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数学课题组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延川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习惯的培养,关系着一个人数学素养的深浅,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现状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多"悟"

少,这和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有关。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是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主动地"教出来"的。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快就遗忘,而悟出来的东西,经历了自己的主动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真正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则会终身难忘。有人曾给"素质"下过一个耐人寻味的定义,即"把老师教的东西忘掉之后剩下来的东西"。这其实是指自我感悟的东西、自我尝试的东西。中国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披金挂银,从不空手而归。但令人激动的场面隐含着人们深深的思考,这些成绩的取得,大都是经过强化训练突击而来,选手们学得的只是应试技巧,是用已有的公式、法则、定义解决问题,而缺乏创造的底蕴。可以设想,这些被免试推荐升入名牌大学的人,很难在未来的科学发现与发明中有所作为。事实是最好的证明,在标志科学最高奖赏的诺贝尔奖金中,世界已有400多人获奖,有的仅一所大学就有几十人获奖。但中国大陆至今只有一个人获得。因此,我们只能称奥林匹克竞赛奖章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炫耀。中国的初等教育甚至中等教育在世界上有着良好的声誉,最近几年,外国的中小学生纷纷到中国留学,外国的中小学校竞相招聘中国的中小学教师。但我们的高等教育却不能令人满意。为什么美国的初等教育"一塌糊涂",但美国的高等教育却赢得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奖。原因很多,但有一点非常重要,美国的小学生没有过多的拘束,有很多的尝试机会,发散思维能力极强。中国的小学生从不想尝试,只知道学习就是标准化的死记硬背,辐合思维能力很强。打开我们的小学课本,就会发现需要背诵的东西实

在太多,好似背下来也就理解了。这是中国教育自身的悲剧。

所以,从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起,让学生树立"学会尝试"的观念乃是长期的战略任务。让孩子尝试学习,而不能一切都让教师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头头是道。放手大胆让学生尝试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力。小学数学教学要树立“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必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

二、课题界定

1、课题名称: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2、意义释要:

该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计算方法为手段,以提高计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我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着重于“计算”课尝试学习的实践研究。进行“计算”课课题研究时,重在课堂实践。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就是要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的有效教学。从哲学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求实验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师不单纯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放手、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习、主动探究计算方法,注重算法多样化和优化。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真正做到教师“探究性地教”,学生“尝试性地学”。

3、实践价值:

该课题前瞻性很强,立足于学生实际,着眼于发展,注重研究小学数学“计算”课有效课堂教学尝试学习实践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尝试学习能力,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对后继教学具有指导意

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研究目标

在“尝试”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教师体验教学方法和学生探索学习方法的实施,提高学生创造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与质量,以达到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在效果上,达到由“学会尝试”到“敢于尝试、“乐于尝试”的境界,实现学生的主体性、面向学生尊重差异,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生成;在行为上,养成由“要我尝试”到“我要尝试”的习惯。达到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成功,在成功中创新,在创新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阐明了数学的意义和用,也充分说明了数学学习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这一理念与《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或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与《多元智能》

理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能力,它们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程度进行组合,从而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与尝试学习的一个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一个观点:尝试是成功的前提,尝试是创新的阶梯;一个核心: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这些理论有许多相似、共同之处,都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2、实践价值

尝试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尝试学习活动是一种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尝试成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以此达到有效课堂教学。通过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在效果上,达到由“学会学习”到“敢于尝试”、“乐于尝试”的境界;在行为上,养成由“要我尝试”到“我要尝试”的习惯,达到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成功,在成功中创新,在创新中挖掘自己的潜能的实践价值。探索如何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引导不同学习条件下的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建构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深化学生学习的研究,探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理论、“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过程”的

“习得”理论,而且探讨如何引导学习者建构自己的全面、全体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而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为素质教育探索新的有效路径。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着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与途径,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

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尝试学习”中教师“教”的策略。

(1)条件性策略

通过前期分析,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做好如下一些前期工作,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①、构建适宜体验的心理环境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体验的欲望和心理安全的情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体验需要稳定的、愉悦的心理环境,并以此作为尝试学习的切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都务必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体验成果,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体验,自主互动,自由表达,在做与说中,显现体验的成效。

②、再现适宜体验的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理论告诉我们,生活是由人在其中的无数情境组成的,生活在人的生存和发展设置各种障碍的同时,也为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机遇。正是生活的这一特性为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发展才得以实现,人才能不断地创造新的情境。教学就是教和学双方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围绕一定的内容而展开活动的一种特殊情境。“尝试学习”是以生活提供的无数情境为背景,按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理念与确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对生活情境进行选择、整合。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形成可供我们教学活动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的存在,为尝试学习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

(2)针对性策略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究竟让学生体验什么,是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通过两年来的相关学习,结合我们的研究尝试,尝试学习应针对下面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 15 — 17周岁,他们认识过程的各种心理成份虽已

接近成人的水平,但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其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能够逐步的摆脱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借助于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活动,开始在教师帮助下独立地搜集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

1 、重视基本方法和基本解题思想的渗透与训练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首先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建模过程,建模思想。教学应用题的常规思路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转化 -- à 数学问题à 解决数学问题à 回答实际问题。具体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审题: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实际问题非数学情景的多样性,往往需要在陌生的情景中去理解、分析给出的问题,舍弃与数学无关的因素,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为此,引导学生从粗读到细研,冷静、慎密的阅读题目,明确问题中所含的量及相关量的数学关系。对学生生疏情景、名词、概念作必要的解释和提示,以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2)建模:明白题意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各量的特点,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是否可用字母或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语言,找到与此相联系的数学知识,建成数学模型。

(3)求解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结论

(4)还原:将得到的结论,根据实际意义适当增删,还原为实际问题。

例: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 100 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 1.2 %,写出该城市人口总数 y( 人 ) 与年份 x( 年 ) 的函数关系式这是一道人口增长率问题,教学时为帮助学生审题,我在指导学生阅读题时,提出以下要求:——粗读,题目中涉及到哪些关键语句,哪些有用信息?解释“年自然增长率”的词义,指出:城市现有人口、年份、增长率,城市变化后的人口数等

关键量。

——细想,问题中各量哪些是已知的,那些是未知的,存在怎样的关系?

——建模,启发学生分析这道题与学过的、见过的哪些问题有联系,它们是如何解决的?对此有何帮助?

学生讨论后,从特殊的 1 年、 2 年…抽象归纳,寻找规律,探讨 x 年的城市总人口问题: y=100(1+1.2%) x .

2 、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

为了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在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及时结合所学章节,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使学生掌握熟悉的实际原型,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可顺利解决数学建模的困难,如将高中的应用题归为:①增长率(或减少率)问题②行程问题③合力的问题④排列组合问题⑤最值问题⑥概率问题等。这样,学生遇到应用问题时,针对问题情景,就可以,通过类比寻找记忆中与题目相类似的实际事件,利用联想,建立数学模型。

3 、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法

高中新教材的数学应用问题遍及教材的各个方面,教学时针对不同内容,有的放矢,各有侧重,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章头序言,指导阅读,留下悬念

对图文并茂的章头序言,由教师简单提出或由学生阅读,使学生稍作碰壁,留下解题悬念,增强解决问题的欲望。

(2)重视例题的示范作用

例题是连接理论知识,与问题之间的桥梁,示范性强。因此在讲解例题时应在分析题目各个量的特点关系,建模,解决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诸环节都应很好的起示范作用,教师应重视例题的分析与讲解,积极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求基本实际模型的能力,重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3)指导练习,巩固方法

充分运用课本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应用所

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位于具体的理论知识后面,建模方向性强,教师只需稍作指导;而习题则更多利用教师批改作业的机会,主要纠正数学语言转化过程,及解题的规范过程;复习题由于综合性强,学生解决有困难,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提示。

(4)课外阅读,补充提高

对于不作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根据教学进度提出阅读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习作业,重视实际操作与团结协作

成实习作业,可以打破单一沉寂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但实际问题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抓住本质,通过筛选,去粗取精,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如第五章《三角函数》中的实习作业,对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的距离,教师选定符合要求的地点,组织学生实际测量,通过计算器进行计算,学生兴致很高,特别是对“已知两边和一对角”解三角形的三种情况,通过动手操作,实地测量,加深影响,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6)研究性课题,重视自主探究

“研究性课题”是新教材中的一个专题性栏目,具有探究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既是所学内容的实际综合应用,又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学生不但可能计算的方法不同,而且还可能计算的数量也不同,这样的教学把一个“新”的问题转化为运用旧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即把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转化为加法或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经历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2、尝试学习策略中学生“学”的策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从容应对各种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①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动手操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通过对实物、图形、表格或符号表达出来的数学观念进行操作的活动。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相关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亲自动起手来操作。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获得数学活动体验。

②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应协同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问题是教学方法的情感化。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数学活动成功的喜悦,就能强化学习动机,变得更喜欢数学。为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生活,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他们感到“我能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延川中学以及延川县初中学生

(二)研究方法

1、对比法验法:每位课题组教师选择一个试验班、一个对比班,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的将实验班学生和对比班学生在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进行比较,不断改进计算教学方法,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2、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教师要不断学习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尝试,探究计算课教学方法。

3、行动研究法:针对本校、本班学生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行动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4、个案分析、对比法:对每位学生实验前后作对比,体会实验的效果。

七、研究步骤

(一)、动员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

主要任务是学习文件,领会精神,组织教师参与课题实验;

(二)、培训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

制定方案,抓好教师理论培训,师德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实验目标;

(三)、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5年8月),主要任务是围绕课题研究的内容开展活动,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善;

(四)、总结阶段(2015年8月---2015年9月),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推广成果,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报告,申请验收。

八、研究过程概述

1、2012年12月成立课题组召开第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2、2013年3月10日课题组教师选择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实验前测试,进行分析。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拟订个人研究计划。

3、2013年3月18日,在有关专家的引领下,课题组在中心学校成功举行了课题开题论证报告会。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正式开始。

4、2013年11月25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中心校开展课题研究,由张艳峰

主讲《直线与平面的夹角》、邱会莉主讲《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两节研究课,课后组员进行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探讨。

5、2014年1月11日课题组成员会议再次进行理论学习。

6、2014年8月进行中期测试,阶段小结。共有七篇论文获得奖励。

7、2014年10月实验教师重新修订个人研究计划,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

8、2014年11月8日,课题全体成员在中心校开展研究:由白江平主讲《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康江涛主讲《三角函数的图像》两个课例展示成功。

9、2014年12月10日课题汇报课,在学校由王成成执教《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关系》,课后由张艳峰、邱会莉结合课题研究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这次活动对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课后全组成员对本课

题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对比、撰写论文。

10、2015年4月进行了课题中期评估,有6篇论文获奖。2015年9月对本课题进行结题评估,收集材料,数据统计,撰写结题报告,申请验收。

九、研究成效

(一)研究成果

1、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形成了小学数学“计

算”课有效课堂教学尝试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和本地实际,对新老教材中的计算内容进行挖掘、改组、增删,形成了一定模式。贴近生活实际,突出了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爱学、乐学,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开展小学数学“计算”课有效课堂教学尝试学习策略研究的教学的设计,形成了系列的教师特色教案,教师教学反思,数学拓展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了生机。

3、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促成了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首先,通过科研实践,使大家克服了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不再认为教育科研是高不可攀的奇峰,经过大家的一致努力,也可以摸索出一套实用的科研方法,总结出一些实用的教学经验。其次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老师们的才能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加工、拟写读书笔记、每月心得和课题研究阶段小结等工作,使大家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对科研工作中的各个具体环节的操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再次,在”计算”课有效课堂教学尝试学习的研究中,使大家对一些数学知识的作用、原理理解得更加深刻。如通过数黄豆加深了对估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通过购物、租车等内容的教学理解算法的多样性。此外,教师的创造性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物的变化导致目标物体方位变化的难题,便于学生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实验教师撰写了质量较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论文:杨敏老师的《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学习》,彭

信华老师的《浅谈数学教学有效性》,徐国伟老师的《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究》。这些论文浓缩了课题组成员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我校数学教师颇有借鉴作用。

4.学生学习方式有了较大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学习热情高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学生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技巧。如对物体数目的估计,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的盲目猜测到使用等分法,数出其中一份的精确数值再进行估计,或是根据日常生活中一定的数量作为参考值,来对题目中的一些数量进行估计。又如对情境图中数学信息的筛选,很多学生一开始眼花嘹乱,不知从何下手,到后来慢慢掌握了一些方法。有的学生首先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再由问题去寻找图中是否蕴含有解决这一问题的足够条件,有的学生则先找出一些相关的数学信息条件,再提出相关问题。这其实就是数学方法中的归纳法与演绎法的雏形了。

根据2010年10月庙仙乡中心学校参与研究学生问卷情况统计显示:

(1)多数学生对学好数学的目的意义认识明确,态度端正。

(2)多数学生对参加““计算”课有效课堂教学尝试学习”课题研究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3)大部分学生清楚自己所在的年级参加了“计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说明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到位。

(4)大部分学生不仅对参加“计算”课有效课堂教学尝试学习”课题研究很有兴趣,而且通过研究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提高。

(二):我们的认识。

数学计算教学的内容: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通过口算、估算、笔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加以培养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很重要。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表现在计算正确、迅速上,而且表现在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上。因此,加强口算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益处。

(三)整数四则运算的教学要点。

1、表内乘除法的教学要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2——9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和乘、除法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够熟练的用口诀求积、求商。表内乘、除法是学习乘、除法运算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必须使学生牢固掌握。

2、多位数四则运算的教学要点。

多位数四则运算的教学主要是笔算教学。笔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要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通过练习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3、小数四则运算的教学要点。

教学这部分内容,主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1)小数加、减法的教学。

由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本道理相同,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只是具体提法上稍有不同,整数加、减法说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说小数点对齐,实质上是一样的。在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和小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学是比较容易的。

(2)小数乘法的教学。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而乘数是小数的意义则已扩展为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乘法的法则是由整数乘法法则迁移过来的。小学课本是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位规律,使用转化的方法来阐明法则的。首先,教学一个因数是小数,另一个因数是整数的乘法。要运用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不变的规律,让学生掌握部分法则;然后教学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情形,应运用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也变化的规律,掌握完整的法则。

(3)小数除法的教学

小数除法的法则也是由整数除法的法则发展过来的。课本运用商不变的规律,通过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阐明运算法则。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在商里点小数点的算理,掌握其方法。

(4)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

教学这一内容,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

4、分数四则运算的教学要点。

教学这部分内容,要使学生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四则运算,会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法的教学。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相同,其计算法则虽然形式上与整数的不同,但实质上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由于加、减法具有共同的规律,所以可以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先讲同分母的,再讲异分母的。重点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分数乘、除法的教学。

分数乘、除法可以穿插编排,也可以采取乘、除分编,讲完乘法后再讲除法。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一般先教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再教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归纳出法则。

(3)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包括分数、小数的互化,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这些内容,可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小数概念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法则,进一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为实际应用和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四):解决的策略。

“有效教学尝试学习”教学模式就是要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的有效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就是将文本知识问题

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评价为手段”就是在三个阶段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和过程不断进行反思性的、多元化的评价,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感悟知识,提升意义的目的;“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就是在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有效教学尝试学习”教学模式是一个贯穿教学过程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既是一种适应课堂教学的“教”的模式,也是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尝试学习的“学”的模式。“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来发现文本问题。具体是指教师、学生在自学文本中,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将通过自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系统整理展示。这一行动主要是在课前或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尝试学习能力,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评价后生成新问题。问题生成方式为自我生成、合作生成等,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发现后实施。旨在实现有效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尝试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同乐”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问题生成后又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课程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实施,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解决时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培养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教师品尝到成功之乐。(五)、研究结论

1、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习惯得到改善;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可以是教师指导,学生领悟;也可以是学生尝试、探索、合作,教师引导。不同的学习方式,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自课题实验以来,给学生带来的

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尝试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在动手实践、尝试探索中品尝成功之乐,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正如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在问卷中写到:“我学会了尝试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与他人交流。”;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在问卷中写到:“我会通过自学课本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在尝试中享受成功之乐。”由此可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习惯得到了改善。

(1)学习的依赖性明显减少,主动性、尝试习惯明显增强。过去遇到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依赖于教师,现在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建立在自己尝试的基础之上,表现在主动思考,主动合作,没有教师强迫之嫌。

(2)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尝试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课堂教学呈现活力。动手实践、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主动思考,已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是在独立思考、大胆尝试、与人合作,倾听别人的发言之中来学习。(3)问题意识明显增强。过去课堂教学听不到学生提问题的声音,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都能大胆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尝试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明显提高。

2、教师的观念得到转变;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也不单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他们是与学生互敬互学的合作伙伴。在尝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做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引导者;个性化教育的实施者;为学生着想的创新型的开拓者;追求独特风格的实践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建立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1)、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教材的尝试者、建设者、开发者,而不是教材的奴隶。教师都能用批评的眼光审视教材,多问几个为什么,在为什么处多思考。

(2)、尝试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实验教师一致反映要想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就要运用尝试教育思想、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大胆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3)、在教学内容上,由重视讲知识结论变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敢于尝试,独立思考,让学生多“求异”;由重视学生记忆现成知识变重视引导学生再次尝试发现知识;由重视书本知识变让学生重视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等。

(4)、在学习方式的引导上,让学生在尝试中思考学习,在合作中互动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学习。

(5)在评价方式上,重过程评价,关注潜能生,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尝试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课题的实验,教师明白了尝试教育思想是创新教育的载体,是促进课程改革发展的基础,是“学会认知”的最好途径。

3、培养锻炼了一批中青年教师;

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教师在“尝试”上狠下工夫,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尝试中来,走促进自己专业成长之路,其综合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也培养锻炼了一批中青年教师。一是教师合理设计教案的能力明显提高。二是在刻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热情明显增强。两年来,全乡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近百篇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其中有18篇在市级以上获奖。教师参加县级以上优质课评比有25人次获奖,有35位教师被命名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

十、附件目录

1、课题组成员论文

2、各种问卷调查及分析

3、课题组教师教案

4、课题组活动照片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张艳峰

课题组长:白江平

课题组成员:邱会莉王成成康江涛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料的收集还不够全面,缺乏理论的支撑。自身研究的能力有限,深入的不够,我们会继续努力。总之,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提供条件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以促进数学学习习惯的真正转变。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简介 一、标题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二、序言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达到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新课改以来,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老师仍然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术”。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而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却非常高,约占分值的10%至15%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平常教学中,学生的计算错误屡见不鲜,也不是只在差生

中出现。导致计算错误原因究竟是什么?其中的原因我想应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经过分析找到以下存在问题:学生在计算中常常出错的原因不仅仅是马虎粗心,而且还有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的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方面从小学教学教材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设计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校地处农村,客观反思我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问题。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

2018-2019-国家级课题结题总报告 (6000字)word版本 (3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国家级课题结题总报告 (6000字)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全国普通高中特色研究专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X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的新模式》 课题研究总报告 李小明、倪晓丹、沈惠娟、唐艳兰 第一部分简介部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开始增大,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明显增多,由于心理障碍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同时学校网站的网络管理也是一个难题。从201X年9月我校成立心理咨询室以来,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就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我校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咨询案例,主要利用心理咨询技术针对来访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但我们的工作缺少系统性、连贯性、存在医学化、片面化的倾向,没有把老师、家长等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导致咨询内容零散、多次咨询过的学生心理出现“好”与“坏”的反复现象。而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也很少主动上门咨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意识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探讨一种既要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又要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以实现既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诉说心里的烦恼,发泄怨气,排解不良情绪,又能有效地为学生解决矛盾、困惑,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建立和谐的心理状态的追求。 1 二、摘要 正是基于以上的追求目标,我们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成了一个科研课题:201X年,我校科研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新模式”被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B类课题(已顺利结题),201X年被立项为全国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GHA093028)课题研究指向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目标,教育心理理论为指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的格式 教育科研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 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是市级个人课题,,2006年11月经市教科所批准,在县教科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06年12月启动,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的实验,本人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着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即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也已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或简单的知识统一,而是以追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内涵,应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身发展,面向终身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有学生问我们,为什么我很用功,但知识掌握得不多、不牢,能力提高得有限?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太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探

索,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一旦学生在探索学习方法方面用点心,就能有所收获。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 6、培养、锻炼一支由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科研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究竟有哪些联系,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新课标》同时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

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 2、陶行知的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三者合一。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因此他主张在教学方式上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改变传统教学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的状况。 (二)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三)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行为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学生应该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6年10月,我们向运城市教育局申报的教研课题《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经评审立项。两年来,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落实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目前,课题组已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为英语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全体英语老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剖析。大家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继承前人知识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体验。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英语交际。 2、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二、对课题概念的提出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实现由“教会学生学习”到“教会学生会学”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创造者”。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不是掌握这一种或那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金字塔学习理论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从金字塔塔尖到塔基依次是: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由此可见,被动学习(Passive)的效率要比主动学习(Active)低得多。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要设计更多的体验感悟式的作业和合作互助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团队中成长。这与目前新课堂改革的实质是一样的。 近几年山西中考,对课改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强化了顶层设计。2017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强势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全卷体现了国际英语测试的总体方向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 2018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理念定位、试题构建、素材选取、问题设置、梯度架设、难易把控、答案呈现等方面,均与学生生活实际、英语学科素养、课改方向和中考命题改革的“六个维度”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以“考改促课改、课改推考改”已成为我们英语人的共识。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新版】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结题报告书 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课题名称:《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 科能力发展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xx 负责人所在单位:xx市xx小学 联系电话: 8725xxx 电子邮箱: 填表日期: xx年11月24日 一、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课题负责人 姓名 张锦庭 性别 性别

42 专业职称 中高 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课题研究分工 冯xx 女 39 小高 xx小学 参与 张xx 女

小一 xx小学参与 谢xx 女 35 小高 xx小学参与 曾xx 女 32 小高 xx小学参与 黄xx 女 37

xx小学 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一览表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出版或发表单位 发表时间 谢xx 关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分析 分析报告 xx区xx小学 xx.12. 徐xx 点燃激情相聚五环 课例 xx市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步步高 课例 xx市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戴xx 分数大小的比较 课例 xx区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二等奖 xx 蔡xx shapes-英语课 课例 xx区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三、最终成果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字数(万字) 张锦庭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0.6 四、最终成果简介 1、“最终成果简介”是结题的必需材料,供课题成果的介绍、宣传、推广、转化使用。 2、主要内容应包括: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建树。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社区,发展小学生的学科能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使用网络学习社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服务,通过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社区进行跨时空的学习与交流,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课题研究的内容关系到一线教师的具体利用网络学习社区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实用价值。在工作方法、思路等方面,我们正在探索可操作性较强的系统化的经验。 成果(一)、提高了全体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数学微课题结题报告

微课题《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分析与矫正的研究》结题报告 (该微课题获区级三等奖) 课题名称:《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分析与矫正的研究》课题立项号:qcwkt199 课题承担人:李彩华李艳侠 所在单位:黎明小学 《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分析与矫正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建设高效课堂是推进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学定教,坚持减负增效,坚持全面育人。其中重点工作之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法研究和指导,进一步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校有很多的外来民工子女,他们的数学思维活跃,但练习的质量不理想。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练习的成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立足于学生数学练习的错题的诊断和解决,以帮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正确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具实用性。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学生重视错题的修改,养成自觉纠错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生对错题养成反思习惯,思维水平、辨析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的数学学习准确率得到提高。 (4)通过记录、反思、归纳、整理错题,“变废为宝”,提高教师

对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过程中将出现的错误思维有预见能力,能有效改进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及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能。 错题是小学生数学练习题中常见的问题。在教学中,由于教师所用的策略、教学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另外,学生个体学习兴趣、能力、思维品质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错误。在老师批改作业中通过对错题的反馈分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正如皮亚杰所说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错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的教,非常值得研究。 结合区教学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意见,我们希望就学生数学错题进行深入探索,希望通过对错题一般性成因进行分析,寻找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本课题的研究就更具有实际价值。 三、预期的研究结果 (一)学生方面: 1、养成及时记录错题,重视错题的修改,养成自觉纠错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生对做题养成反思习惯。 3.学生的数学学习准确率得到提高。 (二)教师方面: 1.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师生沙龙研讨、调查问卷分析和规

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doc

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国家级课题结题总报告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全国普通高中特色研究专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XX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的新模式》 课题研究总报告 李小明、倪晓丹、沈惠娟、唐艳兰 第一部分简介部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开始增大,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明显增多,由于心理障碍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同时学校网站的网络管理也是一个难题。从XX年9月我校成立心理咨询室以来,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就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我校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咨询案例,主要利用心理咨询技术针对来访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但我们的工作缺少系统性、连贯性、存在医学化、片面化的倾向,没有把老师、家长等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导致咨询内容零散、多次咨询过的学生心理出现“好”与“坏”的反复现象。而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也很少主动上门咨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意识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探讨一种既要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又要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以实现既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诉说心里的烦恼,发泄怨气,排解不良情绪,又能有效地为学生解决矛盾、困惑,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建立和谐的心理状态的追求。 1 二、摘要 正是基于以上的追求目标,我们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成了一个科研课题:XX年,我校科研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新模式”被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B类课题(已顺利结题),XX年被立项为全国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GHA093028)课题研究指向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目标,教育心理理论为指导,现代网络技术为载体,克服以往同类研究采用单一方法(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的局限性,围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新模式研究”这一核心内容从理论与实践探讨出发,通过调研分析,搭建能促进本校师生心灵成长的“网上心灵之家”,构建合适本校实际的、具体可行的本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课题研究内容,本研究的发展和创新点在: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化技术建设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中学生心理

数学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延 川 中 学 数学课题组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延川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习惯的培养,关系着一个人数学素养的深浅,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现状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多"悟" 少,这和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有关。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是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主动地"教出来"的。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快就遗忘,而悟出来的东西,经历了自己的主动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真正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则会终身难忘。有人曾给"素质"下过一个耐人寻味的定义,即"把老师教的东西忘掉之后剩下来的东西"。这其实是指自我感悟的东西、自我尝试的东西。中国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披金挂银,从不空手而归。但令人激动的场面隐含着人们深深的思考,这些成绩的取得,大都是经过强化训练突击而来,选手们学得的只是应试技巧,是用已有的公式、法则、定义解决问题,而缺乏创造的底蕴。可以设想,这些被免试推荐升入名牌大学的人,很难在未来的科学发现与发明中有所作为。事实是最好的证明,在标志科学最高奖赏的诺贝尔奖金中,世界已有400多人获奖,有的仅一所大学就有几十人获奖。但中国大陆至今只有一个人获得。因此,我们只能称奥林匹克竞赛奖章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炫耀。中国的初等教育甚至中等教育在世界上有着良好的声誉,最近几年,外国的中小学生纷纷到中国留学,外国的中小学校竞相招聘中国的中小学教师。但我们的高等教育却不能令人满意。为什么美国的初等教育"一塌糊涂",但美国的高等教育却赢得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奖。原因很多,但有一点非常重要,美国的小学生没有过多的拘束,有很多的尝试机会,发散思维能力极强。中国的小学生从不想尝试,只知道学习就是标准化的死记硬背,辐合思维能力很强。打开我们的小学课本,就会发现需要背诵的东西实

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 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经历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 执笔人:张连勇丁中秋李京李佩璇黄玲王国燕赵国华张霞张婳陈苗苗王春婷白艳珍于秋霞蒋飞燕高璐郭冲张妮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着眼于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准备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后,我校2006年11月正式向区科协、区教育局申请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题。借助课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课题的界定 1.数学实践活动:是老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更有效地进行高水平的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打好基础。 2.数学实践活动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很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数学实践活动的学习在内容上、形式上、时间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 三、理论依据 1.科学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学习注重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际欲望。 2.创新性原则。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是一切新过程的基础。 3.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环境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和问题。 4.多样性原则。学生选择的课题将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得到解决,探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高明的解决方案。 四、课题组的成立及前期准备 课题组对课题的选择、课题实施方案的确定、阶段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课题组给全体家长写了一封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对家长进行了课题活动的宣传,家长们也给予了课题组热情地鼓励;同时我们还结合“数学实践活动”的实例对180名课题组学生进行了课题培训,让学生们对将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 1.从生活中体会数学,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 2006年3月立项后,我们通过多次学习,认识到这个课题就是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出实际问题结合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活动开始前期,为了更好地展开数学实践活动的数学课题研究,课题组决定先进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是生活、学习、劳动的工具。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带来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学生们有的拍摄来超市商品的价格、街上广

【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三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三篇】 篇一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由*整理]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完整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杨凌高新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数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是承担着培养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表述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了方向。如何走进新课程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尤其是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才能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圈子,这个问题对于我校来说特别重要。我校位于高新区,周边是农村,学生来源多数是农家子女,家庭经济不富裕,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人们按一定传统方式生活,这些客观条件都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不利影响。加上传统的原因“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考,学生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课业负担重,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才能适应课题改革的需要,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把实验研究的突破定位在课堂教学上,选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实验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儿童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为了使我校的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对现行数学教材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创新能力的教学,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性因素,摆脱过去传统陈旧的课堂模式,在新课程下构建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让学生学习数学,知道它来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和方法的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更好体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文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 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

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

高中数学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结题报告 篇一:高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一数学备课组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XX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三、预期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积极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互动有效教学的新策略,包括“分层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等,丰富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快乐教育研究 二、题研究时间: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 三、课题的由来 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要表现是:课前无主动探求的欲望,课堂无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外无自觉钻研的兴趣,他们把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任务,甚至认为是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还未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热情。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使他们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呢?那就是把孩子们吸引到有兴趣和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到应有的乐趣,才能使他们自觉钻研,乐学“不厌”。“快乐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一种可贵探索,为课程改革试验寻找到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实验研究平台。 四、实验的原理及预期结果 “快乐教育”在教育领域由来已久,自从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在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后,“快乐教育”就为中外有识之士所实践。“快乐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亲身的学习体验,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快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最终达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通过实验研究,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教师自觉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定位教师角色;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跟踪年级:2011年9月新招生的一年级新生 六、实验的过程 (一)自我探索阶段(2011.5---2012.7) 1、宣传学习,明确第二轮快乐教育实验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意义。 小学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教改实验,也是小学阶 段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将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快乐教育教改实验旨在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项实验课题。它是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重负担、灌输式教学方式及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范文 【篇一: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实例】 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人:黄美娟吴春南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 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学科的增多,教育领域的拓宽,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 原因之一。例如1、中学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其中考试科目就有七、 八门,教学任务客观地成倍增加,使学生的课外作业也随之相应加重。学生每天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做作业,而且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 2、多数学校以分数来衡量教育质量已经成了惯例,而且和奖金、评 优挂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教师为了提高分数就不得不 采用题海战术,向学生施压——加大作业量。课业负担过重会产生 很多负面影响:例如1、课业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心理疲劳,危及心理健康。如有些小学生写作业甚至到深夜仍完 不成,家长不得不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否则回到学校无法向教师交待。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太多的作业让学生无 法完成,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只能相互抄作业,而抄作业的后果是 连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好。抄作业现象在中小学中是一种非常普 遍的现象,教师布臵的作业不少,但教学成绩就是上不去。 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据了解有很多学生睡眠不足, 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了什么都不知道。 4、学生课业 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参加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患近视眼的、驼背的越来越多。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校本作业设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目的和地方义务教育教学 的要求,由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学生来源、层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 行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完成的各学科作业练习册。它的意义在于:合 理的作业设计能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保证他们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