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会你的孩子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会你的孩子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会你的孩子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会你的孩子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会你的孩子解应用题的方法

一、三种关系

1、整体量=各部分量的和

这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关系,这一关系从小学数学到大学数学都是最重要的,小学老师们如果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这一意识,那么他们将来的数学一定不会差。

“整体量=各部分量的和”的变式是“部分量=整体量减去其他部分量”

2、整体量=一份量×份数

“整体量=一份量×份数”是“整体量=各部分量的和”当各部分都相等时的特例,这是归一问题的本质关系,在学习了乘法运算后就要有意培学生的这种意识。有两种变形,“一份量=整体量÷份数”,“份数=整体量÷一份量”。

3、“部分量=整体量×分率”有两种变形,“整体量=部分量÷分率”,“分率=部分量÷整体量”。

正是因为许多学生就是没有真正体会到这一关系,没有对这一关系变成自已意识中的一部分,才使他们怕做应用题,才使他们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的。虽然到了高年级大多数学生能够解相应的问题,但是能从本质上理解的学生不多,因此必然要影响到初中高中剩至大学的学习,数学老师们千万要

加强这个意识的培养!

二、吃糖吃瓜子

从具体的、形象的、身边的东西为对象进行数学教学在哪个年级都是实用的,只要你对你所教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怎么教都行,比如上面我提到的`小学数学的三种关系就是小学数数的灵魂一定要把握好。

例1、左手抓3粒糖,右手抓6粒糖,两手共抓几粒糖?

例2、两手共抓几13粒糖,知道了左手抓5粒糖,问右手抓几粒糖?

例3、平均1分钟吃4粒瓜子,则5分钟吃几粒?

例4、3分钟吃15粒瓜子,平均1分钟吃几粒瓜子?

例5、3分钟吃15粒瓜子,问5分钟能吃几粒瓜子?

例6、小明3分钟吃15粒瓜子,有一堆瓜子,小明吃5分钟后还剩下20粒。问这堆瓜子原来有几粒?

例7、小明3分钟能吃15粒瓜子,小红5分钟能吃20粒瓜子,一堆瓜子,小明与小同时吃了4分钟恰好吃完,问这堆瓜子原来有几粒?

例8、小明3分钟能吃15粒瓜子,小红5分钟能吃20粒瓜子,一堆瓜子,小明与小同时吃了4分钟恰好吃完,剩下的部分小明还吃了2分钟,问这堆瓜子原来有几粒?

例9、一堆瓜子共60粒,小明先吃掉其中的1/3,接着小红吃掉剩下的1/5,最后还剩几粒?

例10、一堆瓜子共60粒,小明5分钟先吃掉其中的1/3,接着小红4分钟吃掉剩下的1/5,最后还剩下瓜子的由两人同时吃还要几分钟能吃完?

例11、一堆瓜子,小明5分钟先吃掉其中的1/3,接着小红4分钟吃掉剩下的1/5,最后还剩下32粒瓜子,问(1)这堆瓜子原来有几粒?(2)小明与小红共同吃3分钟能吃几粒瓜子?

用这此学生最常见并且常吃的东西出应用题学生是容易理解的。学会了吃糖吃瓜子就可以学会算术了,哪个年级都可以用吃糖吃瓜子出题。

三、鸡兔同笼

古老“鸡兔同笼”问题是小数数学中及好的问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可以如下出题:

学会了吃糖吃瓜子就可以学会算术了,哪个年级都可以用吃糖吃瓜子出题,古老“鸡兔同笼”问题是小数数学中及好的问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可以如下出题:

例1、一个笼子里有鸡4头,兔5头,鸡与兔共有与几条腿?(小学一年级)

例2、鸡和兔在一个笼子内,笼内有兔4头,鸡与兔共有20条腿,问鸡有几头?(小学一年级)

例3、鸡和兔在一个笼子内,鸡和兔共有10头,其中鸡腿12条,求鸡和兔分别有几头?(小学二年级)

条,求鸡和兔分别有几头?(小学二年级,可用罗列的方法,直到找出正确的答案)

例4、鸡和兔在一个笼子内,鸡和兔子共有头10个,腿26条,求鸡和兔分别有几头?

(小学三年级)

解1、先用可罗列的方法,直到找出正确的答案。

解2、设笼子内是10头鸡,则只有20条腿,于是要把一些鸡换成兔子,变成9头鸡,1头兔,则有22条腿,变成8头鸡,2头兔,则有24条腿,变成7头鸡,3头兔,则有26条腿,就找出正确的答案了。

解3、在解2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一头鸡换一头兔多出2条腿,我们知道26条腿比20条腿多6条腿,因此要把6÷2=3头鸡换成3头兔子。本题也可先假设笼子内是10只兔子。

解4、让每头鸡去掉1条腿,每头兔去掉2条腿,则26条腿就只剩下了26÷2=13条腿了,

再让这10头鸡兔每头都去掉1条腿,只剩下了13-10=3条腿了,这恰好是3头兔子的腿,因此有3头兔子,7头鸡

解5、请所有的兔子站起来,让所有的鸡都飞走,留下26-10×2=6条腿

留下6条腿是兔子的,得到3只兔子,7只鸡。

280只,求鸡和兔分别有几头?

在小学好好学过过鸡兔同笼的学生将来数学一定不差

上了初中可用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

四、羊吃草问题:

例1、有一草地,假设每天都生长一样多的草,每只羊每天吃一样多的草。这片草地可供10只羊吃90天,或者可以供20只羊吃30天.那么35只羊可以吃多少天?

解:设一只羊1天1份草

则10只羊吃90天吃900份草

20只羊吃30天吃600份草

900份草减去600份草=300份草,就是60天草地自然长出的草,

由此可知,1天草地长出5份草,30天长草150份,原来草地有450份草。1天草地长出5份草,恰好够5头吃。而原来草地有450份草够30头羊吃15天。

答:35只羊可以吃15天.

例2、工厂的质量检验车间积压着部分产品待检,与此同时,流水线传送带按一定速度送来待检验产品,如果打开一部质检机,需半个小时可使待检产品全部通过质量检验,同时打开两部质检机,只需10分钟便可将待检产品全部通过质量检验.现因生产需要,在5分钟内将待检产品全部通过质量

检验,此时最少要打开几部质检机?

解:设一部质检机1分钟检验1份产品

则半个小时可使检验30份产品

两部质检机,只需10分钟可使检验20份产品

相减得:10份产品,这是20分钟流水线传送带送来的新产品

所以,传送带1分钟送来新产品0.5份,积压着部分产品有30-0.5×30=15(份)

5分钟之内要检验15+0.5×5=17.5

因此要用质检机17.5÷5=3.5(部)

答:至少要4部

五、容斥问题:

例1、在若干名歌舞演员中,有7人会唱歌,有6人会跳舞,有3人既会唱歌又跳舞,歌舞演员共有多少名解答:7+6=13,但是3个既会唱歌又跳舞,被算了两次,因此

歌舞演员有13-3=10(人)

例2、求不超过30的正整数中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数共有多少个。

解:求不超过30的正整数中

2的倍数有2、4、6、…、30共15个

3的倍数有3、6、9、…、30共10个

既是2的倍数又3的倍数的(即6的倍数)有6、12、…、30共5个

因此答案是15+10-5=20(个)

小结:

(1)一个群体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有a个元素,第二部分有b个元素,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公共部分有c 个元素,那么这群体共有

有a+b-c个元素

(2),第一部分有a个元素,第二部分有b个元素,第三部分有c个元素,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公共部分有d个元素,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公共部分有e个元素,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公共部分有f个元素,三部分的公共部分有g个元素,那么这群体共有有a+b+c-d-e-f+g个元素上面的结论叫做容斥原理,有兴趣的老师与家长可以思考一个群体由4部分组成、5部分组成、……、n部分组成的容斥原理

练习

1、某班统计考试成绩,数学得90分上的有25人;语文得90分以上的有21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以上的有38人。问两科都在90分以上的有多少人?

2、某校组织棋类比赛,分成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三个组进行。参加围棋比赛的共有42人,参加中国象棋

比赛的共有51人,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的共有30人。同时参加了围棋和中国象棋比赛的共有13人,同时参加了围棋和国际象棋比赛的7人,同时参加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比赛的11人,其中三种棋赛都参加的3人。问参加棋类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3、求1到200的自然数中不能被2、3、5中任何一个数整除的数有多少?

六、数数问题

例1、(数花生)有一堆花生,3个3个数剩1个,5个5个数剩2个,7个7个数剩2个,问这一堆花生有几个?

解:第1步:从2个开始,2+7=9,7个7个数剩2个,3个3个数剩0个,

第2步:9+7=16,7个7个数剩2个,3个3个数剩1个。

第3步:16+3×7=37,7个7个数剩2个,3个3个数剩1个,5个5个数剩2个

因此所求的数是37

当然37+3×5×7=37+105=142也行

142+105=247……都行

37符合要求的最小的自然数

(注意,如果37,用5个5个数不是剩2个,就把37再上21,直到符合条件为止)

练习:(韩信点兵)有一队士兵,3个1列剩1个,5个一列剩1个,7个一列剩2个,问这一一队士兵有几个人?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类型与解题技巧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题型及其特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重点,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又是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 后第一次接触到用代数的方法处理应用题。因此,认真学好这一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整个中学阶段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大有帮助。因此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题型及其特点归纳下来,如下: (1)和、差、倍、分问题。 此问题中常用“多、少、大、小、几分之几” 或“增加、减少、缩小”等等词语体现等量关系。审题时要抓住关 键词,确定标准量与比校量,并注意每个词的细微差别。 (2)等积变形问题。 此类问题的关键在“等积”上,是等量关系的所在,必须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 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3)调配问题。 从调配后的数量关系中找等量关系,常见是“和、差、倍、分”关系,要注意调配对象流动的方向和数量。这类问 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 ①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②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③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4)行程问题。 要掌握行程中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X时间。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相等关系是:各人走路之和等于总路程或同时走时两人所走的时间相等为等 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 追及问题(同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两人的路程差等于追及的路程或以追及时间为等量关系。 ①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 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②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 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同地反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走的路程和等于一圈的路程;同地同向而行的等 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等于一圈的路程。 船(飞机)航行问题:相对运动的合速度关系是: 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 车上(离)桥问题: ①车上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接触桥的一段过程,所走路程为一个车长。 ②车离桥指车头离开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的路程为一个成长 ③车过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路成为一个车长+桥长 ④车在桥上指车尾接触桥到车头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行路成为桥长-车长 行程问题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的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题意,并注意两者运动时出发的时间和地点。 (5)工程问题。 其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合做的效率=各单独做的效率的和。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 数量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 ,分析时可采用列表或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 6 )溶液配制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四种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四种方法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就是将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成等式,通过解方程(组)求出未知量的过程. 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其方法很多,现结合实例给出几种解法,以供参考. 一、直译法 设元后,把元看作未知数,根据题设条件,把数学语言直译为代数式,即可列出方程组. 例1(2007年南京市)某农场去年种植了10亩地的南瓜,亩产量为2000kg ,根据市场需要,今年该农场扩大了种植面积,并且全部种植了高产的新品种南瓜,已知南瓜种植面积的增长率是亩产量增长率的2倍,今年南瓜的总产量为60 000kg ,求南瓜亩产量的增长率. 分析:若设南瓜亩产量的增长率为x ,则南瓜种植面积的增长率为2x .由此可知今年南瓜的亩产量为2000(1)x +kg ,共种植了10(12)x +亩南瓜,根据总产量是60 000kg 即可列出方程. 解:设南瓜亩产量的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10(12)2000(1)60000x x ++= . 解得10.550%x ==,22x =-(不合题意,舍去). 答:南瓜亩产量的增长率为50%. 二、列表法 设出未知数后,视元为未知数,然后综合已知条件,把握数量关系,分别填入表格中,则等量关系不难得出,进而列出方程组. 例2(2007年沈阳市)甲、乙两个施工队共同完成某居民小区绿化改造工程,乙队先单独做2天后,再由两队合作10天就能完成全部工程.已知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天数 是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天数的45 ,求甲、乙两个施工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分析:解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间的关系,工作总量通常看作单位1. 根据题意,将关键数据分别填入表格即可列出方程. 解:设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x 天,则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45x 天. 由题意得1012145 x x +=.解得25x =. 经检验,25x =是原方程的解. 当25x =时,4205 x =. 答:甲、乙两个施工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分别需25天和20天. 三、参数法

小学五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步骤和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 比和比例应用题。 5、常见的一般应用题? ? ? ? ? ? ? ?? 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相差数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题中的等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较大的量或几倍数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条件选择解题方法

一、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例1:两列火车同时从距离5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小时 解:设快车小时行X千米 解法一:快车 4小时行程+慢车4小时行程=总路程解法二:快车的速度+慢车的速度) 4小时=总路程4X+60×4=536 (X+60)×4=536 4X+240=536 X+60=536÷4 4X=296 X=134一60 X=74 X=74 答:快车每小时行驶74千米。 练一练: ①降落伞以每秒10米的速度从18000米高空下落,与此同时有一热汽球从地面升起,20分钟后伞球在 空中相遇,热汽球每秒上升多少米 ②甲、乙两个进水管往一个可装8吨水的池里注水,甲管每分钟注水400千克,要想在8分钟注满水池, 乙管每分钟注水多少千克 ③两城相距600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 几小时两车相遇

教会孩子解决应用题

教会孩子解决应用题 一本好书犹如黑夜里的灯塔,为你照亮前方无尽的黑暗;一本好书,犹如冬天里的暖阳,为你驱散冬日的寒冷;一本好书,犹如沙漠里的一方清泉,为你解除旅途的干渴。 寒假拜读了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从中我受到了深深的启发,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特别是第七十七条中写到的“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给了我无尽的思考,使我联想到了我们班的孩子,应用题是小学阶段知识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应用题成为了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很多孩子都不会解应用题,应用题的得分率相对较低。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到“数学课上的脑力劳动是思维能力的试金石。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叫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没有成为儿童思考的源泉。”从中我注意到,孩子不会解应用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会思考,缺乏对生活和学习的一种联系的观察能力。 据资料显示:“在数学上,应用题分成两大类:一个是数学应用,另一个是实际应用。数学应用就是指单独的数量关系,构成的题目,没有涉及到真正实量的存在关系,实际应用也就是有关数学与生活的题目”,解应用题有一定的模型,孩子能够根据这一模型建立等量关系,从而解决应用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大部分都不会解应用题,通过平时的观察,我注意到孩子不会解应用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大部分孩子缺乏耐心,不会思考,没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当遇到应用题,孩子们不会认真审题,想当然的做题。其次,孩子们缺乏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与方法,平时缺少相关训练,在大多数孩子的头脑中缺乏相关的数量关系与数学模型,在解题的过程中,不能从头脑中提取出相关的知识经验,这是属于一种应用缺陷。最后,理解能力是解决应用题所不可缺乏的一种能力,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还不够全面,有少部分孩子的理解能力就有待提高,不会理解题目的含义,从而不会解题。 应用题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一大难点,应用题也是现在学习的一大重点,所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审(2)找(3)设(4)列(5)解(6)答,而最关键的是第二步找等量关系,只有找出等量关系才可列方程,下面我来谈谈怎样找相等关系和设未知数。 一、怎样找等量关系 (一)、根据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 好多应用题都有体现数量关系的语句,即“…比…多…”、“ …比…少…”、“…是…的几倍”、“ …和…共…”等字眼,解题时只要找出这种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就能确定相等关系。 例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相等关系: 女生人数-男生人数=80 例2:合唱队有80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则舞蹈队有多少人 相等关系: 舞蹈队的人数×3+15=合唱队的人数

例3: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相等关系: 调动后甲处人数=调动后乙处人数×2 解: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 27+x=2(19+20-x), 解得 x=17 所以 20-x=20-17=3(人) 答: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二)、根据熟悉的公式找相等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售价=原价×打折的百分数,利润=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几何形体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都是解答相关方程应用题的工具。 例1: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100元后标价,再打8折销售,售价为240元。求这件商品的成本价为多少元

相等关系: (成本价+100)×80%=售价 例2:用一根长20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相等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例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厘米,高是5厘米,面积是40平方厘米,求上底。 相等关系: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例4:商品进价1800元,原价2250元,要求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则此商品应打几折出售 相等关系: 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解:设最低可打x折。据题意有: 2250x-1800=1800×5% 解得 x=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怎样找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由题目中隐含的相等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找相等关系基本可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根据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 好多应用题都有体现数量关系的语句,即“…比…多…”、“…比…少…”、“…是…的几倍”、“…和…共…”等字眼,解题时只要找出这种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就能确定相等关系。 例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例2合唱队有80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则舞蹈队有多少人? 例3: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解: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 27+x=2(19+20-x), 解得x=17 所以 20-x=20-17=3(人) 答: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二、根据熟悉的公式找相等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售价=基本价×打折的百分数,利润=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几何形体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都是解答相关方程应用题的工具。 例1: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100元后标价,再打8折销售,售价为240元。求这件商品的成本价为多少元? 例2:用一根长20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例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厘米,高是5厘米,面积是40c平方厘米,求上底。 例4:商品进价1800元,原价2250元,要求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则此商品应打几折出售? 相等关系: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解:设最低可打x折。据题意有:

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自一线教师的经验反思 摘要:数学教育极大程度关系到幼儿的智力及思维方式的发展。但是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忽视幼儿身心特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等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促进幼儿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极大程度关系到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在数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进行适合的数学教育师非常重要的。而真正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对幼儿的数学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在一线教学中,通过观察和体验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笔者发现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幼儿本身的学习特点 现在很多幼儿园为了使教学过程简单,减少工作量,直接采取说教的方式,直接以口头的语言向幼儿传授数学知识,忽略幼儿本身的学习特点,有些教师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拉长课堂教学时间,强制灌输,幼儿变成被迫接收者。而幼儿对外界的认知是感性的、直接的、具体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应该以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完成自己的对事物的认识,而简单的、抽象的说教不能给幼儿一种实际的经验,因此要想让幼儿形成自己的实际思维方式是不可能的。正如教育名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那样,应做到教学做合一,而做才是教与学的中心。 (二)现有的幼儿园数学教育脱离幼儿生活实际 在幼儿园的一线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教学内容是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的。在教师提到某些内容时,幼儿出现茫然的表情,由于茫然、不能理解,因此幼儿对教学内容也会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 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 ①直接未知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 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 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 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题。 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型及技巧: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类型及解题技巧: (1)和差倍分问题: ①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 来体现。

②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③基本数量关系: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2)行程问题: 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①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③航行问题: 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例: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140公里。 慢车先开出1小时,快车再开。两车相向而行。问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 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公里? 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慢车开出1小时后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慢车?(此题关键是要理解清楚相向、相背、同向等的含义,弄清行驶过程。) 例: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一年组王金芸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什么是基本的数量关系呢?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决定了加、减、乘、除法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里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基本的数量关系。例如:加法的应用范围是: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这两个问题就是加法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呢? 首先要加强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不够理解,那么在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就有困难。 其次,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一步应用题的教学来完成的。人们常说,一步应用题是基础,道理也就在于此。研究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就要注重对一步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学生学习一步应用题是在低、中年级,这时学生年龄小,他们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而不容易接受抽象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下面以建立有关倍的数量关系为例来说明。 两个数量相比,既可以比较数量的多少,也可以比较数量间的倍数关系。这

经典解方程技巧.doc

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技巧 ⒈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⒉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但顺序有时可依据情况而定使计算简便。可根据乘法分配律。 ⒊移项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其余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时别忘记了要变号。 ⒋合并同类项将原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 ⒌系数化一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⒍得出方程的解。 同解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方程的同解原理: ⒈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⒉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重要方法: ⒈认真审题 ⒉分析已知和未知的量 ⒊找一个等量关系 ⒋设未知数 ⒌列方程 ⒍解方程 ⒎检(jian三声)验 ⒏写出答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方法论初探 方程的应用问题的教学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小学高年级学段和初中学段,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整个初中段方程及其应用题的教学学时为41学时,约占整个初中数学学时的11.5%),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又是所有方程应用题教学中最基础的起始部分,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成功,对后续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初中一年级这一阶段学生的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却相对仍然较弱,因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除了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及时地给学生以解题方法论的指导,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考虑和认真探索的问题。 显然,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由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基本可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直列法。即由题中的“和”、“少”、“倍”等表示数量关系的字眼,直接列出相关的方程。 例1 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分析:显然,人员调动完成后,甲处人数=2×乙处人数。 解: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 27+x=2(19+20-x), 解之得x=17 ∴20-x=20-17=3(人)

一般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精)

一般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用综合算式解答用小数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问题找条件。 (1)已经做了多少套? (2)剩下多少套?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4)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第一单元测验×××同学得了60分,×××同学得了96分,? (2)×××同学骑自行车上学用了0.25小时,如果他每小时行12千米,? (3)小明第一单元测验目标取90分,实际上她取得了96.5的好成绩,? 二、新授。 1.引入新课:刚才我们补充了几道应用题,并且解答了。下面我们就来归纳一个解答一般应用题的方法。(板书: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引题: 为了提高计算能力,老师原计划要求同学们一周内做120道口算题,已经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20道,剩下的现在要2天内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道? 要求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教学例1: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什么?问题是什么? (2)根据已知条件,教师指导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图上计划做660套,用一条线段表示,看计划做660套分成几个部分?图上哪一段指5天做的?剩下3天要做的在哪一段上? (3)分析数量关系: 〖1〗从线段图可以看出,要求后3天平均每做多少套,就必须要知道什么?(3天还要做多少套) 〖2〗要求3天还要做多少套?又必须要知道什么?(一共做了多少套和已做了多少套)〖3〗要求已做了多少套必须知道什么?(做了5天,每天做75套)而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 〖4〗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这道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4)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式计算。 〖1〗已经做了多少套?75×5=375(套) 〖2〗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660-375=285(套) 〖3〗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285÷3=95(套) 〖4〗列综合算式: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常见分析法 什邡洛水中学王瑞益(618401) 代数方程应用题是初中代数中贯彻始终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学期统考和毕业会考中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代数第一册(上)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中的形成概念阶段;代数第一册(上)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形成方法阶段;代数第一册(下)到代数第三册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方法的应用和提高阶段,并用以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其中方法形成阶段是关键,这里涉及的应用题类型多,应用范围宽,并且是解决日常生活中利息、利润和生产中增长率的计算等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需然它没有统一的模式,方法也难于统一概括,但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能形成技能技巧,从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方法江泽民总书记说:“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由于代数应用题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又强调题意和方法,所以学好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的总体过程是:理解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把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显然关键是非要找出代表整个题意的相等关系,难点是涉及间接未知数时就竟应该选取那一个量为未知数,即如何选设间未知数。奥加涅相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于揭示数学过程,从心理学上讲抽象思维在方法上要发散得开,选取准方法后的逻辑思维要以定势思维为基础,通过直观的方法、分析的手段来寻找解题的途径。根据教材内容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数学实质,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基本的方法: 一、相等关系展开分析法 例1:某车间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10天完成,加工时采用了新方法,提前三天完成任务;又知道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个数比采用新的操作方法每天生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析解答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什么是基本的数量关系呢?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决定了加、减、乘、除法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里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基本的数量关系。例如:加法的应用范围是: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这两个问题就是加法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呢? 首先要加强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不够理解,那么在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就有困难。

其次,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一步应用题的教学来完成的。人们常说,一步应用题是基础,道理也就在于此。研究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就要注重对一步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学生学习一步应用题是在低、中年级,这时学生年龄小,他们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而不容易接受抽象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下面以建立有关倍的数量关系为例来说明。 两个数量相比,既可以比较数量的多少,也可以比较数量间的倍数关系。这就是说,“倍”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在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核心问题是对“倍”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倍”的意义,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 第一步从同样多入手。教师在第一行摆了2个△,第二行摆了2个○,启发学生说出○与△的个数同样多。 第二步引出差,使差与比的标准同样多。接着教师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这时○比△多1个。然后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使学生说出○比△多2个;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比△多的部分与△的个数同样多。 第三步从份数入手建立“倍”的概念。接上面,如果把2个△看作1份,○有这样的几份呢?○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的个数是△个数的2倍。 把“倍”的概念理解透了,那么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就比较容易了。例如教“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种数量关系时,可以使用下面这样的应用题: 有3只黑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白兔有几只?

家长应该如何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长应该如何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长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方法 一、做孩子成长的真正守护者 教育孩子需要用心,需要技巧,需要心甘情愿的付出。其实只要用心也没什么难的,1-3年级的时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6年级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初中三年把握孩子走正确的道路,高中做好心理呵护生活保障就行了。》》断奶是你想断就能断的么 1、把握方向:我们的孩子要经历人生中的三个逆反期,青春发育时期,所以家长一定更多的关心孩子,和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做到交心,同心,理解,引导。 2、帮助孩子成长:要刻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的能力,改变平时的给你做、替你做;逐步过渡到教你做、看你做、放心你做。发现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提高兴趣点,增加知识面,注重表扬提高兴趣。 3、牺牲自我:我们要做孩子的样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们就要不断学习,注意自己知识的更新,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少打麻将少喝酒,多和孩子交流,好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 二、指导孩子学习的问题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率是最重要的过程,成绩是最后的结果。比如:通过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引导孩子看三

国演义原著;通过看电视百家讲坛引导孩子看史记、庄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书籍,自然就促进了文言文的学习和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 2、博览群书精益求精:知识是互动的,触类旁通。特别是英语、语文、历史是一个长期积累提高的过程,让孩子看更多的书以增加知识宽度和深度,做到积累提高,先博而后精。 3、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暴跳如雷,甚至打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次考试后不是只看孩子多少分,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回忆做题的过程、思路,找到错题的原因。 4、发挥孩子的特长: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也都会做好学生,只是平时我们要注意发现孩子的特长。只要我们注意发挥优势,重点解决弱项,相信孩子一定会扬起学习的风帆,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育孩子中最容易犯的错误 1、互相抱怨 孩子出了问题,夫妻互相抱怨,家长老师互相抱怨,甚至抱怨孩子。无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当我们能抱怨着“孩子教育,我的责任。我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你会发现问题好解决了。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得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许等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像许多条条框框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根据调查,初中学生中有34%的学生

小学数学各类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例:有两堆煤,第二堆比第一堆多40吨,如果从第二堆中拿出5吨煤给第一堆,这时第二堆煤的重量正好是第一堆的3倍。原来两堆煤各有多少吨? 分析:原来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多40吨,给了第一堆5吨后,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就只多40-5×2吨,由基本关系式列式是: (40-5×2)÷(3-1)-5 =(40-10)÷2-5 =30÷2-5 =15-5 =10(吨)第一堆煤的重量10+40=50(吨)→第二堆煤的重量 答:第一堆煤有10吨,第二堆煤有50吨 和差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一般关系式有:(和-差)÷2=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 例:甲乙两数的和是24,甲数比乙数少4,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4+4)÷2 =28÷2 =14 乙数(24-4)÷2 =20÷2 =10 甲数 答:甲数是10,乙数是14 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未知数的问题,一般叫做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运算的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的顺序,倒过来逆顺序的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例:仓库里有一些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吨? 分析: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吨。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19+12)×2吨。以下类推。 列式:[(19+12)×2-12]×2 =[31×2-12]×2 =[62-12]×2 =50×2 =100(吨)答: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100吨。 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五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应该如何配合孩子在应用题上发挥

应该如何配合孩子在应用题上发挥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呢也不是一样的,我们家长不能要求说别的同学怎么样,然后咱们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就要怎么样,就要几点到几点把什么作业写完什么作业没写完,这样是不行的。 有的同学是喜欢早晨早点起床的,对不对?像背英语一样,如果早晨早点起床提前10~20分钟,然后背些单词来可能会很有效果,但是有些同学呢,他可能是晚上觉得晚上睡觉之前背上个10~20分钟的记忆的效果更好,那么咱就不能要求他必须早晨起来,因为大脑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每个孩子消化吸收的过程是不一样的。 其实我们只需要锻炼孩子认真的思考,独立的写,独立的理解就可以了,要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去抄袭别人的方法、抄袭别人的步骤,如果孩子做事情都是抄袭别人的方法来做的,那么考试的时候去抄谁的呢?所以呢,还是理顺了学习思路,找到最有效的,最能提高记忆的方法,尽量早休息,保证每天学习的质量。 平时同学们觉得比较难的、考试的时候比较难的就是数学题中的应用题,小学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在应用题的方面栽过很大的跟头,可是后来通过自己耐心的去总结经验教训,逐渐的意识到做应用题应该用哪些技巧和解题方法,多套用

一些定义去计算,坚持多学多练,慢慢的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成绩就有提高了。 今天把解应用题的这个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咱们说应用题是数学的半壁江山,不少同学觉得应用题太难了,成绩很难提高,其实做不好应用题的学生,恐怕整体的成绩也不会很高,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要综合咱们以前学过的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性质、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最基本的知识,其实他其中有的还有需要咱们的分析判断,大家都知道,数学它是最离不开生活的,生活中的处处都有数学,所以呢还要实际情况实际去分析,需要我们有一个判断推理的过程,其实孩子觉得数学很难,一个主要的原因也就在这里了,应用题上需要用到的综合概念很多,需要推理判断的东西很多,所以有一些同学不想思考,就觉得很难。 今天给大家讲一些解应用题常见的方法,相信在解应用题上会有所帮助。 首先我要讲的是要对题意理解,因为通过很多学生的做题能够看得出来,有很多常见的错误,就是犯错误的比例非常高的题,其实是对题意的理解失误了,虽然老师上课的时候一直在强调一定要仔细审题,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在这个审题上面掉到了坑里,在没弄清题意、没有读懂题目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解答。平时在应用训练中因为很多题目描述比较简单,题比较容易理解,而忽略了他们隐藏的含义,导致很简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从近几年的中题看,列方程解应用题型的出现在上,其目的 是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将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成等式,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如何解决这类题目其很多,现结合实例给出几种,以供参考。 .直译法 设元后,视元为数,根据题设条件,把语言直译为代数式,即可列出方程初中英语。 例1. 〔2019年山西省〕甲、乙两个建筑队完成某项工程,假设两队同时开工,12天就可以完成工程;乙队单独完成该工程比甲队单独完成该工程多用10天。问单独完成此项工程,乙队需要多少天? 解:设乙单独完成工程需x天,那么甲单独完成工程需〔10〕天。根据题意,得 去分母,得 解得 经检验,都是原方程的根,但当时,,当时,,因时间不能为负 数,所以只能取。 答: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30天。 点评:设乙单独完成工程需x天后,视x为,那么根据题意,原原本本的把语言直译成代数式,那么方程很快列出。 二.列表法

设出未知数后,视元为数,然后综合条件,把握数量关系,分别填入表格中,那么等量关系不难得出,进而列出方程〔组〕 例2. 〔2019年海淀区〕在某校举办的足球比赛中规定:胜 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某班足球队参加了12 场比赛,共得22分,这个队只输了2场,那么此队胜几场?平几场? 解:设此队胜x场,平y场 由列表与题中数量关系,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此队胜6场,平4场。 点评:通过列表格,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显露出来,使人明白, 从胜、平、负的场数之和等于12,总得分22分是胜场、平场、负场得分之和。建立方程组,利用列表法求解使人易懂。 .参数法 对复杂的应用题,可设参数,那么往往可起到桥梁的作用。 例3.从A、B两汽车站相向各发一辆车,再隔相同时间又同时发出一辆车,按此规律不断发车,且知所有汽车的速度相同, B间有骑自行车者,发觉每12分钟,后面追来一辆汽车,每隔 分钟迎面开来一辆汽车,问A、B两站每隔几分钟发车一次? 解:设汽车的速度为x米/分;自行车的速度为y米/分,同 车站发出的相邻两辆汽车相隔m米。A、B两站每隔n分钟发一次车。那么从A站发来的两辆汽车间的距离为12〔〔汽车行进速度〕 —〔自行车行进速度〕:,从B站发来的两辆汽车间的距离为:4 〔〔汽车行进速度〕+〔自行车行进速度〕]。由题意,得 得:

列方程解应用题——设元的技巧

列方程解应用题——设元的技巧 知识要点 恰当地设元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步骤之一,设什么为元,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条件来确定. 对未知数的选择,有时可将要求的量设为未知元(即问什么设什么),称此为直接设元;有时需要将要求的量以外的其它量设为未知元(即所设的不是所求的,则更易找出符合题意的数量关系),称此为间接设元;有些应用题中隐含一些未知的常量,这些量对于求解无直接联系,但如果不指明这些量的存在,则难求其解,因此需把这些未知的常量设为参数,以便建立等量关系,称此为辅助设元. 例题讲解 (1)直接设元 例1:两袋什锦糖,甲袋由8千克奶糖和12千克水果糖混合而成,乙袋由15千克奶糖和5千克水果糖混合而成.如果要使混合成21千克的什锦糖中,奶糖和水果糖各占一半,需从甲、乙两袋里分别取出多少千克的什锦糖. (2)间接设元 例2:如果四个数中,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21,28,29,30,求这四个数. 思路点拨这四个数中,其中每三个数的和是已知的,所以,只要能求出这四个数的和,再用这四个数的和分别减去每三个数的和就可求得这四个数. 例3:如图,是一块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矩形色块图,由6个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组成,已知中间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这个长方形色块图的面积为. 吨货物,则最后一辆卡车只装了3吨货物就装完了这批货物.那么,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例5: 一只小船从甲港到乙港逆流航行需2小时,水流速度增加一倍后,再从甲港到乙港航行需3小时,水流速度增加后,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航行( ). A .0.5小时 B .1小时 C .1.2小时 D .1.5小时 例6: 甲、乙、丙、丁4个数之和等于90-,甲数减4-,乙数加4-,丙数乘4-,丁数除以4-彼此相等,问4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比最小的一个数大多少? (3)辅助设元 例7: 某商场经销一种商品,由于进货时价格比原进价降低了6.4%,使得利润增加了8个百分点,求经销这种商品原来的利润率. 例8:某裁缝做一件童装、 一条裤子、一件上衣,所用时间之比为3:2:1.他一天共能做2件童装、3条裤子、4件上衣.则他做2件上衣、10条裤子、14件童装需几天. 例9: 甲、乙两地相距24千米,某人从甲地到乙地,步行一半路程后改骑自行车,共用4小时到达,返回时,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助动车,若返回时步行,速度是去时速度的4 3,助动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2倍,结果返回时比去时多用了30分钟,求去时步行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方法总结及经典练习(含答案)

初一数学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练习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2.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3.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底面积×高=S·h= 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 V=长×宽×高=abc 4.数字问题 一般可设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百位数字为c. 十位数可表示为10b+a,百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 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5.市场经济问题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2)商品利润率= 商品利润 商品成本价 ×100% (3)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4)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5)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标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商品打8折出售,即按原标价的80%出售.

6.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7.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8.储蓄问题 利润=每个期数内的利息 本金 ×100%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经典练习】 1.将一批工业最新动态信息输入管理储存网络,甲独做需6小时,乙独做需4小时,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一起做,则甲、乙一起做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2.兄弟二人今年分别为15岁和9岁,多少年后兄的年龄是弟的年龄的2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