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世界的一百位伟人(16)

影响世界的一百位伟人(16)

76费米

大物理学家费米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美国物理学家。193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1901年9月29日生于罗马。1918年考入比萨大学高等师范学院。1922年获得物理博士学位。1926年起,任罗马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由于他才华出众,很快出名,成为意大利物理学界的核心人物。1938年,为避免墨索里尼政府的迫害,携家移居美国。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物理学教授。1942年,领导制造成功地球上第一个核反应堆。1953年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1954年11月28日由于胃癌,逝世于芝加哥,享年53。为了纪念费米,物理学界以费米作为长度单位之一。

中文名: 恩利克·费米
外文名: Enrico Fermi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意大利罗马
出生日期: 1901-09-29
逝世日期: 1954-11-28
职业: 理论物理学家,实验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 比萨高等师范学院,哥廷根大学
主要成就: 弱作用理论,核反应堆
荣誉一: 193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荣誉二: 美国物理学会主席
荣誉三: 100号元素fermium镄
荣誉四: 长度单位费米(飞米)


目录

简历
生平简介工作经历
新发现
出走美国
研究的军事价值
进展
原子反应堆的建立
逝世
荣誉
评价
逸闻
物理长度单位
显卡费米简历
生平简介 工作经历
新发现
出走美国
研究的军事价值
进展
原子反应堆的建立
逝世
荣誉
评价
逸闻
物理长度单位

展开 编辑本段简历
基本信息 恩利克·费米(Enrico Fermi 1901.09.29至1954.11.28)。 美国物理学家。生于意大利罗马。

生平简介
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意大利出生的美籍物理学家。193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1901年9月29日生于罗马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母亲是一位中学老师,菲米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罗马度过的。1918年考入比萨大学高等师范学院。1922年以研究X射线的论文获得物理博士学位。不久后,他赴德国格丁根大学,成为玻恩的学生。1924年回到意大利,在佛罗伦萨大学任教。1926年起,任罗马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由于他才华出众,很快出名,成为新成立的罗马大学物理研究所的核心人物。他的妻子是犹太人,由于受到意大利法西斯的迫害,1938年,费米借领诺贝尔奖金之际,携家移居美国。他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物理学教授。1942年,他来到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从事研究工作。1945年7月16日,以费米为核心的科学家,在这里成功的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1946年,他被授予梅里特国会勋章后回到芝加哥大学,任该校和物理研究所教授。1953年任美国物理学会

会长。1954年11月28日由于胃癌,逝世于芝加哥,终年53岁。
工作经历
1922年获比萨大学博士学位。 1923年前往德国。在玻恩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 1924年在哥廷根大学学习一学期,随后到荷兰莱顿大学和保尔·厄任费斯脱共同工作。 1925年一月至1926年秋季在佛罗伦萨大学工作,开始研究费米-狄拉克统计问题。 1926年任罗马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929年任意大利皇家科学院院士。 1934年用中子轰击原子核产生人工放射现象。开始中子物理学研究。被誉为“中子物理学之父”。 1936年出版的热力学讲义。成为后人教学用书的著名蓝本。
新发现
1938年由于 “通过中子照射展示新的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通过慢中子核反应获得的新发现(demonstrations of the existence of new radioactive elements produced by neutron irradiation, and for his related discovery of nuclear reactions brought about by slow neutrons)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但是就在这时他却在意大利遇到了麻烦。一是因为他的妻子是犹太人,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颁布出一套粗暴的反对犹太人的法律;二是因为费米强烈反对法西斯主义——墨索里尼独裁统治下的一种危险的态度。
出走美国
1938年12月他前往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奖,此后就没有返回意大利,而是去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主动为他提供职位,并为自己的师资队伍中增添了一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1944年费米加入美国籍。
研究的军事价值
在1939年初,据李泽·梅特纳、奥特·哈尔姆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报导,中子被吸收后有时会引起铀原子裂变。这项报导发表后,和其他几位主要的物理学家一样,费米立即认识到一个裂变的铀原子可以释放出足够的中子来引起一项链式反应,而且还和另外几位物理学家一样,费米马上就预见到这样的链式反应可用于军事目的潜在性。 1939年3月,费米与美国海军界接触,希望引起他们对发展原子武器的兴趣。但是直到几个月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此课题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以后,美国政府才对原子能给予重视。 那时候,同盟国的科学家虽然已经在讨论原子弹的可能,但是还没有正式开始进行制造的工作。后来由于同盟国在战事中一再失利,德国又开始禁止由他们占领捷克铀矿区的铀矿出口,使得同盟国意识到,德国可能已经在认真进行原子弹计划。
进展
不久,一位德国科学家傅吉(Siegfried Flugge)出人意料地在德文科学期刊上,公开发表了一些德国核分裂研究的新近成果。这位科学家本来是故意突破当时德国尚未完全开始的信息封锁

,让同盟国得知德国研究近况,但是同盟国科学家反倒因而误认为,如果德国能够发布这么多资料,那么他们真正的发展情况,恐怕还要更加先进,这就更加促使美国原子弹计划开始酝酿产生。 匈裔科学家齐拉于是决定采取一些行动。首先他认为要能控制比属刚果的铀矿,于是请求和比利时皇家熟识的爱因斯坦帮忙,爱因斯坦欣然同意。接着他和银行家沙克斯(A.Sachs)共同具名拟就一信,准备敦促罗斯福总统在美国进行原子弹计划,为了增加这封信的分量,他们也要求爱因斯坦共同具名,爱因斯坦同意了。这一封有爱因斯坦共同具名的信函,确实是促成原子弹计划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这件事到战后曾引起爱因斯坦相当的后悔。 美国政府一有了兴趣,建立一个模式原子反应堆就成了科学家的首要任务,以探明自保持的链式反应是否确实可行。由于恩利克?费米是世界上主要的中子权威,且集理论与实验天才于一身,所以被选为世界第一台核反应堆攻关小组组长。他最初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随后又到芝加哥大学工作。
原子反应堆的建立
1941年底,费米在哥伦比亚大学主持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实现了自持式链式反应,为制造原子弹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1942年12月2日,在芝加哥,费米指导下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核反应堆首次运转成功。这是原子时代的真正开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核链式反应。试验成功的消息以意味深长的预言形式一下子就传到了东方:意大利航海家进入了新世界。……随着这项实验 费米
的成功,即刻做出了全速开展曼哈顿工程计划。费米在这项工程中作为一位主要的科学顾问,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费米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在发明核反应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十分显然,这项发明的主要功劳应归于费米。他最先对有关方面的基础理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后又亲自指挥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设计和建造。战后,费米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授。
逝世
他于1954年去逝。100号化学元素镄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他先后获得德国普朗克奖章、美国哲学会刘易斯奖学金和美国费米奖。
荣誉
1953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主席。还被德国海森堡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和拉克福德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1954年,为纪念费米对核物理学的贡献,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建立了“费米奖”,以表彰为和平利用核能作出贡献的各国科学家。 195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科学技术会议中,根

据人工合成这个新元素者们的建议,将100号元素命名为fermium镄,以纪念20世纪中在原子和原子核科学中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物理学家费米。100号元素符号定为Fm。
评价
费米之所以成为重要人物,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他是为数不多的兼具杰出的理论家和杰出的试验家天才的人。他在其生涯中写了250多篇科学论文。二是费米在发明原子爆破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尽管别人在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上也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 从1945年以来,原子武器从未用于战争。出于和平目的,大量的核反应堆建成用来产生能源。在未来,反应堆将成为更重要的能源来源。此外,一些反应堆被用来生产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用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上。反应堆还是钚的一个来源,这是制造原子武器的一种材料。人们对核反应堆可能对人类产生危害存有害怕心理,但没人抱怨它是个无意义的发明。不管是好还是坏,费米的工作对未来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逸闻
给费米发错的诺贝尔奖 本世纪30年代初,中子被发现以后,科学家就利用它去轰击各种元素,研究核反应。以意 费米
大利皇家科学院院士费米为首的一批青年人,干得最起劲。他们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从头到尾地轰击已知的各种元素,看看都会发生什么情况。 1934年,元素周期表上最后一个是92号元素铀。当用中子轰击时,他们发现铀被强烈地激活了,并产生出好些种元素。他们认为,在这些铀的衰变产物中,有一种是原子序数为93的新元素。这是由于中子打进铀原子核里,使铀的原子量增加而转变成的新元素。 费米等人关于93号新元素的实验报告发表后,世界各国的报纸立即进行了轰动性的报道。 关于93号元素问题,在各国科学家中引起一场激烈而持续的争论。有不少人肯定,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这场争论迟迟没有定论的原因是当时缺乏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对铀元素受到中子轰击后的产物进行精确的分离和分析。 1934年10月,费米研究小组未解决这个谜团,却意外地取得另一项重大发现:中子在到达被辐射物质之前,和含氢物质中的氢原子核碰撞,速度大大降低;这种降低了速度的“慢中子”,更容易引起被辐射物质的核反应。这正如速度太快的篮球容易从框上弹出去,速度慢的较容易进篮一样,使用慢中子轰击原子核很快被各国科学家采用。 1938年11月10日,也就是“93号元素”发现4年多以后,费米接到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电话,瑞典科学院宣布费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状: “奖金授予罗马大学恩里科

·费米教授,以表彰他认证了由中子轰击所产生的新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他在这一研究中发现由慢中子引起的反应。” 费米带着全家去斯德哥尔摩领奖后,没有返回意大利,而是乘上了去美国的轮船。 就在这一年,德国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的两位化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与女物理学家梅特涅合作,试验用慢中子轰击铀元素,而且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检验核反应的产物,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铀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分裂成大致相等的两半,它们不是93号新元素,而是56号元素钡!原子核的这一种变化现象过去还从未发现过。 1938年11月22日,也就是在诺贝尔奖颁发后的12天,哈恩把分裂原子的报告寄往柏林《自然科学》杂志,该杂志1939年1月便登出了哈恩的论文,推翻了费米的实验结果。显而易见,诺贝尔奖搞错了! 听到这惊人的消息,费米的第一个反应是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利用那里较好的设备,重复了哈恩的试验,结果和哈恩的试验一样。 这一事实,对费米来说无疑是难堪的。然而和人们的想象相反,费米坦率地检讨和总结了自己的错误判断,表现了一个科学家服从真理的高尚品质。 此时此刻,费米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名誉得失,他在别人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迈进。 在裂变理论的基础上,费米很快提出一种假说:当铀核裂变时,会放射出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击中其它铀核,于是就会发生一连串的反应,直到全部原子被分裂。这就是著名的链式反应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当裂变一直进行下去时,巨大的能量就将爆发。如果制成炸弹,它理论上的爆炸力是TNT炸药的2000万倍!
编辑本段物理长度单位
由于费米在核物理和粒子物理方面的杰出贡献,物理学家以费米作为长度单位之一,1fm=10^(-15)m,即一费米等于一千万亿分之一米,这个单位约等于一般的原子核的直径。现在中国的教材多用“飞米”来代替“费米”。 77托马斯·马尔萨斯

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3)1798年,一位从前默默无闻的英国教区牧师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出版了一本颇具影响的小书,题目是《人口原理》(Principle of Population)。

目录

人物生平
生平纪事
人口学原理
进化学说
影响出生率
对经济学的影响
对进化论的影响
控制人口
其他
批评人物生平
生平纪事
人口学原理
进化学说
影响 出生率
对经济学的影响
对进化论的影响
控制人口
其他
批评
人物生平
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

us,1766—1833) 马尔萨斯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丹尼尔是哲学家、怀疑论者大卫·休谟和让-雅克·卢梭的朋友。马尔萨斯年幼时在家接受教育,直到1784年被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录取。他在那里学习了许多课程,并且在辩论、拉丁文和希腊文课程中获奖。他的主修科目是数学。1791年他获得硕士学位,并且在两年后当选为耶稣学院院士。1797年他被按立为圣公会的乡村牧师。 托马斯·马尔萨斯
马尔萨斯于1804年结婚,并且养育了三个孩子。1805年他成为英国第一位政治经济学教授,执教于东印度公司学院。他的学生亲切地称呼他为“人口”马尔萨斯。 他与另一位经济学大师李嘉图在纯学术与公共经济政策上有许多争论,不过两人的争执仅限于君子之争,事实上两人在因报章上的论战熟识对方之后还成为了挚友。 1833年以前,马尔萨斯拒绝肖像绘画,因为他有兔唇。这个缺陷后用手术矫正,他还被看作是个英俊的人。他口腔内上颚左侧有裂缝,影响说话。这一先天缺陷在他的家族中很常见。 马尔萨斯死后葬于英格兰的贝斯修道院。
生平纪事
1766年,马尔萨斯出生在英国萨里郡多金附近。他就读于剑桥大学耶稣学院;是一位优秀的学生。 他毕业于1788年,同年被委任为英国国教牧师。 1791年他获得硕士学位。 1793年成为耶稣学院的一名牧师。 马尔萨斯的名著第一版本最初发表时没有署名,但是由于拥有广泛的读者,使他一鸣惊人。这部名著的较长版本发表于五年后的1803年。这部书经过反复修订和增补,1826年出版问世。 1804年马尔萨斯结婚,当时他已经38岁了。 1805年他被任为海利伯利东印度公司学院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他在余生中一直担任此职。马尔萨斯还写过几本经济学论著,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经济学原理》(1802年)。该书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特别是二十世纪的重要人物约翰·海纳德·凯斯。马尔萨斯晚年享有很多荣誉。 1834年他在英国巴斯去世,终年六十八岁。他育有一子两女,没有孙子和孙女。
人口学原理
马尔萨斯的思想很大程度是对他的父亲及其朋友们(如卢梭)的乐观思想的反动。他的一些文章也是对孔多赛的回应。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作出一个著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 人口学原理
人口学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没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线性速率(即:1,2,3,4,5,6,7等)增长。注意:马尔萨斯使用

的相对应术语是几何和算术。 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灾难(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道德限制和罪恶(马尔萨斯所指包括杀婴,谋杀,节育和同性恋)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参见马尔萨斯灾难。 马尔萨斯倾向于用道德限制(包括晚婚和禁欲)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马尔萨斯建议只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这样的措施。 那么根据他的理论,较低的社会阶层对于社会弊病要承担较大的责任。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推动立法手段使英国的穷人生存状况更为恶化,但也减缓了贫困人口的增长。 马尔萨斯自己注意到许多人误用他的理论,痛苦地阐明他没有仅仅预测未来的大灾难。他辩解道,“周期性灾难持续存在的原因自人类有史以来就已经存在,目前仍然存在,并且将来会继续存在,除非我们的大自然的物理结构发生决定性的变化。” 因此,马尔萨斯认为他的《人口学原理》是对人类过去和目前状况的解释,以及对我们未来的预测。 此外,许多人辩驳道,马尔萨斯没有认识到人类有能力增加食物供应。关于这个论题,马尔萨斯写道,“将人类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主要特性是人的生存能力,和具有大量增加生存手段的能力。 马尔萨斯的基本论题是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趋势的思想。马尔萨斯在他最初发表的论著中,用相当严格的形式表述了这种思想,认为人口有几何增长的趋势(即按指数增长的趋势,如级数1,2,4,8,16……),而食物供应只有算术增长的趋势(即按直线性增长的趋势,如级数1,2,3,4,5……)。马尔萨斯在他后来的几种版本的书中,用不那么严格的形式重述了他的主题, 人口增长与粮食的关系
只指出人口会有无限增长的趋势,直至到食物供应的极限为止。马尔萨斯从他这部论著的两种形式中得出结论:大多数人注定要在贫困中和在饥饿的边缘上生活。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任何技术进展也不能改变这种趋势,因为食品供应增加必然要受到限制,而“人口指数无限地大于地球为人类生产物质的指数”。 但是可以用某种其它方法来抑制人口的增长吗?当然可以。战争、瘟疫和其它灾难经常可以减少人口,这些祸患显然是以痛苦的代价来减少人口过剩所造成的威胁。马尔萨斯认为,避免人口过剩的较好的办法是“道德限制”,看来他这话的意思是把实行晚婚、婚前守洁和自愿限制同房的频率等方法结合起来。但是马尔萨斯是个现实主义者,他认识到大多数人不会实行这样受限制的方法。他断定人口过剩实际上的确无法避免,因而贫困几乎是大多数人不可摆

脱的厄运。这是一个多么悲观的结论!
进化学说
马尔萨斯的《1798论文》表达了以下八个主要观点: 1) 人口数量严重受限于生存手段 2) 当生存手段增加后,人口也相应增加 3) 人口压力刺激生产增长 4)生产增长反过来也刺激人口增长 5) 从长远来看,生产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保持同步,人口数量与供养能力之间必将出现巨大裂痕 6) 性、劳动和子女等影响人口和生产力的诸多因素由个人的收支决定所影响 7) 当人口增长超过供养能力时,正面的抑制因素会发挥作用 8) 这些抑制因素的本质将对生物社会系统的其他部分产生影响
影响
出生率
在东印度公司学院,马尔萨斯发展出一套需求供应失衡理论,他称之为过剩。在当时这被看做荒唐的理论,却是后来有关大萧条的一系列经济理论的先驱,他的崇拜者、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将这个思想引入了著作。 以往高出生率被认为有利于经济,因为会提供更多的劳力。然而,马尔萨斯却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出生率,并且说服了大多数经济学家:即使高出生率可以增加毛生产量,它更趋于降低人均生产量。马尔萨斯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他的崇拜者包括知名的经济学家大 人口学原理
卫·李嘉图等人。 他的理论的一个最知名的门徒,是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1830年代,马尔萨斯的著作强烈地影响了辉格党人,他们改变了托利党的家长式作风,于1834年引入了《坏法修正法案》。 对马尔萨斯理论的关注也帮助了英国全国人口普查的实施。1801年,政府官员约翰·李克曼主导了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门徒,还包括知名的神创论者、自然神学家威廉·佩里大主教,他于1802年发表了《自然神论》。他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学原理证明了神的存在。 讽刺的是,马尔萨斯自己反对节育,他的著作却强烈地影响了弗朗西斯·普勒斯,后者发动了极端马尔萨斯主义运动以推动节育。普勒斯于1822年发表了论文《人口学原理的证明》。
对经济学的影响
马尔萨斯学者对经济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受马尔萨斯影响的经济学家断定:在正常的环境下,人口过剩使工资不会大大地高于维持生计的水平。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是马尔萨斯的亲密朋友)说:“劳动的自然价格就是必须使劳动者能够共同生存,即使人类不增不减永世长存的价格”。这个学说一般被称为“工资钢铁定律”,为马克思所接受,成为他剩余价值学说的一个主要成份。 马尔萨斯的观点还影响着生物学的研

究。查理·达尔文说他读过《人口原理》,该书为他的进化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对进化论的影响
马尔萨斯理论对现代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和阿尔佛雷德·华莱士产生关键影响。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中说,他的理论是马尔萨斯理论在没有人类智力干预的一个领域里的应用。达尔文终生都是马尔萨斯的崇拜者,称他为“伟大的哲学家”。华莱士称马尔萨斯的著作是“……我所阅读过的最重要的书”,并把他和达尔文通过学习马尔萨斯理论,各自独立地发展出进化论,称做“最有趣的巧合”。 进化论学家们普遍认可马尔萨斯无意中对进化论做出了许多贡献。马尔萨斯对于人口问题的思考是现代进化理论的基础。马尔萨斯强化了对“有限增长”条件下“生存挣扎”的观察。由于马尔萨斯理论,达尔文认识到了生存竞争不仅发生在物种之间,而且也在同一物种内部进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发起人、进化论学者和人道主义者于连·赫胥黎在1964年出版的著作《进化论的人道主义》中描述了“拥挤的世界”,呼吁制订“世界人口政策”。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关于地球能容纳多少人的辩论即起源于马尔萨斯。
控制人口
虽然马尔萨斯本人从未提倡过用避孕方法控制人口,但是这一政策的提出却是他基本思想的必然结果。第一个公开提倡用避孕方法来防止人口过剩的人是颇有影响的英国改革家弗朗西斯·普莱斯。普莱斯读过马尔萨斯的论著,深受影响。1822年他写了一本提倡避孕的书,还在工人阶级当中宣传节育知识。在美国,查尔斯·诺尔顿博士于1832年发表了一部有关避孕的书。第一个“马尔萨斯同盟会”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成立,计划生育的倡导者们在不断地赢得信徒。由于马尔萨斯本人以道德为依据不赞成使用避孕方法,因此用避孕手段来控制人口的倡导者们通常被称为是新马尔萨斯主义者。 由于在马尔萨斯去逝很久以后避孕法才普遍使用,所以时常有人提出马尔萨斯没有真正的影响。但他的影响是深远的。马尔萨斯的思想对他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政治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如大卫·李嘉图,查理·达尔文,卡尔·马克思,等。他们不都赞同马尔萨斯的理论,但马尔萨斯的影响是明显的。虽然新马尔萨斯主义者的政策并未直接被大多数人所采用,但是他们的建议却未受到忽略,他们的思想永未枯竭。今日的节育运动是马尔萨斯在自己生活的时代中所倡导的运动的继续。
其他
马尔萨斯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一个例子就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和《环

球2000》,送达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发表了许多有关人口控制的文章,反映出来自马尔萨斯的观点。 马尔萨斯被视为现代人口学的奠基人。马尔萨斯宣称他的人口学原理不仅对人类,而是对所有物种普适的自然法。现在可以证明,没有一种东西会以固定速率呈指数方式增长。 马尔萨斯关于食物供应的算术模型被普遍拒绝,因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食物供应与人口增长保持了同步。 马尔萨斯的思想很大程度是对他的父亲及其朋友们(如卢梭)的乐观思想的反动。他的一些文章也是对孔多赛的回应。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作出一个著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 在其他方面治理有方的国家有可能会吃人口过剩的苦果,最先提醒人们注意这一问题的并不是马尔萨斯。这一问题在以前就被其他几位哲学家提出来过。马尔萨斯自己就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探讨过这个问题。实际上他摘章截句地引用过亚里士多德的话:“……如果在一般国家中每个人都有想生多少孩子就生多少孩子的自由,其必然的结果肯定就是贫困。” 但是即使马尔萨斯的基本思想并不完全新颖独特,人们也不应该低估他的重要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只不过是随便提到了这种思想,而他们有关这个论题的简短评说大体上被忽略了。是马尔萨斯详尽地阐述了这种思想,并广泛地为这个课题大写文章;更重要的是,马尔萨斯首次强调人口过剩问题的极其重要性,并使其引起了知识界的注意。
批评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古典自由主义者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持批评态度。他们认为人口增长和科技的进步相匹配的情况下,人口不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 对马尔萨斯的反对声音也来自19世纪中叶的共产主义者卡尔·马克思(1867年,《资本论》)和弗里得里希·恩格斯(1844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尔萨斯的结论被许多20世纪的经济学家所诟病。由于技术进步,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并未造成马尔萨斯灾难。所以有人称他是失败的诅咒先知。 首先,一个广为接受的事实是,人口增长几乎从未呈指数方式,里面的变数太多,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所能概括。自马尔萨斯的时代以来,人口增长率变得平缓并且是拜经济繁荣所赐。 马尔萨斯生活的时代,英国人口经历了增长率变平之前的增加,而他没有研究亚洲地区的大量人口以及过去几千年出生率平缓的证据。 其次,粮食的增长也不是线性方式。特别是由于社会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使粮食增长超过了

人口的增长,虽然这样的增长是以沉重的资源负担、大量使用化肥为代价,仍未被证明是可持续的。 天主教经济学者拒绝接受马尔萨斯理论,批评他只不过是一个17世纪威尼斯某异端邪说的复制品。 78培根
1.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 2.英国哲学家,炼金术士 罗杰·培根 3.爱尔兰画家 4.英国新古典派雕刻家 5.培根肉制品 6.培根食谱 1.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 编辑本义项百科名片
弗兰西斯·培根画像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目录

人物概述
人物生平
哲学思想
思想贡献
个人论著代表著作
作品选读不朽的著作《伟大的复兴》
最重要著作《新工具》和归纳法的创作
最后的著作《新西特兰提斯岛》
历史地位
个人名言人物概述
人物生平
哲学思想
思想贡献
个人论著 代表著作
作品选读 不朽的著作《伟大的复兴》
最重要著作《新工具》和归纳法的创作
最后的著作《新西特兰提斯岛》
历史地位
个人名言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概述
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他崇尚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 著有《学术的进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和神学严重地阻 培根作品《新工具》
碍了科学的进步,主张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知识,使整个学术文化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伟大的复兴。他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以感官经验为依据。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要获得自然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把认识建筑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

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除,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论说文集》最能体现培根的写作风格:文笔优美、语言凝练并且寓意深刻。这本书中的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使许许多多人从这本书中获得熏陶指导。如: “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妒”。 “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 “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思想中的疑心就好 培根作品《论说文集》
象鸟中的蝙蝠一样,永远是在黄昏中飞的。疑心使君王倾向专制,丈夫倾向嫉妒,智者倾向寡断和忧郁。” “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却有一种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培根一生在学问上成就很大,然而作为政客他饱尝了仕途之艰辛。做女王掌玺大臣的父亲去世后,他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到詹姆斯一世当政,他才逐渐得到升迁,先后担任过法院院长、检察长、掌玺大臣等,还被封男爵、子爵等贵族尊号。然而,后来他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职。成为平民之后,培根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问研究中,他最终成为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者。1626年4月培根离开了人世。
人物生平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1510年12月28日——1579年2月20日)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母亲安尼是一位颇 培根作品集
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的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

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没有得到任何职位。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存在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死后,人们为怀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 圣奥尔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 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
哲学思想
培根的哲学思想是与其社会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主张发展生产,渴望探索自然,要求发展科学。他认为是经院哲学阻碍了当代科学的发展。因此他极力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权威。他还进一步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他说这是在人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而非在某情况下产生的迷惑与疑难。第一种是“种族的假相”,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第二种是“洞穴的假相”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第三种是“市场的假相”,即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第四种是“剧场的假相”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

而造成的错误认识。培根指出,经院哲学家就是利用四种假相来抹煞真理,制造谬误,从而给予了经院哲学沉重的打击。但是培根的“假相说”渗透了培根哲学的经验主义倾象,未能对理智的本性与唯心主义的虚妄加以严格区别。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对经院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但受时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观还具有朴素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思想贡献
培根是第一个意识到科学及其方法论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人。他试图通过分析和确定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表明其应用方式,给予新科学运动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培根是一位哲学家。他一开始就探索实验方法的各种可能性,他说他要做科学上的哥伦布。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学术的进展》,这是解释他的见解的最早的一部通俗读物。 1620年,他主要的著作《学术的伟大复兴》出版了一部分,这部书到他死时还没有写完。培根把此书分为六个部分。 导论,即《学术的进展》 《新工具论》主要是对科学方法的分析,是书中最完整的部分 原定是关于工匠学问和实验事实的百科全书 第四部分没有找到,主要论述怎样运用新方法来分析事实。 讨论过去和现在的科学理论。 论述新自然哲学,把从各方面的事实提炼出来的假说和现有的科学理论最后加以综合。 这部书培根只写到了第二部分。但是他对十七世纪英国和十八世纪法国影响都极大。在这部著作里他提出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认识理论,作为归纳法理论逐渐为人所知。 培根认为对自然的科学理解和技术控制是相辅相成,两者都是运用科学方法的成果。培根对印刷、火药和罗盘的发明非常重视。他以这三种发明为例,证明近代人比古希腊人的知识高明得多。培根说: “因此促进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新科学方法,首先要求的就是去寻找新的原理、新的操作程序和新的事实。这类原理和事实可在技术知识中找到,也可在实验科学中找到。当我们理解了这些原理和知识以后,它们就会导致技术上和科学上的新应用。” 培根请求詹姆斯一世颁布命

令去搜集各种方面的知识。他认为把大量事实搜集起来是他的方法的首要要求,只要有一部篇幅六倍于老普林尼的《自然史》那样的百科全书,他就可以解释自然界的所有现象。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是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对科学方法上使用的数学和演绎法采取不信任态度。培根只是在他提倡的方法上有他的独创之见,但这些独创之见也没有立即得到应用。到十九世纪由于地质学和生物学中进化论的发展,培根的定性-归纳方法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评价培根的方法论时,马克思曾说: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条件。” 在应用科学方面,培根感兴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术和工业生产过程,因而他被称作“工业科学的哲学家”。 培根还是一位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the essays, 文笔非常优美,是值得一读的佳作。其中有很多名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真理是时间之产物,而不是权威之产物。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
个人论著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说随笔文集》。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 培根作品《论古人的智慧》
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1605年,培根用英语完成了两卷集《论学术的进展》。这是以知识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部著作,是培根声称要以知识为其领域,全面改革知识的宏大理想和计划的一部分。培根在书中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论证了知识的巨大的作用,提示了知识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及补救的办法。在这本书中,培根提出一个有系统的科学百科全书的提纲,对后来十八世纪的狄德罗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编写百科全书,起了重大作用。 1609年,在培根任副检察长时,他又出版了第三本著作《论古人的智慧》。他认为在远古时代,存在着人类最古的智慧,可以通过对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而发现失去的最古的智慧。 培根原打算撰写一部六卷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伟大的复兴》,这是他要复兴科学,要对人类知识加以重新改造的巨著,但他未能完成预期的计划,只发行了前两部分,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是该书的第二部分。《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它提出了培根在近代所开创的经验认识原则和经验认识方法。这本书与亚里士多德的《工

具篇》是相对立的。 培根在结束其政治生涯后,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纪》一书,这部著作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近代史学的里程碑”。 大约在1623年,培根写成了《新大西岛》一书,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乌托邦式的作品,由罗莱在他去逝的第二年首次发表。作者在书中描绘了自己新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社会蓝图,设计了一个称为“本色列”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科学主宰一切,这是培根毕业所倡导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现。 此外,培根在逝世后还留下了许多遗著,后来,由许多专家学者先后整理出版,包括《论事物的本性》《迷宫的线索》《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等等。
代表著作
《学术的进展》,1605年 《新工具论》,1620年 《论说文集》,1624年 《亨利七世本纪》 《论事物的本性》 《迷宫的线索》 《各家哲学的批判》 《自然界的大事》 《论人类的知识》 《培根人生论》
作品选读
“Of studies” 弗兰西斯 培根(1561——1626)是一位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是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及散文家。他通过持之以恒地用科学方法思考及依靠观察而非权威学说获取知识的态度成为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他的《培根散文集》是英国文学中这一流派的典范,并被誉为英语散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所运用的一些新鲜词汇还进入了英国文学传统。 "Of Studies"主要内容: 《论读书》<>是培根散文集58篇散文集中最著名的一篇。文章分析了学习的主要的目的,不同人采取不同学习方法及学习是如何对人的性情品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Of studies》的语言有气度并颇有说服力,结构简练而紧凑,向读者揭示了培根对学习的自然客观态度。 Of Studies is the most popular of Bacon's 58 essays. It analyzes what studies cheifly serve for,the different ways adopted by different people to pursue studies,and how studies exert influence over human character.Forceful and persuasive,compact and precise,Of Studies reveals to us Bacon's matur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Of Studies”英文原版: Of Studies is writen by Francis Bacon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For expert and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or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 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 is affectation; to make judge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 humour of a scholar. They perfect nature, 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 for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oyning (pruning) by study; and studies themselves do give forth directions too much at large, except they be bounded in/ by experience. Crafty men contemn studies, simple men admire them, and wise men use them; for they teach not their own use; but that is a wisdom without them, and above them, won by observation. 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 Some books also may be read by deputy, and extracts made of them by others; but that would be only in the less important arguments, and the meaner sort of books; else distilled books are, like common distilled waters, flashy things.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And therefore, if a man write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great memory; if he confer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present wit; and if he read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much cunning, to seem to know that he doth not.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i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Abeunt studia in morse. (Studeis go to make up a man’s character. '?-be-"unt-'stü-dE-"?-"in-'mO-"rAs) Nay there is no stand or impediment in the wit, but may be wrought out by fit studies: like as diseases of the body may have appropriate exercises. Bowling is good for the stone and reins; shooting for the lungs and breast; gentle walking for the stomach ; riding for the head; and the like. So if a man's wit be wandering, let him study the mathematics; for in demonstrations, if his wit be called away never so little, he must begin again. If his wit be not apt to distinguish or find differences, let him study the schoolmen; for they are cymini sectores. (Hair-splitters sim-mini sek-torr-es) If he be not apt to beat over matters, and to call up one thing to prove and illustrate another, let him study the lawyers' cases. So every defect of the mind may have a special receipt.--培根 论读书 "of studies"中文译文: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 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

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读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王佐良 译
不朽的著作《伟大的复兴》
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论述科学哲学的。他计划分六个部分来写一部巨著《伟大的复兴》。打算在第一部分重申我们的知识现状;第二部分描述一种新的科学调查方法;第三部分汇集实验数据;第四部分解释说明他的新科学工作方法;第五部分提出一些暂定的结论;最后一部分综述用他的新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可想而知,这项宏伟的计划──可能是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最有抱负的设想──从未得以完全实现。但是可以把《学术的进展》(1605)和《新工具》(1620)看作是他的伟大著作的头两个部分。
最重要著作《新工具》和归纳法的创作
《新工具》也许是培根最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基本上是号召人们采用实验调查法。由于完全依靠亚里士多德演绎逻辑方法荒诞可笑,因而需要一种新的逻辑方法——归纳法。知识并不是我们推论中的已知条件,而是要从条件中归纳出结论性的东西,更确切地说是我们要达到目的的结论。人们要了解世界,就必须首先去观察世界。培根指出

要首先收集事实,然后再用归纳推理手段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虽然科学家在每一个细节方面并不都是遵循培根的归纳法,但是他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对观察和实验有重大意义,构成了自那时起科学家一直所采用的方法的核心。
最后的著作《新西特兰提斯岛》
培根的最后一部著作是《新西特兰提斯岛》 ,该书描写了太平洋的一个虚构的岛上的一个乌托邦国家。虽然书中的背景令人想起托马斯·莫尔爵士的《乌托邦》 ,但是其整个观点则截然不同。在培根的书中,他的理想王国的繁荣和幸福取决于而且直接来自于集中精力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当然培根是在间接地告诉读者科研的明智应用可以使欧洲人民与他的神秘岛上的人民一样繁荣幸福。
历史地位
弗兰西斯.培根是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他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为此,罗素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编辑本段个人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名言解说 这是培根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在培根看来,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驾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即认识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附注,在英文中,“力量”也译为“权力”,所以,这句话……)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地生活。 只知哲学一些皮毛的人,思想会导向无神论。但是,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带回宗教。类别:人生 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类别:人生 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类别:事业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类别:修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类别:读书 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 类别:道德 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 类别:人生 一般来说,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 类别:青年 因结婚而产生的爱,造出儿女;因友情而产生

的爱,造就一个人。 类别:友情 机会先把前额的头发给你捉而你不捉之后,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住的。 在开端起始时善用时机,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 类别:智慧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类别:时间 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 类别:人生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类别:思想 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看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类别:事业 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类别:人生 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类别:人生 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 类别:智慧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类别:思想 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类别:成功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二是关于事业的。 类别:事业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类别:教育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 类别:人生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类别:成功 实践中的失败主要由于不知道原因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种企望:对知识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 类别:失败 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类别:人生 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类别:人生 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