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及其借鉴(精)

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及其借鉴(精)

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及其借鉴(精)
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及其借鉴(精)

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及其借鉴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以来,由于迎合了商业银行注重研究市场、研究客户、开拓业务空间、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以满足客户需要等客观要求,已经被各国商业银行普遍接受。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观念也由原来的“品牌营销”、“定位营销”、逐步转向“服务营销”。国有商业银行要确立市场营销的新观念,就需要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有益经验。

银联信分析:

【营销模式】美日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模式

1、美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模式

美国商业银行的专家认为,银行经营的危险问就在于只埋头办理传统的银行业务,而放弃对银行的监测工作,银行只有通过后者才能鉴定当前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客户的需要。

为此,市场营销活动应主要致力于:第一,采用一揽子的服务方式,即系列化业务服务。为了适应客户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不同情况,美国商业银行将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进行配套,以从整体上满足和解决客户的各种需要。同时,这种服务还向客户提供集业务员、咨询员、情报员为一体的“个人银行家”,负责对客户的财务状况提供咨询,并对客户所需的金融服务项目作出安排,帮助客户处理遇到的困难。第二,采用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围绕客户需要,把客户市场细分为不同的门类,并分别由已有的或新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商业银行人士认为,如果要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额,必须弄清楚这个市场的哪个部门能从自己提供的金融产品中得到好处。第三,培养“关系”经理的服务方式。就是建立起跨越多层次的职能、业务项目和地区、行业界限的人际关系。“关系经理”不仅推销银行传统业务,而且还为客户提供并办理新的业务,使潜在的客户变成现实的“用户”,成功地实现账户渗透和业务的发展。第四,加强公共关系,保持良好的信誉。美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注重公众舆论态度的变化,认为加强公共关系、赢得公众好评是银行服务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从不放弃任何通过报刊、会议、商谈以及其他各种媒介活动进行宣传报道的机会,尤其偏爱使用广告这一促销手段,美国商业银行的广告费用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2、日本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模式

日本国内的学者认为,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日益推广和普及、市场准入障碍的消除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加入,金融服务业将不可避免地沿着制造业和

零售业的路子发展。大型集成化金融机构并不总是处在有利的盈利地位,对于专门

从事于某个领域的小金融机构和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银行业来说,依然有大量的

商业机会。

因此,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经营理念必须转向用户导向,主要的成功要素有三:第一,加强销售和开拓市场,提高银行的服务能力。具体包括发展咨询式销售能力,改进与客户的关系,建立“耳目商店”掌握顾客喜好的最新变化,开拓潜在的市场,重组面向用户的分支网点,建立有效的推销渠道,诸如建立实验性自动化分支点和百货公司型的“金融广场”,通过使用信息网络吸引客户,如在消费者市场中开辟网络和“家庭银行业务”等。第二,通过重组业务结构,发挥银行的内部潜力。金融机构要引入研究和开发的概念,加强业务领域中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发展以信息系统能力为基础的“内部办公室业务”,企业可以通过委托银行办理事务性工作,降低其劳动力成本和信息领域的投资支出,从而使经营活动更趋合理化。第三,改革管理系统,提高银行的能力。改革的目的不是要加强行政管理的能力,而是要建立支持营销战略行动的利润与风险管理机制,健全银行业绩评估指标体系,改革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使银行本身以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加入社会,并通过专门的项目系统地完成社会义务,树立金融机构的卓著信誉。

【营销战略】差异化营销突出服务营销理念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需要确立市场营销的新观念,面向市场,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科学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成功经验,从而发展自己的营销战略,并重点突出“服务营销”。

1、科学导入CIS战略,统一企业经营理念

CIS是企业识别系统,或者称企业形象战略。导入CIS理论和技法,必须联系我国实际,加以吸收、消化和创新,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念及现代西方企业管理的方法加以融合,创造出具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特色的CIS。这样,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构筑统一的企业精神、管理文化和行为规范,外部设计统一的机构识别系统,既是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又是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

银行要研究自己,研究市场,研究未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策划。一是构筑经营理念,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统一企业理念,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突出企业理念的识别性。包括银行的标志、建筑物的装璜、服装、名片、信封包装等统一的规格和范式,要富有个性、与众不同。通过整体形象的改变,必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知名度,增强凝聚力,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获取经营利润。中国银行(4.63,0.14,3.12%)在CIS策划上有个性特色,行标在国际评选中榜上有名;把企业经营理念定位于“科学管理,稳健经营,创建一流的国际大银行”,不断向社会提供新的金融服务;在支持海峡两岸(台北—北京)长跑活动中,有中行特色的宣传品包装袋受到台湾同胞的喜爱,许多台湾市民从此知道大陆有中国银行。此外,中国银行还突出企业形象的培植,对机构网点的内外

装修、招牌设置、员工名片格式等都作了统一的要求,意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

境,展示中国银行作为国际性大银行的良好形象。

2、增强公关意识,提高信息传播能力

公众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印象和评价,决定着该行拥有客户量的多与少,关系到市场占有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为此,要增强公关意识,发展公共关系,并积极向外界传播良好的银行形象、金融产品和一系列服务信息,增进各方了解,沟通情感,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按客户要求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以取得公众对银行的好评;同时,引导企业与银行建立业务关系,激发公众金融消费欲望。所以增强公关意识、发展公共关系是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之一。

国有商业银行公关对象和范围包括内部员工、业务联系公众、新闻媒介、社区公众、政府部门,依靠广泛的社会交往,加强与公众的交流,顺应公众的需求,以取得客户对银行的信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近年来特别注重自身形象的宣传,不断提高在公众中的声誉,该行多次通过员工捐款支持“希望工程”,并会同有关部门在福建电视台演播“希望工程”节目,还配合总行实施闽西扶贫战略工程,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和选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产生了轰动效应。这说明中国银行在开拓业务的同时,努力为社会奉献爱心,帮助贫困社区发展致富,同时积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创汇,深得公众信赖。在增强公众意识,发展公共关系方面,提高信息传播能力,利用新闻媒介发布形象创意和服务创新,是国有商业银行一条有效的市场营销宣传途径。借助电视台、电台、报刊的宣传,举办参与各种大型会议、贸易洽谈和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广告宣传的独特效果,增进公众对银行服务的了解,尤其是对新技术、新业务的宣传,可以为国有商业银行塑造一个“这个银行好”的发展环境。

例如,中国银行深圳特区分行在全国率先推出电话银行服务,率先利用电脑配机为客户代发工资、代收水、电、电话费等一系列现代生活“一条龙”投资

理财服务,并在《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和刊登广告,把公

关的信息传播与银行经营联为一体,使中行现代化的形象在特区内外深入人心,客

户纷纷到该行办理业务,使该行一度在当地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3、加强市场研究,优化客户服务战略

现在银行呈多极化发展,有国有的、股份制的、地区性的、外资的等等,无论其规模大小,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能满足市场总体中相对有限的部分,而不可能满足全部。因此,要在市场上动脑筋,在客户上做文章,在服务上下功夫,加强市场与客户的研究,根据各自的不同点,将企业和公众划分为若干个服务对象,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向目标客户对象提供独特的服务,使客户需求得到更为有效的满足,在维护客户忠诚度的同时,不断拓展和连锁占有新的市场。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市场可以按国家政策因素、经济周期因素、行业发展

因素、人口因素、地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客户利益因素等类别进行细分。

如中国银行在过去集中资金保外汇外贸和出口创汇企业的基础上,近年又把重点投向国家大中型企业。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建设工程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电力、能源、通讯、交通等国家支柱产业,中行特别注重发挥国际性大银行的作用,在国际、国内业务和中介业务方面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充分利用遍布全球的结算服务网络,发挥国际结算的优势为企业出口创汇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深得客户好评;中行还积极为企业改革和开拓市场献计献策,跟踪服务,建立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形成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为主体的客户群,并扩大间接融资范围,把吸存业务延伸到投资、消费领域,如以贷促存、促结算业务,就为中行回笼了大量资金,从而壮大了资金规模,形成了中国银行的独特魅力和竞争优势。

4、建立营销体制,构筑新型服务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经营体制基本上沿用了专业银行的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虽有一定调整,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一些机构设置和业务分工不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有的部门对市场信息反应不快,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服务思想虽有提高,服务质量却没有到位,加上内部整体配合不够,已直接影响经营大局。为此,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体制,改变长期以来内部机构设置的计划经济特点,实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制转变,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综合性部门发展。

首先,开展系列化配套业务服务,当好客户“银行顾问”。为客户提供集业务员、咨询员、理财员、服务员为一体的并包括资产、负债等业务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服务,为客户解决金融服务问题;

其次,培养“客户”经理,密切与客户的关系。“客户”经理的作用就是走向市场,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改进并发展与客户的关系,开拓销售渠道,适时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直接为客户提供并办理银行业务,开发和占领新的市场;

再次,改革管理体制,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体制,改变目前存在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状况,使经营人员从机关事务型向市场营销型转变,建立健全银行业绩评估体系。

此外,要坚持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过去金融市场上有些竞争手段,如不计成本拉储蓄、送纪念品、给回扣等,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必将被高科技、高质量的服务所淘汰。

许多明智的银行家已经意识到,国有商业银行要发展,必须走向市场、走向客户,不断推出服务新品种,提高客户需求的响应力,以取得客户的好评和信任。近来各家银行纷纷推出系列服务客户的新举措,就是银行服务营销的一种实践活动,同时也体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日趋与国际接轨。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叶松盛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大全

常考知识点: 商业银行的概念 1 狭义-短期信贷银行 2 广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经营其他货币信用业务和金融服务的公司企业。 3商业银行分类(性质与商业银行名称无关) 储蓄银行、投资银行、清算银行、外贸、住房开发银行; ?商业银行的性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商业银行的功能 ?一.商业银行的设立(市场准入监管理由:金融货币信用企业专营、主权原则、有序竞 争) 法定条件:最低资本、合法章程、高管、设施、规章制度; 法定程序-股东会决议、两次银监会行政许可、工商设立登记核准注册、公告营业; ?二.商业银行的变更(包括业务经营范围,收购、兼并、股权投资,许可监管理由: 保护存款人权益、谨慎原则、关联关系避免、反垄断、有序竞争) ?三.商业银行的终止(市场退出许可监管理由:保护存款人、债权人利益、维护金融 体系稳定 营业和法人终止:自然到期终止、自行解散、行政许可破产、合并和分立、行政吊销、依法破产 商业银行企业最终目标就是盈利;经营目标有:营业收入、贷款余额、利差、税前利润等;管理目标有:人均创收、人均费用、市场占有率、创新金融产品开发等。但银行最终目标完成取决于: 流动性概念: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 流动不足与流动过剩 安全性目标:不良资产比例、坏账率、资本充足率等 商业银行“三性”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流动性、安全性是前提,否则就谈不上盈利,只有盈利银行才有基础更恰当安排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概念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法制、金融体系 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外部宏观政治、经济、人文大环境;内部经营人和小环境 ;硬环境—;软环境—可持续循环生态环境; ? 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环境影响 制度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法律环境:国际法制-WTO、巴塞尔协议、国际反洗钱;国内法制-商业银行法、银监法、央行法、公司法、证券法; 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或紧缩、银根松紧、汇率、利率变动、贸易出入超、财政赤字或盈余、就业状况等; 金融环境:资金供求关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

(完整word版)分析中西方商业银行的异同点,结合分析

分析中西方商业银行的异同点,结合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差异分析: 1、产权制度差异:从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商业银行采用的是现代银行法人产权制度,其主要表现为股份公司的形式,这种产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1)实现了产权结构的多元化、银行资本的社会化。通过发行股票,可以筹集到数量极其庞大的资本,补充银行资本不足的状况,解决了银行发展对资本金的需求,提高了银行抗风险的能力。(2)它有效地分解了经济上的所有权(财产终极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从而使得出资人同企业资产的实际营运相分离。商业银行获得了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形式和资格,能够自主地支配、使用、处理其实际财产和从事金融交易活动。(3)出资人或股东的责任有限。当银行亏损或破产时,出资人或股东只承担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清偿责任,以其投资对商业银行负责,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关系,对股东利益的保护、银行组织的稳定与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传统国有银行在产权上的特征是:(1)占有权、收益权、转让权均高度集中于国家。(2)银行财产的非法人性。银行不具有独立的支配法人财产的资格,从某种程序上讲,不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微观主体。政府对银行行使行长的任免权、资源的配置权、经营的监督权。(3)经营责任的无限性。国家惟一拥有银行的剩余索取权,同时,国家也承担银行经营的无限责任,风险全部由国家承担。(4)产权的不可转让性。产权边界事先被国家界定,其他产权主体不能通过市场合约依法进入,从而表明银行产权的不可转让性。 2、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产权制度造成的“所有者缺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国外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有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1)政府与行长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仍然是行政性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在政府的行政性约束之下,并不能保证其独立产权主体的法律地位和独立的经济利益,是一种非经济性的委托代理关系。(2)在激励机制方面,主要实行的是官本位的激励机制,通过行政级别的升迁来实现激励,干部的任免、奖惩以政治觉悟、思想品德、任期政绩为主要内容,从而造成银行高级管理层注重短期政绩,实际工作中短期行为明显。 3.企业文化的差异:国外现代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包括价值观、职业道德的培育和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文化的其核心内容是:(1)培育共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决定、支配着银行职工的观念、意识及行为,指导银行员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价值观来影响银行的发展,支配、调节银行职工的行为模式,激发银行职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2)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这种职业道德培育的核心是诚信,在诚信的基础上培育公正、廉洁、守法、服务、勤勉等职业道德。通过职业道德来调整银行与社会、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员工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行为,激励银行员工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约束银行职工的行为,促使人们遵纪守法、合规经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没有也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过去在文化培育方面,特别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偏爱用行政手段来约束各级银行经营者,这种强制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进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后,国家强制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少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又严重滞后,商业银行普遍缺乏价值观培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而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和基本的职业道德必然会带来一些不规范或不道德的行为。 从上述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商业银行在控制环境方面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必须从再造控制环境入手,必须彻底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产权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银行法人产权制度,不失时机的进行股份制改造,在此基础上重建商业银行公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种,即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指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 混业经营制度的特征是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如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业务、短期信贷与长期信贷业务、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之间不作或很少作法律方面的限制。 而分业经营是一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分别设立机构独立经营业务的经营方式。 这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分业经营模式以英、美、日等国为代表,综合分析英、美、日等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和地区,发现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整个金融系统运行的风险,它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划清证券业与银行业的资金来源,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风险和投资风险,从而使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得到控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服务;分业经营可使监管部门实行分业管理,促进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能。 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混业经营模式本身具有分业经营模 式所缺乏的某些优势。第一,混业经营模式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一方面从市场营销优势看,它可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从而迅速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享受到整体服务和综合定价的优惠,同时可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量体裁衣地满足其定制的金融产品。有利于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从市场收益优势看。混业经营能使商业银行根据不同金融业务的市场增长潜力和赢利水平,集中向优势业务倾斜,提高收入来源,保证整体赢利能力。第二,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因此有利于实现其经营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第三,降低银行风险。混业经营的银行能比较全面了解、掌握客户的财务、经营状况,从而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内容摘要 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的关键路径。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综合经营可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协同效应、多元化优势等战略优势。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业务范围,加快向综合经营的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综合化经营,协同效应,金融脱媒,银行保险 正文部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资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是向资本节约型经营、收入多元化和差异化竞争等模式转变,其中的关键是综合化经营[1]。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有效地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最终增加盈利。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综合化经营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德国、瑞士、英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该模式下,银行可以全面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保险销售等业务。二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该模式下,由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并购或投资控股独立的子公司分别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突破分业经营的界限,通过战略联盟、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从国内实践看,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综合化经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浅层次的业务合作,如商业银行与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共同开发综合性产品并代理销售;二是大型企业集团组建控股公司,集团本身不经营金融业务,而由其控股的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多个金融子公司分别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保险集团模式;三是合资模式,如建行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成立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四是境外机构并购,如工商银行通过控股工银亚洲(香港),并通过工银亚洲控制太平保险,渗入投行和保险业,开展综合化经营;五是设立专业性公司如基金公司,进入其他金融领域[2]。这些做法对于推动综合化经营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子公司事实上仍实施专业化经营,而在集团层面是“全能”的,这既没有打

美国主要商业银行有哪些

美国有哪些银行?怎样在美国银行开户?首先要清楚在美国银行开户需准备的资料,主要包括:护照、美国驾照、学生证(及I20)、银行卡、工卡、美国身份证(DMV可办理)等。 美国银行如何盈利?国内国外的银行盈利都是一样的,盈利永远是收入减支出。银行的支出大部分是利息支出加费用,而收入就不仅仅是贷款了。我们国家的收入途径相对还少一些。有:贷款利息、国债利息、银行间往来收入、存款准备金利息、外汇买卖、办理银行业务费用收入等等,美国收入的途径更多。 美国主要商业银行有哪些,美国有哪五大银行和五大投行,美国的银行有哪几种 美国主要商业银行有哪些? 美国主要的商业银行有: 1、花旗集团(Citigroup) 1955年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银行合并,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67年改为花旗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市。1998年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建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 2、摩根大通公司(J. P. Morgan Chase & Co) 2000年12月由J.P.摩根公司和大通-曼哈顿公司合并而成,总部设在纽约。 3、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 成立于1923年,总部位于纽约,是美国华尔街第六大投资银行,系全球500强企业之一。 4、美洲银行公司(Bank of America Corp) 美洲银行于1904年成立,总部在旧金山。1998年与国民银行合并为美洲银行公司,成为横跨东西两岸的全国性银行。 5、第一银行公司(Bank One Corporation) 1957年成立。1998年与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总部在芝加哥。 此外主要商业银行还有:第一联合银行、美林银行、威尔斯·法格银行、美国银行、美国国民城市银行、美怡银行等。 美国有哪五大银行和五大投行? 问:1 美国有哪五大银行和五大投行? 2 这几大银行和投行有什么区别? 3 美国国有的银行有哪几个?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分解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首先,了解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演变,明确银行业混业经营是世界各国银行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介绍一下混业经营的基本概念、分业经营的基本概念、各自的经营模式的分类以及各自经营模式的优缺点。再次,通过美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历史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进行对比,分析出我国商业银行与美国的商业银行曾经面临类似的监管环境和先混业再分业再混业的经营模式;分析美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的转型,对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最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现状,结合美国商业银行转型的经验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目前的分业经营模式基础上转型,逐步介入投资银行领域,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最终形成我国以少数大型金融集团为主体的,各个专业化中小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控股的混业经营格局。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混业经营分业经营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 First of all, understand international banking management system evolution, clearing the banking mixed management is the world of banking managemen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Secondly,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s of mixed management and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the classification of manage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gain, by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istorical comparison, analysis of China Commercial Bank and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faced similar regulatory environment and the first mixed and separated and mixed business model; analysis of American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mode of transformation, in analyze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inally, according to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present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commercial bank reforming experience analysi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be in the present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transition, gradually involved in investment ban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China, eventually forming a large financial group as the main body, various professional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exist in the financial holding universal operation pattern. Keywords: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Pattern Mixed Operation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一、引言 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演变。19世纪中叶德国、美国等国在工业化的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内部结构的转型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会对商银行的发展非传统业务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同时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非传统业务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条件限制过快的发展,始终保持与外部条件的同步向前。 关键词:盈利模式创新能力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银行在所有的非传统领域都齐头并进,也没有一家银行有能在同时所有的非传统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因此,在判定发展那种非传统业务时,必须对外部条件和发展趋势及自身实力和优势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或者几种非传统业务进行重点投入和发展,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以致出现一窝蜂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盈利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得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近年来我国商

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及其借鉴(精)讲课教案

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及其借鉴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以来,由于迎合了商业银行注重研究市场、研究客户、开拓业务空间、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以满足客户需要等客观要求,已经被各国商业银行普遍接受。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观念也由原来的“品牌营销”、“定位营销”、逐步转向“服务营销”。国有商业银行要确立市场营销的新观念,就需要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有益经验。 银联信分析: 【营销模式】美日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模式 1、美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模式 美国商业银行的专家认为,银行经营的危险问就在于只埋头办理传统的银行业务,而放弃对银行的监测工作,银行只有通过后者才能鉴定当前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客户的需要。 为此,市场营销活动应主要致力于:第一,采用一揽子的服务方式,即系列化业务服务。为了适应客户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不同情况,美国商业银行将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进行配套,以从整体上满足和解决客户的各种需要。同时,这种服务还向客户提供集业务员、咨询员、情报员为一体的“个人银行家”,负责对客户的财务状况提供咨询,并对客户所需的金融服务项目作出安排,帮助客户处理遇到的困难。第二,采用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围绕客户需要,把客户市场细分为不同的门类,并分别由已有的或新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商业银行人士认为,如果要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额,必须弄清楚这个市场的哪个部门能从自己提供的金融产品中得到好处。第三,培养“关系”经理的服务方式。就是建立起跨越多层次的职能、业务项目和地区、行业界限的人际关系。“关系经理”不仅推销银行传统业务,而且还为客户提供并办理新的业务,使潜在的客户变成现实的“用户”,成功地实现账户渗透和业务的发展。第四,加强公共关系,保持良好的信誉。美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注重公众舆论态度的变化,认为加强公共关系、赢得公众好评是银行服务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从不放弃任何通过报刊、会议、商谈以及其他各种媒介活动进行宣传报道的机会,尤其偏爱使用广告这一促销手段,美国商业银行的广告费用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2、日本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模式 日本国内的学者认为,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日益推广和普及、市场准入障碍的消除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加入,金融服务业将不可避免地沿着制造业和 零售业的路子发展。大型集成化金融机构并不总是处在有利的盈利地位,对于专门 从事于某个领域的小金融机构和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银行业来说,依然有大量的

国内外银行的比较

一、电子银行服务国内外的比较 电子银行作为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外电子银行深入剖析其对比差距及原因。从宽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业务范围(宽度):我国电子银行业务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在网上进行存款、贷款、跨行转账等业务;即使是个人网上购物,也必须是与该网络银行签订网上购物协议的网站,选择面较少:还有服务内容单一,缺少与金融同行如保险公司间的合作。 深度方面:缺少个性化服务。国外:电子银行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已经进入大众度身定做的阶段。由客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进行组合和设计。国内:传统商业银行已有的柜面业务“搬”到网上而已,而缺少电子银行特点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者,国内银行经验丰富,相对于国外银行,也有许多需要借鉴的地方。一是国外的电子银行的现代化水平高,国外的银行在其投入的现代技术高。二是国外的电子银行的发展模式较为丰富,国外电子银行服务模式,有纯电子银行,从传统的银行分离,以传统的银行为主体,而国内银行主要以传统银行开展电子银行服务的。三是国外电子银行风险管理体制较为成熟。国内电子银行业务在战略,运营,信誉,法律方面考虑较少。而在国外,不仅加强风险防范,而且重视风险管理。四是国外电子银行各服务渠道信息共享较国内高。国内的基本业务之间相对独立,使得各业务在整合上存在困难,难以实现客户信息共享。而在国外,早在2003年基本实现了物理渠道的电子银行间的相互整合,使得各渠道之间实现数据交互共享。五是国外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强,国外的银行业务依托自身混经营业务,为客户几乎提供了所有的传统服务。而国内的银产品功能单一,业务面小,手续复杂,缺少真正意义的创新。 二、电子银行发展趋势 (一)国外发展情况 20世纪60年代,电子银行以ATM、POS的形式初次展现在人们面前。随后,以自助语音和人工客服为主要形式的电话银行渠道应运而生。随着互联网的兴起,20世纪末期,美国率先成立了世界上首家网络银行,这是电子银行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欧洲其它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电子银行领域开拓创新的浪潮。随着网络银行概念逐渐深入人心,1999年,美国再次领先推出手机银行,开启了移动便民金融新时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电子银行服务种类不断完善,用户体验更加人性化,并将业务创新的触角重点延伸至移动支付领域和中间业务领域。从国外电子银行开展形式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子渠道和传统营业网点并驾齐驱式发展。第二种是不受传统营业网点的依托,单纯利用电子化渠道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模式。其中第二种纯电子银行模式由于其服务的局限性在国外发展得并不顺利,大部分经营该模式的公司逐渐遭到大型银行的并购重组。对于国外小的地方性银行,如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的社区银行,其业务领域随着大银行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而逐渐被蚕食。因此,大部分小型银行也随即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跟进大银行电子银行最新动态的同时,小型银行努力寻求自身的差异化创新,着重在客户关系管理上下功夫,维持了较好的区域优势。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态势良好,电子渠道的使用几乎遍及所有消费支付活动,已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客户日常业务办理的首选渠道。据资料显示,在欧洲,75%以上的消费者通过网络办理银行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139 《商场现代化》2010年6月(上旬刊)总第613期 财经论 坛 作为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开始我国金融业逐步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金融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同时,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盈利能力便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转变盈利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重要目标。 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经历了由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的过程,利差主导型是建立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基础上的,而非利差主导型则是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和混业经营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的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盈利模式存在以下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金融创新的问题。 1.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 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而我国商业银行则采取分业经营,以利差收入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来自于中间业务、投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很少。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在相对封闭或者说竞争力比较低下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有利于银行的发展,然而如今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竞争激烈,传统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例如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将没有限制,利率差的波动将增大,商业银行间存贷款的竞争激烈,期中包括了价格的竞争。商业银行在面对自己的优质客户时,会降低贷款的价格而提升存款的价格,从而保证自己优质客户的来源;对于其他的一些中小客户,银行会考虑到客户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率就不能无限制的上市。这样,在长期作用下必然会导致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 2.盈利模式缺乏创新性 金融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下的产物,它适应经济全球化、开放化的要求。金融创新主要是在金融制度以及金融工具方面进行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创新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创新出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银行的盈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国,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给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竞争加剧,迫使商业银行等加快创新的步伐。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几种,发展才刚刚起步。而被视为盈利潜力巨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二、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途径 1.推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对外开放,大 范围内的竞争迫使商业银行推进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决定其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是我国银行业从根本上解决弊端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从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充足性、资产的质量、内部控制制度、人力资源、考核稽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期中,商业银行要特别注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个经营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防止权力的过分 集中。还应当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一套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工资绩效体系,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的盈利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2.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靠存贷款利差收入来提高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一致的目标。其中,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发展中间业务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的安全性与风险性均比较大,发展中间业务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所有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比较我们看到,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约40%,而我国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差收入占的比重较低。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逐渐萎缩的趋势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发展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建立并完善中间业务的发展机制,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使银行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利差主导型转变为中间业务主导型。 3.大力推进金融业务的创新 金融业务的创新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盈利渠道,可以有效规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从整体上说,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业务应相互渗透,实现多元化的综合发展,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也能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发展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推出功能齐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客户能够迅速便捷的办理业务的服务。对于资产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创新型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在表外业务的创新方面,可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展经营租赁、回租租赁、杠杆租赁等服务种类。商业银行通过这些金融业务的创新,扩展业务范围,才能取得更大的盈利。 参考文献: [1]刘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李鲁新,张卫国,胡海,龚文海.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南方金融,2007,(6):42-4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 朱芳华 蔡静静 中国矿业大学 [摘 要]与西方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本文从推进银行治理结构、发展中间业务、金融业务创新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中间业务 创新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同时面临国际金融创新的挑战,由分业经营模式转变为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必须的选择。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混业经营的发展条件和趋势,然后比较分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的利与弊,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采取混业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在我国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调节经济的重 要职能,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枢纽之一。商业银行实行合理、全面的经营模式,对提升其在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天然分业―强制混业―回归分业―自发混业的发展阶段,慢慢步入正轨。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一家银行机构,既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也起着商业银行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有银行均开展了证券、投资、信托等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处于混业经营的萌芽状态。但是,由于监管机构不得力致使银行业经营混乱,严重扰乱了我国金融秩序。从1993年,我国政府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治理整顿,明文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直至今日,我国依然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状态。但是,金融改革从未停息,有关混业改革的探索自1999年便开始,一直处于酝酿阶段。2009年银监会也颁布新法规,准许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控股。工行成立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交行成立的施罗德基金公司、建行成立的见信基金公司等,都是混业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银行业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不仅是天然逐利的驱动,更是在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避免被淘汰的必要措施。这里以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 and Technological)来分析银行转变经营所具备的的宏观条件。首先,在政治上,我国政府在政策管理方面逐步放宽了约束,给予了实施混业经营的发挥空间。在经济上,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促进因素,银行需要新的盈利点以保持竞争优势。在社会层面,金融行业也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逐渐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品种上更加多样化,在结构上更加多层化。为响应客户需求,银行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在技术层面,信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在20世纪,世界金融业先后经历了“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的发展阶段。德国在二战之前以及当今时代均是混业经营的典型代表,英,日,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取消对混业经营的限制。1999年,日本,美国全面推行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探讨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问题,并且日益趋向混业经营。 与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相比较,中国金融体系变迁的转迹明显滞后于世界金融发展的主流之外。在1993年之前,中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的模式,商业银行是中国证券市场创立的初始参与者。但1992年下半年开始,社会上出现了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在银行缺乏自律约束和监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银行其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将信贷资金和同业拆借资金挪用,投放到证券市场甚至房地产市场。这些行为不仅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助长了投机行为和泡沫经济,甚至导致了金融秩序的混乱,严重地危害了金融体制的稳定。因此,国务院于1993年12月作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对金融业进行治理整顿并提出了分业经营的管理思路。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的颁布规定了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1995年6月《保险法》规定只有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1998年底《证券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 分业经营本意是在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立起一道金融“防火墙”,防止风险的跨业传染,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但从1998年以来我国金融运行状况来看,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业、保险业的业务范围分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效益普遍低下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服务对象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利润也就被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空间内,银行的风险实际上更加集中和扩大了。 几乎是与此同时,一向坚持分业经营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解除禁令,默许乃至鼓励其大中型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日本于1998年颁布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即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计划,允许各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服务。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代表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允许银行、保险公司机证券业互相渗透并在彼此的市场上进行竞争。 我国自加入WTO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冲击,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有序的发展,我国金融业也加紧了改革的步伐。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2004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也成功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走出了我国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步,是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竞争而进行的一场准备战。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引起商业银行改革的经济因素

美国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美国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差异化战略 相较于美国传统的储蓄性和商业性银行理性严肃的经营方式,美国商业银行采用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它营造出了一种俏皮轻松的氛围,在其他许多方面,也别具特色。 (1)侧重点不同:美国储蓄、商业性银行侧重在增加放贷上,他们十分相信“二八定律”,注重发挥关键的少部分人(拥有80%财富的20%的人)的作用,而基本忽视了普通的储蓄客户;而商业银行侧重增加低成本的存款,通过低成本存款进行放贷和投资,从而获得收益,他们注重为顾客提供全面贴心的、专业的服务,让顾客有良好的服务体验,建立与顾客的联系,而且创始人希尔十分看重储蓄客户,强调发挥全部人的作用; (2)经营理念不同:美国商业银行定位是“美国最便利的银行”,希望能为所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对顾客极度关爱,他们提供一流的,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独具特色的服务,毫不吝啬在培养服务人员、服务设施方面的费用的的支出,为方便顾客付出了大量的人员和技术成本,也正是这些便利化服务,让他们建立起了良好的顾客关系,带来了更多的忠实客户; (3)经营方式不同:首先美国其他银行并没有太多的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而是较为机械性的提供日常性的服务,他们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顾客到营业部的数量,常常采取鼓励顾客使用自动柜员机和在线服务,或限制银行出纳员每月拜访顾客的次数等方法,从而导致银行与顾客的关系不够亲密;与之相反的是,美国商业银行在提供自助服务的同时,鼓励顾客走进银行,给顾客提供真诚的,贴心的服务。特别的是,他们将零售业和连锁业的成功经验引入到银行的经营中,让银行像一个“商店”,寓娱乐与零售之中,成为商业银行中的“商店”。 二、服务营销要素7PS: (1)产品Product:美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即他们为顾客所提供的服务。美国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在整个纽约乃至美国的市场基本被大通、花旗等超级大银行把持的情况下不断打开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与他们的专业、热情的服务是离不开的。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为顾客提供友好细致、专业高效的服务,“十分钟规定”、全天候银行概念的提出、营业时间的延长、为缩短排队时间

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改革研究

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改革研究 过去金融行业一直以分散的运营作业模式为主导,但传统的分散运营作业模式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以A银行为例,过去由于每个分支机构都有后台运营,各网点的资源和专业技能无法共享,因此不能实现规模效益,运营和服务标准在各分行和各业务条线之间差异极大,服务和纯后台功能交错混杂,造成服务和效率关注不足。A银行在先后完成"数据大集中"、"业务集中处理"和"中后台改革"等三次运营变革后,已经从传统的会计结算实现了向运营作业的转型,以推进流程银行建设,提升中后台管理支持效率。数据大集中初步实现了运营资源的集中共享,强化风险控制水平,提高效率;业务集中处理将传统银行会计业务的前后台处理模式通过分离和流程重组,从单一的网点封闭处理转变成所有网点受理,集中一个后台处理的先进模式,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强化前台销售渠道;中后台改革通过完善中后台管控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打造分行服务平台,形成前台服务客户、中后台服务前台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质优高效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数据大集中后,虽然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但是各分行均有自己的后台运营,这些后台运营没有实现标准化,作业流程难以做到流水线,对于人员素质要求就更高,无形中也推高了人力成本。由于分散在各地的客户数据缺乏分类、挖掘和整合,难以为其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不利于精细化管理,不利于向客户资产管理的现代金融方向转型。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了"前台分散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设计功能,拥有强大的集中处理系统,会计业务流程从横向变成纵向,业务的处理不再以网点封闭操作,单个业务的处理跨越支行、分行、总行;操作方式上引入工作流概念,实行流水式、工厂化作业;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割重组,单个岗位的操作仅为整个业务处理环节的一部分,最终由系统自动装配并完成主机记帐过程;运营作业流程淡化了会计记帐概念,以系统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并较验检查任务处理结果的方式保证了业务处理的准确性。集中处理系统将前台业务和后台操作彻底隔离,不仅精简了作业人员,而且效率更高,流程更紧凑,客户资源也可以得到充分整合与利用。 随着金融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服务和品牌的竞争,一个先进的后台集中运营系统将对赢得竞争提供强大的支持。为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运营作业集中是A银行系统再造和流程变革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通过整合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日期: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同时面临国际金融创新的挑战,由分业经营模式转变为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必须的选择。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混业经营的发展条件和趋势,然后比较分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的利与弊,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采取混业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在我国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调节经济的重 要职能,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枢纽之一。商业银行实行合理、全面的经营模式,对提升其在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天然分业―强制混业―回归分业―自发混业的发展阶段,慢慢步入正轨。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一家银行机构,既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也起着商业银行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有银行均开展了证券、投资、信托等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处于混业经营的萌芽状态。但是,由于监管机构不得力致使银行业经营混乱,严重扰乱了我国金融秩序。从1993年,我国政府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治理整顿,明文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直至今日,我国依然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状态。但是,金融改革从未停息,有关混业改革的探索自1999年便开始,一直处于酝酿阶段。2009年银监会也颁布新法规,准许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控股。工行成立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交行成立的施罗德基金公司、建行成立的见信基金公司等,都是混业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银行业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不仅是天然逐利的驱动,更是在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避免被淘汰的必要措施。这里以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 and Technological)来分析银行转变经营所具备的的宏观条件。首先,在政治上,我国政府在政策管理方面逐步放宽了约束,给予了实施混业经营的发挥空间。在经济上,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促进因素,银行需要新的盈利点以保持竞争优势。在社会层面,金融行业也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逐渐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品种上更加多样化,在结构上更加多层化。为响应客户需求,银行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在技术层面,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