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体积和体积的单位)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体积和体积的单位)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体积和体积的单位)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体积和体积的单位)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体积和体积的单位)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从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飞跃。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发展。因此我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过程上。

学情分析

我班都是农村学生,许多是留守儿童,他们好动,课堂上时常走神。课程设计和安排了大量的活动,是基于考虑班里学生的特点。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的教学,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而活动恰是这个过程的再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使学生能初步掌握计量体积物体体积的方法,能选择恰当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比较与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教师操作演示: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

引导学生: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

揭示体积: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了。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抽屉里摸一摸后,再把书包放进书桌抽屉里,再用手摸一摸,现在有什么感觉?师:出示几个物体(讲桌、烟盒、黑板擦等)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使学生认识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即空间大小。

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

二、创设矛盾、激发求知

教师问:那些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他们的体积的大小,那么这些相近的长、正方体你们能比较出他们体积的大小吗?(出示若干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师问:现在你们能比较他们的大小了

吗?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问: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之前不能直接比较,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学生出现争论,最后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说出: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我们只要数一数就知道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了。

三、实际操作,创设体积单位

(一)、测量、摸一摸感受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教师:1.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生找到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2. 请找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与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二)、亲身感受1立方米有多大老师:用4根一米长的尺子搭建1立方米正方体,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理解明确,出现争论,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中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知识效果。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40页上的“做一做”

2.出示判断题:(1)一台家用冰箱的体积是300立方米()(2)一条线长10平方米()(3)任何一个长方体的体积都是1立方米()(4)一瓶墨水的体积为是100平方分米()

练习认真,反馈及时,评价得当

练习题设计,利用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能力发展紧密结合来,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的收获?能和大家共同分享你的收获吗?

收获的喜悦。

提出下节课的要求。

尊重学生,充分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比较,自己去发现体积单位,使他们在探究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cm3棱长 1分米 1立方分米 dm31米 1立方米m3

从课堂教学来看,这节课的效果还是良好的。

通过创设具有现实性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生活性的教材,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事物组织教学,学生比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形成独立见解,

展示个性思维。在交流中,使各自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提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实际操作是获取知识、形成观念的重要手段。摸一摸、量一量、动一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它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高潮阶段,教学效果比较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语言不够生动贴切,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法不够多样,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及时评价。这以教学经验和语言收集有关,往后在这方面需要加倍努力提高的。这节课,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概念性的课有一定挑战性,教学中,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才能很好地为学生积累知识,形成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