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

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

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
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

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

【关键词】肺水钟;胸部损伤

创伤性湿肺是胸外伤中常见的一种综合病变,首先由Burford等于1945年报道,经Danie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本文18例病例均经临床和X线摄片、透视追踪观察确诊,在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了创伤性湿肺的形成原因、X线表现、X线分型及鉴别诊断,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均为男性,年龄14-63周岁,本组撞伤13例,刀伤4例,砸伤1例。临床多数患者表现为胸痛、咳嗽和进行性呼吸困难,少数患者有血痰、呼吸音减低,痰鸣音及水泡音。受伤至X线检查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者3天,大多数病人在伤后24小时内就诊。病变分布以中下肺野多见,其中单侧发病者15例,双侧发病者3例。本组病例湿肺出现最早者为伤后30分钟,最晚者为36小时,消散时间最早者为48小时,最迟者为14天。本组中合并肋骨骨折14例,其中合并多根肋骨骨折者8例,合并液气胸5例,其中皮下气肿4例,纵隔气肿1例。

2X线表现

本组X线所见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2.1肺纹理增粗增浓,血管影像模糊,伴有广泛的斑点状或小片状影像,密度较淡,边缘模糊。本组有6例,占3

3.3%。

2.2局限在肺的一段或一叶内的片状或大片状模糊阴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以中下肺野多见,类似大叶性肺炎或肺段肺炎。本组有3例,占16.7%。

2.3弥漫斑片状和(或)斑点状模糊影像,多沿支气管进行分布,常累及一侧或双侧肺野的大部,密度淡而不均,部分可融合成片状。本组2例,占11.1%。

2.4一侧或双侧肺野呈磨玻璃状改变,表现为密度较淡的均匀一致的云雾样增浓,仅肺野盖上一层面纱,亦称“面纱征”。本组7例,占38.9%。

3讨论

创伤性湿肺是胸外伤中的一种综合病变,Bufford1945年观察尸检病变肺的病理改变有充血、间质水肿,或出血和实变,故提出为“创伤性湿肺”,国内有作者提出创伤性湿肺也称湿肺或湿肺综合症。一般创伤程度较轻者,肺内出现湿肺的时间较晚或不出现湿肺改变;创伤程度重者,肺内出现湿肺的时间较早,症状也比较严重。合并有三根以上肋骨骨折或单根肋骨多发骨折或有皮下气肿和(或)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性表现及影像鉴别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性表现及影像鉴别 赣州市人民医院CT室雷剑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具有相同的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影像上常出现“异病同影”,两者易误诊、误治,误诊率甚至达60%,因此提高对肺结核及肺癌CT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两种疾病诊断与鉴别的能力。 成人肺结核的CT特征 肺结核的病理基础是以渗出、干酪坏死、纤维化和钙化为特征的慢性演变过程,病理上分渗出、增殖、干酪、空洞四个期,因此,CT影像特征与这四个不同时期的病理基础有关。在肺结核的CT诊断中,归纳总结“三多”“三少”的特征,即肺结核的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性、少肿块性、少结节堆聚性、少增强性。 1、多灶性:肺结核的多灶性往往表现在以上叶为主,其余肺叶肺段也出现斑点状、细结节状、索条状影,这是因为干酪物质进入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播散所致,甚引起胸水、胸膜增厚粘连。 2、多态性:在同一次CT片上可出现不同演变时期的多种形态:①渗出病变表现为云雾状、棉絮状;②增殖病灶表现为结节状;③纤维化表现为索条状;④干酪坏死表现为空洞; ⑤钙化表出为点状或斑块状致密影(CT值100Hu以上);⑥

播散病灶表现为粟粒状或细结节状。 3、多钙化性:钙化是结核病理演变过程中常见的结局之一,病灶在转归过程中,往往为渗出→增殖或纤维化→钙化这样的变化,所以在肺结核病变中,钙化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特征,往往表现多个钙化灶,球形病灶钙化往往表现在其边缘呈环状。由于CT密度分辨率极高,所以CT能发现X线胸片上不易发现的钙化灶,有利于鉴别诊断。 4、少肿块性:在胸片上有时表现为肿块样改变,而CT横断扫描每一层所表现出的病灶,往往是斑片状、棉絮状、索条状或空洞,每层形态各一,不能堆塑成肿块,这是因为X线片是重叠图像,而CT分层图像。既使是结核球,它也具有结核的特征,即多灶性表现为卫星灶、多钙化性表现为环状钙化或整个球形病变CT值高>80Hu,易与肺癌相鉴别。 5、少结节堆聚性:肺结核病灶以增殖——干酪为主时,呈结节状,往往是均匀分散在一定的范围内,密度均匀,很少表现数个结节堆聚在一起。 6、少增强性:若表现为结节或类肿块病变不易鉴别时,应进行增强扫描,肺结核病变由于缺乏血供,因而造影剂进入病灶中心量少,故强化不明显,增强前后CT值差<30Hu;肺癌的血供较丰富,因而强化明显,增强前后CT值差>30Hu。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是最常见的胸部疾病之一。近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免疫损害患者的增多是结核病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肺结核的影像检查方法有常规X线胸片、CT、HRCT等。本文着重介绍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一、肺结核的基本病理表现 认识肺结核的病理表现是理解其影像的基础。肺结核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渗出性改变、增殖性改变和干酷性坏死。此三种病变,尤其是前两种,常同时存在。渗出性病变为肺泡内的结核性炎性渗出,经治疗后可残存不同程度的纤维瘢痕组织,增殖性病变是结核肉芽肿,即结核结节。干酪性坏死为特异性坏死性病灶。 对于免疫功能尤其T细胞免疫未形成者,吸入肺内的结核菌经淋巴管达胸膜及肺门淋巴结,引起胸腔积液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未被肺门淋巴结阻留的结核菌可发生血行播散。 结核菌的初次感染引起了机体T细胞的免疫状态,再次的结核感染引起的病变为继发性结核感染。继发性结核感染可由再次进人体内的结核菌引起,或来自支气管内的初次感染的病灶。含有结核菌的分泌物经由支气管播散,形成局灶性的渗出性成增殖性病灶。病变内的干酪性坏死灶液化后经由支气管排出则形成空洞肺结核经治疗可痊愈。病变可残留纤维化,继而形成痰痕。严重的瘢痕组织引起支气管牵拉性扩张及病灶周围肺气肿。对于空洞性病变。可因支气管闭塞,空洞内充满干酪性物质而形成包裹性的干酪灶。若空洞仍残存,洞壁的肉芽组织消失,形成薄壁空洞,称为开放性治愈。若空洞消失及纤维化,称为瘢痕性愈合。 二、肺结核的X线诊断 1、原发性肺结核:在肺结核发病率较高的地区或年代,原发性肺结核几乎均见于婴、幼儿。近年来成人原发性肺结核患者有所增加。肺结核初发感染的X线表现为胸腔积液,多组淋巴结肿大,原发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为:PPD实验较为阳性,既往无结核病史,淋巴结肿大、胸水、以往的X线表现正常。可为合并多脏器病变的粟粒性肺结核。 2、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有慢性支气管感染及结核中毒症状,在此基础上具有特征性的X线表现容易确定诊断。其典型的X线表现为:病变位于肺结核的好发部位,即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阴影形态为斑片、浸润、结节及融合影像,病变可按肺段分布,常伴有播散及空洞。肺结核的临床确诊方法为痰培养及涂片检查。 三、肺结核的CT诊断 1、胸内淋巴结核 无论是原发性肺结核或继发性肺结核均可有淋巴结肿大,结核病变多发生于4R、4L、7、11R、11L等区淋巴结。病变淋巴结一般小于2cm,但可融合成较大的结节,活动性的淋巴结核病变中央部可有干酪性坏死,CT增强扫描干酪性坏死部位不强化,仅有边缘强化。陈旧性或愈合的淋巴结结核病变可见钙化,其形态为斑片或全部钙化。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此型肺结核为大量结核菌在短期内进入血内所致,基本病理形态为位于肺间质内的结核结节。主要的HRCT表现为: (1)肺内弥漫分布的粟粒状结节影像:结节的大小基本一致,多数为1-3mm,少数结可达5mm,约占所有结节的5%-10%。有的结节可增长较大,或融合。结节具有间质性结节边缘清楚的特点。在肺内结节呈弥漫分布,可位于小叶中心、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及胸膜下。 (2)毛玻璃密度:此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较常见的HRCT表现。形态为斑片状,其内可见血管影象。病变分布不均匀。支气管活检为镜下多发干酪结节,其内有少量抗酸杆菌。也有的作者认为毛玻璃密度由多种因素所致,如多发的小的肉芽肿所致,肺的间隔间质增厚,肺泡腔的细胞浸润和水肿等。在一组25例血行播散型结核病例中有毛玻璃密度23例。

结核的CT表现

肺结核的CT 表现肺结核少见CT表现肺结核的常见CT表现肺结核的一般表现CT表现:好发部位:肺结核好发在双肺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多种形态并存:肺结核常为多形态表现,即斑片状影、小点状影、小结节影、纤维条索状影、磨玻璃影、网格状影、空洞、钙化、胸腔积液、淋巴结增大等同时存在。(图2-43)多肺野分布:肺结核常为多部位分布,可以在双肺、一侧的上下叶、肺野与胸膜同时存在。CT 强化少:肺结核在作肺部增强扫描时,结核病灶较少强化。 1、原发性肺结核:好发儿童,肺野斑片状实变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部分可见有支气管壁增厚并与同侧肺门相连;淋巴结肿大,可累及与肺结核同侧或对侧的纵隔、肺门淋巴结。以气管右侧淋巴结为多见,大于2cm 的淋巴结在增强扫描时可见呈环状增强。淋巴结增大和肺内结核性斑片影共存时提示为原发性结核可能。(图2-44) 2、粟粒性肺结核:1.微结节:96%的病人两肺可见弥漫分布的微结节,大小均匀,直径多为1~3mm,不治疗时约5%~10%, 不治疗时约5%~10%可增大至 5mm左右,偶可融合成局灶性或弥漫性实变. 结节在肺内随机分布;其大小和多少无肺部上、下或中央、周围分布上的差异, 但也有些病人肺尖部的结节较大。大部分结节边缘清楚,小部分边缘模糊。(图2-45) 2.磨玻璃状影:部分病人肺内可见磨玻璃状影,从斑片状,随机分布。 3. 其他:可小叶内间隔增粗和小叶内网,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也可有支气管源性播散征。 3、继发性肺结核: 1.纤维、增殖性表现:纤维、增殖i 性肺结核中,双上

肺尖后段多见。可见不规则结节状及纤维索条状影,其间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影,邻近肺组织出现局部肺气肿,肺血管纹理扭曲、肺门影上提。高分辨率CT,显示 结节影为边界清晰、密度较高的梅花瓣状。部分在纤维索条影内可见支气管扩张和肺门淋巴结钙化。 2.浸润性表现:表现为双上肺尖后段、下肺背段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浓淡不均,部分病例病灶中间夹杂有不规则透光影,可见双下肺支气管播散影。还有双肺弥散分布的片絮状阴影,边缘模糊,部分相互融合,密度不均。高分辨率CT 显示小片状影呈雪花样,以小叶为主,沿支气管分布,部分双肺外带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及树芽状影。上肺体积增大边界不清,阴影内可见不规则溶解空洞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影。可见肺门淋巴结钙化。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管壁增厚、不规则。管腔不规则增粗。 3.空洞性表现:上肺尖后段,下肺背段可见不规则薄壁空洞影,周围可见斑片状及纤维索条状影,空洞边缘不与 支气管相通, 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扩大,下肺可见结核播散影。胸膜增厚粘连,肺门规则,壁厚薄不均,可见肺门影上提,心脏纵隔影移位,部分肺门淋巴结钙化,纵隔淋巴结肿大高分辨率CT 中,有时可见空洞壁密度不均可见点状钙化,扩张的支气管壁不规则。并与空洞相通及“树芽征”。(图2-46) 4.结核球:上肺尖段、后段,下肺背段较多见。表现为直径2~3mm 的圆形、卵圆形的孤立性结节影,结节边界清晰、中中央可见钙化,也可有溶解区,多数结节周周围斑点状卫星灶,也有结核球与相邻近的胸膜有粘连,,可见胸膜牵拉征。 4、慢性肺结核和毁损肺:在CT 上表现为多发性小空洞及各种程度的斑片、云絮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