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上册《2.4绝对值》教学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2.4绝对值》教学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2.4绝对值》教学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2.4绝对值》教学案华东师大版

§2.4 绝对值

观察

在一些量的计算中,有时并不注重其方向.例如为了计算汽车行驶所耗汽油,起主要作用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而不是行驶的方向.

在讨论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时,只需要观察它与原点之间相隔多少个单位长度,与位于原点何方无关.

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absolute value ).记作|a|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与表示数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同样可知|-4|=4,|+1.7|=1.7.

试一试: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1)|+2|= ,5

1= ,|+8.2|= ; (2)|0|= ;

(3)|-3|= ,|-0.2|= ,|-8.2|= .

概括

由绝对值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

1.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 0的绝对值是0;

3.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有理数a 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非负数).

即对任意有理数a ,总有

|a|≥0.

这是一条重要的性质.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217-,101

,-4.75,10.5

21

7-=21

7

101

+=101

|-4.75|=4.75

|10.5|=10.5.

例2 化简: (1)???

??

+-21; (2)31

1--

解 (1) 21

21

211=-=??? ??+- ; (2) 31

131

1-=-- 练习

1.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5,4.5,-0.5,+1,0.

2. 填空:

(1)-3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

(2)符号是“+”号,绝对是7的数是 ;

(3)10.5的符号是,绝对值是;

(4)绝对值是5.1,符号是“-”号的数是 .

3. 回答下列问题:

(1) 绝对值是12的数有几个?是什么?

(2) 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是什么?

(3) 有没有绝对值是-3的数?为什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

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 算上. .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 1 正数和负数1 . 1 4 有理数 2 . 1 5 有理数的加减法 3 . 1 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 1 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从而使学

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2在此,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

初一数学教案(下册)

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度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5.1.1相交线(师板书)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 : (二)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度的计算. 三、自学指导 (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3练习前的内容.) ○ 1回答“探究”中的问题并填空白; ②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思考对顶角为什么相等.; ○ 3注意例题的解题步骤和格式.;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检测题 四、先学 (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检测 1.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懂了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 2.检测题:如图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1)图中有几对对顶角?分别是哪些? (2)∠AOD 邻补角是 . (3)如果∠AOD=35°,则∠BOD 、∠BOC 、∠AOC 分别等于多少度? 分别让3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D B C A O

五、后教 (一)更正: 请同学仔细看一看这3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指名更正) (二)讨论: 评(1):对顶角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对顶角满足的两个条件:○1有一个公共顶点.○ 2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师板书). 评(2):邻补角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邻补角满足的两个条件:○1有公共边○2一个角的一边是另一角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教师板书).【注意 ∠AOD 邻补角有两个,不要漏。】 评(3):∠BOD 求得对吗?引导学生说出:邻补角互补. ∠BOC 、∠AOC 求得对吗?引导学生说出:对顶角相等.再问对顶角为什么相等.引导学生说出:同角的补角相等. 教师拓展引申: (1)∠1的对顶角是---------- (2)∠1的邻补角是---------- (三)归纳:1分钟识记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 六、课堂作业 (一)讲述: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要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 必做题:P8 2 选做题:P9 7 思考题:P9 8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5.1.1垂线(1) 学习目标: 1.理解垂直、垂线的概念并会表示两条直线垂直. 2.理解垂线的性质,会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A B E F C D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3.1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3)=2(m) 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 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巩固知识 课本P18 例1,例2、课本P118 练习1、2题 四、总结 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 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注意:要借用数轴来进一步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首先要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3第1、7题。 1.3.1有理数的加法(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 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1、数学伴我们成长,测量、称重、计算等都与数学有关. 2、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离不开数学. 3、人人都能学好数学. 第2章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降低、买入和卖出等都表 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1)正数都大于零; (2)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都小于零;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3、有理数 (4)有理数: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6)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4、有理数的分类:0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0和负数统称为非正数. 5、数轴的概念: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7、相反数的意义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8、相反数的表示方法: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9、绝对值的意义 (1)几何意义: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零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相反数. 10、绝对值的非负性: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 11、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课时) 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中学姓名:戴禄明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1.8完全平方公式(P33~P36)二、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在整式乘法中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的乘法后进行学习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的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之后来进行学习的;一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 2、乘法公式是后继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分解因式、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功能。 3、公式的发现与验证给学生体验规律发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模式。 (二)学生分析与教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注意力不能持久等年龄特点,及本节课实际,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努力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创造知识环境和氛围,遵循知识产生过程,从特殊——一般——特殊,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 采用小组讨论大组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习任务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目的应是“熟练掌握”。为了使“熟练掌握”,一方面要正确理解公式。让学生自己得出公式,是正确理解公式的措施之一;同时还要扫除正确理解的障碍,即消除一些容易混淆之处。另一方面,通过把公式运用到各种情况中去来达到熟练运用。对于易混淆之处,应提高新旧知识的可分辨性。通过变式对一些以前学过的,对现在公式容易产生混淆的内容(如积的乘方公式、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辨,从比较中加深对正面法则的理解。 (四)评价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关注的是学生想了没有,参与了没有,关注的是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教师的鼓励与欣赏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五)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①熟记完全平方公式;②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从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观察,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 (六)教学重点、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一样是主要的乘法公式,其本质是多项式乘法,是学生今后用于计算的一种重要依据,因此,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本节的重点是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新课标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件

课题: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 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 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 重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 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 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 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 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 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 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 过的数的类型, 归纳出我们已经 学了整数和分 数,然后,举一 些实际生活中共 有相反意义的 量,说明为了表 示相反意义的 量,我们需要引 入负数,这样做 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 生来说,更多地 感到了数学的枯 燥乏味为了既复 习小学里学过的 数,又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创设如下的 问题情境,以尽 量贴近学生的实 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 学生探究的欲 望,学生自己看 书学习是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重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末试题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达标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给出一列数:2,3,5,8,13,,34,里应填() A.20 B.21 C.22 D.24 2.某学校教学楼从每层楼到它的上一层楼都要经过20级台阶,则小明从一楼到五楼要经过的台阶数是() A.100 B.80 C.50 D.120 3.将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相比() A.周长相等,面积相等B.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C.周长不等,面积不等D.周长不等,面积相等 4.如图所示信息,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六年级学生最少B.八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C.七年级女生人数比男生多D.七年级学生和九年级学生一样多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5.如图,是一座房子的平面图,这幅图是由()组成的. A.三角形、长方形B.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C.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D.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6.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 ℃左右,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体温有所不同,如图反映的是某天24小时内小明的体温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清晨6时体温最低 B.下午6时体温最高 C.这一天中小明的体温T(℃)的变化范围是36.5≤T≤37.5 D.从6时到24时,小明的体温一直是升高的 7.小强拿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如图①,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②,再对折一次得图③,然后用剪刀沿图③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打开这张纸后的形状应是()

(第7题) 8.已知a、b是两个自然数,若a+b=10,则a×b的值最大为() A.4 B.10 C.20 D.25 9.一根细长的绳子,沿中间对折,再沿对折后的中间对折,这样连续沿中间对折3次,用剪刀沿3次对折后的中间将绳子全部剪断,此时细绳被剪成()段. A.7 B.8 C.9 D.10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合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整式的乘法(1)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在七年级(上)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学习的基础上,来继续探究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会利用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为今后学习整式的有关运算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 相乘的运算. ●2.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教学重点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地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单项式乘法法则有关系数的计算和同底数幂运算在计算中的不同.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做好准备 1.下列单项式各是几次单项式?它们的系数各是什么? 2.计算 (1)()·()= ;(2),a ·a =a . (3)x·x ·x y=.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其实整式的运算就像数的运算,除了加减法,还应有整式的乘法,整式的除法.下面,我们先来看投影片中的问题: ●探究活动: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一位画家设计了一幅长为6000名为“奥运龙”的宣传画.受他的启发京京用两 张同样大小的纸,精心制作了两幅画.如下图所示,第一幅画的画面大小与纸的大小相同,第二幅画的画面在纸的上,下方 各留有x的空白. 并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米2; (2) 第二幅画的画面面积是米 2.

●●●这种结果能表达得更简单些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从图片我们可以读出条件,第一个画面的长、宽分别为mx,米x米;第二个画面的长、宽分别为mx米、(x-x -x)即x米.因此, 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x·(mx)米2; 第二幅画的画面面积是(mx)·( x)米2. 问题: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运算:x·(mx), (mx)·( x).这是什么样的运算?. 解:x,mx, x都是单项式,它们相乘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对于答案又是怎样得来的这个问题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此处使用教材所给的背景材料作为新课引入,由实际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同时让 学生体会整式的乘法运算是实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观察思考,探究法则 大家都知道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整式的乘法.我们先来学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等知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问题1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时,结果的系数是怎样得到的?相同的字母怎么办?仅在一个单项式里出现的字母怎么办? 解答: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系数与系数相乘,相同字母分别结合,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这个字母及其指数照搬. 问题2 类似地,你能用你的发现分别将(1)3a2b · 2ab3c和(2)(xyz2)·(4y2z3)表示的更简单吗? 计算下列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并写出每一步的算理 (1) 3a2b· 2ab3c =(2×3) (a2·a)(b·b3)c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系数与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结合,) =6a3b3c ((c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这个字母及其指数照搬) (2)(xyz2)·(4y2z3)这个式子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例子学生自己完成。 ●设计意图:教师可提示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前面所学的幂的运算性质,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 言总结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乘法运算的算理也是本节的教学目标,所以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算理.通过学生探究总结得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引导学生剖析法则的三个要点: (1)法则实际分为三点:①系数相乘——有理数的乘法;②相同字母相乘——同底数幂的乘法;③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 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不能丢掉这个因式. (2)不论几个单项式相乘,都可以用这个法则. (3)单项式相乘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应用举例,巩固法则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合集人教版优秀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合集人教版优秀篇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1有理数: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与数学交朋友(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与观察,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数学伴我们成长 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大家不妨举出一些我们身边用到数学的例子,看谁说的例子多。 在回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数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人类离不开数学 展示蜂房图、股市走势图、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解说(解说语参见课本,从第2页倒数第二行至第3页文字部分)。 四、数学应用举例 例1.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 ,再乘以2,最后得8,问

这个数是多少? (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 例2.这是一道数学填空题,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入学试卷中选出的。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再那根横线上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 (分别是由正反数字1—7拼成的对称图。这个趣例说明学习中需要细致观察,需要对数字、图形有一种敏感,也需要想象。) 例3.关于课本第4页的“密铺问题”。思考:①那些基本图形可以密铺? ②为什么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③讨论课本第4页左下角的“想一想”。 五、课堂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本》第1—2页。 与数学交朋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 一、: ·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 (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课堂练习】: 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 ℃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

七年级数学精选教案大全

七年级数学精选教案大全 大多数在数学方面学习较差的同学都首先是因为对概念不理解而造成的。可以这样说,学不好数学概念就学不好数学这门课,而要学好数学概念必须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七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等概念的区别. 2.理解射线及其端点、线段及其端点、延长线等概念. 3.掌握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对学生继续进行几何语言和识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几何语句.准确区别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几种几何图形.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画法的教学,使学生体验到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射线、线段的具体实例体验形象美;通过射线、线段的图形体验几何中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学:直观演示、阅读理解与尝试指导相结合. 2.学生学法:以直观形象来理解概念,以动手操作体会画法及性质的比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线段、射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二)难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三)疑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四)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讨论,针对直线、射线的概念、图形性质进行对比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从而解决三者的区别与联系这一疑、难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软盘)、直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知识,阅读书本相应段落、自己动手操作等,使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射线、线段的概念、表示、画法等. 2.通过反馈练习,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射线、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及与直线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画图题,增强对知识点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整体感知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的模式进行教学,再辅以练习巩固.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直线的实例,上节我们也举出了很多实例.我们知道,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手电筒或探照灯射出的光束,只向一个方向延伸(可用电脑显示),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一种新的几何图形—射线. 板书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正式用)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 2012—2013学年度 教师:蔡弘 哈密市第五中学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备课 一、单元(成章)教材分析: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 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2)、有理数的分类: (3)、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 (4)、数轴:(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的哪些方法 (6)、有理数的乘方: 掌握(1)a n(其中n是正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其中a、n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a、n满足什么条件时, a n的值大于0? (7)、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 和取相同的符号, 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④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用符号表述: )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③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 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 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 积为正; ④几个有理数相乘, 若其中有一个为零, 积就为零.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除; 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有理数的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6)、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 再算乘除, 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 则先算括号内, 再算括号外. (7)、运算律:①加法的交换律;②加法的结合律;③乘法的交换律;④乘法的结合律; ⑤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注:除法没有分配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doc

绝密★启用前 七年级上学期末考试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 2的相反数是( ) A 、21- B 、2 C 、—2 D 、2 1 2.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 x x 52 1 3=+ B 、x x 312=+ C 、02=+y y D 、632-=-y x 3.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4.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 ) 5.—2的立方与—2的平方的和是( ) A 、0 B 、4 C 、—4 D 、0或—4 6.如图,下列四个城市相应钟表指示的时刻,其中时针和分针所成的是直角的是( ) 7.已知225m a b -和347n b a -是同类项,则m+n 的值是( ) A 、2 B 、4 C 、0 D 、6 8.两个角的大小之比是7:3,它们的差是0 72,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余 C 、互补 D 、无法确定 9.若有理数a 、b 满足ab >0且 a+b <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可能一正一负 B 、a 、b 都是正数 C 、a 、b 都是负数 D 、a 、b 中可能有一个为0 10.下面一些角中,可以用一副三角板画出来的角是( ) (1)0 15的角(2)0 65的角(3)0 75的角(4)0 135的角(5)0 145的角 A 、(1)(3)(4) B 、(1)(3)(5) C 、(1)(2)(4) D 、(2)(4)(5) 11.某商品进价为a 元/件,在销售旺季,该商品售价较进价高50℅,销售旺季过后,又以7折的价格对商品开展促 销活动,这时一件商品的售价为( ) A 、1.5a B 、0.7a C 、1.2a D 、1.05a 12.已知线段AB=10cm ,点C 是直线AB 上一点,BC=4cm ,若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则线段MN 的长度是( ) A 、7cm B 、3cm C 、7cm 或3cm D 、5cm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3.比较大小:π- —3.14 (填>或<) 14.如图所示: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点A 、B 、C ,点O 为原点,化简b b a +-- = 15.把1532432-+-+x x x x 多项式按字母降幂排列是 16.计算:4162418"14'2521"'00÷+= 17.若3-a 与2 )(b a +互为相反数,则代数式22ab -的值是为 18.下列单项式:x -、22x 、33x -、44x 。。。。1919x -、2020x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2012个单项式是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 计算与化简(每题4分,共16分) 19.(1)、15)7()18(12--+-- 20、(2)、)2()3(4)3(22 2 -÷---?-+- 21.(3)、)53()32(2++---x x x 22.(4)、当2 1-=x 、3-=y 时,求代数式[] )(223)2(32 2y xy y x xy x ++---的值。 评卷人 得分 四、解答题(题型注释) 解方程(每小题4分,共8分) 23.(1)、x x 23273-=+ 24.(2)、 3 2 21321+- =+-x x x (满分6分)如图的数阵是由一些奇数组成的。 25.(1)形如图框中的四个数有什么关系?(可设第一行的第一个数为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另外三个数即可)。 26.(2)若这样框中的四个数的和是200,求出这四个数。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2、叙述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3、练习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4、化简: y2+(x2+2xy-3y2)-(2x2-xy-2y2) 二、新授 1、引入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例题 例1 (P166例1)(学生自学后,教师按以下提示点拔即可) 求单项式5x2y,-2 x2y,2xy2,-4xy2的和。 提示:式子5x2y+(-2 x2y)+2xy2+(-4xy2)就是这四个单项式的和。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号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解:(略,见教材P166) 练习:P167 1、2 例2(P166例2) 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解:(3x2-6x+5)+(4x2-7x-6) (每个多项式要加括号)(口述: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3x2-6x+5+4x2-7x-6 (去括号) =7x2+x-1 (合并同类项)练习:P167 3

例3。(P166例3)(学生自学后,完成练习,教师矫正练习错误)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解:(2x2+xy+3y2)-( x2-xy+2y2) =2x2+xy+3y2-x2+xy-2y2 =x2+2xy+y2 3、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最好由学生归纳) 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练习 补:已知:A=5a2-2b2-3c2, B=-3a2+b2+2c2, 求2A-3B(视时间是否足够而定) 四、小结(用投影仪板演) 1、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一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2、有括号的要先去括号,如果双有中括号或大括号,要先去小括号,后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 五、作业:(略)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3) 教学目标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知识重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下面我们做几道题:(用课件演示)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7)×8与8×(-7) [(-2)×(-6)]×5与(-2)×[(-6)×5] 2,(-)×(-)与(-)×(-) [×(-)]×(-4)与×[(-)×(-4)] 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组问题进行计算,然后在组内交流,验证答案的正确性.让学生复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给出两组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形式上用 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思考,为下面引出运算律作铺垫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提出问题:上面我们做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组内的讨论,交流,最后对组内成员的意见,想法去汇总,由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三个运算律并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三个运算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共同探索,共同发现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并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应用新知 体验成功出示料书42页例5:用两种方法计算 (+-)×12 采用大组竞赛的方法,让其中的两个大组采用一般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另两个大组采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出示另一题:(-7)×(-)× 该题不限制计算方法,让学生先思考,再选择运算方法. 变式练习:9×15.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不限制学生的解题思路.通过竞赛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运用运算律可简化运算,同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通过上是的比较,学生会选取用这算律来简化运算,形成知识的正迁移.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在认识层次上有所提 高. 课堂练习第42页 小结与作业

七年级上册数学目录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第1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分数1.2有理数1.3数轴1.4绝对值1.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1有理数的加法2.2有理数的减法2.3有理数的乘法2.4有理数的除法 2.5有理数的乘方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7准确数和近似数2.8计算器的使用 第3章实数3.1平方根3.2实数3.3立方根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3.5实数的运算第4章代数式 4.1用字母表示数4.2代数式4.3代数式的值4.4整式4.5合并同类项4.6整式的加减 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一元一次方程5.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5.4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第6章数据与图表 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2统计表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6.4扇形统计图 第7章图形的初步知识 7.1几何图形7.2线段、射线和直线7.3线段的长短比较7.4角与角的度量 7.5角的大小比较7.6余角和补角7.7相交线7.8平行线 七年级下册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认识三角形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1.3三角形的高1.4全等三角形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6作三角形 第2章图形和变换 2.1轴对称图形2.2轴对称变换2.3平移变换2.4旋转变换2.5相似变换 2.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 3.1认识事件的可能性3.2可能性的大小3.3可能性和概率 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4.1二元一次方程4.2二元一次方程组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5章整式的乘除 5.1同底数幂的乘法5.2单项式的乘法5.3多项式的乘法 5.4乘法公式5.5整式的化简5.6同底数幂的除法5.7整式的除法 第6章因式分解 6.1因式分解6.2提取公因式法6.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6.4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 第7章分式 7.1分式7.2分式的乘除7.3分式的加减7.4分式方程 八年级上册 第1章平行线 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2平行线的判定1.3平行线的性质 1.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第2章特殊三角形 2.1等腰三角形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4等边三角形 2.5直角三角形2.6探索勾股定理2.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3章直棱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