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2019-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2019-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2019-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优质可打印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

评价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法指导】

1、自主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

2、用红笔勾画优美词句,批注、感悟。

3、用黑色笔独立完成导学案。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素材积累

关于“尊老爱幼”的名言:

(1)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 康熙(2)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 戴维?德克尔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

【自主学习】

1、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嫩( )芽霎( )时水波粼粼( ) 分歧()(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各得其所: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 →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 →⑤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合作探究】

1、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成员分别加一个可以概括他们品质和性格的修饰语,并在文中找到依据。

()的母亲()的我

()的妻子()的儿子

2、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自由跳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词、句、语段,读一读,品一品,寻找文中的美。(温馨提示:可以品味文中美的景、美

的事、美的情;还可以欣赏其中美的词、美的句等等,用红色笔在书上自己圈点勾画批注,再小组交流)

【拓展延伸】

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词。

(1)、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我的母亲又()了一个严冬。

(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2、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3、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4、假如明天是你奶奶六十岁的生日,你将怎样表达对她生日的祝福呢?【课堂小结·整理学案】

《秋天的怀念》NO:2

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

师评价

【学习目标】

1、排除生字词语障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感知

课文基本内容。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及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学法指导】

1、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自查字典标注读音和词义。

2、勾画、朗读我和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作好简单批注。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史铁生的生平与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

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史铁生多年来与疾

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作品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命

若琴弦》、《病隙碎笔》等。

2、素材积累(关于“母爱”、“磨难”的名言)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

----高尔基

(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

----贝多芬

(3)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

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

【自主学习】

1、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瘫痪()()憔悴()()

整宿()仿膳()絮絮叨叨()()(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暴怒无常: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烂漫: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反复

品味。

【合作探究】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母亲“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是谁?

3、母爱是伟大而无微不至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4、“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段文字有什么深意?

【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当堂检测】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从这两段文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整理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 NO:3

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浓浓亲情,珍惜真诚无私的友情,懂得尊重他人,能坦诚与父

母沟通。

【学法指导】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并用黑色笔独立完成导学案。

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探讨并用蓝色笔修改完善导学案。

3、课堂展示成果,质疑、解疑。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聪明荣誉名册。

2、素材积累(与“友情”相关的名言)

(1)真正的友谊,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3)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自主学习】

(开心阅读课文,圈出重点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准确把握并识记,1、2小题,学科班长课前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所给拼音写汉字。

怦怦( ) 攥着()树杈()寒颤()

犄角()伤 bā() wǎn()回脸jiá()

2、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

不可抗拒:自作主张:

形影不离:满不在乎:

3、各学科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把握人物心情,体会内心情感)

4、考考你的记忆力,相信你是最棒的。

(学科班长组织全班同学关书抢答,也可再适当加题目)

A、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

B、课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C、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写了哪些事?

D、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指的是什么事?

E、体育课上万芳为我做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万芳是个怎样的人?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属于顺叙、倒叙还是插叙?

【合作探究】(读课文后自主完成,课内小组讨论后,班上分组展示)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心情,体会内心情感。

2、对于已经送给万芳的羚羊木雕,家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试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进行说明。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我”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这件事情怎样处理才妥

当?

【拓展延伸】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觉得这事怪谁?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当堂检测】

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A.沉静 B.平静 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 B.抵抗 C.抗拒)的力量。

⑵我是世界上最()(A.伤心 B.悲伤 C.伤感)的人!

⑶“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A.坚强 B.果断C.坚定)地说

二、记叙文的叙述顺序有、、。

三、阅读课文第24——2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24段中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请找出选段中奶奶说的话,你同意奶奶的观点吗?为什么?

3.从描写方法角度看第25、26自然段属于和。表现出了我的。

【课堂小结·整理学案】

《散文诗两首》两则导学案 NO:4

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

评价

第一课时

《金色花》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生字、生词。

2、在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体味作品的情感。

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法指导】

1、自主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

2、用黑色笔独立完成导学案。

3、背诵《金色花》。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长篇小说有《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2、文体知识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散文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二是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3、素材积累(泰戈尔经典名句)

(1)、如果你因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2)、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3)、要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自主学习】

(借助工具书,掌握并识记生字词)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沐()浴祷()告花瓣()嗅()衍()

2、给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匿笑

(2)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祷告

3、朗读感悟(一边朗读,一边用双色笔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写好批注。)

(1)给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

(2)朗读下列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

4、再读课文,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组内互读互评,选出优胜者,班内展示,学科组长组织朗读背诵。)

(明确: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合作探究】(组长组织讨论后,班内书面展示)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画出我变成金色花为

妈妈做了哪些事?“我”做这些事的时候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不让妈妈知道?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这个句子包含了母亲怎样的感情?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拓展延伸】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你能说出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母亲节的时候,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今天如果你也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当堂检测】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课堂小结·整理学案】

《散文诗两首》两则导学案NO:4

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

评价

第二课时

《荷叶母亲》

【学习目标】

1.熟读散文诗,积累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2.学习托物言志写法

3.感受人间美好亲情,学会感恩。

【知识链接】

走进作者:

冰心,(1900---19xx)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有: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散文集《往事》;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作品《寄小读者》。

素材积累(冰心经典语录)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并识记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2小题组长课前检测,3、4小题组内小展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菡()萏()欹()斜并蒂()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欹斜

3.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环境红

4.你能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有感情的朗读并工整的抄在下面吗?

【合作探究】(再读课文后,小组合作探讨,班内书面展示)

1.作者写荷花是为了写谁?写荷叶又是为了写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它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当堂检测】

一.《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国诗人()的《》的影响下写成的。

二.阅读小诗,完成习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2.诗中用()、()、()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课堂小结·整理学案】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NO:5

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

第一课时

咏雪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法指导】

1.根据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带着感情反复地朗读,争取熟读成诵。

2.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咏雪》,圈点勾划重要语句和词语,主动积累

文言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词库。

【知识链接】

作家和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文体知识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异流,所以

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了解灿烂的中国历史,同时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二要自己用心领悟;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

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自主学习】

(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把握重点字含义,疏通课文大意。C层同学在组内展示)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无奕女()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俄而雪骤()()欣然()

何所似()差可拟()因风起()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字。

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古义()今义()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古义()今义()

4.你能准确翻译下列句子吗?

白雪纷纷何所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

撒盐空中差可拟。

【合作探究】

(课前独立完成,组内讨论后,班内展示交流)

1.《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2.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试在文中找出依据。

3.《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哪一个回答,为什么?

【拓展延伸】

你一定知道不少咏雪的佳句吧,比比谁的积累更丰富。

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也来写几句咏雪的诗句吧,相信你一定行!

【当堂检测】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把你知道的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课堂小结·整理学案】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NO:5

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文意。

2.学习刻画人物方法。

3.懂得诚实、守信美德。

【知识链接】

素材积累(关于“诚信”的名言)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2.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3.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自主学习】

(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把握重点字含义,疏通课文大意。学科组长组织同组同学在组内展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舍去: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溜索》导学案

《溜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情节脉络。 2.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风格。 3.能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十分磅礴险峻!如果依靠一根铁索,从奔腾咆哮的怒江上滑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二.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中国当代作家。发表小说集《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细读感悟 1.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领队以及驮队中的其他人。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2.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写作特色】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分享,说明分享理由。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 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 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

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名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 案) 教学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及其散文: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 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1 学习内容 一、基础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 wǎn( )转酝酿( )( ) liáo( )亮hōng( )托应和( )( )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 ) (1)涨 (2)散 ( ) ( ) ( ) ( ) (3)晕 (4)藏 ( ) (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1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1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等。(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本文是一篇 散文。(3)比喻知识概念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分类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例:露似珍珠月似弓。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例: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判断方法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

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是看是否有本体和喻体。作用可使事物、具体可感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嗡()酝酿()抖擞()朗rn()wǎn()转hōng()托静m()jinzhung()应和()风筝() li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 lio()草掺和()挣扎()眼花lio()乱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文中比喻。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之情。(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 一、体会优美的情境 1、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图画名称景物特征描写方法(或顺序)春草图嫩、绿、

2017年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教学案及答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 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 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答案: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小组讨论 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 (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doc

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教案 2、《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稿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2、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5、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学习重点】 1、朗读时,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2、领会文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 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学习难点】 1、朗读技巧的训练。 2、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知识链接】(走近、靠近、亲近,让距离成为过去!) 写作背景: 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在 65 岁时回忆自己 8 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与五个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好不容易爬上一处岩石架,在 向崖顶攀爬的过程中,作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终于脱险。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 诗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根据表达方式 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 2、找出文中相关的生字,写在下面,并注音。 3、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写在下面,并解释。 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合作探究】(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5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6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把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么意思? 7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学案(全部完整版12部)

《西游记》导学案 班级姓名时间教师 寄语 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学习目标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3.了解西游内涵。 自主学习1.作者作品 《西游记》的作者是,字,号,汉族,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的巅峰,与 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3.你觉得《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是哪个?试着讲给你的同学听。(注意故事六要素) 4.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他哪一点品质最让你感动?

多元链接 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其实只是一个人。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 就是个心字。斜月就是那一勾,三星就是那三点。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就是人的气度。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适时检测 1.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2.读《西游记》有感而发:某位观众抒发内心的情怀,请以相同的句式,进行抒情:唐僧师徒一路走来,我看到一支充满激情的乐队演奏生命之曲;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 3.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新课标版

26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导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导学重点】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导学难点】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揣摩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带有夸张和嘲讽意味的语句 【课时】2课时 【预习导引】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出身于贫困的家庭,14岁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去谋生,在那里得到帮助,获得学习的机会。17岁开始发表作品。安徒生的创作十分丰富,最出色的是童话。他从小受民间文学的熏陶,爱唱歌,善讲故事,很受人欢迎。这同他后来献身于童话创作有很大关系。安徒生共写了168篇优美的童话。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 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注音 愚.蠢yú御聘 ..yùpìn分.外fan滑稽.jī贮.蓄zhù陛.下bì 赏赐.cì显露.lòu钦差.chāi爵.士jiáo勋.章xūn ?解词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本文是荒唐的意思。 精致——精巧细致。 无双——没有第二个(能够相比) 华盖——古代帝王出门,张在头顶或车上的华丽的伞盖。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根据情节发展,给文章分段。 这篇童话的故事性很强,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故事破题(第1小节),介绍故事的主人公。 第二段故事展开(“有一天”至“一直搞到深夜”),叙述骗子利用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诱他上钩。 第三段故事发展(“我到很想知道”至“封他们为‘御聘织师’”),叙述骗子怎样施展伎俩,先发制人,大臣、官员和皇帝怎样受骗而互相欺骗。 第四段故事高潮(“第二天早上”至结束),叙述皇帝穿着“新衣”,举行游行大典, 小孩的真话戳穿了骗局。 ②思考本文主题 ——本篇童话,使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发挥奇特的想象的作用,无情的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深刻鞭挞了反动统治者们的愚蠢、卑鄙、虚伪。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导学案精品

15 诫子书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名言警句。 2.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其中心主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2.质疑问难,设计问题,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给予点拨,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其中心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吗?(学生回答:诸葛亮)诸葛亮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他作为慈父的殷殷情怀、谆谆教诲。

学法指导: 1.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划分文章节奏,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2.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重点关注“静”“俭”“明志”“淡泊”“致远”等词的内涵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常识积累】1.填空,补充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枯落: 年与时驰: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导学案

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口语交际 典例剖析 (一)、劝说 训练1:近几年,广场舞成了小区大妈们的最爱。可是,住在附近的张大爷却因为广场舞声音太大影响了他孙女的学习,正与大妈们争吵。假设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劝阻呢?(只要写出对其中一方的劝阻即可)(2 分) (二)、语言得体 训练2: (2015株洲)课文《好嘴杨巴》中,李鸿章把茶汤浮头上的碎芝麻误当成了脏土而大发脾气。杨巴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但杨巴的机灵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如果杨巴生活在今天,他应该怎么说?(注意:在原话的基础上删改,既让李鸿章明白是碎芝麻,又要给他留足面子。) (三)、辩论词、辩驳语 训练3: 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但是,广州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请你参加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 训练4: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 “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 “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 “不要挤嘛,讲一点社会公德。”他 嬉皮笑脸地说: “我这是在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钻劲,二要挤劲。” (四)、开场白 训练5:某中学九年级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替主持人写一则开场 白。 (五)、言外之意 训练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回答问题。 中午午休时间,同学们都趴在座位上安静午休。只有小林一个人在听歌,听到激动的时 候,就跟着音乐一起大声歌唱。他的同桌芳芳说:“你比歌手唱得都好,我却只顾着睡觉, 没有给你鼓掌喝彩,真是失礼了!” 芳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人教版 《散步》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

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导学案新版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导学案(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写作 【文题设置】 从生活中选择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 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联想有两个要素:一、“有一定联系”; 二、“别的事物”。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联想,例如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把它们联系 在一起了,这就是相关联想再比如说,我们往往把小明友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想到祖国的花朵,而不会想到棉花、荷叶、南瓜呢?因为花朵那么鲜艳、那 么娇嫩,那么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这就是相似联想。 对于写作流程,鲁迅曾以“静观默察”“凝神结想”“烂熟于心”“一挥而就”来概括。其间,“凝神结想”“烂熟于心”就是讲的联想和想象。对此《文心雕龙》中也曾有精彩的描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通万里。吟咏之,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石之色。”凭借想,可以把一些相近的、相似的、相关的乃至相反的事物系、合起来,把平日累的素材、印象、感受在里融合、通、升,形成一种新的思想,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因此,想思在写作中的用相当广泛,它不可以开拓写作思路,而且可以醒我沉睡的心智、 目要求写“咏物抒情”的作文,所咏的“物”,要具体描它的形象,于 所抒的“ ”,要表达自己真的感情。“展开想”,由眼前的“物”的具体形象, 想到自已真的“ ”的抽象感情。如“ 根”:可以由根深埋于地下,干 的挺直,叶的繁茂,所作出的默默的奉献,想到祖国建没作基石的工人、 民、士、知分子。再如“海潮”:以从“声如千疾,气卷万山来”,八“月十五潮,壮天卜无” 想到海潮的大气磅礴;可以从“早潮才落晚潮生,一月周流六十回”,春“去花无迹,潮岸有痕”,若“知潮有汛,嫁与弄潮儿”,想到海潮的守信;从海潮奔、波涛汹涌、吞吐日月、气壮山河.想到宏抱, 博大胸 【例文引路】 土地 碧空如洗,在的白云下,黝黑的土地,与天空一起向前延伸,像两条永不相 交的平行,着个世界上的一切走向方?? 泥土是博大的。相,人是由泥土成,今天,我都会切地叫“大地母”。广无疆的大地,用大的胸膛,孕育着所有的生灵。我无法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导学案5

16 猫 学习目标 1.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重点)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红绫.( ) 怂恿..( ) 怅.然( ) 蜷.伏( ) 惩.戒( ) 诅.骂( ) 虐.待( ) ( 鲜艳 ) (相称) 鲜 (鲜为人知) 称 (称号)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怂恿: 。 怅然: 。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逃走。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妄下断语: 。 4.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部分,一(1至2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 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三只猫,第三只 来历 性情 外形 家中地位 结局 二维码《猫》 课文朗读

我对初中语文导学案的体会doc

我对初中语文导学案的体会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吸引、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我结合本次网络研修心得体会探讨一下“初中语文导学案编写的几点思考”。 正在向大家说“初中语文导学案的几体会”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导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们在设计《长城》导学案时,加入了一篇对文本的赏析的文章,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读,读完后对课文就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这样比单纯的由老师来讲要有效得多。 2、探索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有

些比较难点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加入一点提示,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课文的深层主旨。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4、灵活性原则。由于各个学科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不一定所有学科都一样,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也存在着差异,在编写时,也还要考虑到学生学情的差异,使导学案形式上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编写,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先从字词预习开始,然后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进而深入把握课文中心,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们在设计《藤野先生》导学案时,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主人公藤野先生和鲁迅,通过他们的表演再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了祖国沦陷时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散步 周瑛 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分歧、各得其所、水波粼粼”等词语。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体会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学习难点】 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以小见大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运用 a、概念: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b、作用: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2、走近作者 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3、关于写作背景 如作者自己所分析的: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分歧()一shà( )间chāi()散各得qí( )所委qū() 水波lín lín( ) ( )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 2、结合具体语境,请对下面加括号词的含义做点分析。 (1)春天(总算)来了。

2020-2021年最新统编(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 猫

导学案 16 猫 学习目标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知识链接 细节描写是指语言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学法指导 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 ..()() 蜷.()伏一缕.() 2、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 ——三次;失踪或死亡 1、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 (1)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 (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 (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 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 (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 (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4)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 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 (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我家为何要收养它? (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它在”凝望”什么呢,仅仅是那对黄鸟吗? (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得知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真的是它吗?说说你的证据。(5)于是,”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错在了哪里? (6)此时,心情又是如何的呢? 课堂检测 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秋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新教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 1.《春》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 ..()黄晕.()披着蓑.()涨.起来() 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 【设问导读】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迷藏.()宝藏.() A zàng B cáng (2)散.步()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 (3)薄.烟()薄.弱()薄.荷() A bò B bó C báo (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 hé B hè C huò D huó 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一切 ..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 万物 B 全部 C 它们 D 大地 (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 夸耀 B 炫耀 C 显示 D 吹嘘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陪衬 B 衬托 C 渲染 D 突出 (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一、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短语 短语又叫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起来,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语法单位。短语按其词与词组合的结构关系,主要有五种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和主谓短语。 名称 构成方式短语成分间的关 系举例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并列组 成的,词性必须相同,主要有三 种类型:名词+名词、动词+动 词、形容词+形容词 并列关系 北京、天津和上 海 发明创造 生动活泼 偏正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构成, 前边的修饰限制后边的成分,即 中心语被修饰语修饰或限制。主 要有三种类型:定语+名词,状 语+动词,状语+形容词 修饰关系 复习提纲 仔细观察 批判地继承 十分漂亮 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其他的成分组合而成 的,动词后面的成分是它所支配 或涉及的对象,称为宾语,包括 四种类型:动+名,动+代,动+ 动,动+形 支配关系 热爱祖国 来这边 爱打扮 喜欢诚实 动补(行补)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和补语组成, 动补包括动+形,动+数量两种类 型,行补包括形+数量,行+副, 行+得+短语 补充关系 说明白 走一趟 好得很 高兴得跳起来 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其类型包 括:名+动,代+动,名+行,名+ 名,名+动宾短语 陈述关系 春天来了 心情舒畅 今天星期天 党关心人民 二、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也叫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 [ ] 补语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课前热身】觅韵魅慕 一、【基础达标】 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2.qí shan xī shuài suǐ máo cuán línɡ yuān 3.秕喉儒颊凿绣塾鉴4.略 5.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第九自然段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二、【设问导读】 1.乐园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对乐园里的野草记忆深刻,所以用“确凿”。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怀念之情。 2.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到“鸣蝉”“油蛉”“蟋蟀”到“长的草里”“夏夜乘凉”到“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 3.第二自然段首先写景详略得当,讲究主次;其次写景顺序井然:由静物到动物,再到静物;由高到低再到高;第三观察景物仔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还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4.不是。因为长得草里,有一条赤练蛇,“我”自然而然联想起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5.欲扬先抑的写法 6.写了“我”的种种猜测,表达了对家里人做法的不理解和对百草园无限留恋之情。 【问题研究】略 三、【自学检测】 1.略2.(1)排比(2)比喻3.C 4.略5.(1)长吟伏窜低唱弹琴(2)C (3)A (4)略 四、【巩固练习】 【课外连接,直击中考】 1.(2分)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2.(3分)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3.(4分)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4.(7分)(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