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马原复习提纲

2018—2019马原复习提纲

2018—2019马原复习提纲
2018—2019马原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考形式:闭卷

题型

1、单项选择(10题,10分)

2、多项选择(10题,20分)

3、简答题(5题,40分)

4、论述题(两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8分)复习要点(红色标注为重点内容)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第1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正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复习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人民)

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的的科学总结

基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我精神生活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4.联系的含义、特点、发展

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4)联系具有条件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烦人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6.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再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7.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8.实践与认识的含义和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第一的理由、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放映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9.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内容。

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辨证发展过程。

10.实践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的理由是什么?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是诶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发展的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发展的规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真理的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真理总是同谬论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12.社会历史观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物质生产力中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13.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4,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变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怎样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6.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什么是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一定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7.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物质世界的三大发展规律、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分别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物质世界的三大发展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

18.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作用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主要组成。

即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殖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0.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1.什么是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劳资什么关系?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2.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政治制度的本质及其意识形态的本质分别是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政治制度的本质: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2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含义、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形式、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主要形式: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第四种是宏观调节。

第五种是微观规制。

作用:

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讯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24.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张的主要经济动因。

首先,将国内过生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其次,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再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2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劳资关系与分配关系的变化

3)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5)政治制度的变化

原因: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在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26、为什么说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2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样性的?

1)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的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2019年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2019年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的复习非常重要,在复习的时候多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于他们不仅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揭示出弊端的根源,发现资本主义矛盾运动中孕育着新社会因素,并对未来社会作出预见。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以上述科学方法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一些基本的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讲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完整完美排版)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与控制。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领土分割完毕。(2)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难点)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背诵提点 资本主义整体而言在积极改善,也在积极改变一些形式,但2018年考研小伙伴只需要记住,资本主义只是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经济全球化的考点,同学们重点拿下。 2018年考研秋季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唯物史观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不适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生产力是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新增考点)

第五六七章马原知识总结

思维导图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生产集中: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 日以集中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 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垄断产生原因:(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 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 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 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 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 额利润 (2)企业规模大,形成 对竞争的限制 (3)激烈的竞争会给各 方带来严重损失,为避免 两败俱伤,企业间联合实 行垄断

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 主义的真正统治者 (四)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操作形式-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作用 1)积极作用:第一,国有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 供了物质基础。第二,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和协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国家作为消费者,为私人垄断企业的产品 销售提供了有保障的市场,改善了商品的实现条件。第四,国家推行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危机的进程,从而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社会福利 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 社会环境。 2)消极作用: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 固有矛盾,难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 经济干预使70年代以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陷入“滞胀”困 境。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状 况,反而会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1、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个体系曾经对战后恢复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它是维护美国霸权的一个体系,造成了内部矛盾激化。)70年代,这个体系瓦解后,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2、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他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不断提高。 分析:这一点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较大的优越性,也就是说西方国家要求离开美国的控制,希望金融自由化。 3、金融资本快速发展的表现:这里简单概括。 第一: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第二:金融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比例越来越大。 第三: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实体经济把一部分利润投向金融领域,金融资本膨胀。 第四:制造业人数逐步减少,金融业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 第五:虚拟经济逐渐脱离实体经济。

2020考研政治必背资料:马原经典语

2020考研政治必背资料:马原经典语 录(三) 11.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 ——《xx意识形态》 本段指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本段话既可以联系到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的知识点,也可以联系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部分知识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指出在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指出不同于建国之初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建设力量除了工农和知识分子,还包括个体工商业者、在民营企业中的科技工作者、自由职业者和其他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爱国者等,指出我国人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1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国理论的彻底性的明证,亦即它的实践能力的明证,就在于德国理论是从坚决积极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犬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啊!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

(完整word版)马原第六章 思维导图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6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圣西门 空想社会主义傅里叶社会科学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 欧文 空想发展为科学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确立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加激烈 理想到现实欧洲革命壮大无产阶级力量 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诞生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第二国际诞生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民 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期 苏维埃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联模式苏联解体 新经济政策时期 从一国到多国欧洲、美洲、亚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为代表的共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革命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大以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主要依据 主要内容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最革命的阶级,肩负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根本目的 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合乎自然规律地利用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二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一般原则 如何正确把握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原因:各国生产力发展情况、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具有差异性;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如何探索从当时当地历史条件出发 充分吸收一切人类的文明成果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马原是政治中知识点最多,考察面最广的一个科目。在主观题出题中都会考察哪些知识点呢?小编为大家梳理了一些考察原理,希望大家复习时熟记: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对范畴) 整体与部分: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反过来,整体制约着部分,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反映整体。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首先把整体区分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弄清他们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然后再经过综合达到对整体的认识。 原因和结果: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可能性和现实性: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应当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方面,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另一方面,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内容和形式: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社会理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5)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方法:①目的: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②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提示:(1)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4)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2019马原分析题背诵

一、马原冲刺绝杀20原理与万能答案(与冲刺背诵手册有关内容重复,打算购买冲刺背诵手册同学可以不打印) 辩证法部分 1.联系的观点:联系就是事物及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联系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具有普遍性与多样性。世界上?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所以我们应?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提?活动?觉性。 2.发展的观点: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产?,旧事物灭亡。所以我们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将事物看作?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3.?盾同?性与?争性辩证统?:?盾的同?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盾的?争性是绝对的、?条件的。?盾的同?性和?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事物发展不仅相辅相成也可以相反相成。所以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盾时,必须从对?中把握同?,同?中把握对?,促进事物的转化。 4.?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和统?及其关系。?盾存在于?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不在,?处不有。所以我们要承认?盾、正视?盾,全?看待和解决问题和?盾。 5.?盾具有特殊性:?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盾以及每??盾的各个??都有其特点。所以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个性背后隐藏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世界上没有脱离共性的个性,也没有脱离个性的共性。所以我们要坚持事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从个别中0把握?般,学会举?反三。 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事物的发展来?于事物内部?盾运动的结果。主要?盾决定事物发展,次要?盾也影响着事物发展的?向。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既要抓住事物发展的重点和主流,分清主次,把握事物发展的根本,也要看到事物的整体,综合运??盾分析法认识和解决问题。 (1)主要?盾和次要?盾辩证统?:主要?盾是?盾体系中处于?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的?盾。?根本?盾、次要?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盾。次要?盾也对事物发展具有影响作?。所以我们要分清主次,抓重点,解决主要?盾,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盾的发展。

2019马原简答题

2019马原简答题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存在和思维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认识和看待这两大类现象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体系的基本问题 2、人们应当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前提和条件: 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如乱砍滥发、过度畜牧等都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从实际出发,结果只能让人们自食恶果。 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正确的认识要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即使你满腹经纶,但你不去用它,不把他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那这些知识又能有什么用呢学富五车和文盲也就没什么不同。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强也创造不出任何的物质东西出来。 3、如何理解普遍联系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务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具有普遍性即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事物、现象都是互相联 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即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4、联系具有条件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特点: 1、事物的相互联系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地球和太阳的相互联系导致了昼夜交替、四季更迭等 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死亡

2019肖八分析题背诵版(学科顺序)

2019 考研政治 肖八材料分析题简化版背诵笔记 (学科顺序)

马原部分 第一套 34. 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2.为什么“大胆猜想”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才最终得以成功实现? 【参考答案】 (1)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 的重要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从广义上看,人们还常把认识能力 中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的认识形式,如联想、想象、猜测、顿悟、灵感等,也包括 在人的非理性因素中。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 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 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第二套 34. (1)山火与森林“既相克,也相生”体现了什么辩证法原理? (2)“顺其自然(燃)”的山火管控理念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 启示? 【参考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 程始终。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 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山火与森林 相克相生的关系正是体现了对立统一这一规律。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 (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①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②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③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 (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 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②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必看!)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

必看!)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 这篇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一下马原分析题的审题答题技巧以及复习方法。此前还有8 套卷使用方法、分析题复习方法、形势与政策复习方法等文章,还没有看过的同学可以往前翻微博。【复习方法】马原分析题的难度就在于提问不明确考哪个原理,要从众多原理中自己去匹配,这个思维模式是要培养的,因为一旦原理选错,写得再好也没用,而其他学科分析题多少还是能够围绕材料来写的。从练习角度讲,有两个资料是一定要好好研究的,一个是真题,一个是8 套卷。首先是做真题,学习审题答题技巧(后面有实例),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到哪些原理是容易命题、经常命题的。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08 、09 、11 、12 年连续命题,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原理,在头脑里搭建的框架图中也必须明确这个原理的位置。之前我已经多次强调,做马原分析题,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快都搞不清楚。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头绪没有整理清楚。我建议同学们自己画一个框架图,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中给出的12 页哲学逻辑图,自己把过去10 年的马原分析题认真研究之后,标出各个原理所在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考的,在复习框架图的时候就要尤其注意这些原理的应用。比如说关于认识与实践,在《提要》逻辑图的第7 页,需要掌

握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 (2013 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在08、01年考查,③在01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2013 年)。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8 页),需要把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 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 年)。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又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 年)。实际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把这种常见的“套话”记住,在结合材料组织语言的时候就不怕没有素材可用,可以让回答更加“丰满”。 【审题技巧】马原分析题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不要怕浪费时间,如果原理找不准,写的再多再好也没用。如果点踩到了,自己围绕知识点再加一些“套话”(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按规律办事,采取科学的方法, 勇于创新等),10 分就可以 拿到7、8 分。下面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马原分析题的提问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隐晦的问法,比如2010 年梅兰芳这道题的提问:(1 )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这类提问难度较大,需要自己完成整个分析过程。

2019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归纳:必须掌握的24个“根本”_考霸联盟

考霸联盟 考研一次过! 2019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归纳:必须掌握的24个“根本” 考研政治考察有一定的规律性,核心、重要、唯一和最之类的表述常常都是出题点,小编下文特别分享马原必须掌握的24个根本,大家来巩固记忆: 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2.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5.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6.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7.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8.认识必然和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 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10.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1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12.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 13.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14.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15.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分歧。 16.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 18.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19.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 20.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2.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 23.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24.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2019年考研马原冲刺笔记整理

考研政治马哲易错点归纳一 1、物质与物质范畴的关系应该是客观与主观、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 2、意识与主体是有区别和联系的两个概念。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主体是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意识是主体的属性或功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没有意识的机体并非主体。没有主体的意识也是不 存在的。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但不能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 4、时空与时空观念不同,时空随物质运动而转移,是客观的。而时空观念因人而异,是主观的,是人们对时空的反映。否认时空存在的绝对性、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时空观,否认时空具体特性的相对性、可变性,是机械唯物主义 的时空观。 5、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也不是意识的产物。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即使是荒诞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其客观原型。 6、“存在”是个多义词,哲学基本问题中与思维相对立的存在,是物质存在,这是正确的说法;另一方面,笼统地讲存在,既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7、“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存在”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世界上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例如精神活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任何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精神活动同样存在物质载体,同时 其反映的内容也具有客观性。 9、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既不是纯精神的,也不是纯物质的。 10、人类世界就是精神世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类世界是指人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它是客观世界,而不是精神 世界。

分析题精简背诵笔记马原部分

分析题精简背诵笔记马原部分 第一套 34、【材料概述】 材料一:“蛙声扰民”引申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材料二:防沙治沙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可肆意妄为。 材料三:我国沙漠治理成效显著 【问题1】针对“蛙声扰民”,为什么要“给这些动物点宽容和理解”? 答:(1)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实在性的白然基础。人类创造了社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2)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将会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3)“蛙声”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问题2】如何理解“治沙不是要消灭沙”? 答:(1)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在改造自然时,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3)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治理沙漠化时要采取科学的态度,不能盲目“向沙漠进军” 【问题3】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塞罕坝和库布其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有什么启示? 答:(1)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注:这两句是十九大报告原文) (2)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键 (3)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两者的物质变换 (4)治理环境问题时,要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第二套 34.【材料概述】 材料一:1965毛泽东中南海谈话,强调总结经验的重要性 材料二:宇宙中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随着科学家研究发现,还存在另一类粒子 【问题1】指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以及“靠经验吃饭”所体现的哲学原理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从认识发展过程来看,首先是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因此必须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把在战争中的理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去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发展【问题2】为什么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主体也可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2)但是间接经验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就知识的总体说来,人们学到的理论知识也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问题3】材料2中人们对基本粒子的两次预言和被证实,以及张首晟团队准确预测找到“天使粒子”的途径和验证方法,体现了哪些认识论原理? 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对粒子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要通过实践检验才能证明是否正确。(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个过程。”正反同体”粒子在当时实践条件下无法检验,但最终会被新的实践检验。(3)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4)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24个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24个知识点 编辑:凯程中传考研 马原部分是考研政治很难的一部分,很多同学都觉得概念过于多。下文整理了马原重点的24个概念,希望2019年考研的同学在冲刺阶段能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16.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2019马原期末精彩试题B及其问题详解

20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试题(B) 专业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的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的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列宁这句话说明() A.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科学性。 C.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革命性。 D.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政治立场。 (2)“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注: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01页。)这说明()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B.阶级斗争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C.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D.群众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3)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他还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强调:“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上述论断说明() A.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B.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创新 C.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D.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过一个因为地图错误而导致惨重损失的事件。1943年11月,美军准备在日本占领太平洋上的小岛塔腊瓦登陆。由于当时美军指挥部使用的是一张100多年前绘制的旧水图,结果美军登陆舰到达塔腊瓦岛海岸时,已淤浅的港湾致使登陆舰不能靠岸,海军陆战队士兵只得涉水登陆,美军部队暴露在日军火力面前,成了日军炮火无情攻击的目标。这张过时的旧水图,使美军付出了伤亡3000多名士兵的高昂代价。 这件事情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B.美军指挥部瞎指挥是战争失利的重要原因 C.历史与逻辑一致原理的重要性 D.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5)毛泽东曾指出:“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

(必看!)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

(必看!)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 这篇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一下马原分析题的审题答题技 巧以及复习方法。此前还有8套卷使用方法、分析题复习方法、形势与政策复习方法等文章,还没有看过的同学可以往前翻微博。【复习方法】马原分析题的难度就在于提问不 明确考哪个原理,要从众多原理中自己去匹配,这个思维模式是要培养的,因为一旦原理选错,写得再好也没用,而其他学科分析题多少还是能够围绕材料来写的。从练习角度讲,有两个资料是一定要好好研究的,一个是真题,一个是8套卷。首先是做真题,学习审题答题技巧(后面有实例),而 且从中也可以看到哪些原理是容易命题、经常命题的。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08、09、11、12年连续命题,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原理,在头脑里搭建的框架图中也必须明确这个原理的位置。之前我已经多次强调,做马原分析题,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快都搞不清楚。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头绪没有整理清楚。我建议同学们自己画一个框架图,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中给出的12页哲学逻辑图,自己把过去10年的马原分

析题认真研究之后,标出各个原理所在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考的,在复习框架图的时候就要尤其注意这些原理的应用。比如说关于认识与实践,在《提要》逻 辑图的第7页,需要掌握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2013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在08、01年考查,③在01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2013年)。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8页),需要把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年)。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又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年)。实际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把这种常见的“套话”记住,在结合材料组织 语言的时候就不怕没有素材可用,可以让回答更加“丰满”。【审题技巧】马原分析题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不要怕浪费 时间,如果原理找不准,写的再多再好也没用。如果点踩到了,自己围绕知识点再加一些“套话”(比如前面提到的,要 按规律办事,采取科学的方法,勇于创新等),10分就可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