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B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教学方法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合作探究】1: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同学们。

【合作探究】1:中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8第一段和“历史纵横”,然后归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

交通工具。从原始人类借助一般漂浮的木头,顺流而下开始,至今千万年来,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起了巨大的变化。古代交通工具跟现代交通工具相比较。根本的差别在于使用动力的不同。古代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力--风,水流。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 ,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是古代帝王出门时,作为仪仗的车辆之一,以显示皇权的威武与豪华。

随着时间的脚步的加速前进,人们的智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后,有了马车等畜力交通工具,也算是交通工具史的一个“巨大”的飞跃了,这也相对的促进了部落间、朝野间的交流,形成小范围内的良性循环,之后不久,水上的交通工具也逐渐成型。

1、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

(1)晚清的铁路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

生的标志;

3)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3)新中国建立后

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

2)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4)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火车机车的变化较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火车机车演变

平原地区的现行铁路内燃机列车,将大部分改为磁悬浮超导火车运行.时速将达500公里以上.从北京到上海3小时即可到达,人们可以住在北京乘火车去上海上班.

2 公路和汽车制造

(1)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合作探究】2: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的汽车成为权贵、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公路交通发展较为缓慢,原因为何?

原因有三:一是政治腐败,二是民生凋敝,三是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

【合作探究】3:阅读P69“学思之窗”,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解题关键:机车改进对社会的影响

思路引领:从经济、社会生活角度考虑

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

【合作探究】4: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你有哪些办法?

(1)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

(2)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的客流量的最小化

(3)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

(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

(1)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清朝雍正年间(1723一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

(3)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过渡:有一幅脍炙人口的挽联这样评价他

上联: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

下联: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西风。

他于1912年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飞行表演,不幸失事,壮烈殉职;

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杰出的飞行家冯如。

【合作探究】5: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处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之下,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不慎暴露了身份。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

的追捕,他在上海市区与特务展开了周旋。在这过程中,他可以运

用哪些交通工具?后来他决定转移到南京,又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

具呢?说出你的依据。

人力车、汽车、有轨电车、畜力车、自行车、

轮船、火车

4 航空运输:

(1)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2)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3)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4)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合作探究】6: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

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进程:先慢后快

种类:海陆空

【合作探究】7: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

②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③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2)特点

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①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②消极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

从“漂流瓶”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百年间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1、电报在中国

(1)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

(2)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3)20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报局。

2、电话在中国

时间 成就

1875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

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

局。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

国第一个电话局。

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手

机、电话、传真机、互联网

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

与此同时传呼机、电话传真、互联网的Email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目前国内Internet用户已超过6 000万户,而宽带用户占到10%以上,数量十分可观,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

【合作探究】8: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

(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合作探究】9: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方面,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

本课测评: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解题关键: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思路引领:交通和通讯业受到的外来影响,中国人独立自主的发展。

交通:鸦片战争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1881年,清政府筹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第一条铁路。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才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崭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城、兰新等铁路,开通了西南、西北的交通线。90年代,贯通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通车,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青藏铁路通车,使西藏和内地联系在一起。火车机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程。铁路营运居世界第四位。公路交通方面,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也被公路联系起来。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目前,我国已成为航运大国。

通讯: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察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1900年南京的电话局是最早的市内电话局,打破了通信事业由外商垄断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F板书设计:略

G教学反思: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课题的课程标准: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一课是单元主题的切入点,是课程标准关于“知道有关交通知识“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讨论人们为什么会使用这种交通工具”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内容设计上,力图使学生在回顾认识多样化的交通工具的过程中,懂得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明白家乡使用某种交通工具的原因。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是本单元第一个主题活动,本课包括“我认识的交通工具”“家乡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展览会”三大块内容。教材开课的通栏设计,是利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展示了在陆地、天空、江河湖海各个领域人们设计并运用的各种交通工具。对于这些熟悉或是陌生的交通工具,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指认回顾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 学情分析: 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场景以及背景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较感兴趣,相对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三年级的学生活跃、好动,彼此间喜欢交流,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的自然交流,询问个人的真实情况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寓乐于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评价设计: 1、对交通工具的种类的了解程度,对各种交通工具、特点和用途的熟悉程度。 2、参与调查、交流等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计划性。 3、在活动小组中是否能分工合作、统一协调。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1)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交通和通信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原因。 一、独学指导: (一).知识指导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二).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交通工具的革新 1.代步工具 (1)人力车:是近代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 ①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②20世纪初在中比较普遍; ③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逐渐成为主要的。 (3)摩托车:以来,摩托车逐渐成为的重要交通工具。(4)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2.交通运输 (1)轮船; ①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②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企业。 (2)火车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铁路 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②2006年,全线贯通,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3)城市交通 ①1906年,第一个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②1924年上海开始有运行。 ③1969年北京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④2003年上海专线投入商业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专 线。 (4)民航 ①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以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运营。 3.特点 (1)近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更新速度加快。 (2)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 知识点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事业 (1)背景 ①19世纪中叶,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 ②中国处于和民信局通信的落后状态。 (2)历程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B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教学方法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一、交通工具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人类利用外物制造器械,让自己架乘或者运输物品,这种器械就是交通工具。从原始人类借助一般漂浮的木头,顺流而下开始,至今千万年来,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起了巨大的变化。古代交通工具跟现代交通工具相比较。根本的差别在于使用动力的不同。古代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力--风,水流。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指南车

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

《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收集到的各种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能独立分析收集的资料,并记录分析结果。 能用卡片的形式摘录有关交通发展关键时期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告诉其他小组的同学自己获得交通工具发展的信息。 能大胆想象,独立完成自己对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 愿意把自己的设计展示出来,并愿意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改进。科学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10种以上的交通工具及其主要用途。 能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并描述其发展史。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并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每天你们是怎样来到学校上课的? 生:我是从家里步行来的。

生:我妈妈骑自行车送我来的。 生:早上爸爸开汽车送我到学校的。 …… 师:不管是乘坐自行车还是乘坐汽车,总之,大家都借助了一种交通工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交通工具的问题。 二、新课: (一)认识交通工具 师:你们知道的交通工具的名称有哪些呢? 生:我知道的交通工具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生:我知道的交通工具有:电动车、自行车、货车…… ……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展示,看你能不能说出这些交通工具的名称。 师:我发现同学们搜集的交通工具还蛮不少呢?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交通工具的图片) 生:我来说第一种交通工具,这是自行车,它有两个轮子、一个把、一个车座子、两个脚蹬子…… 生:我来说第三种交通工具,这是一辆小汽车它有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它耗的是汽油…… 生:老师,我知道第十幅图是飞艇但我不知道它的构造也不知道它是怎样飞向天空的,您能帮我们解释解释吗?

浏览该文件-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目标解读 进步表现:(1)交通:传统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和马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XX建立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XX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火车机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发展到磁悬浮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中国铁路总运营里程现居世界第四位。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 (2)通讯: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西方丹麦的电报公司在XX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受其影响,XX巡抚在XX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XX建立公司,到20世纪初中国才在XX开办了第一个局,开通市内第一部。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效率。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 A.XX船政局的成立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C.民生轮船公司的成立D.怡和公司的成立 2.1910年,假如你想从XX到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 ABCD 3.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 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时 C.辛亥革命前夕D.抗日战争前夕 4.(原创)中国公路交通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迅猛发展,以下属于其原因和表现的是() ①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 ②全国X围内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③到2004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168万千米,客运量约135亿人次 ④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僻闭塞的山区也通上了汽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看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A.莱特兄弟 B.詹天佑 C.冯如 D.陈纳德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7、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模型;课前调查以前的交通状况。 教师: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看看同学们谁能猜中。大屏幕出示谜语: 长空蜻蜓飞,轰隆响如雷,空中它架桥,连接欧亚非。(打一交通工具)四眼像铜铃,四脚圆滚滚,腰间有嘴巴,专吃过路人。(打一交通工具)身子长长似条龙,从头到尾节节通,一日千里不歇脚,运输线上日夜忙。(打一交通工具) 手推它也走,脚蹬它也走。见人丁当叫,拐弯扭过头。(打一交通工具)学生试猜,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随机板书这些交通工具。 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或常见的交通工具,这节课我们就聊一聊《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初步感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达的现代交通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那么你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或你见过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它们有什么特点人们用这些交通工具做些什么事情呢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小伙伴听听,好吗开始行动吧! 1、小组内交流展示,共同分享 2、全班内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a我乘坐过:电动车、摩托车、公共汽车、火车、自行车、三轮车 b我见过:飞机、轮船、马车 c我妈妈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上班,因为它很方便。 d我妈妈骑着电动车接送我上学,速度比自行车快,省力。 e我们坐着公交汽车去县城买东西,因为它速度快,随叫随停。 f我姑姑家在东北,我们全家是坐着火车去的。 g如果去的地方很远,还可以坐飞机,因为它的速度特别快。〃〃〃〃〃〃 同学们说的可真好,你还知道或听说过哪些交通工具有呢 它们是在哪里使用的学生可能回答: a我知道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 b我知道雪橇是雪原上的交通工具; c我听说西藏的交通工具是牦牛; d北京有地铁;〃〃〃〃〃〃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二中高一历史备课组第15课总第课时教学札记 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 标】知识与 能力: ①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 ②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 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③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 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 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向长辈了解过去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教材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 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 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冋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由于 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 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从古至今的各种交通工具,指出:古代是“南方舟楫,北 方马车”,而现在,人们出行方便,自行车、摩托车是最基本的代步工具。飞 机、火车都可以乘坐,私家车越来越多。从而得出结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主要问题

泰山版三年级下册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教案

泰山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7、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模型;课前调查以前的交通状况。 教师: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看看同学们谁能猜中。大屏幕出示谜语: 长空蜻蜓飞,轰隆响如雷,空中它架桥,连接欧亚非。(打一交通工具)四眼像铜铃,四脚圆滚滚,腰间有嘴巴,专吃过路人。(打一交通工具)身子长长似条龙,从头到尾节节通,一日千里不歇脚,运输线上日夜忙。(打一交通工具) 手推它也走,脚蹬它也走。见人丁当叫,拐弯扭过头。(打一交通工具) 学生试猜,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随机板书这些交通工具。 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或常见的交通工具,这节课我们就聊一聊《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初步感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达的现代交通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那么你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或你见过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它们有什么特点?人们用这些交通工具做些什么事情呢?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小伙伴听听,好吗?开始行动吧! 1、小组内交流展示,共同分享 2、全班内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a我乘坐过:电动车、摩托车、公共汽车、火车、自行车、三轮车 b我见过:飞机、轮船、马车 c我妈妈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上班,因为它很方便。 d我妈妈骑着电动车接送我上学,速度比自行车快,省力。 e我们坐着公交汽车去县城买东西,因为它速度快,随叫随停。 f我姑姑家在东北,我们全家是坐着火车去的。 g如果去的地方很远,还可以坐飞机,因为它的速度特别快。〃〃〃〃〃〃同学们说的可真好,你还知道或听说过哪些交通工具有呢? 它们是在哪里使用的?学生可能回答: a我知道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 b我知道雪橇是雪原上的交通工具; c我听说西藏的交通工具是牦牛; d北京有地铁;〃〃〃〃〃〃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和使用情况。 2、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家乡常用交通工具调查 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听你们班主任老师说,我们三年级二班的同学都很聪明,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好吗? 课件出示谜语。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的都是我们身边常用的交通工具。身边的交通工具还有哪些?这些常用的交通工具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大家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进一步认识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板书课题。 二、相互交流,认识身边的交通工具 1.找一找 师:仔细观察课本35页的图画,你能找到多少个交通工具呢?地上跑的、水上跑的、天上飞的各有几个?(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下面我们开始汇报交流,哪个小组先来?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非常佩服大家。你们想看一看老师搜集的资料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汽车、飞机、摩托车、火车、马车、轮船等十二幅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和教师交流的这些常用的交通工具外,你还知道有哪些呢? 生1:还有救护车、警车、消防车。 生2:我还知道有索道缆车。…… 师:你们知道的交通工具可真多。天上飞的交通工具除了飞机,还有哪些?请大家具体说说。 生:天上飞的交通工具还有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热气球。 师:你说的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这些虽不是我们身边常用的交通工具,但这是一个现代高科技术水平发展的标志。神六 那么在江河、大海等水上跑的交通工具还有哪些? 生:水上跑的交通工具还有气垫船、潜水艇、竹排、渔船、帆船…… 2.猜一猜 师:这么多的交通工具各有各的特点,下面你能不能根据它说的话,猜出它是谁。

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

从交通工具的变化看改革开放30年 出门难,乘汽车难,乘火车难,对我们居住在遥远而偏僻的红山的21所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21所的人出行,最理想的是乘飞机,可是那时候只有所以上领导才有资格坐飞机,一般人坐飞机必须经过特批。1984年秋,我们七队一行20来人幸运的坐了一次飞机。那一次我们是去无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因为要赶回红山执行任务,才得到批准。我们从上海飞到乌鲁木齐,然后乘大轿车回到红山,当天就到了。还是飞机快,还是飞机好。 青藏铁路 京津高速铁路上的动车组和谐号 和谐号车厢内部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把遥远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了。 曾几何时,青藏铁路通车了,从北京,从上海,从全国各地乘火车到达拉萨的梦想实现了。 曾几何时,火车提速了,从西安到北京原来要用20多小时,现在用10几个小时就到了。动车组开通了,从西安到宝鸡不需要1个小时就到了。城际高速铁路开通了,从北京到天津只要28分钟就到了。 曾几何时,全国高速公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 曾几何时,民航客机越来越多,票价也越来越便宜,已经成为大众的一种交通工具,想坐就坐。 随着交通的发达,百姓的出行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了,拉动中国旅游业也日益兴旺发达起来。去海南岛,去香港,去新马泰,去欧洲,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出门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从1978年到2008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着丰硕的发展成果。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亲身感受到了烟草行业交通工具变迁的的飞跃。 八十年代,零售户骑自行车自提 时代的变迁,磨灭不了我的记忆,我是八十年代到县烟草公司工作的,当时,各零售户是骑着不同牌子的自行车来自提卷烟,什么“金鹿”牌自行车、“飞鸽”牌自行车、“红旗”牌自行车、“永久”牌自行车等等,他们不论多远都是骑自行车来,有的距离远点的经消户还要起早摸黑早起来,行程70多里路才到烟草公司,如果来晚了,怕提不到自己想要的品牌卷烟,影响到自己的生意。过了两年后,有的零售户骑上了摩托车,这样就节省了时间,放便多了。 九十年代初,用三轮车送货 九十年代初,根据形式的发展烟草公司在每个乡镇的供销社都下设了卷烟经营代批点,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本课概述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本 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一是“交通工具的发展” ,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开始逐 步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二是“通讯工具的变迁” ,主要介 绍了电报、电话、传真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 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 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一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 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预先查找有 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课前将学生分为交通组、通讯组等两大组,其中交通组又分为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和航空组,通讯组又分为电报组、电话组等。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老照片》《百年中国》及相关网址等。要求展示时间 7 分钟左右,方式不限。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 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 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 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 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 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 变化。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讯,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引出近代交通与通讯,从而引入主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15 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板书)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问题情境 1:思考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哪几大方面? 自主学习: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问题情境 2:简述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 自主学习:(1)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等,即“南方舟楫,北方 马车“。 (2)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近代以来,人力、畜力牵引的新式的、简易的 交通工具——人力车、自行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 三市便各有数万辆之多。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 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 世纪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一、教案背景 本课讲述了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情况。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本课教材内容有限,在掌握书本史实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把历史和现代生活融于一体,从一定的高度认识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的主要趋势及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本内容,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料。 教师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课件及相关课后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概况。 (2)思考交通、通讯工具发展对社会和人们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并且分析其推动因素。 【过程与方法】 (1)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结合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形成交通与通讯工具发展的直观认识。 (2)通过启发、讨论等方法产生互动,加深对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讨论法、联系现实分析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日夜兼程,紧鞭急蹄,保证在七天七夜时间中,把鲜荔枝送到长安”。其速度之快,相当于当今的“特快专递”了。,据史书记载唐代荔枝道每隔20里没1个驿站,最盛时全国各地驿道总共有1639个驿站,驿道工作人员2万余人。最繁华就是这条荔枝道了,荔枝道记在今天的汉中境内。那么现在,如果我们老百姓要吃荔枝会用什么样的运输方式? 学生答:铁路、飞机、轮船等等 1、交通工具的更新(板书) 教师问:请同学们看教材并结合所学列举古代人们出行的方式有哪些? (1)古代:轿子、马车、木船…… 教师指出这些主要依靠人力,相对落后,发展缓慢。进入近代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归纳如下。 (2)近代(板书): 1)陆地: A:人力、畜力牵引:人力车(黄包车),三轮车,自行车(脚踏车)、 展示:黄包车是何时传入中国?(黄包车百度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525328167.html,/view/290399.htm) 结合现实运用:随着私家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你认为自行车会不会被历史所淘汰?简述理由。 学生答:自行车比较方便、可以节约能源、有利于环保、健身…… B:机械牵引: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讲课讲稿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7、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模型;课前调查以前的交通状况。 教师: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看看同学们谁能猜中。大屏幕出示谜语: 长空蜻蜓飞,轰隆响如雷,空中它架桥,连接欧亚非。(打一交通工具)四眼像铜铃,四脚圆滚滚,腰间有嘴巴,专吃过路人。(打一交通工具)身子长长似条龙,从头到尾节节通,一日千里不歇脚,运输线上日夜忙。(打一交通工具) 手推它也走,脚蹬它也走。见人丁当叫,拐弯扭过头。(打一交通工具) 学生试猜,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随机板书这些交通工具。 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或常见的交通工具,这节课我们就聊一聊《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初步感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达的现代交通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那么你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或你见过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它们有什么特点?人们用这些交通工具做些什么事情呢?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小伙伴听听,好吗?开始行动吧! 1、小组内交流展示,共同分享 2、全班内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a我乘坐过:电动车、摩托车、公共汽车、火车、自行车、三轮车 b我见过:飞机、轮船、马车 c我妈妈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上班,因为它很方便。 d我妈妈骑着电动车接送我上学,速度比自行车快,省力。 e我们坐着公交汽车去县城买东西,因为它速度快,随叫随停。 f我姑姑家在东北,我们全家是坐着火车去的。 g如果去的地方很远,还可以坐飞机,因为它的速度特别快。〃〃〃〃〃〃 同学们说的可真好,你还知道或听说过哪些交通工具有呢? 它们是在哪里使用的?学生可能回答: a我知道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 b我知道雪橇是雪原上的交通工具; c我听说西藏的交通工具是牦牛; d北京有地铁;〃〃〃〃〃〃 教师补充资料并随机展示图片:

第15课_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特色教案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导言部分从中西方两个角度说明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其深远。中国感受到工业文明的气息。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认识到交通事业关系到国计民生。 交通工具的变革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其深远,正如西方史学著作《全球通史》所指出的,19世纪,随着交通工具的新发明,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中国的〃铁路建设情有独钟,他曾说:“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可见,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本课主要内容是:交通事业的发展(铁路公路航运航空)、通信工具的变迁。 一、铁路与公路 在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因地区而异。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此外,平民百姓若想外出,多为步行。因此,近代以前,在地域辽阔的中国,官员上任,百姓迁徙,多以月甚至年来计算行程。 历史纵横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琦善等人从京城到广东上任或返回京师,路上所花时间,少则个把月,多则几个月。若是官员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在路上走的时间更长。虽然有人乘车或坐轿,有人靠两条腿走,但路途的遥远,旅途的劳累,几乎是所有远行者的共同感受。 回忆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的情况,唐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结合中国 南北方地区差异【南方多水路,北方多旱路】请学生总结出【“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特点。 近代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发生巨大变化。分析这种现象变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 开明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的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等方面都产生了哪些变化?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课题的课程标准: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一课是单元主题的切入点,是课程标准关于“知道有关交通知识“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讨论人们为什么会使用这种交通工具”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内容设计上,力图使学生在回顾认识多样化的交通工具的过程中,懂得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明白家乡使用某种交通工具的原因。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是本单元第一个主题活动,本课包括“我认识的交通工具”“家乡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展览会”三大块内容。教材开课的通栏设计,是利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展示了在陆地、天空、江河湖海各个领域人们设计并运用的各种交通工具。对于这些熟悉或是陌生的交通工具,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指认回顾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 学情分析: 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场景以及背景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较感兴趣,相对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三年级的学生活跃、好动,彼此间喜欢交流,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的自然交流,询问个人的真实情况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寓乐于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3)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从近现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来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由于交通、通信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第一目“交通工具的更新”,教材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交通工具发展的历程如:轿子、马车到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再到机械动力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另一方面是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第二目“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教材主要介绍了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发展历程。1866年开始试办邮政,辛亥革命后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新中国成立邮电部,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1877年丁日昌开办有线电报,1906年中国出现无线电报,1932年,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目前,中国电话用户世界第一。 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私家车的拥有量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增长。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生活的地球却越变越小了。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等交通、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进步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列举邮政、电报、电话等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从出行方式、思想观念、经济发展、同世界联系等方面归纳交通通讯工具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点: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难点:交通、通信工具发展的原因。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课标分析 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体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专题分析 1、本专题概况: 本专题主要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勾勒近现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变迁轨迹,思考中国社会百余年间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巨大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本课在本专题的位置: 本目内容是第一目内容的丰富和延伸,它与第一目、第三目一道构成完整的“社会生活”的内涵,是缺一不可的。 3、新旧教材之比较: (1)、新教材是必修内容而老教材大部分是自读选修内容。(2)、新教材涉及中国交通、通信工具的内容十分全面、系统、完整,而老教材是零星、分散、孤立在一些章节里的。(3)、新教材时代性强,而老教材不能体现。等等。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过程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影响。 (五)、教材内容简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从近现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来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由于交通、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第一目“交通工具的更新”,教材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交通工具发展的历程如:轿子、马车到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再到机械动力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另一方面是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

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

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主题生成课) 横河学校赵秋生一、课型背景 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每天都有丰富精彩的剧目上演。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变迁、新事物的涌现、人们观念的更新,一切都让人眼花缭乱。变化是一种永恒,万物皆在变化中发展。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人,面对一切新的变化,要用我们的一双慧眼,发现其中的一些线索,用我们独立的思考,寻找变化的轨迹。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了解社会,提高认识。那么,这节课以“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为内容,目的是引领大家可以从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去研究社会,感受时代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感受社会发展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祖国交通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过程(情境导入——生成主题——交流提升,确定子课题——制定小组活动方案——布置作业)进一步了解“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古代及现代交通工具,认识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培养学生善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展示图片,让学生观赏,提出问题。古往今来,人们的出行都离不开交通工具。通过你的调查了解,古代人出行都使用了哪些交通

工具?现在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使用带来了便利和快捷,同时也带来了哪些问题?提出这些,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畅所欲言。 生成主题:围绕上面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共识:在当今社会人们更离不开交通工具,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社会密切相关。 分解主题:自古以来,交通方式和工具有着怎样的变迁?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围绕下列三点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1、古代水上、陆地、空中交通工具有哪些? 2、古代交通工具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3、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变化? 将各小组寻找的答案整理在表格卡片上。 初定方案:各小组初步讨论:提出开展小组实践活动的简单设想。填写《“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活动过程评价表》。 拓展延伸: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学习过程和收获。再思考一个问题:进来的交通工具会有怎样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材整理1 铁路与公路 1.铁路 (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4)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5)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 2.公路 (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随之,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2)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69“学思之窗”,思考: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

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在火车机车不断改进的基础上,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教材整理2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 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萎缩。 2.航空 (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教材整理3通讯工具的变迁 1.近代通讯 (1)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现代通讯 (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导学案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⑴了解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更新的过程、突出表现和原因。 ⑵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 1.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 2.阅读老照片等书籍或观看影像资料,加深对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知识清单 交通工具的更新 1.特点:⑴传统的代步工具轿子、马车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所取代; ⑵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也日趋重要; ⑶交通工具的更新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比较显著。 2.表现:⑴传统的代步工具:轿子、马车。 ⑵近现代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⑶现代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原因: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不同、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 3.具体讲述: 人力、畜力:⑴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⑵三轮车,⑶马车,⑷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制造厂。 机械力:⑴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⑵公共汽车:上海在1924年出现,北京则是在1935年开始有。 先进的工具:⑴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轮船。 ⑵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包括铁路在内的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⑶飞机: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4、新中国交通特点:⑴发展速度较快。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⑵多层次性(多层次性原因: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驿站:亦称“置邮”,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车马的处所。

示范教案(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本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一是“交通工具的发展”,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开始逐步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二是“通讯工具的变迁”,主要介绍了电报、电话、传真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 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交通组、通讯组等两大组,其中交通组又分为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和航空组,通讯组又分为电报组、电话组等。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老照片》《百年中国》等,还有相关网址。要求展示时间7分钟左右,方式不限。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视频导入 播放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或者青藏铁路开通的视频,引入新课。 诗歌导入 唐朝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古代交通事业欠发达)用什么运荔枝?(快马加鞭) 我国的交通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它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