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精神对大学生精神成长的影响

大学精神对大学生精神成长的影响

大学精神对大学生精神成长的影响
大学精神对大学生精神成长的影响

大学精神对大学生精神成长的影响

[摘要]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支柱,是推动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动力。大学精神的凝聚功能、文化引领和传承功能、净化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在大学的决策文化、制度文化、专业文化和观念文化中充分体现出来,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科学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应在各领域和全过程大力弘扬大学精神,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并具有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可持续发展人才提供坚实保证。

[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生精神成长影响

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化塑造人、培养人,教会学生在社会较高层面上做人和做事。大学教育实力的显现,不但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科研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在于大学教育软实力的大学文化通过其核心——大学精神,对受教育的大学生精神成长全方位、全过程地发挥巨大作用。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办学的精神价值传统,直接影响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彰显大学办学的先进理念和科学定位,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行为模式、道德人格和心理健康、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大学精神对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

健康人格是一个多维度历史性概念,受所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状况等因素影响,不但具有突出的个性特点,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应当是在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具体的、现实的人格。首先,具有自身内部的统谐性与完整性,即人格诸要素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这就要求大学生的智商与情商同步协调发展,道德水准、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力等方面的品质与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相一致,心理系统诸要素之间协调,生理机能与心理品质协调。其次,具有自身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和谐性。这就要求大学生自身与他人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和谐,在主动适应社会健康需求中和谐,在充满活力的社会中主动体现个人能力存在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和谐,在处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关系上和谐。最后,具有人格智能与活动能力发展的全面性。这就要求大学生对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要有客观而全面的认知,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接受大学教育培养,在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心理素质的构建和运用上系统化、科学化、活力化。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急剧变革,思想空前活跃、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中,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必然面临更多的冲突与矛盾。因此,重视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但是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成为先进科学文化的实践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普遍化时代的在世界上第一次到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开始问题存在,并且将长期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巨大压力,人们必须以新的视角去审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最终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任何大学都肩负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专业技术人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双重任务,毕业生质量是检验大学办学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而就业率则是检验毕业生质量最重要的标准。 在世界范围内,有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特别高,甚至供不应求;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甚至形成严重“滞销”。这种局部的、结构性的反差恰恰证明了一个问题,市场还是学校,谁决定了毕业大学生的前程!市场已经证明了自己,它已经成为分配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性因素。看看我们面临的现实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在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从人才培养质量和模式上看,过于强调学科标准、知识灌输、静态评估,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学生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学科结构上看,专业划分、招生结构和教学组织过于僵化,缺乏应变性。这就要求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从世界范围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并非我国特有的现象,而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件很正常的事。从大学毕业生自身来说,就业难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找不到工作,属“无业可就”;一种是“挑肥拣瘦”,属“有业不就”。一些大学毕业生期望值过高,一心想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地方和岗位就职,不愿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去。事实上,与前些年相比,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而广袤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却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到最需要的地方成就一番事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引起几乎所有人的的重视。国务院曾经在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要求全社会动员,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十一条规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从高校教育的角度谈了他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我始终认为,就业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首先国家经济的发展要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虽然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这个我们还是有信心的。至于学校教育,应该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把学生培养好,使他们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强一点。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国家对教育持续加大投入,高校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第二件事就是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和就业服务。把这两件事情做好了,就业问题就可能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企业家们也应从社会责任感出发,尽可能多地吸纳大学毕业生。社会舆论宣传也应该形成比较良好的环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优势,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准确定位,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个人观,决定着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因此,要求大学生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准确的定位和合理的选择,首先就要帮助毕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观念也是社会现象的反映。正确就业观念的确立,是大学生主体学习认知和实践体验的结果,是家庭或学校教育在其头脑中不断强化的过程,同时也是获得他人或社会认可的过程。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院系名称艺术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装潢 二○一三年二月七日

前言 近年来,用人单位所招职工几乎都为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大学生多如牛毛的社会,大学生已经不能领时代潮流,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的时代早已过去。许多大学生正为找工作而烦恼。这就是说,大学生难找到工作,而大学以下学历的便难上加难。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精英岗位”依然存在,但大学生选择它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了,除了少数精英人才外,大部分毕业生将会“大众化就业”,接受“大众化岗位”的选择。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且,自2007年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出现了一定的衰退现象,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形势,在校的大学生又是抱有什么样的就业期望呢:是否对就业情况有个充分的认识;是否具有忧患意识;是否能够懂得未雨绸缪? 1

一、调查目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 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以及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为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政策的实施及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数,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各校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2013年1月8号至2013年2月7号 四、调查内容: 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问卷内容时兼顾了毕业生的学习成绩、男女生比例、专业人数、综合素质状况等,调查的覆盖面较广,有效问卷回收率较高,各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接近现实的比例,取样合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的结果可信度较高。 调查问卷设计 1.性别A、男B、女 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 A很乐观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D其他____ 3 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 A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B 信息量少 C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D 能力不足 E 优势难以发挥 F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G 对社会缺乏了解 H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J 其他____ 4. 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选) A经济收入B个人发展机会 C.专业知识的应用 D生活环境E工作的稳定性 F.其他_ 5. 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单选)

大学生消费理念

剖析校园大学生的消费理念窥视我国商业市场的发展 王明弘 [摘要] 生活在校园的大学生有着这个群体所独自具有的消费理念,由此也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消费表现。校园大学生是我国消费人群中的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其消费理念和表现,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我国商业市场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校园大学生消费理念商业市场 根据媒体披露,目前,我国拥有数量占世界第一位的大学生群体。又根据我国教育部掌握的数据:2000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556万人,2000年到2005年的5年间,这一数字达到1562万人,5年间扩招1006万人,到2010年普通本科学生将达到2000万人。这些数字说明,我国的大学生特别是校园大学生在我国人口中是占有一定比例的,剖析这部分人的消费理念,进而掌握这部分人的消费规律,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我国商业市场又好又快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由校园大学生的消费特征看其消费观念 1.消费观念的内涵与个体消费观念的形成 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的取向,是消费主体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追求的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个体或某一社会群体消费观念的形成与变革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必定带有社会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痕迹。客观现实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的摒弃着自给自足、满足最低需要、万事不求人的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节约时间、张扬个性、享受生活、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的消费观念。 2.校园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当今,生活在校园的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且大都为独生子女,所以,相对与已经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说来,家庭生活条件要好些,本人得到的家庭资助要多些;社会的物质环境要好些,满足自身需求的选择要多些;更年青的年龄与更昂扬的青春活力,赋予其渴求消费和积极消费的心理。再将之与同一年龄段的其余社会人群说来,大学生的身份给了他们与众不同的高傲,脱离于家庭限制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给了他们自主消费的权利,校园所在地理位置给了他们满足消费欲望的便利,因而,其消费特点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具体可归纳为这样几点: (1)年轻的、有活力的。这种特征也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特征。曾有研究者对大众消费文化做了这样的总结,“通俗的、消费的、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色情的、机智而有魅力的”。大众消费文化必然包含着青年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但在校园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中又有别于大众消费文化,即年轻的、有活力的消费更受之青睐。 (2)个性的、独特的。当今的大众消费正在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的彰显。在消费的多元化发展中,大学生消费的又一特点个性化、独特化也随之展现出来。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性群体,处于知识水准的较高层次,其消费特点的个性化、独特化与其追求消费水准与文化水准相适应,有别于其他文化水准低的人群有着必然的联系。 (3)前卫的、时尚的。大学生消费前卫的、时尚的消费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跟踪潮流、讲究新颖。品牌商品不仅蕴涵着经济价值,而且有着文化品位。随着科技的发达。品牌的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功能的竞争,人们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所代表的“质量”的权威性、“价格”的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性,都满足着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报告

自我成长分析 摘要:成长,我们共同经历;经历,我们不同感想。人间走过二十年,每一个人都在自我成长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领悟,不一样的想法。以下是我的自我成长分析,望通过此文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更全面的对自己做出定位。 关键词:自我成长分析经历目标人生观 成长是人都必须经历的,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发现原来我一直在改变着。二十年来,我品尝酸甜苦辣,感受悲伤欢喜,享受比赛胜利的喜悦,握拳对失败的不气馁·接下来,生活仍要继续,我将继续成长,继续通往仅属于我成功的殿堂!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来自一个较为繁华的小城市,在那里,几乎见证了我所有的成长过程,在那里,看到了我欢呼、奔跑,在那里,也见到了我伤心、流泪。 小的时候,我在这一方土地之上放肆的玩耍,毫不担心未来的路会坎坷,会遭遇许多的挫折。春天,放风筝、折杨柳枝做杨柳帽;夏天,拽上个游泳圈就敢跳进小水池里扑腾、没事就跑爷

爷种的葡萄园中摘葡萄吃;秋天,爬上桂花树使劲倒腾、穿着单衣四处闲逛;冬天,武装齐全跑雪地里堆雪人,爬上院墙摘腊梅·天真无邪的样子,让此时的我,无比想回到那个年纪! 在长大些,我便已入学堂,学习着加减乘除,记背着ABCD,诵读着之乎者也,念叨着天文地理。业余,还和同学开开玩笑,打打闹闹,找几个伙伴一起踢毽子,跳牛皮筋,也没有任何的忧虑。 之后,面临中考、高考,我的生活便被许多的补习课程,各门课的考试试题所侵占。一天二十四小时,睡觉休息的时间渐渐压缩,上课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上课的频率也愈加频繁起来。水笔的笔芯一支接一支,空白的试卷渐渐被做题步骤和解题分析占满,肩头的负担也愈加明显! 尤其是在高三这年,最令人记忆犹新!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紧张的气氛让人无法喘息,每个人都不能停下来,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甩在身后。正在此时,我变得敢于担当,觉得自己需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已经成长了!胜不骄,败不馁,考的不错不会飘飘然的,考的不好也不会失落灰心,而是吸取教训,补习欠缺部分继续努力。 经历高考,因发挥欠佳,我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倒霉、前途无光的事,因为,在任何地方还需靠自己,即使在名牌大学,不努力,过堕落人生也不会有好的出路,不能抵达成功彼岸。相反,在我考取的大学之中,

2020年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2020年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

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 ___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 22.92%的同学对 ___持有“ ___”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邹守龙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一年级网络系统管理专业, 1104051046 史顺顺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一年级网络系统管理专业,1104051028 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一年级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王智 1104051044 摘要: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2011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针对

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改变的调查,综合各调查结果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以及他们的就业前景,找出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不高的原因,希望为当代大学生找工作指出一条明路。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就业情况不良习惯正文: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通过调查相关资料得知,在八九十年代大学生大多喜欢进国营企业工作或者是进国家机关单位,那被看作是铁饭碗,而如今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许多大学生希望进外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以及很好的工资待遇,也有很多人想自己创业,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大家都集中在同一个就业方向,这样一来就业竞争就很激烈,就业难、就业环境差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为找工作犯愁,许多大学生都有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一些工作环境不是很好、工资不高的工作都不愿去做,而一些工作待遇较好的公司对于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愿意接纳,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仍然待业家中,这就涉及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还是相对缺乏的,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太

有关大学生消费观的问卷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问卷调查报告 老师:瑜 小组成员: 何锦川 王永周 雅军 林梅妹 王云裳 洪雅彬 游雪铃 肖丽君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问卷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融入了太多的消费法则,消费观念有待考证其合理与否。大学生——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但是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观的调查,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不合理应该怎样改进。 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使大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分析

1.您的消费来源有哪些(多选):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绝大部分是来自父母,这说明现在的大学生还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能力,就连生活费的主要部分都依赖于父母,这同时也反应了现在的大学生在自己经济独立的方面,没有想过要改变生活费依赖父母的这一现状;仅有21%左右的大学生在做勤工俭学,开始为自己的生活费着想。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给生活费的时间,有1/3左右的是一月给一次,而一学期给一次的占的比例较大,达到了36.25%,这也反映出了相当部分的人的生活费是父母一次性给的,说明父母相信他们孩子的理财能力和能理智的消费,同时也说明了这部分人在大学生当中是比较趋于成熟的!而有22%左右的人可能是家住在周边地区,可能每周都有回家,所以应该是给生活费的方式是很灵活的。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 我维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自我认知自我维护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所以,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1、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

3、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4、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

大学生就业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 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毕业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考验。而大学生 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 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 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 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 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 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 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 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 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 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 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 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 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 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 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 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 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 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 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体现出消费观超前和消费实力滞后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特殊群体自然有特殊的特点,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消费的问题。 一、基本调查情况 (一)调查时间:2011年8月3日至8月12日; (二)调查地点:XX民族师范学院; (三)调查对象:对政法系10级本科班、汉语系09级(2)班本科、音乐舞蹈系10专科(1)班学生共计128人的每月生活费进行实践调查。 (四)调查目的: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基本月均消费状况 每月消费总额 300元— 500元 500元— 800元 800元— 1000元 1000元 以上或特殊 情况的 人数 22 70 2412 所占比 例 17% 55% 19% 9%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都处于一个较高的平

台,对其消费途径 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一下几点: (1)购买衣服: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对名牌衣服等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偏好,于是保持良好的忠诚度。而且对衣服的购买有着感性的认识,于是促使他们继续购买(名牌)。 (2)恋爱消费:在调查中发现,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在50元,多则达到1000元以上(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 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上网消费:作为一种新媒体,网络以其交互性、虚拟性、全球性为人类创造崭新的文化形态,那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消费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数字化传媒体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类型。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对于上网方式,有19.5%的学生配有私人电脑,在网吧或 公共机房上网者占79.5%。 (4)手机等通讯消费:据调查72.7%的学生月均发短信超过300条,每人通话时间可达230小时。13%的学生月均发短信在200条左右 ,通话时间约150小时。只有14.3%的学生月均发短信在100条以内,通话时间在100小时以下。 三、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因素 (1)社会的影响 把大学生放到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同样把他放到社会中去,他又是社会的一份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的影响。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将孩子送入学校,不论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其学业。结果一部分学生虽然挂上了大学生的头衔,而实际中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的能力,思想和学校的负担过重,由于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堕落 ,变得成天无所事是,既而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各方面

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态和就业观念 调查时间:2015年2月5日—2015年2月10日 调查对象:本校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张圣彦梁文博柯晓冰 引言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校学生关于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方面做了一些方面的了解,并有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就业心态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57.14%位男同学,42.86%为女同学。 (2)2.85.71%为大一学生,3.75%为大二学生%,10.17%为大三学生。 (3)50 %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35.17%的同学认为有点严峻,但比其他低学历的人群要容易14.83%的同学也认为有点严峻,且和其他学历较低的人群差不多。 (4)毕业后,39.29%的同学会先择业后就业;42.86%的同学会先就业后择业;14.86%的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 (5)如何看待专业对口问题:21.43%的同学认为专业不对口不予考虑;67.86%的同学会先找工作,待机向自己专业发展;3.75%的同学认为专业非自己喜欢,另寻方向;7.14%的同学则认为行行出状元。 (6)在就业过程中更注重的是:28.57%的同学选择了“岗位环境”;28.57%的同学选择了“薪酬高低”;28.57%的同学选择了“个人兴趣”;14.29%的同学选择了“个人发展空间”。(7)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35.71%的同学认为知识仅仅是书本上的,与实际不符; 35.71%的同学觉得就业人数太多;21.43%的同学则认为自己期望太高;其他因素占了7.14%。(8)认为在求职时必须具备的求职知识和能力:32.14%的同学选择了“如何写专业简历”; 42.86%选择了“如何了解企业用人的标准”;21.43%的同学选择了“如何面试”;3.57%的同学选择了“如何谈薪酬和福利”。

大学生就业观念变迁分析知识交流

大学生就业观念变迁 分析

大学生就业观念变迁分析 作者姓名李某 专业某某某 指导教师姓名某某某 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目录

摘要 (1) 一、大学生就业观 (1) (一)就业观的发展 (1) (二)当前就业观 (2) 二、引发就业观念变迁的原因 (3) (一)就业形势严峻引发就业观念变迁 (3)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观念的问题导致就业难的一个关键因素 (4) 三、科学就业观 (5) (一)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必要性 (5) (二)树立科学就业观 (6) 致谢 (9)

摘要 就业是人民安居的基础,是国家安定的根本。大学生作为参与就业的一大主体,其就业问题一直深受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此产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方式应然状况与实然现状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愈显突出。这也直接导致了“就业难”这一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能否转变对其能否顺利及时地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就业难大学生就业观科学就业观 一、大学生就业观 (一)就业观的发展 上海大学傅新华,将就业观的发展归结为以下三个阶段 1. 服从分配 新中国诞生以后,我国高校毕业生“统包统配”制度的形成,前后经历了十多年时间。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形式上是“统包统配”,但实际上是“从什么地方来,回到什么地方去”从而将毕业生就业制度推向了一个极端。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高考,也恢复了文革前“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从改革开放到1985年,我国高等教育继续实行高度集中的招生计划和“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精英式的教育制度与高度集权的分配制度的相辅相成,成了该阶段的主要特点。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被动和单一,最主要的是服从分配。具体表现为:择业倾向上比较被动、择业评价上偏向政治化、择业意向上偏重政治和社会地位高的行业与岗位。 2. 双向选择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知识浅析)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2016年 调查地点:石家庄 调查对象:石家庄市在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兰若琳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

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王凡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 2、能对个人的自我意识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的含义; 2、自我意识的结构; 3、怎样简单分析个人的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结构; 2、个人自我意识的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从结构上分析自我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心理测验 教学时数: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VS“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二、自我意识的含义 (1)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2)个体对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三、“20个我是谁”心理测试 (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写20个关于“我···”的句子。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特征的语句。

(2)评估陈述 ①评估自我接纳程度 在你列出的每句话的后面加上正号(+)或负号(-)。正号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肯定满意的态度”,负号的意义则相反,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不满意、否定的态度”。 ②评估自我意识的时间特征 看看这些陈述中哪一些是指向过去的,哪些是指向现在的,哪些是指向将来的。 ③评估自我意识的结构 四、举例讲解从内容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 1、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 包括:性别、身高、年龄、仪表、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 2、社会自我 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 包括:所在群体、角色、名望、地位、人际关系等方面。 3、心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包括:①情绪状况;②才智状况;③人格特征。 五、举例讲解从形式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知(知):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1.以理性心态对待就业形势,不怨天尤人,不怨众多竞争对手抢饭碗。有人群的地方,必然就有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自身学会看待社会,看待别人,又如何从社会正确对待自己。只要不过分强调自我,调整好就业心态,你就必定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定位。退一步说,即使开始定位不准,你认为找到的并不是最理想的单位,然而,只要你能认识到首份工作只是人生事业的开端,是今后发展的起点,你就必然不会过分计较,不会后悔。 2.用现实眼光选择单位。找到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福利待遇、发展前景都理想的单位当然好,但这种单位毕竟凤毛麟角,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今天选定的单位明天也许又不满意。对某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单位,实际上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更有利于长远发展,成功成才。而有些同学互相攀比,总怕自己的选择吃了亏,这山还望那山高,结果是更吃亏。有位学生毕业时本来找到一家很好的单位,协议书签得很早,只是单位在生源地,是离广州深圳远一点的中等城市,到后来她认为与自己同样考出来的同学都没回生源地去工作,心理产生不平衡,觉得吃了亏,不愿去报到,最终失去了机会。虽然边远地区的条件差一点,人才资源薄弱,但正因为如此才是木秀于林,用不了几年就能挑大梁,成大事,我校过去不少毕业生敢于迈开这第一步,如今已成当地叱咤风云的人物就是例证。相反,在强手如林的单位不一定有很多的锻炼机会。对于这样的选择,有同学宁做凤尾不当鸡头,实际上,凤尾虽漂亮,但只不过是装饰的部分而已,而鸡头虽不扬名,然而它确确实实能带动自身成长壮大,成为一唱天下白的雄鸡。换句话说,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与特点找准位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先立业后必成事,而且很可能成大业。 3.对暂缓就业要有清楚的认识。暂缓就业政策是国家为了缓和当年就业压力的一项应急措施。实质上这也容易带来一种积累效应,毕业生积累成堆反而带来负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咨询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咨询题之一,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此并且以往的天之骄子们在沦为一般劳动力后别得别试着改变自己的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以在就业这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惨烈的战争中求得生存的机会。为了能较深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为未来就业工作作好预备,在暑假期间,我们经过就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变化作了相关调查。 一、就业观念现状 2、深造,缓解就业压力。当就业成为咨询题,大多数大学生情愿挑选深造作为缓兵之计,当前本科生的毕业人数在逐年成倍数的增加,大伙儿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加大,而不少希翼得到热门职业的学生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高人一筹的资本,加入到报考研究生的队伍。在调查中,有38.46%的人挑选毕业后报考研究生,这些人中有很多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2-3年,也算是他们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到就业市场中;假如没有如愿考上,就意味着要以求职经验上的劣势加入到就业大军中来。 3、先就业再择业,也算是为了积存经验,弹性就业。有一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一些则是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并可不能所以而产生自卑观念,反而会因为经验的增加而感到含金量增多。 4、就业途径多样化:经过报纸广告应征、上求职。经过报纸广告应征是目前求职的要紧途径,成功的概率约为50%以上。依照在上搜集的资料显示有近2%的人则是经过上求职成功就业,但是就目前来说,上择业关于大部分的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还别能大规模地推广,尚有一些技术、设备条件和信息上的限制。经过人才市场或职业介绍所。调查显示有近20%的成功毕业生是经过人才市场或参加各企、事业单位的供需见面会达成意向、获得职业的。这是一种直接而又便捷的求职途径,15%的人直接或者间接地经过职业介绍所谋得现有职位,职业介绍所往往可以提供更多的职位和就业机会。直接与企业联系等非公开就业途径。他们要紧经过学校推举、亲朋好友或者家长及社会关系的直接介绍,有的是依照自己的专业特点了解到目前需要他们的企业后,直接写信、打电话前去应征,甚至有的是经过直接登门访问企业的老板或者人事部经理而最终获得工作的。 除了以上几种要紧的就业方式及途径外,当前大学生就业还呈现出了择机就业、灵便就业、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等许多种。而且随着社会的进展,还有各种手段和途径被应用到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 目前的就业事情别容乐观,严重的就业形势是众所周知的,那么,现实中的就业事情到底怎么?什么原因会出这种就业难,难就业的事情呢?依照相关资料,能够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存在以下原因: 二、就业难原因分析 1.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那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因此全然别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算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在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尽管有企业别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别能从全然上解决咨询题。另外,招生规模的别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业生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的增加,加上往年未能就业的待业毕业生,给就业带来严重考验。 2.薪水与自己心中的期望值别符。

大学生的消费观

大学生的消费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已逐渐成为了一支庞大的消费群体,在这个竞争激烈,个性鲜明的新时代里,大学生们又是怎么样消费的,他们的消费观念是否值得担忧,在他们尚未接触到真正的社会的这一非常时期,是怎么样看待消费这一问题的,对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并了解了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思想。 本调查的对象为广西在校学生一个班级的抽样调查。共有80人参与问卷调查,统计了一下反馈的数据和结果。其中每月生活费1000以上的学生占15%,属于基本能过的计较滋润的类型,800-1000的占22%。500-800的占50%人,300-500的占13%人。生活费用500-800的学生占了一半比例,基本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家庭给的生活费,经过调查,有一部分学生正在做或者以前做过兼职,这类人占了总数的40%之多。 不难理解,大学生希望经济独立,为家庭减少负担的愿望比较迫切。出去打工一是为了增加社会经验,二来也获得了相应的报酬。同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消费新概念 1、崇尚理性消费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