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

————————————————————————————————作者: ————————————————————————————————日期:

?

、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大多生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的年代中。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学校多年教育下,健康成长。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个人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入党已成为今天在校学生的主要政治选择,而他们在申请入党和入党以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表率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

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重视个人价值轻视社会价值”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二)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少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

二,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人必须依赖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必须依靠群体和个人的活动而发展。个人价值同社会的发展、同人的社会劳动等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从来不存在抽象的个人价值。人的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联系的。资产阶级鼓吹人的自由,强调个人价值,但他们所说的个人价值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基础上的,是自私自利价值观的典型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个人价值可以通过对社会的贡献得以实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从根本上说也是一致的。每个人只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和人民多作贡献,社会才有条件满足个人的需求。所以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其次,人的价值首先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一个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贡献,社会就会给他以肯定的评价,贡献越大,评价越高。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知索取而不贡献,甚至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

其人生就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我们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我们肩上的重任决定了每一位大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要正确对待利益得失,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当然,我们也不是笼统地反对追求个人价值,关键在于追求什么样的个人价值,怎样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有合理的个人要求和个人利益是十分正常的。但是,绝不能不择手段地攫取和追求个人价值,更不能把个人利益摆在人民的利益之上。三,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使自己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青年学生要主动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通过学习正确的思想,努力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外,同时还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方面的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修养,促进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青春!

my13722532009-12-29 12:15:39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奋斗目标,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它是由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批判地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分析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一种光辉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的鲜明特点:(1)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阶级对立和“三大差别”最后消失,全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人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2)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不同于其他理想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从主观愿望或抽象人性出发提出的空想,而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预见。这一理想的实现,具有历史的、客观的必然性。(3)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理想。以往一切剥削阶级的社会理想都只代表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共产主义理想则不同。无产阶级的这一社会理想不仅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而且代表了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体现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这一理想的完全实现,则标志着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标志着无产阶级自身的最后解放。

由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面伟大的、公开的思想旗帜,是吸引和鼓舞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推动社会历史车轮前进的巨大动力。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实践性。共产主义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运动。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最终目的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群众运动,就是共产主义运动。这一运动,在全世界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巴黎公社”起义,从苏联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40多年来,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已初步成为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已有70余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已有4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实践中不断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步骤。

7788116782009-12-2912:21:16

自从1848年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理想的旗帜就被高高树起,从欧洲到美洲,亚洲,亿万人为实现这一美好理想而激动,而奋斗.人们的热情从信仰转为实际行动.共产主义运动在一个多

世纪里风起云涌,对近代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诞生了15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全球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冲突演变为国际关系冲突).可以说,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是共产主义理想一度高扬的世纪,又是共产主义理想终于式微的世纪.曾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欢欣鼓舞, 也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式微而扼

腕叹息.但是,人类不可以没有崇高而美好的理想,在人类精神的殿堂上,理想和信仰是永远引导人们穿越迷惘,战胜愚昧的明灯.因而,为了一种更加合理的理想的树立, 有必要从哲学上反思对包括共产主义理想在内的人类理想的再认识.

(一)理想就是人们基于现实而在意识中对未来美好,圆满的想象,构造和设计.可见,理想凝聚着人们对未来的全部憧憬和希望,召唤,激励着人们把它变成新的现实.美好的未来理想在充当人的生活实践前

导的同时,还为人的精神世界拓展着天地,清除着阴霾.理想与人的遐想,奇想,冥想,幻想乃至梦想往往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它们共同萌生于人的现实生活中,又一起超越现实中的丑陋,黑暗,沉重和平庸,高飞远举于人的精神天空,使人类尘封的心灵透入阳光,情感的荒漠变成绿洲,仄小的胸怀为之宽广,呆滞的目光为之明亮.还是因为有了想象,有了理想,人才变得灵气,聪慧.虽然,理想不是人的自然秉赋,却是人在对象性的生命活动中形成的最重要的本质力量,是作为人类的特征,作为人的合目的的

生存性状和发展取向而言的.历史证明,正是那些最富理想的个人和民族最有力量,因为他们志向高远,目标明确,富于进取精神.但是,要把理想与空想,幻想区别开来.即使是空想与幻想之间也不一样,空想和幻想也是对未来美好,圆满的想象,但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幻想在现实中有一定根据,但这些根据还达不到实现想象的必要条件,所以它既有实现的可能性,也有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而理想是人的意识对现实的自觉反映,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即有实现想象的必要,现实的条件,因而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可见,理想大致是有五大特点:?第一,价值性.因理想体现着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取向,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求实,至善,臻美.而理想就是人求实,求至善,臻美的观念形态的价值体系,它既包括外部世界的属人价值,也包括人自身的自价值.?第二,超越性.理想是对人生存的现实状态的超越.它不是关于现实"是什么"的认识,而是关于现实"应如何"的认识,它总是以人现实的否定或对立的面目出现的,是人们所期盼的,现实尚未达到的未来状态.

第三,创造性.理想是人意识中为自己构建的关于未来的图画,它需要人们发挥想象力去自由构建,它总是具有现实所缺乏的性质和特点.体现着人爱好自由,不拘陈规的开创和革新精神.?第四,开放性.理想产生意味着人对现实的不满,意味着对现实的冲击和破除,是对现实中某种可能性的开发和拓展.在空间上指向世界,在时间上指向未来,所以理想本身就意味着人们向更美好,更圆满境界的不断递进和无

限开放.?第五,持续性.由于理想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合目的性,体现着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理想一旦产生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持久性.青少年的理想多变,其实说明他们的理想正在生成和确立的过程中.虽然理想有崇高,庸俗,长远,近期,大小之分,但不管何种理想,只要一旦形成,就会在一个阶段直至终生成为人的生活向导和精神动力.

理想的以上特征,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一,对现实具有批判性,否定性.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参照系或一面镜子,在理想中可以映现出现实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批判,否定评价.而在理想对现实的批判,否定评价中,又包含了对现实必然走向的建设性和肯定性.?二,理想对人生具有指向性,引导性,激励性.理想本身就意味着人拥有高于现实境界的精神境界,尤其是远大的理想,它能够

指引,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接近一个又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可见,理想是人的整个生命机能的拉动者.?通过对理想的特点,功能的认识,来看看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

(二)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人类从古至今众多美好,崇高理想之一(注意:"之一"而不是"唯一".如:中国古人眼中的"大同世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李自成的"太平天国",外国人柏拉图的"理想园",托尔斯泰·莫尔的"乌托邦",托·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近代资产阶级提出的建立"自由,民主,博爱,平等"社会等,都体现了人类对充满自由,平等,和谐的"人间天堂"式的社会的美好想象).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和继承中创建的.(最具代表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托·康帕内拉,托尔斯泰·莫尔,圣西门等)通常讲的共产主义,有二方面含义:一,它是一种理论,即意识形态,观念,理论体系,通常叫共产主义理想;二,它是一种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社会运动(实践活动),通常叫共产主义运动.可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正确理解,直接影响着共产主义的实践活动.

按照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它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第二,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正如《共产主义宣言》中申明的: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想概括起来:"消灭私人所有制","要把资本变为属于全体社会面员的公共财产".第三,实行按劳分配最终达到按需分配,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第四,一切阶级对立彻底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力劳动之间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将消失;第五,国家将消亡,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第六,人类将获得彻底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即共产主义社会将创造"一种全新的人",人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那么,这样美好的社会理想为什么在实践中遭到严重挫折呢从哲学上反思其受挫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对理想自身的矛盾和局限认识不清,把握不正确,这是共产主义理想受挫折一个重要原因.?所谓理想自身的矛盾和局限,主要表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上.理想虽然是对现实的超越,但却不能摆脱现实,因而任何理想中都有现实的投影.当理想作为现实的对立面出现的时候,它往往是现实的反向投射.因而如果说现实处于一个极端的话,那么理想则处在它的另一个极端.两极既是相斥的,又是相通的.由于它们是同一维度上的两个端点,所以具有同样的片面性,一方并不比另一方高明(如平均主义理想自古以来就是对极端不平均的现实的反向投射.因为它的片面性,在现实中不能成功).尤其是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而是片面地,不顾现实把观念的东西强加在现实上,那么,理想这个观念的东西就与现实会发生激烈的冲突,矛盾.共产主义理想从本质上来说是观念性的东西,但之所以说它具有科学性,正是因为这种想象是植根于现实中的,是对现实的开发和拓展,如果脱离了现实,它就只能是一种空想.马克思早就对空想共产主义进行过批判,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指出:"当人们还不能历史地理解私有财产因而也不能历史地理解废除私有财产为目的的共产主义时,共产主义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这种共产主义的实质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彻底表现而已."可见,这种作为对私有财产的"嫉妒"而产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并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它所适用的尺度仍然属于私有财产自身的狭隘尺度.?显然,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不应当仅仅是出于情感义愤而反对现实的关系.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应当是寓于现实之中的东西,是现实自身根据其内在矛盾及其自否定而必然地趋向未来的状态.由此可见,从现实中产生的理想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现实的.问题在于,它是否发现了现实的积极有生命力的因素而克服其消极腐朽的因素.换言之,理想是否生发于对现实发展的辩证运动的正确认识上,理想是否在表达出自身良好愿望和目的的同时又体现出现实自身的客观可能性与规律性.此外,按照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现实并不会自动发生符合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变化,现实的发展只能是人与物,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恩格斯早就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终极原因."只有既反映需要又反映客观对象之可能的理想,才是合理之想,才能作为变革现实的革命性因素发挥作用.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对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费尔巴哈》.马克思的这段话应当成为理解理想与现实关系的一条重要方法论原则.可见,共产主义理想在现实中遭受挫折的要害点就在于抹煞与现实的关系,例如割资本主义尾巴.而脱离现实的理想必然陷入空想.

二,在实践中不能正确认识现实关切之理想与终极关怀之理想的区别与联系,这是共产主义理想受挫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从实践的哲学观点看,理想一旦在现实中产生出来而又作为现实的革命性因素发挥作用,它就转化为"实践观念",具有了实践性品格.然而,人之所以产生并需要理想,不仅仅是为了指导实践,变革现实,而且也是为了寄寓自己的精神和终极关怀.后者实际上已成为人的信仰.关于理想转化为信仰并发挥信仰的功能,德国文化哲学家卡西尔曾指出:当人还整个地沉浸在他的实践活动中时,理想已作为未来的映象出现了,但随着人所注视的未来伸展到愈来愈宽广的区域,人关于未来的理想也更为高远了.这种作为人的无限未来的理想不仅与人当下的现实相对立,而且与人的整个现实世界相对立,因而是在经验中永远不可企及的超验的领域.于是理想实际上具有两面:一面是具有实践品格的现实关切之理想;一面是作为人的精神之皈依的终极关怀之理想.这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然而遗憾的是, 往往不能正确认识理想的这两个方面及其功能的区分和联系,结果造成很多问题,例如对共产主义理想:

问题之一,有些人只看到了具有实践品格的现实关切之理想这一面,因而共产主义理想完全被视为具体的生活目标(如:土豆烧牛肉,钢产量等)从而使理想失去了崇高的价值向度.

问题之二,有些人只看到了具有精神之皈依的终极关怀的理想一面,因而共产主义理想完全被视为与现实绝对对立的目标(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如果作为终极关怀之理想在现实中老实现不了,人们就失去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崇奉和信赖,反认为这种理想从根本上就是虚幻的,从而产生信仰危机.

问题之三,有些人将上述两个方面混为一谈,因而把共产主义理想变种为所谓人间"天堂"式的乌托邦.一般来说,乌托邦的产生和流行,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和追求理想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能极大在鼓舞和感召人们去从事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实践活动.但可怕的是,人们一旦陷入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即人们自己编造的神话,并不惜牺牲一切去实现它,它就会异化为巨大的社会灾难.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它应该是现实关切之理想与终极关怀之理想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和崇高性.(国目前有现阶段共同理想——把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三,在社会历史的本原问题上,忽视人本主义的研究,片面强调物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理想受挫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理想表达的是人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可见,任何理想即是以人为根本的.离开了这一点,不管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描述得如何圆满,如何美好,都是离开人的现实需要的,都无法使人产生持久的热情和信赖.自从《共产主义宣言》发表以来,共产主义理想就风靡了全世界,亿万人为之激动,奋斗.但是, 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认识上,却陷入了物本主义困境.?所谓物本主义,是指物质本原的理论.这种理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本原,最终都要由物质来解释.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上,物本主义是正确的,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观点.但是,物本主义在方法论上实质上是一种还原论的思想,把一切现象,甚至把社会中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物质,如同把一切物质形态的质的差异都归为原子一样.这种归结,不能解释世界的多样性,不仅在社会历史领域,而且在自然领域,物质本体论的解释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物质是什么是形而上的"道",还是形而下的"器" "道"是物质的共性,"器"是物质的个别形态,两者都不能成为人类社会的本质.

而实践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理论则更能说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在运动形式和规律上的根本区别.应当指出,人本主义不是同物本主义根本对立的,恰恰相反,人本主义是物本主义的深化与发展,它们之间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换句话说,人本主义是人和人类社会领域中一种特殊的物本主义理论形式,因为人也是物质的一种高级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因而人本是物本的一种特殊形态.由于高级的运动形式包含着低级的运动形式,但又不能归结为低级的运动形式,因此,在物本主义不能作出解释的领域,人本主义则能作出更好的解释.因此,人本主义理论包含着物本主义的一般原理,但它又具有特殊的理论内容.

而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的理解是片面的.以国为例, 的哲学研究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主要是物本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中,哲学理论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一方面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承认实践在沟通物质与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反对对人和人性的研究,大力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因而,在设计"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时,更多强调的往往是超越了现阶段人性发展具体的物质方面的东西:如前苏联的"土豆烧牛肉",集体农庄制,中国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因为其超越了人的发展历史阶段,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因而被人民群众所不容.?那么,什么是人的本性呢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从人的发展现实阶段出发,就是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坚持以满足人在各历史阶段的不同需要为最高宗旨,是人本主义的基本要求.任何历史时期的制度,体制,路线,政策都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马克思曾说过:"共产主义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原则之一的就是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注意,马克思在这儿所说的人的本性,是指共产主义阶段人的本性,而不是指现阶段的人的本性.因此,当前不能实行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政策,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可见,马克思也主张,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决不能超越人性发展的历史阶段.作为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如果在今天就生搬硬套强行实施这种制度,就必然超越人的发展阶段,忽视现阶段人的需要,必然不会被人们所接受.?在国,哲学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而正经历着由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向,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了关于人,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具有代表性的是胡乔木发表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80年代形成了"人学"热.随后,价值哲学的讨论又相继而起,并持续发展到今天.此外,哲学研究还深入到"非理性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已出版了一些专著,(如《非理性世界》夏军三联书店.《理性的彼岸——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胡敏中,北师大出版.应当承认当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时,只说出了部分真理, 还应补充说:"人是非理性的动物".?以上三方面是从哲学角度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反思.必须指出: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共产主义理想,而是为了更正确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这一美好理想而奋斗.其实,人类永远不会失去理想,只有某种特定内容理想的丧落,只有乌托邦和空想的破产,而不会有一切理想的终结.因为一切理想的终结就是人的合目的性的生存的终结,而人类只要在天地间生存着,她就注定要指向更高的目的,而这种目的反映在人的观念中就是崇高而美好的理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