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政治学概论真题(2006-2010)及其答案解析

北京大学政治学概论真题(2006-2010)及其答案解析

北京大学政治学概论真题(2006-2010)及其答案解析
北京大学政治学概论真题(2006-2010)及其答案解析

政治学概论真题(2006-2010)及其答案解析

2006年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政党:

【解析】“政党”的概念是政治学最基本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举例几个国家的政党体制及知名政党。

2.代议制民主:

【解析】从定义出发,然后结合产生发展的历史来阐述。大概100-120字足够了。代议制民主(representative democracy):公民选举代表掌握国家决策权力的民主形式。代议制民主下,公民的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的权利上。古代的直接民主随城邦的解体而消逝,民主在中世纪末期再生时便采取了代议制形式。近代民主思想家虽然承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但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人民不适合直接掌握国家权力。他们认同中世纪成长起来的代议制民主,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掌握国家权力。公民的民主权利体现在他们选举代表的权利上。代议制民主方案的出现,使近代思想家解决了一个困扰民主制度拥护者的一个难题,即在理论上必须承认人人平等,但在实践上,只能由少数精英掌握国家权力。实行代议制民主的另一个绝对的理由在于,近代民族国家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水平以及交通通讯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使直接民主在实际操作上是不可能的。

3.联邦制

【解析】联邦制和单一制,是两个比较基本的名词,本题考查基本的政治学功底。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联邦成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组成联邦制国家时,联邦成员单位把各自的部分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4.分权与制衡

【解析】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内容。

分权制衡是被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制衡学说源于分权思想,分权思想可以溯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的先哲在阐释他的“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思想时,主张把政府的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个要素,而权力活动又应当普遍地、严格地遵守制定得完好的法律。在分权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衡学说,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当时尚未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为了同封建主分享统治权并反对封建主的专横,便提出了分权制衡学说,主张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项权力应当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形成三项权力间的相互牵制和相互约束的格局,以保持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状态.防止某个机关或某个人的独断专行。

5.国际格局 International configuration

【解析】09年又考察过这个概念。在梁守德的参考书中有相关论述。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周期内国际关系构成中,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集合的基础上,以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等战略力量角色及其组合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和局面。

构成要素:(1)行为主体。即国际关系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或者称为战略力量,这是构成国际格局的基础性要素。(2)相互战略关系国际格局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须由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许多行为主体并存,二是行为主体彼此之间发生相当程度的交往。(3)相互关系结构状态这一点是由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决定的。

6.综合国力

【解析】“定义+背景+评论”式的答题模式

综合国力(National Power)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如何界定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阿什利·泰利斯(Ashley Tellis et al,2000)将国家实力定义为两个分量相互作用的产物,即一个国家在给定时间上具有掌握经济创新周期的能力,并利用这种控制能力形成有效的军事能力,反过来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加强现存的经济优势,也为保持国家的战略优势以及从国际体系中获益提供基本条件。概言之,综合国力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的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

二、简答题

1.行为主义革命的主要诉求

【解析】简答题一般采取“定义+框架+总结”的答题模式。换言之,必须对题干中的重要名词,例如本题中的“行为主义革命”进行解析、释义。

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这场变革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理论的模式,将一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政治研究,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重新认识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政治概念的逻辑体系。行为主义革命结束了传统政治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了现代政治学的主导地位,从而开辟了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2.比例代表制与多选制对政党格局的影响

相对于多数制,是三权分立体制中议会选举中分配议席的两种方法之一。比例代表制以每一参选组别所得选票占全部票数目的百分比分配议席。此一方法最早出现于瑞士,并于欧洲大陆发扬光大。该制度按照各政党所获选票数在总票数中所占比例分配议员席位。此制与名单提名相结合,以大选区制为基础,一轮投票就可以得出结果。但由于选民是投各政党所提候选人的票,所以必须先统计各政党所得选票总数,再按比例分配议员席位。比例代表制分配议席的方法很复杂,其基本特点是,首先确定产生一个席位所需要的票数即当选基数(又称当选商数),然后用当选基数去除各政党所得的票数,得出各政党应得的议席分配数。具体方法有自然限额法(又称海尔限额法)、最大残数法、最大均数法(又称东特法)等。比例代表制使各政党所得选票和所得席位成正比,有利小党发展而且比较客观反映政治组织的实力,但同时容易滋生激进情绪。

多数代表制的特点是,在一个选区内获得选票最多的政党候选人即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多数代表制可在小选区和大选区使用。有的国家采取相对多数代表制,有的则采取绝对多数代表制。相对多数代表制又叫一轮选举制,即使这种多数,其选票只占全部选票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只要比其他竞选者多一票即可获胜。这种选票计算法,对大党是最有利,对小党则不利。在某些情况下,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其选票在全国选票总数中却不过半,甚至更少,这使其即使在实际上不合乎民意,却取得了合法化。绝对多数代表制又叫二轮选举制和过半数选举制,当第一次选举没有任何政党获得过半数时,则举行第二轮选举,由在第一轮得票最多的二人参加第二轮投票候选,谁占半数以上谁当选。为了在第二轮投票中获胜,西方国家的统治者设计了政党联盟制度,即参加联盟的各政党的单记名单所得选票实行总计算,如果联合名单获得选票的绝对多数,则全部席位为该政党联盟所有,然后在联盟中各党进行再分配。

3.违宪审查及其意义

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理、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宪法监督机关对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进行审查之后,要作出是否违宪的结论。这种结论一般都具有强制性,被宣布为违宪的规范性文件将全部或部分失去法律效力。

4.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容

【解析】首先阐释“和平崛起”的内涵,进而阐释其内容。由郑必坚提出,奋力崛起,而且是和平的崛起。也就是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围绕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战略方针有三条:一是毫不动摇地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二是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三是周到细致地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社会环境。

三、论述题

1.分析社会公正、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首先分析社会公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其次分析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然后分析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最后,三者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2.试论述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

【解析】解答论述题首先要解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也就是“政治制度”与“社会基础”。把握住这两者就找到了破题的关键点。以下是答案的主要框架和要点。

首先,政治制度的类型

其次,政治制度与社会基础的关系

最后,举例说明某一、两个政治制度所产生的社会基础。

2007年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政治

【解析】“政党”“政治”等都属于政治学的最基本概念了。在平时复习的时候无比要掌握。北京大学国政和国关考试的内容还是非常基础的。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政治应该定义为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一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其二,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其三,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质内容。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2.宪法政府

【解析】宪法是政府正当性的根本准则。宪法本身的正当性是由它制定程序的正当性来保证的。恶法非法,政府不应遵守。可以参照课本来回答。

3.西方现代国家的地方分权(decentralization)

【解析】定义+内涵阐释+举例

“中央集权”的对称。单一制国家的一种类型。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的法律,地方居民自主地组织地方公共机关,自主地处理本地区事务。以英国为典型。国家权力依法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行使的制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一般规定在宪法和法律中。除军事、外交等全国性重要事项由中央政府统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处理的事项,如工农业、商业等,均由地方政府负责。有的如交通、财政等项,则由中央与地方分管。地方政府除依法行使其职权外,还须执行中央政府交办的全国性政务。实行联邦制或地方自治的国家,多采用地方分权。

4.文官制

【解析】定义+举例+内涵阐释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采取了公务员制或文官制,“公务员”或“文官”实际上是泛指国家工作人员。日本规定,在中央政府机关和国家所属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员称为“国家公务员”,在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属的企事业工作的职员称为“地方公务员”,分别以《国家公务员法和《地方公务员法》管理之,并明确规定日本政府机关不得雇用非公务员。德国政府中除了正式录用并终身为国家服务的公务员外,还有以合同雇用的职员。公务员包括:在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任职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大学、中学和小学的教师;法院的最低工作人员直到法官;兵士;警察;联邦铁路和联邦邮电局的工作人员;属于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共汽车和列车上的检票员、驾驶员、机长等等。职员指政府机构和公用事业单位中的合同制雇用人员,厂矿企业、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合同制雇用人员,大部分科技人员属于职员这一类。各国公务员不包括随内阁同进退的“政务官”,不随党派的角逐竞争更迭,以保持工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一般国家公务员都是终身的(当然要按规定退休),但也有的国家,如瑞士,公务员有任期。有的国家用“文官”一词,区别于军事人员,司法官和政务官。

5.计划经济

【解析】计划经济相对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

计划经济是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的建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保证。只有实现计划经济这一科学体系,社会经济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弊端,才能达到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和健康的发展。

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6.政治伊斯兰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势力向阿拉伯世界扩张时,伊斯兰政治运动开始冒起。这些伊斯兰政治运动有着各种各样流派。保守的流派主张“净化”伊斯兰教,如促成沙特阿拉伯成立的瓦哈比派(Wahhabi)。进步的流派,则主张伊斯兰教改革或现代化,而这些进步的伊斯兰教政治运动,大都在西方帝国主义将伊斯兰世界瓜分后,形成了伊斯兰世界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激进力量。在20世纪的前半叶,这些伊斯兰教激进力量,经常跟民族主义者、左翼力量结合在一起。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最早的政治团体是伊斯兰联合会(Sarekat Islam),这个组织最初的形成是基于经济原因,是一群巴迪布(腊染印花布)商人组成的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取回经济自主权,后来演化为一个主张将生产资源国有化及人民控制社会财富的左翼政治团体,是印度尼西亚三大政治思潮(民族主义、共产主义、伊斯兰教主义)的摇篮。伊斯兰联合会也主张伊斯兰教的现代化,而且还散布到东南亚各地。马来亚的第一个伊斯兰政治团体—于1948年成立的马来亚穆斯林人党(Hizbul Muslimin),是跟伊斯兰联合会在马来亚的分支有着联系。二、简答

1.西欧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异同

【解析】首先阐释两种封建制度的概念和内容。育明教育提示广大考生,在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时候,务必要“定义先行”。

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封建土地关系的确立;在东西法兰克王国,分别以《米兰敕令》和《克尔西敕令》为标志,承认贵族领地世袭。中国封建制度:在中国,“封建”的概念可以意指三个不同的对象∶第一是指中国古代的封建,如西周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第二是指中国从古代延续到近代的“封建社会”,久讼不已的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延续等问题即由此而来中国与欧洲国体的相异点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显著不同是欧洲自统一的罗马帝国崩溃以后仍为列国处在分裂状态,而中国自两汉以来却永为一统。中国与欧洲的国体在春秋以前大略相同,而从春秋以后则截然相异。秦废封建置郡县以后,二千年循其轨而不易。虽然西汉有七国之反,晋有八王之乱,明有燕王、朱宸濠之变,但都为时不长,不构成列国之形。至于汉末的州牧,唐代的藩镇,也都是涌乱一时。所以,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统一时代”。考察其原因,一是因为儒教被定于一尊;二是因为种族的界限在中国不严,不同种

族之间可以互相通婚,渐渐就没有了差别。至于一统与列国孰优孰劣,则前者利于安民,后者则由于竞争而能发扬民气。

中国与欧洲国体的第二个显著不同是∶欧洲有分国民阶级之风而中国却没有。与世界万国不同,中国历来此风不盛,至汉以后,尤绝无之。布衣卿相之局已是司空见惯。魏晋九品中正制虽然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的流弊,但这并不是创立这种制度的本意。至于唐以后设科取士,下层平民更是可以“平地青云”。虽然还有皂隶奴才不许登仕版之禁,但这些人其数甚微,不能目为一种阶级。产生这一差别的原因是由于战国时各国不能不延揽人才,敬礼处士,招致客卿,从而破除了世卿的藩篱,而孔子、墨子等圣哲,又都大倡平等之义,孔讥世卿,墨明尚贤,他们的门人弟子多出身微贱,遂使天然阶级之陋习一扫而空。然而,中国无阶级这一情况也是有利有弊,利在国民比较平等幸福,弊在没有竞争,相博而不能使“民气日昌,民智日开”,又由于“被治之民”中的潜在不满者有渠道可以上升为“治人之人”,得到富贵,所以“民气不聚而民心不奋”。

2.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解析】权利和权力的概念也是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了。本题应该从两者的含义和概念出发,进而再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权力:社会学认为,权力是指产生某种特定事件的能力或潜力;许多心理学家视权力为人们行动和互相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动机;还有人认为,权力就是一种与理解的预测行为特别有联系的动机。这些定义均没有揭示权力的真正本质。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地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并充分地利用各种价值资源,这就需要人对自己的价值资源和他人的价值资源进行有效地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权力的根本目的。总之,权力的本质就是主体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权利: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按维系方式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亲戚关系、朋友关系与同事关系,按社会领域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而所有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都是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即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一方面应该进行一定的价值付出,另一方面又应该得到一定的价值回报。权力与权利: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权力和一定的服从的统一。权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就是国家的强制力量,像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同一定的职务相联系,即有了一定职务就有了相应的某种权力,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了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例如,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正当的权利。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两者的区别:(1)行使主体不同。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处分方式不同。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3)推定规则不同。权利的推定规则为“法无明文禁止及可为。”而权力只以明文规定为限,否则为越权。(4)社会功能不同。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两者的关系:(1)相互依存。一方面,一国最高权力来源于其公民对自身部分权利的让渡;另一方面,权力在将自然权利确认为法定权利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2)相互作用。一方面,公民可以以权利控制权力;另一方面,法定权利的实现,救济也离不开权力。(3)相互冲

突。一方面,权力是保障权力必不可少的力量;另一方面,为了切实保护权利又必须限制权利。

3.习惯法的价值何在?

【解析】“习惯法”在许振洲的《政治学》里有所阐述。在回答本题的时候,要先从“习惯法”的定义出发。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现代法律体系中,习惯法的作用大大减弱了,除了在非洲一些国家习惯法仍然在实际上起着比较大的作用外,在其他主要法律体系,习惯法已经不是主要渊源。但是,习惯法仍然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4.简述势力均衡与集体安全的异同

【解析】从概念出发,再阐释异同。

theory of balance of power 又称均势论。研究国际现实中势力均衡规律的理论。势力均衡主要指在相互竞争的国家间,没有一个国家集团在力量对比上占有优势地位的暂时均衡状态。实上,在寻求这种暂时均衡状态中,每个国家和集团都力争有利于自己的优势,因此势力均衡本身就是强权治的主要原则。首先阐述均势理论的是 16世纪的 N.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集体安全:集体安全理论的代表人物I.克劳德认为,集体安全有两层涵义:①建立稳定有效的集体安全保障体系,以集体的优势实力制止战争和侵略行为;②不仅保障大国的利益,而且确保弱小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这是集体安全能否实现的关键。集体安全体系一向被看作是全球性的,其成员具有世界性(universality)和全球责任感(global obligation)。20世纪前,在国际关系中主要实行单独安全保障体系,即各国依靠自身力量或与别国结盟以保障安全。这种体制是以大国军事集团的对抗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结果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集体安全主张是在预防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产生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建立,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所作的实现集体安全体系的两次重大努力。异同:略

三、论述

1.从比较政治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政府制度与政治文化中的正面因素有哪些?【解析】首先,介绍中国传统政府制度与政治文化。然后,从比较的角度,分析其正负面因素。最后,总结。

2.分析西欧北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得失,讨论对这种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限制因素。

【解析】首先,分析北美国际社会福利制度,举例说明。其次,分析这种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与消极作用。最后,具体讨论对这种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限制因素。

2008年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制度,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集中的前提下发扬民主,所以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在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来说,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生活的内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防止和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2.司法审查

亦称“违宪审查”,是西方国家通过司法程序来审查、裁决立法和行政机关是否违宪的一种基本制度。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议会、政府)立法执法的基础和根据,宪法至上,法律和法令从形式到内容都不得同宪法条文相抵触;司法机关(主要是最高法院或宪法院)是保障宪法的机关,对宪法有最后的解释权,议会、政府的法律、法令如果违反宪法,司法机关可以裁决该项法律、法令违宪而无效。

3.乌托邦

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4.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简言之,即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

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据美国学者路易斯·斯奈德研究统计,近代以来至少存在有200 种以上的不同含义的民族主义。

5.NGO

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NG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织。

据调查,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000亿,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如此庞大和活跃的非政府机构(NGO),是与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相配套的。这种制度的来源,与美国建国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传统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社会及私人的捐赠。比如美国有力量极其强大的各种私人基金会支撑美国的各种NGO。同时,国家从税收上确立捐赠部分可以抵税的制度,以鼓励捐赠。

6.危机处理

【解析】近几年,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从地震到洪水,如何有效的处理危机事件,是对当今政府的巨大的挑战。育明教育咨询师认为,本题可以从“危机的特点”到“危机的危害”再到“危机如何更好的应对”来回答。危机具有突发性等特点。

危机处理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管理思想和生存策略,特别是在全球化加剧的今天,企业或组织一个小小的意外或者事故就会被扩大到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内,产生掩耳不及迅雷的恶化后果。因此在新时代,企业或组织更应该建立起完备的危机紧急处理系统,并懂得如何运用新的技术全方位地有效传播和控制信息,使损失降低至最低限度。

二、简答

1、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形成背景

【解析】本题属于记忆性的题型。题干已经把需要回答的内容,答案的框架都说的很明白了。“主要内容”“形成背景”,当然别忘记首先阐述“新保守主义的概念”。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是政治动向及运动的一种,在1960年代的美国开始出现,并于1970年代成型,在己故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及乔治·沃克·布什执政期间,均推崇“新保守主义”。

新保守主义之所以称之为“新”,是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当时提出这种主义的具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及社会主义背景者,不少均首度接触保守主义;第二,新保守主义较为曲解现时的保守社会政治思维,这种主义是从不少二战后的知识根源中导出,包括文艺批判及社会科学。学者崔之元曾归纳新保守主义不同于传统保守主义的三点新意﹕第一﹐新保守主义致力于将美国从"非正式帝国"转变为"正式帝国"。第二﹐新保守主义同美国南方新教原教旨主义建立了政治同盟。或者说﹐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南方基督新教忠诚和中西部牛仔精神所综合形成

的"大美国主义"﹐布什总统可以说是他们的典型人物。第三﹐新保守主义的哲学基础不是伯克(Edmund Burke)式的传统保守主义学说﹐而是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学说”。

2、总统制与议会内阁制的区别

总统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宪法中都规定了总统的职权。美国是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的制度。与议会内阁制相比较,总统制的特点是以总统为行政首脑,行政机关从属于总统而非议会。在总统制下,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总统只向人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有些国家虽然也设总统,但总统只是国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脑,内阁由议会产生,只对议会负责。这种情况不属总统制。美国是实行总统制的典型,其特点是: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的实际权力非常广泛。总统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只对总统个人负责。总统有权接受部长的辞职或解除其职务。内阁由总统指定的官员(通常为各部部长)组成,只是总统的集体顾问。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完全分立,权力相互制衡。议员和政府官员不得相互兼任,国会无倒阁权,政府也无解散国会的权力。但国会行使立法权受总统的制约,如美国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可行使否决权,但国会再以2/3多数通过,不经总统批准即可成为法律。总统的权力也受国会的制约,如总统对政府高级官员的任命要得到参议院的认可,总统和政府高级官员如违宪犯法,国会可提出弹劾。

议会内阁制:议会内阁制是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而且不同於总统制的制衡(check and balances)理念,议会内阁制的基本原则是责任政府(responsible government)<不但个别之阁员需对议会负责,内阁整体亦需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某位阁员或整体内阁不信任,个别阁员或整体内阁便需要辞职以示负责。二者的区别:第一,政府的组织方式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内阁)一般由议会中(两院制议会中,一般指众议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政府成员由当选的总统任命并领导。第二,议会的职权不同。议会制共和制下的议会不仅具有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还具有组织政府的权力;总统制共和制下的议会仅具有一般议会所拥有的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而没有组织政府的权力。第三,政府与议会的关系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政府的政策不满而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者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领导下的政府只对选民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得兼任行政官员,而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议会制共和制下的政府成员却同时也是议员)。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对总统和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以迫使其辞职,但在总统有违宪行为时,可以对总统提出弹劾。总统应向议会报告工作,且无权解散议会,但是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可以行使否决权。第四,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第五,执政党的产生方式不同。议会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一般是指在议会大选中获性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而总统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则是

指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第六,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大部分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只有少数国家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一般由全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3、国家对外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关系

外交政策是一国处理国际、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外交政策的结构:政策目标、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达到外交政策目标的行动方案和具体手段。外交政策目标的分类:(1)从时间角度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2)从作用的对象可分为对俄政策目标、对美政策目标等等;(3)从涉及的问题可分为对外安全、经济、援助目标等。制约外交政策的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对外战略是对外交政策总体上的规划。

4、试析时代论对国际政治研究的意义

【解析】本题也属于记忆性的题目,参考书有明确阐述。列宁根据对帝国主义的全面分析,发现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及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他根据这个规律,深刻地分析了战争在帝国主义时代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战争的起因和阶级性,科学地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指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必然引起革命的规律性,论述了由战争性质所决定的战争类型及对待战争的态度和策略,明确提出了"变现时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伟大策略思想,同时还指明了消除战争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从而形成了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战争学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战争学说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参见梁守德《国际政治学概论》

三、论述

1、试论对权力限制的意义,并试举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限制政治权力的政治实践和制度。

【解析】论述题没有标准答案,分析的合理,言之成章即可。首先,介绍权力限制所采用的力量。其次,举例介绍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限制政治权力的实践最后,总结。

2、结合大国关系分析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

【解析】本题非常灵活,但是还是要从参考书出发,不要脱离课本去回答问题。以下的分析思路可以作为参考。首先,分析当今国际格局。其次,分析当今主要的大国关系。最后,结合大国关系分析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

2009年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利维坦

【解析】这个是对政治学名著的考察。答案还是在课本上。回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著作的主要内容。第二,简单进行评述。

英国作家霍布斯的著作,《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于运动状态中。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干,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其主要矛头是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领婪的种种丑行劣迹,从而神的圣洁尊崇,教会的威严神秘,已经在霍布斯的笔下黯然失色。简单评述:略

2.软权力

【解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老师在2009年翻译了一本书,就是关于“软权力”的,因此,平时复习的时候要多关注一下出题老师的研究动向。“软权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的定义:它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

奈指出,有很多种影响他人行为的方式,既可以通过威胁和奖励他人,也可以通过吸引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前者是运用“硬权力”,后者是施展“软权力”。在奈看来,“硬权力”指的是通常同诸如军事和经济力量那样的具体资源相关的“硬性命令式权力”(hard command power) ,“软权力”指的是与诸如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等抽象资源相关的、决定他人偏好的“软性同化式权力”(soft co-optive power) 。奈和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在合著的一篇文章中更明确地指出,硬权力是指通过威胁或者奖励, 让别人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之能力。而软权力则是指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手段,让他人自愿追求你所要的东西之能力。换句话说,“硬权力”的运用,表现为借助引诱(“胡萝卜”)或者威胁(“大棒”)手段,直接迫使他人改变自己的意志或者行为。而“软权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促使他人确定自身的偏好。也就是说,让别人追求你想要的东西。奈喜欢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软权力”的作用:小孩的父母都知道,假如他们为自己的孩子确立信念和偏好,那么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就会比单纯依赖积极管教的方式要大得多、持久得多。奈认为,在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和跨国相互依存的时代,权力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权力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转化,越来越不太具体,越来越缺少强制性。实际上,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软权力就是吸引力。

3.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的概念就是在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由法国的黎塞留主教首先提出国家至上理论,可见国家是最高的本源,国家主权至高无上,国家

利益自然就源于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目标,国家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于是,国家利益成了决定国家对外政策与行动的基本动因,影响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也是国家间关系最基本的驱动因素。在民族国家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每个国家都极力强调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关于国家利益的概念辨析,中西方学者乃至不同派系的认知都不尽相同。现实主义代表摩根索曾对国家利益的概念提出明确的定义,他说,国家利益应当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完整。他认为,在这三个方面中,最本质的问题就是一个国家的生存问题,其余方面都是次要的问题。结构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华尔滋以简约的模式来分析体系结构从而得出结论:生存是国家惟一的利益。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基欧汉主张三种国家利益:生存,独立,经济财富。而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温特又在其后加了第四种利益—集体自尊。

4.国际格局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周期内国际关系构成中,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集合的基础上,以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等战略力量角色及其组合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和局面。构成要素:1 行为主体。即国际关系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或者称为战略力量,这是构成国际格局的基础性要素。2 相互战略关系国际格局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须由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许多行为主体并存,二是行为主体彼此之间发生相当程度的交往。

3 相互关系结构状态这一点是由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决定的。

二、简答

1.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领域的特殊表现,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利。是在阶级社会里,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原则,凭借国家这种物质的强制力,对其他阶级和个人进行控制和制约的能力。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2.简述中国目前的软实力发展

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以社会主义道德观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框架下,结合传统哲学和文化,融入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根本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理性构建时代化、全球化的中国文化。美国的乡村音乐、肯德基、好莱坞电影能够席卷全球,这是否就意味着美国的文化、生活样式、理念就是世界的,是否新时代的全球文化必将走向单质化。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不能排斥这些音乐、快餐和电影,不能关起剧院大门只演京剧和皮影,而是应该接纳,应该思考。因为在历史上,当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与儒家和道家也曾发生激烈摩擦和冲突,但是不久就融合了,而且产生了中国佛教教义,虽然它的许多范式已经和印度佛教相差甚远,但是在中国却生根了,并且流传得很好。这就映证了孔子的“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道理。我们不能一味强求别人“来同”,而是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去同”,或者通过积极的“去同”达到他人自觉的“来同”。即通过努力去融合、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而成长自己,努力去寻找同各种文化的“共同点”和“交汇点”,而使文化之间产生共鸣,达到自然而然的认同。中国要加快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注释扩充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2)深刻理解信息化、数字化的内涵,以人文为本,把中国软实力的提高与社会认可结合起来。中国已提出“以工业化带

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农业化尚未完成,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同时并存。这就凸显出一个问题:对中国广大尚未经过现代文明洗礼的农民、城市低文化人群来说,以信息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文化意味着什么?如果这么庞大的社会群体对此感到漠然,甚至感到被边缘化,那么中国的发展何以说是“以人文本”?失去了以人为本,中国的综合实力何以提高,提高的意义又在哪里?笔者认为,既然西方文化不是生来就是现代性的,那么中国的文化也不是生来就是反现代性的。先进文化应该就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文化。信息化、数字化是先进的文化,其本质也应是大众的,是注重人文关怀的。所以应该大力宣传、普及新科技文化,让老百姓能够理解信息化、数字化的文化内涵,并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新语境下传承、运用、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的软实力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群众认可度。(3)大力提倡创新,以创新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目前我国从战略到体制、从体制到手段、从思想到行动,都在大力提倡创新。但是我们的理解上也存在误区,认为创新就意味着高、新、尖技术。殊不知,创新是现实的技术,也是“无形的”文化,除了硬的方面,我们还必需从软的方面实施创新工程。学者金周英女士首创“软技术”一词用来反映软实力。她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真正差距在于软技术,软技术的每一个领域和功能都为创新提供了新目标、新内容、新空间。软技术主要来自人文、社会科学等非自然学科,在信息化的今天,软技术应该围绕人开展创新,比如,企业制定的制度、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应该人性化,具有人情味。而且,企业的研发能力、管理能力、知识创新能力、诚信度都无法用硬技术去提高,企业必须靠软技术提升自身的软实力,从而增强竞争力,生产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既要注重物质技术的配套,也要注重创新文化、创新精神、创新观念的塑造,营造一种全社会的创新氛围。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4)把文化发展纳入提高生产力范畴,打造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已经写进党和国家的正式文件中,十七大报告又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表明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开始从战略高度加速建设我国软实力。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聚集起来,加深国人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加强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三、论述

1.论述人和制度的作用

主要从制度的重要性与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出发。

2.简要论述当前国际政治发展。

首先,探讨当前国际形势大背景。其次,分析主要大国关系。最后,总结论述当前国际政治发展。

2010年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6*5=30)

1.政治社会化

【解析】从定义出发,结合背景进行分析。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社会的政治领域,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训练,使之具备必要的政治知识,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生活。这就是最通俗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这一术语最先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此后,一些西方政治学者开始对政治社会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陆续出版了一些专著,逐渐使这一概念成为当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政治心理的传习有关,它对维持或变革政治体系有重要的影响。

2.时代主题

【解析】本题出自梁守德的《国际政治理论》指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在梁守德著的《国际政治理论》上对该问题有清晰的界定。

3.托克维尔

【解析】对历史人物进行评析,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展开:第一,对历史人物进行定性和定位。第二,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发展历程。第三,对其进行简单评析。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定性和定位)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旧制度与大革命〉。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 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

4.里斯本条约

《里斯本条约》是在原《欧盟宪法条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被视为“简版”的《欧盟宪法条约》。原《欧盟宪法条约》因遭到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而陷入僵局。为解决欧盟制宪危机,欧盟领导人2007年12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正式签署《里斯本条约》,取代已经失败的《欧盟宪法条约》。

5.依附论

又称“外围——中心论”,一种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阿根廷的劳尔·普雷维什、埃及的萨米尔·阿明、英国的A.G.弗兰克和美国的I·沃勒斯坦等。他们认为,世界被分为中心国家(发达国家)和外围国家(发展中国家),前者在世界经济中居支配地位,后者受前者的剥削和控制,后者依附于前者。由于中心与外围之间国际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各国学者对于如何解决这种不平等的依附的观点大相径庭。弗兰克和沃勒斯坦主张调整和改善国际经济秩序;普雷维什主张致力于外围国家的工业化;阿明则主张彻底消灭世界资本主义制度。

6.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

联合国千年计划”是一个由联合国秘书长任命的顾问团,其使命在于提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MDGs)”所需的战略。MDGs是一个世界性的目标,其目的是到

2015年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减少极端贫困,包括低收入、饥饿、疾病、孤立无援、基础设施和住房缺乏等。同时大力促进男女平等、教育、卫生保健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绝大部分分析性工作由10个专题项目组完成,这些项目组由25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组成,他们当中有科学家、专门从事“发展”研究的人员、国会议员、国家政策制订者,以及民间社团、联合国机构、世界银行、世界倾向基金组织和私营商业界的代表。这份报告却建议政策制订者们从全球发展经验的大潮中吸取营养,避免人工地把国家分门别类,从而限制了政策学习的范围。报告指出,为了应对在经济生产率、农业、教育、男女平等、健康、饮用水、卫生、环境等领域的挑战和参与全球经济,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应用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教育机构必须调整巩固和长期发展,因而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加强私营企业界战略的中心上。

二、简答(4*15=60)

1、简述战后亚非国家民族分离运动产生的原因

【解析】在答这题时一定要分清题目指的“战后“是一战后还是二战后或是冷战后,育明教育分析师认为,本题指的应该是冷战后,因为一战后和二战后亚非许多国家都是殖民地,还在为独立而奋斗。原因:冷战后涌现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以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权为其理论依据,提出“民族自决权至上论”。这一思潮的泛滥,使世界上许多不明事理的人们难辨是非,使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原则遭到曲解,进而使一国主权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严重威胁国家的稳定与世界的安宁。

2、简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现代民主制的贡献

【解析】谈到贡献必须先要把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内容答出来,然后也可以谈谈现代民主制的特点和内容。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卢梭声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人民应该在政府中承担活跃的角色。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社会契约论对于历史上国家形成的大多数情形都不适用,却适用于新宪法的制定,如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就是如此,这部宪法至少有一部份确实是在社会契约论指导下制定的。

3、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解析】这是一个比较大众的题目了,此处不予论述。

4、简述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涉及到政治现代化、政治衰朽、政治制度化、政治稳定、政治参与、革命、改革等诸多方面。如何概括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体系是学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是以政治秩序(政治稳定,前期)和政治民主(后期)为目标的,其政治发展的手段和标准是政治制度化,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革命和改革。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政治性后果”,这种后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它既可能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现代化,也可能导致政治的衰败。政治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政治的制度化。强有力的政党制度的形成是提高制度化水平的核心。只有大力提高政治制度化的程度,才可能缓解现代化中国家在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大众政治参与压力,从而确保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最终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一个政治体系的组织与程序的适应性、复杂性、自立性和凝聚性,是界定其制度化程度的4个主要变量。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强调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与政治秩序。他认为,“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权威的确立先于对权威的限制”。这实际上赋予政治稳定同政治民主同等的价值地位。

三、论述(2*30=60)

1、试论述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对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解析】关于该内容可以参见守德著的《国际政治理论》,上面有精辟的论述2、主权学说认为说明了主权的统一性,分权制衡理论则强调权力的分割与平衡,说明二者间的关系

【解析】答此题前要把主权学说和分权制衡的相关知识阐述一下,然后才能比较二者的关系。 18世纪,经过启蒙思想的传播,主权与分权学说已经普遍为西方社会所接受。资产阶级以主权与分权学说为武器,展开了争取掌握国家权力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在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主权学说与分权学说是相辅相成的。尽管在古代只有分权学说而无主权学说,但是这并不代表主权学说不重要,而是在那个社会条件下还不具备产生主权学说的土壤。主权解决的是权力的归属问题,即权力由谁来行使的问题,而分权则是在主权的形式上更具体划分由哪个阶层或由哪部分人来行使哪部分权力,权力应该怎样分立并能够达到相互制衡,以致使权力更好地得到行使。这两部分是相辅相成以及相互促进的。资产阶级不断宣传主权与分权学说,并把它运用于国家政权的建构之中。

2017年4月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1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希腊化时期 D.文艺复兴 2.“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出自于 A.《共产党宣言》 B.《国家与革命》 C.《列宁全集》D.《毛泽东选集》 3.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的西方学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洛克 C.孟德斯鸠 D.亚里士多德 4.“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所体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地主占有制 B.领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5.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 A.垄断 B.暴力统治 C.自由竞争 D。福利国家 6.16世纪法国思想家布丹划分国家政体的标准是 A领土 B.阶级性质 C.经济基础 D.国家主权 7.“一国两制”的提出,最早是为解决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 8.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联合 C.民族自决权 D.民族团结 9.法家主要的政治思想是 A.无为而治 B.王道 C.仁政 D.霸道 10.英国的政党制度属于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1.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总统翩 B.君主制 C.集权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2.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是

全国2019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D019·00312通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B. C.法家 D.墨家 2.提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观点的德国社会学家是 A.黑格尔 B.马克斯·韦伯 C.马基雅维里 D.康德 3.政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 A.伦理道德 B.执行政策 C.国家政权 D.政治活动 4.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权力结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地产权力等级制 D.官僚等级制 5.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

A.《国家与革命》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6.区别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 A.统治形式 B.政府机构 C.统治方法 D.国家本质 7.毛泽东指出:政府的组织形式是 A.君主制 B.复合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8.面向全社会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日常管理的国家机关是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监察机关 9.西方封建社会领主获得土地的方式是 A.购买 B.赠子 C.分封 D.继承 10.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主要在于 A.有主权性 B.有道德约束 C.有影响力 D.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11.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是 A.议事会 B.军事首领 C.陪审团 D.人民大会 1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联邦制 B.邦联制 C.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 D.共和制 13.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 A.共产党的领导 B.依法行政 C.人民民主 D.法制建设 14.在阶级社会里,产生民族压迫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习惯 B.剥削制度 C.民族差异 D.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15.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 A.集权制 B.三权分立与制衡 C.议会君主制 D.分封割据制

(完整word版)2018年10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圜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l8世纪 B.15世纪至l6世纪 C.16世纪至l7世纪 D.18世纪至l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程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桂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最新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18世纪 B.15世纪至16世纪 C.16世纪至17世纪 D.18世纪至19世纪 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政治体系[广西民大2017年研;华东理工2013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社会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②政治制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国家及其政治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政治社团及其运行规则。 2.政治协调[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政治协调是政治指挥的一种方式。政治指挥是政治权力按照特定政治规划和目标,凭借政治组织,支配和协调社会成员以实现政治决策的行为。政治协调是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不同形式的协调,以达到合作协力的目的。政治协调一般包括权威性协调和沟通性协调等等。 3.政治文化[中国社科院大学2019年研;广西民大2018年研;青岛大学2017年研;湘潭大学2016年研;浙江师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中传2014、2012年研;对外经贸2013年研;东财2012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华侨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

年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4.福利国家[北大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9年研;青岛大学2014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福利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现代形态,是资本维持雇佣劳动关系和政治秩序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保证其在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一种统治方式,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 5.国家结构形式[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决定了调整和处理国家整体写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划分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国家结构形式一般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自考真题】2017年04月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2017年04月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D)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希腊化时期 D.文艺复兴 2.“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出自于(A) A.《共产党宣言》 B.《国家与革命》 C.《列宁全集》 D.《毛泽东选集》 3.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的西方学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思想家是(D) A.柏拉图 B.洛克 C.孟德斯鸠 D.亚里士多德 4.“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所体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D) A地主占有制 B.领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 自耕农占有制 5.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C) A.垄断 B.暴力统治 C.自由竞争 D. 福利国家 6.16世纪法国思想家布丹划分国家政体的标准是(D) A领土 B.阶级性质 C.经济基础 D.国家主权 7.“一国两制”的提出,最早是为解决(C)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 8.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是(C) A.民族平等 B.民族联合 C.民族自决权 D.民族团结 9.法家主要的政治思想是(D) A.无为而治 B.王道 C.仁政 D.霸道 10.英国的政党制度属于(C)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1.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D) A.总统制 B.君主制 C.集权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2.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是(A) A官僚等级制 B.分权制 C.帝国制 D.分封制 13.A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历史类型是(C) A.奴隶制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资产阶级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人民大学625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625政治学原理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木子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doczj.com/doc/572662957.html,

【资料说明】 历年真题是除了参考教材之外的最重要的一份资料,其实,这也是我们聚团队之力,编撰此资料的原因所在。历年真题除了能直接告诉我们历年考研试题中考了哪些内容、哪一年考试难、哪一年考试容易之外,还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1.考试题型与分值 大家要了解有哪些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人大中共党史专业从2007年开始改革,2007年以前中国近现代史和政治学原理作为一门专业课来考察,总分150分,而2007年之后,中国近现代史和政治学原理分别作为两门专业课来考察,分别占150分。从2007开始到现在的真题可以看出,试卷有三类题型,分别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名词解释占20%左右,每题5到6分,简答题和论述题各占40%左右。 2.各章节的出题比重 从2009年开始政治学原理没有考试大纲,也没有指定教材,因此没有重、难点的告知,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参考2009年以前的指定教材,并且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掌握各个章节在整个考研中的重要地位。在此我们主要参考教材选择为杨光斌的《政治学导论》(目前已出第四版)。通过分析近7年的真题我们可以知道,考点每个章节都会出现,因此在复习时应该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同时各个章节出题的可能性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该有所侧重。例如:第三篇政治体系是历年考察的重点,应该着重关注,而第五篇政治发展,考点少而集中,除了像政治现代化、典型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及特点、民主类型等基本概念性的东西要做重点记忆,其他的了解即可。 3.各题型的答题方法 (1)名词解释的答题方法 名词解释要求大家对基本概念有所掌握,命题范围不会很偏,都是政治学中较为基础的概念。作答时应紧紧围绕名词的概念本身作答,文字简练。紧扣概念,就是只要把名词的内涵表述清楚,适当列举外延即可,不要求展开叙述。所谓文字简练,就是说话开门见山,观点摆在清晰的位置,一目了然,无需旁征博引,更不能将解释性的话放在大段不重要的叙述之中。 (2)简述题的答题方法 简述题是名词解释的扩大,但在答题上同样要求大家贴近概念作答。因为简述的篇幅较短,在作答中也不需要过多发散,但同时又要做到全面。简述和论述的共同点是,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D025·00312(通卡) 绝密★启用前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 (课程代码0031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恩格斯在下烈哪部著作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A.《哲学的贫困》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政治学》一书的作者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西塞罗 3.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 A.古希腊 B.希腊化 C.荷马时代 D.文艺复兴 4.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行为主义方法 B.比较方法 C.历史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5.下列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国家机关是 A.人民检察院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法院 6.提出“主权在民”观点的政治思想家是 A.马基雅维里 B.卢梭 C.霍布斯 D.洛克 7.南北矛盾的本质是 A.政治问题 B.社会问题 C.意识形态问题 D.发展问题 8.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国家被称为 A.君主国 B.民主国 C.贵族国 D.平民国 9.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是 A.国家的起源 B.国家的职能 C.国家的本质 D.国家的分类 10.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指 A.国体 B.政体 C.单一制 D.一国两制 11.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 A.三权分立 B.集权制 C.分封割据制 D.民主集中制 12.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产生于哪个时期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3.国家的消亡是 A.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 B.英雄的推动 C.政党的斗争 D.集团的压力 14.下列国家中实行委员会制的是 A.美国 B.德国 C.瑞士联邦 D.意大利

《政治学概论》试卷答案

备考重点 相关习题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的含义 识记: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解释。 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政治根源的是经济;政治的实际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判断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应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现象。 1.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 的利害冲突。 2.政治现象的基本内容就是围绕争夺和掌握国家政权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 3.政治的利益性决定了政治学不可能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规律进行简单归纳的 实证科学,而是一种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4.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家认为:政治主要是指国家的活动。 5.我国古代的政治:主要是指统治的意思,主要讲治国之道。 6.对政治这个概念的解释,主要有两大类观点:一类是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 方政治学者的解释;另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主要有五种观点:一是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纳为伦理道德;认为只有通过有道德和智慧的政治领袖来进行统治,才能实现理想的政治目的。二是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三是把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认为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四是把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 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五是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的活动。(简记:道德法律权术公事政策)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 些?答: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 5.主导舆论 6.非常规方式.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纵队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其次,就是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6.政府具有的特性:答:1阶级性;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2公共性;政府也是公共权力机关,必须以形式上 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貌出现, 它属于“公共部门”,它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 务员”。3权威性;是一种公共权威。4有机 组织性;各政府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结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共同运行和协调 发生作用,以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完整统一 的贯彻实行。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政府执 行着国家的对内和对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 理的基本职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 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不贩国家的政府的职 能在其范围、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都有 其特定的内容。 7.政府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答:1集权原则, 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政府组织机构设 置的通常原则。2公权制衡原则,主要是现 代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3议行合 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 本原则 8.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答:(1)阶 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 特定的职能性 9.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答:(1)政治社 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 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 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 群众性政治组织。 10.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答:政治社会是政治 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1)家庭,是政治 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3)大众 传播工具。(4)社会政治组织。(5)政治符 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 肖像等) 11.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 答:(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 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 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 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 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3)政治社团 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 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 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 信息或资料。(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 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 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 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6) 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 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 能。 12.政治权力主观构成的要素:答:1能力素 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 力的总和;2身份资格;政治权力主体的身 份资格的含义同样因主体不同而相异;3理 论与策略;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社会政治 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4组织;组织是若干 个人的有机集合。 13.政治权力客观构成的要素:答:1生产资 料;生产资料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人类劳动得 以进行的必要条件;2物质财富;是指劳动 形成的物质产品;3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 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 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4其他;政 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 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 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 服从心理等等。 14.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答:1暴 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操纵);3命令 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 式(灌输);6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 (遏制)。 15.政治权力分配的现实模式:答:1阶级分 权。2政党分权。3政府横向分权。4政府纵 向分权。 16.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答:1.权威性2. 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17.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答:1影响社会政 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 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2影响 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 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 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3影响社会的政 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 先导力量。政治变迁和发展总是一个社会里 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思想 等层面的必变相伴随。政治文化的变革往往 预示了社会变革的来临。另外,社会成员政 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的分布,也决定着 政治变迁和发展的方向和速率。 18.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答:1.政治改革 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 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

00312政治学概论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12)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权威性价值分配说”是以下哪位政治家的观点 A.亚里士多德 B.凯尔逊 C.戴维·伊斯顿 D.马基雅维里 2.无为而治是下列哪一学派的主要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他的代表作是 A.《共和六论》 B.《君主论》 C.《社会契约论》 D.《政治学》 4.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中,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是 A.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 C.商人阶级的产生 D.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5.神权论认为国家起源于 A.神的意志 B.阶级矛盾 C.暴力 D.人们相互订立契约 6.封建社会的四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在中国占支配地位的是 A.领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C.自耕农占有制 D.国家占有制 7.从国家结构方面看,西方封建社会实行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官僚等级制 C.地产权力等级制 D.分封割据制 8.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9.福利国家的最初尝试起始于以下哪位政治家推行的新政 A.丘吉尔 B.罗斯福 C.斯大林 D.华盛顿 10.现在的欧盟属于以下哪种国家结构形式 A.联邦制 B.地方分权制

2018年4月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1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t.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埂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匿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 B.《国家与革命》 C.《哥达纲领批判》 D.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国家的本质是指 A. 阶级的矛盾 B.阶级的专政 C.阶级的冲突 D.阶级的合作 3.社会主义国家建立鲍经济基础是 A.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 生产资料家庭所有制 D.生产资料私有锻 4.在中世纪,神学政治思想的主张是 A.神权高于王权 B.教权与王权并重 C. 教权代表王权 D.教权服从王权 5.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政体形式是 A.君主专制 B.总统制 C. 议会制 D.共和制 6.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政治结构 +B.政治规律 C.国家类型 D.国家政权 7.恩格斯说:“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其含义是 A.国家对各阶级不偏不倚 B.国家保持价值中立 C.国家把社会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D.国家通过专政把对立阶级消灭 8.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 A.修改宪法 B.批准国家预算 C.选举国家主席 D.国家总动员 9.霍布斯主张最好的政体形式是 A.共和制 B.专制君主制 C.民主制 D.立宪君主制

2018年10月自考《政治学概论》真题(完整试卷)

2018年10月自考《政治学概论》真题(完整试卷)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18世纪 B.15世纪至16世纪 C.16世纪至17世纪 D.18世纪至19世纪 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杜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A.平民制 B.贵族制 C.民主制 D.总统制 17.西欧的封建制时期大约经历了 A.1300~1400年 B.1200~1300年 C.1400~1500年

2020年4月浙江自考政治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历年自考政治学试题 课程代码:10009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政治的核心仍然是______问题,______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2.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与______。 3.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______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______的一种政治力量。 4.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和社会联系而形成的网络。 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详细考察了国家的起源,指出国家是______出现以后______不可调和的产物。 6.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______或______法律的机关。 7.按政党理念的本质和角色来划分,可以分为______政党和______政党。 8.就人类社会的实践看,政府体制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与______。 9.政治人是指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______人员和______。 10.政府机构在广义上指中央和地方的全部立法、______、______和官僚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是() A.公平 B.正义 C.自由 D.民主 E.平等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的显著特点包括() A.科学性 B.阶级性 C.革命性 D.系统性 E.发展性 1

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沟通与政治参与)【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政治沟通与政治参与 1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政治沟通 1.政治沟通及其意义 (1)政治沟通 ①沟通五要素 一个有效的沟通必须具备五个基本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源;信息——发送者表达的内容;信道——表达信息的多种符号和方式;信息接受者;反馈。 ②政治沟通含义 政治沟通是指在政治领域中发生的沟通行为。政治沟通即“赋予政治过程结构和意义之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政治沟通包含两层含义:

a.第一种含义与系统理论相关,是指政治系统进行输入——输出的工具,“政治沟通分析”也就是运用控制论和信息论原理对政治系统输送、获取、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解释的研究方法。 第一,阿尔蒙德将政治系统的功能区分为系统功能、过程功能和政策功能三个部分。政治沟通仅指政治系统内政治消息的传播过程,是系统内部正常运作和持续的基本功能。 第二,系统理论中的政治沟通分析只提供了一个研究政治过程的抽象框架,无法解释政治生活的具体运作。 b.它将政治沟通理解为通过一定的政治传播媒介,参与政治的各主体间(涵盖政府与社会、各类组织机构、个人三个层次)有效传递、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包括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和彼此交流三个层面。 这种“政治沟通分析”主要研究政治态度的形成与变迁、民意构成、政治演说、竞选言行、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大众媒介对公共舆论以及竞选投票的影响,以及统治者对传媒的控制等,具有多层次、多向度、全方位的特点,并形成广泛复杂的网状结构。 (2)政治沟通的过程 政治沟通涉及信息表达和信息接受两个基本方面,其完整过程包括一般沟通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同时也是影响沟通效能的五个环节)。 ①政治信息 政治沟通的基本内容是政治信息的传递。依据特定的标准,可以对政治信息进行不同的分类。表11-1反映的是政治信息的不同形态。

《政治学概论》客观选择题及答案

《政治学概论》客观选择题及答案 1.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是(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奥古斯丁 D.马基雅维里 2.作为一个国家对内对外最高代表的国家机构是( D )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国家元首 3.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政府不向君主负责而向议会负责的政体形( B )A.二元君主制B.议会君主制C.民主共和制D.专制君主制 4.政治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C ) A.政党 B.民族 C.政权 D.暴力 5.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过程。( A ) A.现代化B.民主化C.法治化D.法制化 6.政治关系本质上是( B ) A.人际关系B.利益关系C.社会关系D.权利关系 7.政治的核心是( C ) A.政治权利 B. 经济利益 C.国家政权 D.国家主权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各民主党派是( D ) A.在野党B.反对党C.执政党D.参政党 9.熊彼特认为民主的现实含义是( B ) A.一种人民参与的政治制度 B.人民投票选举政治精英 C.大多数人的统治D.多种利益集团的交互作用 10.国家的本质是指( C ) A.国家的群众性B.国家的社会性C.国家的阶级性D.国家的主权性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12.最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特征的是(B) A.国体B.政体C.政党制度D.国家结构 13.判断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本质的最重要依据是(C) A.政党的决策B.群众基础C.政党的政治纲领D.政党的党员构成 14.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西方学者将政治文化划分为(C) A.服从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B.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C.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D.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 15.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C) A.广大群众B.先进政党C.中产阶级D.杰出领袖 16.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的区别集中体现于(D) A.有无议会B.议会构成C.有无君D.政府向议会还是向君主负责 17.从根本上说,产生革命的深刻社会根源是( D ) A.统治者的残暴B.启蒙思想的传播C.人民生活极端贫困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8.政治参与者有分歧,但存在共同利益,为此他们采用的典型策略是讨价还价,结果是赢家多于输家或者每一方都是赢家。这样一种政治情形属于( B ) A.非零和博弈B.积极的非零和博弈C.消极的非零和博D.零和博弈 19.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然不愿做但不得不去做。这属于( B )A.操纵性权力B.强制性权力C.功利性权力D.合法性权力

政治学概论真题2016.1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12)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是 A.《理想国》 B.《君主论》 C.《政治学》 D.《社会契约论》 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 A.宫廷政变 B.政治革命 C.政治改良 D.政治改革 3.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地主占有制 B.国家占有制 C.领主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4.在西方,“政治”一词的最初含义是 A.城市 B.城邦 C.城乡 D.城镇 5.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 A.分权制衡 B.党的领导 C.民主集中制 D.集权制 6.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是 A.群婚 B.血缘家庭 C.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D.议事会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制度主义研究方法 B.系统研究方法 C.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D.历史研究方法 8.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政策是 A.单一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特别行政区 9.实行一党独大制的国家是 A.印度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10.首先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美国政治学家是 A.戴维?伊斯顿 B.本特利 C.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 D.马克斯?韦伯 11.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是属于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政党纠纷 D.集团矛盾 12.瑞士联邦采取的政体形式是 A.君主制 B.议会共和制 C.总统制 D.委员会制 1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核心是 A.阶级 B.民族 C.政权 D.经济 14.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上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中国封建社会实行

东北大学《政治学原理(一)X》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80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政治学原理(一)X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政治的核心是(A)。 A政治权力 B道德伦理 C管理公共事务 D立法和执法 2.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D)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取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A暴力 B身份资格 C能力素质 D社会公共权力 3.(C)是最为普遍存在的政治权力作用形式。 A诱导性方式 B奖励方式 C强制性方式 D非强制性方式 4.政治权力腐败可分为白色腐败、黑色腐败和(C)。 A轻微的腐败 B一般的腐败 C灰色的腐败 D严重的腐败 5.(B)是由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所构成的,占社会人口多数的社会成员的总称。 A臣民 B人民 C国民 D公民 6.政治家的首要特征是(D)。 A制定公共政策 B行使行政权力 C代表国家形象 D一定阶级或政治势力的代表 7.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就是中国的(C)。 A政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8.(A)是指公民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以特定的方式选择国家代表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政治行为。 A政治选举 B政治行为 C政治理想 D政治变迁

9.政治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D)。 A经济基础 B政治基础 C文化基础 D组织基础 10.在阶级社会中,各政治主体之间为实现特定利益要求而围绕国家政权和国家主权、国际霸权所产生的对抗性互动行为,被称之为(B)。 A政治选举 B政治冲突 C政治沟通 D政治变迁 11.秩序性和(C)是衡量政治稳定程度的两个主要指标。 A法律性 B行政性 C持续性 D发展性 12.(D)是维持政治体系存在的必要基础。 A法律基础 B政体 C政治理想 D政治文化 13.(D)是指政治体系与社会成员密切相关,社会成员对自己作为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及政治行为的效能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评价。 A传统型政治文化 B顺从型政治文化 C地域型政治文化 D参与型政治文化 14.(C)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从而形成和改变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并获得一定政治行为能力的过程。 A政治心理 B政治文化 C政治社会化 D政治行为 15.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是(A)。 A政治制度新旧更迭 B政权更迭 C国家领导人更换 D国家机关更换 二、简答题 1、简述政治权力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