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美中国美全国各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展示_曾诗淇

乡村美中国美全国各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展示_曾诗淇

乡村美中国美全国各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展示_曾诗淇
乡村美中国美全国各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展示_曾诗淇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的一首《乡愁》,平添了几分对故乡的怀恋、愁绪和怅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对故乡怀有特殊的情感,而那些淳朴静谧的农村更是很多人记忆中的故乡模样。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原始的乡村面貌已经渐行渐远,随着城市生活中种种弊端的出现,人们开始怀念乡村的美好,开始倡导回归自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据统计,我国农村户籍人口达8亿多,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94%以上,这些国土面积上分布着260多万个自然村庄。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

自2013年初,农业部在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范例。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集中体现在“环境美”、

“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四大基本表征,其中“产业美”是美丽乡村的前提,“生活美”是美丽乡村的目的,“环境美”是美丽乡村的特征,“人文美”是美丽乡村的灵魂。这些亮点突出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目标引导、试点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政策、人才、科技、组织为支撑,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努力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新农村建设内涵。

为进一步提高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有效借鉴和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本期专题将对全国各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与成效进行集中展示。

本刊记者 曾诗淇

辽宁省以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为依托,积极采取措施,调动各方有利因素,努力营造良好的“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以自然村为单元,有步骤、有层次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做到分步实施、科学治理,确保建设一处、治理一片、受益一方,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通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更为富美、农村社会更趋和美。

吉林省将“美丽乡村”创建与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小城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紧密结合,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本地特点,树立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的标杆模式,推动形成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农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模式。通过加强技术支撑和项目推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创建,试点村形成了四大建设思路:一是依靠种养等“一产”带动发展;二是靠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养殖种植大户带动发展;三是以文化传承“三产”带动发展;四是以特色农业为主带动发展。

黑龙江对高效种植业、健康养殖

业及民俗文化旅游业进行了整体规划

和立体开发,走出了一条农、牧、游

产业富民增收的“美丽乡村”创建之

路。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

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

为目标,选取不同类型、不同特点、

不同发展水平的乡村建设典型,突出

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

农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主线。

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环境综

合整治工程、兴业富民工程和服务优

化工程,创建试点村特色鲜明的产业

发展得到培育壮大,协调美观的整体

环境风格初步形成,健康文明的村风

民风得到明显提升,建章立制的规范

化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

江苏省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标,打造了乡村旅游带动型、生态农业带动型、工业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城乡统筹带动型等“美丽乡村”创建方式。

全省统筹兼顾不同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类型等要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并突出特色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推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江西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在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根据各地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不同,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赣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村庄环境整治;赣中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城乡统筹;赣西、赣南、赣东山区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加强乡村自然资源、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美丽乡村创建的各个试点乡村,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经济条件更加优化,为在全省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打下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山东省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生态农业、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农村大中型和户用沼气建设、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区(点)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面源污染防控项目等紧密结合起来,创建了一批兼具鲜明区域色彩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典型,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了以“渔村”为代表的胶东(半岛)模式,以“民俗村”、“古村”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模式,以“山村”为代表的鲁南乡村模式,以“平原村”为代表的鲁西、鲁北美丽乡村模式,以及以“特色经济”、

“地标产品”为代表的新农村模式。为推进全省农业农村主导产业、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农业资源环境条件、乡村民俗文化的

高度融合和协调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样板。2013

年,山东省

53个乡村被命名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

河南省的美丽乡村创建以“美丽的田园风光、自然的风土人情、纯朴的乡风民俗”为理想,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力争达到“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的目标。

河南省科学编制《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各年度实施工作方案,并按照生态宜居型、特色产业型、文化传承型、资源环保型、技术革新型、新型社区型6种乡村发展目标模式,对46个国家级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在方位和区域上进行精心设置和合理布局。

湖北省“美丽乡村”创建主要从家园、田园、公共清洁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环保清洁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 “一村一品”无公害产业,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

2013年,湖北省下发了《湖北省“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角度,构建科学、量化的评价目标体系,通过开展“三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

“四推”(推广生态农业、

清洁能源、

污染防治、

废物利用技术)

“五培”(培育科技之星、沼气之星、环保之星、致富之星、文明之星)活动,用3年时间在全省创建美丽乡村试点45个,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湖南省结合实际,依据“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典型推动”的建设原则,以农村清洁工程为抓手,着重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方面重点建设,根据各地不同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文化特色,通过科学编制规划、因地制宜开展、坚持以人为本,涌现了产业带动型、旅游休闲型、社区发展型等一批做法先进、效果明显的美丽乡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紧紧围绕生态文明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科学规划与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和谐生态与顺应民意、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四个相统一,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要求,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生态相互支撑,积极整合涉农项目,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农村能源的多重功效,全面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海南省将24个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分为三大类:一是依靠种养等“一产”产业带动发展模式;二是发挥当地自然

资源禀赋特点,以

“三产”带动发展模式;

三是发挥人文资源特色,

以文化传承“三

产”产业带动发展模式。通过美丽乡村

创建工作,试点创建村镇的村民思想意识发生了改变,社区文明生活方式被群众接受,文明向上的村风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村容村貌也大为改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重庆市针对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并存的特殊市情,坚持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发展为要、民生为重,围绕五大功能区建设,以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为抓手,以示范村建设为着力点,将创建工作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结合,实现农业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配套、体制机制配套、公共服务配套,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具体细化为“五有、四无、三覆盖”:即有现代的产业支撑、有清洁的田园风光、有优美的生活环境、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幸福的生活质量;无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无规定动物疫病发生;实现农村“普九”、农民医疗保险参保、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

贵州省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为抓手,在全省推广“四在农家”典型经验,建设美丽乡村。2013年贵州省成功申报农业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镇)村41个,投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4000万元,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55个。

贵州省从农民最关心、受益最直接、要求最急迫的问题入手,通过产业发展富饶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带动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改变美丽乡村、民族特色点亮美丽乡村,既改善了贵州农村的面貌,又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些不好习惯,成为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惠民工程。

云南省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着力建设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尤其注重突出乡村和民族特色,体现地域文化风格,充分发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遗存,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

据了解,全省有30个乡村被选入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各试点村按照“培育中心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走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的多样化路子,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升级版新农村,力争把美丽乡村建成云南叫响全国的又一张名片。

陕西省结合全省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治理垃圾、污水为重点,以保障农村居民的住房、饮水和出行安全为基本要求,大力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建设美丽乡村。 各试点村镇按照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要求,依据规划,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来进行,打造不同亮点。并以31个部级试点村镇为重点,以点带面,分层次、分步骤推动了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甘肃省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提出 “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的建设目标,把优化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建设工作重点,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尾菜处理利用、农村新能源开发等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并将这几项优化提升为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态的具体抓手。

2013年12月,青海省开展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全省每年确定300个重点村,以住房建设、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努力建成一批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高原美丽乡村。 并且在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兴业富民工作中,鼓励支持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特色产业、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加强农技推广力度、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提高农牧民收入。

广东省依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的思路,加强对名镇名村的规划指导,注重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挖掘乡村特色,提升人文内涵,突出岭南文化传承,保持乡村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全省已建设名镇名村420个、示范村726个,试点涵盖了不同区域类型、不同特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建设模式。通过美丽乡村创建,全面提升了名镇名村和示范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加快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四川省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以46个农业部创建示范村为工作重点,实施整体推进。通过抓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在全省打造出不同类型的产业致富村、环境整洁村、低碳节能村、新风文明村、特色文化村。

四川崇州市荷风水村是幸福美丽新村综合体,占地面积71.22亩,集中居住190户人口650人。新村坚持“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建设思路,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折资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田在园中、人在田中、四态融合”的美丽乡村。

西藏自治区紧紧围绕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主题,重点突出农牧业的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积极引导各试点乡村探索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文化传承的示范

模式。

2014

年,西藏 19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在结合当地实际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在创建模式、创新机制、支撑体系、发展产业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各试点乡村充分依托地理、环境以及文化等资源禀赋,重点发展形成了以种植、养殖以及旅游服务等多种主导产业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成为全区美丽乡村创建的示范典型。

宁夏回族自治区把城乡一体化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战略方向,以环境优美、农民富裕、民风和谐为目标,建立了“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实施了“规划引领、农房改造、收入倍增、基础配套、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8大工程,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质量提升的“美丽乡村”发展体系。经过创建,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特色产业效益大幅增长,基层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全面提升。全区22 个县(区)的1040 个行政村,三分之一 以上的农村人口从中受益。

福建省按照“百姓富、生态美”的战略发展要求,积极借鉴台湾“富丽新农村”建设经验,在尽可能保留现有乡村原貌基础上,从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体建设、乡风文明、基层建设、长效管理等方面制定规范,在美丽乡村创建中特别注重抓特色开发和区块培育。将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融为一体,挖掘一批极富历史底蕴的文化资源,按照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和村落文化型等功能重点区域,实施分区建设,争取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新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将坚持以农村民生需求为导向,通过典型带路、经验总结,逐步建设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目前已制定下发试点实施方案及资金管理、项目管理、验收审核等管理办法,每个试点县将补助1000万元试点资金,实施村级道路、水利、环卫、美化、亮化等公益事业,18个行政村直接受益人口达4.8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平山县下槐镇李家口村美丽乡村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单位:石家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原则 三、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一、部署原则 二、组织机构 三、总体目标 四、资源配置计划 五、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三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施工程序总体部署 二、施工计划总体设想

三、施工准备 四、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 第四章劳动力用量计划及工资支付措施 一、各工种主要劳动力配备计划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一、编制原则 二、工期安排说明 三、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图 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二、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岗位责任制 三、施工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四、路基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第七章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保证措施 一、安全施工管理目标 二、安全保证体系 三、安全措施 第八章工期保证措施 一、工期保证措施 二、工期奖罚措施 第九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一、雨季施工措施 二、冬季施工

第十章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 一、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二、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编制依据 (一)、设计图纸及甲方要求。 (二)、国家与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法规及政策文件。 (三)、现场踏勘、调查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四)、我单位施工过的类似工程(包括维修改建)、路面、管网工程中取得的施工经验与施工队伍的整体实力。以及我单位现有技术力量、队伍素质、机械装备、财务实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五)目前我单位可投入本工程的资源。 二、编制原则 (一)、方案优化原则 :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就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方案的编制中,对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综合比选,从而选定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案。 (二)、安全第一原则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必须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三)、坚持实事求就是的原则。在制定各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扶风县绛帐镇龙渠寺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一标段) 投标文件 (技术标部分) 投标人:(盖公章) 法定代表人 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综合说明 (4) 一、工程概况 (4) 二、编制依据 (4) 三、辅助资料 (4) 四、编制原则 (5) 五、投标承诺 (6) 第二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8) 一、质量管理目标 (8)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8) 三、质量管理方针 (10) 四、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措施 (10) 第三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4) 一、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14) (一)、主要危险源标示 (14) (二)、安全生产措施 (14) 二、建构筑物保护措施 (16) 第四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 (18) 一、工地围蔽 (18) 二、噪音控制 (18) 三、路面卫生 (18) 第五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20)

一、施工进度计划 (20) 二、保证施工进度措施 (21) 第六章施工方案和项目经理部组成人员 (26) 一、施工方案 (26) (一)、施工测量 (26) (二)、施工范围清表 (27) (三)、砖砌花池施工方案 (27) (四)、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案 (31) (五)、花池绿化施工方案 (35) (六)、抹灰工程施工方案 (36) (七)、太阳能路灯施工方案 (38) 二、项目经理部组成人员 (44) (一)、施工组织管理机构网络图 (44) (二)、项目部管理人员组织表 (45) 第七章施工机械配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46) 一、施工机械配备 (46) 二、材料投入计划 (48) 第八章施工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 (50) 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51) 一、劳动力安排的基本原则 (51) 二、施工队任务分配 (51) 三、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及管理 (51)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南桥镇党委、政府的要求,为加快推进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根据裕民村实际,现制定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以镇村规划为龙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将裕民村建设成为“村美、民富、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任务 裕民村建设总体目标是:达到省,市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建成南桥镇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争取在全市排名靠前。努力实现“村庄布局规划合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群众富裕”的目标。 三、建设内容 1、完善村庄规划布局体系。结合全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具裕民本村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布局,科学确定生产、生活、服务区块的区域布局与建设规模,明确道路、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标准与要求。严格规划管理,确保规划的刚性执行。 2、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

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达到“五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和环境美化。 3、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以“干净、整洁、有序、美观”为主要目标的村庄整治行动。二是开展杆线规范工程,确保杆线竖立和线路拉线走向规范。三是开展村内河沟流浚整治及塘坝扩挖整治工程,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4、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按照村庄规划布点的要求,在村内道路及村庄主干道进行植树绿化,确保村庄道路全覆盖。同时,逐步对村庄道路实现亮化工程。 5、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我村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裕民村本地资源,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裕民村的油菜种植等特色产业。计划在20xx年至20xx年,裕民村要逐步实现1000亩的土地流转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 6、完善文化活动场地等群众娱乐活动阵地。按照村庄布点规划,除现有的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外,计划在原里光学校增建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场地,强化和完善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按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进行实施,不断增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自我服务功能。 四、方法步骤 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3日前后)制定裕民村美丽乡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策划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10) 1.3 结论和建议 (11)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建设规模分析 (12) 2.1 规划目标 (12) 2.2 建设规模分析 (12)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主要建设条件 (13) 3.1 项目选址 (13) 3.2 主要建设条件 (16) 第四章工程方案 (22) 4.1 设计理念 (22) 4.2执行标准、规范 (22) 4.3 工程方案 (23)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 (25) 5.1 环境影响评价 (25) 5.2 水土保持 (26) 第六章节能 (27) 6.1 编制依据 (27) 6.2 节能 (27) 第七章组织机构、组织管理、实施进度 (28)

7.1 组织机构 (28) 7.2 组织管理 (28) 7.3 实施进度 (29) 第八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1) 8.1 估算依据 (31) 8.2、资金筹措来源及管理 (34) 第九章社会评价 (34)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农九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1.1.2 项目业主单位 八家户农场人民政府。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3、《农场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自治区村庄规划技术规程》; 5、《精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 6、《精河县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0)》; 7、《精河县村农场体系规划(2010—2020年)》; 8、《精河县八家户农场总体规划(2012-2030)》; 9、精河县2012统计年鉴; 10、农场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相关资料。 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快城乡统筹,全面实施以“做特做优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西湖区人大常委会日期:2013-12-02 为配合西湖区人大常委会视察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兴根带领部分农工委委员,先后赴区农业局、区风景旅游局、转塘街道、双浦镇等9个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根据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在西湖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强统筹、强特色、强推进”的要求,抓规划、排项目、定资金、明措施,有序有力实施各项建设计划任务,自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以下几方面工作值得充分肯定:(一)突出特色,强化规划引领。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编制了《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2015年)》,确立了“最美西湖·风情乡村”战略定位,提出了三墩平原湿地水乡、转塘龙坞和双浦湖埠山地茶乡、双浦东南部沿江渔乡等三大片区的村庄肌理规划理念,明确了转塘、双浦、三墩、留下所辖35个创建村社的相应整治模式和初步目标,以及环境改善、产业提升、特色培育和公共服务配套为重点的实施内容。二是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坚持“一村一方案”,根据各村实际,因村制宜制定每个村的整治规划方案,切实增强整治方案的可操作性。三是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村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目录指南,提出了13个大项、46个分项、157个子项的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分级配置的内容和标准,在国内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进行规范化定义,为乡村整治提供了有效借鉴,也为后续单村整治规划的编制和项目设计提供了指导。 (二)落实保障,强化政策支撑。一是按照全方位全覆盖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要求,出台了《关于推进西湖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西湖区分类推进村庄整治争创美丽示范乡村工程实施方案》这两个“龙头”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整治目标和原则、模式和标准、申报程序、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二是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制定了《西湖区创建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西湖区创建美丽乡村整治类项目以奖代补管理办法》,2011年-2015年区(含之江)财政将共计安排3亿元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整治、功能提升、生态保护、产业扶持、文明创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大力整合支农项目,将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优先安排于创建村,积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三是配套出台了《西湖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西湖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验收实施办法》、《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导组(现场办)及分组方案》等一系列的规范性制度,强化制度的约束保障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三)注重结合,强化统筹推进。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与“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都市农业精品区、休闲旅游示范区、文创产业示范区打造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统筹推进。一是狠抓项目推进。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加强协调,扎实推进整治项目建设,两年来,西湖区72个美丽乡村建设计划项目中,已完工37个,正在建设7个。二是加快产业升级。结合无公害茶叶精品园区、渔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休闲观光设施农业园建设,带动东江嘴村、灵山村、华联村等创建村的特色产业培育。发挥中国美院得天独厚的文创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外桐坞村文创产

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完成镇委、镇政府下达我村的农村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快我村绿化步伐,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全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现结合我村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以镇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田园美、村屯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以“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治理核心内容,加大对农村投资力度,深入开展农村绿化、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乡村绿化全覆盖,把我村的生态环境再提高一个新的层次,促进我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属地分工负责的原则。村委会是属地绿化造林、养护和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是本辖区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负责领导、组织、监督、检查本村的各项工作。 2、坚持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的原则。严守建设标准,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规划到位、建设到位、治理到位。根据本行政村实际情况,突出各自特色,梯次推进,同时并举,逐步提高。在工作达标的基础上,实现美丽一村、示范一村。 3、坚持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支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企业与个人投资等激励机制,合力推进乡村绿化、环境整治工作。

4、坚持造林标准、制度保障的原则。各项绿化、环境整治工作要依据标准执行,按照管理办法考核,用制度推动绿化造林与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2014年通过植树造林、道路边沟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净化、厕所畜禽场所治理、路灯安装、院落环境治理、田园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改善环境,实现农村宜居、舒适、生态、美丽的目标。 四、工作重点及指导 绿化造林工作: (一)工作重点 1、村屯绿化。村内的坑塘鱼池、空闲隙地绿化美化,进村路、环村路以及村屯内所有街道两侧植满栽严,家庭院落果树点缀,新植乔木1500株以上,树木总量达到3000株以上。 2、沟渠、村路的绿化。村委会要完成好自已辖区内所有的总干、干渠、支渠以及乡路、村路的完善与改造。对缺苗断条的地段,要做好新造和补栽工作,合理增加网格密度,提高栽植标准,加快缺口部分的封闭合拢,保证造林标准,增强防护功能。 4、村委会所在地绿化。村委会的绿化面积要达到所占地面积的30%,所有空间栽严补齐,与周边道路,村屯,沟渠等绿化融为一体,增加林木覆盖率。 以上几项绿化工程中树种的选择、苗木规格等要点,按《盘锦市乡村绿化造林指导标准》执行,当年造林成活率确保达到国家造林技术规程要求的85%以上,力争达到95%以上。当年秋季或次年春季补植以后,整体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要达到100%。 环境整治工作: 一、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道路、边沟建设为内容,全面实施畅通工程 在全村实施道路、边沟建设工程,各村主要道路要全部实现硬质化,次要道路及宅间路要采用简易硬化铺设。路面宽度主要道路不少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第一节进度控制的任务 1.1编制施工项目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1.2编制月实施作业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1.3编制各种物资资源计划供应工作并控制其执行,严格执行和完成规定的各项目标。 1.4开工日期:2016年8月30日完工日期:2016年12月30日。 第二节进度控制的方法 2.1确定装饰施工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分进度控制目标,并编制其进度计划。 2.2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施工实际进度与施工计划进度的比较,对出现的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协调。 2.3 协调与建筑装饰施工进度有关各单位、部门之间的进度关系。 第三节进度控制措施 3.1组织措施 (1)落实各个层次的建筑施工项目进度控制人员、具体任务和工作责任;

(2)建立进度控制和组织系统; (3)按建筑施工项目的规模大小,确定其进度目标; (4)建立进度控制协调工作制度,如协调会议定期召开时间,参加人员等; (5)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企业经理、项目经理、作业班组都应有专门职能部门或人员负责,分工协作,形成一个纵横连接的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组织系统。 3.2技术措施 (1)硬件技术即工艺技术 (2)软件技术即管理技术,施工机具配套齐全,性能先进,轻便可靠,生产效率高。 3.3经济措施 (1)及时做好工程量进度申报表,保证资金供应到位。 (2)材料采购分工期按计划分批进场,减少资金积压。 (3)做好成本控制,减少资金浪费。 (4)保证施工质量,做到付出一份劳动,获得一份收获。 3.4信息整理措施 不断地收集建筑装饰施工实际进度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与计划进度比较分析,做出决策, 调整进度,使其与预定的工期目标相符。实践证明,建筑装饰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过程就是信息收集管理的过程。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 《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 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

美丽乡村项目计划介绍

美丽乡村项目计划 2014年4月, 国家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指南涵盖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八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村庄建设包括了生活设施(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信)与农业生产设施(土地整治与保护、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 生态环境包括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生活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治理、村容整治(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病媒生物综合防治) 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 经济发展涉及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当前,制约美丽乡村建设最大的瓶颈就是乡村的经济发展,将农业、自然资源与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就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与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吸引年青劳动力就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与老人,促进社会与谐发展;有利于改善与提高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生存意识及当地居民文化水平等功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提高农副产品及二、三产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农村文化建设、城乡文化交流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5、通过农业+自然资源+服务业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在美丽乡村建设业务领域,我们针对各区域 的特点,为个项目提供如下全过程的服务: 一、评估乡村资源 1、自然资源评价体系 包含:生态环境评估、土地资源评估、空间资源评估、景观资源评估 2文化资源评价体系 包含:文化资源社会效益评估、文化资源经济效益评估、文化资源可持续效益评估 3综合资源评价体系 包含:产业资源评估、地域吸附力评估、受众群体评估、同质化吸附力评估 二、构建乡村基底 1、乡村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可持续发展等。 2、乡村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环卫设施、道路亮化等。 3、乡村风貌打造:软景景观风貌、硬景景观风貌、建筑构筑风貌等。 4、乡村产业格局:结合各地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当地特色产业。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XXxxXX村xx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XX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舌L、差”问题。建设绿色XX,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XX.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 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 和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庄产业规划。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新建房屋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政策规定标准,严禁村庄规划区外新建房屋。 2、整治农村环境。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确定拆除的危旧房屋、猪圈、厕所、院墙必须无偿拆除到位。对村庄内河流、沟渠、池塘进行清污,对村庄内水塘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招标文件。 2、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图。 3、标前会议、现场考察、现状和企业现状及工程条件。 4、<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所涉及的施工规范和标准。 5、<建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公司企业质量标准文件及标准化现场施工管理的有关细则。 7、<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其它建筑施工各种规范标准。 9、其它建筑施工各种规范标准。 二、招标文件的响应 根据本工程地理位置、结构和装修要求,按照该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施工经验,在建设中必须本着”以质量求社会效益,以管理求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精心施工,精心组织,精心指导,以达到保质、保量并提前交付使用的目的,在实施中,公司各个部门都要全力支持施工。在施工中按文明安全施工要求组织施工。在组织实施施工时,公司生产经理及技术负责人亲临现场领导,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全权负责该项目实施,使项目班子真正承担起该项目的施工,做好前后方的协调工作,做到解决问题及时;建立组织好项目领导班子,实行加强施工作业的具体领导,抓好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及效益。从

而保证合同条款及招标文件中工期、质量及其它条款的要求。 1、工期:100天 2、质量标准:合格 3、响应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的其它内容 第一章工程概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本工程为美化亮化工程,包含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路灯工程,公厕、球场、小公园铺装工程,绿化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组成。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河南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郑州美丽乡村详细规划,乡村规划师

国内外现状目前屋顶花园在世界各国普遍得到关注,相继建造起各类规模的屋顶花园,如修建于高速立交桥上方的美国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屋顶花园、英国爱尔兰人寿中心屋顶花园、加拿大温哥华凯泽资源大楼屋顶花园、德国MEC公司屋顶花园、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屋顶花园——日本东京新大谷酒店屋顶花园等。 在我国,由于对屋顶花园的公众意识培养和研究方面相对起步较晚,所以屋顶花园出现的数量、规模、类型、地域等都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屋顶花园在我国一些南方城市比较常见,例如重庆、上海、广州等地。 而参考国外的一些现代屋顶花园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技术成熟,屋顶花园几乎能在任何类型的建筑和地域环境中获得成功。值得欣慰的是,鉴于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低、人口比重大,以及屋顶花园突出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我国一些城市已将屋顶绿化建设列入城市规划之中。2005年6月,北京市制定了<屋顶绿化规范》的地方标准。 2004—2008《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要求,北京市的高层建筑中30%要进行屋顶绿化,多层建筑中60%要进行屋顶绿化;2005年北京将计划建造10万一的屋顶花园。截止2004 年底,上海市建成屋顶绿化12万m2,屋顶绿化纳人2005年上海绿化管理条例,新建住宅楼和商务楼被推行强制屋顶绿化。 北京地区如果50%的可绿化屋顶绿化了,就能够增加绿化覆盖面积3490 hm2;在上海有2亿平方米的屋顶面积可以绿化,潜力相当巨大。另外,在现代屋顶花园建造方面,国外(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已经拥有比较成熟、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可供我国学习借鉴。 屋顶花园的历史。屋顶花园距今至少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我们只能从点滴的古代文献记载与不多的考古发现中推测古代屋顶花园的起源。从现有的史料看来,历史上第一个人造屋顶花园大概当推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金字形神塔,它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建造,一直延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自2013年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例。 每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1.产业发展型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省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省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为解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

村个私业主。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 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村里投巨资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这一举措,不仅获得巨大的 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苗木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带 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目前,永联村正在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高 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 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 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村里建设的" 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2.生态保护型模式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 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 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案例: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 其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 步提升了环境品位。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 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 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 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 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