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21学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机械振动 机械波

最新2021学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机械振动 机械波

最新2021学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机械振动 机械波
最新2021学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机械振动 机械波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机械振动机械波

第一部分:选择题

1、(2021全国卷1)16.一列简谐横波沿

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

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 m处的质

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

置的坐标分别为xa=2.5 m, xb=5.5 m,则

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

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看出波长为4m,t=0时刻x=3m处的质点向上振动,可得该波向左传播。将整个波形图向左平移1.5m时,a质点到达波峰,此时b质点正好在平衡位置,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7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故a质点到达波峰时,b质点正在平衡位置并向上振动,A错;将图像整体向左平移1m,即波传播T/4时,a的振动状态与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3.5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上方并向y轴正方向运动,B错;将图像整体向左平移3m,即波传播3T/4时,a的振动状态与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9.5m 处和1.5m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下方并向y轴负方

向运动,C 对;a 、b 质点相隔3m ,即相差3T/4,速度相同的质点应该在半周期内才会出现,故D 错。

2、(2021全国卷2)17. 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A 。t=0时, 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 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m 处的质元位于y=A 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

A .0.60m

B .0.20m

C .0.12m

D .0.20216m

答案:AC

解析:因为波沿正方向传播,且x=0处质点经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

向运动,故此时波形图为正弦函数图像,则x=0.15m =

λ)41(+n ,当n=0时,m 60.0=λ,A 项正确;当n=1时,m 12.0=λ,C 项正确;当n ≥3时,m 066.0≤λ,D 项错。

3、(2021北京卷)16.在介质中有一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一顶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经0.1 s 到达最大位移处.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0.5 m 。则这列波

A .周期是0.2 s

B .波长是0.5 m

C .波速是2 m/s

D .经1.6 s 传播了8 m

答案:D

解析:周期是0.4 s;波长是2m;波速是5m/s。

4、(2021天津卷)21.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

由a向b传播,相距10.5m的a、b两处的质

点振动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

A.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cm

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m

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 m/s

D.该波由口传播到6可能历时7s

答案:D

解析:题目中给出了两个质点的振动图像,从图中直接可以看出振动的振幅为10cm,周期为4S,A错误,因为波是沿着a向b传播,所以从振动形式可以看出,b比a至少晚振动3/4个周期,满足

t=nT+3,(n=0,1,2……),再利用v= λ

T

=

s

t

,可得BC错,

D正确。

5、(2021四川卷)19.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b两点相距4.42 m。图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平衡位置在a、b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从图示可知

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

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

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 m/s

D .a 点一定比b 点距波源近

答案:AC

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振动周期为0.1s ,故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 ,A 正确;因为波速为07.01.042

.4-=n v ,当n=2时,波速为34m/s ,

故C 正确;由图不能断定波长一定是0.1m ,也无法确定哪一点距波源近一些.

6、(2021重庆卷)20.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

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 和9km/s.一种

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 和水平弹簧振子

H 组成(题20图).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地地震

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 开始振动,则

P 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P 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H 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H 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有关的知识,本题为中等难度题目。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些,所以纵波先到达地震仪处,所以P 先开始振动。设

地震仪距震源为x,则有594=-x x 解得: x=36km.

7、(2021宁夏卷)(1)(6分)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有关

B.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C.在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

D.单位时间内经过媒质中一点的完全波的个数就是这列简谐波的频率

答案: BD

8、(2021山东卷)20、图l 、图2 分别表示两种电压的波形.其中图l 所示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l 表示交流电,图2 表示直流电

B .两种电压的有效值相等

C .图1 所示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11

sin100πtV

D .图l 所示电压经匝数比为10 : 1 的变压器

变压后.频

率变为原来的1

10

答案:C

解析:交流电的概念,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在t 轴的上方为正,下方为负,A 错。有效值2m

E 只对正弦交流电使用,最大值一样,所以B 错。由图可知,C 对。变压之后频率不变,D 错。

9、(2021上海卷)22.(12分)有两列简谐横波a 、b 在同一媒

质中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 =2.5m/s 。在t =0时,两列波的波峰正好在x =2.5m 处重合,如图所示。 (1)求两列波的周期Ta 和Tb 。

(2)求t =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

(3)辨析题:分析并判断在t =0时是否存在两列波的波谷重合处。 某同学分析如下:既然两列波的波峰存在重合处,那么波谷与波谷重合处也一定存在。只要找到这两列波半波长的最小公倍数,……,即可得到波谷与波谷重合处的所有位置。

你认为该同学的分析正确吗?若正确,求出这些点的位置。若不正确,指出错误处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a =2.5m ,λb =4.0m ,因此它们的周期分别为

2.5

2.5a

a T v λ==s =1s 4.0

2.5b

b T v λ== s =1.6s

(2)两列波的最小公倍数为 S =20m

t =0时,两列波的波峰生命处的所有位置为

x =(2.5±20k )m ,k =0,1,2,3,……

(3)该同学的分析不正确。

要找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重合处,必须从波峰重合处出发,找到这两列波半波长的厅数倍恰好相等的位置。设距离x =2.5m 为L 处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相遇,并设

L =(2m -1)2a

λ L =(2n -1),式中m 、n 均为正整数

只要找到相应的m 、n 即可

将λa =2.5m ,λb =4.0m 代入并整理,得

21 4.0821 2.55a b m n λλ-===-

由于上式中m 、n 在整数范围内无解,所以不存在波谷与波谷重合处。

10、(2021上海卷理科综合)8.噪声会对人的心理、生理、生活与工作带来严重影响,通常用声强级1010lg I

L I =(单位为dB)来表示噪声

的大小。式中I 为声强,单位是W/m2;I0=10-12 W/m2是人刚好能听到的声音强度。我国规定工作环境的噪声一般应低于85dB ,则以下最接近该标准的声强是( )

A.1210/W m -

B. 2210/W m -

C. 4210/W m -

D. 6210/W m -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有1210lg 8510I -≤,故选项C 正确。

11、(04全国卷)一简谐横波在图中x

轴上传播,实线

和虚线分别是t1和t2时刻的波形图,

知t2-t1=1.0s.由图判断下列哪一个波速

是不可能的。(D )

A .1m/s

B .3m/s

C .5m/s

D .10m/s 12、(07北京理综 )2、如图所示的单摆,摆球a

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恰好与一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

的粘性小球b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且摆动平面不

变。已知碰撞前a 球摆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

为h ,摆动的周期为T ,a 球质量是b 球质量的5倍,碰撞前a 球在最低点的速度是b 球速度的一半。则碰撞后D

A

B

C .摆球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0.3h

D .摆球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0.25h

13、(07广东卷 )图8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 位置的质点起振比a 位置的质点晚0.5 s ,b 和c 之间的距离是5 m ,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A

A .5 m ,1 Hz

B .10 m ,2 Hz

C .5 m ,2 Hz

D .10 m ,

1 Hz

图8

5 6 14、(07

种波在t时刻和t+Δt时刻的波形

曲线。B和C是横坐标分别为d

和3d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C

A.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向上运动,则质点C一定向下运动B.任一时刻,如果质点B速度为零,则质点C的速度也为零C.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7

6

Δt

D.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13

6

Δt

15、(04全国理综)一列简谐横波沿x t = 1s 时的波形图,图2

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同一时间起点)

图2可能是图1

A.x = 0处的质元;B.x = 1m

C.x = 2m处的质元;D.x = 3m处的质元。

16、(04广东)一列简谐波沿一直线向左运动,当直线上某质点a 向上运动到达最大位移时,a点右方相距0.15m的b点刚好向下运动到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BD )

A

.0.6m B .0.3m C .0.2m D .0.1m

17、(07全国理综Ⅰ) 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4 m/s ,已知坐标原点(x =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 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 =0.15 s 时波形的图是A

18、(07全国理综Ⅱ) 一列横波在

1 cm A .波长一定是4 cm

B .波的周期一定是4 s

C .波的振幅一定是2 cm

D .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是1 cm/s

19、(07上海 )如图所示,位于介质I 和II 分界面上的波源S ,产生两列分别沿x 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若在两种介质中波 左 a b 右 ? ?

A B C D

的频率及传播速度分别为f1、f2和v1、v2,则C

A .f1=2f2,v1=v2

B .f1=f2,v1=0.5v2

C .f1=f2,v1=2v2

D .f1=0.5f2,v1=v2

20、(07四川理综) 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 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从该时刻起AC

.

A .经过0.35 s 时,质点Q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B .经过0.25 s 时,质点Q 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 的加速度

C .经过0.15 s ,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

D .经过0.1 s 时,质点Q 的运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

21、(07天津理综 ) 如图所示,实线

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

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 =0.2 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这列波的波长是14 cm

B.这列波的周期是0.125 s

C.这列波可能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

D.t=0时,x=4 c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负方向

22、(00天津、江西卷).一列横波在0=t时

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s

=时刻的波形

t1

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AC

(A)波长一定量4㎝

(B)周期一定量4s

(C)振幅一定是2㎝

(D)传播速度一定是1㎝/s

23、(00上海卷)如图,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

距均为1米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米/秒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0=t时到达质点a,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1=t秒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4秒<t<5秒这段时间内7.A、C、D

(A)质点c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质点a的速度逐渐增大

(C)质点d向下运动(D)质点f保持静止[

24、(01北京、内蒙古、安徽卷)有一列沿水平绳传播的简谐横波,

频率为10Hz ,振动方向沿竖直方向.当绳上的质点P 到达其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时,在其右方相距m 6.0处的质点Q 刚好到达最高点.由此可知波速和传播方向可能是BC

(A )s m /8,向右传播 (B )s m /8,向左传播 (C )s m /24,向右传播 (D )s m /24,向左传播

25、(02春季 )图中所示为一简谐横

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质点

A 正向上运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由此

可断定此横波C

A 、 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

B 正向上运动

B 、 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

C 正向下运动

C 、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

D 正向上运动

D 、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

E 正向下运动

26、(02年广东、河南)一列在竖直方向振动的简谐横波,波长为λ,沿正方向传播,某一时刻,在振动位移向上且大小等于振幅一半的各点中,任取相邻的两点P1、P2,已知P1的x 坐标小于P2的x 坐标。

若P1P2<2λ

,则P1向下运动,P2向上运动

若P1P2<2λ

,则P1向上运动,P2向下运动

若P1P2>2λ

,则P1向上运动,P2向下运动

若P1P2>2

,则P1向下运动,P2向上运动

[答案]:A 、C

27、(01江浙)图1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20秒时的波形图,图2是这列波中P 点的振动图线,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B

A .v =25cm/s ,向左传播

B .v =50cm/s ,向左传播

C .v =25cm/s ,向右传播

D .v =50cm/s ,向右传播

28、(03全国卷) 简谐机械波在给定的媒质中传播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快

B .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慢

C .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质元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 .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

29、(03新课程卷)一弹簧振子沿x 轴振动,振幅为4cm ,振子的平衡位置位于x 轴上的O 点,图1中的a 、b 、c 、d 为四个不同的振动状态;黑点表示振子的位置,黑点上的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图

2给出的①②③④四条振动图线,可用于表示振子的振动图象AD。

A 若规定状态a时t=0,则图象为①

B 若规定状态b时t=0,则图象为②

C 若规定状态c时t=0,则图象为③

D 若规定状态d时t=0,则图象为④

30(04全国)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1是t = 1s时的波形图,图2是波中某振动质元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同一时间起点),则图2可能是图1中哪个质元的振动图线?A A.x = 0处的质元;B.x = 1m处的质元;

C.x = 2m处的质元;D.x = 3m处的质元。

31、(04春季)一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波源振动周期1.0 T s,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且此时a点向下运动,则A

A.波速为20m/s,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B.波速为10m/s,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C.波速为20m/s,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D.波速为10rn/s,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

x/m

图1

O

y/m

1 2 3 4 5 6 5 6

图2

O t/s

y/m

1 2 3 4 5 6

32、(04北京)声波属于机械波。下列有关声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 .同一列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波长是相同的

B .声波的频率越高,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C .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即它可以发生衍射

D .人能辨别不同乐器同时发出的声音,证明声波不会发生干涉

33、(04天津卷)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货车受一扰动,车上货物随车厢底板上下振动但不脱离底板。一段时间内货物在坚直方向的振动可视为简谐运动,周期为T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以某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即0=t ,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 C )

A . T t 41=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

B . T t 21=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小

b a

点为波谷,b 点为波峰。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A .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波长可能是8m

C .周期可能是0.5s

D .波速一定是24m/s

35、(04江苏 )图1中,波源S 从平衡位置y=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 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0.01s ,产生的简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80m/s .经过一段时间后,P 、Q 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m 、SQ=2.6m .若以Q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图2的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P 、Q 两点振动情况的是 ( AD )

A. 甲为Q 点振动图象

B. 乙为Q 点振动图象

C. 丙为P 点振动图象

D. 丁为P 点振动图象

36、(04全国卷)已知: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

所示,图中位于a 、b 两处的质元经过四分之

一周期后分别运动到a '、b '处。某人据此做

出如下判断:①可知波的周期,②可知波的

传播速度,③可知的波的传播方向,④可知

波的波长。其中正确的是(C )

b a 0 x

A .①和④

B .②和④

C .③和④

D .②和③

37、(05北京卷)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0。当波源质

点处于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

时,介质中平衡位置坐标x=2m 的质

点所处位置及运动情况是A

A.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

B.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下运动

C.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

D.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

38、(05北京卷)一人看到闪电12.3s 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 ,光速为3×12021m/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B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考间的距离

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39、(05春季)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60m/s ,在t=0时波的图像如图所示, 则(C )

y/c x/m

O 2 1 4 6 -10

A .此波频率为40Hz ,此时质元b 的速度为零

B .此波频率为40Hz ,此时质元b 的速度向着y 轴负方向

C .此波频率为20Hz ,此时质元a 的速度向着y 轴正方向

40、(06全国)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刻的波

形如图1中实线所示,t=0.2s 时刻的 波形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则 C A.质点P 的运动方向向右 B.波的周期可能为0.27s

C.波的频率可能为1.25Hz D.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0m/s

41、(05上海卷)A 、B 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 =TA 时间(TA 为波A 的周期),两波次出现如图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A :VB 可能是ABC

(A) 1:3 (B)

1:2

(C) 2:1 (D)

3:1

42、(05天津卷)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x 轴上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03s 时刻的波形图,

x=1.2m 处的质点在t=0.03s 时刻向y 轴正方向运动,则A

A.该波的频率可能是125HZ

y /m

x /m

O

P 6 12 18 24

B.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m/s

C.t=0时x=1.4m 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

D.各质点在0.03s 内随波迁移0.9m

43、(05广东卷)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周期为0.50s 。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都相等的各质元依次为P1,P2,P3,……。已知P1和P2之间的距离为20cm ,P2和P3之间的距离为80cm ,则P1的振动传到P2所需的时间为(C )

A .0.50 s

B .0.13 s

C .0.10 s

D .0.20 s

44(05广东卷) 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A.电磁波是横波 B.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电磁波中电场和磁场的方向处处相互垂直

45、(05黑龙江、吉林、广西)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其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 .由波形图可知该波的波长

B .由波形图可知该波的周期

C .经41

周期后质元P 运动到Q 点

D .经41

周期后质元R 的速度变为零

46、(05四川、陕西、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甘肃、内蒙)一列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a 、b 、c

研究高考小说真题,提高2020小说备考的针对性.pdf

研究 2019 年高考小说真题,提高 2020 备考的针对性 小说阅读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什么?小 说阅读复习的重点是什么? 向高考真题问命题原则复习策略。 高考真题:全国一卷《理水》,全国二卷《小步舞》,全国三卷《到梨花屯去》. 命题原则:选材多样,体现社会热点,主题培养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关心思考国家变化时代,理解时代洪流,体现了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关注社会以德树人的标准;注重知识系统性,高考考点与教材知识点衔接。如:鲁迅的《理水》,可以通过初高中学过的鲁迅作品,理解这篇小说的主旨以及风格;联系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项链》,解读《小舞步》。 所以小说选材要多样化:主题体现社会正能量,以中国小说为主;以知名作家为主,通过阅读小说拓展深化教材,提高小说鉴赏能力;以社会政治热点和文化热点为主,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能力。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2019 全国Ⅰ 卷)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 水乡沿 途的风景” 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 流出着一层油汗” ,与写祥林 嫂“ 眼珠间或一轮” 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 以所谓“ 孝” 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 水利局” “ 时装表演” “ 摩登” 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 颠覆了“ 大禹治水” 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2019 全国Ⅱ 卷) A.“ 我” 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 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 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 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 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这种失 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 我” 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 国王路易十五时代” ,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2019全国Ⅲ卷) A.小说中的“ 包队” “ 定产到组” 等词语,以及关于“ 安徽” 的报道,都指向 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 肩膀硬” ,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 抬活路的农民们“ 肩膀最硬” ,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 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 拐弯” “ 爬坡” “ 重新展现” “ 越来越平坦” 等,既是 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愿景。

201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1理科数学分类汇编——9.解析几何

9.解析几何(含解析) 一、选择题 【2019,10】已知椭圆C 的焦点为121,01,0F F -(),(),过F 2的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若22||2||AF F B =, 1||||AB BF =,则C 的方程为 A .2 212x y += B .22132x y += C .22143x y += D .22154 x y += 【2018.8】抛物线C :y 2=4x 焦点为F ,过点(–2,0)且斜率为 23直线与C 交于M ,N 两点,则FM FN ?u u u u r u u u r = A .5 B .6 C .7 D .8 【2018.11】已知双曲线C :2 213 x y -=,O 为坐标原点,F 为C 的右焦点,过F 的直线与C 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M 、N .若OMN △为直角三角形,则|MN |= A . 32 B .3 C . D .4 【2017,10】已知F 为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过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直线l 1与C 交于A 、B 两点,直线l 2与C 交于D 、E 两点,则|AB |+|DE |的最小值为( ) A .16 B .14 C .12 D .10 【2016,10】以抛物线C 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 于B A ,两点,交C 的准线于E D ,两点,已知24=AB ,52=DE ,则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 A .2 B .4 C .6 D .8 【2016,5】已知方程1322 22=--+n m y n m x 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 取值范围是( ) A .)3,1(- B .)3,1(- C .)3,0( D .)3,0( 【2015,5】已知00(,)M x y 是双曲线C :2 212 x y -=上的一点,12,F F 是C 的两个焦点,若120MF MF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A B .3 C D .3m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解析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1.(2019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4分)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断断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4分)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

其原因。(2分) 【考点】二里头文化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得出因为夏朝没有文字记录传承,所以《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第二小问(史料),据材料一“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忆”得出《中国史纲》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传说和追忆。 (2)第一小问(主持人和考古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持人是徐旭生,考古活动时夏墟调查。第二小问(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要有大型宫殿遗址和相应的手工作坊遗址。 (3)第一小问(路径),据材料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得出是考古发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原因是因为神话传说和文字记载等口头或文字资料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所以应该主要依据考古发掘。 【答案】 (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史料:传说;追记。 (2)主持人:徐旭生。考古活动:夏墟调查。遗址:大型宫殿遗址;铸铜、烧陶、制骨等手工作坊遗址。 (3)路径:考古发掘。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 2.(2018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人类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19世纪后期达尔文提出

高考物理机械振动试题经典

高考物理机械振动试题经典 一、机械振动选择题 1.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M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与M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C是圆环轨道的圆心,D 是圆环上与M靠得很近的一点(DM远小于CM).已知在同一时刻,a、b两球分别由A、B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运动到M点;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M点;d球从D 点静止出发沿圆环运动到M点.则: A.c球最先到达M点 B.b球最先到达M点 C.a球最先到达M点 D.d球比a球先到达M点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单摆从地球赤道移到南(北)极,振动频率将变大 B.将单摆从地面移至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高度时,则其振动周期将变到原来的2倍C.将单摆移至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中,其振动频率将不变 D.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将单摆的振幅增大或减小,单摆的振动周期保持不变 3.如图为某简谐运动图象,若t=0时,质点正经过O点向b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在0.7 s时的位移方向向左,且正在远离平衡位置运动 B.质点在1.5 s时的位移最大,方向向左,在1.75 s时,位移为1 cm C.质点在1.2 s到1.4 s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在增加,方向向左 D.质点从1.6 s到1.8 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正在增大,方向向右 4.如图所示,弹簧下面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当物体振动到最高点时,弹簧正好处于原长,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则物体在振动过程中

A.弹簧的弹性势能和物体动能总和不变 B.物体在最低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应为2g C.物体在最低点时所受弹簧的弹力大小应为mg D.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2mgA 5.一位游客在千岛湖边欲乘坐游船,当日风浪较大,游船上下浮动.可把游船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20 cm,周期为3.0 s.当船上升到最高点时,甲板刚好与码头地面平齐.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过10 cm时,游客能舒服地登船.在一个周期内,游客能舒服登船的时间是( ) A.0.5 s B.0.75 s C.1.0 s D.1.5 s 6.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A、B之间做简谐运动.以平衡位置O为原点,建立Ox轴.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若振子位于B点时开始计时,则其振动图像为() A.B. C.D. 7.如图所示,PQ为—竖直弹簧振子振动路径上的两点,振子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方向指向Q点;当振子经过Q点时,加速度的大小为8m/s2,方向指向P点,若PQ之间的距离为14cm,已知振子的质量为lk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振子经过P点时所受的合力比经过Q点时所受的合力大 B.该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在P点正下方7cm处 C.振子经过P点时的速度比经过Q点时的速度大 D.该弹簧振子的振幅一定为8cm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1 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一、填空题 1.(北京理6改)设a ,b 均为单位向量,则“33-=+a b a b ”是“a ⊥b ”的_________条件(从“充分而不必要”、“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择) 1.充分必要 2.(北京文9)设向量a =(1,0),b =(?1,m ),若()m ⊥-a a b ,则m =_________. 2.-1 3.(全国卷I 理6改)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_________. (用,AB AC 表示) 3.3144 AB AC - 4.(全国卷II 理4)已知向量a ,b 满足||1=a ,1?=-a b ,则(2)?-=a a b _________. 4.3 5.(全国卷III 理13.已知向量()=1,2a ,()=2,2-b ,()=1,λc .若()2∥c a+b ,则λ=________. 5. 12 6.(天津理8)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120BAD ∠=?,1AB AD ==. 若点E 为边CD 上的动点,则AE BE ?uu u r uu u r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6. 2116 7.(天津文8)在如图的平面图形中,已知 1.2,120OM ON MON ==∠= ,2,2,BM MA CN NA == 则· BC OM 的值为_________. 7.6- 8.(浙江9)已知a ,b ,e 是平面向量,e 是单位向量.若非零向量a 与e 的夹角为π 3,向量b 满足b 2?4e · b +3=0,则|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8.3?1 9.(上海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0)A -,(2,0)B ,E 、F 是y 轴上的两个动点,且2EF = ,则AE BF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9.-3

论文:近几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研究

近几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题型研究 杨大伟朱多跃 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 831200 关键词:物理高考题型 我们主要研究了近三年来的全国理综试卷,对试卷考查的知识点、题型、深度和命题方向进行了分析。 一、对近几年试卷的总体评价 1.较好地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年来,命题遵循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体现了“立足于平稳过渡,着眼于正确导向,确保试题宽严适度”的指导思想。 2.试卷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体现地方特色 三年的试题严格按照《当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规定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思路清晰,试题科学规范,未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考生所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难度在合理范围控制试题难度,确保区分效果,三年的全卷的平均得分率为0.57,达到了较佳的区分度,总体来看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引导教学和复习回归教材。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技,强调知识应用,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5.体现新课标精神,凸现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注意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内容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

查,对课程改革起着良好导向作用. 6.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有鲜明的理科特色,而实验题与教材联系更加紧密,坚持“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教材”的思想,对中学实验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7. 试题结构非常稳定,难度有变化但幅度不大,试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8.考查的知识点的覆盖率较高,注重回归教材,这对促进考生注重双基,全面复习,减少投机有良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注重了对牛顿第二定律、力和运动、功能关系、动量、机械能、电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的考查。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1:7:2 。 二、对学生的考查 (一)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 全国高考理综试卷物理部份试题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主考查。从“运动和力”方面考查的主要有: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类平抛运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粒子在电场与磁场中的运动、闭合线圈(或导线)切割磁感线等。从“能量与守恒”方面考查的有: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等)、核能、内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考查的模型主要有天体运动、弹簧体问题、连接体问题、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导体或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物体间相互作用及碰撞等。 (二)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 高考物理试题会越来越与新课程思想接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越来越突出。要求考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一种学生能力、应用能力,比如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等。08年Ⅰ卷中要求估算太阳、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比值,Ⅱ卷中最后一道“嫦娥一号”绕月运动时微波信号发射到地球的实际情况等。其它还有估算云层的高度、学生的接力赛、运动员从下蹲到起跳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考物理机械振动试题经典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考物理机械振动试题经典 一、机械振动选择题 1.如图所示,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当物体振动到最高点时,弹簧正好为原长,则物体在振动过程中( ) A.物体在最低点时的弹力大小应为2mg B.弹簧的弹性势能和物体动能总和不变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2mgA D.物体的最大动能应等于mgA 2.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力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已知单摆摆长为l,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则单摆振动周期T与距离r的关系式为() A.T=2πr GM l B.T=2πr l GM C.T=2πGM r l D.T=2πl r GM 3.如图所示是扬声器纸盆中心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2×10-3s时刻纸盆中心的速度最大 B.t=3×10-3s时刻纸盆中心的加速度最大 C.在0?l×10-3s之间纸盆中心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D.纸盆中心做简谐运动的方程为x=1.5×10-4cos50πt(m) 4.如图所示的弹簧振子在A、B之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振子的位移增大的过程中,弹力做负功 B.振子的速度增大的过程中,弹力做正功 C.振子的加速度增大的过程中,弹力做正功 D.振子从O点出发到再次回到O点的过程中,弹力做的总功为零 5.如右图甲所示,水平的光滑杆上有一弹簧振子,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振动图象可以得知( ) A.振子的振动周期等于t1 B.在t=0时刻,振子的位置在a点 C.在t=t1时刻,振子的速度为零 D.从t1到t2,振子正从O点向b点运动 6.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A、B之间做简谐运动.以平衡位置O为原点,建立Ox轴.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若振子位于B点时开始计时,则其振动图像为() A.B. C.D. 7.如图所示,物块M与m叠放在一起,以O为平衡位置,在ab之间做简谐振动,两者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取向右为正方向,其振动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圆锥曲线 一. 选择题: 1.(福建卷11)又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两个焦点为F 1、F 2,若P 为其上一点,且|PF 1|=2|PF 2|,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B A.(1,3) B.(]1,3 C.(3,+∞) D.[)3,+∞ 2.(海南卷11)已知点P 在抛物线y 2 = 4x 上,那么点P 到点Q (2,-1)的距 离与点P 到抛物线焦点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 A ) A. ( 4 1 ,-1) B. (4 1 ,1) C. (1,2) D. (1,-2) 3.(湖北卷10)如图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在月球附近一点P 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 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最终卫星在P 点第三次变轨进入以F 为圆心的圆形轨道Ⅲ绕月飞行,若用12c 和22c 分别表示椭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12a 和 22a 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的长,给出下列式子: ①1122a c a c +=+; ②1122a c a c -=-; ③1212c a a c >; ④11c a <22 c a . 其中正确式子的序号是B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湖南卷8)若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上横坐标为32a 的点到右焦点 的距离大于它到左准线的距离,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B ) A.(1,2) B.(2,+∞) C.(1,5) D. (5,+∞)

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统计

年高考真题理科数学解析分类汇编 12 统计
1. 【 高 考 上 海 理 17 】 设 10 ? x1 ? x2 ? x3 ? x4 ? 10 4 , x5 ? 10 5 , 随 机 变 量 ?1 取 值
x1、x 2、x 3、x 4、x 5 的 概 率 均 为 0.2 , 随 机 变 量 ? 2 取 值
x1
? 2
x2
、x2
? 2
x3
、x3
? 2
x4
、x4
? 2
x5
、x5
? 2
x1
的概率也均为 0.2
,若记
D?1、D? 2
分别为
?1、?2 的方差,则( )
A. D?1 ? D?2
B. D?1 ? D?2
C. D?1 ? D?2
D. D?1 与 D? 2 的大小关系与 x1、x2、x3、x4 的取值有关
【答案】A
【 解 析 】 由 随 机 变 量 ?1,?2 的 取 值 情 况 , 它 们 的 平 均 数 分 别 为 :
1 x1 ? 5 (x1 ? x2 ? x3 ? x4 ? x5 ),

x2
?
1? 5 ??
x1
? 2
x2
?
x2
? 2
x3
?
x3
? 2
x4
?
x4
? 2
x5
?
x5
? 2
x1
? ??
?
x1,
且随机变量?1 ,? 2 的概率都为 0.2 ,所以有 D?1 > D? 2 . 故选择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公式.记牢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 和基础,本题属于中档题. 2.【高考陕西理 6】从甲乙两个城市分别随机抽取 16 台自动售货机,对其销售额进行统计,
统计数据用茎叶图表示(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为 x甲 , x乙 ,中位数分
别为 m甲 , m乙,则(

A. x甲 ? x乙 , m甲 ? m乙
B. x甲 ? x乙 , m甲 ? m乙
C. x甲 ? x乙 , m甲 ? m乙
D. x甲 ? x乙 , m甲 ? m乙
【答案】B.
【解析】根据平均数的概念易计算出
x甲
?
x乙
,又 m甲
?
18 ? 22 2
?
20 ,m乙
?
27 ? 31 2
?
29
故选 B.
3.【高考山东理 4】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 960 人中抽取 32 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
号为 1,2,…,960,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的号码为 9.抽到的 32
人中,编号落入区间?1, 450?的人做问卷 A ,编号落入区间?451, 750? 的人做问卷 B ,其余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类基本题型总结 一、表格形式的试题 1.(2005年)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2.石刁柏(俗称芦笋,2n=20)号称“蔬菜之王”,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石刁柏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 、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用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基因A 、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 (2)亲代基因型为♀,♂。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10福建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11年福建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 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机械振动机械波高考题汇编标准答案

机械振动机械波高考题汇编答案 一、选择题 1.2010·全国卷Ⅱ·15一简谐横波以4m/s的波速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A.波的周期为1s B.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轴负向运动 C.x=0处的质点在t= 1 4 s时速度为0 D.x=0处的质点在t= 1 4 s时速度值最大 2.2010·福建·15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实线所示,t=0.02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若该波的周期T大于0.02s,则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 A.2m/s B.3m/s C.4m/s D.5m/s 答案:B 3. 2010·上海物理·2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a,b所示,则 (A)图a、b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图a、b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C)图a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b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D)图a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b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解析】D

本题考查波的干涉和衍射。难度:易。 4. 2010·上海物理·3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 (A )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 (B )声波振幅大,光波振幅小 (C )声波波长较长,光波波长很短 (D )声波波速较小,光波波速很大 【解析】C 本题考查波的衍射条件:障碍物与波长相差不多。难度:易。 5.2010·北京·17一列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a 、b 、c 、d 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此后,若经过3 4 周期开始计时,则图2描述的是 A.a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B.b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C.c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D.d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答案】B 【解析】由波的图像经过 4 3 周期a 到达波谷,b 到达平衡位置向下运动,c 到达波峰,d 到达平衡位置向上运动,这是四质点在0时刻的状态,只有b 的符合振动图像,答案B 。 11.2010·重庆·14一列简谐波在两时刻的波形如题14图中实践和虚线所示,由图可确定这列波的 A .周期 B .波速 C .波长 D .频率 【答案】C 【解析】只能确定波长,正确答案C 。题中未给出实线波形和虚线波形的时刻,不知道时间

几道高考试题的研究

几道高考试题的研究 [试题]1、研究发现,烯烃在合适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双键断裂、两端基因重新组合成新烯烃。若CH2=C(CH3)CH2CH3与CH2=CHCH2CH3的混合物发生该类反应,则新生成烯烃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可能为 A.2,3,4 B.3,4,5 C.4,5,6 D.5,6,7 [疑问]本小题是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第一大题第9小题试卷第一道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但我们认为该题应有两个正确答案,C 和D。 [分析]本题的命题背景选材于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有关的烯烃复分解反应。20世纪50年代,人们首次发现,在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烯烃里的碳-碳双键会被拆散、重组,形成新分子,这种过程被命名为烯烃复分解反应。 在烯烃分子里,两个碳原子就像双人舞的舞伴一样,拉着双手在跳舞。烯烃复分解反应原理如下图: 该题CH2=C(CH3)CH2CH3与CH2=CHCH2CH3双键断裂、两端基团重新组合成新烯烃应该有四种可能的形式: a. CH2=CH2, b. CH3 CH2CH=C(CH3)CH2CH3, c. CH3 CH2CH=CHCH2CH3, d.CH3 CH2(CH3) C=C(CH3)CH2CH3。 新生成烯烃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分别为: a中只有2个; b中有三种情况,可能为5、6、7; c中有三种情况,可能为4、5、6; d中有三种情况,可能为6、7、8。

[建议]该题改为“若CH 2=C(CH 3)CH 2CH 3与CH 2=CHCH 2CH 3分子间发生该类反应”,新生成的烯烃只有两种a. CH 2=CH 2,b. CH 3CH 2CH =C(CH 3)CH 2CH 3,则新生成烯烃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CH 2=CH 2分子为2个;CH 3CH 2CH =C(CH 3)CH 2CH 3分子中5个、6个、7个均可能,此时比较本题设置的4个选项,正确的选项就只有一个D 符合题意了。 [试题]2、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保险粉”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 2S 2O 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作为还原剂,该化学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在90℃时发生爆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S 2O 4= Na 2S 2O 3+ Na 2SO 3+_______。因此,该化学品通常在通风、——————、阴凉处密闭贮存。发生爆炸时,现场会扬起大量的白色烟雾。粉末漂浮在空气中并四处扩散。尽快逃生的正确做法是——————(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 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 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顺风远离现场 D. 逆风远离现场 [疑问]该题第一空、第二空没有什么争议。第三空答案为B 、D ,我们认为D 答案是不严谨的。 [分析]该题以“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Na 2S 2O 4)为背景进行命题,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连二亚硫酸钠为白色结晶粉末。极易溶于水,不溶于醇。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受潮则分解发热并易引起燃烧。加热到75oC 以上分解,发热并放出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由于无水连二亚硫酸钠的性质很不稳定,通常成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 此题“保险粉”爆炸时现场会扬起大量的白色烟雾。粉末漂浮在空气中并四处扩散同时还放出二氧化硫气体,综合考虑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但远离现场的方向应根据人所处的具体位置而定。一般情况下,“人逆风远离现场”是没有问题的。但命题者忽略了一种情况(见下图)。 也就是风先经过爆炸源,再吹向人。此时人如果逆风离开现场,就是向爆炸源跑,穿过爆炸源再远离现场,更加危险。如果人顺风远离现场,中毒的可能性仍然会很大。此时最佳的选择是垂直于风向远离,也就是横着跑。 [建议]该题应告诉学生人与爆炸源所处的不同位置,以及风向,否则一律选择“人逆风远离现场”是不科学、不严谨的。 风向 风向 人 爆炸源

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直线与圆理科及答案

专题八 直线 与圆 1.【2015高考重庆,理8】已知直线l :x +ay -1=0(a ∈R )是圆C :2 2 4210x y x y +--+=的对称轴.过点A (-4,a )作圆C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 ,则|AB |= ( ) A 、2 B 、 C 、6 D 、 【答案】C 【解析】圆C 标准方程为2 2 (2)(1)4x y -+-=,圆心为(2,1)C ,半径为2r =,因此 2110a +?-=,1a =-,即(4,1)A --,6AB ===. 选C . 【考点定位】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名师点晴】首先圆是一个对称图形,它关于圆心成中心对称,关于每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当然其对称轴一定过圆心,其次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判断方法可用几何与代数两种方法研究,圆的切线长我们用勾股定理求解,设圆外一点P 到 圆的距离为d ,圆的半径为r ,则由点P 所作切线的长l = . 2.【2015高考新课标2,理7】过三点(1,3)A ,(4,2)B ,(1,7)C -的圆交y 轴于M ,N 两点,则||MN =( ) A .26 B .8 C .46 D .10 【答案】C 【解析】由已知得321143AB k -= =--,27 341 CB k +==--,所以1AB CB k k =-,所以AB CB ⊥,即ABC ?为直角三角形,其外接圆圆心为(1,2)-,半径为5,所以外接圆方程为 22(1)(2)25x y -++=,令0x =,得2y =±-,所以MN =C . 【考点定位】圆的方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接圆方程,要注意边之间斜率的关系,得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可以简洁快速地求出外接圆方程,进而求弦MN 的长,属于中档题. 3.【2015高考广东,理5】平行于直线012=++y x 且与圆52 2 =+y x 相切的直线的方程是( ) A .052=+-y x 或052=--y x B. 052=++y x 或052=-+y x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考点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 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把控热点问题,进行适度的深化挖掘,把握住了高考的方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美国、日本、德国三代产业的比重表格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要求我们要关注热点问题。试题通过表格的形式考查到了考生识图的能力,该类型题目一般比较简单,“数据表格类”的选择题解题技巧是“纵横驰骋看变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 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0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图5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 思维和读图理解能力。本题以四副西方美术作品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西方美术流派演变 历程的认识,正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以多种载体考查考生能力的命题思路。做此 题的关键是要抓住19世纪以来美术流派的主要特征,再联系教材内容,就能分析出他们是

历年机械振动机械波的高考题答案

(97)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图所示。由此图可知 (BD) (A)若质点a向下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 (B)若质点b向上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 (C)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c向下运动 (D)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d向上运动 (98全国)一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则(AB) (A)此波朝x轴负方向传播 (B)质点D此时向下运动 (C)质点B将比质点C先回到平衡位置 (D)质点E的振幅为零 (00全国)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1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AC) (A)波长一定是4cm (B)周期一定是4s (C)振幅一定是2cm (D)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 (01晋津)图1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0秒时的波形图, 图2是这列波中P点的振动图线,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B) A.v=25cm/s,向左传播B.v=50cm/s,向左传播 C.v=25cm/s,向右传播D.v=50cm/s,向右传播(01全国)如图所示,在平面xy内有一沿水平轴x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3.0m/s,频率为2.5HZ ,振幅为。已知t=0时刻P 质点的位移为,速度沿y 轴正向。Q点在P点右方处,对于Q点的质元来说(BC) A.在t=0时,位移为y= B.在t=0时,速度沿y轴负方向。 C.在t=0.1s时,位移为y=D.在t=0.1s 时,速度沿y轴正方向。 (02广东)一列在竖直方向振动的简谐横波,波长为λ,沿正x方向传播,某一时刻,在振动位移向上且大小等于振幅一半的各点中,任取相邻的两点P1、P2,已知P1的x坐标小于P2的x坐标.(AC) A .若<λ/2,则P1向下运动,P2向上运动 B .若<λ/2,则P1向上运动,P2向下运动 C .若>λ/2,则P1向上运动,P2向下运动 D .若>λ/2,则P1向下运动,P2向上运动 (02上海)如图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分别位于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CD) A.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B.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C.b处质点的振幅为2A D.d处质点的振幅为2A (03全国)简谐机械波在给定的媒质中传播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快 B.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慢 C.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质元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

今天我们怎样研究高考试题

今天我们怎样研究高考试题 【摘要】高考历史的学术性特点,决定了我们历史老师必须要加强阅读。教师只有不断的阅读,从多方面吸收营养,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对某些问题独到的见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才能在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而又具有前瞻性的复习工作,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考历史教材试题研究 1.研究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全面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通过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因此,老师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指导好学生要重视教材,依托教材,立足教材,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作为老师,我们还要尽可能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一些研究,了解一些高考命题的方向,指导好学生的复习工作,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就以美国联邦制的建立这一考点谈谈我的看法。我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些研究,我发现从2009年到2013年,美国联邦制的建立这知识点在全国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大多数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 下面,我以美国联邦制的建立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为例,谈谈我的看法。首先,我认真梳理了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客观题)中涉及到这一知识点的部分题目: 例1:2009年全国卷Ⅱ,第17题 1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97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持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例2: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19题 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

全国高考理科数学历年试题分类汇编

全国高考理科数学历年试题分类汇编 (一)小题分类 集合 (2015卷1)已知集合A={x x=3n+2,n ∈N},B={6,8,10,12,14},则集合A ?B 中的元素个( )(A ) 5 (B )4 (C )3 (D )2 1. (2013卷2)已知集合M ={x|-3<x <1},N ={-3,-2,-1,0,1},则M∩N =( ). A .{-2,-1,0,1} B .{-3,-2,-1,0} C .{-2,-1,0} D .{-3,-2,-1} 2. (2009卷1)已知集合A=1,3,5,7,9},B={0,3,6,9,12},则A ?B= A .{3,5} B .{3,6} C .{3,7} D .{3,9} 3. (2008卷1)已知集合M ={ x|(x + 2)(x -1) < 0 }, N ={ x| x + 1 < 0 },则M∩N =( ) {A. (-1,1) B. (-2,1) C. (-2,-1) D. (1,2) 复数 1. (2015卷1)已知复数z 满足(z-1)i=1+i ,则z=( ) (A ) -2-i (B )-2+i (C )2-i (D )2+i 2. (2015卷2)若a 实数,且 i ai ++12=3+i,则a= ( ) A.-4 B. -3 C. 3 D. 4 3. (2010卷1)已知复数() 2 313i i z -+= ,其中=?z z z z 的共轭复数,则是( ) A= 4 1 B= 2 1 C=1 D=2 向量 1. (2015卷1)已知点A(0,1),B(3,2),向量AC =(-4,-3),则向量BC = ( ) (A ) (-7,-4) (B )(7,4) (C )(-1,4) (D )(1,4) 2. (2015卷2)已知向量=(0,-1),=(-1,2),则() ?+2=( ) A. -1 B. 0 C. 1 D. 2 3. (2013卷3)已知两个单位向量,的夹角为60度,()0,1=?-+=t t 且,那么t= 程序框图 (2015卷2)右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 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为 A . 0 B. 2 C. 4 D.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