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逻辑

生活中的逻辑

生活中的逻辑
生活中的逻辑

生活中的逻辑

————谈假言命题

竺可桢学院01级文科(2)班李刚 3013002072

逻辑是一门关于思维形态的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处理的是人类独特的言语能力、推理能力、概念思维的能力和理性探究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却又是我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到这些能力。因此,我们学习逻辑对我们处理日常事物有很大帮助。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某个法院的法庭上,站着甲、乙、丙三个人,其中有两个是本地人(被人怀疑是小偷,其实是好人),一个是从外地逃来的小偷。而法官知道,本地人的回答总是真的,而小偷的回答总是假的。但他不知道他们之中哪两个是本地人,哪个是小偷。

“你是本地人吗?”法官先问甲。

“……。”甲动了动嘴巴,声细如蚊叫,法官根本不知道他说的什么。再问,他又缄口不语。

于是,法官只好讯问乙和丙:“他(指甲)回答的是什么?”

“他说他是本地人。”乙答道。

“他说他是小偷。”丙答道。

法官据此知道了丙是小偷。经过以后的审问,丙确实是小偷。

法官在这里就是利用了逻辑的推理而很快找到了小偷:

如果甲真是本地人,那么他必然说自己是本地人(即说真话);

如果甲是逃到这里来的小偷,那么他也会说自己是本地人(即说假话);

甲要么是本地人,要么是小偷;

总而言之,甲一定说自己是本地人。

接着从乙的回答中,推出乙说的真话,因为乙回答说:“他(指甲)说他是本地人。”构成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如果他是本地人,那么他必说真话;

乙说:“他说他是本地人”;

可见,乙说的是真话。

同样的对丙:

如果他是小偷,那么他必然说假话;

丙说:“他说他是小偷”;

可见,丙说的是假话。

经过了上述的推理,很容易的推出丙是小偷。

一个看上去很模糊复杂,无从下手的问题,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逻辑知识作为工具,我们就可以排除干扰,直接找出要点,理出一条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像上面的例子,在没有足够的条件来进行判断的时候,法官合理的运用了假言命题的推理,人为的先加入一个限定条件,马上使得问题有了切入点,从而轻易的找出了答案。

假言命题,就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命题,但是他的承诺

是带有条件的,因而它的使用十分广泛。除了可以有帮助于判断真假外还可用于以下的几种场合:

第一,用于对自己的言行表示负责,例如,如果给我必要的物质支援与人力支援,我就可以保证这项工程能提前完工。

第二,用以提醒某一事件、行为或活动继续下去包含的危险,例如,如果盲目施工或不注意生产安全,那么,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三,用以对敌人发出警告和预示我们娇嫩膏药采取的行动,例如,如果你再不听劝告,我们就要采取行动。

实际上,我们对假言命题及它的推理的运用是并不陌生的,当我们要分情况讨论时,我们常常说“如果是……那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假言命题,就是我们无法确定的时候加入的限定条件,就是我们所掌握解决问题的逻辑工具。

由此可以看出,掌握一定的逻辑工具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逻辑学的理论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运用这些工具,这对于我们看问题和办事情都是有相当作用的。

常见逻辑谬误

常见逻辑谬误 其实逻辑学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神秘和阳春白雪,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话以及在论坛上发言都在遵循语法、文法的逻辑严谨,但是有时也会出一些笑话。 为了给无暇深究逻辑学原理的网友一个在论坛上发言更加简洁、有理、有力的速成办法,现将常见逻辑谬误单独发帖如下: 谬误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所产生的一切逻辑错误。 谬误可以分为两大类: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概念谬误)。 形式谬误是指那种由于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则而产生的逻辑形式不正确的各种谬误,如:同语反复、循环定义、概念不当并列、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自相矛盾、两不可、以偏盖全、循环论证、倒置因果等。 非形式谬误是从形式上看是符合逻辑的,但因为其中因知识水平、常识、概念定义等错误而得出谬误的结论,如:词语歧义、语句歧义、诉诸无知、诉诸武断、诉诸怜悯、诉诸感情、人身攻击、诉诸权威、因人纳言、因人废言等。 (一)形式谬误 1、同语反复 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具体地说,同语反复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 -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2、循环定义 循环定义是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 -如果把"奇数"定义为"偶数加1",那么,偶数是奇数加1得到的数。 -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在这个定义中,定义"丈夫"必须用"妻子"这个概念,而定义"妻子"则必须用"丈夫"这个概念,因此,这个定义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明。 复习题 -甲问:什么是生命?

乙回答: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又问:什么是有机体? 乙回答: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以下那项与上述对话最为类似: ①甲:什么是真理? 乙:真理是符合实际的认识。 甲:什么是认识? 乙:认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应 ②甲:什么是逻辑学? 乙: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科学。 甲: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规律? 乙: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逻辑规律。 ③甲:什么是家庭? 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甲:什么是社会群体? 乙:社会群体是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④甲:什么是命题? 乙:命题是用语句表达的判断。 甲:什么是判断? 乙: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⑤甲:什么是人? 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数学的语法规则——逻辑推理

数学的语法规则——逻辑推理

主题1 数学的语法规则——逻辑推理同学们,我们知道语文和外语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数学作为一门描述大自然和经济生活的语言,当然也有自己的语法规则,这就是逻辑推理.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笛卡尔曾经讲过:“几何学家惯于在极其困难的证明中运用简单而又容易的推理长链达至结论.这使我设想,凡是人能认识的事物全都以此方式相互联系,没有什么由于遥远而我们达不到的,或者由于隐蔽而发现不了的,只要我们力戒以假作真,始终在思想中保持从一个真理演绎出另一个真理所必需的秩序.”这段话深刻地说明逻辑推理对于数学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宝爸宝妈们已经从娃娃开始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史话】逻辑学的历史和现状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和古希腊的学者,就各自独立地建立了自己的逻辑学说.他们分别是“名辨之学”、因明和古希腊的逻辑学.其中,古希腊的逻辑学最为系统,因而在世界逻辑学发展史上影响也最大、最深.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古希腊逻辑学的创始人,他在其由后人整理并取名为《工具论》的著作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传统形式逻辑,提出了有关范畴、命题、三段证明和谬误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思想.他所创立的逻辑学,逻辑史上称之为古典的或传统的形式逻辑(“形式逻辑”这一称呼是17世纪康德提出的)或古典的演绎逻辑.这一逻辑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建立的对范畴的研究基础之上,即它主要涉及范畴、又范畴组成的命题、由命题组成的三段论和论证等.这是古代逻辑中较为完整地建立起来的一个三段论系统,它构成了逻辑的一个初等的、但是重要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以后,麦加拉-斯多葛学派研究了亚里士多德逻辑中欠缺的有关

逻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逻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姓名:黄小丽 学院:统计与信息学院 班级:信息08-1班 学号:2008101609

逻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本文摘要 世界上的人们都要思考,身边处处存在着需要逻辑思维来解决的问题。概念不清语句,不仅是文字冗长,还会引起歧义。转移命题,虽是一个简单的话,却加上了别样的道理,展现着中国语言的巧妙。模棱两可话语,让人云山雾罩,摸不着头脑。逻辑学就可以让我们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让我们来了解逻辑在我们的每一个作用,让我们更好的学习逻辑,运用逻辑。 正文 在世界上,人人都要思考,人人都要推理,人人都要论证,而且每个人都要面对他人的推理和论证。有些人善于思考,善于推理。但有些人则不是这样的。良好的思考、推理、论证能力,部分来自某种自然地天赋,但无论我们的天赋如何,都是可以得到改善和加强的。在了解逻辑、学习逻辑的时候,开始改造自己的思维。 先来让我们读几个因为逻辑上的概念和辩证的不明确,所产生的几个故事。 概念不清导致的故事。比如“他是春节晚会的始作俑者”这句话,表面上看这个判断句表述很完整,但其实不然,问题在于表述者把“始作俑者”这个概念理解错了。“始作俑者”的意思是带头做坏事的人,放在这句话里是明显不合适的。再比如:某报纸上报道“某共产党员办五次喜事不收礼”,这也存在歧义,会让人误解成:这位共产党员办了五次喜事,这就荒唐了。实际上,其要真正表达的意思是:这位共产党员家人办了五次喜事,不收礼。这也是典型的概念不清的例子。还有,某晚报上曾经报道的“我市举办集体结婚”,这也是概念不清,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某市举办集体婚礼”。概念不清还有一种表现形式为:概念赘余,也常出现在机关文字工作中。比如“某阅览室里备有十几本的杂志刊物”,这里就存在概念赘余问题,杂志即为刊物,刊物包含杂志,二者并列即为概念赘余。如果在我们的正式文件中出现此类问题,不仅是文字冗长,还会引起歧义。 转移命题的逻辑故事,即说东道西,说的是一个概念,回答时却转换成另一个概念。比如:父亲对儿子说“你竟敢背着我抽烟,我非揍你一顿不可”,儿子回

讨论中常见的错误逻辑

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第一条第一条::稻草人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第二条第二条::错误归因 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第三条第三条::诉诸感情 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

诉诸感情的错误。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 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第四条第四条::谬误谬误 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小红犯了谬误谬误。 第五条第五条::滑坡谬误 你搞得好像如果A 发生了,那么Z 也一定会发生会,以此来表示A 不应该发生。 你不讨论现下的事物(A),而是把讨论重心转移到了意淫出来的极端事物(Z)。因为你没能给出任何证据来证明A 的发生一定会造成极端事物Z 的发生,所以这是一种诉诸恐惧的谬误,也影响了人们讨论A 时候的客观性。 例子:小红反对同性恋婚姻,因为她认为如果我们允许同性恋结婚,那么就会有人想要和桌子、椅子结婚。小红犯了滑坡谬论。 第六条第六条::人身攻击

逻辑错误一览,全了这个必看啊

来自:人人网赖若麒.avi的日志 * 当你与别人讨论,尝试获得答案或解释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人犯上逻辑谬误。这样的讨论是无意义的。你可能尝试向对手要求证据或提供其他假设,令你获得更好或更简单的解释。如果都失败,可以尝试指出你讨论对手的问题。你可辨认他的逻辑问题以免深究,以及可告知讨论对手关於他的谬误。以下是简单介绍其中最常见的谬误: 人身攻击(ad hominem) o 拉丁语「向着人」的意思。辩者用人身攻击来攻击对手,而不是在讨论议题。当辩者不能用证据、事实或理由去维护他的立场,他可能透过标签、稻草人、骂人、挑衅及愤怒的人身攻击方式来攻击对手。 诉诸无知(appeal to ignorance / argumentum ex silentio) o 以诉诸无知作为某些证据。(例如:我们没有证据说神不存在,所以祂一定存在。又例如:由於我们没有关於外星人的知识,这表示他们并不存在。)对某些东西的无知,是与它的存在与否无关。 全知论据(argument from omniscience) o (例如:所有人都相信某些东西,每个人都知道的。)辩者需要有全知能力

以清楚每个人的信仰、怀疑或他们的知识。小心如「所有」、「每个人」、「每种东西」、「绝对」等词语。 诉诸信心(appeal to faith) (例如:如果你不相信,是不能清楚明白的。)如果辩者倚仗信心作为他论据的根基,那麽你在以後的讨论所能得到的将不多。根据定义,「信心」是倚靠相信,并非靠逻辑或证据支持。信心倚赖非理性的思想,并会产生不妥协。 诉诸传统(appeal to tradition) (类似主流思想谬误)(例如:占星、宗教、奴隶)只因为人们以此为传统,与它本身的存活能力无关。 诉诸权威(argument from authority / argumentum ad verecundiam) * 以「专家」或权威的说话作论据的根基,而不是用逻辑或证据来支持该论据。(例如:某某教授相信创造科学。)只由於某个权威的声称,不足以代表他已令这声称正确。假如辩者展示某专家的论据,那麽看看它有否伴随着原因,以及它背後证据的来源。 不良後果论据(argument from adverse consequences) * (例如:我们应判被告有罪,否则其他人会仿效而犯上类似的罪行。)只因为讨厌的罪行或行为出现,并不足以代表被告犯了该罪,或代表我们应判他有罪。(又例如:灾难的出现是因为神惩罚不信者,所以我们都应该信神。)只因灾害

生活中常见逻辑的错误

生活中常见逻辑错误摘要: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能够用“因为……所以……”表述的关系并不都是因果关系。原因和条件的区别全在于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此基础上,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偶然原因和必然原因等,都可以作出合理解释。但是由于人们不能对因果关系的逻辑定律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常常会在生活中犯下违背因果联系逻辑的常识性错误。 关键词:因果关系原因和条件内外因关系逻辑方法 逻辑来源于生活,却是对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一种高级概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不自觉地违背一些简单的逻辑。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逻辑关系便是因果关系,用逻辑命题方式去表示便是:因为Q,所以P。而往往是最常用最简单的一条关系链却常常被赋予一些不蕴含任何逻辑意义的命题,或者是对Q和P之间的某种关系作简单的归类和分析便强行解释为因果关系。 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因果关系。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个现象都是与其他现象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它的原因。“如果某个现象的存在会引起另一个现象的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关系,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而被另一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因果关系有三个特点,而这三个特点是提出探求因果联系逻辑方法的客观依据。

首先,原因和结果在时间上是先后相继的,原因总是在结果之前,而结果总是在原因之后。前后相继是因果联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不是因果联系的唯一特征。单凭这一特征还不足以确定因果关系。某一现象很可能经常地先于另一种现象出现,但是二者可以毫无关系。 其次,因果联系是确定的。“因果联系的确定性从质的方面说,就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同样的原因会产生同样的结果。而从量得方面来说,就是原因发生量得变化,一定会反映在结果中。” 最后,因果联系是复杂的。也正是因为许多人没有了解到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从而导致了在因果联系逻辑的推理错误。 下面便是一些常见的因果逻辑错误的列举。 第一,以偏概全。人们给以偏概全下的定义是:依据不充分的例证(通常不具代表性或者过于琐碎)得出普遍的结论。我们常常会觉得只要身边多次出现某种现象,就会自觉地为该现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做出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结论。 比如,王小二说,他那所大学里面饭堂的菜很难吃,李小燕说她学校饭堂的菜很难吃,那么,有人就会做出“大学饭堂的菜都很难吃”的结论这一结论的得出很显然是没有充分的例证,仅仅凭靠两个学生的评价并不能成为得出结论的充分条件。假如王小二是伊斯兰教的教徒,饭堂没有清真菜,那当然是难吃的;再者,饭菜是否美味是根据各人口味而定;最后,王小二和李小燕都不是美食专家,那么他们的话更不能作为得出结论的论据了。 假如使用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去探求这两个现象的因果联系,我们可以选择“求异法”。求异法又称为差异法,它的内容是:“如果

试论生活中的逻辑错误

试论生活中的逻辑错误。 答: 一、逻辑有其自身的规律,不管使用什么概念和命题,进行何种推理和论证,都必须遵守最基本的逻辑规律.否则,人们的思维就会出现错误。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有四条,分别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违反这些规律的要求,我们的思维和论证就会含混不清,在生活中也会很容易产生逻辑错误。 二、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循环定义、同语反复、概念不当并列、因果倒置、循环论证、推不出等等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而犯的逻辑错误有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转换论题,与偷换论题等。 A、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这是同一律的要求。可用公式表示:A是A,A表示一个概念或命题。一个概念反映什么对象就反映什么对象,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它不能既反映这类对象,又反映彼类对象。在概念上有意识地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偷换概念”.如: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狂人日记》不能一天就读完。前一个“著作”指鲁迅作品的总体,第二个“著作”指一部具体的作品《狂人日记》,这里偷换了“著作”的概念。 B、在概念的运用方面,有的人是不了解某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以至在后面运用这一概念时改变了这一概念的含义。这种错误叫做"混淆概念"。 如:你向老板请一天假,老板推心置腹地说:"你想请一天假,你在向公司要求什么? 一年里有365天,52个星期。你已经每星期休息2天,共104天,还剩下261 天工作;你每天有16小时不在工作,去掉174天,还剩下87天;每天你至少花30分钟时间上网,加起来每年23天,剩下64天;每天午饭时间你花掉1小时,又用掉46天,还有18天;通常你每年请2天病假,这样你的工作时间只有16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休息不上班,你只干11天。每年公司还慷慨地给你10天假期,算下来你就工作1天,而你他妈的还要请这一天假。 除了夸大其辞以外,里面还有很多重复计算,把“非上班时间的自由活动”也算成“减少工作时间的活动”了。 C、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统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例如: 有人向执法人员质疑乱罚款的问题,执法人员说:“罚款本身不是目的,严格执法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这里就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了。还有一个例子: 有这么一段话:“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以对话为主要表达方式,把对话生动而艺术地表演出来,就必须对作品有深刻的认识。” 在这段话中,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句中的“它”本来指戏剧,说的是戏剧“是以对话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后半句转移到人身上去了,“就必须对作品有深刻的认识”指的却是人,前后论题转移,犯了论题转移的逻辑错误。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教案

逻辑推理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师:鸡兔同笼,头5个,鸡兔各有多少只? 生:鸡如果是1只,兔就是4只。 生:鸡如果是2只,兔就是3只。 生:鸡如果是3只,兔就是2只。 生:鸡如果是4只,兔就是1只。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只知道他们的总头数是5,还没有办法确定鸡兔各有多少只。 师:现在加上一个条件:鸡兔同笼,头5个,腿鸡兔各有多少只?请同学们列表计 生:汇报。 教师用课件逐步展示出表格里的 数据。 师:经过列表,你们发现哪种情况 符合题目要求呢? 生:鸡3只,兔2只,3×2+2×4=14(条)腿。 师:刚才我们经过大胆的尝试与猜测,把鸡兔的只数进行逐一列表,找出了符合题目的答案。实际这个题目,我们还可以有更加简洁的列表方法。 如,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鸡的只数为2只,兔就是3只,腿的总数为2×2+3×4=16 与题目中的腿总数多2条,就要减少1只兔,增加1只鸡。这样就符合题目要求了。 2、师继续点拨:在总头数不变的情况下,腿的总数减少6条,应该怎么办? 生:增加3只鸡,减少3只兔。 师继续点拨:在总头数不变的情况下,腿的总数增加2条,应该怎么办? 生:增加1只兔,减少1只鸡。 师继续点拨:在总头数不变的情况下,腿的总数增加4条,应该怎么办?

生:增加2只兔,减少2只鸡。 二、新授(15分钟) 1、学习【知识要点】 师:1.逻辑推理是运用已知的若干判断去获得一个新判断的思维方法。在推理过程中,常需要否定一些错误的可能性,去获得正确的结论。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都有哪些? 生:假设法、画图法、列表法等 师:还有我们以前学习的直接法、排除法等。 师:逻辑推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深入地理解条件和结论,分析关键所在,找到突破口,进行合情合理的推理,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我们活学活用。下面让我们到实战场上挑战吧。 出示: 【例1】小明把一枚硬币握在手中,请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猜哪只手里握有硬币. 甲说:“左手没有,右手有”;乙说:“右手没有,左手有”;丙说:“不会两手都没有,我猜左手没有”。 小明说三人中有一人两句话都说错了,一人两句话都猜对了,一人对一句错一句。问小明的哪只手中有硬币? 师: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哪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呢? 生:假设法 生:列表法 生:排除法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自己选择的策略解决问题吧。 生汇报: 生:我用的是假设法。假设甲说的全对,则乙说的就会全错;丙说的不会两手都没有(对),我猜左手没有(对),推知乙、丙两人说话的内容不符合条件,所以这种

24个常见的逻辑谬误故事

24个常见的逻辑谬误故事 01稻草人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02错误归因 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03诉诸情感 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 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04从论证到结论 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小红犯了谬误谬误。 05滑坡谬误 你搞得好像如果A发生了,那么Z也一定会发生,以此来表示A不应该发生。 你不讨论现下的事物(A),而是把讨论重心转移到了意淫出来的极端事物(Z)。因为你没能给出任何证据来证明A的发生一定会造成极端事物Z的发生,所以这是一种诉诸恐惧的谬误,也影响了人们讨论A时候的客观性。 例子:小红反对同性恋婚姻,因为她认为如果我们允许同性恋结婚,那么就会有人想要和桌子、椅子结婚。小红犯了滑坡谬论。 06人身攻击 你讨论时针对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而进行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提出了理据去驳斥对方的论证或去支持自己的论点。

论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论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对于?逻辑?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如果要叙述它的准确定义,恐怕很多人都会一脸茫然。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有多个意思,可以指思维的规律,也可以指客观的规律性或者专指逻辑学。在此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那么此?逻辑?的定义自然是指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逻辑学。而逻辑错误,一般指思维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律的要求和逻辑规则而产生的错误。如?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等。 逻辑有其自身的规律,不管使用什么概念和命题,进行何种推理和论证,都必须遵守最基本的逻辑规律。否则,人们的思维就会出现错误。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循环定义、同语反复、概念不当并列、因果倒置、循环论证、推不出等。以下我就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详尽的分析。 一、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这是同一律的要求。可用公式表示:A是A,A表示一个概念或命题。一个概念反映什么对象就反映什么对象,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它不能既反映这类对象,又反映彼类对象。在概念上有意识地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偷换概念?。其特点是有意不明确某个概念的含义,进而在这个概念中塞进新的含义。

例如:老大娘:请问,你们这儿有没有好布。我闺女要绘声绘色了,我想给她扯块好布。营业员(没好气地):我们这儿的都是好布,次品、废品不让出厂的。这个例子中营业员犯了?偷的概念?的错误。上下文中的?好布?不是同一概念。 对于在命题上有意识地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偷换论题?。其表现是有意识地改变论题内容,偷梁换柱,从而达到某种目的。例如:顾客:请问,我的排骨面怎么还没来,我等了已有半小时了。营业员:你为什么非要吃排骨面,你不能吃竦酱面吗?营业员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 二、自相矛盾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这是矛盾律的要求。可用公式表示:A不是非A,A表示一个概念或一个命题。一个概念不能既是它,又不是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既是人又不是人;一个命题不能既肯定某一对象又否定这一对象。违反矛盾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称之为?自相矛盾?。如有人说?一个月来,这个问题时刻缠绕着我,而在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时候,我又暂时抛开了这一问题,顾不上去想它了。?既是?时刻缠绕着我?,就不会出现?顾不上去想它?的情况说话人也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三、模棱两可 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这是排中律的要求。可用公式表示:A或者非A,A表示一个概念或一个

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逻辑之于生活,就像是水之于生命,饭菜之于盐,生活中没有逻辑就相当于生命没有活动的规则和定律而一塌糊涂,就像是食之无味的饭菜吊不起胃口。不管你是否在意,逻辑在生活中都会被经常用到,通过此通道的学习逻辑,你便可以更加准确更加灵活的运用逻辑,让你的生活更有规律,让言语更加活泼和不至于犯基本的逻辑错误让人耻笑。 对于逻辑的错误拜倒有很多种,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只是会怀疑逻辑论乱的人的素质,之还不算什么,但是在公共正式的场合,如果犯了属于逻辑的基本错误,那就是贻笑大方,被八方人士作为笑谈,遗笑千年了,比如说是在国际上的场合,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如果外交发言人犯了基本的而逻辑错误那就会对一国人的脸。在谈判中,逻辑显得更为重要,如果逻辑清晰则很容易打动对方,而如果逻辑混乱则会导致谈判的不利,会导致利益的流失,这种谈判如果是国家之间的那就是大问题了。此外更重要的是在法律中如果凡有逻辑错误,那这个法律法条就不能够算作是有效的了,因为如果烦的是矛盾错误,那这个法条就是相当失败的了,到时候法官五法可循,犯罪之人也可以借此洗脱自己的罪名,一个国家就无法可言,这就是懂逻辑用逻辑的重要性。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公孙龙,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这个人可谓是将名家的名誉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赵国一带的马匹流行烈性传染病,导致大批战马死亡。秦国战马很多, 为了严防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就在函谷关口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不能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前。关吏说:“你人可入关,但马不能入关。”公孙龙辩到:“白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呢?”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讲:“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了愣,但仍坚持说:“按规定不管是白马黑马,只要是赵国的马,都不能入关。”公孙龙常以雄辩名士自居,他娓娓道来:“ …马?是指名称而言,…白?是指颜色而言,名称和颜色不是一个概念。”…白马?这个概念,

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逻辑之于生活,就像是水之于生命,饭菜之于盐,生活中没有逻辑就相当于生命没有活动的规则和定律而一塌糊涂,就像是食之无味的饭菜吊不起胃口。不管你是否在意,逻辑在生活中都会被经常用到,通过此通道的学习逻辑,你便可以更加准确更加灵活的运用逻辑,让你的生活更有规律,让言语更加活泼和不至于犯基本的逻辑错误让人耻笑。 对于逻辑的错误拜倒有很多种,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只是会怀疑逻辑论乱的人的素质,之还不算什么,但是在公共正式的场合,如果犯了属于逻辑的基本错误,那就是贻笑大方,被八方人士作为笑谈,遗笑千年了,比如说是在国际上的场合,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如果外交发言人犯了基本的而逻辑错误那就会对一国人的脸。在谈判中,逻辑显得更为重要,如果逻辑清晰则很容易打动对方,而如果逻辑混乱则会导致谈判的不利,会导致利益的流失,这种谈判如果是国家之间的那就是大问题了。此外更重要的是在法律中如果凡有逻辑错误,那这个法律法条就不能够算作是有效的了,因为如果烦的是矛盾错误,那这个法条就是相当失败的了,到时候法官五法可循,犯罪之人也可以借此洗脱自己的罪名,一个国家就无法可言,这就是懂逻辑用逻辑的重要性。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公孙龙,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这个人可谓是将名家的名誉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赵国一带的马匹流行烈性传染病,导致大批战马死亡。秦国战马很多,

为了严防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就在函谷关口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不能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前。关吏说:“你人可入关,但马不能入关。”公孙龙辩到:“白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呢?”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讲:“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了愣,但仍坚持说:“按规定不管是白马黑马,只要是赵国的马,都不能入关。”公孙龙常以雄辩名士自居,他娓娓道来:“ …马?是指名称而言,…白?是指颜色而言,名称和颜色不是一个概念。”…白马?这个概念,分开来就是…白?和…马?或…马?和…白?,这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者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马,给黑马、给黄马就不可以,这证明,…白马?和…马?不是一回事吧!所以说白马就不是马。” 关吏越听越茫然,被公孙龙这一通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如坠云里雾中,不知该如何对答,无奈只好让公孙龙和白马都过关去了。 上面地例子就是公孙龙著名白马非马的论断。为什么会这样呢?公孙龙的论证在逻辑上和概念分析上做出了独到的历史贡献,但是他把一些概念混淆而流入诡辩。他分析了马与白马这两个概念的差别、个别与一般的差别。但是,他夸大了这种差别,把两者完全割裂开来,并加以绝对化;最后达到否认个别,只承认一般,使一般脱离个别独立存在。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当成脱离具体事物的精神实体,从而导致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结论。这也是诡辩论者经常使用的招数那就是概念的混淆。试想一下,如果这段言论被一个敌国的人利用,牵一匹病马并且通过了关口混进了军队,那岂不是要导致本国的

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完整版)

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第一条:稻草人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 第二条:错误归因 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 第三条:诉诸感情 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 第四条:谬误谬误 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小红犯了谬误谬误。 ------------------------------------------------------------------------------------------------------------------------------ 第五条:滑坡谬误 你搞得好像如果A发生了,那么Z也一定会发生会,以此来表示A不应该发生。 你不讨论现下的事物(A),而是把讨论重心转移到了意淫出来的极端事物(Z)。因为你没能给出任何

数学初中竞赛逻辑推理专题训练(包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 逻辑推理 专题训练 .选择题 则不同的站位方法有( ) 3.仪表板上有四个开关,每个开关只能处于开或者关状态,如果相邻的两个开关不能同时 是开的,那么所有不同的状态有( ) 6.﹣2 和 2对应的点将数轴分成 3 段,如果数轴上任意 n 个不同的点中至少有 3 个在其中 之 一段,那么 n 的最小值是( ) 1.某校九年级 6 名学生和 1 位老师共 7 人在毕业前合影留念 站成一行) ,若老师站在中间, A .6种 B . 120种 C .240 种 D .720 种 2.钟面上有十二个数 1, 2, 3,?, 12.将其中某些数的前面添上一个负号,使钟面上所 有数之代数和等于零,则至少要添 n 个负号,这个数 n 是( A .4 B .5 C .6 D .7 A .6 种 B .7种 4.小明训练上楼梯赛跑.他每步可上 同方法共有( ) (注:两种上楼梯的方法,只要有 A .15 种 B .14 种 5.如图, 2× 5 的正方形网格中, C . 8 种 D .9 种 2 阶或 3 阶(不上 1 阶),那么小明上 12 阶楼梯的不 1 步所踏楼梯阶数不相同,便认为是不同的上法. ) C .13种 D .12 种 5张 1×2的矩形纸片将网格完全覆盖,则不同的覆盖 A .3 种 B .5种 C . 8 种 D .13 种 C .7 D .8 A .5 B .6

10.如图所示,韩梅家的左右两 侧各摆了 3 盆花,韩梅每次按照以下规则往家中搬一盆花, 先 选择左侧还是右侧,然后搬该侧离家最近的,要把所有的花搬到家里,共有( ) 种不同的搬花顺序. A . 8 B . 12 C .16 D .20 11.如图,在一块木板上均匀钉了 9颗钉子, 用细绳可以像图中那样围成三角形, 在这块木 板上,还可以围成 x 个与图中三角形全等但位置不同的三角形,则 x 的值为 ( ) 7.计算机中的堆栈是一些连续的存储单元,在每个堆栈中数据的存入、取出按照“先进后 出''的原则.如图,堆栈( 1)的 2 个连续存储单元已依次存入数据 b ,a ,取出数据的 顺序是 a , b ;堆栈( 2)的 3 个连续存储单元已依次存人数据 e , d , c ,取出数据的顺序 则是 c ,d ,e ,现在要从这两个堆栈中取出这 5 个数据(每次取出 1 个数据),则不同顺 序的取法的种数有( A .5种 B .6种 C .10种 D .12 种 8.用六根火柴棒搭成 4 个正三角形 (如图),现有一只虫子从点 A 出发爬行了 5 根不同的火 D .7 条 并使每条边的两端异色, 若共有 3 种颜色可供使 用(并不要求每种颜色都用上) ,则不同的涂色方法为( )种. A .6 B . 12 C .18 D . 24 C .6条 9.将四边 ABCD 的每个顶点涂上一种颜 色,

24种常见逻辑谬误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第二条:错误归因 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第三条:诉诸感情 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第四条:谬误谬误 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小红犯了谬误谬误。 第五条:滑坡谬误 你搞得好像如果A发生了,那么Z也一定会发生会,以此来表示A不应该发生。你不讨论现下的事物(A),而是把讨论重心转移到了意淫出来的极端事物(Z)。因为你没能给出任何证据来证明A的发生一定会造成极端事物Z 的发生,所以这是一种诉诸恐惧的谬误,也影响了人们讨论A时候的客观性。 例子:小红反对同性恋婚姻,因为她认为如果我们允许同性恋结婚,那么就会有人想要和桌子、椅子结婚。小红犯了滑坡谬论。 1

考研逻辑常见错误及练习错误类比

考研逻辑常见错误及练习错误类比 类比涉及两种事物的对比或两个时段(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的比较,但下面这种对比存在逻辑问题。 例1:新加坡的自由汇率改革成功了,我国的自由汇率改革一定可行。 分析:由“新加坡的自由汇率改革成功了”推出“我国的自由汇率改革一定可行”属于类比不当。因为两个国家的金融市场成熟度、监管体制和宏观经济环境都不相同,如此简单地进行类推是值得商榷的。 例2:益格赛尔公司打算推出自己的咖啡品牌。由于咖啡是比较昂贵的饮品,而且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好品牌,益格赛尔牌咖啡怎样才能赢得客户呢?它可以借鉴业内领先的塞恩公司的做法,该公司在推出咖啡系列新品种的同时,还开展短期促销活动,如提供新咖啡免费样品、价格优惠或赠送折扣券。 分析:一个是准备入行的公司要推出自己的咖啡品牌,一个是业内领先的公司推出咖啡新品种的做法,二者性质不同,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因而无法证明开展短期促销活动这种做法能为益格赛尔牌咖啡赢得客户。 强化训练 1、广告:任何认为润肤霜对皮肤并不重要的人都应当想一想地球的皮肤——土地在遭受旱灾时的情形。由于缺乏水分的经常湿润,地表变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葱绿的美景也消失了。因此,你的皮肤也应受到精心呵护,以免因缺乏水分而遭到破坏。这份呵护将来自于能有效防止皮肤干燥的雅嘉牌清新滋润霜的经常滋润。 以下哪一项指出了上述广告在推论方面的错误? (A)它把在某一状态下的必要条件当成了充分条件。 (B)它只由两件事同时发生这一事实就推断二者必有一个共同的原因。 (C)它没认识到:改变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一定能改变该事物事实上的情况。 (D)它依赖于“湿润”这个词的模糊性,该词既可用于某一过程,也可用于该过程的结果。 (E)它依赖于对两个事物并不完全类似的一些方面的特征进行类比,而只有这些特征确实类似,才能得出该结论。 答案E 2、评估专业领域中的工作成绩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的。医生可以自由地查阅医书,律师可以参考法典和案例,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可以随时翻阅他们的参考手册,以此类推,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也可以看他们的课本。 上述论证中的推理是有问题的,因为: (A)所引证的事例不足以支持评估专业领域中的工作成绩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的这个一般的概括。 (B)没有考虑这种可能性,即使采纳了文中的建议也不会显著地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考试成绩。 (C)忽视了这样的事实,专业人士在上学时考试也不准许看课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1.诉诸权威谬误 含义:企图举例举出某个大人物的名字,或者是某一个号称权威却很难证明是专家的人,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说赢对方 例:张庭说她卖的面膜是她保持年轻的秘诀,那么她卖的面膜一定是好的。 错误点:张庭在演技方面的确是个大人物,但是没有理由认为她对护肤领域的见解一定是正确的。除非她是质检局的,不然她说的话不比一个普通人可信。 2.人身攻击和“你也一样”谬误 定义:两种都是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人身而不是证据,通常都是某某人是个坏蛋或者虚伪的人,所以某某的看法不可信,从而忽略证据。 例:文章演了戏,但是文章曾经出轨了,因此他没有演技。这里对文章的人身攻击,与观点的论证丝毫没有关系,因此这个论点有逻辑上的错误。 我们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观点“他人品不好,说的话肯定没有一个字是真的”“你也一样”指的是对方也做了自己反对的事情,因此他的解释不听也罢 例:朋友跟你说千万不要和某某人玩耍,列举了很多好的理由,而你回答:你说的我不听,你之前也和她玩,你也一样 但是,即使朋友和她玩了,做了自己也反对的事情,但是无损于朋友的论据,所以你的回答存在逻辑错误 3.稻草人谬误 定义:将对方的观点变成一个容易推翻的版本,然后将其推翻 例如有些女的对男朋友说,希望男朋友给自己买一个包,而男朋友表示没有那么多钱,希望过几个月再买。于是女朋友说“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你是不是变心了?”这就是强行混淆了观点,把不买包包和不爱女朋友强行画等号,然后进行争论,自己歪曲出“稻草人”作为靶子进行攻击 4.诉诸怜悯错误 定义:激起人们的恻隐之心,从而接受自己的结论 例:很多盗窃或者杀人犯,在案发的庭审中,他们的律师常常以犯人成长经历的凄惨或者家庭状况不好,十分可怜等等。以此博得别人的同情和怜悯,企图干扰法官来做出理性的决定。但如何判刑与罪犯的悲惨经历是无关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在社会事件中通过卖惨来获取舆论的只曾,实际上都是企图将人们引入逻辑错误 5.诉诸公众谬误 6.定义:利用期望受到欢迎以及符合主流的这种大多数人的心里,从而赢得受众的支持。例:“同性婚姻是耻辱的。80%的中国人都这么认为”虽然在立法上与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有关系的,但是不能决定某事是否符合道义 就像希腊民主,公民大会逐渐演化为多数人的暴政,比如苏格拉底之死 这样的论证,是在诉诸我们期望与其他人协调一致的心理,从而认可其结论 所以“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在逻辑上有错误。 7.推不出谬误 定义:给出的论据的确能够支持某种观点,然而却不是想要论证的结论。 例:“惩罚的严厉程度应当与违法的严重程度相匹配。现在对酒后驾车的惩罚是罚款或拘禁。但酒后驾车实际上后果可以特别严重,有可能导致无辜行人瘫痪甚至丧命。因此酒后驾车应当适用死刑。”这里的论据实际上可以支持其他的结论,例如“对酒后驾车应当严惩”等等,却不能支持适用死刑的正当性。“推不出谬误往往发生在结论过于宽泛或者过于绝对之时,因此,如果所提主张较大,则应特别小心仔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