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123满分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48 KB
- 文档页数:22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是()A.《共产主义原理》的发表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资本论》的发表D.《反杜林论》的发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近代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自发发展4. 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从哲学上看,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A.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创新精神B.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关键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背离客观规律D.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问题就能解决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本质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本质的不同回答6.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A.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B.实践和社会C.时间和空间D.液体、固体、气体等离子体7.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8.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9.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A.社会实践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权威人物的观点10.认识的最终目的是()A.指导实践、改造世界B.达到理性认识C.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抓住主要矛盾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大工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2-0012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正确答案:D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灵魂B.基础C.前提D.内涵正确答案:A3.真理作为一种()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A.客观B.主观C.相对D.绝对正确答案:B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正确答案:D5.人类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是()。
A.社会存在B.宗教C.哲学D.社会意识正确答案:D6.()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A.实践性B.真理性C.前进性D.创造性正确答案:D7.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不可知论的思想表现C.根据唯物论的观点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正确答案:D8.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人口结构正确答案:A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资料B.劳动者C.科学技术D.劳动对象正确答案:C10.认识的高级阶段是()。
A.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C.情感D.欲望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1.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包含指的是()。
A.相对寓于绝对之中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C.相对真理中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正确答案:BCD2.下列观点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有()。
大工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123满分答案大工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1一、单选题:1.()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
(满分:3)A.规律B.实践C.矛盾D.反映正确答案:[hide]——A——[/hide]2.()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满分:3)A.度B.质C.量D.矛盾正确答案:[hide]——A——[/hide]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表达了()。
(满分:3)A.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B.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C.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D.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正确答案:[hide]——A——[/hide]4.20世纪初,()对物质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定。
(满分:3)A.列宁B.马克思C.恩格斯D.黑格尔正确答案:[hide]——A——[/hide]5.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事物周期性的变化过程,其表现形式有()。
(满分:3)A.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正确答案:[hide]——C——[/hide]6.()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满分:3)A.物质性B.客观性C.矛盾性D.联系性正确答案:[hide]——B——[/hide]7.()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满分:3)A.信念B.理想C.实践D.想象正确答案:[hide]——C——[/hide]8.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满分:3)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正确答案:[hide]——B——[/hide]9.否认世界可以被人类所认识的哲学是()。
(满分:3)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二元论D.不可知论正确答案:[hide]——D——[/hide]10.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全国2017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文字版本)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正确答案:D(2分)2.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正确答案:A(2分)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正确答案:A(2分)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恩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正确答案:B(2分)5.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答案:C(2分)教材出处:P936.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芳林新叶催XXX,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确答案:D(2分)教材出处:P997.那种主张“犬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察从”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先验论B.川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C.唯物主义反映论 D.辩证唯物沦的能动反映论正确答案:A(2分)教材出处:P998.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2分)教材出处:P112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前不存在资本主义正确答案:A(2分)教材出处:P200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01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201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
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2、发展的实质是()A、矛盾对立面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互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4、为了治疗疾病,我国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5、概念、判断、推理是()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6、说一个人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他看问题的方法是()A、唯心主义的B、主观主义的C、辩证法的D、形而上学的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D、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的关系8、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9、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10、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B、价值和价格C、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D、价值和交换价值11、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B、特殊的商品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一般等价物1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问题B、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类问题C、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13、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分配原则是()A、按需分配B、按劳分配C、按资分配D、平均分配1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A、是矛盾的B、是有着内在联系的C、是两回事D、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2017 年 4 月马克思主义基根源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拥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系统,此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 D【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中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见解和看法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见解和看法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见解和看法D.人们对外面世界的根本见解和看法【答案】 A【分析】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含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见解和根本看法。
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A.时间拥有一维性B.物质运动拥有连续性C.时间拥有有限性D.物质运动拥有次序性【答案】 A【分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连续性温次序性。
所谓连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次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一样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次序关系。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老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也不是倒退,拥有不行逆性。
比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岁月好似河中水,只好流去不流回” 等。
4. 联系的看法和发展的看法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质量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中心【答案】 B【分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是联系的看法和发展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质量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脚踏实地;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中心是矛盾。
5. 在乎识问题上,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略意识的主观特点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点C.夸粗心识的能动作用D.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 C【分析】唯物主义: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因此唯物主义是夸张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大连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正确B.错误2.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D.两种不同的劳动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所以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的原因有()。
A.从一个短时期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还能继续容纳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主义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水平都还没有全面超过资本主义国家C.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要超过资本主义国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D.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某种自我调节能力,在短时期内能够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国家政权C.生产资料公有制D.唯物史观5.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包括()。
A.英国B.法国C.美国D.加拿大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现在()。
A.《资本论》中B.《共产主义原理》中C.《哥达纲领批判》中D.《共产党宣言》中7.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事物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开拓。
A.经济B.政治C.思想D.文化8.商品的价值围绕商品的价格自发波动。
()A.正确B.错误9.资本原始积累,指的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A.正确B.错误10.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11.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B.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C.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D.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12.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大连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主从关系3.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A.错误B.正确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A.正确B.错误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6.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A.错误B.正确7.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劳动发展的历史B.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C.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D.物质资料生产者活动的历史8.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A.错误B.正确9.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A.正确B.错误10.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之上,产生了()。
A.金融寡头B.货币C.垄断利润D.剩余价值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ABC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ACD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A。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的联系问题B. 人与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不少农民习惯“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俏,今年就种什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5.对于同一棵树,植物学家是从它的生长习性来认识它,木材商是从它的实用价值来看它,画家是从它奇特美观的外形来欣赏它。
人们对同一棵树的不同认识表明()A.人的认识总是具有主观随意性的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会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6.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 朴素唯物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唯意志论观点7.“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运动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10.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大工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1一、单选题:1.()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
(满分:3)A.规律B.实践C.矛盾D.反映正确答案:[hide]——A——[/hide]2.()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满分:3)A.度B.质C.量D.矛盾正确答案:[hide]——A——[/hide]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表达了()。
(满分:3)A.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B.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C.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D.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正确答案:[hide]——A——[/hide]4.20世纪初,()对物质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定。
(满分:3)A.列宁B.马克思C.恩格斯D.黑格尔正确答案:[hide]——A——[/hide]5.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事物周期性的变化过程,其表现形式有()。
(满分:3)A.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正确答案:[hide]——C——[/hide]6.()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满分:3)A.物质性B.客观性C.矛盾性D.联系性正确答案:[hide]——B——[/hide]7.()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满分:3)A.信念B.理想C.实践D.想象正确答案:[hide]——C——[/hide]8.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满分:3)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正确答案:[hide]——B——[/hide]9.否认世界可以被人类所认识的哲学是()。
(满分:3)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二元论D.不可知论正确答案:[hide]——D——[/hide]10.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满分:3)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正确答案:[hide]——B——[/hide]二、多选题:1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指()。
(满分:4)A.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正确答案:[hide]——BE——[/hide]1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有()。
(满分:4)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正确答案:[hide]——ABCD——[/hide]13.实践()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定的支配。
(满分:4)A.水平B.广度C.深度D.发展过程正确答案:[hide]——ABCD——[/hide]1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满分:4)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正确答案:[hide]——ABCD——[/hide]15.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满分:4)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正确答案:[hide]——ABCD——[/hide]16.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满分:4)A.去粗取精B.去伪存真C.由此及彼D.由表及里正确答案:[hide]——ABCD——[/hide]17.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有()。
(满分:4)A.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B.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C.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D.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正确答案:[hide]——BCD——[/hide]18.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
(满分:4)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B.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C.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D.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正确答案:[hide]——ABCD——[/hide]19.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
(满分:4)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是辩证发展的问题C.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hide]——AC——[/hide]20.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事物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开拓。
(满分:4)A.经济B.政治C.思想D.文化正确答案:[hide]——ABCD——[/hide]三、判断题:21.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满分:3)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hide]——B——[/hide]22.实践是指人的存在方式。
(满分:3)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hide]——B——[/hide]23.联系不具有客观性。
(满分:3)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hide]——A——[/hide]24.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
(满分:3)A.错误正确答案:[hide]——B——[/hide]25.马克思主义指的是资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满分:3)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hide]——A——[/hide]26.事物内部不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满分:3)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hide]——A——[/hide]27.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了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满分:3)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hide]——B——[/hide]2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满分:3)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hide]——A——[/hide]29.黑格尔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满分:3)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hide]——A——[/hide]30.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满分:3)B.正确正确答案:[hide]——B——[/hide]大工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2一、单选题: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满分:3)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正确答案:[hide]——D——[/hide]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满分:3)A.灵魂B.基础C.前提D.内涵正确答案:[hide]——A——[/hide]3.真理作为一种()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满分:3)A.客观B.主观C.相对D.绝对正确答案:[hide]——B——[/hide]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满分:3)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正确答案:[hide]——D——[/hide]5.人类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是()。
(满分:3)A.社会存在B.宗教C.哲学D.社会意识正确答案:[hide]——D——[/hide]6.()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满分:3)A.实践性B.真理性C.前进性D.创造性正确答案:[hide]——D——[/hide]7.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
(满分:3)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不可知论的思想表现C.根据唯物论的观点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正确答案:[hide]——D——[/hide]8.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满分:3)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人口结构正确答案:[hide]——A——[/hide]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满分:3)A.劳动资料B.劳动者C.科学技术D.劳动对象正确答案:[hide]——C——[/hide]10.认识的高级阶段是()。
(满分:3)A.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C.情感D.欲望正确答案:[hide]——A——[/hide]二、多选题:11.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包含指的是()。
(满分:4)A.相对寓于绝对之中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C.相对真理中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正确答案:[hide]——BCD——[/hide]12.下列观点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有()。
(满分:4)A.社会意识归根到底要从社会存在得到说明B.社会存在的变化迟早要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C.有什么样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D.有些社会意识不能从社会存在中找到根据正确答案:[hide]——ABC——[/hide]1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应理解为()。
(满分:4)A.是第一生产力B.是独立的生产力C.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D.是转化为生产力三要素的生产力E.是已经转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力正确答案:[hide]——ADE——[/hide]14.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
这一哲学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
(满分:4)A.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B.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C.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D.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关系正确答案:[hide]——ABD——[/hide]15.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满分:4)A.生产C.交换D.消费正确答案:[hide]——ABCD——[/hide]16.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了()。
(满分:4)A.道德B.艺术C.宗教D.哲学正确答案:[hide]——ABCD——[/hide]17.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满分:4)A.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C.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正确答案:[hide]——ABCD——[/hide]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满分:4)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答案:[hide]——BD——[/hide]19.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