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古民族八千年前已经形成-事实证据

蒙古民族八千年前已经形成-事实证据

蒙古民族八千年前已经形成-事实证据
蒙古民族八千年前已经形成-事实证据

蒙古民族八千年前已经形成,

说成八百年历史非常错误的

吴德喜

(一)伏羲氏与女娲组织了《蒙古氏族共同体》(蒙古民族)

民族,是由血统、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相同的人群自然形成的群体,她形成民族共同体即民族不需要制定纲领或章程,更不需谁批准。但形成民族,首要的前提是必须有相同的语言,语言不通无法相互联系。蒙古民族,是蒙古人种的“人”中最早形成的民族,应该说蒙古民族形成之前,各蒙古氏族相互间因婚姻或互相学习交流种植、养殖、狩猎等的技术或经验就有密切联系,正因如此才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共同语言。伏羲氏与妻子女娲,是“犬氏族”北狄蒙古氏族首领。当时的社会,除北狄蒙古氏族外,还有猃狁、山戎、荤粥、仆骨、鲜卑、室韦等若干蒙古氏族。氏族社会时期没有民族的概念。但是,因为当时只有蒙古人种的各氏族,因此伏羲氏和妻子女娲为组建母系氏族社会而组织起各氏族联盟时,无意中也就同时完成了蒙古氏族共同体也就是蒙古民族的组织工作。因此伏羲和女娲被尊称为“羲皇”和“女皇”。

这个理论是笔者第一个提出的,目前还没有第二个人提出这个理论。

(二)组成蒙古民族的9大系统39个氏族

蒙古民族在蒙古人种的人民中第一个诞生了。早在远古图腾崇拜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就已在蒙古高原、黄河流域、西拉木伦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蟒豁勒(蒙古)”这一专用名词,在蒙古族形成的当初便已具有。蒙古(Monggol)是总称、统称、族称。只是后来史家为简化竹简文字而只写氏族名称,省略了民族名称而导致后世民族之称的模糊、混乱。

据笔者查阅到的汉文古籍记载的构成蒙古民族的氏族,不完全统计有9个系统39个氏族:

一、北狄蒙古氏族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西北海之外……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路史·国名纪》记载黄帝子孙所封之70国中有“北狄国”。

北狄蒙古的分支有戎狄、白狄、赤狄、长狄;

戎狄的分支有翟粗、不屠、豹胡、娄烦、林胡;

白狄的分支有鲜虞、鼓、肥等;

赤狄分支有蔷咎如、潞氏、铎辰、留吁、东山杳落、甲氏等。

所谓狄,是阿尔泰语系tcngri的音译,意为“天”。当时他们分别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今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及河北省北部,是起源于蒙古高原南部卢桠素泰(龙骨山)以及萨拉乌苏的蒙古人。

《潜夫论·志氏姓》说:“隗姓赤狄,姮姓白狄,此皆太古之姓”,这“太古之姓”说明他们是“三皇五帝”之前的蒙古氏族。

二、山戎、猃狁、荤粥3个蒙古氏族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这就是说尧舜以前时期就有山戎、猃狁、荤粥3个蒙古氏族在黄河以北地区(北蛮)活动。而尧舜以前正是“三皇五帝”时期,这说明山戎、猃狁、荤粥氏族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存在。而山戎又称北戎,狼图腾氏族;猃狁即成吉思汗出身的蒙古乞颜氏族;荤粥即后来的匈奴(胡奴),他们都是当时构成蒙古民族的的蒙古氏族。山戎、猃狁、荤粥是司马迁对戎蒙古、猃狁蒙古、荤粥蒙古的简称。山戎,是对活动在山区的戎氏族的统称,其分支有大戎、小戎、骊戎、犬戎、扬拒、泉皋、姜戎、茅戎、伊雒之戎、陆洋之戎、九州之戎、无终等戎,曾在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建立过孤竹、会支、屠何、无终诸国。

三、犬戎蒙古氏族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有犬戎国”,这说明犬戎是黄帝后裔的氏族。犬戎的分支也有几十个。因此汉文史籍统称北狄与犬戎为戎狄。

四、鲜卑蒙古氏族

《魏书·序纪》开篇说:“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这明确说明鲜卑蒙古氏族是黄帝正妃嫘祖儿子昌意之子的部族,是蒙古民族的组成部分。

五、仆骨蒙古氏族

徐整《三五历纪》中被称为“盘古”的蒙古“仆骨氏族”。

六、室韦蒙古氏族

《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行,鵗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牺氏得之,以袭气母”。这个能“挈天地”的“鵗韦”,是唐宋史籍中的“室韦”。他在文中排在伏羲之前,说明是非常古老的氏族。

现在流传在社会上的《蒙古历史》以及各种媒体或民间的一种说法:“蒙古民族的先民出自东胡”,这实在是太、太、太无知了。

七、乌桓蒙古氏族

《山海经·海内经》说:“北海(贝加尔湖)之内有山名幽都之山(兴安岭)黑水(黑龙江)出焉……有大玄之山(大兴安岭)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幽都、幽陵指拓跋鲜卑石室旧墟,玄丘之民是在大兴安岭狩猎的鲜卑蒙古氏族;“赤胫之民”是在大兴安岭以西至大泽(呼伦湖)游牧的乌桓蒙古氏族。

(三)蒙古民族之“蒙古”称谓

蒙古人原始信仰为“天”,称自己为“天族”即“忙豁勒(蒙古勒)”。几千年后的司马迁不知几千年前的“忙豁勒”的含义,以自己的理解称当时的匈奴几千年前的先民为“荤粥”,并将与其同时存在的其他蒙古氏族称为“山戎、猃狁”。对《山海经》的记载,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勘《山海经》认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即尧舜)之际”;后世学者毕沅考证《山海经》“作于禹益(大禹父子),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这说明其记载的“北狄国(北狄氏族)”、“犬戎国(犬戎氏族)”是真实存在的。但作为大学问家司马迁对《山海经》所记载的蒙古氏族“北狄国”、“犬戎国”等以“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为由故意不说可否。

上述氏族与其分支在“三皇五帝”母系氏族制时期形成了蒙古民族。因信仰为“天”而称自己为“天族”即“忙豁勒(蒙古勒)”。“蒙古”之族称,《蒙古秘史》记载为“忙豁勒”,也就是“蒙古勒”。忙豁惕、忙忽思与忙豁勒是同一意思。“蒙古勒”之族称,出自蒙古族民族信仰,为“天族”之义。汉文史籍记载的“蛮”便是对“蒙古”的简称。

(四)蒙古民族8000年前形成的证据

一、蒙古语言,是远古蒙古人在几万年的与大自然斗争中和人类自身活动中,与本身的进化同时逐渐形成的,因此是识别民族形成时代的“历史活化石”。蒙古基本语言在女神祖弇兹氏(第一个确定北极星并以其确定东南西北方向的“九天玄女”)时代既已初步形成,如人们尊称女神祖弇兹氏为“伊萨姆”或“伊萨姆那”(蒙古语“九天玄女”简称)。若干年后,伏羲氏与女娲组建母系氏族社会。在几千年的母系氏族联盟时代,蒙古各氏族间的频繁相互联系与交往使用,蒙古氏族语言逐步成熟完善并形成蒙古民族的语言。如未形成民族,各氏族间无来往或很少来往,则统一的民族语言不可能形成。在几百万平方公里地区分散活动的百多个蒙古氏族或部落都使用同一种蒙古语言,这一历史事实雄辩地说明蒙古民族共同体早已形成。只是由于没有文字进行标准化规范,各氏族都无意中遗留有部分氏族方言。南方或江浙地区汉语方言,在北方汉人听起来如同外语,这也说明蒙古语言有地区方言是正常的。然而,蒙古民族的主体语言流传到成吉思汗时代,这“历史活化石”证明蒙古民族形成于8000年前。

二、蒙古人种的远古人类,再向前进化,近水楼台先得月必定先进化为蒙古人。都是蒙古人,因婚姻狩猎采集相互接触联系,成为一个民族群体是自然而然的必然之事。

三、蒙古民族组成后,为了强化族群认同与文化认同,可能做出了以“卢(龙)”为民族标志物“图腾”的一项决定。

四、以“卢(龙)”为民族标志物“图腾”的决定作出后,就像我国20世纪末为了迎接21世纪新千年建造《中华世纪坛》和《世纪坛碑》一样,可能作出了建造永久纪念物“族标”——“卢(龙)”的决定,并且决定全民族统一行动,各氏族都要制作。“族标——卢(龙)”的建造,不仅能强化族群认同与文化认同,还能发挥实际的母系氏族联盟社会建构与整合功能。因为当时没有文字也未发现铜,不可能建造石碑或铜鼎之类的纪念物,只能建造统一的“象形的”族标“卢(龙)”作为纪念物留给后世。证明该行为的出土实物证据有:在今辽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查海地区生活的氏族,用石块堆积成长19.7米的完整龙形,

经碳14测定为8000——7600年;在今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地区生活的氏族,在其制造的陶罐上制出“猪首蛇体龙纹图案”,经碳14测定距今8000——7000年。

正因为有统一的部署,在山南海北各地生活的当时没得到这一通知的其他各氏族得知这一决定后,根据其条件,其后制造出玉、石、陶各种材料或各种形式的“卢(龙)”,考古发掘已陆续出土。如没有“建族标”的统一部署并且带有强制性,各氏族有各氏族的“氏标”和“图腾”,不可能时过境迁多年后在全国各地的各氏族都制造出各种“卢(龙)”或带有“卢(龙)”的各种物件。

五、蒙古民族的人,首先在血统上,出生时臀部有先天蓝色痕迹“蒙古斑”,这是长生天赐予蒙古人独有的特征。

六、蒙古人的人体特征为面部宽且扁平,颧骨突出,胡须和体毛不旺;尤其是门齿的铲形是蒙古人的独特显著特征。

七、蒙古人从远古时期开始崇拜火、信卜教等风俗习惯,都符合8000年前已形成民族的条件。

(五)《史记》对远古蒙古民族的记述有失误

“五帝”时期,蒙古民族的猃狁蒙古氏族首领“猃狁氏(同音异译为‘轩辕氏’)”成为蒙古民族首领,同时取得蒙古氏族联盟红山古国“猃狁国(轩辕国)”的大酋长职务,被后世尊称为“黄帝”。几千年后,司马迁《史记》可能限于当时信息和竹简记事篇幅的局限,只记载了“五帝”时代活动比较活跃的有代表性的猃狁、山戎、荤粥3个组成蒙古民族的氏族。对其他众多氏族,如《庄子·大宗师》说的“鵗韦氏族(室韦)”。对《山海经》所说的“北狄”、“犬戎”等蒙古氏族,司马迁则以“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为由

故意予以遗漏。

(六)《蒙古秘史》遗漏“巴塔赤罕”以前数千年历史是个历史遗憾

蒙古部被周穆王劲旅于公元前976年重创后,躲避到额尔古涅·昆地区隐居生活。到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出生已2100多年。

额尔古涅·昆地区是蒙古人避难地而不是祖源地(这也是笔者第一个提出的理论)。

由于那个时期蒙古没有文字,蒙古历史和重大事件只能凭首领们的记忆代代口耳相传。因没有能记忆百代以上事项的特殊天才人物代代相传,在公元1240年形成《蒙古秘史》时,因记忆中遗忘,只凭窝阔台汗、托雷以及有关人员等极少数人凭记忆从巴塔赤罕往下记载了22代,按每代30年计这最多为660年。按《多桑蒙古史》和《史集》记载的成吉思汗出生前2000年蒙古人险些被灭绝的说法,蒙古历史就遗漏了巴塔赤罕以前约1300多年的历史传承。

《蒙古秘史》记载的传承只是追溯成吉思汗前22代祖先,若说《蒙古秘史》是成吉思汗家族史的话无可厚非。若说《蒙古秘史》是蒙古族历史的话则遗漏了六七千年的历史,这不能不说是《蒙古秘史》的历史遗憾。

(七)《蒙古族简史》在蒙古民族历史问题上存在5项严重问题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族简史》是由中国社科院号称蒙古史权威专家的浙江汉人在“左倾”时期加之其大汉族思维审查定稿的。该《简史》有以下严重问题。

其一、它犯了只看一点不及其余的严重片面性错误。将成吉思汗出生的蒙古部认定为蒙古族,认为成吉思汗出生的蒙古部之外的其他蒙古诸部都不是蒙古人。如把塔塔儿、翁吉剌、汪古、蔑儿乞、斡亦剌惕、克烈、乃蛮等部落统统看做是“蒙古部之外”的北方各族。

其二、它犯了割断历史的严重错误。蒙古民族是蒙古人种的人类中最早形成的民族,有八千多年历史。而该《简史》却说成“七世纪初”才有“蒙古部”。七世纪初才有个蒙古部,以前无蒙古部,那人类学家为何将亚洲人的祖先称为蒙古人种呢?割断蒙古民族与祖先的传承,蒙古人岂不成了地球外来客。

其三、中国的所谓北方民族,其实都是蒙古民族。该《简史》对北方民族的概念、内涵有严重错误的认识。

其四、《蒙古族简史》说“蒙古人记忆中最远古的历史,保存在《蒙古秘史》中”。而《蒙古秘史》是1240年时由窝阔台汗等上层少数有关人员凭记忆写的,只回忆出22代祖先,以此推算蒙古民族也就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严格意义上说《蒙古秘史》是成吉思汗的家族史。因此该《简史》所说蒙古人记忆中最远古的历史保存在《蒙古秘史》中是在自欺欺人。

其五、该书将蒙古民族的定义、内涵压缩到无限小,有浓厚的民族政治倾向性,极左思想贯穿于全书。

(八)私有制地深入发展使蒙古民族的统一“解体”

蒙古母系氏族联盟组建即蒙古民族形成,这与成吉思汗“也客·蒙豁勒·兀鲁思”大蒙古汗国成立即蒙古民族恢复是同样的哲理。母系氏族社会时,蒙古民

族在氏族联盟大酋长的统一领导下,虽氏族内部也不乏矛盾,但各氏族在各自生活地区生活繁衍。各氏族间为婚姻或相互切磋农耕、养殖以及狩猎技术或经验频繁相互亲密来往。大酋长与大家长没有任何特权,氏族也没有财产,因此地处山南海北的各氏族相互之间几千年相安无事,直到黄帝、炎帝、蚩尤之间为争夺霸权征战没有发生战争。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随着私有财产制的发展,首领们的特权不断扩大,加上人的贪婪本性,造成氏族间或部落间争权夺利,互相抢夺,首领们还通过战争争夺领地并掠获其他氏族或部落的成员做奴隶。这样一来,实力弱小的氏族或部落便在那交通和信息都非常闭塞的时代,尽量躲得远些,互相之间也尽量少来往。如此久而久之,已形成几千年的蒙古氏族共同体(蒙古民族)回到了各氏族或各部落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

到了周代,尤其是周穆王执政时期,他终生以驱逐蒙古人出中原地区为要务,险些杀绝蒙古民族。在这种大环境下,组成蒙古氏族共同体(蒙古民族)的各氏族各自保命唯恐不及,谁还奢谈民族统一?到了匈奴(原蒙古荤粥氏族)帝国时期,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高原同时统一了蒙古各氏族,蒙古氏族共同体(蒙古民族)恢复了。但不到百年,在汉武帝以毕生精力倾大国兵力穷兵黩武多年多次重兵打击下,蒙古民族各氏族又一次不得不分散求生存,又回到各氏族各部落各自为政的局面。此后在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活动中形成有各自特点的蒙古部落,如乞颜

部(由孛儿只斤氏、泰赤乌氏、主儿乞氏、禹儿斤氏4个氏族组成)、塔塔儿部(由秃黑里兀惕氏、阿勒赤氏、察罕氏、奎因氏、帖烈惕氏、不鲁恢氏6个氏族组成)、蔑儿乞惕部(兀都亦惕氏、兀洼思氏、合阿惕氏、脱里孛力斤氏、麦瑞

氏、只温氏6个氏族组成)蒙古民族八千年前已经组成不是八百年历史

吴德喜

(一)伏羲氏与女娲组织了《蒙古氏族共同体》(蒙古民族)

民族,是由血统、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相同的人群自然形成的群体,她形成民族共同体即民族不需要制定纲领或章程,更不需谁批准。但形成民族,首要的前提是必须有相同的语言,语言不通无法相互联系。蒙古民族,是蒙古人种的“人”中最早形成的民族,应该说蒙古民族形成之前,各蒙古氏族相互间因婚姻或互相学习交流种植、养殖、狩猎等的技术或经验就有密切联系,正因如此才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共同语言。伏羲氏与妻子女娲,是“犬氏族”北狄蒙古氏族首领。当时的社会,除北狄蒙古氏族外,还有猃狁、山戎、荤粥、仆骨、鲜卑、室韦等若干蒙古氏族。氏族社会时期没有民族的概念。但是,因为当时只有蒙古人种的各氏族,因此伏羲氏和妻子女娲为组建母系氏族社会而组织起各氏族联盟时,无意中也就同时完成了蒙古氏族共同体也就是蒙古民族的组织工作。因此伏羲和女娲被尊称为“羲皇”和“女皇”。

这个理论是笔者第一个提出的,目前还没有第二个人提出这个理论。

(二)组成蒙古民族的9大系统39个氏族

蒙古民族在蒙古人种的人民中第一个诞生了。早在远古图腾崇拜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就已在蒙古高原、黄河流域、西拉木伦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蟒豁

勒(蒙古)”这一专用名词,在蒙古族形成的当初便已具有。蒙古(Monggol)是总称、统称、族称。只是后来史家为简化竹简文字而只写氏族名称,省略了民族名称而导致后世民族之称的模糊、混乱。

据笔者查阅到的汉文古籍记载的构成蒙古民族的氏族,不完全统计有9个系统39个氏族:

一、北狄蒙古氏族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西北海之外……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路史·国名纪》记载黄帝子孙所封之70国中有“北狄国”。

北狄蒙古的分支有戎狄、白狄、赤狄、长狄;

戎狄的分支有翟粗、不屠、豹胡、娄烦、林胡;

白狄的分支有鲜虞、鼓、肥等;

赤狄分支有蔷咎如、潞氏、铎辰、留吁、东山杳落、甲氏等。

所谓狄,是阿尔泰语系tcngri的音译,意为“天”。当时他们分别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今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及河北省北部,是起源于蒙古高原南部卢桠素泰(龙骨山)以及萨拉乌苏的蒙古人。

《潜夫论·志氏姓》说:“隗姓赤狄,姮姓白狄,此皆太古之姓”,这“太古之姓”说明他们是“三皇五帝”之前的蒙古氏族。

二、山戎、猃狁、荤粥3个蒙古氏族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这就是说尧舜以前时期就有山戎、猃狁、荤粥3个蒙古氏族在黄河以北地区(北蛮)活动。而尧舜以前正是“三皇五帝”时期,这说明山戎、猃狁、荤粥氏族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存在。而山戎又称北戎,狼图腾氏族;猃狁即成吉思汗出身的蒙古乞颜氏族;荤粥即后来的匈奴(胡奴),他们都是当时构成蒙古民族的的蒙古氏族。山戎、猃狁、荤粥是司马迁对戎蒙古、猃狁蒙古、荤粥蒙古的简称。山戎,是对活动在山区的戎氏族的统称,其分支有大戎、小戎、骊戎、犬戎、扬拒、泉皋、姜戎、茅戎、伊雒之戎、陆洋之戎、九州之戎、无终等戎,曾在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建立过孤竹、会支、屠何、无终诸国。三、犬戎蒙古氏族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有犬戎国”,这说明犬戎是黄帝后裔的氏族。犬戎的分支也有几十个。因此汉文史籍统称北狄与犬戎为戎狄。

四、鲜卑蒙古氏族

《魏书·序纪》开篇说:“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这明确说明鲜卑蒙古氏族是黄帝正妃嫘祖儿子昌意之子的部族,是蒙古民族的组成部分。

五、仆骨蒙古氏族

徐整《三五历纪》中被称为“盘古”的蒙古“仆骨氏族”。

六、室韦蒙古氏族

《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行,鵗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牺氏得之,以袭气母”。这个能“挈天地”的“鵗韦”,是唐宋史籍中的“室韦”。他在文中排在伏羲之前,说明是非常古老的氏族。

现在流传在社会上的《蒙古历史》以及各种媒体或民间的一种说法:“蒙古民族的先民出自东胡”,这实在是太、太、太无知了。

七、乌桓蒙古氏族

《山海经·海内经》说:“北海(贝加尔湖)之内有山名幽都之山(兴安岭)黑水(黑龙江)出焉……有大玄之山(大兴安岭)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幽都、幽陵指拓跋鲜卑石室旧墟,玄丘之民是在大兴安岭狩猎的鲜卑蒙古氏族;“赤胫之民”是在大兴安岭以西至大泽(呼伦湖)游牧的乌桓蒙古氏族。

(三)蒙古民族之“蒙古”称谓

蒙古人原始信仰为“天”,称自己为“天族”即“忙豁勒(蒙古勒)”。几千年后的司马迁不知几千年前的“忙豁勒”的含义,以自己的理解称当时的匈奴几千年前的先民为“荤粥”,并将与其同时存在的其他蒙古氏族称为“山戎、猃狁”。对《山海经》的记载,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勘《山海经》认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即尧舜)之际”;后世学者毕沅考证《山海经》“作于禹益(大禹父子),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这说明其记载的“北狄国(北狄氏族)”、“犬戎国(犬戎氏族)”是真实存在的。但作为大学问家司马迁对《山海经》所记载的蒙古氏族“北狄国”、“犬戎国”等以“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为由故意不说可否。

上述氏族与其分支在“三皇五帝”母系氏族制时期形成了蒙古民族。因信仰为“天”而称自己为“天族”即“忙豁勒(蒙古勒)”。“蒙古”之族称,《蒙古秘史》记载为“忙豁勒”,也就是“蒙古勒”。忙豁惕、忙忽思与忙豁勒是同一意思。“蒙古勒”之族称,出自蒙古族民族信仰,为“天族”之义。汉文史籍记载的“蛮”便是对“蒙古”的简称。

(四)蒙古民族8000年前形成的证据

一、蒙古语言,是远古蒙古人在几万年的与大自然斗争中和人类自身活动中,与本身的进化同时逐渐形成的,因此是识别民族形成时代的“历史活化石”。蒙古基本语言在女神祖弇兹氏(第一个确定北极星并以其确定东南西北方向的“九天玄女”)时代既已初步形成,如人们尊称女神祖弇兹氏为“伊萨姆”或“伊萨姆那”(蒙古语“九天玄女”简称)。若干年后,伏羲氏与女娲组建母系氏族社会。在几千年的母系氏族联盟时代,蒙古各氏族间的频繁相互联系与交往使用,蒙古氏族语言逐步成熟完善并形成蒙古民族的语言。如未形成民族,各氏族间无来往或很少来往,则统一的民族语言不可能形成。在几百万平方公里地区分散活动的百多个蒙古氏族或部落都使用同一种蒙古语言,这一历史事实雄辩地说明蒙古民

族共同体早已形成。只是由于没有文字进行标准化规范,各氏族都无意中遗留有部分氏族方言。南方或江浙地区汉语方言,在北方汉人听起来如同外语,这也说明蒙古语言有地区方言是正常的。然而,蒙古民族的主体语言流传到成吉思汗时代,这“历史活化石”证明蒙古民族形成于8000年前。

二、蒙古人种的远古人类,再向前进化,近水楼台先得月必定先进化为蒙古人。都是蒙古人,因婚姻狩猎采集相互接触联系,成为一个民族群体是自然而然的必然之事。

三、蒙古民族组成后,为了强化族群认同与文化认同,可能做出了以“卢(龙)”为民族标志物“图腾”的一项决定。

四、以“卢(龙)”为民族标志物“图腾”的决定作出后,就像我国20世纪末为了迎接21世纪新千年建造《中华世纪坛》和《世纪坛碑》一样,可能作出了建造永久纪念物“族标”——“卢(龙)”的决定,并且决定全民族统一行动,各氏族都要制作。“族标——卢(龙)”的建造,不仅能强化族群认同与文化认同,还能发挥实际的母系氏族联盟社会建构与整合功能。因为当时没有文字也未发现铜,不可能建造石碑或铜鼎之类的纪念物,只能建造统一的“象形的”族标“卢(龙)”作为纪念物留给后世。证明该行为的出土实物证据有:在今辽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查海地区生活的氏族,用石块堆积成长19.7米的完整龙形,经碳14测定为8000——7600年;在今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地区生活的氏族,在其制造的陶罐上制出“猪首蛇体龙纹图案”,经碳14测定距今8000——7000年。

正因为有统一的部署,在山南海北各地生活的当时没得到这一通知的其他各氏族得知这一决定后,根据其条件,其后制造出玉、石、陶各种材料或各种形式的“卢(龙)”,考古发掘已陆续出土。如没有“建族标”的统一部署并且带有强制性,各氏族有各氏族的“氏标”和“图腾”,不可能时过境迁多年后在全国各地的各氏族都制造出各种“卢(龙)”或带有“卢(龙)”的各种物件。

五、蒙古民族的人,首先在血统上,出生时臀部有先天蓝色痕迹“蒙古斑”,这是长生天赐予蒙古人独有的特征。

六、蒙古人的人体特征为面部宽且扁平,颧骨突出,胡须和体毛不旺;尤其是门齿的铲形是蒙古人的独特显著特征。

七、蒙古人从远古时期开始崇拜火、信卜教等风俗习惯,都符合8000年前已形成民族的条件。

(五)《史记》对远古蒙古民族的记述有失误

“五帝”时期,蒙古民族的猃狁蒙古氏族首领“猃狁氏(同音异译为‘轩辕氏’)”成为蒙古民族首领,同时取得蒙古氏族联盟红山古国“猃狁国(轩辕国)”的大酋长职务,被后世尊称为“黄帝”。几千年后,司马迁《史记》可能限于当时信息和竹简记事篇幅的局限,只记载了“五帝”时代活动比较活跃的有代表性的猃狁、山戎、荤粥3个组成蒙古民族的氏族。对其他众多氏族,如《庄子·大宗师》说的“鵗韦氏族(室韦)”。对《山海经》所说的“北狄”、“犬戎”等蒙古氏族,司马迁则以“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为由

故意予以遗漏。

(六)《蒙古秘史》遗漏“巴塔赤罕”以前数千年历史是个历史遗憾

蒙古部被周穆王劲旅于公元前976年重创后,躲避到额尔古涅·昆地区隐居生活。到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出生已2100多年。

额尔古涅·昆地区是蒙古人避难地而不是祖源地。

由于那个时期蒙古没有文字,蒙古历史和重大事件只能凭首领们的记忆代代口耳相传。因没有能记忆百代以上事项的特殊天才人物代代相传,在公元1240年形成《蒙古秘史》时,因记忆中遗忘,只凭窝阔台汗、托雷以及有关人员等极少数人凭记忆从巴塔赤罕往下记载了22代,按每代30年计这最多为660年。按《多桑蒙古史》和《史集》记载的成吉思汗出生前2000年蒙古人险些被灭绝的说法,蒙古历史就遗漏了巴塔赤罕以前约1300多年的历史传承。

《蒙古秘史》记载的传承只是追溯成吉思汗前22代祖先,若说《蒙古秘史》是成吉思汗家族史的话无可厚非。若说《蒙古秘史》是蒙古族历史的话则遗漏了六七千年的历史,这不能不说是《蒙古秘史》的历史遗憾。

(七)《蒙古族简史》在蒙古民族历史问题上存在5项严重问题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族简史》是由中国社科院号称蒙古史权威专家的浙江汉人在“左倾”时期审查定稿的。该《简史》有以下严重问题。

其一、它犯了只看一点不及其余的严重片面性错误。将成吉思汗出生的蒙古部认定为蒙古族,认为成吉思汗出生的蒙古部之外的其他蒙古诸部都不是蒙古人。如把塔塔儿、翁吉剌、汪古、蔑儿乞、斡亦剌惕、克烈、乃蛮等部落统统看做是“蒙古部之外”的北方各族。

其二、它犯了割断历史的严重错误。蒙古民族是蒙古人种的人类中最早形成的民族,有八千多年历史。而该《简史》却说成“七世纪初”才有“蒙古部”。七世纪初才有个蒙古部,以前无蒙古部,那人类学家为何将亚洲人的祖先称为蒙古人种呢?割断蒙古民族与祖先的传承,蒙古人岂不成了地球外来客。

其三、中国的所谓北方民族,其实都是蒙古民族。该《简史》对北方民族的概念、内涵有严重错误的认识。

其四、《蒙古族简史》说“蒙古人记忆中最远古的历史,保存在《蒙古秘史》中”。而《蒙古秘史》是1240年时由窝阔台汗等上层少数有关人员凭记忆写的,只回

忆出22代祖先,以此推算蒙古民族也就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严格意义上说《蒙古秘史》是成吉思汗的家族史。因此该《简史》所说蒙古人记忆中最远古的历史保存在《蒙古秘史》中是在自欺欺人。

其五、该书将蒙古民族的定义、内涵压缩到无限小,有浓厚的民族政治倾向性,极左思想贯穿于全书。

(八)私有制地深入发展使蒙古民族的统一“解体”

蒙古母系氏族联盟组建即蒙古民族形成,这与成吉思汗“也客·蒙豁勒·兀鲁思”大蒙古汗国成立即蒙古民族恢复是同样的哲理。母系氏族社会时,蒙古民族在氏族联盟大酋长的统一领导下,虽氏族内部也不乏矛盾,但各氏族在各自生活地区生活繁衍。各氏族间为婚姻或相互切磋农耕、养殖以及狩猎技术或经验频繁相互亲密来往。大酋长与大家长没有任何特权,氏族也没有财产,因此地处山南海北的各氏族相互之间几千年相安无事,直到黄帝、炎帝、蚩尤之间为争夺霸权征战没有发生战争。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随着私有财产制的发展,首领们的特权不断扩大,加上人的贪婪本性,造成氏族间或部落间争权夺利,互相抢夺,首领们还通过战争争夺领地并掠获其他氏族或部落的成员做奴隶。这样一来,实力弱小的氏族或部落便在那交通和信息都非常闭塞的时代,尽量躲得远些,互相之间也尽量少来往。如此久而久之,已形成几千年的蒙古氏族共同体(蒙古民族)回到了各氏族或各部落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

到了周代,尤其是周穆王执政时期,他终生以驱逐蒙古人出中原地区为要务,险些杀绝蒙古民族。在这种大环境下,组成蒙古氏族共同体(蒙古民族)的各氏族各自保命唯恐不及,谁还奢谈民族统一?到了匈奴(原蒙古荤粥氏族)帝国时期,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高原同时统一了蒙古各氏族,蒙古氏族共同体(蒙古民族)恢复了。但不到百年,在汉武帝以毕生精力倾大国兵力穷兵黩武多年多次重兵打击下,蒙古民族各氏族又一次不得不分散求生存,又回到各氏族各部落各自为政的局面。此后在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活动中形成有各自特点的蒙古部落,如乞颜

部(由孛儿只斤氏、泰赤乌氏、主儿乞氏、禹儿斤氏4个氏族组成)、塔塔儿部(由秃黑里兀惕氏、阿勒赤氏、察罕氏、奎因氏、帖烈惕氏、不鲁恢氏6个氏族组成)、蔑儿乞惕部(兀都亦惕氏、兀洼思氏、合阿惕氏、脱里孛力斤氏、麦瑞氏、只温氏6个氏族组成)、克烈亦惕部(由只儿勤氏、汪豁只惕氏、忽里失列门氏、土绵秃别干氏、斡栾董合亦惕氏5个氏族组成)、乃蛮部、汪古惕部、斡亦剌惕、弘吉剌惕部、札答阑部、合答斤部、山只昆(散只兀)部、朵儿边(朵

鲁班)部、亦乞列思部、豁罗剌思部、散只兀部、不里牙惕(布里亚特)部、巴儿浑(巴儿虎、拔也古)部、兀儿速惕部、豁里(骨利)部、秃剌思部、秃马惕(即土默特)部、合卜合纳思部、康合思部、秃巴昔(今图巴)部

落等上百个名称。

(九)现在社会上流传的800年蒙古史是胡编滥造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蒙古史》绝大多数是800年历史,是从成吉思汗开

始计算的。这样一来,蒙古民族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不纯属胡编滥造吗!?

这个不符合历史事实、不符合逻辑的800年历史必须彻底更正!!

、克烈亦惕部(由只儿勤氏、汪豁只惕氏、忽里失列门氏、土绵秃别干氏、斡栾董合亦惕氏5个氏族组成)、乃蛮部、汪古惕部、斡亦剌惕、弘吉剌惕部、

札答阑部、合答斤部、山只昆(散只兀)部、朵儿边(朵鲁班)部、亦乞列思部、豁罗剌思部、散只兀部、不里牙惕(布里亚特)部、巴儿浑(巴儿虎、拔也古)部、兀儿速惕部、豁里(骨利)部、秃剌思部、秃马惕(即土默特)

部、合卜合纳思部、康合思部、秃巴昔(今图巴)部落等上百个名称。

(九)现在社会上流传的800年蒙古史是胡编滥造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蒙古史》绝大多数是800年历史,是从成吉思汗开

始计算的。这样一来,蒙古民族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不纯属胡编滥造吗!?

这个不符合历史事实、不符合逻辑的800年历史必须彻底更正!!

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自己总结)

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证明标准,又称证明程度或者证明要求,是证据法中的核心和灵魂。是诉讼中担任提供证据责任的诉讼主体对案件待证事实进行证明必须达到的程度。只有达到证明标准,该诉讼主体才能卸去其承担的提供证据责任,法院也必须根据证明标准衡量待证事实已经得到证明还是仍然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因此无论是对法官还是诉讼当事人,证明标准都是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简而言之,证明标准就是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所应达到的最低证据要求。 一、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概述 (一)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概念及含义 证明标准的抽象性以及具体案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证明标准在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分歧。 第一种观点:在英美法系国家,证明标准被认为是负有承担证明和提供证据负担的一方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予以证明应达到的水平、程度或量。在其诉讼法上,证明标准是以多元论为基本特征的。不同的诉讼法实行不同的证明标准,甚至在同一个诉讼法内部也可能因为案件所涉及的内容不同而适用相异的证明标准。所以英美法上的证明标准显得比较复杂。 第二种观点:德国科隆大学著名证据学家汉斯·普维庭认为“证明尺度也是一把尺子,衡量什么时候证明成功了;证明尺度也决定对某个具体内容的法官心证,它决定着法官必须凭什么才算得到心证” 第三种观点:墨非认为:“证明标准是指履行举证责任必须达到的范围和程度。是证据必须在事实裁判者头脑中造成的确定性或盖然性的程度,是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有权赢得诉讼之前使事实裁判者形成确信的标准。从证明责任的履行来看,证明标准是证据质量和证明力的测试仪。” 第四种观点认为,证明标准是证据份量的对比。如卞建林等认为:“证明标准是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举证的份量相对于对方当事人举证的份量来说,应当超过多少。” 证明标准不可能仅仅只是用言语做出精彩明晰的描述,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证明标准做出不同的理解,总体来看,证明标准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诉讼双方当事人的角度来讲,证明标准负有证明责任人的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必须达到的要求,如果证明不能达到证明标准将面临不利的法律后果;二是从法官角度来讲,法官通过自由心证判断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是否达到证明标准,或者说是证明标准是法官自由心证的界限;三是从证明标准自身的性质来讲,证明标准是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的一种尺度。

你知道哪些搜索事实与证据的方法

1.你知道哪些搜索事实与证据的方法? 答: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调查、访问、观察记录、做实验等。 2.有人认为,像“四害”这些对人类有害的动物越少越好。你认为呢? 答:为保持生物多样性,我们不能全部消灭这些有害的动物,而是应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以减少它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有人说蝴蝶是害虫,假如你是只蝴蝶,请为自己辩护。 答:首先我不是害虫,我的理由有:1)我的色彩千变万化,很美丽;2)我的同类有许多很珍稀,是受到法律保护的;3)我的幼虫毛毛虫是鸟类的食物;4)我还能帮助植物传播花粉;5)还有许多关于我的故事和传说。大自然离不开我们,人类也离不开我们,所以,希望大家好好保护我们。 4.运动前后,呼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答:运动前呼吸慢,运动后呼吸会变快,因为运动后需要更多的氧气,只有加速呼吸才能提供更多的氧气。 5.空气中的氧气会用完吗?不了使氧气不致用完,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有绿色植物在,空气中的氧气就不会用完。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 6.大气污染物来自哪里,它们危害有哪些? 答:大气污染物来自1)机动车的尾气;2)工厂里的烟;3)田间打的农药;4)没洒水就扫的地面等;大气污染物会造成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咽炎、鼻炎、肺炎等。7.怎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呼吸卫生与健康? 答:课文第21页 8.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答:首先种子必须是活的,是完整的;再就是保证有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9.植物的营养物质是怎样传输的? 答: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由茎把水分传送到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10.植物根的功能有哪些? 答:根的功能有:1)吸收水分和养分;2)运输水分和养分;3)固着和支持作用;4)贮藏水分和养分。 11.描述一下植物的一生。 种子播种发芽浇水、施肥、光照成熟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12.地球上有生命物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水、温度和大气层。 13.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课文第40页 14.在黑夜中活动的食肉动物,如猫头鹰等,可以离开阳光生存吗? 答:首先绿色植物吸收土壤和空气里的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没有绿色植物,食草动物就无法获得食物。没有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也无法生存。所以,离开阳光,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都将无法生存。 15.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早上影子长,偏西;中午影子短,正午为零;下午影子长,偏东。 16.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太阳高度越高,气温越高。 17.人的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位有什么关系? 答:人的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位是相反的。再补充,如

民事诉讼证据

第十四章民事诉讼证据 [提要]证据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在证据制度面前,证明责任和证明目标是关键, 它引导着当事人的举证和质证,影响和制约着法官对证据的采信。民谚曰:“打官司就是打 证据。”因此,本章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本章,要正确认识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的基本原理和精神;理解和掌握证据的概念、特征、证据的分类和形式、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对象和证明标准;准确把握证明责任的概念、分配以及意义;正确理解和运用当事人的举证、 质证和人民法院查证、认证制度,提高运用证据实现司法公正,保障正当利益的能力。 重点问题: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作为法院定案根据的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三个基本属性;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七种; ●证明责任的本质是事实真伪不明所引起的败诉风险,证明责任的功能是事实真伪不明 时引导法院作出裁判,即哪一方当事人负责任,便将不利的裁判后果判归该方当事人承担; ●我国宜采用法律要件分类说作为分配证明责任的学说,我国民事诉讼中分配证明责任 的一般规则是当事人须对法律规范中对其有利的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 ●提供证据的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为避免败诉危险而向法院提供证据的必要,这一责任与证明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证明责任是固定的责任,在诉讼过程中不会发 生转移,提供证据的责任是动态的责任,会随着法官心证的变化而转移; ●证明标准,是指法官在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民事诉讼通常的证 明标准是高度盖然性,即法官从证据中虽然尚未形成事实必定如此的确信,但在内心中形成 了事实极有可能或非常有可能如此的。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一、民事诉讼证据界定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何谓民事诉讼证据呢?诉讼法学者的认识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主张: 1.客观事实说。主张者认为民事诉讼证据是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 2.手段说。认为民事诉讼证据是诉讼主体在诉讼活动中用以查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手段。 也称为证据形式,即法律明确规定的各种证据形式。如书证、物证、鉴定结论等。 3.内容与形式统一说。认为民事诉讼证据由内容和形式共同构成。证据的内容即事实材料;证据的形式,也成为证明手段,它是证据的各种表现形式。所有诉讼上的证据都是事实与证明手段的统一体。 在上述的各种观点中,我们认为内容和形式统一说是正确的。所谓证据的内容是指各种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所谓证据的形式是指已为法律确认的各种形式。《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有下列几种:(1)书证;(2)物证;(3)证人证言;(4)视听资料;(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 对于民事诉讼证据特征问题,我国证据法学者认识不太一致。在法律真实证明目标和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下,证据的特征应当是真实性、关联性和法律性。为此,《若干规定》第50条规定:“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

民事诉讼证据清单模板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证据清单 序号 证据名称 证据来源 证明 页码 1 原告常怀玉身份证复印件 原告提供 原告身份信息 1 2 被告江上飞身份证复印件 被告提供 被告身份信息 2 3 结婚证复印件 原告提供 原告与被告于2008年5月4日登记结婚 3 4 户口薄 原告提供 原被告于2004年6月14日生有一儿子江淮 4 5 房产证复印件 申江市江汉区房产局 申江市江汉区江城路828弄98号的别墅为夫妻共同财产 5-6 6 申江市泽国证券公司江上飞的帐户 被告提供 帐户中的资金为夫妻共同财产 7 7 证人李芳的证言 原告提供 夫妻因感情不合已分居两年 8 8 证人钱壮勇的证言 原告提供 夫妻因感情不合已分居两年 8 8 房地产估价报告书 申江市新时代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申江市江汉区江城路828弄98号的别墅市场价值约为1200万人民币 9 9 房地产估价报告书 申江市新时代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申江市江汉区河川东路89弄8号101室的房产市场价值约为310万人民币 10 10 房地产估价报告书 申江市新时代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申江市滨江区海滨路899弄6号I902室的房产市场价值约为460万人民币 11 11 公司变更登记备案复印件 申江市工商局 申江挺美衬布有限公司在工商局进行了变更登 12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注:本清单共1页,证据材料共15页 提交人:常怀玉提交时间:2012年10月7日 提交法院:申江市滨江区人民 法院 记,将公司名称变更为 申江金洲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12 江淮学费收据 申江市滨江区滨江小学 江淮上学需学费约为每年1200元人民币 13 13 江淮食宿费收据 申江市滨江区滨江小学 江淮每月须向学校交纳800元食宿费 14 14 补习班收据 申江市新东方学校 江淮每月需缴纳其余教育费用约100月每月 15

贵州各少数民族介绍资料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今天生活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多属汉藏语系,其下又分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和苗瑶语族以及仡拉语族。属藏缅语族的民族有彝族、白族、土家族等;属壮侗语的有布依族、侗族、水族、毛南族等,均出自“百越”;属苗瑶语族的有苗族、瑶族、畲族等,皆出自苗瑶族系;百濮族系,属汉藏语系中的仡基语族,如仡佬族、僰人、羿人等,是为古代的“濮人”。 在对贵州各大族系迁徙入黔的历史中发现,政治挤压,军事征服,制度嬗变等因素,是使四大族系进入贵州的主要动因。而贵州的历史即此亦可被视为一部移民史。民族对流与穿插的结果,造成了贵州境内民族区域分布中既有集中聚居,又交错杂居的情况。各个不同民族分化融合,四大族系,在长期的迁移中,逐渐分化成今天的各种不同民族。 贵州回族人口有16.87万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72%。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县、安顺市平坝县、普定县,六盘水市各县,贵阳市。 贵州土家族人口有143.03万人,占全国土家族人口的17.82%,聚居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印江、黔东南自治州的镇远、岑巩县、遵义县的道真自治县。 贵州的侗族有162.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5.01%,主要聚居在黔东南各县和铜仁地区玉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万山特区。 贵州的毛南族有3.12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数的29.1%。是全国10个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平塘县。 贵州的彝族人口有84.36万人,主要聚居在黔西北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 贵州畲族有4.49万人,主要聚居在黔东南州麻江县、凯里市,黔南自治州都匀市、福泉市。 贵州仡佬族人口55.9万人,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96.48%,主要分布在遵义的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平坝、普定县、关岭自治县、铜仁地区石阡县,毕节地区黔西县。

念斌案 证据与证明标准

案例讨论三、念斌案(证据与证明标准) 一、案情 念斌,1976年出生,福州平潭人。念斌与平潭县澳前镇南赖村丁云虾曾分别租用澳前17号陈炎娇相邻的两间店面,经营水果、食杂等同类商品。 2006年7月27日晚,陈、丁两家用餐后6人同时中毒,丁云虾一对儿女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警方检验显示,两人系氟乙酸盐鼠药中毒死亡。 2006年8月1日福州市公安局首先从呕吐物中检验出氟乙酸盐,同时在念斌食杂店外面靠近卫生间的门把上检出“疑似”氟乙酸盐毒物的物质,便出具了门把上“倾向于认定”存在氟乙酸盐的分析意见书该分析意见书令平潭县公安局将视线转移到念斌身上。 8月6日福州市公安局在检验了数十件物品之后,从被洗刷干干净净的炒菜铁锅里检验出氟乙酸盐毒物。据此,念斌被平潭县公安局认定具有投毒作案的重大嫌疑。 8月7日念斌被平潭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以“留置盘问”的方式留置审讯,8月8日被拘传,据传当天下午做出从水壶内投毒的有罪供述。8月9日被拘留,8月18日被平潭县检察院批准逮捕。 10月11日平潭县公安局以念斌犯故意杀人罪将案件移送平潭县检察院审查起诉。平潭县检察院以被告人念斌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于2006年11月6日转至福州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福州市检察院受理后退回补充侦查一次,平潭县检察院于2007年1月8日再次将此案移送福州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间,福州市检察院依法延长审查期限15日。 终身。念斌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2008年12月18日,福建省高院在开庭审理该案后,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将案件发回福州中院重审。 2009年6月8日,福州中院再次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处念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念斌不服再次提出上诉。 2010年4月7日,福建省高院做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案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死刑复核。 2010年10月28日,最高法院以“第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认定被告人念斌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不核准福建省高级法院维持死刑的裁定,并撤销福建省高级法院维持死刑的裁定,将案件发回福建省高院重新审判。 2011年5月5日,福建省高院也撤销了福州市中级法院对念斌的死刑判决,该案件发回福州中院重新审判。 2011年9月7日,该案在福州中院再次开庭审理,在没有新事实新证据的情况下,福州中院于同年11月24日再次对念斌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随后,念斌第三次提起上诉。 2014年8月22日,福建高院作出终审判决:1、撤销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榕刑初字第104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2、上诉人念斌无罪。3、上诉人念斌不承担民事赔偿责 1被害人俞攀俞悦俞涵分别是丁云虾的大儿子、女儿和小儿子。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 蒙古民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和自治民族。蒙古民族在繁衍生息、兴盛发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俗。 一、族源与族称 (一)蒙古民族族源 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系诸部族。即包括东胡、鲜卑、契丹、室韦——达怛。东胡人大约与匈奴同时见于史乘。东胡,是华夏人对当时内蒙古东部地区族属相同或相近的各部落的总称。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征服了东胡人,把他们划归左贤王统治。 东胡人及其后裔的居地大体上就是内蒙古东部地区。从昭乌达沙漠到额尔古纳河流域,是以东胡人和他们的后裔——鲜卑、后来的契丹、室韦——达怛人为主体的语言相同或相近,地域相连,风俗习惯也相似的各个部落的居住地。东胡后裔鲜卑人乘匈奴的衰败,占据了蒙古高原,强盛一时。“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人进入内地,并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南凉等几个割据政权,后来拓跋鲜卑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7世纪以后,进入内地的所有鲜卑人最终同化于汉族之中。 在鲜卑人迁进内蒙古西部地区和内地以后,北魏时期在东胡故地居住的主要有契丹和室韦人。契丹人属于地道的蒙古人种。起初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共有八个部落。他们在内部的争战、唐朝和突厥的统治、同邻族的战争中改变自己民族学面貌。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辽王朝后,其统治遍及蒙古高原,许多部落都向辽王朝称臣纳贡。1125年辽亡于金,而辽宗室耶律大石又在中亚建立了西辽国。这样,契丹人大部分同化于汉族以外,一部加入了形成中的蒙古族。 室韦——达怛人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东西、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两岸。史籍称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6世纪时,室韦——达怛人分为五大部,曾受突厥的统治,后与唐朝保持密切关系。室韦、达怛这两个名称在汉籍中可以互通互易,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室韦——达怛人。唐朝时,称室韦为“十三姓达怛”。室韦——达怛人的语言,保持东胡后裔语言的特点和方言,这种语言和方言,叫作原蒙古语。 (二)蒙古民族族称 蒙古民族的名称起源于蒙古地区东北部的一个室韦部落——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的汉文译写,见于《旧唐书·北狄传》。蒙兀室韦的居地在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后来,关于蒙古一词的不同译写还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等。写作“蒙古”,最早见于《三朝北盟会编》所引《炀王江上录》。“蒙古这个词开始只是—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汗国以后才成为一个新兴民族的共同称谓。 二、语言与文字 (一)蒙古语言 蒙古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个国家。中国境内的蒙古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 蒙古语的主要特征有:在语音方面有严格的元音和谐律,即按照元音舌位前后或圆唇不圆唇进行和谐,如在一个词里,要么都是后元音(阳性元音),要么都是央元音(阴性元音)。但是前元音(中性元音)与后元音或央元音均可出现在同一个词里。在形态学方面以词根或词干为基础,后接附加成分派生新词和进行词形变化;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后置词和形动词,都有数或格的语法范畴;动词都有时、体态、式等语法范畴。在结构学方面,名子中的语序都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被修饰语之前,谓语在宾语之后,各种状语在句中都有一定的语序。

民事诉讼证据清单、目录范本

民事诉讼证据清单、目录范本 编 号 证据名称证据来源证明事实 1、申请人的身份证复 印件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 局签发 申请人是适格的诉讼主体。 2、被申请人的护照复 印件澳大利亚国悉尼护照 署签发 被申请人是适格的诉讼主体。 且李虹敏与持有号码为: E4023695的澳大利亚护照的 李虹敏(LI HONG MIN)为 同一人。 3、广东省公证处出具 的被申请人的澳大 利亚护照翻译本复 印件 广东省公证处出具 4、被申请人国内身份 证复印件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签发 5、编号为0077196号的 《房地产买卖合同》由申请人、被申请人 以及中介方满堂红 (中国)置业有限公 司广州分公司三方签 订。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成立 合法有效的房产买卖合同。 6编号:穗房地证字第0565804号《房地产 证》广州市国土局房管局 颁发。 买卖标的位于广州市天河区 下塘西路435之三号502房,该 房产系被申请人所有。 7房地产登记簿查册 表 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 8、收款证明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开 具申请人已按约定交付定金30,000元。 9收款收据中介方满堂红(中国) 置业有限公司广州分 公司向申请人开具申请人已向中介方支付5000元中介费。 8、申请人与被申请人 双方的录音光盘及 文字资料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电 话协商房产买卖纠 纷。 原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变更 为一次性付款,付款时间变更 为房屋可以交付使用且双方 办理过户当日。 9、《通知》及编号为: EI552800827CS的 国内特快专递邮件 详情单通知为中介方向被申 请人发出,详情单为 邮政部门向中介人出 具 被申请人拒绝继续履行合同, 中介方通知其继续履行合同, 并且已通过特快专递的行方 寄送被申请人。

我国的少数民族教案

第二课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执教者:檀圩镇中心小学谢燊辉 教学目标: 1、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分布、人口、传统节日。 2、通过对这五个民族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分布、人口、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1、从歌曲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我们中华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庭中的五个成员,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板书课题: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二、自学指导 自由读课文第7—9页,完成表格。 1、学生自学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展示相关图片和完成表格填写。 三、阅读与思考 1、读一读,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什么?想一想,回族男子通常会戴什么颜色的号帽? 2、看一看,从这三幅图中你了解了什么?

3、想一想,蒙古族的“马头琴”名称的由来,是否与马的头部有关系? 四、探究与体验 1、情景对话。 要求:两人一组扮演这节课中认识的民族,相互介绍有关民族的节日和习惯。 2认一认邮票上的民族。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有关的分布、人口以及传统节日。几千年以来,我国的各个民族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共同建设了美好的家园。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各族同胞的努力,所以我们各个民族更要团结一致。 板书设计: 第二课 汉族蒙古族回族 }团结一致 藏族维吾尔族

证据收集合法性事实的证明方式和证明标准

证据收集合法性事实的证明方式和证明标准 证据收集合法性的事实与犯罪构成事实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是用于证明犯罪构成事实存在的证据法事实。对证据收集合法性事实,应当适用严格证明,与犯罪构成事实的调查相独立,确立“先行当庭调查为原则,法庭调查结束前进行调查为例外”的调查程序。对证据收集合法性事实,应当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证明责任,适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一、证据收集合法性的事实与犯罪构成事实的关系 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方式和证明标准,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核心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证明对象和证明责任紧密相关。针对不同的证明对象,需要由不同的证明主体承担证明责任,并且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2012年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已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承担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责任,在此基础上,为合理界定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方式和证明标准,关键在于确定“证据收集合法性的事实”这一证明对象的法律属性。 有观点认为,证据收集合法性事实,不是犯罪构成事实,仅是证明特定证据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资格的事实,因此,对证据收集合法性事实的证明,不适用犯罪构成事实的证明标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将证据与犯罪构成事实割裂开来,值得商榷。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这是证据裁判原则最基本的要求。证据与犯罪构成事实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无论是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还是审判机关认定的犯罪事实,都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证据,犯罪事实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正是有鉴于此,实践中对犯罪构成事实存在的争议,通常体现于对特定证据的争议。 围绕证据存在的争议,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证据资格,二是证明力。在诉讼过程中,特定的证据要想成为定案的根据,需要经过两个环节的审查:第一个环节是审查认定特定的证据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资格,即,能否被法庭采纳为诉讼证据。如果特定的证据材料被认定为非法证据或者与案件事实没有关联,就不具有证据资格,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第二个环节是审查认定特定的诉讼证据对犯罪构成事实的证明具有多大的证明价值,即,能否被法庭采信为定案的根据。如果特定的证据材料欠缺可靠性,无法查证属实,就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据此,

浅谈判决书中事实、证据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精品文档】

浅谈判决书中事实、证据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判决书是法院在做出判决之后出具的一种司法文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8条,判决书作用是,1、写明案子的案由;诉讼请求;和理由。2、判决书认定了事实、理由和适用法律依据。3、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的负担。4、上诉期间和上诉法院。5、判决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盖人民法院公章。判决书完成并下发给当事人,才表明案子审理结,是案子的收尾工程,判决书的作用不可替代。如果败诉方不执行判决,可以作为法院执行庭执行的必要的依据。 法治的目的就是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平和正义,使社会处于有序状态。当原有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变化, 新的争端和纠纷出现时,最终的裁决便是法律的调整,因为判决的意义既是对特定冲突做出法律上的解决,也是对公共利益的保障,既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然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 不少当事人在输了官司以后,对法院的判决不理解、不认同。究其原因,除了当事人文化程度或法律知识方面的欠缺外,法院判决文书格式化语言过多、针对性不强也是重要因素。判决文书讲法、讲理不充分,一般的当事人很难读懂, 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上诉、申诉、缠诉。法律是神圣的、严肃的, 判决一旦生效,即具有了强制执行力,这就是法律的权威。但是, 权威不是简单地靠强制手段建立的,还要依靠法律自身的力量和充分的说理来维护。当事人之所以到法院打官司,相信法院是说理的地方。因此法院不仅要对案件做出判决,更要充分说明判决理由。这样, 当事人才能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判决,执行判决。充分说明判决理由,有利于提高法官素质,保证办案质量。 关于证据,目前法律上明确规定了这么几种:(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上述证据是人民法院和行政复议机关客观、公正审理(复议)案件,做出正确判决和决定的重要依据。如果证据确凿、真实可信,那么印证的事实就是清楚的;反之证据不足,有明显缺陷,那么印证的事实就不清楚。可是在实际审理(复议)案件中,由于争讼的原告与被告或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为了赢得官司,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对自己一方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行为是正确或者是无辜的,同时用以指控对方的行为是违法或者错误的,这就不能排除所提供的证据中有不真实,

达斡尔族民族历史及现状情况

(一)达斡尔族民族简介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另外两个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 2013年达斡尔族3.28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9.43%,占全旗少数民族人口的47.81%。 全国达斡尔族人口共有12.4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等三个省区。其中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莫旗是全国达斡尔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达斡尔族文明的发源地。 3、民族由来 据许多学者研究表明,达斡尔人是古代契丹人的后裔。唐宋年间,达斡尔先人在我国北方建立辽朝,后被金朝取代。金元时代,达斡尔先民除一部分北避到黑龙江上游南北岸外,还有一部分从属于金朝,仍聚居在讨浯河(今洮儿河)流域,直至元末才北迁。元代的达斡尔族是蒙古势力扩大以后,汇入蒙古的契丹达斡尔族,所以,他们一直将契丹达斡尔的传统保留下来。元灭后,达斡尔先人遗留于黑龙江上、中游地方,主要在北岸。明初,曾设奴儿干都司、海刺儿千户所以及许多卫来管理达斡尔族。清初,达斡尔又成为扩大后的满洲的一部分,被套满族称为“伊彻满洲”,即新满洲

(进来的满洲之意),直至清末、民国年间,达斡尔族在蒋介石实行的只承认五族共和的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下,只能被称为“达斡尔蒙古”。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关照下,达斡尔族才被承认为单一民族。 4、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 在服装上由于达斡尔族一直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并受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过去以皮制服装为主。后来,随着产品交易的发展,纺织物服装在达斡尔族中流行。直到解放前后,皮制衣物仍为达斡尔族群众所钟爱、穿用。时至今日,达斡尔族在喜庆活动和节日里都要身着西装或精心制作的艳丽的本民族服装。 在饮食构成上,以前达斡尔人因狩猎、放牧等原因肉食占较大比重,近代转为粮食为主,但在节日和宴宾待客时,有些传统的食品和吃法如“手把肉”、“坤必乐菜”等仍为绝大多数达斡尔人所偏爱。 在居住上,达斡尔族人定居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黑龙江沿岸时就建有村寨和房屋。达斡尔族的村屯和住房(主房)一般是座北朝南而建。住房大小两间、三间、五间不等。主房庭院两侧为厢房,或盖仓库、碾房,庭院四周围以木质栅栏或篱笆。房屋为土木结构,用松木或柞桦木做屋架,以沼泽塔头挤垒外墙,里外抹泥。屋顶铺细柳枝编织成的房盖,

搜集事实与证据的方法有那些

1搜集事实与证据的方法有()。 2、蝴蝶是由()变来的,是()的食物,蝴蝶的一生经过()()()()四个阶段。 3、像()一样,蝴蝶也是传播()的昆虫。在香港()和()受到法律保护。 4、呼吸时,我们吸进了空气中的(),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能使()变浑浊 5、空气是由()()()()等多种气体组成的。其中人体所需要的氧气约占空气的()。 6、人的呼吸系统由()等器官组成,。其中()是呼吸器官,吸烟会危害 ()等器官,尤其对()危害严重7。种子发芽的条件是:()、()、和() 8、一棵完整的植株由()等部分组成。 9、植物根的作用是()、()、()茎的作用是()、(),叶的作用是()。10一朵完整地花由()组成。 11、植物的一生经历()、()、()、()、 ()、五个过程。 12、太阳是一个能和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体。它给我们带来了()和()他每时每刻都释放出巨大的()虽然很少一部分到达地面,却足够地球上()的而需要了。观察太阳时不要()太阳,以免伤害()因为( )。 13、太阳的表面火舌翻滚,热浪升腾,温度约达()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摄氏度到()摄氏度。 太阳的体积很大,大约是地球的()倍。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千米。 14、、我们生活和生产中利用太阳能的有:()()()、()() ()、()()。 15太阳高度是指(),角度大,太阳高度就()。 16、《二十四节歌》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春指的是_____________夏指的是______________。秋指的是____________冬指的是_____________ 19、夏至在每年的()月()日冬至在每年的()月()日 20、()是我国古代人们根据影子移动规律制作的计时仪器。是用一根()投出日影()和()在一日内变化规律测定时刻的。 圭表是我国人民用来测量()的天文仪器。也是人根据影子移动规律制作的测定()和()的仪器。

[对《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理解]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对《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理解]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已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此条是对民诉法第64条的完善,将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与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合二为一,对指导审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传统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即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有的法官在民事审判工作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致使以往审判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未能得到根除,影响了人民法院公正与效率的世纪主题。为此作者试从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含义及此条规定的意义和运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举证责任的含义 举证责任通常也称证明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诉讼中所主张的案件事实以证明的责任,以及在诉讼结束之时如果案件事实仍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应当由该当事人承担败诉或不利后果的责任。具体包括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1、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又叫主观上的证明责任、形式上的举证责

任,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就是对其最典型的概括。这是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强调当事人在诉讼中是否实施了举证行为,但未能考虑到举证责任与诉讼结果之间的连接,忽略了举证责任的实体法性质,不能够反映举证责任这个概念的最本质内容且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应当对哪些具体事项进行举证没有明确,无法完全解决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对当事人未能尽到举证责任应承担什么后果也无明确规定。由此而来的问题就是当事人缺乏举证的积极性和诉讼的风险意识,不利于当事人保护也给审判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造成消极影响。 2、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又称客观上的证明责任、实质上的举证责任,它是指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存在与否不能确定时应当规定由哪一方当事人对不利后果进行负担的一种风险和责任。它强调当事人的举证后果,它是实体法上的要求,是从实体法的适用原则中派生出来的,由实体法预先设定的不能转移的举证责任。它是固定于一方当事人对一种对待证事实不可证明或解释时的风险分配形式。该责任的建立前提是:法官不能因案件事实不清而拒绝裁判。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对民事争议进行司法裁判其目的是对当事人因其民事权利的争议凭其私力无法得以解决而由国家采取的公力救济。若允许法官因案件事实不清而拒绝裁判即背离了公力救济的初衷也不符司法权是判断权的法理。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法院受理后法官必须

蒙古民族的神话和传说

蒙古民族的神话和传说 神话和传说是民间留传下来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是古代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传说,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纯属幻想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蒙古民族和我国其他民族一样,神话和传说极为丰富。除了一部分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作品,其主要部分保留在《蒙古秘史》《黄金史》《蒙古源流》等古代典籍中。 蒙古民族的神话,产生和繁荣在民族统一前的原始氏族社会里。这时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森林狩猎居民和草原游牧群体在严寒的北国艰难地生产和生活着,频繁剧烈的部落战争又使社会处于无休止的动乱之中。因此,部落民众要求征服自然以改善处境,铲除邪恶势力以求得和平安宁,这种强烈的理想和愿望便借助于神话得到了生动形象的体现。蒙古民族的神话触及的社会生活层面很广,诸如对日月星辰奇妙变化的解释,对大地山河、五种牲畜来历的记述,对火的来源及其伟大作用的赞美,以及对部落征战、血亲复仇的夸张式描绘等等。神话主人公大都是一些力拔大山、气吞山河、

浑身放射着神异光彩的马上英雄或猎户强人,他们能引来大海之水灌溉沙漠,把不毛之地变成牛羊遍野的肥美草原;他们的骏马转眼之间就携带着主人跨山过海,升天入地,从万敌之中掳获酋首。战士阵亡,用一片树叶就能让他起死回生;危楼高耸,巧匠把它盖到了离天仅有三指之遥。蒙古民族的神话中,这种天马行空般的瑰丽幻想,人与天比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都是为了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古代蒙古民族劳动人民萌芽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念,在神话中表现得特别鲜明。 《保牧乐》《吉雅其》等神话中的主人公同其他古代神话中的神一样,都是一些脚踏大地,勤劳淳朴的牧民。他们被尊崇,甚至被提升为神,只是因为劳动出色,或者勇于同蔑视众生的天帝作斗争,造福于人类。他们生前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死后仍在保佑着牲畜,关怀着百姓。这些神也像活着的人一样爱虚荣,好恶作剧,但是又天真可爱,并不使人觉得神鬼的恐怖,这同其他高高在上、凛然可威的神?o 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蒙古民族的传说比神话产生较晚一些。在后代的流传中,许多神话中的“神”,越来越富于现实中人的品格,而传说中的人则往往被神异化,甚至被提升为神,这样辗转相因,神话和传说的界限就模糊不清了。蒙古民族的古代传说大都是记述族谱世系,奇闻轶事,或者是歌颂英雄行为。有的虽

刑事诉讼证据和证明标准问题研究

强制医疗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以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诉讼程序比较法为视角刑事诉讼中的强制医疗程序特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鉴定为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采取强制性治疗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消除精神病患者的人身危险,维护社会的稳定。据此外国刑事诉讼创建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我国移植国外良好的法律制度,并结合了本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司法实践,立法者在新《刑事诉讼法》专门增设了强制医疗程序,并对其适用范围、决定主体、启动程序、审理程序、救济程序、解除程序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但是,仍有一些法律规定不甚明确的问题,这些问题有赖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并且制定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解决,使其日趋完善,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以利于强制医疗程序的正确实施。而本文简要叙述刑事诉讼中有关强制医疗程序的有关问题。 一、强制医疗的概述 在《刑事诉讼法》修正之前,我国立法上并没有关于精神病人强制治疗的明确规定,而对其进行理解也主要是通过刑法层面。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刑法》仅仅从原则规定了对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处

理方式,而并未明确确立强制医疗制度及其程序,特别是作为刑事法律实施保障的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医疗制度的长期空白,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极大的困窘。新《刑事诉讼法》新增6个条文规定了强制医疗的适用范围、决定主体、启动程序、审理程序、解除与救济机制。作为刑事诉讼法的特别程序,与其之后出台的有关司法解释构建了我国强制医疗的制度,明确了强制医疗的概念。(一)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概念和性质 我国刑法第18条第1款之规定以及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明确了刑事诉讼强制医疗程序的内涵,其特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鉴定为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采取强制性治疗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消除精神病患者的人身危险,发挥其防卫社会、抚慰弱者和保障人权的功能。因此我国的强制医疗程序作为一种对于精神病人的措施,具有保护性、强制性、治疗性的特点。 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典中与我国强制医疗性质类似的制度系保安处分。由于我国刑法对强制医疗的性质缺乏具体明确的界定,导致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强制医疗的性质存在不同认识。有学者认为是保安处分,“强制医疗是我国现行刑法明文规定的一种刑法上的保安处分,也是世界各国保安处分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保安处分。”也有人认为是行政强制措施,还有人认为是刑事强制措施。认识的不

一个蒙古族谈的历史及民族问题

一个蒙古族谈的历史及民族问题(2008-11-17 14:48:01)转载标签:宗教外蒙蒙古族民族问题成吉思汗中国杂谈分类:网络精选文摘 首先说说民族,请诸位网友自己问自己,一个民族你们认为什么最重要,文化、血缘、利益,在这三样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基础。 一个民族之所以称为民族是因为有他核心的精神,就如中华民族(汉族)有诸子百家、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海外华人即便是有了外国国籍在外漂流了几百年但是中华的印记还刻在骨子里永不消磨,我家很多人虽然身份证上写着蒙古族,但是每年祭祖都要冲着老家的方向,有些东西不是所谓身份证明就能抹杀了的,文化的印记永远镌刻在中国人心中,按靠苛刻的定义,中国没有几个民族,大多数都是族群,能够上民族之称的只有汉族、维回(回教民族放在一起毕竟信仰统一)、藏族(算半个),其他的只能算是族群。 满族和蒙古族为什不能算是民族,中国蒙古族的原因我说过,他的主体没有了别看喊着成吉思汗很响,但是情势需要让他们批判成吉思汗也会很痛快的;而满族从血缘到文化还有什么,以前一直宣扬自己是纯的,但是基因检测证明他的汉族血统占据主体,加上汉八旗的话,这个少数民族从血缘上完全可以看成是汉族分支,而文化他又有什么文化? 读马戎教授的文章,你会感受到现代版本的夷变夏夏变夷,马戎是回族,可是他或许比很多汉族都爱国,这是文化认同,而大量的汉改少又是什么认同,利益吗?基于政策优惠的利益共同体,连利益认同都算不上,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子的认同感,文化血缘利益我们需要什么?让少数民族认同什么拥护什么?我们的政策该如何修改? 先说说认同吧,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民族/汉族,我说的直白一些,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实际上离不开汉族,离开汉族他们一文不值,例如某些独立势力,如果没有中国也就没有人会养着他们,这群人的存在即是给中国捣乱的搅屎棍。有了汉族才有了中国,汉文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代表,也许说的不好听,但是事实如此。 那么少数民族的认同该如何定义,这里先要分清少数民族中那些能成为民族,那些称为族群,标准大家各自标准不同,作者就不设一个标准了。本人因为算是一个少数民族也认识一些少数民族就来说说,第一,并不认为自己和汉族有区别或者就是汉族一部分、分支;第二,虽然有区别,但是主体上认同中国自认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愿意为国家出力;第三,有强烈信仰凝聚力,大多数族人和汉族不同,有国家认同感而没有文化认同感;第四,感觉和中国、中华民族、汉族格格不入,仇视中国或者漠视。 我们怎么建立一个有利于国家的民族政策,我觉得只要把少数民族文化等同于地区文化,把少数民族弱化为地域概念,政策上不必照顾只要平等(南方一些地区近两年开始实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优惠一体化可为借鉴)即可,过分的民族照顾以及民族划分是在凸显民族分歧,而不是融合,如果当初没有这套政策,现在我们谈论的就没有意义了。中国自古就有夷变夏夏变夷理论,认同中国文化中国利益的就是我们的同胞,不认同的自然是外人,标准很简单,就看我们怎么做。在现代打打杀杀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文化经济的交流侵略虽然看不到刀光剑影,但是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彻底失去其原创文明,文化道德价值观被置换,皮还是那张皮芯被换了,参见台湾绿营。

刑事证据与事实关系辨析

刑事证据与事实关系辨析 吴永毅 摘要事实认定是刑事审判的一项重要活动,是适用法律的前提。由待证事实向证据事实的转换依托的则是证据。证据与事实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即证据不是事实,但证据蕴含事实。在刑事诉讼中准确的适用证据以认定案件事实需要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完善法官的自由心证。 关键词事实认定证据非法证据排除自由心证 刑事审判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审判原则,刑事审判活动包括事实认定、适用法律两项活动。刑事诉讼事实认定争议相较于适用法律争议而言,事实认定争议更多,且缺乏明确的事实认定标准。尤其在刑事疑案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面对控诉机关的控诉,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举证难度大,在审判中易形成事实认定不清或事实认定错误,成为诱发错案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从李久明案事实认定为例,辨析刑事证据与事实的关系。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这是辨析刑事证据与事实证据的前提。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证据。 (一)事实的含义及刑事诉讼中的案件事实 在汉语词汇中,事实是指事情的真实情况。事实是对事物实际情况的一种说明、断定。事实是人对于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或其情况的一种判断,是关于事物的一种经验知识。①事实,不同于事物,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独立于人的意识。事实是以描述、判断等作为媒介对感性认识的再现。由此可知,事实并非必然是客观真实的,它可能因为“人”的主观动机、感官错误而受影响。 刑事案件中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当然也是事实的一种。案件事实是人对与案件相关现象的感知,判断。②对法官而言,对案件的确信即可作为裁判的根据,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法官对案件事实的确信、采纳使之成为法律上的事实,是法庭判决其有罪、无罪的根据。判决书中的案件事实并不必然是案发时客观、真实的情况,但一份公正的判决书中的案件事实总是在努力复原或接近客观真实。 (二)证据的含义及证据的分类 在汉语词汇中,证据是指证明事实的根据。有学者认为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上述对证据的概念表述不一,那么证据的属性是作为判断、命题的“事实”还是作为客观存在的“根据”呢?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48条通过列举的方式罗列了八种证据的形式,这些证据可以概括的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经历案件或者对案件有直接感知的人,另一种是以其客观存在或者通过鉴定等技术手段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物质。证据可以分为物证和人证。通过对物证的勘验、鉴定、分析,可以间接地得出相关案件的事实。人证中的“人”是案件的经历者或相关事实的感知者,这种在特定时空对特定事实的感知具有唯一性,对相关事实证明具有直接性。 二、刑事诉讼中证据与事实的关系 在刑事诉讼中,从考察证据与事实关系的角度,可以将案件事实划分为证据事实和待证事实。证据事实就是经法院审理查明、予以采纳,并可以证明其他案件事实或其诉讼主张的判断或命题;③待证事实是需要查明的其他判断或命题。 刑事诉讼的目的就是有效的查明刑事案件事实,从而追究犯罪、惩罚犯罪,实现矫正的正义。一行为是否成立犯罪,必须先判断该行为是否满足犯罪的基本构成。在侦查阶段,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