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类型三++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类型三++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类型三++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类型三++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类型三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2013·安徽)我们把正六边形的顶点及其对称中心称作(如图1所示)基本图的特征点,显然这样的基本图共有7个特征点.将此基本图不断复制并平移,使得相邻两个基本图的一边重合,这样得到图2、图3…

(1)观察以上图形并完成下表:

图形的名称基本图的个数特征点的个数

图1 1 7

图2 2 12

图3 3 17

图4 4

………

猜想:在图n中,特征点的个数为________(用n表示);

(2)如图,将图n放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其中第一个基本图的对称中心O1的坐标为(x1,2),则x1=________;图2 013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________.

【思路点拨】(1)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得出将基本图每复制并平移一次,特征点增加5个,由此得出图4中特征点的个数为17+5=22个,进一步猜想出:在图n中,特征点的个数为:7+5(n-1)=5n+2;(2)过点O1作O1M⊥y轴于

点M,根据正六边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O1M=30°,再由余弦函数的定义求出O1M=

,即x1=

;然后结合图形分别得出图2、图3、图4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找到规律,进而得出图2 013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

【解答】(1)表中填:22;

特征点的个数为:5n+2.

(2)如图,过点O1作O1M⊥y轴于点M.

又∵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

=60°,

O1C=O1B=O1A=2,

∴∠BO1M=30°.

∴O1M=O1B·cos∠BO1M=2×

.

∴x1=

.

由题意,可得

图2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

+2

=3

图3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

+2×2

=5

图4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

+3×2

=7

…;

∴图2 013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

+2 012×2

=4 025

.

故答案为:

,4 025

.

1.(2015·六安模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圆心的同心圆的半径由内向外依次为1,2,3,4…,同心圆与直线y=x和y=-x分别交于A1,

A2,A3,A4…,则点A2 015的坐标是( )

A.(-2 015,-2 015) B.(-504

,-504

)

C.(-252

,252

) D.(-252

,-252

)

2.(2015·河南)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1,O2,O3,…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

个单位长度,则第2 015秒时,点P的坐标是( )

A.(2 014,0) B.(2 015,

-1)

C.(2 015,1) D.(2 016,0) 3.(2015·龙东)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

)、B(-1,0),过点A作AB的垂线交x轴于点A1,过点A1作AA1的垂线交y轴

于点A2,过点A2作A1A2的垂线交x轴于点A3…按此规律继续作下去,直至得到

点A2 015为止,则点A2 015坐标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31 008,0)

有理数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Rational { //起名要易懂 数据对象:D={e1,e2|e1,e2∈Z,e2≠0} //分母不为零 数据关系:R={|e1表示分子,e2表示分母} //说明不可丢 基本操作: InitRational (&Q,v1,v2) 初始条件:v2 ≠0 操作结果:构造有理数Q,其分子和分母分别为v1与v2。 DestroyRational(&Q) 初始条件:有理数Q存在 操作结果:有理数Q被撤销。 RationalPrint(Q) 初始条件:Q存在 操作结果:以分数形式输出有理数 RationalAdd (Q1,Q2,&sum)//Substract,Multiply等操作略 初始条件:有理数Q1与Q2存在 操作结果:用sum返回Q1与Q2的和 } ADT Rational //--采用动态分配的“顺序”存储结构--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ElemType * Rational;

Status InitRational(Rational &Q,ElemType v1, ElemType v2){ //构造有理数Q,分子分母分别为v1,v2,若v2=0则Q赋空,返回Error if(v2==0){Q=NULL;return ERROR;} /*return后括号可有可无*/ Q=(ElemType *)malloc(2*sizeof(ElemType)); //莫忘malloc.h if(!Q)exit(OVERFLOW);//分配存储空间失败, stdlib.h,注意!及适用场合用法Q[0]=v1;Q[1]=v2; /*之前的else可省略,若不省略最好加花括号*/ return(OK); } Status DestroyRational(Rational &Q) //销毁有理数Q { if(Q) { free(Q); Q=NULL; return OK; } } void OutputRational(Rational Q){ //以分数形式输出有理数Q if(!Q)printf(“the rational does not exist! \n‘); printf(“ %d/%d ”,Q[0],Q[1]); }

数据结构三元组完成版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ElemType; //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存储表示 #define MAXSIZE 100 // 非零元个数的最大值 typedef struct { int i,j; // 行下标,列下标 ElemType e; // 非零元素值 }Triple; typedef struct { Triple data[MAXSIZE+1]; // 非零元三元组表,data[0]未用 int mu,nu,tu; // 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个数 }TSMatrix; // 创建稀疏矩阵M int CreateSMatrix(TSMatrix *M) { int i,m,n; ElemType e; int k; printf("请输入矩阵的行数,列数,非零元素个数:(逗号)\n"); scanf("%d,%d,%d",&(*M).mu,&(*M).nu,&(*M).tu); (*M).data[0].i=0; // 为以下比较顺序做准备 for(i = 1; i <= (*M).tu; i++) { do { printf("请按行序顺序输入第%d个非零元素所在的行(1~%d)," "列(1~%d),元素值:(逗号)\n", i,(*M).mu,(*M).nu); scanf("%d,%d,%d",&m,&n,&e); k=0; // 行或列超出范围

if(m < 1 || m > (*M).mu || n < 1 || n > (*M).nu) k=1; if(m < (*M).data[i-1].i || m == (*M).data[i-1].i && n <= (*M).data[i-1].j) // 行或列的顺序有错 k=1; }while(k); (*M).data[i].i = m; //行下标 (*M).data[i].j = n; //列下标 (*M).data[i].e = e; //该下标所对应的值 } return 1; } // 销毁稀疏矩阵M,所有元素置空 void DestroySMatrix(TSMatrix *M) { (*M).mu=0; (*M).nu=0; (*M).tu=0; } // 输出稀疏矩阵M void PrintSMatrix(TSMatrix M) { int i; printf("\n%d行%d列%d个非零元素。\n",M.mu,M.nu,M.tu); printf("%4s%4s%8s\n", "行", "列", "元素值"); for(i=1;i<=M.tu;i++) printf("%4d%4d%8d\n",M.data[i].i,M.data[i].j,M.data[i].e); } // 由稀疏矩阵M复制得到T int CopySMatrix(TSMatrix M,TSMatrix *T) { (*T)=M; return 1; } // AddSMatrix函数要用到 int comp(int c1,int c2) { int i; if(c1

气候类型的判读教案高三

气候类型的判读 天台育英中学徐琳瑜2009-10-28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学会并熟练判断气候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1、与他人合作将气候成因与特点、分布结合起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具体实例判断气候类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重点】 运用根据“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的方法掌握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难点】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教学方法】 1、基于此节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活动单元,所以有别于传统的讲授法,应用导学法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 2、应用综合分析方法突出归纳降水与气温对不同类型的气候的反映; 3、让学生的自主回答与老师的简单小结巧妙地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二、依据一月均温(指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 一月均温>15℃,则可推断为热带气候; 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则可推断为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 全年均匀型:全年各月降水均匀时,为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多雨型:冬季温和多雨时,为地中海气候 夏季多雨型:降水集中于夏季,有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750mm—1000mm)、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全年多雨型:年降水量>2000mm,则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1500—200 0mm,为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少雨型:全年高温年降水量<125mm,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且季节变化很大,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如果降水少,多云雾, 全年低温,则可推断为极地气候。 注意:在上述三步判断后,一般气候类型都可以判出。但也有两组没有明确。第一组: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严蔚敏版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1章绪论 1.1 简述下列术语: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存储结构、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 解: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这个值集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抽象数据类型是指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是对一般数据类型的扩展。 1.2 试描述数据结构和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与程序设计语言中数据类型概念的区别。 解:抽象数据类型包含一般数据类型的概念,但含义比一般数据类型更广、更抽象。一般数据类型由具体语言系统内部定义,直接提供给编程者定义用户数据,因此称它们为预定义数据类型。抽象数据

类型通常由编程者定义,包括定义它所使用的数据和在这些数据上所进行的操作。在定义抽象数据类型中的数据部分和操作部分时,要求只定义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操作说明,不考虑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操作的具体实现,这样抽象层次更高,更能为其他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接口。 1.3 设有数据结构(D,R),其中 {}4,3,2,1d d d d D =,{}r R =,()()(){}4,3,3,2,2,1d d d d d d r = 试按图论中图的画法惯例画出其逻辑结构图。 解: 1.4 试仿照三元组的抽象数据类型分别写出抽象数据类型复数和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其分子、分母均为自然数且分母不为零的分数)。 解: ADT Complex{ 数据对象:D={r,i|r,i 为实数} 数据关系:R={} 基本操作: InitComplex(&C,re,im)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复数C ,其实部和虚部分别为re 和im DestroyCmoplex(&C)

气候类型的判读

气候类型的判读2015、10 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地区代号 -2、314、9① 4、62 5、8② 7、819、9③ -1、326、7④ 1.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①为拉萨 B.②为昆明 C.③为成都 D.④为兰州 2.下列有关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中,正确的就是 A.①位于湟水谷地 B.②位于成都平原 C.③位于黄土高原 D.④位于云贵高原 下图为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与风带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若不考虑其她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4.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就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图,回答各题。 5.假若黄赤交角变为0°时,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不再存在的就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部地区( ) 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多 B.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小 C.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多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小

下图为我国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武汉四个城市的气候直方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图中四城市依次为: A、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武汉 B、哈尔滨、广州、乌鲁木齐、武汉 C、乌鲁木齐、哈尔滨、广州、武汉 D、乌鲁木齐、广州、哈尔滨、广州 8.由图示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 A、四城市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就是乌鲁木齐 B、广州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流经哈尔滨的河流有较长结冰期 D、给四城市带来降水的主要就是夏季风 读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完成下列问题。 9.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就是 A.孟买 B.上海 C.悉尼 D.圣地亚哥 10.该地区6、7月降水距平较大就是因为受到 A.江淮准静止锋影响 B.盛行西风影响 C.暖流影响 D.西南季风影响 下面左图为最新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右图为四类气候的资料。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

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 近年来,气候知识成为高考的主干。气候资料统计资料分析气候特征呈现多元化、多维度综合考查。统计资料除了传统文字、表格和和经典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外,呈现各种变式和相关综合考查:考查气温和降水特点、天气气候特征、气候分布成因及相关气候应用能力。除了考查基本气温和降水特征以外,如考查气温降水变率、时间变化(如季节)、分布概率、干湿度、雪线变化、自然带分布景观及规律、工农业城镇布局等等。以下仅以气温和降水统计变式图为例分析说明。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气候气温和降水特点 此种图最常见,是气候考查的基础和重点。 1. 从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南北半球。曲线下凹为南半球,上凸为北半球。如图1,甲气候在南半球,乙气候在北半球。 2. 从气温曲线的坡度和相对高度,能判断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曲线最低和最高处的气温差)。 仅从图2看,气温曲线相对高差(曲线坡度)最大的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⑨),然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⑦),最小的是热带的气候(从大到小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①)。 3. 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读出全年降水量。如图2,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的气候(除热带沙漠气候外),其次为亚热带的气候,再次为温带的气候,最少的为寒带的气候。变化规律与气温年变化大小相反。 二、气温和降水点状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变化及气候类型

图3中12个点分别表示一地12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图中可以判读1月、7月(代表冬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况,由此来判断气候类型。但此图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候特点有一定难度。注意:纵横坐标不一定分别表示降水和气温,有时反过来表示。该图1月气温(10~15℃)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 变式图:图4中的a、b、c三地,12个点代表12个月,则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 三、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分配(随月份) 折线图实际是点状图的一种,只不过各月之间用折线连起来。判读方法与判读点状图相同。图5中A、B、C、D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四、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气候类型

数据结构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概论 1.数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类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数据: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由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元素: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数据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运算,是以数据为成员的结构,是带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或多种特定的关系。 数据类型:数据类型是用来区分不同的数据;由于数据在存储时所需要的容量各不相同,不同的数据就必须要分配不同大小的内存空间来存储,所有就要将数据划分成不同的数据类型。数据类型包含取值范围和基本运算等概念。 2.什么是数据的逻辑结构?什么是数据的物理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逻辑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定义了数据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下面两个方面的信息: ①数据元素的信息; ②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物理结构:也叫储存结构,是指逻辑结构的存储表示,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包括结点的数据和结点间关系的存储表示。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操作算法的设计取决于所选定的逻辑结构,而算法的实现依赖于所采与的存储结构。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其数据处理的效率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针对不同问题,选择合理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非常重要。 3.数据结构的主要操作包括哪些? 对于各种数据结构而言,他们在基本操作上是相似的,最常用的操作有: ●创建:建立一个数据结构; ●清除:清除一个数据结构; ●插入:在数据结构中增加新的结点; ●删除:把指定的结点从数据结构中删除; ●访问:对数据结构中的结点进行访问; ●更新:改变指定结点的值或改变指定的某些结点之间的关系; ●查找:在数据结构中查找满足一定条件的结点; ●排序:对数据结构中各个结点按指定数据项的值,以升序或降序重新排列。 4.什么是抽象数据类型?如何定义抽象数据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 简称ADT)是指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此数学模型上的一组操作。ADT是与具体的物理存储无关的数据类型,因此,不论ADT的内部结构如何变化,只要其数据结构的特性不变,都不影响其外部使用。 对抽象数据类型的描述一般用(D,R,P)三元组表示,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格式为: ADT<抽象数据类型名> { 数据对象D:<数据对象的定义> 数据关系R:<数据关系的定义> 基本操作P:<基本操作的定义>

气候类型图判读技巧

气候类型图判读技巧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气候气温和降水特点 此种图最常见,是气候考查的基础和重点。 1. 从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南北半球。曲线下凹为南半球,上凸为北半球。如图1,甲气候在南半球,乙气候在北半球。 2. 从气温曲线的坡度和相对高度,能判断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曲线最低和最高处的气温差)。 仅从图2看,气温曲线相对高差(曲线坡度)最大的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⑨),然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⑦),最小的是热带的气候(从大到小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①)。 3. 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读出全年降水量。如图2,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的气候(除热带沙漠气候外),其次为亚热带的气候,再次为温带的气候,最少的为寒带的气候。变化规律与气温年变化大小相反。

二、气温和降水点状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变化及气候类型 图3中12个点分别表示一地12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图中可以判读1月、7月(代表冬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况,由此来判断气候类型。但此图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候特点有一定难度。注意:纵横坐标不一定分别表示降水和气温,有时反过来表示。该图1月气温(10~15℃)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 变式图:图4中的a、b、c三地,12个点代表12个月,则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 三、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分配(随月份)

折线图实际是点状图的一种,只不过各月之间用折线连起来。判读方法与判读点状图相同。图5中A、B、C、D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四、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气候类型 将气温降水点状图中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该图,或理解为该地各月的气温、降水数值都位于封闭曲线内部。可以根据封闭曲线所占据的温度范围和降水范围判断气候类型。 此种图表示各类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图中一条曲线对应一种气候类型。据各曲线的上下或左右最大长度可计算出每类气候气温年较差或降水量变化幅度,据各曲线的上下平均高度或左右平均位置能估计每类气候各月均温和平均降水量,进而能分析各类气候的特点,判断各曲线气候类型和各气候间的关系(如分布和递变规律)。 图6中,据每一曲线的最上端对应的最高温和最下端对应的最低温,计算出的年温差由小到大排列的是:① 12℃、② 15℃、③ 16℃、⑤ 20℃、④ 27℃、⑦ 30℃、⑥ 31℃。 ①最低月气温大于15℃,年降水量在1500~3000 mm以上,可以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⑦最低月气温在-20℃以下,最高月气温不到10℃,年降水量不足300mm,可以确定为苔原气候。同法可判断出各线气候类型: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⑥—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数据结构三元组项目报告

数据结构项目报告 项目题目:三元组 项目成员: 日期:2012年4月1号 1.题目与要求 1.1问题提出 详细叙述本项目所要实现的问题是创建一个三元组并且实现一些有关三元组的操作。 1.2 本项目涉及的知识点 指针,数值,函数的调用 1.3功能要求 1创建一个三元组并且给它们赋值。 2如果三元组存在,把三元组释放并且赋空。 3根据给的一个位置,来找出三元组里面这个位置的值并且返回。 4判断三元组里面的值是否按递增排列. 5判断三元组里面的值是否按递减排列。 6求三元组里面数值的最大值. 7求三元组里面数值的最小值。 8根据给的一个位置,改变三元组这个位置的值。 2.功能设计 2.1总体设计 运用函数调用的方式将整个程序连接起来,使其变得完整,具体见代码。 2.2详细设计 本程序可分八个小模块。第1个小模块实现创建一个三元组并且给它们赋值;第2个小模块实现如果三元组存在,把三元组释放并且赋空;第3个小模块实现根据给的一个位置,来找出三元组里面这个位置的值并且返回;第个4小模块实现判断三元组里面的值是否按递增排列;第5个小模块实现判断三元组里面的值是否按递减排列;第个6小模块实现求三元组里面数值的最大值;第7个小模块实现求三元组里面数值的最小值;第8个小模块实现根据给的一个位置,改变三元组这个位置的值。 模块一:创建一个三元组并且给它们赋值,函数为Status InitTriplet(Triplet *T,ElemType v1,ElemType v2,ElemType v3)

T是个整形二级指针,v1,v2,v3整形变量,通过(ElemType *)malloc(3*sizeof(ElemType))申请一个连续的空间给(*T),然后v1,v2,v3的值分别赋给它们。 模块二:如果三元组存在,把三元组释放并且赋空,函数为Status DestroyTriplet(Triplet *T) T是个整形二级指针,如果(*T)存在,则通过free()把它释放并且把它赋空。 模块三:根据给的一个位置,来找出三元组里面这个位置的值并且返回,函数为Status Get(Triplet T,int i,ElemType *e) T是个整形二级指针,整形i表示那个位置,*e表示要返回i位置的值,把(*T)【i-1】赋给*e。 模块四:判断三元组里面的值是否按递增排列,函数为Status IsAscending(Triplet T) T是个整形二级指针,判断它们一个是否比一个大。 模块五:判断三元组里面的值是否按递减排列,函数为Status IsDescending(Triplet T) T是个整形二级指针,判断它们一个是否比一个小。 模块六:求三元组里面数值的最大值,函数为Status Max(Triplet T,ElemType *e) T是个整形二级指针,*e是用来返回最大的值,通过一个一个的比较来实现 模块七:求三元组里面数值的最小值,函数为Status Min(Triplet T,ElemType *e) T是个整形二级指针,*e是用来返回最小的值,通过一个一个的比较来实现 模块八:根据给的一个位置,改变三元组这个位置的值,函数为Status Put(Triplet T,int i,ElemType e) T是个整形二级指针,整形i表示那个位置,*e表示要赋值给i位置的值,把*e赋给(*T)【i-1】。 3.项目总结与思考 完成这个项目,让我发现自己很容易犯一些小错误,例如用一个指针表示它所指向的值,容易丢失*,通过这项目让我了解二级指针的使用。 源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VERFLOW -2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int *Triplet; Status InitTriplet(Triplet *T,ElemType v1,ElemType v2,ElemType v3) { (*T)=(ElemType *)malloc(3*sizeof(ElemType)); if(!(*T)) exit(OVERFLOW); (*T)[0]=v1;(*T)[1]=v2;(*T)[2]=v3; return OK; } Status DestroyTriplet(Triplet *T) { free((*T));

气候类型及判断练习题

气候类型及判断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完成下题。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植被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经纬度信息,并调动区域地图知识,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应是地形。 答案 C 2.读图,图由气压高低的变化,使四季呈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 春夏秋冬季节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 解析的春季受准静止锋的影响而多雨,夏季受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秋季会受台风的频繁袭击,冬季则受陆地上冷高压的影响,春夏秋冬与此对应的顺序是①②④③。 答案 C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围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3~4题。 3.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 4.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降水分布及区域定位能力。此题可采用择优法进行判断。澳大利亚大陆西岸最低纬度高于15°,④代表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指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部分,北美大陆位于10°N以北,③代表北美大陆;非洲大陆西岸降水量远远大于南美大陆西岸且非洲大陆西岸纬度最高值在35°S左右,所以①代表南美大陆、②代表非洲大陆。第4题,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纬度低,蒸发旺盛与降水多少无关,A项错误;M位于南美大陆西岸8°S~9°S附近,主要受东南信风影响,而不是东北信风,B 项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主要控制回归线至40°附近区域,C项错误;该地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D项正确。 答案 3.C 4.D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复习教案

第三多彩的消费复习教案 第三多彩的消费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在其他条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②消费量就越大。因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③稳定增长,增加④居民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会⑤加大;反之,人们会⑥节制当前消费,以备不时之需。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⑦降低;收入差距缩小,会使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⑧提高。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⑨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⑩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温馨提示用全面的观点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除上述因素之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和结构、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的影响。2.消费的类型我们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按照消费的对象,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的消费特点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分开;劳务产品的消费往往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按消费的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会

逐渐增加,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温馨提示钱货两清的消费与租赁消费条下,商品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钱货两清的消费是我们目前消费的主要方式,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的所有权以及相关责任发生转移。租赁消费,该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变更的是一定时间内商品的使用权。3.消费结构含义。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温馨提示恩格尔系数不是一个绝对量,而是一个相对量,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也就是说,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金额的降低。恰恰相反,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在一般情况下伴随着食品支出金额的增加。只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不断进步的趋势下,食品支出金额增加量小于家庭总支出的量。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消费心理的表现特点评价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有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会误导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实验一)

实验一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熟悉类C语言的描述方法,学会将类C语言描述的算法转换为C源程序实现; (2)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编写完整的程序实现一个抽象数据类型(如三元组); (3)认真阅读和掌握本实验的参考程序,上机运行程序,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 (1)编程实现对一组从键盘输入的数据,计算它们的最大值、最小值等,并输出。 要求:将计算过程写成一个函数,并采用引用参数实现值的求解。 (2)编程实现抽象数据类型三元组的定义、存储和基本操作,并设计一个主菜单完成各个功能的调用。 三.实验主要流程、基本操作或核心代码、算法片段(该部分如不够填写,请另加附页)(1)编程实现对一组从键盘输入的数据,计算它们的最大值、最小值等,并输出。 要求:将计算过程写成一个函数,并采用引用参数实现值的求解。 程序代码部分: 头文件: #define N 10000 void comparason(double a[],int n,double &max,double &min); 主函数: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n; printf("请输入数据个数\n"); scanf("%d",&n); double a[N],max,min; int i; printf("请输入数据(空格隔开)\n"); for(i=0;i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阅读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1~2题。 1.对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地理位置相同B.两地白昼时间相近 C.两地水热条件相似D.两地自然带相同 2.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状况 C.大气环流D.洋流 解析:1.B 2.C 第1题,结合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可知,两地海陆位置明显不同。二者纬度位置相当,同处北温带。索契属于地中海气候,长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二者水热条件和自然带都不相同。第2题,形成长春气候的主要条件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索契气候的主要条件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 (2018·洛阳模拟)读我国三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完成3~4题。

3.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夏季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 A.西风带北移的影响B.东南信风从海上吹来 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D.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 4.海螺沟夏季气温比上海和武汉低很多,影响海螺沟夏季气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地势高低 解析:3.C 4.D 第3题,根据图中三地的经纬度可知,三地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来自于海洋的东南季风或者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故选项C 正确。第4题,根据经纬度可知,海螺沟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应该高温;结合图中该地夏季气温较低——只有13 ℃左右,可以推断该地所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势高低,故选项D正确。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D.①②④⑤ 6.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抽象数据类型线性表的定义

抽象数据类型线性表的定义如下: ADT List { 数据对象:D={ a i | a i∈ElemSet, i =1, 2, ……, n, n≥0} 数据关系:R1 = { < a i-1 , a i > | a i-1 , a i ∈D, i =2, ……, n } 基本操作: InitList (&L )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线性表L 。 Destory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线性表L。 Clear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L重置为空表。 ListEmpty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L 为空表,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ListLength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数据元素个数。 GetElem ( L, i, &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1≤i≤ListLength(L)+1。

操作结果:用e返回L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值。 LocateElem ( L,e, compar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compare()是判定函数。 操作结果:返回L中第1个与e满足关系compare() 的数据元素的位序。若这样的数据元素不存在,则返 回值0。 PriorElem ( L, cur_e, &pre_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cur_e是L的数据元素且不是第1个, 则用pre_e返回它的前驱,否则操作失败。 NextElem ( L, cur_e, &next_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cur_e是L的数据元素且不是最后一个, 则用next_e返回它的后继,否则操作失败。 ListInsert ( &L, i, 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1≤i≤ListLength(L)+1。 操作结果:在L中第i个位置之前插入新的数据元素e, L的长度加1。 ListDelete( &L, i, &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且非空,1≤i≤ListLength(L)。 操作结果:删除L的第i个数据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案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一、课程简介 1、课题: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第一课时——《消费及其类型》 2、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 3、课型:常规课 4、授课时间: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 使用权的变化。 (3)、理解贷款消费的作用以及如何对待贷款消费。 (4)掌握恩格尔系数变化对家庭消费及消费结构的影响。 (5)、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近几年发生的一些物价飞涨的突出典型,引出物价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以及通过给小A同学支招,导出消费的类型。 (2)、图表比较法:采用图表方式对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进行直观的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本节教学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审视我们日常的消费,吸收理性消费的理念,并为下节课的《消费心理面面观》做下铺垫。 (2)、通过本框学习,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的含义 难点:贷款消费 四、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与教师课堂讲解相结合 五、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货币,商品的价格等知识,那么同学们,当你有了钱,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的时候,你会干什么?也就是当你有了钱,你会干吗?买东西,也就是消费。对,那么这节课,我就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关于消费的有关知识。马上就元旦了,家家户户又得买新的日历了,下面就让大家看一个关于“日历变迁”的视频,同时思考是什么导致了日历的变化?(插入视频)提问:是什么导致了日历的变化?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三元组的基本操作

#include #include "h1.h" void main() { Triplet p; ElemType e,v1,v2,v3; int i; char select; printf("输入三个数,建立一个三元组\n"); scanf("%d%d%d",&v1,&v2,&v3); if (InitTriplet(p,v1,v2,v3)==OVERFLOW) printf("分配失败,退出程序!"); else do { printf("1:取三元组第i个元素\n"); printf("2:判断三元组元素是否递增\n"); printf("3:求最大值\n"); printf("4:置换第i个元素\n"); printf("0:结束!\n"); printf("请输入选择!\n"); getchar(); scanf("%c",&select); switch (select) {case '1': printf("\ni="); scanf("%d",&i); if (get(p,i,e)==ERROR) printf("i值不合法\n"); else printf("第%d个元素的值为:%d\n",i,e); break; case '2': if (IsAscend(p)==1) printf("三元组递增有序\n"); else printf("三元组非递增有序\n"); break; case '3': Max(p,e); printf("最大值是:%d\n",e);break; case '4': printf("\ni="); scanf("%d",&i); printf("\nx="); scanf("%d",&e); if (put(p,i,e)==ERROR) printf("i值不合法\n"); else printf("置换第%d个元素后的3个元素分别为:%d,%d,%d\n",i,p[0],p[1],p[2]);break; case '0':

《数据结构》教案

《数据结构》教案 信息技术学院 软件教研室

课程说明 【目的】 1.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组织、存储和运算的一般方法的学科。 ——理解并掌握数据的各种数据结构的原理与算法。 2. 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性质,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术。 3.数据结构是编程的基础。程序=数据结构+算法 ——能够以数据结构为基础,进行复杂程序编程,且符合软件工程的规范。 4.数据结构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 【内容】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第1章) 2、线性表(第2、 3、 4、5章) 3、树(第6章) 4、图(第7章) 5、查找和排序(第9、10、11章) 【参考书】 1.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数据结构(c语言篇)——习题与解析(修订版)李春葆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安排】

第1章绪论 【教学目的】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和数据结构等名词和术语。 2.描述算法的类C语言 3.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算法的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了解抽象数据类型,掌握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熟悉类C语言的书写规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描述算法的类C语言;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算法复杂性的分析方法 【教学追记】 1、熟悉各名词、术语的含义,掌握基本概念,特别是数据结构的三个方面(逻辑结构、存储结 构、及其运算)。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清哪些是逻辑结构的性质,哪些是存储结构的性质。 2、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和实现方法。 3、理解算法五个要素的确切含义:①动态有穷性(能执行结束);②确定性(对于相同的输入 执行相同的路径);③有输入;④有输出;⑤可行性(用以描述算法的操作都是足够基本的)。 4、掌握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方法。 5、熟悉类C语言的书写规范,对学过C++的学生,比较输入/输出语句cin /cout;动态分配内存 语句new与C语言的区别。 6、本章的授课方法:讲授为主,自学为辅,通过练习掌握概念和方法,可以通过1个编程,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数据结构 2.基本概念和术语 3.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4.算法和算法分析 1.1什么是数据结构 一、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步骤 1、从具体问题抽象出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 2、设计解此数学模型的算法; 3、编程,进行测试、调整直至得到最终解答。 对数值计算问题可以用数学方程来描述。但是,对许多非数值计算问题无法用数学方程加以描述。需要用表、树、图等数学模型来描述。 二、非数值问题的三个例子 1、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自动化问题;——表 2、计算机和人对弈问题;——树 3、多叉路口交通灯的管理问题。——图

判断气候类型步骤

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二步走: A.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0~20℃为温暖;低于0℃,寒冷)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 B.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月降水量少于50mm,少雨;大于100mm,多雨) 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在1000毫米左右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季(降水在2000毫米左右 终年炎热干燥 三、气候类型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一般分二步: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2.根据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来判定其具体的气候类型,可总结为“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即依据最冷月均温(指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①最冷月>15℃,则可推断为热带气候; ②最冷月介于0℃—15℃之间时,则可推断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最冷月<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 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1)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因气温均在15℃以上,主要区别于降水。 ①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几乎都在100mm以上,最小月都在50mm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②热带沙漠气候:各月降水量都稀少或没有,年降水量(一般)在125mm以下。 ③热带草原(萨瓦纳)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主要区别于降水的月份分配:热带草原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少于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