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时6: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课时6: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课时6: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课时6: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课时六: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

(二)实验原理:在观察玻片标本时,被观察的物象通过______和______的两次放大,显微镜最终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与_________的____。

(三)实验用具及材料:固定装片、菠菜叶、显微镜、、载玻片、盖

玻片、镊子、吸管、牙签、吸水纸等。

通过阅读教材P29页图3-1认识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

1___目镜__; 2___镜筒__; 3__转换器__;

4___物镜__; 5__载物台__; 6__通光孔__;

7__遮光器__; 8__压片夹__; 9__反光镜__;

10__镜座__; 11__粗准焦螺旋__

12__细准焦螺旋__;13__镜臂__

(四)实验试剂: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碘液、清水等

(五)实验步骤:通过阅读教材P30-P31页,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

方法。

1.显微镜的安放:

2.低倍镜观察

①对光:将_____镜对准_____,根据光线选择适当的_____和_____,获得明亮

的圆形视野。

②固定装片: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使标本正对_____的中央

③寻像:从侧面观察,转动_______将镜筒下降到低倍物镜_________。

调节_________使镜筒缓慢上升,当在视野中看到像时,再调节________,直到物象清晰为止。

3.高倍镜观察:首先在低倍镜下______,将要观察的目标移至_______,再转动_____

_____,此时只能调节________使物像更清晰。若视野较暗,可调节______或增大______以增加视野亮度。

4.整理显微镜:

二、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通过阅读教材P33-34页,学习制作临时装片,并进行显微观察。

1.观察菠菜叶下表皮细胞:

⑴.取一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⑵.用镊子撕取菠菜叶下表皮,将其浸入水滴中并展平,以防止由于细胞的重叠而影响观察效果。

⑶.用镊子加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中央的水滴边缘,然后轻轻盖在菠菜叶下表皮上,避免产生气泡,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⑷.将制作好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⑴.用牙签轻轻刮取自己口腔内侧,牙签上会附着部分口腔上皮细胞。

⑵.将牙签上的刮取物涂布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中。

⑶.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

⑷.将制作好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⒈如何从形态上识别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其镜头的长度和其放大倍数的关系是怎样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放大倍数的含义是什么?

显微镜放大倍数= ×,这里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⒉调节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方法有哪些,判定视野中异物位置的方法是什么?

⒊显微镜成像特点:与实物相比是倒置的,即显微镜成像。观察写有“d”字的标本.并写下你在视野中看到的图象______________

装片移动的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的关系是怎样的?要想对视野左上方的某一细胞放大进行观察,应怎样的操作?

⒋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的细节操作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⒌为什么要将口腔上皮细胞涂布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中。

⒍为对盖玻片下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细节操作是怎样的?

1.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装片时,先低倍后高倍是因为低倍镜下易找到观察的目标

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为提高亮度,可换用大光圈

C.低倍镜下的视野中细胞数目比高倍镜视野中的多

D.光学显微镜可无限增加放大倍数

2.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了防止产生气泡,盖玻片的正确安放方法是( )

A.让盖玻片的一个角先接触水滴,然后放平

B.用镊子夹住盖玻片,轻轻放平

C.用大拇指和食指捏拄盖玻片的两个面,然后轻轻放平

D.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盖玻片的另一端与滴接触,然后轻轻放平

3.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⑴到视野⑵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③→④→①→②

4.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指的是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5.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6.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7.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多少个?(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8.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当成像清晰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若载玻片位置不变,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的正确组合是( )

A.1、3、5

B.2、4、6

C.2、3、5

D.1、4、6

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_导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一课时实验: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重点】: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难点】: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自主学习】 1.观察细胞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转动__ _____使视野明亮;(2)先在_______倍镜下观察清楚,然后把要放大的物象移至____ ___;(3)转动______ _换成高倍物镜;(4)观察并用______ _调焦。(5)把蛙养在_______的玻璃钢内2-3h,待蛙的皮肤_______后,再移入_______的玻璃缸内,蛙的部分上皮就会龟裂,并脱落到水中。取水中浅灰色、透明的上皮膜,用于制片、观察,可看到蛙皮肤的单层_______。 2.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_______,使之对准[] _______,并保持2cm的距离。然后转动[]_______选择一 个较大光圈。最后__ _眼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_____ __,得到一个明亮视野。 (2)在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时,首先应将玻片中的标本放到 通光孔的_____ __。然后双目注视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 距离,转动[]___ ____,使两者靠近但不能接近。最 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要求_______),先转动____ ___,直至出现物像,再转动[]____ ___调节至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 1.关于放大倍数:放大倍数= ×,指对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即线性放大。而不是对面积的放大。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与放大倍数成反比,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目的要求】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主要构造及其性能。 2、掌握低倍镜及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4、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实验原理】 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是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常用的仪器,它在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是研究人体及其他生物机体组织和细胞结构强有力的工具。 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是利用光线照明使微小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仪器。目前使用的光镜种类繁多,外形和结构差别较大,有些类型的光镜有其特殊的用途,如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但其基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相似的。一台普通光镜主要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构成,而光学系统则主要包括光源、反光镜、聚光器、物镜和目镜等部件。 光镜是如何使微小物体放大的呢?物镜和目镜的结构虽然比较复杂,但它们的作用都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于被检标本是放在物镜下方的1~2倍焦距之间的,上方形成一倒立的放大实相,该实相正好位于目镜的下焦点(焦平面)之内,目镜进一步将它放大成一个虚像,通过调焦可使虚像落在眼睛的明视距离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直立的实像。显微镜中被放大的倒立虚像与视网膜上直立的实像是相吻合的,该虚像看起来好像在离眼睛25cm处。 分辨力是光镜的主要性能指示。所谓分辨力(resolving power)也称为辨率或分辨本领,是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地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即分辨出标本上相互接近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据测定,人眼的分辨力约为100 μm。显微镜的分辨力由物镜的分辨力决定,物镜的分辨力就是显微镜的分辨力,而目镜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无关。光镜的分辨力(R)(R值越小,分辨率越高)可以下式计算: 这里n为聚光镜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为1、油为1.5); 为标本对物镜镜口张角的半角,sin的最大值为1; 为照明光源的波长(白光约为0.5m)。放大率或放大倍数是光镜性能的另一重要参数,一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功能 (一)机械部分 1、镜筒:为安装在光镜最上方或镜臂前方的圆筒状结构,其上端装有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根据镜筒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或双筒式两类。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而双筒式光镜的镜筒均为倾斜的。镜筒直立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度角,在其镜筒中装有能使光线折转45度的棱镜。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2. 2.2显微镜的使用 观察细胞-含答案2020

七年级科学上册2. 2.2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基础闯关全练 1.(2019浙江杭州一中期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 A B C D 2.(2018福建龙岩中考)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不同分裂阶段的细胞后,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可略微转动( ) A.反光镜B.遮光器 C.细准焦螺旋D.粗准焦螺旋 3.(2018浙江温州中考)用如图所示的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若要改变视野亮度,可调节( ) 图2-2-5 A.物镜转换器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D.反光镜 4.(2018浙江温州四中期中)小科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上”,实际在载玻片上的是( ) A B C D 5.(2018北京中考)关于“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B.碘液染色有利于观察 C.应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D.能观察到细胞壁 6.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③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7.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如果把口腔上皮细胞放在______中,细胞会因吸水膨胀而破裂。为了更清晰地看到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应用______染色。

能力提升全练 1.(2018山东滨州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2-2-6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2.(2018四川达州中考)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一 二三四 图2-2-7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 操作不当 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3.( 2018浙江嵊州期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为:①盖上盖玻片;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用镊子把洋葱表皮展平,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 4.(2019浙江宁波质检二)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稀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1.2植物细胞教案

第二节植物细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技能目标: 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尝试改革实验,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制作临时装片。 2.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3. 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简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合作探究动手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1.洋葱鳞片叶、番茄(或西瓜等成熟果实)德国肉、清水、碘酒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1%-5%)、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学生准备: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番茄的果肉等;3H铅笔、绘图纸、教具使用: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2.可前让各合作小组的组长、记录员按教师的要求,结合实验预习准备好实验器材及实验材料;任课教师 对各合作小组的组长、记录员进行培训,制作临时装片,为各组更好完成实验作准备。 二、检查预习

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内容。(略)看来大家对显微镜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我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就是为了便于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结构。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一下植物细胞结构。 三、双主互动 学生操作显微镜是为了使用它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可是把一个洋葱或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内部结构吗?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小实验。 学生活动:把切得较厚的材料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教师活动:这样能观察到细胞吗?学生回答:不能。为什么观察不到呢? 学生回答:材料太厚、不透光。回答非常正确。 所以我们在观察时,应先将材料切得薄而透明,通常我们把材料制成玻片标本。阅读课本总结玻片标本的种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以上三种玻片标本都可做成永久的,也可做成临时的装片。我们今天就先来学习一下最常用的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提问:谁能把这几个步骤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一下?学生思考议论并回答,教师总结:擦→滴→取→展→盖→染→吸几个步骤。下面请大家看视频明确各个步骤。边放视频边讲解注意观察每个步骤。 首先是擦,把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洁净的纱布擦拭干净,滴: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取:用镊子撕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将材料放在水滴中央展开;盖:盖上盖玻片,要注意使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可以避免气泡的出现;染: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这样一个临时装片就做好了,就可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学生活动: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并注意各步骤的操作方法。疑难问题,教师指导。 教师活动: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第一张临时装片,一定要仔细观察,做好后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你所看见的植物细胞结构,把它如实地画到实验报告纸上。(并适时的播放课件,要让学生明确细胞的结构) 学生活动:制片,观察细胞结构,讨论、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画生物简图时注意生物简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请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同学及其他临时装片的同学,把你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选取一个画在黑板上,注意形状和结构(要实事求是,不能添枝加叶)。 学生活动:上黑板画出你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教师纠正错误的地方。通过各种细胞的比较总结出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生物简图的画法。 教师活动:在我们观察过程中会发现细胞和气泡有时难以分辨,请大家注意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和移动。请大家再注意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先介绍一下构造 (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2.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3.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物镜镜口率(N.A.) 工作距离(mm) 10×0.25 5.40 40×0.65 0.39 100× 1.30 0.11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蔡清柑 1、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①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两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永久装片),纱布,显微镜的使用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4、教学程序 4.1导入新课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其用途。(让学生指着显微镜说出结构名称及其用途)(展示图片:细胞图)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应该要会使用显微镜。 4.2新课过程 1、认识材料和用具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等。

2、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指导学生看书35页及课件展示: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3、显微镜的构造学生四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回顾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4、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两种观察标本: (1)写有“上”字的玻片;(2)永久装片 5、对光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按照先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放入标本→-看到清晰像的顺序。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注:两眼都睁开)(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注:双手转动反光镜) 6、观察学生边看书或课件展示自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7、强调 ⑴用低倍物镜(4×,即最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⑵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⑶镜筒先下降后上升,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压碎标本。 ⑷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8、讨论并回答问题: ⑴视野中“上”字是否倒置,其物像比实际大小放大了多少倍? ⑵若视野中“上”字位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⑶物像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会越暗还是越亮? ⑷物像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还是越少?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践活动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会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并按观察绘制出它们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并学会辨别植物细胞。 技能目标:1 、学会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 2、学会运用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3、尝试相互交流探究观察结果。 4、学会编写实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亲身体验微观世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 2、养成人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强烈的集体感。 二、活动内容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进入生物实验室,实际操作显微镜,并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并进行总结和交流。 (一)活动准备 (1)调查问卷、动态的评价标准、评价表、方案表。 (2)分组。老师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列出分组原则和注意事项。 (3)提前一周实验理论辅导,小组长培训 (二)、具体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1、提问: (1)同学们知道我们研究生物学要用到哪些工具吗?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结构呢? (2)同学们认识显微镜吗?你能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吗? 2、认识显微镜结构及使用方法活动 (1)结合实物讲解显微镜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转换物镜后,不允许使用粗调节器,只能用细调节器,使像清晰。 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光学部分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步骤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操作要求注意事项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准 备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 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用手捏住载玻片、盖玻片的两侧。 小心划伤。滴清水时,应滴在载 玻片中央,不宜过多。 取 材 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大约0 、5 平方厘米),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 表皮;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 中,并展平。 用刀片时应小心,防止划伤。切 块时应注意切块的大小。当把表 皮在清水中展平时,有时表皮会 粘在镊子上,这时用解剖针或用 镊子在清时中轻轻晃动即可。 盖 盖 玻 片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 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 观察的材料上。 一定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 滴,然后轻轻放下,否则会出现 大量水泡。 染 色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 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 的全部。 滴加染色液时,可让载玻片一头 略高,然后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 引,连续两三次,这样才能充分 染色。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取 镜 与 安 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 实验台中央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 米。 一定用双手,显微镜位置放正确。 对 光 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 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注意双眼睁开。

安放玻片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 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注意标本摆放的位置,一定正对 通光孔。 调焦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 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 接近玻片;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同时转动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 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将物镜下降时,一定从侧面看着, 小心压破玻片。 观察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 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视野中若出现气泡(边缘粗而黑, 压玻片时会移动或变形),此时应 移动标本。

试题一显微镜的使用及观察植物细胞

试题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生物绘图 实验方案评分标准满分 一、取镜和安放1、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 箱中取出并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1、一手握镜臂,一手握镜座。 (0.5分) 2、略偏左,距边缘5—10厘米。 (0.5分) 1分 二、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 孔。 3、一眼注视目镜内,一眼睁开,同时把反 光镜转向光源,通过目镜看到白亮视野 后并报告教师。 1、转动转换器。(0.5分) 2、选择低倍物镜。(0.5分) 3、看到白亮视野。(0.5分) 1.5分 三、观察1、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 镜筒缓慢下降接近装片。 3、一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 像,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 清晰,报告老师。 4、正确引出并标注气孔、保卫细胞和细胞 核。 1、正确固定标本。(0.5分) 2、从侧面注视物镜接近装片。 (0.5分) 3、物像清晰。(1分) 4、用尺引出、指示线水平。(0.5 分) 5、结构名称全部标注正确,错一 不得分。(0.5分) 3分 四、整理1、取下装片并复位。 2、用纱布擦拭显微镜外表。 3、转动转换器,让两物镜偏到两旁,并将 镜筒降至最低位置。 4、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装片复位,显微镜擦拭、复位, 桌面整洁,缺一不得分。(0.5分) 0.5分 实验步骤一、取镜二、安放三、观察四、整理 三、观察 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及气孔简图

试题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要求:尝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哺乳动物血细胞涂片、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马蛔虫卵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紫色洋葱、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方法指导 a低倍镜的使用 ↓取镜→放镜→对光→放片→调焦(粗调焦和细调焦) b 高倍镜的使用 定位→换镜→调焦(细调焦) :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撕取洋葱表皮时先用刀片划个#字,取#中间部分,避免撕取的材料过大。将撕取的洋葱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 3、哺乳动物血液涂片的制作及观察 4、马蛔虫卵细胞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 注意事项 1. 使用时先用低倍镜调整光线。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观察活体标本或染色较浅的标本时,要适当使视野变暗,方能看得清楚。 2. 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正中央,并且不能反放玻片,如标本玻片反放时高倍镜下看不到物像,并容易压坏玻片或物镜。 3. 观察时要双目睁开,切勿闭上一只眼睛。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低倍镜用粗调螺旋调节物距,使粗准焦螺旋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约0.5cm)停止下降。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调焦。粗、细调节螺旋都不能单方向过度地旋转。 4. 不要随便取出目镜,以防尘土落人物镜上。也不要任意拆卸任何零件,以防损坏。 5. 使用完毕后,转动粗调螺旋使镜台下降,取下玻片,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离开聚光孔。再镜筒使物镜接近载物台。然后以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轻放人镜箱中。 6. 每次使用显微镜之前,先按显微镜登记卡片逐项检查显微镜各部分有无损坏。如发现损坏,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使用之后,认真填写显微镜使用登记卡片。 五、考点提示: 1、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2、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

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光学部分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

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光学显微镜正确使用。 2 授权操作人员 经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 3 原理 当被观察物体置于镜前的焦点稍远处时,物体反射的光线经物镜放大后成一倒立实像位于目镜前焦点附近,再经目镜放大呈倒立虚像位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约250mm)处。 4 工作环境 相对湿度:10% ~ 85%;运行温度:15 ~ 30℃。 5 操作程序 5.1 准备:将光学显微镜放置在采光好的实验台上,避免振动。向上转动粗调螺旋至一定高度后,将载物片放于载物台上。 5.2 调焦与低倍镜观察:将10×低倍物镜对准镜筒,转动粗调螺旋使物镜下降到快接触标本处后,选择平面反光镜的角度,调整聚光器的上下高度和光栅大小,使目视亮度适宜,再用细调螺旋上下调节焦点,使物像清晰。 5.3 高倍镜观察:转换40×高倍镜对准镜筒,一般不需重新调焦,仅调节细螺旋即可看到清晰物像。 5.4 油镜观察:于革兰氏染色处滴加香柏油一小滴,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油镜头(100×)对准镜筒,转动粗调螺旋使之降至与玻

片轻轻接触。然后升高聚光镜使其与载物台平齐,将光栅放至最大,选择凹面反光镜调节角度,使射入光线最强。再转动粗调螺旋使物镜上升,待见到标本中物像后,调节细调螺旋使物像清晰,对标本进行顺序观察。 5.5 收镜:显微镜使用完毕,取下载物片,用擦镜纸将油镜头揩干净(必要是可滴一滴清洁液于擦镜纸上)。用绸布擦拭镜身,将物镜转成“八”字形,镜筒、聚光器下降至最低处,反光镜放水平位,以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轻放入显微镜箱内。 6 维护及保养 光学系统清洁,一般情况下可用洗耳球吹气、小毛刷刷除仪器表面的灰尘。当光学系统有污染时,可用擦镜纸蘸清洁液擦拭,如被尿、便等污染时可用棉签蘸1%氨水擦拭污染区。 7 应急处理 出现不能解决的故障,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并通知微生物负责人。 8 注意事项 8.1 要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使用螺旋时要注意,当对焦时以转动粗调螺旋为主,尽量少用细调螺旋,以延长机械系统的寿命。在转换高倍镜,特别是油镜观察时,切记粗调螺旋只能将镜头上移而不能下移,以免压碎载物片,碰坏镜头。 8.2 显微镜存放的环境条件应防震、防潮、防尘、防日晒、防温差过大。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维护保养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维护保养 一、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正置显微镜 1、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桌面要清洁、平稳,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单筒的一般放在左侧,距离桌边3~4厘米处。 2、清洁检查显微镜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洁,镜身机械部分可用干净软布擦拭。透镜要用擦镜纸擦拭,如有胶或粘污,可用少量二甲苯清洁之。 3、对光镜筒升至距载物台1~2厘米处,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若使用的为带有光源的显微镜,可省去次步骤,但需要调节光亮度的旋钮。 4、安装标本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注意有盖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用弹簧夹将玻片固定,转动平台移动器的旋钮,使要观察的材料对准通光孔中央。 5、调焦调焦时,先旋转粗调焦旋钮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然后左眼自目镜观察,左手旋转粗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物像时停止,再用细调焦旋钮回调清晰。操作注意:不应在高倍镜下直接调焦;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观察镜筒和标本间的间距;要了解物距的临界值。若使用双筒显微镜,如观察者双眼视度有差异,可靠视度调节圈调节。另外双筒可相对平移以适应操作者两眼间距。 6、观察若使用单筒显微镜,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动标本视野。右手记录、绘图。镜检时应将标本按一定方向移动视野,直至整个标本观察完毕,以便不漏检,不重复。光强的调节:一般情况下,染色标本光线宜强,无色或未染色标本光线宜弱;低倍镜观察光线宜弱,高倍镜观察光线宜强。除调节反光镜或光源灯以外,虹彩光圈的调节也十分重要。 (1)低倍镜观察观察任何标本时,都必须先使用低倍镜,因为其视野大,易发现目标和确定要观察的部位。 (2)高倍镜观察从低倍镜转至高倍时,只需略微调动细调焦旋钮,即可使物像清晰。使用高倍镜时切勿使用粗调焦旋钮,否则易压碎盖玻片并损伤镜头。转动物镜转换器时,不可用手指直接推转物镜,这样容易使物镜的光轴发生偏斜,转换器螺纹受力不均匀而破坏,最后导致转换器就会报废。(3)油镜的观察先用低倍镜及高倍镜将被检物体移至视野中央后,再换油镜观察。油镜观察前,应将显微镜亮度调整至最亮,光圈完全打开。使用油镜时,先在盖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镜油),然后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油镜浸入香柏油并贴近玻片标本,然后用目镜观察,并用细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的焦段时停止并调节清晰。香柏油滴加要适量。油镜使用完毕后一定要用擦镜纸沾取二甲苯擦去香柏油,并再用干的擦镜纸擦去多余二甲苯。 7、结束操作观察完毕,移去样品,扭转转换器,使镜头V字型偏于两旁,反光镜要竖立,降下镜筒,擦抹干净,并套上镜套。若使用的是带有光源的显微镜,需要调节亮度旋钮将光亮度调至最暗,再关闭电源按钮,以防止下次开机时瞬间过强电流烧坏光源灯。 (二)倒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与正置显微镜的主要区别在于物镜位于载物台下方,这样有利于观察时在上方对样品进行一些实时操作。 倒置显微镜操作过程基本与双筒的正置显微镜相似,需注意以下几点:观察时可调节铰链式双目目镜至舒适的位置。组织培养液或水溅到载物台上、物镜上或显微镜镜架上可能会损伤设备。如果溅上后,应该立即从墙上插座拔下电源线,擦去溅出液或水。一定要轻柔转动光强调节钮,不要试图将旋钮转过终点位置。使用后一定要先将灯的强度调至最小再关电源。使用后要旋转三孔转换器,使物镜镜片置于载物台下侧,防止灰尘的沉降。 (三)实体显微镜又称体视显微镜或解剖显微镜。操作步骤基本和双筒正置显微镜类似:取用解剖镜时,移动需用双手,保持稳重。若需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并换上目镜及眼罩。将样品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拧开锁紧螺丝,把镜

人教版教学教案实验一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学习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显微镜的使用 ●基础知识: 1.结构: 光学部分: 目镜、镜筒、物镜、和(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机械部分: 镜座、镜柱、镜臂、(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 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2.显微镜的使用(视频播放) (1)一般的使用程序: 取镜安放→放置玻片标本→观察→高倍镜观察。 (2)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上,用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 ②转动,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 稍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选好目标:在下将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 换用高倍镜:转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 ↓ 调节亮度:调节,使视野亮度适宜 ↓ 调焦:缓慢调节,使物像清晰。 ●分析、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2.为什么换高倍镜之前要把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3.换上高倍镜后能不能用粗准焦螺旋来调节? ●典型例题 1. 【A级】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调光和观察时操作者的两眼应() A.左眼注视目镜,右眼闭着 B.右眼注视目镜,左眼闭着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 D.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着 2. 【A级】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二、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 ●基础知识: 2.显微镜成像特点:与实物相比是倒置的,即显微镜成像。 3.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中实物的运动方向正好。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放大倍数= ×,这里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5.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6.污点判断:玻片移,目镜转,物镜换●分析、讨论 1.观察写有“上”字的标本.并写下你在视野中看到的图象。 2.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3.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典型例题: 1.【A级】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指的是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A级】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 【A级】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4. 【B级】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请赶快动手写下来吧! 当堂检测 1.【A级】在低倍镜下,如果一个细胞偏向视野的右前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左后方 D 右后方 2.【A级】说说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课后作业 1.【C级】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当成像清晰时物镜与标

最经典总结--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1.实验原理 (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2.实验步骤 (1)认识显微镜 (2)显微的使用 ①低倍镜: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 ②高倍镜使用的“四字诀” 1.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的位置? 提示

2.针对下图,请思考: (1)甲图中属于目镜的是①②,属于物镜的是③④,判断的依据是有无螺纹。 (2)甲图中放大倍数较大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②和④。 (3)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4)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与玻片标本最接近的是④。 【典例】如图表示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操作过程,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图①视野中的图像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 B.利用图①视野中的图像,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C.图②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D.图②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镜筒升高[慧眼识图获取信息]

答案 D 【对点小练】 (2016·经典高考)下列关于测量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 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轻轻地转动物镜使高倍镜到位 C.从低倍镜视野中,需将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解析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应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 答案 B 有关显微镜使用的6个易错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 (2)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3)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4)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5)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像是物体放大后的倒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若物像在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