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六、七

组员:信工081马晨星10083406

信工081 10083407

信工081 10086082

实验

数字基带信号与 AMI/HDB3

编译码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单极性码、双击行码、归零码、非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掌握AMI 、HDB3码的编码规则。 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1、 2、 3、 4、 二、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用开关K1产生代码X1110010,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 零型且为原码的表示形式。 2、 将 K1,K2,K3 置于 011100100000110000100000 态,观察对应的 HDB3 : 0-11-1001-100-101-11001-1000-10 AMI : 01-1100-1000001-10000100000 3、 当K4先置左方 AMI 端,CH2依次接AMI/HDB3 模拟的DET , NRZ 码的特点为不归 AMI 码和HDB3码为:

BPF , BS — R 和 NRZ , BPF 为方波,占空比为 50%,BS — R 为三角波,NRZ 为不归 0.5的单极性归零信号。 观察它们的信号波形分别为: 零波形。DET 是占空比等于 三、实验思考题 1、 集中插入帧同步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有何特点? 答:集中插入法是将标志码组开始位置的群同步码插入于一个码组的前面。接收端一旦检测 到这个特定的群同步码组就马上知道了这组信息码元的 “头”。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要求快速 建立同步的地方,或间断传输信息并且每次传输时间很短的场合。检测到此特定码组时可以 利用锁相环保持一定的时间的同步。为了长时间地保持同步,则需要周期性的将这个特定的 码组插入于每组信息码元之前。 2、 根据实验观察和纪录回答: (1) 不归零码和归零码的特点是什么? (2) 与信源代码中的“ 1 ”码相对应的 AMI 答:1)不归零码特点:脉冲宽度T 等于码元宽度

归零码特点:TV Ts

2)与信源代码中的“ 1”码对应的 AMI “ 1 ”码对应的AMI 码“1 ” 码及HDB3码是否一定相同?

Ts

码中的“1”码有关,而且还与信源代码中的“ 1 1 0 信源代码 码及HDB3 、“-1 ”相间出现,而 HDB3 0”码有关。 0 0 0

码不一定相同。因信源代码中的 码中的 举例: 0 “ 1”, “-1 ”不但与信源代 AMI -1 1 0 -1 HDB3 3、设代码为全 波形。 答:信息代码 1 1, -1 1 -1 0 0-1 0 1 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 0 给出AMI -1 0 HDB3码的代码和 AMI HDB3

信息代码

AMI HDB3

信息代码

AMI

-1 -1

-1 -1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0 -1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HDB3 0 1 -1 1 0 0 -1 0 0 0-1 0 1 -1 1 0 0 1 -1 0 0 0 - 1 0

4、总结从HDB3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 答:

HDB3中不含有离散谱 fS (fS 在数值上等于码速率)成分。整流后变为一个占空比等于

0.5

的单极性归零码,其连

0个数不超过 3,频谱中含有较强的离散谱 fS 成分,故可通过窄带

带通滤波器得到一个相位抖动较小的正弦信号,再经过整形、移相后即可得到合乎要求的位 同步信号。

5、试根据占空比为 0.5的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公式说明为什么信息代码中的连

码越长,越难于从 AMI 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而 HDB3码则不存在此问题。

答:T = 0.5 TS 时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为:

pjr )-2f,pci-miGI 门f + r 卩0a F 讯「)

+ 2Q£|PG(Tnf ;)]诂(f-mfj

T TI E !

式中Q = h 在数值k 等于码連率.P 人“1"码忸率

G (门为T -0,5 Ts 的脉冲信号的S 氏变桃

G| f )=丄油(£1)

0 G (fo )=——sa (—)

=——

E 2G 2 2G

将HDB3码整流得到的占空比为 0.5的单极性归零码中连“ 0”个数最多为 3,而将 AMI

码整流后得到的占空比为

0.5的单极性归零码中连 “ 0”个数与信息代码中连 “0”个数相同。

所以信息代码中连“ 0”码越长,AMI 码对应的单极性归零码中“ 1 ”码出现概率越小,fS

离散谱强度越小,越难于提取位同步信号。而 HDB3码对应的单极性归零码中“ 1 ”码出现

的概率大,fS 离散谱强度大,于提取位同步信号。

里竺」整泣I 亠窄悄带通滤波器

整形移和

sin — ,

r I

■ _ _____

实验五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数字锁相环工作原理。

2、 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其输入的信息代码的要求。

3、 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留时间、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等基本概念。

二、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数字环的锁定状态和失锁状态:锁定时

元中间且在很小范围内抖动;失锁时, 范围,变得模糊混乱。

2、 当每帧NRZ — OUT 信号只有一个 位

恒定无抖动,在其它值时,抖动厉害,

3、 当调节CR2使BS —OUT 的相位抖动最

小时,手动按下复位键使锁相环路不工作,这时, 相位情况变化不大,或者几乎不变,且相位不模糊。再放开复位键使环路工作,可以观察到 轻微的快速捕捉现象。

4、 微调CR ?当BS — OUT 的相位抖动明显增大时再手动按下复位键,

这时相位抖动非常明 显,

并有些模糊,相位快速向左或向右移动。 三、 实验思考题

1、 数字环位同步器输入 NRZ 码连“1”或连“ 0”个数增加时,提取的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 增大,试解释此

现象。

答:输入NRZ 码连“ 1”或连“ 0”个数增加时,鉴相器输出脉冲的平均周期增大,数字环 路滤波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平均周期增大,即需经过更长的时间才对

DCO 的相位调整一次。

DCO 输出的位同步信号重复频率与环路输入的 NRZ 码的码速率之间有一定的误差,当对

DCO 不进行相位调整时,其输出信号的上升沿与码元中心之间的偏差将不断增大,相位调 节时间间隔越长这种

偏差越大,即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越大。

2、 若数字锁相环同步器输入信号为

RZ 码,试分析连“ 1 ”码和连“ 0”码的长度与位同步信 号相位

抖动范围的关系。

答:当为RZ 码,即归零码时,信号功率谱存在定时分量,当连“ 1”码和连“ 0”码的长度

较短时,容易提取定时分量,达到同步,但当连“

1”码和连“ 0”码的长度较长时,始终是

相同的电平,难以分辨出码元的起止时刻,相位仍会发生抖动。

3、 数字环同步器的同步抖动范围随固有频差增大而增大,试解释此现象。

答:固有频差越大,DCO 输出位同步信号与环路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误差增大得越快, 而环

路对DCO 的相位调节时间间隔,平均值是不变的(当输入信号一定时) ,故当固有频差增

大时,位同步信号的同步抖动范围增大。

4、 若将AMI 码或HDB3码整流后作为数字环位同步器的输入信号,

能否提取出位同步信号?

为什么?对这两种码的信息代码中的连

“1”个数有无限制?对 AMI 码的信息代码中连 “0”

个数有无限制?对 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 0”个数有无限制?为什么?

答:能。因为将 AMI 码或HDB3码整流后得到的是一个单极性归零码,其上升沿收使鉴 相器输出高电平,从而使位同步正常工作。 对这种码的信息代码连 “ 1”个数无限制,因连“1” 代码对应 AMI 码及HDB3码为宽度等于码元宽度一半的正脉冲或负脉冲,整流后全为占 空比为0.5的正脉冲,脉冲上升沿数等于信息代码

“ 1”码个数。

对AMI 码的信息代码

中连“ 0”个数有限制,因 AMI 码连“ 0”个数等于信息代码连“ 0”个数,不产生脉冲,也 就没有上升沿。对 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 0”个数无限制,因为不管信息代码连“ 数有多大,HDB3码中连

BS — OUT 信号上升沿位于 NRZ — OUT 信号的码 BS — OUT 的相位抖动很大,可能超出一个码元宽度

1”码或只有一个“ 0”码,调节CR2在某个取值时相 并且有

移动现象,但并不是特别模糊。

0 ”个

“ 0”个数最多为3。即鉴相器在四个码元内至少工作一次。

实验六帧同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集中插入式帧同步码识别器工作原理。

2、掌握同步保护原理。

3、掌握价同步、漏同步、捕捉态(失步态)、维持态(同步态)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熟悉帧同步模块的工作原理,将信源模块的NRZ-OUT、BS-OUT用信号连线分别与帧

同步模块的S-IN、BS-IN相连,接通实验箱电源。

2、观察同步器的维持状态(同步态)

将数字信源模块的K1置于x111 0010状态。为了避免信息码中出现和帧同步码相近的码元

序列、将K2置为1000 0000状态、K3置为全0状态。

将示波器置于外同步触发状态,用数字信源模块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触发信号。

示波器CH1接信源模块的NRZ-OUT、CH2分别接帧同步模块的GAL、/24、TH及FS,观察并记录上述信号波形以及与NRZ-OUT的相位关系。

使信源的帧同步码(注意是K1的第2位到第8位)中错一位,重新观察上述信号,此时GAL、/24、TH、FS 应不变。

使信源的帧同步码再错一位重做上述观察。

3、观察同步器的捕捉态(失步态)

在实验步骤2中电路已经由同步态变为捕捉态,示波器CH1接信源模块的NRZ-OUT。用CH2 观察/24信号,将电源断开,然后再接通电源,可看到/24波形的下降沿已不再对准NRZ-OUT 的第一个数据位,再用CH2观察其他信号,可以发现TH为高电平,FS无输出。

将信源K1从上述实验的错两位状态还原为仅错一位,观察/24信号相位是否变化。

再将信源K1还原为七位全正确的帧同步码(x111 0010),观察/24信号的相位如何变化,并

分析此信号相位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同步器从失步态转为同步态的过程。

4、观察识别器识别现象及同步保护器的保护作用。

在实验步骤3中同步器转为同步态后,手动信源模块的K2和K3,使信息码中出现1110010 码元序列(与1110010序列有一位不同也可以),示波器CH1接NRZ-OUT,CH2分别接GAL 和FS,观察识别器假识别现象,理解同步保护电路的保护作用。

三、实验思考题

1、本实验中同步器由同步态转为捕捉态时十24信号相位为什么不变?

答:因判决器无输出,与门4无输出,故十24 (24分频)电路无复位脉冲,其输出的十24信号相位保持不变。

2、同步保护电路是如何使假识别信号不形成假同步信号的?

答:假识别信号与或门输出信号不同步,与门1输出中无假识别信号。因而,假识别信

号不能通过与门4,所以单稳输出信号仅与中负同步码对应的识别信号有关,而与假识别无关,这样假识别信号就不能形成假同步信号。

3、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本实验的帧同步器由捕捉太转为同步态的过程。

答:先在信码中找到与该时刻本地帧同步码型相同的信码码位。当找到和帧同步码型一致的信码码位后,再进行第二步,即逐帧比较下去,也就是在该时隙上按本地同步码的周期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一旦发现在收端本地同步码的相位与信码码型不同时,则重新移一个码元相位,重新从第一步开始找帧同步码位,以上两步交替进行,即可建立真正的同步。

实验7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2、掌握位同步信号抖动、帧同步信号错位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3、掌握位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在数字分接中的作用及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分接原理。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数字信源模块K1置于X1110010,用示波器CH2观察帧同步模块FS信号与信源NRZ信号保持一致相位。

2、当位同步模块、帧同步模块已经正确提取出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

信源模块与终端模

块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证明两路8bit数据已经已正确传输。

3、用示波器CH1接数据终端D1,看到为左边发光二极管明亮相对应的波形。

4、用示波器CH2接数据终端D2,看到为右边发光二极管明亮相对应的波形,证明终端模块已将两路时分复用信号正确分接出来。

5、观察位同步抖动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用示波器观察数字终端D1,调节电位器CR2,增大位同步抖动范围。观察到,当抖动太大时,出现误码。

6、观察帧同步对数据传输影响。

将CR2调回去抖动较小的状况,设置K1,K2和K3,使帧同步码1110010处于任意位置,观察分接的两路终端数据。发现当出现帧同步码后,接下来的数据在数字终端就能正确显示。分接的两路终端数据也是在帧同步码出现后才正确显示。帧同步码是决定正确传输的数据起始的标志。

三、思考题

1、本实验系统中,为什么位同步信号在一定范围内抖动不发生误码?位同步信号这个抖动范围大概为多少?答:因为本实验系统中信道是理想的,无噪声无码间串扰,当位同步信号抖动在码元宽度范围内,就不会发生误码。

2、帧同步信号在对时分复用数据进行分接时起何作用,用实验结果说明。

答:时分复用是以时间来分隔多路数据的传输。帧同步信号是用来界定各路信号的起止时刻。

所以只有当帧同步信号设定了,分接信号才能正确传输。

初中化学几个新颖有趣的补充实验

初中化学几个新颖有趣的补充实验 一、证明分子不停运动的补充实验——“铁树”开花 取4条长15厘米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一个7号胶塞上,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枝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如图1所示,过一会儿,便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十分壮观。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的情境下,通过对“春风来”和“桃花开”现象的解释,启发学生想象分子的存在和不停地运动,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的理解,进而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 二、有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补充实验——鸡蛋“跳舞” 1、实验步骤及现象 在一个玻璃茶杯中,放入大半杯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的高度高几厘米。把一个完好的新鲜鸡蛋放入水中,这时鸡蛋逐渐沉入水底。 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体积约为清水的),同时往茶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并将溶液搅拌均匀。不久可见蛋壳表面出现气泡,气泡由小变大,由少变多。过一会儿,鸡蛋便缓缓上升,并且上下浮沉或不断翻转,犹如“跳舞”一般,妙趣横生。 2、实验分析 我们知道,各种蛋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如下反应: CaCO3+2HCl=CaCl2+CO2↑+H2O 由于CO2气体不断地附着在蛋壳表面,于是,它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来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浮力也就逐渐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便逐渐浮起来。当鸡蛋浮到液面时,附着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这时平衡被破坏,鸡蛋“头重脚轻”,浮出液面的部分转向下面,气泡多的部分露出水面。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翻转或上下浮沉,犹如“跳舞”。 实验时加一滴洗涤剂是十分必要的,它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使液面上的泡膜破裂,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但不能多加。 三、有关“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补充实验——“雨”落叶出红花开 1、实验步骤及现象 (1)实验步骤 ①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5%的H2SO4溶液画上花;②玻璃棒洗净拭干,再蘸10%的NaOH溶液画上叶;③将白纸挂上墙,用装有5%紫色石蕊试液的喷雾枪向纸上喷洒即可。 (2)现象 喷洒时可见纸上出现蓝叶红花,正可谓“雨”落叶出红花开。 该实验是将“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化学原理设计成富有诗意的趣味性实验,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学生通过此实验对紫色石蕊试液在酸、碱中的变色情况印象极深,收到了很好2014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临床执业医师口腔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医师9 问乙同学:“你说,这种农药为啥叫‘六六六’粉呢?”“这还不知道,因为在发明这种农药的时候,科学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一、教学要求 1、学会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3、比较不同指示剂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4、加强移液管的使用; 5、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二、预习内容 1、碱式滴定管的规格、洗涤、润洗等操作步骤; 2、NaOH溶液的储存注意事项; 3、吸量管的使用; 三、基本操作 1、吸量管的使用 要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常使用吸管。吸管有无分度吸管(又称移液管)和有分度吸管(又称吸量管)两种。如需吸取5mL、10mL、25mL等整数,用相应大小的无分度吸管,而不用有分度吸管。量取小体积且不是整数时,一般用有分度吸管,使用时,令液面从某一分度(通常为最高标线)降到另一分度,两分度间的体积刚好等于所需量取的体积,通常不把溶液放到底部。在同一实验中,尽可能使用同一吸管的同一段,而且尽可能使用上面部分,不用末端收缩部分。 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最后再取少量被量液体荡洗3次,以保证被吸取的溶液浓度不变。蒸馏水和溶液荡洗的用量由吸管大小决定,无分度吸管以液面上升到球部为限,有分度吸管则以充满全部体积的1/5为限。 用吸管吸取溶液时,左手拿洗耳球(预先排除空气),右手拇指及中指拿住管颈标线以上的地方。吸管下端至少伸入液面1cm,不要伸入太多,以免管口外壁沾附溶液过多,也不要伸入太少,以免液面下降后吸空。用洗耳球慢慢吸取溶液,眼睛注意正在上升的液面位置,吸管应随容器中液面下降而降低。当溶液上升到标线以上时迅速用右手食指紧按管口,取出吸管,左手拿住盛溶液的容器,并倾斜约45°。右手垂直地拿住吸管,使其管尖靠住液面以上的容器壁,微微抬起食指,当液面缓缓下降到与标线相切时,立即紧按食指,使流体不再流出。再把吸管移入准备接收溶液的容器中,仍使其管尖接触容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题库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铬酸洗液的主要成分是(重铬酸钾)(浓硫酸)和(水),用于去除器壁残留(油污),洗液可重复使用. 2.洗液用到出现(绿色)时就失去了去污能力,不能继续使用. 3.比色皿等光学仪器不能使用(去污粉),以免损伤光学表面. 4.电烘箱烘干玻璃仪器的适宜温度为(105~120℃),时间为(1小时) 5.干燥器底部最常用的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化钙)硅胶可以烘干重复使用. 6.对于因结晶或碱金属盐沉积及强碱粘住的瓶塞,可把瓶口泡在(水)或(稀盐酸)中,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打开. 7.安装精度要求较高的电子天平理想的室温条件是20±2℃,相对湿度为45~60%;理化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8~26℃)内,湿度应保持在(55~75%) 。 8.化验室内有危险性的试剂可分为(易燃易爆危险品)、(毒品)和(强腐蚀剂)三类. 9.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如找不出可疑值出现原因,不应随意(弃去)或(保留),而应经过数据处理来决定(取舍) 。 10.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来表示,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来表示. 11.化验室大量使用玻璃仪器,是因为玻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 (热稳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绝缘性能. 12.带磨口的玻璃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应(用纸垫上)以防止时间久后,

塞子打不开. 13.滤纸分为(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 14.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在取完试剂后要(盖紧塞子),还应该用(蜡)封口 15.滴定管使用前准备工作应进行(洗涤)(涂油)(试漏)(装溶液)和(赶气泡)五步. 16.玻璃仪器的干燥方式有(晾干)(烘干)(热或冷风吹干)三种. 17.石英玻璃的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耐(酸)性能好,能透过(紫外线),在分析仪器中常用来作紫外范围应用的光学元件. 18. 不同试样的分解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分解方法大致可分为(溶解)和(熔融)两种. 19. 溶解试样时就是将试样溶解于(水)(酸)(碱)或其它溶剂中. 20. 熔融试样就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21. 用氢氟酸分解试样应在(铂)或(聚四氟乙烯塑料)器皿中进行.. 22.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包括样品(溶解)、(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等步骤. 23. 重量分析中使用的滤纸分(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滤纸进行过滤,又称为(无灰)滤纸. 24. 玻璃砂芯漏斗在使用前,先用(强酸)处理,然后再用(水)洗净,洗涤时,通常采用(抽滤)法,该漏斗耐(酸),不耐(碱). 25. 干燥器底部放干燥剂,最常用的干燥剂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第一篇:有趣的化学小实验黄皓锐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我拿来一个纸杯,往杯里倒满水,然后拿剪刀在纸杯底扎了一个小洞。我要计算一下,一杯水漏完,需要多久。我拿出手表计时,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过了十分钟,杯里的水漏完了。 我再拿出纸笔计算了一下,结果吓了我一大跳:照这样,一天24小时竟然可以漏掉144杯水!我想:平时经常看到有些水笼头关不紧,长年累月地流,该流掉多少宝贵的水啊!我觉得非常可惜。

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宝贵的水啊! 第二篇:有趣的化学小实验莫雨翰 今天,王老师拿来一盒火柴,一管万能胶和一盆水,要给我做一个“会跳舞的火柴棍”的实验。 我们都很好奇,不知道火柴棍怎么跳舞。于是,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王老师。王老师在一根火柴红红的一头涂上了厚厚一层万能胶,然后把它放在清水里。王老师说火柴上红红的是磷,它会和万能胶产生反应,生成气体,气体挥发时,火柴棍会竖在水中跳舞。真的吗?我们眼睛都一眨不眨地盯着那根火柴棍,可它一点变化也没有。我又耐心地等了几分钟,火柴棍还是没有跳舞。看来,今天的实验是失败了,我们心里真失望! 第三篇:有趣的化学小实验林子涵 今天,我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 中午,我把一个鸡蛋放在玻璃杯里,然后倒入醋精,立刻看到无数个小泡泡

从蛋壳上冒了出来。大约等到下午2:00的时候,我去看了下鸡蛋,我伸手一摸,妈呀,蛋壳软软的!真叫人吃惊啊。妈妈建议我把软鸡蛋放到清水中,看看会有什么变化。于是,我把醋倒掉,换了一杯清水,让鸡蛋沉没水中。过了一段时间,我把鸡蛋取出来,同原来的鸡蛋一比较,我发现鸡蛋变大了许多,真神奇呀。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醋精和鸡蛋壳发生了化学反应,让蛋壳变软了,放入清水以后,水渗入了软壳鸡蛋里,所以就变大了。 小朋友们,你们也来动手试试吧。 第四篇: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如果把鸡蛋放在清水和盐水中会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做个实验吧。 我倒了一碗清水、一碗盐水。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沉下去了。我再把它放到盐水里,鸡蛋却浮了上来,好神奇呀!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各个组分的含量多少,以及这些组分是以怎样的状态构成物质的。而这些就需要科学工作者通过严谨的实验获得。在做实验时,我们应注意: 做实验之前,应仔细阅读实验讲义,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验中误差的来源,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时听从老师指导,遵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认真按规范化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积极独立思考,不谈笑和高声喧哗不擅自离开实验室。实验后认真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做实验时,应该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进入实验室首先了解实验环境。弄清水、电源及防火设备。了解药品特别是易燃、易爆、毒和强腐蚀性药品的贮存和使用方法。注意安全、防火、防毒、防爆和防灼伤等。如遇意外事故时,不要惊慌,应立即报告老师妥善处理。 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实验室和实验台的整洁,各种仪器、药品摆放要井然有序,不能随意丢弃废液、废物。并且注意节约水、电、药品。每次实验完,应将仪器洗净,清理自己的实验台。 本学期共做了十个实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滴定,工业醋酸含量的测定,氯化氢标准溶液的标定,工业纯碱的分析,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水的总硬度的测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石灰石中钙含

量的测定,水样中氯化物的测定,水样中化学含氧量的测定。通过做实验,更进一步对课本中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且学习到许多非常宝贵的实验操作经验及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例如:工业纯碱的分析实验中,我们就应该通过数据分析来选取最恰当的指示剂来减少误差,以及用二次滴定通过氯化氢的使用量来判断工业纯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含量。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溶液中,注意温度的控制,温度过低的话开始反应就会很慢。石灰石钙含量的测定实验中重点在于草酸钙沉淀的生成陈化以及沉淀的处理,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该注意滤纸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干扰离子的洗涤。水样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试验中,实验步骤繁杂,应该认真按照实验讲义进行,溶液认真添加,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否则前功尽弃。并且在每一次实验之后,都认真分析误差原因,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一步减少误差。若是需要计算类的,则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计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学习课本上的理论之后,再通过不同的实验,更进一步了解了化学之于应用的方法。并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并且思考怎样才能使实验更加完善,更进一步得到更为精确的实验结果。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实验经验,相信会对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失败的实验,更加从中得到教训,应该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学习态度。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解答.doc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解答(1).doc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解答(1) 考生:考试总分:100分考生选择题总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题) 1.在配位滴定中,要准确滴定M离子而N离子不干扰须满足lgKMY-lgKNY ≥5( B )。 A.对 B.错 2.在实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C ) A.量筒和烧杯 B.容量瓶和烧杯 C.锥形瓶和烧杯 D.容量瓶和锥形瓶 3.使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过程中,加、减砝码或取、放物体时,应把天平梁托起,这是为了( B ) A.程量快速 B.减少玛瑙刀的磨损 C.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D.减少天平梁的弯曲 4.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标准物质中,基准物质的准确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主要用于评价标准方法、作仲裁分析的标准( B )。 A.对 B.错 5.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就是碱( A )。 A.对 B.错 6.下列四个数据中修改为四位有效数字后为0.7314的是( C ): A.0.73146 B.0.731349 C.0.73145 D.0.731451

7.配制碘溶液时应先将碘溶于较浓的KI溶液中,再加水稀释( A )。 A.对 B.错 8.砝码使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后,应对其质量进行校准( A )。 A.对 B.错 9.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 B )。 A.对 B.错 10.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今在PH=10的加入三乙醇胺,以EDTA 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 C )。 A.Mg2+量 B.Ca2+量 C.Ca2+、Mg2+总量 D.Ca2+、Mg2+、Fe3+、Al3+总量 11.配制EDTA标准溶液用自来水,在直接滴定中将使测定结果( A ) A.偏大 B.偏小 C.不影响 D.大小不确定 12.浓度≤1μg/ml的标准溶液可以保存几天后继续使用( B )。 A.对 B.错 13.配制HCl标准溶液宜取的试剂规格是( A )。 A.HCl(AR) B.HCl(GR) C.HCl(LR) D.HCl(CP) 14.在实验室中浓碱溶液应贮存在聚乙烯塑料瓶中( A )。 A.对 B.错 15.滴定管中装入溶液或放出溶液后即可读数,并应使滴定管保持垂直状态( B )。 A.对 B.错

很有趣的化学实验

?有趣化学实验 ?水中写字 ?灯塔实验 ?点水成冰 ?大象牙膏 ?肥皂制作 附件四:现场实验 实验1:水中写字 原料: 市售羧甲基纤维素(俗称化学浆糊,文具店有售;分子式为[C6H7O2(OH)2CH2COONa]n )三氯化铁(FeCl3)、硫氰化钾(KSCN)、亚铁氰化钾(K4[Fe(CN)6]) 仪器设备: 注射针筒、小烧杯、水果盘 原理: 一定浓度(约 1-2%)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具有一定粘度,呈澄清透明状,有很好的流动性。该溶液有增稠、流动、赋形、保水、保护胶体、耐酸、耐盐等特性。铁盐是一种絮凝剂,水解产物能与溶液的羧甲基纤维素进行电中和脱稳、吸附架桥,形成粗大絮体。书写液体为铁盐,该絮体形成后在水中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塑形性,可以依此来在水中写字作画并有效抑制字画扩散。 FeCl3和KSCN反应变红色,和K4[Fe(CN)6]反应变蓝色,这是中学常用的铁盐

变色反应。利用能与FeCl3试剂产生颜色反应的KSCN试剂和K4[Fe(CN)6]等试剂,形成具有不同颜色的絮状物,而具有一定粘度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抑制了这些溶液的扩散和混合,因此水中形成了彩色的字画。 操作步骤: 1、称取羧甲基纤维素约 15克,加入 1000毫升清水,边加入边搅拌,至全部 溶解。溶液呈澄清透明状(市售羧甲基纤维素不纯,可能呈一定程度偏黄色,可考虑用纯试剂),将溶液倒入果盘中。 2、分别配置0.05摩尔/升的 FeCl3溶液、KSCN溶液和K4[Fe(CN)6]溶液于小 烧杯中。 3、用注射针管分别抽取一定量的KSCN溶液和 K4[Fe(CN)6]溶液,然后均匀调 和在水果盘中水溶液的左右两区(共分左中右三区,用以书写三个字)。 4、取注射针管,吸取FeCl3溶液,在盘中水溶液左中右三区分别写“化学年” 三个字。 实验现象描述: 水中写出了“化学年”三个字,三个字分别呈现鲜红色,黄色和海蓝色。 实验结果: 水中写出“化学年”三个不同颜色的字,字迹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 注意事项及其他: 为保证实验效果,在左右两区将 KSCN溶液和 K4[Fe(CN)6]溶液调和到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时需要小心搅匀 实验2:灯塔实验 原料: 30%H2O2溶液,KIO32mol·L-1H2SO4),丙二酸MnSO4·H2O,淀粉。 仪器设备: 烧杯,锥形瓶,玻璃棒,试管。 实验操作: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1.实验题目编组同组者日期室温湿度气压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试剂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 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 10-2,ka2=6、4 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 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 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 度,摇匀。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要点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一、实验的目的: 1.验证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巩固、加深、拓展理论知识的学习; 2.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的程序: 实验前的预习-实验中的操作-实验后的报告-实验结束考试 三、实验预备知识: (一)误差及误差的表示方法 1.误差—实验测定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值 (注—真实结果:理论真值、约定真值、相对真值等) 2.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测定结果-真实结果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结果×100% 误差反映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3.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某些固定的经常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具有单向性、重现性、可测性等特点。 如:砝码腐蚀、试剂(包括蒸馏水)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沉淀反应不完全、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不一致等。 (2)偶然误差—某些不确定的原因(如气压的微小波动、温度的微小波动、仪器性能的微小波动等)所造成的误差。具有双向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等特点,但符合统计规律(多次测定结果中:正负误差出现机会/几率相等,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多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可以代表真实结果) 如:天平零点稍有变化;滴定管最后一位估计不准等。 (二)偏差及偏差的表示方法 1.偏差—多次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值 2.表示方法 (1)绝对偏差=个别测定值-算术平均值 (2)平均偏差=单次测量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算术平均值)×100% 偏差反应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条件,但是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为分析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三)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有效数字—只含有一位可疑数字的物理量。 (注—物理量:不仅给出数值,而且反应量度的方法/仪器的准确度) 2.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1)加减法—计算结果保留的小数位数应与原始数据中小数位数最少的数相一致。 如:0.0121+25.64+1.05782=26.71 (2)乘除法—计算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原始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相一致。 如:0.0121×25.64×1.05782=0.328 (3)数字修约—数据处理过程中舍去不必要的有效数字的过程 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 被修约数字≤4 舍去 0.52664=0.5266 ≥6 进位 0.36266=0.3627 =50 舍去/进位 =5* 进位 18.0852=18.09 末位为偶数10.2350=10.24;10.2650=10.26 (注意:不能连续修约,如:1.54546=1.5;1.54546≠1.6) (4)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设自变量x1,x2,x3,…x n(如浓度) 应变量y1,y2,y3,…y n(如仪器的信号值:电位、吸光度、峰高、峰面积等)

一些有趣又简单地化学实验

一些有趣又简单的化学实验 1、小木炭跳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化学吧,那么你就自行动手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实验的题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

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2、白糖变“黑雪” 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白糖顿时变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 答案 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C+2H2SO4=2H2O+2SO2+CO2 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药学专业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第一章分析化学基本操作 一、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一)样品的溶解 1.准备好洁净的烧杯,配好合适的玻璃棒和表面皿,玻棒的长度应比烧杯高5~7cm,不要太长。表面皿的直径应略大于烧杯口直径。 2.称取样品于烧杯后,用表面皿盖好烧杯。 3.溶解样品时注意: 溶解样品时,取下表面皿,将溶解剂沿玻棒下端加入,或沿烧杯壁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样品完全溶解,然后盖上表面皿,此时玻棒不准离开烧杯放到别处(玻棒已沾有样品溶液)。若样品需加热溶解时,要盖表面皿使其微热或微沸溶解,不要暴沸。 (二)沉淀 1.沉淀的条件样品溶液的浓度,PH值,沉淀剂的浓度和用量,沉淀剂加入的速度,各种试剂加入的次序,沉淀时溶液的温度等条件要按实验操作步骤严格控制。 2.加沉淀剂将样品于烧杯中溶解并稀释成一定浓度,加沉淀剂应沿烧杯内壁或沿玻璃棒加入,小心操作忽使溶液溅出损失。若需缓缓加入沉淀剂时,可用滴管逐滴加入并搅拌。搅拌时勿使玻棒碰击烧杯壁或触击烧杯底及防碰破烧杯。若需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最好在水浴上加热,用煤气灯加热时要控制温度,防止溶液暴沸,以免溶液溅失。 3.陈化沉淀完毕,进行陈化时,将烧杯用表玻璃盖好,防止灰尘落入,放置过夜或在石棉网上加热近沸30分钟至1小时。 4.检查沉淀是否完全沉淀完毕或陈化完毕后,沿烧杯内壁加入少量沉淀剂,若上层清液出现混浊或沉淀,说明沉淀不完全,可补加适量沉淀剂使沉淀完全。 (三)过滤 1.滤纸或漏斗的选择要用定量滤纸或称无灰滤纸(灰分在0.1毫克以下或重量已知)过滤。滤纸的大小和致密程度由沉淀量和沉淀的性质决定。定量滤纸有快速,中速,慢速,直径有7cm,9cm和11cm三种。微晶形沉淀多用7cm致密滤纸过滤,蓬松的胶状沉淀要用较大的、疏松的滤纸过滤。 根据滤纸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漏斗,放入的滤纸应比漏斗沿低约1cm,不可高出漏斗。需要进行灼烧的无机化合物沉淀,需用长颈玻璃漏斗(图1-1)过滤,对不需灼烧的有机化合物沉淀,需用微孔玻璃漏斗或微孔玻璃坩埚减压过滤(图1-2),(图1-3),(图1-4)。 2.滤纸的折迭(图1-5、图1-6)先将滤纸沿直径方向对折成半圆,再根据漏斗角度的大小折迭;若漏斗顶角恰为60度,滤纸折成90度,展开即成圆锥状其顶角亦成60度,放入漏斗中,滤纸恰好贴紧漏斗内壁,无空隙也不会使滤纸出现皱折。若漏斗角不是60度,则第二次折迭时应折成适合于漏斗顶角度数放入漏斗中。为使滤纸三层部分紧贴漏斗内壁,可将滤纸外层的上角撕下,并留做擦拭沉淀用。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不错)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 章节小结 1.基本概念及术语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 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 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包括t检验和F检验。 2.重点和难点 (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有关分析化学的实验基础操作 1.称量 2.搅拌溶解 3.定容 4.容量瓶相对校正:用25 mL移液管移蒸馏水至250 mL容量瓶,移取10次,看液面是否和容量瓶的刻度一致。 5.滴定 实验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一、目的 1.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准确地确定终点的方法。 2.练习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3.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的变化。初步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方法。 二、原理 浓盐酸易挥发,固体NaOH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CO2,因此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HCl和NaOH标准溶液;只能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也可用另一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该溶液,再根据它们的体积比求得该溶液的浓度。 酸碱指示剂都具有一定的变色范围。0.1 mol·L-1NaOH和HCl 溶液的滴定(强碱与强酸的滴定),其突跃范围为pH 4~10,应当选用在此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例如甲基橙或酚酞等。NaOH溶液和HOAc溶液的滴定,是强碱和弱酸的滴定,其突跃范围处于碱性区域,应选用在此区域内变色的指示剂(如酚酞)。

三、试剂 1. 浓盐酸 2. 固体NaOH 3. 0.1 mol·L-1醋酸 4. 0.1%(质量分数)的甲基橙指示剂 5. 酚酞指示剂(用6+4乙醇—水溶液配制) 6.甲基红指示剂(用6+4乙醇一水溶液配制) 四.步骤 1. 0.1mol·L-1HCl溶液和0.1mol·L-1NaOH溶液的配制 通过计算求出配制250mL浓度为0.1mol·L-1的HCl溶液所需浓盐酸(相对密度1.19,约12mol·L-1)的体积。然后,用小量筒量取此量的浓盐酸,加入水中(分析实验中所用的水,一般均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故除特别指明者外,所说的“水”,意即蒸馏水或去离于水),并稀释成250mL,贮于玻塞细口瓶中,充分摇匀。 同样,通过计算求出配制250mL浓度为0.1mol·L-1的NaOH溶液所需的固体NaOH的量,在台秤上迅速称出(NaOH应置于什么器皿中称?为什么?)置于烧杯中,立即用250mL(用量筒量取蒸馏水即可)水溶解,配制成溶液,贮于具橡皮塞的细口瓶中,充分摇匀。 固体氢氧化钠极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所以称量必须迅速。市售固体氢氧化钠常因吸收CO2而混有少量Na2CO3,以致在分析结果中引入误差,因此在要求严格的情况下,配制NaOH溶液时必须设法除去CO32-离子,常用方法有二: (1)在台秤上称取一定量固体NaOH于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再用水稀释到一定体积(配成所要求浓度的标准溶液),加人1~2mL 200g·L-1BaCl2溶液,摇匀后用橡皮塞塞紧,静置过

初中阶段有趣的化学实验

初中阶段有趣的化学实验 一、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在讲授义务教育化学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内容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向一个250mL 的烧杯中加入150mL 左右的水,然后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NO3 ,并不断搅拌,使水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我们再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豆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们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二、氢气流吹泡实验的改进 按照义务教材演示实验〔3 -4〕的装置做氢气吹泡实验,吹的泡泡不能连续,有时控制得不好,泡泡也比较校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将此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先将胶头滴管的玻璃尖嘴换成不带尖嘴的玻璃管,然后剪掉胶头滴管胶头的顶部,再将市面上销售的小孩吹彩泡玩具的多孔塑料头剪下来插入已经剪开的胶头顶部,蘸些洗涤液,从玻璃管处通入氢气,就可在多孔塑料头处吹出连续且体积较大的氢气泡。 继续追问:看过,还有别的没? 补充回答:魔棒点火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 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火烧手帕 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 配成的溶液里浸透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时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在一个装入稀盐酸溶液的大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沉底。不一会,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反复多次。这是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向空气中扩散,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沉入杯底,稀盐酸继续和蛋壳发生反应,又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壳被盐酸作用完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 、证明分子不停运动的补充实验——“铁树”开花 取4 条长15 厘米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一个7 号胶塞上,放在玻璃片上,上 端分开成树枝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 水,罩上大烧杯。过一会儿,便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十分壮观。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的情境下,通过对“春风来”和“桃花开” 现象的解释,启发学生想象分子的存在和不停地运动,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的理解,进而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

(推荐)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注:由于在一级、二级纯度的水中,难于测定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 值范围不做规定;由于在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可氧化物质和蒸发残渣,对其限量不做规定,可用其他条件和制备方法来保证一级水的质量。 1.1.1 蒸馏水 通过蒸馏方法、除去水中非挥发性杂质而得到的纯水称为蒸馏水。同是蒸馏所得纯水,其中含有的杂质种类和含量也不同。用玻璃蒸馏器蒸馏所得的水含有Na+和SiO2-等离子;而用铜蒸馏器所制得的纯水则可能含有Cu+离子。 1.1.2 去离子水

利用离子交换剂去除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杂质所得的纯水,称之为离子交换水或“去离子水”。未进行处理的去离子水可能含有微生物和有机物杂质,使用时应注意。 1.1.3 纯水质量的检验 纯水的质量检验指标很多,分析化学实验室主要对实验用水的电阻率、酸碱度、钙镁离子、氯离子的含量等进行检测。 1.电阻率:选用适合测定纯水的电导率仪 (最小量程为0.02μS·cm-1)测定(见表1.1)。 2.酸碱度:要求pH值为6~7。检验方法如下: ① 简易法: 取2支试管,各加待测水样10 ml,其中一支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剂应不显红色;另一支试管加5滴0.1% 溴麝香草酚蓝(溴百里酚蓝)不显蓝色为合要求。 ② 仪器法: 用酸度计测量与大气相平衡的纯水的pH值,在6~7为合格。 3.钙镁离子:取50 ml待测水样,加入pH=1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液1 ml和少许铬黑T(EBT)指示剂,不显红色(应显纯蓝色)。 4.氯离子:取10 ml待测水样,用2滴1 mol·L-1HNO3酸化,然后加入2滴10 g·L-1 AgNO3溶液,摇匀后不浑浊为合要求。 化学分析法中,除络合滴定必须用去离子水外,其它方法均可采用蒸馏水。分析实验用的纯水必须注意保持纯净、避免污染。通常采用以聚乙烯为材料制成的容器盛载实验用纯水。 1.2 常用试剂的规格及试剂的使用和保存 分析化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根据所做试验的具体情况,如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与选择性,分析对象的含量及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等,合理选择相应级别的试剂,在既能保证实验正常进行的同时,又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外试剂应合理保存,避免沾污和变质。 1.2.1 化学试剂的分类

简单有趣的化学实验

简单有趣的化学实验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魔棒点灯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2、建造一座“水中花园” 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 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3、喷雾作画 实验原理 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遇到亚铁氰化钾 〔K4[Fe(CN)6]〕溶液显蓝色,遇到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显绿色,遇苯酚显紫色.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 实验用品 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 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 实验步骤 (1).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 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 (2)把纸晾干,钉在木架上. (3)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 4、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

反应原理: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使纤维素 (C6H10O5)n失水而碳化,故呈现黑色或褐色.洗去多余的硫酸,在木(竹)器上就 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或字. 实验步骤:用毛笔蘸取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木器(或竹器)上画花或写字.晾干后把木(竹)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一段时间,用水洗净,在木(竹)器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或字迹. 5、蛋白留痕 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6、自动长毛的鸭子: 用铝皮剪成一个鸭子形状(兔子、猫、老鼠……随便啦),用棉签沾上HgNO3溶液涂在铝皮上,过几分钟后将铝皮上的HgNO3搽干.接着就可以看见铝鸭子自动长出白毛出来! 实验原理:铝为活泼金属,但由于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空气的反应.HgNO3溶液涂上去后,破坏了致密氧化膜,同时形成Al-Hg合金,使得Al表面不能再形成致密氧化膜.Al可以持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Al2O3. 注意事项:HgNO3为剧毒化合物,实验时注意防护措施! 7、烧不着的棉布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

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幼教必备】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小实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通过以下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在“玩科学、做科学、 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热 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同时,学会遵守规则、相互合作。1、会变色的花材料准备: 两枝浅色带茎的花,相同的透明瓶两个,蓝色墨水。 实验操作: (1)将两个透明瓶内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个滴入几滴蓝色墨水 (2)将两支花分别放入透明瓶内,几天后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供给幼儿的花朵颜色尽量是浅色的。 ●注意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茎及花朵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拓展与替代: 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观察的植物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附:科学小知识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至上地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花瓶中的花朵会变色正是因为茎输导蓝色墨水的原因。 2、互不理睬的气球材料准备: 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制作方法: 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手提细线的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再提起 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拓展与替代: 把塑料绳扎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断地捋,就会看到塑料绳像花朵一样展开。附:科学小知识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 叫做负电。相同的电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电荷会互相吸引。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3、电池家族材料准备: 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电动玩具一个电池家族图。 实验操作: (1)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装入电动玩具内,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指导建议: ●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一”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与替代: ◆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幼儿了解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 附:科学小知识

分析化学实验室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实验室基础知识 1、实验课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领会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内容和步骤,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对将要进行的实验做到心中有数。 2、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的安静,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应积极思考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和作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异常情况时,要研究其原因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3、对不熟悉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听从老师的教导,切不可随意动手。 4、实验台保持清洁,爱护公物。 5、认真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实验现象的记录。不能凭主观意愿删去自己不喜欢的数据,更不能更改数据。若记错了,在错的数据上划上一道杠线,再将对的记录。 6、操作结束后整理工作台等。

7、实验结束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和回答 思考题,及时总结做好实验的要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误差分析。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 1、机械洗涤(烧杯、表面皿、试剂瓶、锥 形瓶、量筒)用刷子刷干净。 2、洗液洗涤(移液管、吸量管、滴定管) 用洗涤剂洗净。 分光光度计中使用的吸收池,一般采用酸洗液洗涤。 注意:无论上述哪种方法洗涤器皿,最后都必须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荡洗三次。 干净的标准:洗净的器皿在水流出后,内壁应均匀的润上一薄层水,若器壁仍挂有水珠,说明未洗净必须重洗。 分析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一、所有的分析数据,应当根据仪器的测量误差,只保留一位不定数字。 常用的如:质量:0.000X g;四位有效数字。体积:0.0X ml;两位有效数字。 PH:0.0X;两位有效数字。 电位:0.000X;四位有效数字。 吸光度:0.00X;三位有效数字。 分析天平和称量 主要技术指标 1、最大称量(100-200g); 2、分度值(不同的天平分度值不同)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检查天平是否水平,调整水平; (2)称量前接通电源预热30分钟; (3)校准(按说明书) (4)称量:按下显示屏的开关键,待显示稳定的零点后,将物品放在秤盘上,关上防风门,显示稳定后即可读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