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T专家】万维网(WWW)简介

【IT专家】万维网(WWW)简介

【IT专家】万维网(WWW)简介

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推荐下载,如有疑问,请与我司联系

万维网(WWW)简介

2009/07/15 2299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1.万维网是日内瓦的欧洲原子核研究所委员会CERN 的Tim Berners-Lee 最初于1989 年3 月提出的,动机是为了使分布在好几个国家的物理学家们更方便的协同工作。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

储藏所,英文简称Web。万维网是一个分布式超媒体系统,它是超文本系统的扩

充,一个超文本由多个信息源链接成,而这些信息源的数目实际上是不受限制的,

利用一个链接可使用户找到另一个文档,这些文档可以位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接在因

特网上的超文本系统中。超文本是万维网的基础。2.超文本文档:仅包含文本信息

超媒体文档:除文本信息外,还包含其他信息,如图像、图形、声音、动画、视频

图像等3.非分布式超媒体:各种信息驻留在单个计算机磁盘中。各种文档都可从本

地获得,这些文档之间的链接可进行一致性简称分布式超媒体:大量信息分布于因

特网上,每台计算机上的文档都独立进行管理,文档之间的链接经常会不一致。4.

万维网文档所驻留的计算机运行服务器程序,此计算机称为万维网服务器。万维网

使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来标示万维网上的文档,每个文档具有唯一的URL。为了使万维网客户程序和万维网服务器程序之间的交互遵守严格的协议以实

现各种超链的链接,需要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该协议是应用层协议,使用TCP 连接就行可靠传送。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使得万维网页面设计者可以很方便地用一个超链从本页面的某处链接到因特网上任何一个万维

网页面,并能够在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为了在万维网上方便查找信息,可以

使用各种搜索工具。5.URL:定位因特网上任何可以被访问的对象,包括文件目

录、文件、文档、图像、声音等,一般形式为:URL 的访问方式:// 主机: 端口/ 路径,主机是必须得,后面2 项有时可省略a. URL 访问方式最常用的有三种:a1.ftp:如ftp://https://www.doczj.com/doc/5218633556.html,,ftp 默认端口是21a2.http:一般形式为:主机: 端口/ 路径,http 默认端口是80,通常可省略。如果再省略文件的路径,则URL 即为因特网上的某个主页。如https://www.doczj.com/doc/5218633556.html,/chn/yxsz/index.htm。HTTP 规定在HTTP 客户和HTTP 服务器之间的每次交互都由一个ASCII 码串构成的请求和一个

以太网;因特网;万维网

因特网于1969 年诞生于美国。最初名为“阿帕网”(ARPAnet)是一个军用研究系统,后来又成为连接大学及高等院校计算机的学术系统,现在则已发展成为一个覆盖五大洲150 多个国家的开放型全球计算机网络系统,拥有许多服务商。普通电脑用户只需要一台个人计算机用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因特网服务商连接,便可进入因特网。但因特网并不是全球唯一的互联网络。例如在欧洲,跨国的互联网络就有“欧盟网”(Euronet),“欧洲学术与研究网”(EARN),“欧洲信息网”(EIN),在美国还有“国际学术网”(BITNET),世界范围的还有“飞多网”(全球性的BBS 系统)等。 “因特网”作为专有名词出现,开头字母必须大写,指的是全球最大的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互联网络。小写的“internet”(“interreto”),则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一个大型网络。按全国科学技术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样的网络系统可以通称为“互联网”。这就是说,因特网和其他类似的由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型网络系统,都可算是“互联网”,因特网只是互联网中最大的一个。《现代汉语词典》2002 年增补本对“互联网”和“因特网”所下的定义分别是“指由若干电子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和“目前全球最大的一个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是由美国的ARPA 网发展演变而来的”。 关于以太网 以太网是最常用最常见的局域网技术。–Ethernet V2 是世界上最早的以太网标准协议。目前IEEE802.3为以太网标准。以太网的发展: ?最早的采用共享媒体的争用型网络 ALOHA ? 70年代中期由 Xerox Palo Alto 研究中心提出,数据率为2.94M,称为 Ethernet(以太网)。 ?经 DEC, Intel and Xerox公司改进为 10M标准 (DIX 标准 ) 。 ? 1985年定名为 IEEE 802.3,即使用 CAMA/CD协议的 LAN标准,数据率从1M到 10M (现已发展到1000M),支持多种传输媒体。 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10 Base 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最好。 因特网是一个网络的网络(a network of network)。它以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它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通信网络集合体,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集各个部门、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借鉴于百度知道)

CMS网站建设教材-第一章 互联网应用简介

第1章互联网应用简介 §1.1 互联网简介 因特网(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计算机互联网络。Internet采用了开放的联网协议TCP/IP协议,允许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接入到其中,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Internet是由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把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同结构的计算机网络用各种传输介质互相连接起来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因此,有人称之为网络的网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依然构成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1.1.1 IP地址 1.IP地址的概念 为了识别互联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需要一种能够将每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区分开来方式。在Internet上采用了IP地址来达到这一目的。 IP地址是一个人为设计的32位二进制数的数字编号。例如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1 00000001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设备就是用这样的地址来进行相互识别的。显然,这样的地址给网络的用户使用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不便于记忆和理解。于是人们提出了一种称为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表示方法。IP地址的点分十进制表示法用四个十进制数表示IP地址,每个数的取值范围为0~255,数字中间用点号“.”隔开,如前面提到的那个IP地址可以表示成:192.168.1.1。 由于同一个IP地址只能分配给Internet中唯一的一台主机,需要规范IP地址的结构: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其中网络号用于识别网络,主机号用于识别该网络中的主机,具体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如表7-1所示: 表1-1 IP地址结构 网络号主机号 基本的IP地址分为A、B、C三类。三类地址的区别仅在于网络号与主机号所用的数字位数不同,也即对应的网络和主机个数不同。其中A类IP地址适用于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B类IP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而C类IP地址适用于小规模的网络。不同网络中的主机的网络号不同,而同一网络中的计算机则具有相同的网络号,它们是由因特网信息中心统一分配的;但同一网络中不同主机的主机号则不能相同,它们是由各局域网络自己分配的,

【IT专家】万维网(WWW)简介

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推荐下载,如有疑问,请与我司联系 万维网(WWW)简介 2009/07/15 2299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1.万维网是日内瓦的欧洲原子核研究所委员会CERN 的Tim Berners-Lee 最初于1989 年3 月提出的,动机是为了使分布在好几个国家的物理学家们更方便的协同工作。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 储藏所,英文简称Web。万维网是一个分布式超媒体系统,它是超文本系统的扩 充,一个超文本由多个信息源链接成,而这些信息源的数目实际上是不受限制的, 利用一个链接可使用户找到另一个文档,这些文档可以位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接在因 特网上的超文本系统中。超文本是万维网的基础。2.超文本文档:仅包含文本信息 超媒体文档:除文本信息外,还包含其他信息,如图像、图形、声音、动画、视频 图像等3.非分布式超媒体:各种信息驻留在单个计算机磁盘中。各种文档都可从本 地获得,这些文档之间的链接可进行一致性简称分布式超媒体:大量信息分布于因 特网上,每台计算机上的文档都独立进行管理,文档之间的链接经常会不一致。4. 万维网文档所驻留的计算机运行服务器程序,此计算机称为万维网服务器。万维网 使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来标示万维网上的文档,每个文档具有唯一的URL。为了使万维网客户程序和万维网服务器程序之间的交互遵守严格的协议以实 现各种超链的链接,需要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该协议是应用层协议,使用TCP 连接就行可靠传送。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使得万维网页面设计者可以很方便地用一个超链从本页面的某处链接到因特网上任何一个万维 网页面,并能够在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为了在万维网上方便查找信息,可以 使用各种搜索工具。5.URL:定位因特网上任何可以被访问的对象,包括文件目 录、文件、文档、图像、声音等,一般形式为:URL 的访问方式:// 主机: 端口/ 路径,主机是必须得,后面2 项有时可省略a. URL 访问方式最常用的有三种:a1.ftp:如ftp://https://www.doczj.com/doc/5218633556.html,,ftp 默认端口是21a2.http:一般形式为:主机: 端口/ 路径,http 默认端口是80,通常可省略。如果再省略文件的路径,则URL 即为因特网上的某个主页。如https://www.doczj.com/doc/5218633556.html,/chn/yxsz/index.htm。HTTP 规定在HTTP 客户和HTTP 服务器之间的每次交互都由一个ASCII 码串构成的请求和一个

中万维网-域名简介

1、什么是域名? Internet域名是Internet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字,在全世界,没有重复的域名。域名的形式是以若干个英文字母或数字组成,由“.”分隔成几部分,如https://www.doczj.com/doc/5218633556.html,就是一个域名。 2、什么是顶级域名? 互联网上的域名可谓千姿百态,但从域名的结构来划分,总体上可把域名分成两类,一类称为“国际顶级域名”(简称“国际域名”),一类称为“国内域名”。 一般国际域名的最后一个后缀是一些诸如.com,.net,.gov,.edu 的“国际通用域”,这些不同的后缀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机构性质。比如.com表示的是商业机构,.net表示的是网络服务机构,.gov表示的是政府机构,.edu表示的是教育机构。 3、什么是三级域名? 三级域名可分为两类: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划域名,如:https://www.doczj.com/doc/5218633556.html, 。类别域名是依照申请机构的性质划分出来的域名,具体包括: ac 科研机构 com 工、商、金融等企业 edu 教育机构 gov 政府部门 net 互联网络、接入网络的信息中心(NIC)和运行中心(NOC) org 各种非盈利性的组织 您可以按照您的机构性质选择适合您单位使用的三级域名。 行政区划域名是按照中国的各个行政区划划分而成的,其划分标准依照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而定,包括"行政区域名"34个,适用于我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例如北京的机构可以选择如https://www.doczj.com/doc/5218633556.html,的域名。 4、什么是域名解析? 机器间互相只识别IP地址,要让域名与IP地址之间一一对应,必须使用DNS解析(域名解析服务)。DNS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 5、什么是DNS? 域名管理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是域名解析服务器的意思。它在互联网的作用是:把域名转换成为网络可以识别的Ip地址。比如:我们上网时输入的https://www.doczj.com/doc/5218633556.html,会被解析到IP为61.152.96.116的服务器。 6、什么是A记录? A(Address)记录是用来指定主机名(或域名)对应的IP地址记录。用户可以将该域名下的网站服务器指向到自己的web server上。同时也可以设置您域名的二级域名。 7、什么是MX记录? 即邮件交换记录,是域名在DNS服务器上的一个记录,告诉那台计算机负责为系统处理邮件。MX记录存在于域名的DNS文件中,用于将某个域名的电子邮件指向到对应的邮件服务器处理。

互联网、因特网、万维网简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互联网,因特网,万维网,那么它三者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介绍一下: 1、互联网 互联网英文为internet(第一个字母i要小写) 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2、因特网 因特网英文为Internet(第一个字I要大写) 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一个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是由美国的ARPA网发展演变而来的。 因特网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3、万维网 万维网英文为World Wide Web,缩写为www。 只要应用层使用的是HTTP协议的因特网,就称为万维网 4、互联网、因特网、万维网三者的关系 互联网包含因特网,因特网包含万维网,凡是能彼此通信的设备组成的网络就叫互联网。所以,即使仅有两台机器,不论用何种技术使其彼此通信,也叫互联网。因特网可不是仅有两台机器组成的互联网,它是由上千万台设备组成的互联网。因特网使用TCP/IP协议让不同的设备可以彼此通信。但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并不一定是因特网,一个局域网也可以使用TCP/IP协议。判断自己是否接入的是因特网,首先是看自己电脑是否安装了TCP/IP协议,其次看是否拥有一个公网地址(所谓公网地址,就是所有私网地址以外的地址)。 .

《用浏览器浏览万维网》教学设计

《用浏览器浏览万维网》教学设计方案 重庆市华蓥中学校黄明姝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下册)》(重庆大学出版社,第3版)第2章第4节的第1小节,页码为P62-P68。本节是“走进网络世界”,课本在前三节详细讲解了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的基本知识之后,在本小节介绍了万维网的结构、浏览器的作用,并详细介绍了用Internet Explorer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本小节知识是以后学习用搜索工具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设计 ①教学重点:用Internet Explorer完成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任务。 浏览器是畅游因特网的交通工具,理所当然应掌握“驾驶”方法。 ②教学难点:保存页面内容。 “保存页面内容”这个部分涉及Windows的目录/文件操作、对Web页的组成元素(文字、图片、链接、动画、视频) 的理解等知识点,如果学生在这些知识点上掌握不牢,容易造成对本部分内容理解的障碍。教学时我会针对各班学生的不同情况,巩固相应的知识点。 3.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浏览器的功能,掌握用浏览器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在实践中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②经历对浏览器的使用操作,培养学生认真求实,勇于探索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浏览因特网,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②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使用网络的正确道德观念。 三.学情分析与学法设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曾或多或少使用过浏览器,具有一定的操作体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操作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 2.学习方法和技巧 练习法、问题学习法、分组协同学习、探究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学习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体会学习的快乐。 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新课程强调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我在巡视和“手把手”辅导学生练习时,尤其要关注那些平时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而对那些平时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养成善于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四.教法设计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

WWW的核心

WWW的核心——HTTP协议 众所周知,Internet的基本协议是TCP/IP协议,目前广泛采用的FTP、Archie Gopher等是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不同的协议对应着不同的应用 WWW服务器使用的主要协议是HTTP协议,即超文体传输协议。由于HTTP协议支持的服务不限于WWW,还可以是其它服务,因而HTTP协议允许用户在统一的界面下,采用不同的协议访问不同的服务,如FTP、Archie、SMTP、NNTP等。另外,HTTP协议还可用于名字服务器和分布式对象管理。 HTTP协议简介 HTTP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它于1990年提出,经过几年的使用与发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展。目前在WWW中使用的是HTTP/1.0的第六版,HTTP/1.1的规范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而且HTTP-NG(Next Generation of HTTP)的建议已经提出。HTTP协议的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支持客户/服务器模式。 2.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 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3.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 加以标记。 4.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5.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HTTP协议的几个重要概念 1.连接(Connection):一个传输层的实际环流,它是建立在两个相互通讯的应用程序之间。 2.消息(Message):HTTP通讯的基本单位,包括一个结构化的八元组序列并通过连接传输。 3.请求(Request):一个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请求信息包括应用于资源的方法、资源的标识符和协议的版本号 4.响应(Response):一个从服务器返回的信息包括HTTP协议的版本号、请求的状态(例如“成功”或“没找到”)和文档的MIME类型。 5.资源(Resource):由URI标识的网络数据对象或服务。 6.实体(Entity):数据资源或来自服务资源的回映的一种特殊表示方法,它可能被包围在一个请求或响应信息中。一个实体包括实体头信息和实体的本身内容。 7.客户机(Client):一个为发送请求目的而建立连接的应用程序。 8.用户代理(User agent):初始化一个请求的客户机。它们是浏览器、编辑器或

万维网的HTTP和FTP协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218633556.html, 万维网的HTTP和FTP协议 作者:周开强张广旭鹿利秋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6期 摘要: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就梦想能拥有一个世界性的信息库。在这个信息库中,信息不仅能被全球的人们存取,而且能轻松地链接到其他地方的信息,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重要的信息。1991年8月6日,伯纳斯·李发表万维网项目简介的文章。标志着万维网公共服务的首次亮相。1994年6月,中国新闻计算机网络(China News Digest,CND)将World Wide Web称为“万维网”。万维网联盟W3C理事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于1994年10月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 关键词:万维网;WWW;HTTP;FTP;Web服务器 WWW(World Wide Web,3W,Web)中文译名为万维网,环球信息网等。是欧洲核物 理研究中心(CERN)为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利用Internet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之上,为了方便地进行通信、交流和查询所建立的。Internet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将信息的链接扩展到整个Internet上。万维网是一个分布式的超媒体(Hypermedia)系统,它是超文本(Hypertext)系统的扩充,所谓超文本是包含指向其他文档的链接文本,超文本是万维网的基础,在万维网中,主要使用了两个协议,分别是HTTP协议和FTP协议。 1 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提供了访问超文本信息的功能,是万维网与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属于应用层。HTTP协议是用于分布式协作超文本信息系统的、通用的、面向对象的协议。可以用于传输各种超文本页面和数据。 HTTP协议包括以下4个步骤: 第一,建立连接。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建立连接HTTP报文的请求,服务端将响应发送回客户端,连接建立。 第二,发送请求。客户端按照HTTP协议通过连接线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 第三,给出应答。服务器按照客户端的要求给出应答,将结果HTML文件返回给客户端。 第四,关闭连接。客户端接到HTTP报文请求后关闭连接。 HTTP协议是基于TCP/IP之上的协议,它不仅保证是否能够正确传输超文本文档,而且 还要确定传输文档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内容首先显示等。通常HTTP报文消息包括客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