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日照市2015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日照市2015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日照市2015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日照市2015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木讷(nè) 熟稔(rěn) 角(jiǎo)斗士纵横捭(bǎi)阖

B.感喟(kuì) 屏(bǐng)息紧箍(gū)咒拈(niān)轻怕重

C.挟(xiá)持聒(guō)噪炽(chì)灯绿(1ù)林好汉

D.书箧(qiè) 顺遂(suì) 胳(gā)肢窝扣人心弦(x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嘉奖恢弘忙不迭刨根问底

B.笑靥凑和旗舰店恣意妄为

C.喜帖青睐大姆指风尘仆仆

D.禀赋绯闻抠字眼犄角之势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诚信危机引发的人心____,需要我们反思:如何守护诚信这一几千年来最应被传承的立本之源?

②监测结果显示,淘宝的正品率最低,淘宝网不必以第一电商____,而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配合正常监管。

③竞技体育,______以胜败论英雄,胜者为王,但对职业俱乐部而言,长远建设和良性发展比一时的名次进退更为重要。

A.震荡自持纵然B.振荡自恃纵然

C.震荡自恃固然D.振荡自持固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小鸟叔”之称的江雨轩将《江南style》演绎得栩栩如生,与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竟然难分胜负。

B.大学毕业生小蔡应聘一公司文员,好不容易进了面试,却因填的一份400多字的手写简历中错别字连篇累牍,而未被录用。

C.小强在超市购物时,明明把挎包存进了超市的自动寄存柜,准备取走时却发现挎包不胫而走,谁该对此负责?

D.在反腐风暴中,大量贪腐官员纷纷落马,公众逐渐恢复对政府的信心,并对廉洁自律、奉公爱民的官场清风翘首以盼。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今年雾霾天气形势依然严峻,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B.教育部一开始推行汉语四、六级考试,马上就有人质疑:这种考试真能完善“外语热”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弊端吗?

C.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当前改善民生的硬任务,这一举措也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

D.羊年春节期间,亲朋聚餐、家庭购物和休闲旅游仍是节日消费亮点,境内银联卡跨行交易总金额创历史新高的纪录。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一种经济状态成为常态,一定是合乎规律的状态,体现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近年来,我国经济由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这是我国发展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的阶段性特征。

中高速增长成为新常态,是由现阶段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决定的。现阶段的经济结构、技术基

础和资源供给决定了我国现在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就是中高速增长率。明确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意义在于,一是不盲目追求高于潜在增长率的速度,二是要使潜在增长率充分释放出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种新常态,是规律性状态,是长期状态,但不意味着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都属于新常态。近期世界经济不景气,企业面临的资金不足、产能过剩以及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旺等现象属于短期困难,不属于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率虽然处于合理区间,但离潜在增长率下限已很近。应采取有效调控措施,促使经济增长率止跌企稳,防止经济增长速度跌出合理区间。

提出新常态,表明我国的经济建设理念进一步由增长转为发展。从发展角度研究新常态,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中高速的速度应可持续,否则就不能成为新常态。二是保持中高速的目的是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留出空间,从而实现发展的其他方面目标。这意味着新常态不只是速度状态,中高速的新常态不是孤立的,需要其他方面的新常态来支撑。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调结构成为发展战略的新常态。在低收入发展阶段高速增长形成的现有产业结构,制造业偏重,高消耗、高污染行业偏多,产业链处于中低端,由此产生高产值、低附加值问题。因此,与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相适应,调结构要将产业结构向高端提升,突出发展服务业;将产业链向中高端提升,提高附加值。

创新驱动成为转方式的新常态。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此形成新的增长点,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绿色化的融合。为此,需要由模仿和引进创新转向与开放式创新相结合的自主创新,由跟随创新转向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引领创新,由技术创新转向以科学发现为源头、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惠民生成为发展动力的新常态。供给推动和效率优先的收入分配为我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进入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这些动力已发挥到极致,收入差距扩大也使发展动力出现衰减。针对需求拉动力长期不足的问题,应改变过去低收入阶段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尤其应突出消费的拉动作用。在新常态下,消费需求的拉动力突出表现在民生改善上。其中,收入是民生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再加上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从这些民生改善中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将会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的来说,经济新常态是个系统,我国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已经形成,支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正在显现。只要这些新常态都能形成并发挥作用,我国经济发展就不仅可持续,而且是高质量的。

(选自2015年1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发展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的阶段性特征。B.我国现在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就是中高速增长率,明确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意义极为重大。C.经济下行压力不全属于新常态,我们应采取有效调控,防止经济增长速度跌出合理区间。D.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新常态,解决新问题。7.下列有关“经济新常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新常态,指的是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呈现出的新的状态,它是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B.经济新常态,在我国现阶段表现为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这是由现阶段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决定的。

C.经济新常态,与其它方面的新常态是密切联系的,保持新常态是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留出空间。

D.经济新常态是一个系统,我国支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正在显现,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而且是高质量的。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针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存在的弊端,解决好发展服务业、提高附加值等问题,以适应经济新常态。

B.创新驱动成为转方式的新常态,要摒弃过去的模仿、引进、跟随与技术创新,转向自主、引领、产学研协同创新。

C.惠民生是发展动力的新常态,要提高拉动力,改变过去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突出消费的拉动作用。

D.改善民生,就是要改善收入、就业、教育和生态环境,使人民群众更多的分享改革的发展成果。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大则攻,其道如何?”孔子对曰:“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违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仇也,将与谁守?”公曰:“善哉!”于是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山东省日照市2015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乎?”孔子曰:“有之。”公曰:“何为?”对曰:“为其有二乘①。”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子曰:“为其兼行恶道也。”哀公惧焉。有间,复问曰:“若是乎?君之恶恶道至甚也。”孔子曰:“君子之恶恶道不甚,则好善道亦不甚;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公曰:“美哉!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孔子对曰:“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公曰:“善!吾子之言,岂有其事乎?’’孔子曰:“昔者殷王帝辛②之世,有雀生大鸟于城隅焉,占之,曰:‘凡以小生大,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于是帝辛介雀之德,不修国政,亢暴无极,朝臣莫救,外寇乃至,殷国以亡。此即以己逆天时,诡福反为祸者也。又其先世殷王太戊之时,道缺法圮,以致夭蘖③。太戊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养民之道。三年之后,远方慕义,重译④至者,十有六国。此即以己逆天时,得祸为福者也。故天灾地妖,所以做人主者也;寤梦征怪,所以儆人臣者也。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能知此者,至治之极也,唯明王达此。”公曰:“寡人不鄙固此,亦不得闻君子之教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节选自《孔子家语》卷一)

【注】①乘:欺凌。二乘:指二人相互侵凌争胜。②殷王帝辛:即商纣王。③天蘖:指树木生长出现了反常的现象。④重译:通过使者辗转传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之恶恶道至甚也恶:厌恶

B.信有天命,非唯人也信:相信

C.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昌:显赫

D.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疾:疾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孔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

①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②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

③存亡祸福皆已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④凡以小生大,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

⑤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⑥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②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国家的防守与攻伐,孔子让鲁哀公不要考虑攻与守,而要做到朝廷遵守礼制,君臣相敬相亲,百姓就会都成为他的子民。

B.对于“君子不博”这个问题,孔子认为君子下棋时相互搏杀争胜就会走邪路,借此道理来引导哀公要喜好正道,不走邪路。

C.孔子认为国家的存亡祸福源于自身,天灾地祸都不能改变国家命运,并以纣王和太戊为例分别从反面和正面进行分析阐明。

D.关于长寿,孔子认为三种死亡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咎由自取;智士仁人行事节制,喜怒适时而止,不损害性情,就能长寿。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3分)

(2)太戊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养民之道。(3分)

(3)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4分)

(2)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何以报德?_______,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2)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5)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橡胶树,大戟科橡胶树属植物。与其他含胶植物相比,①:一是树木高大,含胶量多;二是寿命长,一棵树可以持续不断的为人类提供橡胶长达三、四十年。随着人们

对橡胶认识的深入,橡胶技术也日臻完善,不论是天然橡胶还是人工合成橡胶,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没有一种原材料像橡胶这样,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居日用品到体育娱乐制品,从医疗领域到军事工业,都随处可见橡胶制品的影子。可以说,橡胶②

17.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4分)

山东省日照市2015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18.请仿照示例,从“白云”、“瀑布”中任选一个,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4分)

【示例】小草:雨过天晴,小草犹如刚受了委屈而又活泼可爱的顽童,倔强地昂起头,擦干眼泪,向着太阳微笑。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五彩瓷

沙舟

济南城雅风轩古玩店苏掌柜,个矮干瘦,全无山东大汉的豪壮,通身透出江南才子的灵机。这日,有个长袍革履戴礼帽的年轻人,手提一只皮箱步入雅风轩,问这里收不收旧物。苏掌柜上下打量一眼来人,盯住来人提着的皮箱,问有何宝贝,拿出来瞧瞧。来人将皮箱轻放到柜台上,打开,取出一个锦盒,然后把皮箱放回到地上,开启锦盒,捧出一只五彩将军罐。

苏掌柜看到将军罐,眼睛一亮,俯首仔细端详。将军罐约四十厘米高,品相极佳,没有丝毫破损。底部“大明正德年制”款,周正清晰。苏掌柜一番品赏后暗喜,遇到大宝贝了,就这么高大的将军罐,他平生还是第一次见到。

苏掌柜让来人开价。来人道,这只五彩将军罐是祖上传下来的,他急于留洋用钱,不得已才出手,掌柜若有意收藏,一口价,一千块大洋。苏掌柜咂舌,嫌价太高,道时下行情,最多值六百块大洋。来人口气很坚决,少一个子儿他也不出手,说着捧起将军罐,就要往锦盒内装,苏掌柜抬手按住将军罐道,价钱可以再协商,八百块大洋怎么样?来人坚持一口价,少一个子儿便走人,好玩意儿不愁买主。苏掌柜见来人没有还口的余地,轻拍了下柜台道,成交。不过,他手里没这么多现钱,要来人稍等片刻,容山东省日照市2015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他筹措。

苏掌柜出去三四盏茶的工夫,匆匆而归,将一千块大洋置于来人面前。来人收起大洋,冲苏掌柜笑笑,拱手告辞。

苏掌柜如获至宝,手托水烟袋,笑吟吟地凝视着将军罐,尽情品赏。他突然眉头一皱,放下水烟袋,捧住将军罐觑目侧视几眼,瘫坐到椅子上自语,放鹰的让鹰给啄眼了,收了件赝品。

明代五彩瓷的制作,是先入窑烧制青花,出窑后再填上红、绿两色图案,二次入

窑烧制,称作后填彩。由于五彩瓷是二次烧制,一些烧出青花未填彩的半成品流入到民间,过几百年后,有人填上彩入窑烧制充当真品。这只将军罐就属于此种情况,苏掌柜是从填彩上看出破绽的,填上去的彩稍微艳了点儿。

苏掌柜正在懊丧之际,一名玩童手持一封信跑进雅风轩,问谁是苏掌柜,有位先生让把这封信交给他。苏掌柜接过信,取出信笺,见上面写着“有来有往”,落款“天津云祥斋”。

苏掌柜看到“云祥斋”三个字,脑袋“嗡”地就涨大了。

苏掌柜原籍江西赣州,少时在景德镇学过制瓷,拉坯、挂彩都很在行,后来对复制古瓷发生兴趣。有一年,他偶得一对明代赏瓶,填上彩二次烧制成功,充当五彩瓷带到天津,以一千块大洋被云祥斋收购,当时可谓天价。他不便在天津久留,想日后云祥斋巩掌柜定会发现那对赏瓶青花图案完整,彩是后填上去的,就揣着这笔钱来到济南,开起古玩店。不料二十年后,云祥斋巩掌柜后人,以同样的手段给他来了个“请君入瓮”,所不同的是,将军罐属五彩瓷半制品,青花图案不完整,填上彩后,一般人很难鉴别出是赝品,要不是先前作过假,有所经验,填上去的彩稍艳了点儿,他也不能看出是赝品。

苏掌柜捧起将军罐欲摔,抖几抖舍不得撒开,这可是花了一千块大洋的物件,若留着准能以更高的价出手,但又不愿再做售假之人。犹豫之间,店外有个耍猴的,蓦然捶响铜锣,他一哆嗦,将军罐脱手坠地。他盯着满地摔碎的瓷片,叹一声道,碎得好,省得关不住贪心,使人上当受骗。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4年第2期)

19.请简要概括苏掌柜的形象特征。(4分)

20.本文写关于苏掌柜与云祥斋的旧事属于什么叙述方式?有何作用?(4分)

21.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来人将皮箱轻放到柜台上,打开,取出一个锦盒,然后把皮箱放回到地上,开启锦盒,捧出一只五彩将军罐。(2分)

(2)他突然眉头一皱,放下水烟袋,捧住将军罐觑目侧视几眼,瘫坐到椅子上自语,放鹰的让鹰给啄眼了,收了件赝品。(2分)

22.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羊年春节,回家的脚步依然匆匆;与此同时,离家出游的家庭也日益增多,“有钱没钱,旅游过年”。

有人说,为了爱,就要回家;也有人说,为了爱,也可以一起离家,共游世界。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B 2.A 3.C 4.D 5.C

二、(12分,每小题3分)

6.D 7.D 8.B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 10.B 11.C 12.A

四、(24分)

13.(1)如果没有您说的这番话,我就不能听到这些道理。(3分。“微”“焉”“弗之闻”

各1分)

(2)太戊非常恐惧,小心谨慎地修养自己的德行,思考先王治国的政令,明确教化百姓的方法。(3分。“修行”“养”“道”各1分)

(3)身居下位却对上冒犯君主,嗜好欲望不满足就索求不止的人,各种刑罚会杀死他。(4分。“干”“嗜欲无厌”“求”“刑”各1分)

14.(1)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1分),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2分),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4分。意思对即可)

(2)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2分)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愤激之情。(2分)(4分。意思对即可)

15.(1)以直报怨(2)集芙蓉以为裳(3)察纳雅言(4)名岂文章著(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6分。每空1分,错一处该空不得分)

五、(12分)

16.①橡胶树具有两大优势;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该图以十字为中心,左侧是变型的齿轮,右侧是橄榄枝叶。(2分)十字象征卫生健康,齿轮象征劳动,橄榄叶象征和平安全。(2分)(4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符合情理2分,运用修辞2分)

六、(18分)

19.①个矮干瘦;②精通古玩;③不诚信;④能悔改。(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插叙。(1分)介绍苏掌柜以前骗云祥斋的事情,交代了卖宝人骗苏掌柜的原因,(1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丰富了文章内涵(或:深化了主题)。(1分)(4分。意思对即可)

21.(1)运用动作(细节)描写,(1分)细致地描写出来人小心翼翼取出宝贝的过程,衬托出宝贝的珍贵。(1分)

(2)运用动作(心理)描写,(1分)生动地刻画出了苏掌柜发现将军罐是赝品后的懊恼之状。(1分)(4分。意思对即可)

22.①构思巧妙。写苏掌柜因受惊而失手摔碎五彩瓷,增强了故事的传奇性和戏剧性。

②丰富人物形象。写苏掌柜由犹豫到悔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揭示小说主题。苏掌柜摔碎的不仅是五彩瓷,更是他内心的那份贪欲,做人要诚信。(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3.参照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口角(jué)匹(pǐ)配当(dāng)机立断 B.勉强(qiǎng)联袂(mèi)垂涎(yán)三尺 C.龟(jūn)裂给(gěi)予否(pǐ)极泰来 D.抨(pēng)击赝(yàn)品揠(yǎn)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塑象赡养噤若寒蝉徇情枉法 B.暴戾幅射煞费苦心前倨后恭 C.校勘陷阱黯然消魂棉里藏针 D.魁梧缥缈天花乱坠瑕不掩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冰心老人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以一贯的从容和,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 ②这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受过专门训练,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③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是出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A.幽雅除了琢磨B.优雅除非琢磨 C.幽雅除非捉摸D.优雅除了捉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条路原先设计路宽50米,最后专家们还是从长计议 ....,决定改为60米。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他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和和气气、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哪怕是一 点点,他也会老羞成怒 ....。 D.他已经逃到美国,你叫我们在国内找,这和海底捞月 ....有什么两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2019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9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书院的精神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 首先,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产生,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举本”才能“统末”。 其次,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都是“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再次,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然后才有“引而不发,跃如也”。因此,学子一定要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学,主动性很强,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此外,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自由讲学。这是书院非常好的传统。书院的精神是:注重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 最后,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是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近百年来,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有这一层关系,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化。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

(完整)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 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 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 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 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 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 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 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 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 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 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 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一方面,要重 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 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 基于数据建立概念、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既包 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 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 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要嵌入到

【2020】【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及答案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 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 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2020年4月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保密★启用前 2020年4月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材料二: 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UC新闻坊对2286篇相关报道做了全面的观察、分析,有以下发现: 一、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导致预警滞后。学界普遍认为,健康传播的透明公开能帮助公众正确认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

人教版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三第二学期三模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第I卷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辨别)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坐.高山,上上下下,裹 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 ..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流出/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 (撒/抛)在回旋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 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 ...咤.,,。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透 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 ..的景色。 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山势和 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合谐 ..。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绮丽(qǐ) 坐 B. 嶙嶙(lín)合谐 C. 喑恶叱咤(chà) 渡 D. 崔嵬(wéi) 瑰奇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辨识流出抛 B. 辨别跃出抛 C. 辨识跃出撒 D. 辨别流出撒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似有千军万马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教是指通过诗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诸如“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思无邪”等为人熟知的表述的促动下,诗歌的影响遍及从国家社稷、社会风尚到日常礼仪、个人修为的不同层面,使得诗歌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个人表情达意的方式,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与政治、伦理、风俗、文化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体现的正是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一些重要思想乃至制度理念被以诗歌的独特形式进行传布与渗透,用来规训人们的言行举止、引导社会文化的路向。 依照朱光潜的“诗教就是美育”这一说法,诗教显然是现代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虽然他所讲的“中国的诗”是指古典诗歌,并且中国诗歌经过现代性的洗礼之后,仅有百年历史的现代诗歌被认为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和魅力,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的感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处于现代境遇中的诗教,或者说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一是传统诗教的适应性,即传统诗教通过调整、转换,寻求合乎现代人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路径;一是根据现代诗歌的特性,找到诗歌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 现代美育倡导以情感为核心的观念,有助于引导诗教施行过程中凸显诗歌的抒情性本质。不过,不宜忽略诗歌所应具有的智性、理趣和思辨等其他特质;而回归诗歌本体,或许一定程度上能去除传统诗教过分教化之弊,但并非要将诗歌拉回到“内部”,切断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故步自封”中慢慢失去活力、直至萎缩。 至于现代美育主张的“审美无功利”,要考虑到现代美育诞生的时代背景。当蔡元培提出“纯粹之美育”时,他期待的是以“无功利”之审美的“纯粹”性,消除当时“大多数之人皆汲汲于近功近利”的积患。同样,现代诗教也曾表达过强烈的“无功利”的诉求,不过一味追求诗歌“无功利”,会导致写作者狭隘地理解“诗性思维”的含义和价值,皮相地趋附海德格尔大力阐释的“诗意地栖居”,实际上,“诗性”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建立联系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并不表明某种独善其身、超然于尘世之外的态度,它体现的是美与善的协调。朱光潜说:“善与美……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这正是看似“无功利”的审美的辩证属性。当然,现代诗教已不可能像古代诗教那样,仅仅视以“仁”为内核、具有德性的君子为“完人”,而是对之倾注更丰厚内涵、更富于现时代特征。至少应该在马克思预期的“人的解放”的意义上理解现代社会的“完人”,即一种具有“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人格形象。 在社会文化日渐多元化的当下,倘若不是孤立、抽象、静态地领悟诞生于上世纪初的现代美育所关涉的美、审美、美感等命题,它的某些观念对诗教的拓展仍然具有启示价值。未来诗教关于诗歌的界说中,诗歌之美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不只提供赏鉴、实现“净化”,更具有海德格尔所说的超越性的“拯救的力量”,不仅能够弥合“人心”,而且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摘编自张桃洲《现代美育,诗教何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古代,诗歌因能传布重要思想和制度理念,故其影响遍及社会各层面。 B.现代诗歌仅仅有百年历史,缺少古典诗歌那样的魅力,难以影响人们生活。 C.现代诗教应在诗歌与社会文化之间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保持诗歌的活力。 D.传统诗教非常重视通过诗歌养成完美人格,这与现代诗教的理念完全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诗教这一概念及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为整篇文章的论证奠定基础。

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能够把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讲清楚的,迄今只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总体来看,马克 思主义自然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自然人化。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排除宗教领域,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拟人的神 秘活体,唯物论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远人的机械实体。前者以黑格尔(Hegel,为代表,后者以费尔 巴哈(Feuerhac,.)为代表。马克思主义汲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建立了高超的历史自然观。马克思(Marx,K.)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然的“人化”问题,即自然与社会统一的 问题,其意义在于指出了社会发展是自然发展的延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 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把自然和社 会孤立起来对待,就必然无法清楚认识和正确处理现实问题。 第二,自然异化。人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外化使得人与自然同步提升。如果 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人与自然在早期有一 种原始的统一性,但这是本质力量低下的表现。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使人对人的依赖和人对 自然的依赖,变为人对物的依赖。高度分工把人挤压在各个狭窄的领域,使人的专长得到前所未有的 增强。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都被激发到顶峰。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 剥夺。社会财富和社会交往都发生根本改变,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异化在 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严重。 第三,自然归化。《资本论》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 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 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自然辩证法》 提出关于“两个提升”的论断:“只有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人与自然的协调和人与人的协调一致,这是对原始协调的辩证复归,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 国过渡的历程,而不是乌托邦,这种复归是人心所向。 (摘编自欧阳志远《论“三个自然”与生态文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代表的自然观虽然差别很大,却都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 B.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结果既可以使人的本质力量增强,也可以成为人的对立面,后者就是自然异化。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对象是物,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被大幅激发出来,异化现象极其严重。 D.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归化需要一个必要前提,即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通过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两种自然观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超。 B.论证了自然与社会统一的关系后,文章从反面指出将两者孤立对待的危害,有现实针对性。 C.文章先阐释什么是异化,再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和自然的严重异化,论证逻辑非常严谨。 D.直接引述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相关表述,使文章对自然归化观点的论证具有更强的权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统一的,不能将自然孤立于社会之外对待,这就是自然人化。 B.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这应该是两者互为中介的根本原因。

2020届 广东省广雅中学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广东省广雅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奇幻电影是基于现实世界对超自然的人、神、妖共存的多维时空的重构,是对虚幻异域空间的想象性建构。它往往利用数字技术以夸张、变形、寓言或传奇等方式,表现超真实世界的拟态载体,折射生命的本质并传递创作者对世界的理解。 奇幻电影能够让观众接受的前提是讲好故事。目前奇幻电影大多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本位,杂糅了神魔、玄幻、武侠、动作等类型元素,借助特有的神怪文化资源完成阐释现实世界的意旨。中国古代神话作为人类共同的记忆载体,凝结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使人类从中能够探寻到共同的情感。相当一部分奇幻电影选择了以民间传说、神魔故事作为文学叙事的母题,以多元化的视角去反观人性,借助不同世界的生灵重构超越自然的多维时空。如《捉妖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奇幻电影将人、神、妖等不同世界的生灵放置在共生共存的空间中,试图唤起现代人心灵回归并实现精神层面的救赎。 作为本土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电影类型,奇幻电影同时需要在传统经典故事文本基础上重新传达人类共同的心理情感,引发人们对现代文明危机进行反思,以追求人类共同的、永恒的价值。《庄子》中说:“齐谐者,志怪者也。”神怪故事的主题往往是诡异事件及妖鬼与人类的互动。中国观众对神怪故事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接受基础,《聊斋志异》《西游记》《山海经》《搜神记》等传统经典文本中的故事往往被其他文艺样式取材改编,同样给奇幻电影提供了新的叙事空间。 奇幻电影对于传统经典文本的取材改编其实是二度创作的过程,需要调整故事设置与矛盾冲突进而凸显电影的戏剧性。在人物刻画与塑造,场景的渲染与设置等方面需要更加生动,而往往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局无疑会增加电影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就目前奇幻电影“西游系列”的改编而言,在重构“西游”经典奇幻世界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对打斗场景的设计与视觉效果,借助数字技术创造出较为恢宏的场面。然而,这些经过改编的奇幻电影,却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原著的内在叙事性,形式大于内容的视觉奇观场景难以掩盖故事情节的缝隙与空洞,让观众感受不到要传达的核心精髓,无法塑造经典文本中那样生动的艺术形象。由此,奇幻电影对于经典文本的改编,需要在满足观众精神诉求与娱乐消费中,寻求主流价值与电影市场之间的共赢,力争在接受性和整合性等向度上建构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引导观众在世俗生活中实现精神的自我疗愈与自我救赎。 奇幻电影需要新的思维模式推动整体叙事转型。以人工智能等重要科技成果为标志,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也引起了保护自然和人类的生存警醒。奇幻电影《流浪地球》改编的巨大成功,为中国电影工业及硬科幻文化产品带来发展的新趋势。该部电影设置了科幻的时空概念等科学范畴的命题,在充满科技特性与工业基因的叙事话语中,穿插了营救地球过程中战友合作、牺牲以及父子祖孙之间的亲情等人文元素,与年轻一代观众的生活相接近,被称为国产电影中的现象级作品。

2019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尤溪五中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土与中央集权 黄土给中国带来的一种影响是: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区割成两半,其纵长500英里,同时黄河也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 通常河流的水内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里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6%的纪录。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个夏天达到了难以相信的含沙量63%。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幅度的变化又大,更使潜在的危机经常恶化。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 《春秋》中有一段记载,提及公元前651年,周王力不能及,齐侯乃召集有关诸侯互相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的流通。这“葵丘之盟”在约350年后经孟子提及,可是他也指出,盟誓自盟誓,会后各国仍自行其是。《孟子》一书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之多,可见其重要性。其中一段更直接指责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义。我们不难从中看出洪水与黄河暨黄土地带牵连一贯的关系。孟子所说天下之“定于一”,也就是只有一统,才有安定。由此看来,地理条件和历史的发展极有关系,尤其是当我们把地理的范围放宽,历史的眼光延长时,更是如此。 中国地区的降雨量极有季候性,大致全年雨量的80%出现于夏季3个月内,在此时期风向改变。并且中国的季节风所带来之雨与旋风有关,从菲律宾海吹来含着湿气的热风需要由西向东及东北之低压圈将之升高才能冷凝为雨。于是以百万千万计之众生常因这两种变数之适时遭遇与否而影响到他们的生计。如果这两种气流不断的在某一地区上空碰头,当地可能雷雨为灾,而且有洪水之患。反之,假使它们一再的避开另一地区,当地又必干旱。前人缺乏这种气象的知识,只在历史书里提及六岁必有灾荒,12年必有大饥馑。其实在1911年民国成立前之2117年内,共有水灾1621次和旱灾1392次,其严重经过官方提出。亦即无间断的平均每年有灾荒1.392次。 在《春秋》里经常有邻国的军队越界夺取收成的记载。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孟子》书中提到饥荒17次之多。公元前320年,魏国的国君因为他的辖地跨黄河两岸,曾告诉亚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

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2016年2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1941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阿瓦达和索罕·迪索扎2016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车辆直行,导致4只狗1只猫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导致3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5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4位乘客死亡?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索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表情包正在毁掉我们的表达能力,甚至毁掉我们的语言吗?这个设问已不新鲜,最近又频现于网络。“斗图”和连串的表情让许多人感到压力,许多网友“哭诉”,在虚拟环境中,表情包泛滥和误用给自己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尴尬,一家英国公司甚至已经开始招募表情包翻译员。这不禁让许多人思考,表情包的使用是否损害了我们的语言能力乃至我们的语言。 ②但另一方面的事实也不能忽视。2016年,有媒体组织的“24小时无表情包生活挑战赛”有5307人参加,超过30%的人失败——无法忍受一天不用表情符号,另有三分之一的挑战者虽然成功,但表示倍感煎熬,“尴尬”是他们提及最多的感受。 ③表情包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让三分之二的语言社团成员感到难以离弃的东西是否接近,甚至已经成为语言的一部分呢?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201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收藏完全用表情包转写的《白鲸记》。同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辩论间隙表示,“如果全世界还有一样东西我们还能统一意见,那就是表情包了”。 ④表情包是虚拟语言生活自组织的产物。作为语言的一种可视化形式,其本质和文字相差不多。作为自然语言的拐棍,表情包在以文本交流为主的虚拟空间中提高了用户沟通的效率和质量。试想,我们多少次用表情符号表达文字无法传递的实时心情?又有多少句末的“呢”“耶”被相应的表情符号取代?一个缺少铺陈的祈使句丢过来,究竟是命令还是建议,恐怕得看后面是不是跟着个笑脸。 ⑤表情包引起的焦虑本质上是表达方式对应语言生活圈层错位导致的。表情包出现在严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

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