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

1.情绪(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2.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4.心境、激情和应激(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5.动机(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

6.需要(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7.驱力(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8.诱因(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9.成就目标(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一种信念系统”。

10.自我效能感(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11.能力与智力(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心理特征。智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

12.模仿能力(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13.简述情绪的成分与功能。

参考答案: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功能:(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情绪是激励行为的动机。(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4)情绪是人际交流的手段

14.简述情绪的二维度说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两个。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情绪的效价。在效价维度上,由正到负,愉悦度依次降低,中间的某一点上无情绪感受。位于正效价那端、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正情绪),位于负效价那端、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负情绪)。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它由弱到强。

15.请简要列出情绪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参考答案:三种经典的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代表人

物有詹姆斯和兰格。他们强调情绪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外界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2)坎农巴德理论。代表人物有坎农、巴德。该理论认为有机体

的生理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情绪感觉是大脑皮质和植物性

神经系统共同激活的结果。

(3)认知评价理论。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你看婚前性行为的危害。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拉扎勒斯的认知-

评价理论。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具体来说,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16.简述动机的特点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动机的特点:动力性、指向性、隐蔽性、活动性、维持性。

马斯洛的动机需要层次论认为动机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的需要,对食物、水分、空气等的需要等;安全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等;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

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他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17.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工作效率的关系。

参考答案: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人们倾向于认为动机强度越高对行为的影响越大,工作

效率也越高;反之,动机强度越低则工作效率越低。但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8.在学校环境中,如何发挥社交动机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社交动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得以满足: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同伴之间的沟通。

(1)良好师生沟通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和乐观性格。良好师生沟通的要素,有三个,真诚、接受、理解。

(2)同伴沟通。同伴沟通主要表现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同伴沟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同伴沟通对儿童的社会化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同伴沟通有助于儿童从他人角度上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同伴沟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19.能力是如何分类的?

参考答案: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将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将能力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0.请简要列出智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参考答案:(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学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斯皮尔曼认为,各种特殊因素与一般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的智力。

(2)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智

力看成是多种成分的复杂结构,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应从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

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指出,多元智力框架

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分别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

力和交往-交流智力,在其后来的研究中,他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

即自然探索智力。

(4)沙洛维与梅耶的情绪智力理论。特们认为情绪智力可定义为

四个主要成分: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感信息、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21.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何?

参考答案:童年期和少年期能力发展迅速。智力中各种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不同。成年期能力发展最稳定。

22.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能力的类型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23.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类别和功能?

参考答案:表情包括情绪在面部、言语和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称为面部表情、语调表情和姿态表情。表情起着求偶、顺从、维持接触行为以及警告、求救和威胁等信号作用,在人类,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

面部表情:人类表达情绪的最主要的一种表情,是情绪在面部的表现。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是情绪在身体姿势和动作方面的表现。其中头、手和脚是表达情绪的主要身体动作部位。欢乐:手舞足蹈;悔恨:顿足捶胸;惧怕:手足失措;虔诚:肃立低头。

语调表情:情绪发生时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方面的表现。高兴时音调轻快;悲哀时声音低沉缓慢;愤怒时说话大声而严厉;撒谎时声音会比平时高一些;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声音讲出,则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理解:“你干吗”升调表示怀疑;降调表示不耐烦;用感叹语气强调“吗”字,则表示责备。情绪识别是借助于许多线索,特别是借助面部那些活动性更大的肌肉群的运动而实现的。面部表情如果和姿态表情与语调表情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情绪状态。

24.什么是情绪调节?联系实际谈谈情绪调节的策略。

参考答案: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包括削弱或祛除正在进行的不适当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或伪装某种情绪。

情绪调节的策略:(1)回避和接近策略。当儿童可以爬行或走路时,就采取接近或回避等方式调节情绪。(2)控制和修正策略。如给哭叫的小弟弟玩具等。(3)注意转换策略。如婴儿通过用转移陌生人的注意来降低对陌生人的焦虑。(4)认知重评策略。(5)表达抑制策略。调动自我控制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6)合理表达策略。如把愤怒转换为笑。

2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参考答案:(1)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学生亲身经理的成功和失败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要善于给学生提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2)树立学习榜样。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榜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增强自我效能感。

(3)设立短期、具体而富有挑战性的目标。目标应是短期的、具体的,目标还要具有挑战性,即具有一定的难度。

(4)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以强化,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能力的提高,增强自我效能感。

(5)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教师要通过示范教导等方式使学生学会确立合适的目标和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目标来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价。

2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参考答案:(1)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教师要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优先权和独立工作的时间。在课堂中规则、约束和限制是必要的。为了创造自主支持性气氛,教师应把较差的成绩和行为问题当做问题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当做批评的目标。(2)培养学生的胜任力。为学生提供最佳挑战。(3)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使刺激产生变化,刺激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可采取变化刺激,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改变常规的教学秩序。

外部动机的激发:(1)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在学习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2)组织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们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奖励。

(3)正确运用奖励。要注意奖励的选择,奖励物的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4)慎重使用惩罚。首先,惩罚要及时,一旦发现违归,应尽可能迅速地开始惩罚工作。其次,惩罚应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个体。(5)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

27.试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含义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第二,能力与知识、技能在来源上有区别,个体知识、技能完全是后天的;能力则除了要受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第三,知识和技能是随着一个人不断学习和实践而日益增长和积累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则是逐渐形成、发展和相对衰退或者停滞的过程。第四,从迁移的特点来看,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范围相对较窄,它们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迁移;而能力则有广泛的迁移范围,可以在很多场合(即使它们并不很相似)发生作用。第五,与能力的发展相比,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快一些。

28.试述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

参考答案:(1)遗传因素。能力尤其是智力,具有遗传性,父母智力水平高,其孩子很可能智力会相对较高。

(2)环境与教育的因素。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包括产前环境、早期经验的作用、早期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作用。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

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教育条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能力发展中则起主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自发的、而是依赖教育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等。

(3)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能力实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离开了解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4)人格特征的影响。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等人格特征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个体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水平差异。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1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1答案 1.个体心理(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成为个体心理。 2.认知(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5.意识(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催眠(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9.知觉(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名词解释)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 1.情绪(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2.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4.心境、激情和应激(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5.动机(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 6.需要(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7.驱力(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8.诱因(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9.成就目标(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一种信念系统”。 10.自我效能感(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11.能力与智力(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心理特征。智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2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2答案 1.记忆(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陈述性记忆(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和知识的记忆。 3.程序性记忆(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组块(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5.精细加工(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和理化。 6.系列位置效应(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研究者发现,当要求人们去记忆一串项目时(如单词序列),项目的顺序对回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7.思维与想象(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概念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定势(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9.功能固着(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0.创造性思维(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1.词频与语境(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语境: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

2023年春期国开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2023年春期 国开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形考任务三 试题及答案 说明: 率部分测试题包含单项这拼题5道,每小题10分;乡项这拼题2道,每小题 15分;判断题4道,每小题5分;总计100分,本次测验的成绩将计入期末总成绩。 全部做完后“提文所有答素开结束”,可以查看本次任务总成绩及每小题对应的答素解析。试卷尤许提变三次,系统跌认记录最高成绩。 1.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登陆后,首先进入到的页面是( )? A.教学平台 B.在线考试平台 C.个人空间 D.办事大厅 [正确答案]C 2.不属于形成性考核任务类型有( )。 A.教学实践活动 B.专题讨论 C.阶段性学习测验 D.期末大作业 [正确答案]D 3.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记录和进行的学习测评为( )。 A.平时学习行为表现 B.形成性考核 C.终结性考试 D.随堂测验 [正确答案]B 4.以下关于形成性考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评价 B.形成性考核成绩一般不计入课程总成绩 C.形成性考核可以全面地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学习辅导,也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和弥补学习中的薄弱之处 D.形成性考核的基本形式有阶段性学习测验、教学实践活动、专题讨论、学习记录等 [正确答案]B 1

5.依据在考试时是否允许考生携带、使用相关的学习资料参加考试,可以将考试分为( )? A.开卷、半开卷 B.闭卷、半闭卷 C.开卷、闭卷 D.半开卷、半闭卷 [正确答案]C 6.国家开放大学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采取( )相结合的方式。 A.形成性考核 B.网络考试 C.终结性考试 D.纸质考试 E.大作业 [正确答案]A C 7.对于执行“双及格”规定的课程,要求( )达到及格,方为通过课程考核。 A.形成性考核成绩 B.终结性考试成绩 C.阶段性学习测验成绩 D.课程考核总成绩 [正确答案]B D 8.终结性考试分为纸笔考试、网络考试、开放性考试(大作业、作品、论文、口试等)形式(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9.对于任何一门课程,只要课程考核总成绩达到及格,就通过了课程考核,可以获得相应的课 程学分。(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0.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的学生可向分部(学院)申请免修、免考国家开放大学相关课程。(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1.免修、免考课程的学分比例最高不超过现修专业最低毕业所修课程(不含思想政治理论课、 综合实践环节课程)总学分的40%。(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作业1234形考任务答案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答案 作业1234 心理学作业1 (第 1~第 3 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8 分) 1. 个体心理 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成为个体心理。 2.认知 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 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 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5.意识 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催眠

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 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9.知觉 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 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 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里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

最新2022国开电大实用心理学 形考任务三

2022最新国开电大实用心理学 形考任务三 1.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形容的是人格的(C )本质特性。 A.社会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正确答案:C 2.我们平常所说的“大器晚成”表现了(B )。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C.能力水平差异 D.能力语言思维方面的差异 正确答案:B 3.二因素说认为能力是由两种能力组成的。这两种能力指的是(B )。 A.言语能力和空间能力 B.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C.运动能力和言语能力 D.空间能力和逻辑能力 正确答案:B 4.智力三元理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 ) A.斯腾伯格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斯皮尔曼 正确答案:A

5.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遇事常欠思考、卤莽冒失、易于感情用事——该特点属于的气质类型是(D )。 A.抑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正确答案:D 6.张三属多血质类型,李四属抑郁质气质类型,张三和李上谁的气质类型好些(D )。 A.张三气质好 B.一样好 C.李四气质好 D.无好坏之分 正确答案:D 7.“活泼好动”是下列(C )的表现。 A.能力 B.兴趣 C.气质 D.性格 正确答案:C 8.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A )方面的差异。 A.性别 B.发展速度 C.发展水平 D.类型 正确答案:A 9.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智商在90-109之间表示( C )。 A.智力超常 B.智力优秀 C.智力中等

D.智力低下 正确答案:C 10.“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B )特点。 A.长期性 B.稳定性 C.不变性 D.统合性 正确答案:B 11.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中的成分有( ABCDE)。 A.言语智力 B.空间智力 C.音乐智力 D.人际智力 E.运动智力 正确答案:A B C D E 12.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在斯腾伯格看来,成分性智力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它们是(ABC )。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获取成分 D.想像成分 E.逻辑成分 正确答案:A B C 13.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A )和(E)两类。 A.共性特质 B.首要特质 C.次要性特质 D.他人性特质 E.个性特质 正确答案:A E

2021国开电大52295《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任务1.2及期末测试答案

2021国开电大52295《心理健康教育》 形成任务1.2及期末测试答案 本资料适用于形考任务1.2 及期末测试 题目为随机抽题请用CTRL+F来搜索试题 心理学意义上的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正确答案是:“对”。 21世纪是知识成为关键资源的时代,即知识社会时代。 正确答案是:“对”。 当人能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就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正确答案是:“对”。 人类的最大恐惧之一就是恐惧失去控制,最强的驱动力之一就是在生活中拥有控制感。 正确答案是:“对”。 在选择职业时,人们应寻求个人能力与职业技能要求的适配。 正确答案是:“对”。 角色认同是指社会个体在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互动行为针对某一特定的社会地位来构建适于角色的特定认同。 正确答案是:“对”。 有效的沟通是夫妻关系健康、婚姻美满和谐的关键。 正确答案是:“对”。 自我效能感可以来自榜样的示范,我们要经常把自己和社会上非常优秀的人

正确答案是:“错”。 职业倦怠主要是影响个体的工作状态,不会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正确答案是:“错”。 良好的学业韧性是学习者达成学业目标的重要条件。 正确答案是:“对”。 第一位提出“自我管理”思想的管理学家是()。 正确答案是:彼得?德鲁克 夫妻沟通的必要条件是:在家庭沟通中的前题必须是平等的;沟通不可忽视双方性格以及()。 正确答案是:沟通需要互动 ()是个体应对逆境达成学业目标的力量源泉。 正确答案是:学业韧性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有一半的记忆会在()内消失,因此对所学的知识在遗忘前及时、反复的复习是保持记忆的有效方法。 正确答案是:4小时 ()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正确答案是:兴趣 通过他人的指导、建议、解释及鼓励等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叫()。正确答案是:语言说服 职业倦怠最为集中也是最多的年龄段是()。 正确答案是:27至45岁年龄段的人群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就人群而言,需要呈()分布。

2021年国开电大社会心理适应形考任务3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社会心理适应形考任务3答案 题目如为随机抽题请用CTRL+F来搜索试题 形考任务3 弗里德曼提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务、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性。 正确答案是:D. 情感、行为倾向、认知 人们的态度会影响行为,行为()影响态度。 正确答案是:B. 也会 无需()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正确答案是:A. 外力作用 群体的()比其他群体成员更可能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正确答案是:D. 领导者 他人的存在、物理环境的特质和()这三个因素会对一个人是否做出助人行为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正确答案是:D. 有限时间的压力 利他指的是()采取的帮助他人的行为,且预期不会得到任何形式的回报。 正确答案是:B. 自愿 ()是由某个家庭成员或同居伴侣施加给其他成员的暴力。 正确答案是:C. 家庭暴力 攻击是对他人的()行为。 正确答案是:A. 伤害

言语暴力倾向于忽视他人的(),以致人际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是一种异化的沟通方式。 正确答案是:D. 感受和需要 自我辩解是:为了减少自己的内心不适,人们会企图说服自己某些行为是 正确答案是:A-合理的 根据感觉、评价和价值观而不是基于事物而:形成的态度被称为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 正确答案是:B-优、缺点; 亲社会行为通常对整个社会是 正确答案是:D-有益的; 因而它就成了社会习俗或规范的一部分,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所 正确答案是:C-倡导 亲社会行为分为和 正确答案是:E-利他行为F-助人行为 当一个特定的行为被奖励时,人们倾向于在将来这一行为。 正确答案是:H-重复 好的教养方式不单单是保护和养育,还应该鼓励的决策。攻击区分为间接攻击和直接攻击两种类型。在间接攻击中包含了在明显的 正确答案是:G-正面冲突; 的情境下对另一个人造成伤害的企图;攻击指的则是那种当着他人的面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

国开电大《社区心理学》形考任务2答案

国开电大《社区心理学》形考任务3答 案 作业 2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 2 分,共 4 分)1.组织 答: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按照一定的行驶组织起来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组织是一个有特定目标、资源和结构,有比较清晰的人际和行为界限的集体。 2 家庭治疗: 答: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治疗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理念,是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一个革命,是以整个家庭为对象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后者工作模式。 二、问答题(每题7 分,共42 分) 1.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得以发展的表现是怎样的? 答:1、获得自主性:青少年早期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变得更自主,更独立,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负有更多责任,获得自主性具体表现为:1)参与决策;2)拥有秘密;3)与父母冲突;2、个体化。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要通过批判地审视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态度、信念和价值来实现个体化决策,并面对决策所带来的后果,这是个体化很重要的表现。 2.老年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答:1、生活事件带来心理问题:2 身体疾病带来心理问题;3 心理和精神障碍:有15%-25%的65 岁以上的老人会出现心理障碍的某些症状;1)抑郁症;2)痴呆症。 3.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和原则有哪些? 答:学校心理辅导内容三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1)学习辅导具体内容:了解潜能,认识自己的利与不利,确立目标,探索求知发展趣等;2)生活辅导具体内容:自己认同的社会价值生活目标,追求人生意义等;3)职业指导内容:专心选择,职业选择,就业服务,职业规划等问题。 学校心理辅导原则:1 均衡性生态原则,2 人性化的尊重接纳真诚公平原则; 3 赋能原则; 4 正向性的资源取向原则。 4.为什么要重视组织中的个体心理健康问题?

2021春国开电大一体化《管理心理学》第3次平时作业答案

2021春国开电大一体化《管理心理学》第3次平时作业答案注意:题目顺序可能是随机的,请仔细核对题目再答题,答题次数有限,请珍惜 一、单选题(共5题,共20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工作团队的特性()。 A:每个成员的行动必须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 B:每个成员必须担当一个特定的角色 C:每个成员必须拥有相同的任务目标 D:规章制度 参考答案是:D 2、当下属的成熟度进入初步成熟阶段时,()领导方式最为有效。A:命令式 B:说服式 C:授权式 D:参与式 参考答案是:B 3、要成为高效能的领导,必须具备()个商数。 A:2 B:3 C:4 D:5 参考答案是:B 4、授权过程包括()个阶段。 A:3

B:4 C:5 D:6 参考答案是:B 5、下列哪一项不是群体结构动力学内涵的内容()。A:角色 B:规范 C:地位 D:责任 参考答案是:D 二、多选题(共5题,共20分) 1、团队的发展阶段分为()。 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C:稳定阶段 D:运行阶段和整休阶段 参考答案是:A B C D 2、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要素包括()。 A:品格因素 B:能力因素 C:知识因素 D:感情因素

参考答案是:A B C D 3、下属的成熟度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并经历一定的阶段,一般来说有()。 A:不成熟阶段 B:初步成熟阶段 C:比较成熟阶段 D:成熟阶段 参考答案是:A B C D 4、关于领导者的道德观,主要的代表性观点()。 A:服务式领导 B:帮助追随者的领导 C:增进人们道德意识的领导 D:集权型领导 参考答案是:A B C 5、群体的组成要素包括()。 A:活动 B:相互作用 C:感情 D:规章制度 参考答案是:A B C 三、判断题(共5题,共20分) 1、团队不是群体。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练习3)试题及答案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形考任务 作业练习3试题及答案 1.欲望理论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快乐最大化、痛苦最小化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2.在控制的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个案研究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3.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4.在智力发展方面,遗传比环境有更重要的影响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5.态度与行为联系密切,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6.研究发现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三个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7.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8.一般来说,一个人在他人眼里越有权威,则在模糊情境下别人越可能跟从于他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9.表象只有视觉表象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0.气质主要是后天的,性格主要是先天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1.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空间运动 [答案]A B C 12.注意的特点( )。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选择性 D.注意的持续性 [答案]A B 13.情绪的功能主要有( )。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宣泄功能 D.交流功能 [答案]A B D 14.威廉·詹姆斯将多种多样的自我内容概括为( )。 A.物质自我 B.理想自我 C.社会自我 D.精神自我 [答案]A C D 1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观察法 B.心理测量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答案]A B C D 16.自我调控系统由( )子系统构成

2021年国开电大教学设计形考任务1-4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教学设计形考任务1-4答案 形考一 题目1 肯普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 )。 A. 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B. 媒体选择、教学目标、可控性和学习者分析 C. 教材组织、学习者特征、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D. 学习者特征、灵活性、适应性和教学目标 题目2 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研究了4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 )步骤,这些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一般要素。 A. 10个 B. 14个 C. 6个 D. 9个 题目3 依据教材中的观点,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 )。 A. 教学对科学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学校的发展功能 B. 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学校的发展功能 C. 教学对社会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 D. 教学对教育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 题目4 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 )特点。 A. 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 B. 可控性、灵活性、适应性 C. 目的性、高效性、可控性 D. 组织性、高效性、先进性 题目5 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艾劳特等人的研究,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状况可以大致划分为( )阶段。

A. 14个 B. 9个 C. 4个 D. 6个 题目6 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 )等四个方面。 A. 教务部门、教学部门、学生、教材 B. 校长、教师、教室、学生 C.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 D. 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 题目7 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它们指( )。 A. 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B. 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C. 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D. 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题目8 史密斯一雷根教学设计模式将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分析、( )和教学评价三大环节。 策略设计 题目9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有:一般系统理论、传播理论、( )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 题目10 加涅和布里格斯指出,在上述九大教学事件中,具体的教学设计主要集中在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和引发( )三个教学事件上。 学习行为 题目11 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泛指1990年之前的所有教学设计模式,其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基础方面,是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 )。

2023年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终考任务我要考试试题附全答案

2023年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终考任务我要考 试试题附全答案 1.健康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揭示,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2.面对的活动如果是高挑战性、低技能性时,人们就容易产生沉浸体验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3.研究发现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三个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4.表象是指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5.对成人抑郁发作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抑郁发作是由生活事件或正在经历的困难引发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6.感觉记忆只有图像记忆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7.在控制的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个案研究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8.短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9.黑和白的感觉是由视杆细胞产生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0.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将能力划分为()。 A.认知能力 B.模仿能力 C.操作能力 D.创造能力 [答案]:BD 11.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形式,思维的主要特点有()。 A.间接性 B.思维的创造性 C.概括性 D.思维的目的性和问题性 [答案]:ACD 12.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空间运动 [答案]:ABC 13.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两类,又将个人特质分为()。 A.边缘特质

国开电大《社区心理学》形考任务123答案

国开电大《社区心理学》形考任务123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 2 分,共10 分) 1.社区心理学 答:是跨学科领域,要从公共健康、社会发展、人类发展、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地理学及其他方面吸取概念和方法。 2.社区管理 答:是党和政府自上而下对社区工作所开展的各项工作。 3.个体价值体系 答:是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以及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观点,是构建个体对待事物和任务的基本态度的骨架和基础。 4.社会价值体系 答:是个社会群体,对整个群体的意义和其社会关系的根本观点,是构建一个社会意识邢台的基本骨架和基础,并为了得到群体的集体认可。 5.增能 答:是包含了个体以及个体所在组织的概念,指个人组织与社会通过一种学习,参与合作等过程或机制,掌握控制自身相关能力与技巧,以提升个人生活、组织能力与社区生活品质。 二、问答题(每题7 分,共56 分) 1.如何认识和理解社区? 答:第一社区室友一定数量的人构成的,第二社区应有一定的地理边界,第三社区是一个由松散组织的正式社会单元,第四社区活动是社区的重要特征,第五社区也有时间特征。 2.分析社区心理学的内涵。

答:1.研究者们强调的是社区心理学重视个体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2、与关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立场不同,社区心理学家更多要扮演素质高的角色;3、社区心理学家更关注预防的方式和作用。 3.社区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答:社区心理学诞生之后,世界各国都受到鼓舞和影响,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成立社区心理学协会,并发行了《加拿大社区心理卫生》,大洋洲澳大利亚心理协会在1983 年成立了社区心里学家委员会,每两年固定与新西兰合作举办泛塔斯曼社区心理学会议,在欧洲,英国于1983 年成立了社区环境心理学家跨专业团体。 4.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 答:1、心理健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止稳定的状态;2、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没有心理成就和烦恼;3、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与协调状态。 5.怎样认识社区心理学中的个体价值? 答:1、社区心理学要高度关注社区的优势与能力;2、个人有权利追求个人与家庭的幸福;3 尊重个人权利。 6.社区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价值是怎样的? 答:1 认识和重视社区感的重要性;2、秉持社会生态观;3 重视并促进跨领域协同合作。7.有助于社区心理学家认识自身工作的价值干预原则有哪些? 答:1)咨询师应该对自己的价值观有高度的自觉,对咨询中的价值问题有高度的敏感,并能小心地处理咨询师和来访客户的价值观不一致;2)应承认并尊重多元化价值观取向存在的权利;3)应遵循一些相对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 8.不同流派的心理学理论是如何界定人性观的? 答:1 行为主义的人性观;2 精神分析的人性观;3 存在一—人本主义人性观;4 进化心理

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2023年)

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2023年)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5篇 【篇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文英语3》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 单元自测3 一、选择填空,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能填入空白处的最正确选项。(每题10分) 题目1 We must keep our classroom 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clean 题目2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that people can“t _____________you, and that is your wisdom. 选择一项: B. take away from

题目3 He asked John ______ he could swim. 选择一项: B. if 题目4 You“d better ________ to hospital at once. 选择一项: A. go 题目5 She said she __________ lost a pen. 选择一项: C. had 题目1 We found him ___________ in the laboratory. 选择一项: B. working 题目2 John asked me _______ to visit his uncle“s farm with him. 选择一项: C. whether I would like

题目3 He is worth 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C. trusting 题目4 She _________ the children not to make any noise. 选择一项: B. told 题目5 She is a ___________ woman. 选择一项: A. confident young 题目1 We must keep our classroom 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clean 题目2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that people can“t _____________you, and that is your wisdom. 【篇2】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2021国开学习网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四答案

2021国开学习网电大教育心理专题 形考任务一、二、三、四答案 形考任务一 一、名词解释 试题1:环境 答: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试题2 :认知 答:"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试题3 :图式 答: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试题4 :平衡 答: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试题5 :依恋 答: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试题6:儿童的社会化 答: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答案在最后) 试题7: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答: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 "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试题8 :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 试题9 :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 答:安斯沃斯等人发现了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后来其他心理学家又确认了紊乱型依恋,合起来共是2类4型。 (1)安全型;(2)回避型;(3)矛盾型,又名反抗型;(4)紊乱型。四种依恋只有第一种是安全的,其余三种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 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 (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 (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 试题10 :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与差异。 答:儿童游戏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儿童这时才开始真正的社会互动。 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不同是,联合游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