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都是科学家导学案教学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都是科学家导学案教学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都是科学家导学案教学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都是科学家导学案教学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都是科学家》导学案教学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都是科学家》导学案教学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课题一.1科学是……课型课时时间

学习目标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想知道,爱提问。

重点难点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2.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导学案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学习目标】 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2、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学习重点】空气的特点。 【学习难点】用三个思维工具,梳理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学习准备】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教师提供大气层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汇报: 从图中你观察到什么? 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经验说明空气的广泛存在? 调查空气与生活 1.教师出示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生活中,空气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2.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记录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3.全班交流汇总,完成《我的调查记录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

.学生总结后,开展班级汇报交流。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占空间、可压缩、有质量等特征。 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动植物需要 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 一、判断: 1、空气无处不在,在水中、地下和空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2、我们做饭时,利用空气帮助燃烧。() 3、空气中只的氧气。() 4、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 5、包裹着地球的是层厚厚的大气层。() 6、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7、空气也有一定的质量。() 8、空气能压缩,不能扩张。() 9、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可以感知。() 10、高原地区空气较稀薄。() 参考答案:1、√ 2、√ 3、×4、√ 5、√ 6、√ 7、√ 8、×9、√ 10、√ 教科版三上科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q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精品全册】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树有哪几部分构成 2、树叶都是一样吗?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看照片上的树发现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完成。 树,树,树,树。 课中探究2、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 始了。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观察? 2)当我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了解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大树的时候,我们的 活动就开始了。 课中探究3、观察一棵真正的树,回答下列问题:(5人小组合作完成) 1)我们可以借助(),()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的世界。 4、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导学部分的问题 2、当我们着------去看的时候就是观察。 3、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一颗大树,并说一说。 5、解疑释难。 (5人小组合作完成) 1、快乐填一填、 ()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 途径。 如果借助()来观察细小物体,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2、争当小法官。 所有的树、树皮都是粗糙、高低不平。() 竹子的枝干都是笔直、图吧、挺拔的。()

树长得茂盛的一面是向着阳光的。() 我们应该爱护小树,不胡乱摇、折它们。() 有些树上住着小鸟、小虫子、菌类等。() 三、课后延伸。 竹子的枝干与杨树、柳树的树干有什么区别?可以自己动手查资料?

2、校园的树木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一颗树大树有()、()、()、()、()、()组成。 2、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大树?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 1、把你对大树的观察记录下来? 2、观察大树的顺序和方法特征是什么? 课中探究2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4,展示交流 1、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 2、写好观察日记有什么要求? 5、解疑释难 1、填空、 树的形由(),(),()组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燕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乌黑、轻快、翅膀、剪刀、尾巴、活泼、机灵、微风、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生机、掠过、稻田、一转眼、偶尔、一圈、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学案自学】 (一)初读课文 1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认会“俊、俏、拂、增、掠、偶、沾、漾、谱”,会写“燕、聚、增、掠、稻、尖、偶、沾、圈、漾、倦、符、演、赞”,正确读写“燕子、乌黑、轻快、翅膀、剪刀、尾巴、活泼、机灵、微风、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生机、掠过、稻田、一转眼、偶尔、一圈、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3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飞到了()间,有的横掠过(),有的落在()歇息。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之情。 自学提示1:研读课文第一段。 (1)说说这一段写了燕子的什么?(2)“凑”是什么意思? 自学提示2:研读第2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你知道“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的意思吗? 自学提示3:研读第3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 自学提示4:研读第4自然段 (1)理解“几痕”和“几根”的意思。 (2)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呢?这一句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昆虫》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昆虫》导学案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3-5种当地常见的昆虫名称。 2.能说出昆虫的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 1.能根据常见的昆虫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制订观察、调查昆虫的划。 3.能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搜集有关昆虫的科学事实。 4.能用资料卡的形式呈现调查的结果。 5.能用分析、比较、归的方法得出民共同特征的结论。 科学态度: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对多种昆虫的观察。 探究过程: (一)自主提出问题 1.引导:我们身边的昆虫是非常多的,它们形态各异,但彼此又有很多共同之处。看,这些昆虫你都认识吗?(图片蟋蟀、蝗虫、蜻蜓、青刺峨等) 2.提问:你认识哪些昆虫?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观察昆虫的形态。 (1)提出同题:蝗虫、金龟子、蜻蜓和黄峰的外部形态和结构有什么特征呢?

(2)掌握方法:教师讲解观察的方法。 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先观察它们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再分别观察毎个部分有哪些特征最后根据资料了解昆虫吃什么食物等其他特点。 学生观察昆虫标本时,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另外不要直接触碰到昆虫标本,因为有些昆虫自身有刺或者有毒。 (3)观察记录:学生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中。 (4)分析比较: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比较蝗虫、金龟子、蜻蜓、黄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归纳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是: ()2.调查当地常见的昆虫。 (1)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当地有哪些昆虫呢?这些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2)整理资料:学生在小组内把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资料卡。 (3)汇报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汇报,统计当地常見的昆虫约有多少种并分析对人类有益的昆虫有哪些,有害的昆虫有哪些。 (4)归纳结论: 学有所获: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汇总

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2、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13、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14、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做标记。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5、在三个密闭的透明玻璃钟罩内放入一些生物。1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2号钟罩内是提供了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3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任选一个钟罩分析钟罩生物会出现的现象和原因。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大。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49—56天 2、养蚕窍门四步骤。①移动…②桑叶新鲜…③“房间”清洁…④不喷杀虫剂 3、为什么要在蚕窝上扎小孔,洒水?(因为这样能够保证蚕窝内的含氧量,以及提高蚕对桑叶的采食量和吸收率。) 4、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蚕的一生总共要蜕5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水沸腾了-导学案-教科版(2017)

水沸腾了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的沸点是100℃,这是人们规定的。() 2.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中,石棉网没什么作用,可以去掉不用。() 3.和水蒸发一样,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4.水沸腾后,如果一直加热,它会一直沸腾,并且温度会越来越高。() 5.如果不小心把酒精撒在桌面上并烧着了,最好的方式是用水浇灭。()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水沸腾时的气泡的是()。 2.在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3.关于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时破裂,释放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又液化成小水珠,即“白汽” B.烧杯中的水量会影响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会继续升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蒸发现象也在发生 B.水蒸发是汽化现象,水沸腾不是汽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都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三、结合“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完成下面的填空。 1.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会(),温度计的液柱会();水沸腾后,温度计的液柱会()。(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套在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有()进入塑料袋,也说明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四、综合探究。 1.把水加热到沸腾,并持续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关掉火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2.星期六的早上,妈妈让小明煮牛奶。小明把牛奶倒进锅里,盖上透明玻璃盖子,用煤气灶的火加热。小明发现,一段时间后,锅里开始冒泡泡,并且泡泡越来越多,同时有“白汽”从锅盖的气孔里冒出来;后来,牛奶沸腾了,把锅盖都冲起来了,牛奶泡泡也溢出来了。 (1)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小明加热牛奶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2)牛奶溢出来时,小明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措施制止牛奶泡泡继续溢出?

三年级下册导学案

河套小学三年级英语学科导学案 课题M1-1It’s the ABC song 课型New 时间 班级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目标语句:What’your favourite song? It’s the ABC Song. 目标单词:song, favourite , 重点难点发出指令和执行指令 学习提纲 (1)、Listen carefully (2)、Listen and repeat (3)、Practice in groups: ask and answer A: What’s your favourite song? A: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 B: 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请按学习提纲进行学习,期间可小组内互相交流,合作完成,也可询问老师或查阅工具书及 资料等。) 二、自我检测

河套小学三年级英语学科导学案 课题M1-2My favourite toy is a car 课型New 时间 班级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目标语句:My favourite toy is a …… 目标单词:toy ,computer game,car,kite,ship,doll 重点难点发出指令和执行指令。 学习提纲 (1)、Listen to the tape (2)、Listen and repeat (3)、Practice in groups: ask and answer A :What ‘s your favourite toy? B : It’s a …… 学习流程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请按学习提纲进行学习,期间可小组内互相交流,合作完成,也可询问老师或查阅工具书及 资料等。) 四、自我检测 五、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3蚕长大了-导学案-教科版(2017)

蚕长大了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5.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 1.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观察幼蚕的形态特征和生命活动现象。 【学习难点】 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蚕的幼虫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_____和_____现象。 3.蚕的幼虫共蜕皮_____次。 4.刚出生的蚕宝宝又黑又小像只小蚂蚁,身上长满细毛,被称为_____。 5.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的蚕称为蚕的_____阶段。

(二)理解与应用。

(4)蚕周围有蚕丝——发育早开始_______; (5)有蚕蜕——蚕在_______; (6)身体一伸一缩——蚕在_______。 4.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5.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 6.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精炼反馈】 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蜕皮是蚕身体长大的缘故。() 2.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不会有反应。() 3.蚕是通过口来呼吸的。() 4.五龄蚕末期身体发生变化,开始吐丝结茧。() 5.蚕房要保持干净的环境,及时清理粪便和残叶。() 6.蚕的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圆筒形。() 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蚕宝宝的胸部有()对足。 A.3 B.1 C.8 2.蚕宝宝是从()开始蜕皮的。 A.腹部 B.胸部 C.头部 3.在我国,蚕农饲养的蚕大多数要经历()龄。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表格式)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水沸腾了》教案 课题水沸腾了单元 1 学科科学总节次 2 学习目标1.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4.发展意愿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5.意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难点探究活动中,发现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蒸汽机车》,再出示图片。 蒸汽机车喷出的气体和和烧水时冒出的气体是否有区别?学生观看 视频回答 问题 旨在激发学 生兴趣,引导 学生关注课 题。 讲授新课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出示有图片。回忆我们生活中的情景,我们会发现, 在“烧水”的过程中,水都是由最开始的冷水(也就是常温 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加热后会慢慢沸腾——出现“白 汽““气泡”等现象。 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画几个图帮助你把想法呈现出来哦! 我的看法:水温逐渐升高、水中有大小不同的气泡产生、水沸腾了、变得热气腾腾。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测量水温的方法。(如下图)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学生动手 画,小组代 表汇报。 目的是让学 生对水沸腾 现象产生探 究兴趣,并在 日常生活经 验的基础上, 探究为水持 续加热后的 现象。 调动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 验,想象水沸 腾的过程,并 能够通过画 图的方式将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5、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6、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7、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9、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10、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11、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2、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花由发育来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3、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 14、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5、凤仙花的叶子部杲展的「讯4芷株I交.义心卡是为了吸收巫多的丁光。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4冰融化了 教科版

冰融化了 【学习目标】 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到0时开始融化,从固体状态变成了液体状态2.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学习重点】 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学习难点】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2)用吹风机的热风吹冰块,冰块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会这样? 2.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1)实验目的: 探究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材料: 一个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标记笔。 (3)实验过程: ①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②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③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4)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融化过程观察记录

三、理解与应用 1.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 2.冰在融化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3.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用吸管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到了冰块的变化,说明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我们了解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识到三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求我们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结成冰时、冰化成水时的温度是同一个温度。() 2.水蒸气要变成冰,必须先凝结成水。() 3.要使水变成水蒸气,必须把水加热到100℃。() 4.水蒸气、水、冰的形态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位置与方向》学案(一) 学校: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学生姓名: 课 题 认识东南西北 课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一单元第1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学 案 自主预习 .说说“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 2、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你认得东、西、南、北方向吗?是怎样认识的? 4、自学教材第3页例1。 .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人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边升起,从()边落下。 (3)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1)出示例1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

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 (2) 与 相对, 与 相对。 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1)起立,早晨,太阳在( )面,面向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 左面是 ,右面是 。 (2)面向东,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西,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4.绘制校园的示意图 看一看、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 .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三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温度和温度计》导学案设计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一.运用感官判断水的冷热。 教师出示温度不同的三杯水,由六位同学台前用自己的方法感觉三杯水的不同温度, 转告同学们你的判断方法及温度。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师适时板书

先小组讨论、交流 班内大展示 师生做游戏 三、当堂测评5分钟 1. 完成活动册2、3、4 2.我当小法官:评判、打分、小结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三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磁铁的力量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同学们,新课之前,老师为大家表演魔术,那你们愿意不愿意观看呀?看完“小鱼水中游”,你有什么发现?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磁铁的性质。 引入课题:磁铁的力量(板书)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三、当堂测评5分钟 开心填空: 1、磁铁能吸引物体。 2、根据磁铁的形状不同,科学课中最常见的可分为()、()、()。选择: 磁铁能吸引下面的哪个物体()。 A铁钉B塑料尺C纸 我当小法官:磁铁隔着东西能吸所有金属。() 四、课堂反思2分钟 实验记录表1 实验记录表2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三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

【知识点】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第一单元复习 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 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 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 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 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 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 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6.以斜面装置拉动滑车至高处的施力,比直接吊起滑车至高处的施力要小,也就是说,斜面可以用较小的力将物体抬至高处。斜面愈长或斜面高愈低即斜角愈小,则愈省力。 17.斜面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如楼梯、蜿蜒而上的山路等,可以让人们省力。(2)若将两个斜面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一种称为楔(或称为劈) 的简易工具。楔在切割或分裂东西时非常有用。刀、斧及人类门牙均为楔的例

(完整版)三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Lesson 1 一、学习内容:P4 A Let's talk Let's Practise 二、学习目标(Learning aims): 1、会说问候语:Good morning/Hi!欢迎同学:Welcome! 2、学会介绍自己的新同学:Class,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3、学会自我介绍:Hi!I'm…… I'm from………… 三、学习过程: 第一步连一连:自学教材P4,试着写出下面短语的汉语意思。 1、Good morning. A.我来自中国。 2、We have a new friend. B.我来自美国。 3、I’m from America. C.早上好。 4、Welcome! D.我来自加拿大。 5、I'm from China. E.欢迎! 6、I'm from Canada. F.我们有了一个新朋友。 第二步 1、试着读对话把不会读的标出来。 2、同组成员互读:读给对方听,互相帮助学习。 四、课堂检测 选一选:根据情景选出最佳选项。 1.早上和别人见面时,你应说: A.Good morning. B.Hi. 2.当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时,我们应该说: A.Welcome . B.Hello! What’s your name? 3.你要对别人说自己来自中国,你会说: A.I am from China. B.I am from America. 4.当你自我介绍时,你会说: A.I'm Chenjie.I'm from China. B.Where are you from? 5.我们班来了个新的同学,老师会说: A.Class,we have a new friend. B. Good afternoon.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自我评价: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2019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6.交流方法。 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 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实验并记录。 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预设2分钟) 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