。

情景1 入院护理 问题1 如何评估该患者病情? 1.评估患者的健康史: (1)车祸致伤有短暂的昏迷史; (2)无高血压病史; (3)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一次; 2.护理体检: (1)T 37.6℃,P 52 次/分,R18次/分,BP134/92mmHg; (2)右侧枕后头皮挫伤,右耳及双鼻流血; 3.观察心电监护情况; 4.配合医生做好进一步检查。 问题2 针对该患者病情,目前需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绝对卧床休息,取右侧头高卧位; 3.予氧气吸入2~4L/min,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脑缺氧,缓解疼痛; 4.注意头痛呕吐情况,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5.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并观察脱水的效果; 6.暂禁食; 7.动态CT检查,必要时做好急诊术前准备; 8.保持大便通畅。 问题3 就患者的脑脊液耳漏、鼻漏,该如何处理? 1.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取头高位(30°~60°),宜患侧卧位; 3.脑脊液鼻漏耳漏者严禁堵塞鼻腔和耳道,不可用水冲洗或注入药物,局部保持清洁,用消毒酒精棉球洗外耳及外耳道;

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的饮食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的饮食护理 发表时间:2013-08-13T17:38:48.2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玲 [导读] 患者在颅脑受到损伤的应急情况下,可继发胃、十二指肠等粘膜发生糜烂、溃疡,加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极易导致应激性溃疡出血。 张玲(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人民医院 13150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327-01 颅脑损伤患者,伤后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从口摄入食物,常导致营养失调,往往需要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以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通过对30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鼻饲饮食营养治疗,得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3日共收治3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26例,女4例,多数为车祸所致,伤后2-3天仍昏迷,但肠鸣者恢复的病人,可以先用50-100毫升的温开水通过鼻饲管注入胃内,如患者无胃液返流,腹胀等症状,可开始鼻饲饮食。 2 护理 2.1 鼻饲饮食的管理 2.1.1 鼻饲初期,食品主要为牛奶、豆浆、米汤,其次可加入鸡汤、鱼汤、排骨汤、菜汤等纯质食物,而后逐渐加入较稠的肉泥、素菜泥。但应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营养改善情况,可酌情增加鼻饲量及次数。但不能盲目加量,以免造成患者腹胀、恶心、消化不良等问题。为了使患者能适应,开始鼻饲饮食用量宜小(50~100ml/次),次日增加到200ml/次,1次/2小时,总量为2000~2500ml。 2.1.2 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引起肠道感染,所以鼻饲饮食应现用现配,物品应严格清洁消毒,每天更换1次。 2.2 鼻饲前、中、后的护理 2.2.1 鼻饲前的护理: ⑴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a.用注射器接胃管末端,抽吸是否有胃液抽出。 b.检查胃管长度,应在45~55cm之间。 ⑵准备好温开水,鼻饲液,温度在38~40℃左右,避免过冷过热。 ⑶确认鼻饲管在胃内,注入10~15ml温开水,检查胃管是否通常。 ⑷将床头抬高15~30°。 2.2.2 鼻饲中的护理: ⑴推注速度应均匀缓慢。 ⑵推注后应及时返折胃管,防止空气进入。 ⑶鼻饲液为混合性流食时应当间接加温,以避免蛋白凝固,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注入,防止产生凝块。 ⑷注入药物时,应将药物研碎,溶解后注入。 2.2.3 鼻饲后的护理: ⑴鼻饲后用30ml温开水冲管,防止食物残留在胃管内引起变质。 ⑵ 30分钟后再翻身,不易马上运动。 ⑶将胃管末端返折,用纱布包好,固定在枕旁,防止胃管脱出。 ⑷长期鼻饲患者给予口腔护理3次,并定期换胃管,硅胶管每月更换一次。置管的鼻腔应每天滴液体石蜡油1滴,以减轻胃管摩擦力,防止鼻粘膜干燥糜烂。 2.3 鼻饲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3.1 鼻饲饮食返流 防止鼻饲饮食返流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为防止鼻饲饮食返流,鼻饲速度不应过快,必须注意温度适宜,鼻饲前先充分吸痰。 ⑵鼻饲后将床抬高30度持续2小时,重力和坡度作用可防止返流。短时间内尽量不吸痰,防止呕吐。 ⑶在出现胃液返流时,可适当减少每次鼻饲量,严重者暂无进食。每次鼻饲前要从胃内抽吸胃液,如果每次胃液超过100ml,应禁止鼻饲。 2.3.2 消化道出血 患者在颅脑受到损伤的应急情况下,可继发胃、十二指肠等粘膜发生糜烂、溃疡,加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极易导致应激性溃疡出血。主要表现为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和柏油样大便,严重者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可用冰盐水和盐酸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粉进行鼻饲,2h后进行胃肠减压,停止鼻饲,必要时静脉应用止血药物预防出血。病人出血停止48h后,无腹胀、肠麻痹、有肠鸣者,方可慎重喂养,初量宜少,每次<15ml,每4-6h/次。 2.3.3 便秘和腹泻 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加上鼻饲饮食纤维性食物少,致使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坚硬和排便不畅,如患者无糖尿病,可通过鼻饲管注入蜂蜜水,每次100ml,每日三次,或给缓泻剂,外用开塞露通便,必要时可行少量不保留灌肠,同时调整鼻饲饮食的配方,增加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如出现腹泻,应观察记录粪便性质、颜色及次数并告知医生。同时保留标本送常规检测或培养,并进行对应处理,减少鼻饲饮食量及脂肪摄入,保持鼻饲饮食的温度接近体温,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必要时暂停鼻饲饮食。此外,还应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水清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防止皮肤溃烂发炎,如出现脱水症状时按医嘱及时补救。 3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往往出现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营养需求量较高,尤其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增加了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所以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主张早期鼻饲饮食行胃肠内营养。

鼻饲法及护理

鼻饲法及护理 鼻饲法及护理 人体食管长度约25cm.咽喉部长度约10-15cm.总长度45cm;胃管有三个侧孔,从顶端至第三个侧孔的距离为10cm 鼻饲法、 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胃管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目的、 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各种营养要素 适应症、 ?不能由口进食者: 1.如昏迷患者 2.口腔疾患、口腔手术后的患者.上消化道肿瘤引起吞咽困难的患者. 3.不能张口的患者,如破伤风患者. ?早产儿. ?病情危重的患者. ?拒绝进食的患者. 鼻饲常用饮食、

医用肠内营养液 能全素 能全力 康全力 自制肠内营养液 牛奶 米汤 果汁 药品等 鼻饲方法、 针筒灌注→间歇喂养 营养泵泵入→连续喂养 常用饮食和温度、 混合奶、牛奶、果汁、菜汁、肉汁、米汤、豆浆等饮料,有条件的可用肠内营养制剂 温度一般为38-40℃,不宜过冷或过热 (前臂内侧) 操作流程 1.接到医嘱,双人核对医嘱 2.护士准备: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无佩戴饰 3.用物准备:治疗盘、治疗巾、弯盘1个(石蜡油纱布.清洁纱布)、胃管1根、一次性灌注器1个、

棉签、胶布、手电筒、手套、听诊器、别针、管道标识,皮筋、治疗车,洗手液,污物桶、温开水、流质食物、屏风、压舌板 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 5.核对评估患者 a.核对床号.姓名.解释目的.配合要点.取得合作 b.评估病情.鼻腔情况.既往有无鼻腔疾患 6.洗手戴口罩 7.操作: a.核对患者 b.摆体位:清醒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颌下铺治疗巾,昏迷病人取平卧位,头向后仰 c.鼻腔准备:清洁鼻腔 d.测量胃管长度 置管长度、 小儿14-16cm 成人45-55cm 测量方法 从病人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 从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 眉心至脐的体表的长度 e.插管 用石蜡油纱布润滑胃管前段约15-20cm,左手托

鼻饲病人的护理

鼻饲病人的护理 【关键词】鼻饲病人;护理 鼻饲适用于不能经口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某些术后或肿瘤、食道狭窄、食管气管瘘者等。通过胃管供给流质软食,以保证病人的营养和治疗需要。 胃管插管长度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或前额发际至剑突距离,成人约45~55cm。昏迷患者因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了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在插管前将患者头后仰,当插到15cm时,以左手将患者的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使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到达胃内。插管动作要缓慢、轻稳,非凡是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处时,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鼻饲的饮食一般都是医院营养科配方的匀浆液混合奶,也可有外购的各种营养成品,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病情稳定后要及时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一些老年患者因长期鼻饲混合奶,而产生便秘和腹泻,混合奶虽然热量高,但营养不够全面,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可适当加入一些果汁、菜水、豆汁、鱼汤、鸡汤、植物油等,以使营养全面。 鼻饲饮食的温度应在38-40度左右,不可过热或过冷。太热刺激食道及胃粘膜导致损伤,温度太低极易引起胃痉挛、呕吐、消化不良、腹泻、腹胀不适,因此有条件情况下最好以水温计测试温度,也可将鼻饲液滴于手腕内侧部不感觉烫为宜。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灌入,防止产生凝块。服药时应将药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每次鼻饲前应判定胃管确在胃内方可注食。检查胃管是否确在胃内的方法有三种:①胃管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②用注射器从胃内注入10ml空气,置听诊器于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③将胃管开口端置盛水碗内应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特别应注意的是老年人因咽部对刺激反应迟钝,误入肺部可无明显的咳嗽,或因肺部感染痰液粘稠,误入肺部后痰液堵塞管道时也无明显的气泡溢出。同时还要观察胃管是否盘在口中,若有应及时拔出后重新插入。如患者同时吸氧,应严格区分胃管与氧气管,以防将氧气管与胃管混肴。 鼻饲进餐前一定要抽吸胃液观察。观察胃液的性质,有无出血倾向及食物消化情况,若胃液中有血丝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停止进餐,遵照医嘱给予应用止血药物。观察食物的消化情况,若有食物潴留应暂缓进餐或减少进餐量,若抽不出胃液时可用注射器从胃内注入10ml空气,置听诊器于胃部听气过水声判定胃管是否在胃内。抽出的胃液不要弃去,要注入胃内,以助消化。 鼻饲前先翻身叩背,吸痰,做好口腔护理,将患者床头摇高30-35度。鼻饲后尽量不搬动患者,不吸痰不叩背,嘱患者保持原卧位30-60分钟后再更变体位,避免引起呕吐、返流、

脑卒中病人的护理

脑卒中病人的护理 概念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表现 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常见的预兆: 1、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2、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3、于平时不同的头痛。 4、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5、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6、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7、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8、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9、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0、双眼吐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护理措施: 脑血管病患者中有20%左右的人有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语言辨别障碍、失读和失写。不管哪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对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十分必要。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应该积极而耐心地有计划地帮助患者恢复说话能力。 1、对不会说话的患者,首先教他用喉部发“啊”音,也可以让他用嘴吹火柴诱导发音,因唇音最易恢复。能发音的患者,先随训练者念字和词汇,然后可以独立练习,由易而难,由短而长。还可以给患者一面镜子,让他看别人的口型,对着镜子随时矫正。当患者的读音基本独立时,让患者听常用词句的前半,让他说出后半。 2、对语言辨别、理解困难的患者,要做言语刺激训练,可在患者面前摆些图片,让患者按训练者的口令指图,一个图片一个图片的进行,当指误率仅为30%时,再增加图片数目和词汇。同时做命名练习,给患者看图片,让其说出名称还可以做听语字练习,训练者念字或词汇,让患者指出图片上的字或词汇。对于失读的患者,则让他读卡片上的字。对失写的患者,则要教他抄写、听写和自己书写。 3、有的患者病情复杂,如伴有视觉障碍者看不见东西,就让他接触实物,再叫出物名;对伴有一音障碍的患者,由于言语器官无力、肌张力异常或失调,就要进行呼吸训练,使

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概述】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常见的颅脑损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颅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 【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等。 【分类】 根据损伤的部位可以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 1、头皮损伤:①头皮血肿②头皮裂伤③头皮撕脱伤 2、颅骨损伤:①线性骨折②凹陷性骨折 3、颅脑损伤 【护理要点】 (一)观察病情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发生坠床或损伤。

颅脑损伤病人护理

第五章原发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护理 1脑挫裂伤的护理评估 (1)呼吸道有无血液、呕吐物、分泌物、异物阻塞或舌跟后坠导致的呼吸道梗阻。 (2)受伤局部有无口鼻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漏发生,眼眶有无皮下淤血,眼球是否突出搏动。山口的大小和出血量的多少,以判断损伤类型,是否有开放性颅脑损伤或颅底骨折。(3)意识状态:意识障碍是脑挫裂伤病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脑损伤程度和范围直接相关;意识障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意识的判断方法有传统分级法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两种。 (4)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动态改变亦能提示损伤程度和预后,人工监测通常依次测定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评估时避免因刺激引起躁动而影响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5)神经系统体征:神经系统体征包括瞳孔、肢体运动和锥体束征,对颅脑损伤有定位意义和重要临床意义。评估是要注意病人有无瞳孔异常改变,包括瞳孔的形状大小间接和直接对光反应,并比较,以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同时需了解是否用过影响瞳孔变化的药(6)颅内压增高征:评评估病人有无两慢一高(脉搏﹑呼吸慢血压高,即cushing征),是单项发生变化,还是多项同时发生变化,颅内压急性增高时

可出现典型的cushing征。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三主征”。是否出现剧烈头痛或烦躁不安等。若出现,可能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预兆,尤其是躁动时无相应脉搏增快,可能已有脑疝存在。与进食无关的频繁呕吐,呈喷射状多为颅内压高引起。上后有无头痛呕吐抽搐,有无视盘水肿等颅压增高表现,症状是否进行性加重。 (7)有无其他合并伤。 (8)个人史评估: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受伤情况、入院方式﹑疾病史、用药史。 (9)心理社会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费用支付,病人的个性特征,有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10)辅助检查。 2 脑挫裂伤的护理问题 (1)意识模糊—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脑损伤意识不清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4)有费用综合症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感染、昏迷、癫痫发作、应急性溃疡。(6)个人能力缺陷。 3 脑挫裂伤急救期的护理措施 (1)解除呼吸道梗阻,防止误吸:应置病人于侧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开放气道,用手抠或吸引器清除分泌物、呕吐

气管切开鼻饲病人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

气管切开鼻饲病人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 关键词误吸气管切开鼻饲护理 引言 经鼻饲给予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病人机体的康复极为重要,然而肠内营养在应用过程中常发生许多并发症,其中误吸是鼻饲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可以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加之气管切开病人鼻咽部解剖结构改变,且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这些因素都使误吸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下面就对气管切开病人误吸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帮助临床医护人员预防误吸的发生。 1气管切开病人误吸发生的原因 1.1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 有研究表明气管切开患者鼻饲反流率高达30%【2】,气管切开的患者,鼻饲管与气管切开插管同时在咽后部,会厌关闭不全、咽肌萎缩、吞咽功能障碍,常导致误吸的发生。且气管切开的病人上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痰和吸痰等操作均可增加腹内压,这均加重了误吸的发生。机械通气也可以增加腹内压,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发生误吸。 1.2意识障碍 气管切开病人病情危重,常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胃排空延缓,贲门括约肌功能减弱,吞咽功能下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起误吸的发生。有学者研究表名,格拉斯哥评分(GCS)<9分,误吸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3】。 1.3鼻饲护理方面的原因 1.3.1体位的选择由于气管切开鼻饲病人多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有些疾病对于卧位的选择有要求,这就加大了体位护理的难度。多数学者认为,持续的仰卧位可使误吸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坐位可增加腹内压,也可增加误吸的危险【4】。对于床头角度的选择,有研究表明【5】,床头抬高30。或45。误吸的发生较少,但抬高床头并不能减少胃内容物从胃反流至食管的次数,而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促进食管的排空从而使误吸的发生率降低。 1.3.2鼻饲方式的选择鼻饲液的喂养方式包括持续输注和间歇灌注,关于喂养的速度和方式,国内外研究存在很多分歧。多数学者认为持续输注可以使鼻饲液与消化液充分接触,延长消化的时间,防止胃潴留的发生,所以建议应用持续滴注法,由稀到稠,缓慢滴注并逐渐增加滴注的速度,直到病人耐受为止,滴速一般为100-150ml/h【6】。程艳爽【7】等人通过检测食管内PH值的方法,得出结论应用营养泵以10ml/h的速度匀速泵入可以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发生。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相反的意见,王蕊【8】等人通过比较机械通气病人间歇灌注、注射器持续输注和注射泵持续输注三种肠内营养方式得出结论:持续输注所引起的呕吐、反流较间歇灌注发生率高。因为胃排空的速度与胃内容物的体积成直线关系,胃内容物由50ml增至1500ml时,胃内压力很少增加而胃排空的速度却大大加快,所以间歇喂养更加安全有效。临床中由于病情、急性期病人对于肠内营养耐受程度,资金和可行性等问题,还是建议采用由持续喂养过渡到间歇喂养的方法。何贤君【9】通过对ICU病人采用先连续喂养,3天后过渡到间歇喂养的方式,有效地防止反流,避免了误吸的发生。 1.3.3鼻饲途径的选择目前主要的肠内营养途径包括鼻胃管、鼻肠管及空肠造口。有研究表明经鼻肠管营养可有效避免营养液的反流及误吸【10】。临床中留置鼻肠管较为复杂,管路需要通过胃肠的蠕动进入空肠,可能延误初期喂养时间。空肠造口也可预防反流和误吸的发生,但是为创伤性操作,给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临床中如果病人未发生严重的呕吐与反流还是建议应用鼻胃管,赵晓辉【11】等人通过延长胃管插入深度,即胃管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护理部新版)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1、护士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您好,您是6床张明吗?请让我核对您的床尾卡。遵医嘱要给您留置一根胃管,请您配合。您是否大小便,请让我检查一下鼻腔。鼻腔通畅,周围环境安静整洁。您先休息一下,我去准备用物,马上过来。 3、物品准备:治疗盘内盛:一次性胃管、润滑剂、治疗巾、压舌板、弯盘、治疗碗内(放纱布3块、镊子1把)、棉签、胶布、别针、手电筒、听诊器、20ml注射器、50mL注射器,快速手消毒剂、污物容器。用物准备齐全,均在有效期内。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1号选手ⅩⅩⅩ,今天参赛的项目是鼻 饲操作技术,现各项用物已准备完毕,请问老师是否开始? 评委老师:开始。(开始计时) 二、操作流程 1、核对医嘱与治疗单。 2、携用物至患者床边。2床李明,请让我核对您的腕带。 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卧位或半坐位、治疗巾围于患者颌下,弯盘置于口角处。准备胶布。 4、用棉签清洁鼻孔,检查一次性胃管,测量插胃管的长度(病人发际至剑突或耳垂至鼻尖再到剑突、成人45一55㎝、婴幼儿14一18㎝)并标记。 5、将少量润滑剂倒于纱布上,滑润胃管前端,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选定侧鼻孔轻轻插入,动作轻柔,插入10一15㎝时,清醒患者让其做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插入所测量的长度;若插入困难检查口腔。口述(为昏迷患者插胃管,插入10一15㎝时,操作者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炳,以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将胃管顺利插入胃内)。用胶布固定于鼻翼。 6、确认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用(20ml)注射器抽出胃液。口述(2)注射器注入20ml 空气听胃部有气过水声。(3)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7、固定:(证明胃管在胃内后),将胃管用胶布固定在面颊部。注明插管时间。 8、(用50ml注射器)先注入10~20ml温开水,以一手折起胃管末端,另一手用注射器抽吸50~60ml液体食物,(食物温度38℃-40℃左右)接胃管缓缓推入胃中(每次量少于20 0ml、间隔至少2小时)。 9、鼻饲后注入10~20ml温开水,保持胃管清洁,以防堵塞。 10、处理胃管末端,胃管末端封闭,用纱布包好,夹子夹好,用别针将胃管固定于衣领或枕旁。 11、撤去治疗巾和弯盘,擦净口鼻处。 12、整理用物,交代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洗手、记录。报告操作完毕。 总时间不超过10分钟(超1分钟扣2分)

护理资格考点各类患者需鼻饲法进食重点

1.下列各类患者不需鼻饲法进食的是 ( E ) A.昏迷患者 B.口腔手术后患者 C.早产儿 D.破伤风患者 E.休克患者 2.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是: ( A ) A.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B.出血伴有腹痛 C.外出血与病人症状不成比例 D.子宫底升高,有压痛 3.下列有关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A ) A.未开启的胰岛素应冷冻 B.预混胰岛素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如需短效与长效胰岛素混合使用,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后再抽吸长效胰岛素并充分混匀 C.可选择上臂、大腿前外侧、臀部、腹部脐周5cm内不注射等处皮下注射 D.胰岛素注射器及注射笔要合理使用,避免因重复使用而造成局部感染 4.儿童多种抽动症是指: ( D ) A.身体固定部位一组肌肉发生不自主、重复、快速的抽动 B.身体固定部位肌肉发生不自主、重复、快速的抽动 C.身体固定部位肌肉发生不自主、重复、缓慢的抽动 D.身体任何部位的一组或一群肌肉发生不自主、重复、快速的抽动 5.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排斥反应一般发生在术后 ( C ) A.第3天 B.第7天 C.第10~15天 D.第20天 E.第30天 6.不宜用于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是 ( E ) A.前列腺合成剂 B.甲氰咪胍 C.丙谷胺 D.三钾橼络合铋 E.阿托品 7.处理护理纠纷时应做到: ( A ) A.实事求是 B.以病人利益为中心 C.以护士利益为中心 D.以医院利益为中心 8.张某,妊娠35周,分娩一女婴,体重2200g,产妇平安,女婴一般情况稍差。此时女婴应给予 ( C ) A.呼吸道隔离 B.昆虫隔离 C.保护性隔离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病情的观察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因此对病情观察就极为重要,若不及早发现异常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护士应该在掌握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和病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无论病情轻重,急救时就应该建立观察记录单,观察及记录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每15 min至1 h一次。有条件情况下,采用床边监护仪实施24 h连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待病情相对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意识状态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1.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应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 能正确回答问题.;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淡漠,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迟缓,对物理刺激有反应,唤醒后可以回答问题,但合作欠佳;3.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部分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回答问题;4.昏迷:是指病人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昏迷分为三度:轻度、中度和重度:(1)轻度昏迷:意识迟钝,反复呼之偶尔能应,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对强烈疼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反射存在;(2)中度昏迷:意识丧失,常有躁动,强烈疼痛刺激反应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3)深度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和吞咽反射均消失,四肢肌张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 ?国际上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方法判断病人意识状态。它是从病人的睁眼、语言、运动三项反应情况给予记分,总分15分。GCS 14~12分为轻度损伤,11~9分为中度损伤,8~4分为重度损伤,且预后极差,3分以下罕有生存。在临床护理观察过程中,要坚持连续动态地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例如:在深昏迷病人口腔护理时出现吞咽反射,提示病情好转。相反,清醒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提示病情恶化,有出现颅内高压的可能。颅脑手术的病人清醒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要考虑是否有颅内出血。 生命体征监测 1.体温监测:伤后早期,由于组织创伤反应,可出现中等程度发热;若损伤累及间脑或脑干,可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体温不升或中枢性高热;伤后即发生高热,多系视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伤后数日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性并发症。 2.呼吸监测:当呼吸困难时频率、节律、幅度都发生改变,可表现为发绀、鼻翼翕动、肋间隙下陷、呼吸浅而急促。当脑疝发展到中期,呼吸深而慢,而到了晚期出现潮式或叹息样呼吸。3.脉搏监测: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脉率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高热时较快,脑疝发生时无论小脑幕切迹疝或枕大孔疝,早期脉搏有轻微减慢,而到了中期慢而有力,晚期则快而弱。4.血压监测:颅脑损伤初期血压可以下降,当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时,表示颅内压增高症状。此时容易发生脑疝。脑疝初期、中期血压短暂升高,而到了晚期,可因生命中枢衰竭而血压下降。 神经系统体征 神经系统体征有定位意义: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局灶症状,在受伤当时立即出现,且不再继续加重;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的则在伤后逐渐出现。瞳孔和锥体束征对于颅脑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