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章 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章 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章 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章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由于PLC所有控制功能都是以程序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程序设计对PLC 的应用是很重要的。PLC的应用主要包括开关量控制和模拟量控制2类。本章仅介绍开关量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

不同类型的控制问题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不尽相同,主要的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有:

(1)逻辑设计法:对控制任务进行逻辑分析和综合,将控制电路中元器件的通断状态看作以触点通断状态为逻辑变量的逻辑函数,并进行化简,利用PLC 的逻辑指令即可得到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组合逻辑问题的程序设计。

(2)时序图设计法:当PLC各输出信号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发生先后变化时,可以根据输出信号的时间先后关系来设计程序的一种方法。

(3)经验设计法:要求设计者透彻理解PLC各种指令的功能,凭着对各种典型控制环节和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经验,选择各种指令并进行修改和完善相应程序的方法。

(4)顺序控制设计法:当控制要求满足一定的先后顺序时,可以将系统的l 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步,每个步对应一种操作状态,并分析清楚相邻步的转换条件,进而绘制功能图,再按一定的规则转化为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决顺序控制问题,包括单一顺序、选择顺序和并发顺序控制问题。

(5)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转换设计法:在继电器控制电路图的基础上,经过选择相应指令和合理转换后,就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程序的方法。

在介绍以上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还将以实例来介绍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的控制程序设计思路。

5.1 逻辑设计法

当控制对象是开关量且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控制时,可用逻辑设计法来设计控制程序。逻辑设计法就是根据输入量、输出量及其他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设计程序的一种方法。下面以1个简单的控制为例介绍这种编程方法。

例1 某系统中有4台通风机,设计1个监视系统,监视通风机的运转。要求如下:4台通风机中有3台及以上开机时,绿灯常亮;只有2台开机时,绿灯以5Hz的频率闪烁;只有1台开机时,红灯以5Hz的频率闪烁;4台全部停机时,红灯常亮。

由控制要求可知,这4台通风机的起/停控制是独立的,现在要求把每台通风机的运行状态输入到PLC,根据运行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由PLC给出几种不同运行状态的显示信号。

设4台通风机的运行状态(PLC输出的驱动信号)分别用A、B、C、D来表示("1"表示运行,"0"表示停机),红灯控制信号为L1,绿灯控制信号为L2 ("1"为常亮,"0"为灭,闪烁时要求输出脉冲信号)。由于各种运行情况所对应的显示状态是惟一的,故可将几种运行情况分开进行程序设计,然后汇总在一起。

1、红灯常亮程序设计4台通风机全部停机时,红灯常亮,所以逻辑关系为Ll=A B C D,设计的梯形图如图5-1所示。

168

169

图5-1 红灯常亮的梯形图

2、绿灯常亮程序设计 绿灯常亮的条件是:3台通风机都在运行 (4个元素

取3个的组合,即C 34=)34(!3!

4 =4,共有4种情况)和4台通风机都在运行共5

种情况。其状态见表5-1。

逻辑关系为

L2 =A BCD +A

B

C D+ AB C D+ABC

D +ABCD

对该逻辑函数进行化简,得

到逻辑关系开为

L2=AB (C+D )+CD (A+B )

则对应的梯形图如图5-2所示。

3、红灯闪烁程序设计 任意1台通风机运行时红灯亮,其状态见表5-2。

其逻辑关系为

L1 = A B C D +A B C D +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C D )+C D (A B+ A B )

再考虑到红灯闪烁要求,还需要串联P_0.2s 的常开触点 (0.2s 时钟,即频率

为5Hz 的脉冲),设计的梯形图如图5-3所示。

图5-2 绿灯常亮的梯形图

170

图5-3 红灯闪烁的梯形图 4、绿灯闪烁程序设计 2台通风机运行时绿灯亮 (4个元素取2个的组合,

C 24=)24(!2!

4 =6,共有6种情况),其状态见表5-3 。

其逻辑关系为 L2 = A B CD +A B C D+ A BC D +A B C D+A B C D +AB C D =(A B+A B )(C D+C D )+A B CD+AB C D

5-4所示。

5、选择PLC 机型和进行IO 点分配 4台通风机的起/停控制信号输入需要

占用8个输入点,输出控制需要占用4个输出点。如果使用过载保护,并把4

台通风机的故障信号输入到PLC ,还需占用4个输入点,红、绿灯显示控制需要

占用2个输出点。这样,至少需要12点输人和6点输出,所以选择IO 为20点

的PLC 就可以,在这里我们选择实验室的CP1H —XA40DR —A 机型。控制系统

的I/O 分配情况见表5-4。其中,SA1-SA4为4台通风机的起动按钮,SB1-SB4

为4台通风机的停机按钮,FR1-FR4为4台通风机的过载保护信号 (正常时为常

闭信号,有故障发生时为常开信号);A 、B 、C 、D 为4台通风机的输出控制信

号,Ll 为红灯控制信号,L2为绿灯控制信号。

图5-4 绿灯闪烁的梯形图

由于红灯常亮和红灯闪烁是独立控制的,所以把图5-1和图5-3的程序叠加,采用并联输出方式就能满足控制要求,同时也避免双线圈输出问题。同理,把图5-2和图5-4的程序叠加,采用并联输出方式就能实现绿灯常亮和绿灯闪烁的控制功能。图5-5所示为通风机运行状态显示的梯形图程序。

171

图5-5 通风机运行状态显示的梯形图程序

5.2时序图设计法

当控制对象是开关量且按照固定顺序进行控制的系统,可用时序图设计法来设计程序。下面通过1个例子来介绍这种设计方法。

例2 1个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装置,其控制要求是:

(1)南北方向:绿灯亮20s,黄灯闪烁5s,红灯先亮10s再闪烁5s,然后循环;闪烁频率为1Hz。

(2)东西方向:红灯先亮20s再闪烁5s,绿灯亮10s,黄灯闪烁5s,然后循环;闪烁频率为1Hz。

(3)系统启/停控制:用1个切换开关完成。当系统启动后按照上述要求循环工作;当系统停止后,全部灯都熄灭。

下面介绍时序图编程的思路:

1、分析PLC的I/O信号同一方向的3个色灯可以并联控制,故2个方向共需6个输出控制点;启/停切换开关信号要输入PLC,需要占用一个输入点。

2、画出时序图为了弄清各灯亮、灭的时间关系,根据控制要求,画出各

方向3色灯的工作时序图,如图5-6所示。

172

图5-6 交通灯工作时序图

3、确定时间段由图5-6可以看出,l个工作循环可分为4个时间区段,这4个时间区段的分界点分别用t0、t1、t2、t3、t4来表示。

4、使用定时器用4个定时器来控制4个时间区段,(见表5-5),再利用各定时器之间的时序关系去控制3色灯。

5、PLC造型与I/O分配根据控制系统只需要1点输入、6点输出的要求,可以选用CP1H—XA40DR—A机型;其I/O分配情况见表5-6.

6、设计程序由图5-6可见,南北绿灯的亮,灭状态正好与t0的状态相反;南北黄灯的闪烁条件是t0为ON而t1为OFF;南北红灯亮,灭条件是t1为ON 而t2为OFF时亮,t2为ON而t3为OFF时闪烁。闪烁用P_1s来实现。

东西红灯在t0为OFF时亮,在t0为ON而t1为OFF时闪烁;东西绿灯

在t1为ON而t2为OFF时亮;东西黄灯在t2为ON而t3为OFF时闪烁。

当定时器t3定时到时,应该便所有定时器均复位,然后开始下一次循环的定时。根据时序图设计交通灯控制梯形图如图5-7所示。

173

174

7、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本控制系统没有考虑时间的显示问题,如果要求用

LED显示时间,则需使用晶体管输出模块。另外,考虑黄灯、红灯的闪烁问题,

175

现在1个循环要求以1Hz闪烁5s,循环周期为40s,即5次闪烁/40s,按运行l0h/d 计就要闪烁4500次,65天就达到继电器的寿命30万次。所以,应该改用晶闸管输出模块,并尽可能地降低闪烁频率。

下面将时序图设计法步骤归纳如下:

1)分析控制要求,确定I/O信号,合理选择PLC机型。

2)明确各输人和输出信号之间的时序关系,画出工作时序图。

3)将时序图划分为若干时间段,'并确定时间段的时间长短。找出时间段间的分界点,确定分界点处各输出信号状态的转换关系和转换条件。

4)确定所需定时器的个数,分配编号,确定定时器的设定值。确定各定时器的功能明细。

5)进行I/O分配。

6)根据定时器的明细表、时序图和I/O分配,设计出梯形图程序。

5.3 经验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就是根据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设计经验,正确选用PLC的的相应指令而设计应用程序的一种方法。例如,我们要设计电动机的起/停控制,根据继电器控制电路设计相应的梯形图程序如图5-8所示。其中,SB1为起动按钮,SB2为停机按钮,KM为电动机驱动接触器。

图5-8电动机起,停控制的电路图及梯形图

下面再通过1个例子来介绍经验设计法的步骤。

例3 某电动运输小车供8个加工点使用(类似于电梯控制),它有以下5点控制要求:

l)PLC得电后,车停在某个加工点(称为工位),若没有用车呼叫(称为呼车)时,则呼车指示灯亮,表示各工位可以呼车。

2)若某工位呼车(按本位的呼车按钮)时,则呼车指示灯熄灭,

表示此后呼车无效。

3)系统停止时,呼车无效。系统启动后,当呼车位号大于停车位号时,小车自动向高位行驶;当呼车位号小于停车位号时,小车自动向低位行驶;当小车到达呼车位时,自动停车。

4)在小车到达呼车位的30s时间内(仅供本呼车位使用),呼车操作无效。只有当30s延时时间到以后,小车才能重新响应呼车信号。

5)临时停电后再复电,小车不会自行起动。

本例程序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输入、输出元件:

176

1)系统要有1个起动按钮和停机按钮。

2每个工位都应设置1个限位(行程)开关和1个呼车按钮。

3)小车用l台电动机拖动,电动机正转时小车驶向高位,反转时小车驶向低位,电动机正反转各需1个接触器驱动。

4)安装1个用于呼车显示的指示灯。

2、PLC选型和I/O分配根据控制要求,系统需要18个输入点和3个输出点,并留有一

定的I/O余量(一般为20%),选用CP1H—XA40DR—A机型。其I/O点针配情况见表5-7。

3、系统流程图根据控制要求绘制的系统流程图如图5-9所示。

4、程序设计设计思路是:

1)用MOV指令先把小车所在工位号送到D0通道,再把呼车的工位号传送到D1通道,掷后用CMP指令将这2个通道的内容进行比较。若呼车的位号大于停车的位号,则小车向高位行驶;若呼车的位号小于停车的位号,则小车向低位行驶。

2)某工位呼车后,应立即封锁其他工位的呼车信号;小车到达呼车位后,应停留30s(在此期间,封锁呼车信号),只有当30s延时时间到后,才能解除对呼车信号的封锁。

177

图5-9 运输小车控制系统流程图

3)通过w0.00来寄存小车的运行状态,从而使系统实现失压保护功能(即掉电后重新送电,系统自动处于停止状态)。

4)呼车指示灯由100.07输出控制。

5)电动机正反转必须互锁。通过将100.01和100.00的常闭触点分别串人对方控制电路中实现互锁功能(软件互锁和硬件互锁同时采用)。

根据设计思路设计的控制程序可参见图4-110所示。

5.4 顺序控制设计法

顺序控制设计法又称作功能图法,适用于那些按动作先后顺序进行控制的系统。顺序控制设计法规律性强,虽然编制的程序较长,但程序结构清晰,可读性好。功能图SFC(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是法国生产自动化促进协会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顺序控制系统描述语言,其特点是按照流程图的记述方法表现控制过程的执行顺序及处理内容。顺序控制设法就是在功能图的基础上设计出逻辑方程,得到梯形图。因此,绘制功能图是用顺序控制设计法的第1步。

5.4.1功能图的绘制

根据控制要求绘制的功能图能清楚地反映出系统各工作步的动作、步与步之间的转换条件及顺序。图5-11所示是某组合机床动力头的进给运动示意图,图5-12所示是描述该系统的顺序功能图。其工作过程是:动力头的初始位置在左边,限位开关SQ3受压,动力头的运动由3个电磁阀控制。按下起动按钮后,动力头向右快速进给(简称快进),碰到限位开关SQl后变为工作进给(简称工进),碰到SQ2后快速退回(简称快退),返回初始位置后自动停止。1个工作周期可以分为快进、工进和快退3个步,另外还应设置等待启动的初始步,共有4个步。

178

图5-12 动力头控制功能图

1、功能图的组成元素由图5-12可知,功能图是由步、有向线段、转换条件和动作说明4部分组成。考是一种工作状态,初始步用双线框表示,以示区别。

(1)步:步对应于控制过程的一个稳定状态,表示过程中的1个动作,用矩形框表示,框内的数字表示步的编号,步右边矩形框互注明该步对应的动作。有时,1个步也对应多个动作。初始步对应控制系统的初始状态,初始步采用双线框。步的符号如图5-13所示。

(2)转移

(3)活动步:正在执行的步叫活动步。当前一步为活动步且转换条件满足时,将激活下一步运行,并终止前一步的执行。

2、功能图的构成规则

1) 1个功能图至少要有1个初始步。

2) 步与步之间不能直接相连,必须用转移分开。

3) 转移与转移之间必须用步分开。

4) 用有向线段表示转移方向,从上向下转移时可省去箭头。

3、功能图的基本结构功能图从结构上可分为单一顺序结构、选择顺序结构、并发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4种。

(1)单一顺序结构:功能图中没有分支,每个步后只跟有1个转移,1个转移后也仅连接1个步。当上一步为活动步且转移条件满足时,下一步激活,同时上一步变成不活动步。图5-12所示就是1个单一顺序结构的功能图。

(2)选择顺序结构:就是在某步后有若干个单一顺序等待选择,当某一顺序的转移条件满足时,则选择进入该顺序。注意,一次仅能选择1个顺序执行。图

179

5-15所示就是1个选择顺序的功能图。

图5-15 选择顺序结构的功能图

选择顺序的开始称为分支,在图5-15中,步5 之后有4个分支,各选择分支不能同时执行,只能选择其中的1个分支执行。例如,当步5为活动步且条件ab满足时,则转向6步执行;当步5为活动步且条件a b满足时,则转向8步执

a满足时,则转向9步执行;当步5为活动步且条行;当步5为活动步且条件b

a满足时,则转向11步执行。但是,当步6被选中执行时,步8、步9和步件b

11均不能激活。同样,当步8、步9或步11被选中执行时,另外3个分支也不能激活。

选择序列的结束称为合并。在图5-15中,不论哪个分支的最后一步成为活动步,且转换条件满足时都要转向步12。

(3)并发顺序结构:是指在某一转移条件下,能同时启动若干个单一顺序的结构。并发顺序的开始也称分支,但为了区别于选择序列结构的功能图,用双线来表示并行序列分支的开始,如图5-16所示。当步l为活动步且条件,满足时,则步2、步3、步4同时被激活,变为活动步,而步1变为不活动步。

并发顺序的结束也称为合并,但为了区别于选择序列结构,用双线来表示并行序列分支的合并。在图5-16中,当发顺序各分支的最后一步(即步5、步6和步7)为活动步,且条件e满足时,则步8成为活动步,步5、步6和步7同时变为不活步。

180

a)全局循环b)局部循环

5-17 循环结构的功能图

(4)循环结构:是指在控制过程执行时,有时有些步要反复执行的结构。循环可分为全局循环和局部循环,如图5-17所示。图5-17a为全局循环的功能图,当最后一步为活动步、转移条件S n+1变为ON时,最后一步停止,转到第1步执行,又开始整个过程,循环往复。图7-17b为局部循环的功能图,图中第5步后转移条件有2个,分别为d和e,当第5步为活动步、转移条件d满足时,向下执行第6步;而当转移条件e满足时,去执行第3步,之后顺序向下执行,到第5步再次判断d和。哪个条件满足,只要e满足,继续循环执行步3、步4、步5。

5.4.2根据功能图画梯形图的方法

绘制出功能图后,要将其转换为梯形图程序,首先要根据功能图把一小的逻辑方程表示出来,下面给出其列写规则。

1) 除初始步外,每步用1个辅助继电器(内部工作位)表示其状态。该步执行时,该辅助继电器为"1"。

2) 在列写辅助继电器逻辑方程时,对于功能图中第i步,用J i代表该步辅助继电器,如图5-18所示,其逻辑方程为

J i=(s i J i-1+J i)J i+l(5-1) 根据逻辑方程式(5-1),画出梯形图,如图5-19所示。

在式(5-1)中,S i是第i步的启动条件,即每步前的转移条件;J i-1是启动约束条件,目的是防止因为误操作或转移条件的重复出现而引起误动作,用第i步的上一步(第i-l步)状态来作为约束条件,表明只有在上一步正在执行的情况下,S i才能启动本步,从而保证了过程严格按顺序执行。对控制过程的第1步,其启动信号的约束应为“控制过程所有步均不动作",若控制过程有n步,分别用辅

助继电器J1、J2、…、J n表示各步状态,则第1步的启动约束条件为J1J2…J n。

181

J i是自锁触点,保证该辅助继电器在该步执行时连续得电;J i+1是关断条件。每步用下一步的辅助继电器J i+1的得电作为关断条件;最后一步的关断信号为该步之后的转移条件。

图5-18 功能图的步对应的辅助继电器图5-19 式(5-1)对应的梯形图

3)选择顺序的表示可以有3种方法。第1种采用调用于程序的方法,即把每个顺序写成1个子程序,当转移条件满足时调用;第2种采用跳转指令的方法,即把每个顺序的程序放在一对跳开始和跳转结束指令之间,当转移条件满足时,执行该顺序,跳过其他顺序的程序。这2种方法的优点是只执行选中的顺序,从而缩短扫描时间;第3种采用逐步列写逻辑方程的方法,然后将逻辑方程一一转换为梯形图。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论选中哪一个顺序,全部程序都要扫描。

4)并发顺序的表示可采用逐步列定逻辑方程的方法。

5)对循环结构的功能图按列写规则2中的方法列写逻辑方程。只是应注意循环开始步启动条件,如图5-17b中第3步的启动条件是a或e,即a+e;

而循环结束步的转移条件d和e之间应为“非”的关系,当e满足(d不满足)时,进行循环,当d满足(e不满足)时停止循环,顺序向下执行。循环结束步的退出条件应为第6步或第3步的执行。

6)输出元件的逻辑方程。当某输出元件仅在1步中接通时,则该输出的状态等于该步辅助继电器的状态,如图5-20中的Y1和Y3。当某输出元件在若干步均接通时,则该输出为几个辅助继电器状态参数或用置位、复位指令实现。

182

183

图5-20 输出元件的逻辑方程

7)每步中的榆出除了可以是执行元件、辅助继电器外,还可以是指令,即将

该指令的执行当作一种执行元件在动作。

5.4.3顺序控制设计法编程步骤

1、使用顺序设计法的关键点 使用顺序设计法的关键有以下3点:

1) 理顺动作顺序,明确各步的转换条件。

2) 准确给出功能图。

3) 根据功能图写出辅助继电器及输出元件的逻辑方程,设计出梯形图程序,

最后再根据某些特殊要求,添加部分控制程序。

2、顺序设计法的一般步骤 用顺序设计法编程的一般步骤是:

1) 分析控制要求,将控制过程分成若干个工作步,明确各步的功能,弄清

分支的结构(单序列、选择序列、并行序列),确定各步的转换条件,将控制要求

用功能图表示出来。

2) 确定所需的I/O 点数,选择PTF 机型,进行I/O 分配。

3) 为每个步分配1个控制位,一般选用内部辅助继电器(w0-w512通道的

位)。

4)写出辅助继电器及输出元件的逻辑方程。

5)根据逻辑方程画出梯形图。

6)添加某些特殊要求的程序。

5.4.4 顺序控制法程序设计实例

例4 完成图5-11所示的某组合机床动力头进给运动的控制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过程

1)绘制功能图,如图5-12所示。

2)进行I/O 分配,见表5-8。

表5-8 动力头控制系统的I/O 分配表

限位开关

SQ1 0.01 工进电磁阀YV2 100.02

限位开关SQ2 0.02 快退电磁阀YV3 100.03

限位开关SQ3 0.03

3)给每步分配辅助继电器。第1步的辅助继电器为w0.01,第2步的辅助继电器为w0.02,第3步的辅助继电器为w0.03。

4)列出逻辑方程

①辅助继电器方程

w0.01 = (0.00···+w0.01)·

w0.02 = (0.01·w0.01 +w0.02)·一

w0.03=(0.02·w0.02 +w0.03)·

②输出元件方程

100.01=w0.01

100.02=w0.02

100.03=w0.03

5)画出梯形图,如图5-21所示。

图5-21 动力头控制梯形图

2、梯形图工作过程分析

1) 初始步动力头在原位等待,各辅助继电器均不得电。

184

2) 第1步是系统快进步。在各辅助继电器均不得电的情况下,按起动按钮后,该步就成为活动步。

3) 第2步是系统工进步。在第1步正在执行(w0.01状态为"ON")的条件下,压下限位开关SQ1,该步变成活动步。

4)第3步是系统快退步。在第2步正在执行(w0.02状态为"ON")的条件下,压下限位开关的SQ2,该步变成活动步。该步的关断条件为退回原位、压下放松限位开关SQ3。该步为系统的最后一步,当关断条件满足时,回到初始状态。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无论是自动化单机,还是组合机床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经常要用到机械手,以完成工件的取放。对于片状材料,所谓“手”可以是真空吸盘,也可以是电磁铁。对于棒形等材料,“手”可以是夹钳,也可以是夹具。对机械手的控制主要是位置识别、运动方向控制以及对物料是否存在的判别。

以图5-22a所示的机械手为例,它的任务是将A工作台的工件搬运到B工作台上,其工作过程如图5-22b所示。该机械手由能提供上下、左右运动的机构组成,上下与左右运动分别由双线圈两位电磁阀驱动气缸来实现。一旦某个方向电磁阀得电,机械手沿相应方向运动。当该方向电磁阀失电时,机械手保持当前位置直至另一方向电磁阀得电为止。放松/夹紧操作是由1个单线圈2位电磁阀驱动气缸来实现的,线圈得电即为夹紧,失电即为放松。由于夹紧操作中不使用限位开关,因此,当夹紧电磁阀得电后,就启动定时器计时,持续一定时间即认定为已经夹紧。同样,放松操作也是由定时器控制实现的。

185

图5-22 机械手控制图

a)结构示意图b)工作过程示意图

例5 完成PLC用于机械手控制的程序设计。机械手的工作过程如下:

1) 机械手位于初始位置(压合SQ2、SQ4)时,按下起动按钮SB,下降电磁阀YVl得电,机械手下降,直至压合SQl为止。

2)夹紧电磁阀YV2得电,同时起动定时器,2.3s后工件夹紧。

3)上升电磁阀YV3得电,机械手抓起工件上升,直至压合SQ2为止。

4)机械手右移,电磁阀YV4得电,机械手右移直至压合SQ3。

5)YVI得电,机械手下降,直至压合SQl。

6)夹紧电磁阀YV2失电,放工件到B工作台上,2s后认定已放松。

7)YV3得电,机械手上升,直至压合SQ2。

8)机械手向左移,电磁阀YV5得电,机械手左移直至压合SQ4,机械手回到原点,完成1个循环。

下面我们根据上述要求设计机械手控制的PLC程

1)根据控制要求,画出功能图,如图5-23所示,控制过程为单一顺序过

程。

2)

186

图5-23 机械手控制功能图

2)进行I/O分配,见表5-9。

3)列出逻辑方程

①辅助继电器方程。第1步的启动条件为0.00,约束条件应为机械手在原点,且各步均不动作。

w0.01=(0.00······+w0.01)·

w0.02=(0.01·w0.01+w0.02)·

w0.03=(T1·w0.02+w0.03)·

w0.04=(0.02·w0.03+w0.04)·

w0.05=(0.03·w0.04+w0.05)·

w0.06=(0.01·w0.05+w0.06)·

w0.07=(T2·w0.06+w0.07)·

w0.08=(0.02·w0.07+w0.08)·

②定时器方程

T1=w0.02 定时2.3s

T2=w0.06 定时2s

③输出方程。注意有些执行元件在若干步均得电,其状态为这几步的辅助继电器状态相“或”。

100.01=w0.01+w0.05

100.02=w0.02+w0.03+w0.04+w0.05

100.03=w0.03+w0.07

100.04 =w0.04

100.05=w0.08

4) 画出梯形图,如图5-24所示。

187

梯形图基础(Omrom)

目录 第一章可编程序概述 1-1 什么是可编程序控制器 (2) 1-2 PLC控制回路与继电器控制回路的比较 (2) 1-3 PLC组成 (3) 1-4 PLC应用 (7) 第二章熟悉上机教材 2-1 SYSMAC C200Hα和I/O模块 (8) 2-2 I/O地址分配 (8) 2-3手持编程器的操作 (12) 第三章编程 一基本指令 (14) 二定时器TIM (25) 三微分指令DIFU DIFD (26) 四计数器CNT (29) 五AND LD 和 OR LD (32) 六IL02/ILC03联锁/联锁解除 (35) 七JMP04/JME05跳转/跳转结束 (35) 八数据传送指令 (37) 九INC38和DEC39增量减量指令 (38) 十CMP20比较指令 (39) 十一SFT10移位指令 (42) 十二ADD30BCD加法指令 (45) 十三SUB31BCD减法指令 (46) 十四BSET71块设定指令 (48) 十五*DM间接寻址 (48) 十六KEEP 保持指令 (51) 第四章实例演练 (52) 第五章故障处理 (54)

第一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1-1 什么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专为在工业环境下设计的,它是通过运行用户程序进行信息处理实现过程控制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它最早起源于继电器控制系统, 利用复杂的配线加上大量的继电器定时器等来控制机器的运作而PLC 是利用半导体微型计算机等技术使复杂的控制变得简单并能提供数据处理通信网络功能扩大了FA 工厂自动化的应用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四十年中PLC 无论是在性能还是价格都大大优越于继电器控制成为融信息处理和信号处理为一体的控制器 1-2 PLC控制回路与继电器控制回路比较 PLC 控制回路VS 继电器控制回路 省空间,相同的控制仅需1/10空间 具有运算功能,可进行资料处理

初学PLC梯形图编程

初学PLC梯形图编程,应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以三菱FX系列PLC为例,简单介绍一下PLC梯形图编程时需要遵循的规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虽以三菱PLC为例,但这些规则在其它PLC编程时也可同样遵守。 一,梯形阶梯都是始于左母线,终于右母线(通常可以省掉不画,仅画左母线)。每行的左边是接点组合,表示驱动逻辑线圈的条件,而表示结果的逻辑线圈只能接在右边的母线上。接点不能出现在线圈右边。如下图(a)应改为(b): 二,接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应画在垂直线上,如下图(a)中的接点 X005与其它接点间的关系不能识别。对此类桥式电路,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单向性原则,单独画出所有的去路。如图(b)所示: 三,并联块串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去路放在梯形图左方(左重右轻原则);串联块并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并联去路放在梯形图的上方(上重下轻的原则)。这样做,程序简洁,从而减少指令的扫描时间,这对于一些大型的程序尤为重要。如下图所示:

四,不宜使用双线圈输出。若在同一梯形图中,同一组件的线圈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则称为双线圈输出或线圈的重复利用。双线圈输出一般梯形图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在双线圈输出时,只有最后一次的线圈才有效,而前面的线圈是无效的。这是由PLC的扫描特性所决定的。 PLC的CPU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如图所示):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当方式开关处于STOP时,只执行前两个阶段: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

1,输入采样阶段 PLC顺序读取每个输入端的状态,并将其存入到我们称之为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在单元中。当进入程序执行阶段,如输入端状态发生改变.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并不会跟着改变,只有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才会改变。因此,PLC会忽视掉小于扫描周期的输入端的开关量的脉冲变化。 2,程序执行阶段 PLC从程序0步开始,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扫描用户程序并进行逻辑运算。PLC按输入映象区的内容进行逻辑运算,并把运算结果写入到输出映象区,而不是直接输出到端子。 3,输出刷新阶段 PLC根据输出映象区的内容改变输出端子的状态。这才是PLC的实际输出。 以上简单说明了PLC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再以实例说明为什么编写梯形图程序,不宜重复使用线圈。如下图所示,设输入采样时,输入映象区中 X001=ON,X002=OFF,Y003-ON,Y004=ON被实际写入到输出映象区。但继续往下执行时,因X002=OFF,使Y003=OFF,这个后入为的结果又被写入输出映象区,

PLC梯形图编程规范书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中心管理文件 JU××.××.××- ×××× PLC梯形图编程规范 ××××–××–××发布××××–××–××实施 四川长虹工程技术中心发布

工程技术中心管理文件 PLC梯形图编程规范 JU××.××.××- ×××× 拟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PLC梯形图编程规范 (初稿) 一、总则: 本规范书规定了自动化所电气设计师在进行PLC程序编制过程中应当注意和遵守的相关事项,可以引导新进员工快速了解长虹生产线及非标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编程思路和基本技巧,并加以规范,方便员工之间任务的继承、调配和协助处理。 本规范适用于自动化所所设计的生产线、单机设备的PLC程序设计。 二、PLC程序设计要求: 一套完整的PLC程序,并不仅仅是使系统能够运行起来这么简单,它也需要完整的注释、精良的架构、良好的可扩展性、完备的报警保护系统、运行前的模拟系统。 最好的评价标准是实践。看程序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这还不够。因为能达到目的的程序还有好与不好之分。到底什么样的程序才算好的程序呢?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简短性 使PLC程序尽可能简短,也是应追求的目标。 简短的程序可以节省用户存储区;多数情况下也可节省执行时间,提高对输入的响应速度,还可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程序是否简短,一般可用程序所用的指令条数衡量,用的条数少,程序自然就简短。 要想程序简短,从大的方面讲,要优化程序结构,用流程控制指令简化程序,从小的方面讲还要用功能强的指令取代功能单一的指令,以及注意指令的安排顺序等。 2、省时性 程序简短可以节省程序运行时间,但简短与省时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运行程序时间虽与程序所拥有指令条数有关,而且还与所使用的是什么指令有关。PLC指令不同,执行的时间也不同。而且,有的指令,在逻辑条件ON时执行与在OFF时执行其时间也不同。另外,由于使用了流程控制指令,在程序中,不是所有指令都要执行等。所以,运行程序的时间计算是较复杂的。但要求其平均时间少,最大时间也不太长是必要的。这样可提高PLC 的响应速度。 省时的关键是用好流程控制指令。按情况确定一些必须执行的指令,作必备部分,其余的可依程序进行,有选择地执行,或作些分时工作的设计,避免最大时间太长等。 3、可读性 要求所设计的程序可读性要好。这不仅便于程序设计者加深对程序的理解,便于调试,而且,还要便于别人读懂你的程序,便于使用者维护。必要时,也可使程序推广。 要使程序可读性好,所设计的程序就要尽可能清晰。要注意层次,实现模块化,以至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基础

梯形图仿真继电器控制电路 电动机启、停控制电路电动机启、停控制梯形图 S7-200所接输入/输出设备图与S7-200梯形图关系的图示 PLC控制的基本电路 1 单输出自锁控制电路 启动信号I0.0和停止信号I0.1持续为ON的时间般都短。该电路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记忆”功能。 多地控制

2 多输出自锁控制电路(置位、复位) 多输出自锁控制即多个负载自锁输出,有多种编程方法,可用置位、复位指令 3 单向顺序启\停控制电路 1. 单向顺序启动控制电路是按照生产工艺预先规定的顺序,在各个输入信号的作用下,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执行机构自动有序动作。只有Q0.0启动后,Q0.1方可启动,Q0.2必须在Q0.1启动完成后才可以启动。 2. 单向顺序停止控制电路就是要求按一定顺序停止已经执行的各机构。只有Q0.2被停止后才可以停止Q0.1,若想停止Q0.0,则必须先停止Q0.1。I0.4为急停按钮。

4 延时启\停控制电路 1.延时启动控制设计延时启动程序,要利用中间继电器(内部存储器M)的自锁状态使定时器能连续计时。定时时间到,其常开触点动作,使Q0.0动作。 2.延时停止控制定时时间到,延时停止。I0.0为启动按钮、I0.1为停止按钮。 3.延时启\停控制电路该电路要求有输入信号后,停一段时间输出信号才为ON;而输入信号0FF后,输出信号延时一段时间才OFF。T37延时3 s作为Q0.0的启动条件,T38延时5 s作为Q0.0的关断条件。 5 超长定时控制电路 S7-200 PLC中的定时器最长定时时间不到1 h,但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或更长时间的定时控制,这样仅用一个定时器就不能完成该任务。 下例表示在输入信号I0.0有效后,经过10 h 30 min 后将输出Q0.0置位。T37每分钟产生一个脉冲,所以是分钟计时器。C21每小时产生一个脉冲,故C21为小时计时器。当10 h计时到时,C22为ON,这时C23再计时30 min,则总的定时时间为10 h 30 min,Q0.0置位成ON。

用“经验设计法”编写_PLC_梯形图程序

用“经验设计法”编写PLC 梯形图程序宁波技师学院电气系王柏华

一、经验设计法简介 梯形图程序设计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中最关键的问题,PLC 梯形图程序设计常用方法有: 经验设计法、顺序控制设计法和逻辑代数设计法等。 PLC 梯形图程序用“经验设计法”编写, 是沿用了设计继电器电路图的方法来设计梯形图, 即在某些典型电路的基础上, 根据被控对象对控制系统的具体要求, 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梯形图。有时需要多次反复地进行调试和修改梯形图, 不断地增加中间编程元件和辅助触点, 最后才能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因此, 所谓的经验设计法是指利用已经的经验( 一些典型的控制程序、控制方法等), 对其进行重新组合或改造, 再经过多次反复修改, 最终得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程序。 这种设计方法没有普遍的规律可以遵循, 具有很大的试探性和随意性, 最后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 设计所用的时间、设计质量与设计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有人就称这种设计方法为经验设计法, 它是其他设计方法的基础, 用于较简单的梯形图程序设计。 用经验设计法编程, 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步骤: (1) 控制模块划分( 工艺分析) 。在准确了解控制要求后, 合理地对控制系统中的事件进行划分, 得出控制要求有几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要实现什么功能、因果关系如何、模块与模块之间怎样联络等内容。划分时, 一般可将一个功能作为一个模块来处理, 也就是说, 一个模块完成一个功能。 (2) 功能及端口定义。对控制系统中的主令元件和执行元件进行功能定义、代号定义与I/O 口的定义( 分配), 画出I/O 接线图。对于一些要用到的内部元件, 也要进行定义, 以方便后期的程序设计。在进行定义时, 可用资源分配表的形式来进行合理安排元器件。 (3) 功能模块梯形图程序设计。根据已划分的功能模块, 进行梯形图程序的设计, 一个模块, 对应一个程序。这一阶段的工作关键是找到一些能实现模块功能的典型的控制程序, 对这些控制程序进行比较, 选择最佳的控制程序( 方案选优), 并进行一定的修改补充, 使其能实现所需功能。这一阶段可由几个人一起分工编写程序。 (4) 程序组合, 得出最终梯形图程序。对各个功能模块的程序进行组合, 得出总的梯形图程序。组合以后的程序, 它只是一个关键程序, 而不是一个最终程序( 完善的程序), 在这个关键程序的基础上, 需要进一步的对程序进行补充、修改。经过多次反复的完善, 最后要得出一个功能完整的程序。 因此, 在程序组合时, 一方面要注意各个功能模块组合的先后顺序; 二是要注意各个功能模块之间

第五章 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章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由于PLC所有控制功能都是以程序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程序设计对PLC 的应用是很重要的。PLC的应用主要包括开关量控制和模拟量控制2类。本章仅介绍开关量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 不同类型的控制问题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不尽相同,主要的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有: (1)逻辑设计法:对控制任务进行逻辑分析和综合,将控制电路中元器件的通断状态看作以触点通断状态为逻辑变量的逻辑函数,并进行化简,利用PLC 的逻辑指令即可得到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组合逻辑问题的程序设计。 (2)时序图设计法:当PLC各输出信号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发生先后变化时,可以根据输出信号的时间先后关系来设计程序的一种方法。 (3)经验设计法:要求设计者透彻理解PLC各种指令的功能,凭着对各种典型控制环节和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经验,选择各种指令并进行修改和完善相应程序的方法。 (4)顺序控制设计法:当控制要求满足一定的先后顺序时,可以将系统的l 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步,每个步对应一种操作状态,并分析清楚相邻步的转换条件,进而绘制功能图,再按一定的规则转化为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决顺序控制问题,包括单一顺序、选择顺序和并发顺序控制问题。 (5)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转换设计法:在继电器控制电路图的基础上,经过选择相应指令和合理转换后,就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程序的方法。 在介绍以上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还将以实例来介绍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的控制程序设计思路。 5.1 逻辑设计法 当控制对象是开关量且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控制时,可用逻辑设计法来设计控制程序。逻辑设计法就是根据输入量、输出量及其他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设计程序的一种方法。下面以1个简单的控制为例介绍这种编程方法。 例1 某系统中有4台通风机,设计1个监视系统,监视通风机的运转。要求如下:4台通风机中有3台及以上开机时,绿灯常亮;只有2台开机时,绿灯以5Hz的频率闪烁;只有1台开机时,红灯以5Hz的频率闪烁;4台全部停机时,红灯常亮。 由控制要求可知,这4台通风机的起/停控制是独立的,现在要求把每台通风机的运行状态输入到PLC,根据运行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由PLC给出几种不同运行状态的显示信号。 设4台通风机的运行状态(PLC输出的驱动信号)分别用A、B、C、D来表示("1"表示运行,"0"表示停机),红灯控制信号为L1,绿灯控制信号为L2 ("1"为常亮,"0"为灭,闪烁时要求输出脉冲信号)。由于各种运行情况所对应的显示状态是惟一的,故可将几种运行情况分开进行程序设计,然后汇总在一起。 1、红灯常亮程序设计4台通风机全部停机时,红灯常亮,所以逻辑关系为Ll=A B C D,设计的梯形图如图5-1所示。 168

PLC梯形图编程基础知识详解

PLC梯形图编程基础知识详解 初学PLC梯形图编程,应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以三菱FX系列PLC 为例,简单介绍一下PLC梯形图编程时需要遵循的规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虽以三菱PLC为例,但这些规则在其它PLC编程时也可同样遵守。 一,梯形阶梯都是始于左母线,终于右母线(通常可以省掉不画,仅画左母线)。每行的左边是接点组合,表示驱动逻辑线圈的条件,而表示结果的逻辑线圈只能接在右边的母线上。接点不能出现在线圈右边。如下图(a)应改为(b): 二,接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应画在垂直线上,如下图(a)中的接点X005与其它接点间的关系不能识别。对此类桥式电路,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单向性原则,单独画出所有的去路。如图(b)所示: 三,并联块串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去路放在梯形图左方(左重右轻原则);串联块并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并联去路放在梯形图的上方(上重下轻的原则)。这样做,程序简洁,从而减少指令的扫描时间,这对于一些大型的程序尤为重要。如下图所示:

四,不宜使用双线圈输出。若在同一梯形图中,同一组件的线圈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则称为双线圈输出或线圈的重复利用。双线圈输出一般梯形图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在双线圈输出时,只有最后一次的线圈才有效,而前面的线圈是无效的。这是由PLC的扫描特性所决定的。 PLC的CPU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如图所示):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当方式开关处于STOP时,只执行前两个阶段: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

1,输入采样阶段 PLC顺序读取每个输入端的状态,并将其存入到我们称之为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在单元中。当进入程序执行阶段, 如输入端状态发生改变.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并不会跟着改变,只有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才会改变。因此,PLC 会忽视掉小于扫描周期的输入端的开关量的脉冲变化。 2,程序执行阶段 PLC从程序0步开始,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扫描用户程序并进行逻辑运算。PLC按输入映象区的内容进行逻辑运算,并把运算结果写入到输出映象区,而不是直接输出到端子。 3,输出刷新阶段 PLC根据输出映象区的内容改变输出端子的状态。这才是PLC的实际输出。 以上简单说明了PLC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再以实例说明为什么编写梯形图程序,不宜重复使用线圈。如下图所示,设输入采样时,输入映象区中X001=ON,X002=OFF,Y003-ON,Y004=ON被实际写入到输出映象区。但继续往下执行时,因X002=OFF,使Y003=OFF,这个后入为的结果又被写入输出映象区,改变原Y003的状态。所以在输出刷新阶段,实际外部输出Y003=OFF,Y004=ON。许多新手就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X001已经闭合了,而Y003没有输出呢?逻辑关系不对。其实就是因为双线圈使用造成的。 注意:我们所说的是不宜(最好不要)使用双线圈,双线圈使用并不是绝对禁止的,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也可以使用双线圈,这时就需要你有较丰富的编程经验和技巧了。下面我们会谈到这一点。但对于初学者还是不要冒这个险。其实,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重复利用线圈之所以会造成Y003的输出混乱,是由于程序是从上到下顺序执行的缘故造成的。但如果我们可以改变程序执行的顺序,保证在任何时刻两个线圈只有一个驱动逻辑发生,就可以使用双线圈。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跳转指令。如下图所示:

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的设计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的设计方法 一、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是将继电器控制的概念和设计思想与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专门从事逻辑控制的微机系统。在PC系统应用中,梯形图的设计往往是最主要的问题。梯形图不但沿用和发展了电气控制技术,而且其功能和控制指令已远远超过电气控制范畴。它不仅可实现逻辑运算,还具有算术运算、数据处理、联网通信等功能,是具有工业控制指令的微机系统。由于梯形图的设计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与电气控制设计思想结合的产物,因此,在设计方法上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电气控制设计既有着相同点,也有着不同点。本文对开关量控制系统梯形图的设计,提出了四种常用方法。 二、替代设计法 所谓替代设计法,就是用PC机的程序,替代原有的继电器逻辑控制电路。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原有电气控制系统输入信号及输出信号做为PC的I/O点,原来由继电器—接触器硬件完成的逻辑控制功能由PC机的软件—梯形图及程序替代完成。 例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原电气控制线路图如图1所示。由PC控制替代后,其I/O 接线图和梯形图分别如图2、3所示。 图1继电器控制线路图 图2PC I/O接线图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图3PC梯形图 这种方法,其优点是程序设计方法简单,有现成的电气控制线路作依据,设计周期短。一般在旧设备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中,对于不太复杂的控制系统常采用。 三、逻辑代数设计法 由于电气控制线路与逻辑代数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对开关量的控制过程可用逻辑代数式表示、分析和设计。 基本设计步骤如下: 1、根据控制要求列出逻辑代数表达式。 2、对逻辑代数式进行化简。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转换法

转换法:就是将继电器电路图转换成与原有功能相同的PLC内部的梯形图。这种等效转换是一种简便快捷的编程方法,其一,原继电控制系统经过长期使用和考验,已经被证明能完成系统要求的控制功能;其二,继电器电路图与PLC 的梯形图在表示方法和分析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根据继电器电路图来设计梯形图简便快捷;其三,这种设计方法一般不需要改动控制面板,保持了原有系统的外部特性,操作人员不用改变长期形式的操作习惯。 (1)基本方法。 根据继电器电路图来设计PLC的梯形图时,关键是要抓住它们的一一对应关系,即控制功能的对应、逻辑功能的对应以及继电器硬件元件和PLC软件元件的对应。 (2)转换设计的步骤。 1)了解和熟悉被控设备的工艺过程和机械动作情况,根据继电器电路图分析和掌握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确定PLC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画出PLC的外部接线图。 3)确定PLC梯形图中的辅助继电器(M)和定时器(T)的元件号。 4)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画出PLC的梯形图并进一步优化使梯形图既符合控制要求又具有合理性、条理性和可靠性。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台达PLC、西门子PLC、施耐德plc、欧姆龙PLC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https://www.doczj.com/doc/5215667695.html,/

PLC梯形图的编程技巧与方法

GE系列PLC梯形图的编程技巧与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5215667695.html, 1 引言 本文基于ge fanuc公司的pac3i PLC对几种常用的典型PLC控制程序的梯形图编程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阐述了各种典型程序的主要特征及运用范围,意在使GE PLC学习者和使用者能较快的掌握其梯形图编程方法,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满足控制要求的高质量的应用程序。 2 梯形图编程军规 根据PLC的扫描顺序和执行顺序,梯形图语言编程时有一些具体的语法规定,编程过程中应必须遵循这些语法规定,才能保证所编梯形图程序的正确运行[2]。 2.1 顺序编程 梯形图应按照自上而下,从左至右的顺序编写。 2.2 线圈唯一性 同一变量的输出线圈在一个程序中不能使用两次,不同变量的输出线圈可以并行输出。 2.3 GE线圈可以直接驱动 与其他PLC不同的是在GE PLC的梯形图编程中线圈可以直接与左母线直接相连,其功能为上电即导通。 2.4 构造清晰的结构 串联多的支路应尽量放在该指令行的顶部,根据从多到少自上而下排列;并联较多的支路应尽量靠近左母线,如图1所示。 图1 2.5 最少化PLC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价格与I/O点数有关,因此减少I/O点数是降低硬件费用的主要措施[3]。如果几个输入器件触点的串并联电路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可以将他们作为可编程控制器的一个输入信号,只占可编程控制器的一个输入点。 3 典型控制电路编程案例 梯形图的设计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原有的继电器电路图来设计梯形图;二是根据被控制对象的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先设计控制方案,然后再设计出梯形图,比较复杂的控制系统有时还要先编制工艺流程图。

plc课程设计饮料罐装生产流水线plc梯形图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

plc课程设计饮料罐装生产流水线plc梯形图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

福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教程》 题目: 饮料罐装生产流水线PLC梯形图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错误!未定义书签。课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题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控制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课题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总体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饮料灌装流水线的基本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灌装流水线的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硬件控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PLC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