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31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简称《宪法大纲》),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对其作了某些修改,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这一条。《宪法大纲》包括序言和17条正文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1.规定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

2.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3.规定并保障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规定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

它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基本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的纲领。它确认了劳苦工农民众的各项基本权利,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它是人民自己制宪的伟大尝试,为以后革命政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全国工农民众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二、土地立法、劳动立法与婚姻立法

(一) 《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湘赣边界工农民主政府颁行的《井冈山土地法》,是工农民主政权的第一部土地立法。

(二)《兴国土地法》

工农民主政权中期的土地立法以1929年4月《兴国县土地法》为代表。该法纠正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的错误,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但在土地分配使用的问题上仍沿用《井冈山土地法》的规定。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于1931年11月由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其主要内容包括:

1.规定没收一切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及农村公共土地,没收一切地主豪绅、军阀的所有财产,宣布废除一切债务契约。

2.规定对于没收来的土地财产的分配,按照最有利于贫雇农、中农利益的原则进行,具体方法是,以乡为单位,贫雇农、中农按人口平均分配,或按人口与劳动力的混合标准平均分配。富农如果不参加反革命活动,并且能够自食其力,可以分得较坏的田。

3.规定了土地所有权问题。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十大政纲”中,确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的劳动立法原则。此后各苏区按照这一原则进行过一些劳动立法。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主要规定了有关集体合同、工时、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休假、社会保险以及劳资纠纷的解

决等方面的制度。

(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1931年12月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该法于1934年4月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取代。着重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是工农民主政权婚姻立法的一个核心内容。1931年7月《鄂豫皖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婚姻问题决议案》特别规定,女子在怀孕期和产后4个月以内,男子不得提出离婚。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1934年4月颁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是土地革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惩治反革命的刑事法律。该条例所规定的反革命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也为以后的刑事立法积累了经验。

四、司法制度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陆续颁布了《裁判部暂行组织及裁判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程序》等法令,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司法机关。新的司法体制否定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实行各级司法机构受同级政府领导的体制。

第二节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一、《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941年11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抗日民主政权制定的最具代表性的宪法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阐述抗日民主政权的主要任务。

2.加强政权民主建设,规定根据地政权的人员构成实行“三三制”原则。

3.改进司法制度,厉行廉洁政治。

4.规定边区的基本文化经济政策。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保护抗日人民,调节各抗日阶级利益,改善工农生活,镇压汉奸反动派为基本出发点,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和抗战时期的宪政主张。

二、土地立法、劳动立法与婚姻立法

1937年8月颁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了“减租减息”的原则,各根据地以此为中心任务制定本地区的土地法规,以陕甘宁边区的土地立法最有代表性。1940年以前的立法重点在保护农民既得利益,确认农民分得地主土地的所有权。1939年《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是这一时期的立法成果。1940年7月以后,立法重点转为减租减息、保障佃权和低利借贷上。先后制定有1942年《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草案》和1944年《陕甘宁边区地权条例》。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抗日民主政权土地立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保护土地所有权。

2.减租交租。

3.保障佃权。

4.减轻债务利息。

1941年后,各边区政府陆续制定了一批劳动法,其中较典型的有《陕甘宁边区劳动保护条例(草案)》、《晋冀鲁豫边区劳工保护暂行条例》等。这些法规的特点是:①规定工人具有自由组织工会的权利。②规定实行10小时工作制。③按照各地的具体经济条件实行最低工资标准。④规定实行安全生产防护。

各边区的抗日民主政府分别制定了若干地区性的婚姻条例,比较有影响的有《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晋绥边区婚姻暂行条例》、《山东省婚姻暂行条例》等这些立法的主要内容是:

(1)规定了婚姻立法的基本原则,如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以及保护妇女儿童原则等。

(2)规定法定最低婚龄。

(3)增加了“订婚”、“解除婚约”专章。

(4)列举离婚条件。

(5)关于离婚后财产处理和子女抚养问题,一般都规定婚后共同经营所得财产为共同财产,所负债务为共同债务,应由双方共同处理,离婚时平均分割。

三、刑事立法

(一)刑法原则的发展

运用刑罚手段惩治汉奸反动派是保卫边区和抗战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陕甘宁边区制定的刑事法规主要有1939年《抗战时期惩治汉奸条例》、《抗战时期惩治盗匪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禁烟禁毒条例》,1941年《破坏金融法令惩罚条例》等。这一时期创造性地发展了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刑法原则,主要有:

1.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

2.贯彻平等保障人权的原则。

3.反对威吓报复,实行感化教育。

(二)主要罪名

各边区刑事立法确定的主要罪名有:

1.汉奸罪。

2.破坏坚壁财物罪。

3.贪污罪。

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组织体制

边区的最高司法机关名义上是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辖下的省级司法机构,因此名称称为“高等法院”,实际上边区法院实行二审终审制,与国民政府的最高法院无实质联系。备边区高等法院在各专区设有分庭,其管辖区域与各该专员公署所辖之行政区域相同,主要受理不服所辖地方法院或司法处第一审判决之民、刑案件。边区基层司法机关是县、市的司法处,负责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第一审民、刑事案件。。

各边区实行审、检合一制,检察机关设于审判机关内。高等法院设检察处,检察长和检察员独立行使检察权。检察官的主要职权是负责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协助担当自诉、代表当事人或公益以及监督判决的执行等。检察工作直接对边区参议会负责,并受边区政府领导,其行政事务由高等法院管理。但1942年1月实施简政以后,检察处被撤销,由公安及其他司法机关代行其职权。

(二)马锡五审判方式

马锡五在担任陕甘宁边区陇东专署专员兼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期间,他在巡回审判中贯彻群众路线,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了解案情;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尊重群众意见;方便群众诉讼,手续简便,不拘形式。他依靠群众纠正错案,解决疑难案件,被人民群众誉为“马青天”。他的审判工作经验被总结为“马锡五审判方式”。马锡五审判方

式是把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创造性地运用到审判工作中去的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

(三)人民调解制度

以人民调解制度作为司法审判工作的重要补充,是抗日民主政权司法工作的突出特点。各边区先后颁行了有关人民调解制度的单行法规,如1941年《山东省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1942年《晋察冀边区行政村调解工作条例》、《晋西北乡村调解暂行办法》,1943年《陕甘宁边区民刑事案件调解条例》等。这些法规规定的调解方式有民间调解、群众团体调解、政府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是新民主主义司法的一大特色和补充,它促进了司法工作公正与高效的结合,对新中国的司法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节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一、宪法性文件

(一)《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分为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司法、经济和文化五部分,共24条。其主要内容是:

1.采取人民代表会议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以保证人民管理政权机关。

2.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3.确立边区的人民司法原则。

4.确立边区的经济文化政策。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是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的政治宣言。此宣言确立的八项政策是后来召集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础。

(三)《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1948年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规定了人民政府的基本任务及有关各项政策,主要内容有:

1.确定华北人民政府的当前基本任务。

2.规定了实现当前基本任务的方针政策。

二、土地立法、劳动立法与婚姻立法

(一)《五四指示》

中国共产党中央于1946年5月4日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该指示决定改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政策,从而揭开了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的序幕。

(二)《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10月10日,党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

1.宣布废除封建、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2.规定土地改革须遵守的原则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保护工商者,正确对待地主富农。

3.确定以乡村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一切土地的分配办法。

4.确认人民对所分得土地的所有权。

5.确定土地改革的执行机关为乡村农民大会、贫农团大会、区县省级农民代表大会。

6.确认保护工商业的原则。

《中国土地法大纲》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多年土地革命基本经验教训,修正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土地立法的错误,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对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劳动立法

1948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了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和《中华总工会章程》。

(四)婚姻立法

解放战争初期,一些老解放区基本上沿用抗战时期制定的婚姻条例,如华北人民政府宣布,原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制定的婚姻条例继续有效。有些地区重新修订了婚姻法规,如1946年修正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1947年7月公布了《修正山东省婚姻暂行条例》。新解放区参照老区的规定制定了婚姻法规,如《辽北省关于婚姻问题暂行处理办法(草案)》、《关东地区婚姻暂行条例(草案)》和《旅大市处理婚姻案件办法草案》等

三、刑事立法

(一)刑法原则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的刑事立法在原则方面,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以集中打击各类反革命分子。在刑罚种类上创设了“管制”刑,即将已登记的反动分子交给当地政府及群众监督,限制其自由,责令其每隔一定时间必须向指定机关报告行踪。

(二)主要罪名

解放战争时期刑事立法的主要任务是:摧毁一切反动组织,镇压反革命分子,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围绕这一任务,各解放区刑事立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惩办战争罪犯。

2.镇压地主恶霸。

3.肃清政治土匪。

4.取缔反动党团及特务组织。

5.解散一切反动会道门迷信组织。此外,解放区刑事立法还对于惩治扰乱金融、贪污、盗窃、诈骗、吸毒贩毒等犯罪作了规定。

四、司法制度

(一)人民法院体制的完善

解放战争后期,。各行政大区一般都建立了大区、省(行署)、县三级审判体制,审判机构一律改称人民法院,推事改称审判员。各级法院一般设有审判委员会。各级人民法院隶属于同级人民政府,但独立行使审判职能。

人民法庭是以贫雇农为骨干,并有政府代表参加的群众性临时审判机关,专门审判一切违抗、破坏土地法的案件。人民法庭可判决罪犯当众坦白、赔偿、罚款、劳役、褫夺公权、有期及无期监禁,死刑须经县以上政府批准方可执行。

(二)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为了消除国民党政府法统的影响,确立新民主主义法律原则,中共中央于1949年2月

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该指示的基本精神是:

1.宣布废除国民党颁布的全部法律制度

2.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

3.确定教育改造司法干部的指导思想

中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

中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 胡焕,宋伟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成都610074) 摘要:当巨灾发生后,本应发挥作用的财产保险在灾后的赔付中缺位,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巨灾险的思 考。在发达国家,巨灾险已成为一种分散巨灾风险的常效机制,而国内巨灾险业务方始起步,法律保障制度构建也还未上路。通过对巨灾险及其法律制度的域外考察,中国现行的巨灾保险制度需要深刻的检讨,根据目前条件,中国的巨灾保险宜采用立法促进、商业保险机构担当并由政府推动的方式,通过对立法机构、政府、保险业的角色及职能进行定位、对赔付及巨灾险的运作方式进行规定,构建起中国巨灾险的运作制度和法律框架。 关键词:巨灾;保险;法律制度;构建中图分类号:DF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80(2009)01-0062-03 收稿日期:2008-09-20 基金项目: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7YB22) 作者简介:胡焕(1978-),男,四川遂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法、房地产法。 当巨灾发生后,原本应承担部分灾后损失的保险业,在灾后财产赔付中集体失语,这一现象所产生的系列问题,值得深思。本文对中国巨灾险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对相关的国际经验予以总结,并从法律视角出发,对中国巨灾保险体制建立和完善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巨灾风险及巨灾险的定义、承保范围和作用巨灾是指会造成巨额财产损失,并影响到大范围内人们的生存或给其生活造成严重困难的事件,这类事件通常包括洪水、地震、飓风等[1]。巨灾险是专门针对巨灾风险开发出的保险品种,其承保范围一般涵盖上述的巨灾种类。在发达国家,巨灾险已经成为一种分散巨灾风险的常效机制。 二、中国巨灾险现状分析(一)中国巨灾险开展的现状 中国国内商业保险公司的巨灾险业务方始起步。根据保监会现行的相关规定,地震等巨灾的保险事故被列为财产险的除外责任;加之保险行业竞争激烈,保险公司操作不规范,有些在承保主险的同时以免费的形式附送地震险,实际上未足额提取巨灾赔偿的准备金,隐藏极大的风险和隐患。此次地震,保险业在灾后财产保险赔付方面沦为摆设,反映出确立巨灾保险体制及法律配套措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中国巨灾险现状的成因和法律问题分析 1.保险市场原因 传统可保风险的条件是经济上可行、概率能够估算、有大量类似标的和特大灾害不会发生,巨灾险自身的特点是发生概率不定、潜在损失可能极大,不符合传统保险对可保风险的界定。由于现阶段科学技术手段所限,对此类灾害进行预测的工作相当困难;低风险的投保人易进行逆向选择,风险无法在大面积内进行分散;巨灾险所承保的风险一旦发生,所造成的损失相当巨大,由此给承保人带来极大的赔付风险和赔付资金压力;由于巨灾险的收益和支出极不对称,保险公司承保此类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2.政府立场和政策因素 基于中国长期以来“大政府、小市场”的实际环境,政府角色定位不清、责任不明,当灾害发生后,救助方式往往为彰显制度优越性,由政府组织财政投入,一力承担灾后救助的主要责任,这种做法实际效率不高,给财政带来极大压力。 3.法律原因 从传统保险法律角度来看,巨灾险不符合其要件,因此,出于保护保险产业的考虑,法律没有要求巨灾保险进行强制投保,1998年,中国保监会允许投保人以附加险的方式投保地震险。到2006年,出于应对巨灾的现实考虑,保监会提出了以财政支持巨灾险的方针,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第24卷第1期2009年2月 Vol.24No.1Feb.2009

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法规

风景名胜区与历史文化名城 的法律保护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体现,而且还是我们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就是保护环境。但是,在我国城市开发建设中,对历史文化名城造成了破坏,这同时也破坏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制度的探究,对我国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风景名胜的法律对比分析其不足,最后提出自己的几点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与历史文化名城,法律保护,法律建议。 一、我国风景名胜区与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山河壮丽。风景名胜与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如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等自然景观以及历史遗址、园林、建筑等人文景观。 截止2005年,中国政府审定命名的风景名景胜区已有677个,其中归家重点风景名景胜区187个,省级风景名景胜区452个,市县级风景名景胜区48个,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以上。在这些风景名景胜区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重点风景名景胜区一打16处,其中包括泰山、黄山、峨眉山等文明世界的风景名景胜区。 有的风景名景胜区存在开山炸石、乱搭乱建、违章建设等现象;有的风景名景胜区所在地的地方政府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风景名景胜区管理权、建设权、经营开发权、收益权等权利一次性整体出让给企业管理和经营;有的风景名景胜区的珍惜资源在摄影拍摄过程中遭到严重破坏;有的风景名景胜区违规兴建公众高尔夫球场,既不符合有关部门批准实施的风景名景胜区总体规划,又未按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所造成的危害最大,游客随便倒扔垃圾,随便攀爬历史建筑,随便刀刻历史文化墙,给风景名胜区与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不可恢复的破坏,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麻烦。]1[

武汉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发布时间:2012-12-17 20:41:36 【】共点击:575次 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亚里士多德 学习目标 第一,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正确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特别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自觉履行公民基本谘务,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和尊严。 第二,初步掌握我国的行政、民事、经济、刑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公民在这些法律关系中度尖有的权利义务,以便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学习方法 通过对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的阅读,积极参加各项法律实践活动,掌握我国宪法的概念、原则和特

征,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了解国家机构体系,掌握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基本内容。 基本问题 1、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条件。

5、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6、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哪些条件时方能有效? 7、什么是民事权利?我国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8、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9、简述合同的内容。 10、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1、我国婚姻法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作出了哪些明确规定?

12、夫妻间有哪些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 13、结婚应具备哪些条件? 14、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

15、简述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顺序。 16、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7、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18、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

2020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经济法基础》第四章 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练习题及答案0402e

2019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 (《经济法基础》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不采用的税率形式是( A )。 A.全额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比例税率 2.下列税种中,由海关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是( B )。 A.房产税 B.船舶吨税 C.契税 D.印花税 3.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销售劳务”的是( A )。 A.修理小汽车 B.修缮办公楼 C.爆破 D.矿山穿孔 4.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销售不动产”的是( C )。 A.转让非专利技术 B.转让土地使用权 C.转让办公楼时一并转让其所占土地的使用权 D.转让域名 5.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征收增值税的是( D )。 A.行政单位收取的符合条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B.单位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提供取得工资的服务 C.个体工商户为聘用的员工提供服务

D.甲运输公司无偿向乙企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 6.某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8年10月销售自产货物取得含税收入10300元,销售自己使用过2年的设备一台,取得含税收入80000元,当月购入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金额8000元,增值税税额1280元,则该企业当月应缴纳增值税( D )元。2 A.493.40 B.1270.10 C.2630.10 D.1853.40 7.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10月销售自产电视机10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0000元,另外取得购买方支付的违约金2320元。已知增值税的税率为16%,则该企业当月应缴纳增值税( C )元。 A.4457.93 B.4800 C.5120 D.5171.2 8.甲商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金银销售资质,2018年12月销售金项链100条,其中有50条属于直接销售,另外50条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已知每条新项链的含税销售价格为2320元,收取的每条旧项链作价1160元,则该商店销售金项链业务相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 C )元。(已知增值税税率为16%) A.37120 B.27840 C.24000 D.32000 9.某白酒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10月销售白酒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80万元,收取包装物押金2.32万元。当月没收3个月前收取的逾期未退还的包装物押金5.4万元。已知增值税的税率为16%,则该白酒生产企业2018年10月应纳增值税( A )万元。 A.13.12

第8章价格法

第八章价格法 一、判断题 1.某商场以低于进货的价格销售一批即将到期的商品。该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构成掠夺性定价。() 2.《价格法》规定的价格不包括技术价格和信息价格。() 3.价格法规定我国基本价格制度是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4.市场调节价,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计划和市场竞争相结合而形成的价格。() 5.《价格法》适用的价格指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不包括利率、汇率、保险费率、证券及期货价格。() 6.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 7.《价格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价格行为。在中国境内的所有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价格活动,都必须遵守《价格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不例外。() 8.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 9.价格监督检查的形式有专门机构监督检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几种价格监督检查形式。() 10.消费者组织、职工价格监督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以及消费者,有权对价格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说法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A.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定价权限和适用范围,以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为准 B.中央定价目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修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不得制定定价目录 D.地方定价目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中央定价目录规定的定价权限和----------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第十二章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社会救助法律制度 ? ?本章简介: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遭受灾害、失去劳动能力及低收入的公民给予物质救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我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以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领域目前仍然主要依靠国务院或民政部以及地方的规范性文件予以规范。 ?本章课时:2 第一节社会保险法概述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社会救助的概念、特征和主要模式,理解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了解社会救助法的概念和发展历程。重点掌握社会救助法律关系 教学重点: 1. 社会救助的概念和特征 2. 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 3. 社会救助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 I.目标投放 1. 了解社会救助的概念、特征和主要模式,了解社会救助法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理解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重点掌握社会救助法律关系。 II. 新授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 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对于遭受灾害、失去劳动能力的公民以及低收入的公民给予物质救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社会救助具有以下特点: 1.目的性。社会救助的实质是保障生存权,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食、住、衣、医的需要。 2.法定性。社会救助制度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的重要部分,社会救助的范围、标准以及具体规定都应由法律严格界定。 3.无偿性。国家通过社会救助方式赋予特定社会成员一定的利益,帮助其克服生活困难、摆脱生活困境是没有对价条件的。 4.救助对象的特殊性。社会救助通常在公民因社会的或个人的、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致使其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而陷入生活困境时发生作用,救助对象是已处于生活困境中的社会成员。 二、社会救助的主要原则 1.公民待遇。凡无力生活者,均可依法律规定享受救助,属于法律赋予的一种权利。 2.国家责任。国家承担确保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义务,所以只要人民有生活上的困难,政府就有责任给予救助。 3.保障的兜底性。满足其最低和基本生活需求。 4.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发动各种力量共同帮助贫困人口,使他们有机会发挥其潜能,摆脱困境 三、社会救助的主要模式 (一)民间救助 民间救助,又称慈善机构救助或慈善事业,是指建立在慈善伦理基础上的,以社会捐献为财产来源的,由民间公益团体或机构对生存困难者提供的救助。 (二)官方救助 官方救助,又称政府救助,是指由政府直接组织的并以财政支出为主要财产来源的对生存困难者提供的救助。 (三)官方民间结合救助 官方和民间结合救助,是指官方救助与民间救助相互补充而构成的对生存困难者提供的救助。根据官方救助和民间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地位不同三种类型:官方救助为主民间救助为辅、民间救助为主官方救助为辅和官方救助与民间救助并重。 四、社会救助法 社会救助法,是指调整社会救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国外社会救助法的历史发展 最早进行社会救助立法的是英国。1394年,英皇爱德华三世针对丧失土地的农民涌向城镇、流落街头的现状,颁布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救济贫民的法律。但是从该法的具体内容上看,实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从1985年起在全国推行社会保险制度。15年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已经从养老保险推向失业、工伤、生育、医疗等各个领域,构建起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相互承担责任的关系,在社会保险方面改变了企业主导的状况,逐步建立起以社会主导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险新模式。虽然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从全面起步到现在仅有十五年的时间,但却取得明显的成效。就整体而言,在建设过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有: 一是现行社会保险制度难以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 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和全民人口意识的不断增强,妇女的生育不断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 1999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到2003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10.59%以上.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来衡量,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面临着白发浪潮的冲击。这就迫切要求建立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应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是建立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工业化所积累的财富为老龄化问题的缓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保险,如美国1935年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当时还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日本进入老龄化社

会时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1689美元,有较充裕的财力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而中国的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成功运用的结果,超前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中国在人均GDP也不过800美元的情况下,却面临着比发达国家还要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从我国人口金字塔所显示的发展趋势看,至少到2030年之前,人口老化的压力都不会减弱。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始终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事业建设的一个客观背景,必须把当前的紧迫问题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统筹兼顾、超前规划,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保险体系。 二是社会转型中的高失业问题,也向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的加大,失业人数不断上升。据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报告,我国目前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已经达到1.2亿多人。同时,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将进一步向社会释放大量冗员。如果我国的经济体制转轨能够在21世纪前10年基本完成,以1998年为起点,这期间国有企业应完成战略性改组和下岗分流任务,预计将向社会释放1/3以上的冗员,大致在3000万到3500万人。同期国家行政机关的改革要分流约400万人,事业单位的冗员按1/3估算,也有近1000万人。考虑到下岗分流人员中约有20%因年龄可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我国法律规定,对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实行( )的方针。 A 多级保护、纵深开发、综合利用 B 分级保护、分类开发、综合利用 C 保护、开发、再生和利用 D 保护、开发和利用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负责评定4A级和3A级旅游区(点)的是( )。 A 省旅游局 B 自治区旅游局 C 直辖市旅游局 D 国家旅游局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文物是我国的宝贵财物,一般文物出口或者个人携带私人收藏文物出境,都必须事先向( )申报。 A 海关 B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 文物局 D 公安部门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对已经评定质量等级的旅游区(点),采取全面复核和重点抽查相结合,定期明查与不定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核,全面复核至少( )进行一次。 A 每半年 B 每年 C 每两年 D 每三年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二、多选题(本大题6小题.每题2.0分,共12.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旅游区(点)按质量等级不同划分后分为( )级旅游区(点)。 A 5A B 4A C 3A D 2A E A 【正确答案】:B,C,D,E 【本题分数】:2.0分 第2题 对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单位的要求有( )。 A 责任制度 B 预防制度 C 申报登记制度

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

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 本章复习方法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我们将第六章的关税、船舶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放在本章进行讲解。 在最近3年的机考中,本章分值在20分左右。不论考生参加哪个批次的考试,在三个不定项选择题中,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进口增值税和进口消费税的题目必占其一。 本章分为七个单元,共计41个考点。本章大多数考点需要准确理解,需要死记硬背的考点并不多。消费税、关税、船舶吨税等税种的税率不要求考生死记硬背(题目中会直接给出),但增值税的税率考生最好掌握。 2019年教材的主要变化 对“增值税纳税人的界定标准”进行了重大调整; 对“增值税的税率”进行了重大调整; 对“购进农产品的抵扣政策”进行了调整; 对“增值税的纳税地点”进行了调整; 根据《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征求意见稿),对“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 根据2018年7月1日起施行的《船舶吨税法》,新增了“船舶吨税”的全部内容。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增值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与税率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增值税的特殊规定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消费税法律制度 关税、进口增值税、进口消费税和船舶吨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第一单元增值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与税率

征税范围的基本规定 销售服务 视同销售 不征收增值税的项目 混合销售与兼营 增值税的纳税人 增值税的税率和征收率 考点01:征税范围的基本规定(★★)(P120、124) 1、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 2、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和气体在内。 3、销售劳务是指有偿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4、销售无形资产,是指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业务活动。 (1)无形资产包括技术、商标、著作权、商誉、自然资源使用权和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 (2)自然资源使用权,包括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其他自然资源使用权。 (3)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包括基础设施资产经营权(如高速公路经营权)、公共事业特许权、配额、经营权(如特许经营权、连锁经营权)、经销权、分销权、代理权、会员权、席位权、网络游戏虚拟道具、域名、名称权、肖像权、冠名权、转会费等。 5、销售不动产,是指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业务活动。 【解释】(1)单独转让土地使用权按“销售无形资产”缴纳增值税;(2)转让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如桥梁、隧道、水坝)时一并转让其所占土地的使用权的,按照“销售不动产”缴纳增值税。 考点02:销售服务(★★★)(P121) 1、交通运输服务 (1)交通运输服务包括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和管道运输服务。

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历史

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201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 姓名:姚萱垿 学号:20110401002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入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综合配套、统一管理的阶段的背景。

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后,城镇建立了职工劳动保险制度并覆盖城镇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及供养直系亲属;同时,农村建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面向农民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文革”期间,劳动保险制度被取消并演变为“企业保险”。1978年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对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到2008年,社会保险覆盖面日益扩大,待遇水平逐年提高,基金收支规模快速增长,制度运行平稳。以养老保险为例,2007年覆盖人数达到2.01亿,基金收支分别达到7834亿元、5965亿元。 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目标。 NO.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历程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程,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标、重点和重大政策举措,可划分为改革探索、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与统筹城乡发展三个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历程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标、重点和重大政策举措,可划分改革探索、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与统筹城乡发展三个阶段。1978至1992年间的改革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实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在这种改革背景下,社会保障改革的指导思想定位于服务企业改革的需要,国家把社会保障改革作为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来进行,以单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改革步骤上,首先从改革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和建立失业(待业)保险制度入手,再随着有关企业改革政策的出台,陆续制定了其他相关的社会保障改革措施。在养老保险方面,1984年,国家在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开始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试点;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先由市、县级统筹再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在失业保险方面,1986年为了配合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在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3年国务院修订了该规定,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进一步扩大了待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出由企业缴费建立待业保险基金,用于保障待业职工的基本生活 1993年至2004年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时期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五个组成部分之一,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随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来进行,重点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目标是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1997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步伐加快,国务院于1997年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统一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8年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和改革方向;1999年发布了《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明确了覆盖范围、筹资办法、缴费比例、享受条件和保障水平。同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2004年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进一步明确了覆盖范围、筹资办法、缴费比例、享受条件和保障水平。为配合国企改革,妥善处理分流下岗人员和保障城镇贫困人员基本生活,1998年后逐步建立“一个中心、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的政策体系。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并在辽宁省试点,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从单项制度推进向系统建设转变、以覆盖国有企业为主向以覆盖城镇从业人员转变的经验,3年试点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到2004年底,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2005年以后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时期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时期。 NO.2实现两个创新一个突破实现从企业保障到社会保障的转变,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网;创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提出了建立多层、多元、多样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理论。 1.制度、机制和体制方面的创新。实现从企业保障到社会保障的转变,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网。创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五项社会保险全面实现了社会统筹,建立了用人单位、劳动者共同缴费、政府给予补助的筹资机制。成立了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机构,实行政策制度与管理分开,提高统筹层次,推行属地管理和社会化管理服务。 2.创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减员增效,为市场竞争中的弱者——下岗和失业人员等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实现了40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平稳地退出国有企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未造成大的社会震动,创造了世界奇迹。 3.理论上的突破。针对上世纪90年代末养老保险差额缴拨管理下,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拖欠严重的现象,提出了建立独立于企事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理论。2008年,针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提出了建立多层、多元、多样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理论,特色内含有如下五个方面:一是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二是基本保险与补充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概述 1.旅游资源的概念 根据2003年颁布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条件,没有旅游资源的存在,人们的旅游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 2.旅游资源的特征 从上述旅游资源的概念可概括出其具有如下特征: (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旅游活动的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非物质的;可以是已被开发利用的,也可以是尚未被开发利用的。 (2)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旅游资源具有美学特征,能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求美等精神需求,吸引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是旅游资源的核心特征。 (3)旅游资源能被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资源的概念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发展,旅游资源的范畴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扩大。 3.旅游资源的分类 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依据旅游资源现存状况、形态和特征进行划分,旅游资源被划分成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从属性上来看,这8个主类旅游资源仍然是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角度进行划分的,前4个主类和后4个主类都分属人们已熟知的自然旅游资

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法概述 1.旅游资源法的概念 旅游资源法是指调整在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合理开发与保护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旅游资源保护法的渊源 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旅游资源保护法,与旅游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散见于各环境与资源单行要素保护的法律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其相关法律法规有:《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我国还参加了一些有关旅游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如《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第二节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一、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制度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1.风景名胜区的管理部门和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乡与住房建设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武汉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讲课讲稿

武汉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八章-了解法律制 度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发布时间:2012-12-17 20:41:36 【告诉好友】【返回上页】共点击:575次 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亚里士多德 学习目标 第一,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正确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特别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自觉履行公民基本谘务,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和尊严。 第二,初步掌握我国的行政、民事、经济、刑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公民在这些法律关系中度尖有的权利义务,以便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学习方法 通过对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的阅读,积极参加各项法律实践活动,掌握我国宪法的概念、原则和特征,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了解国家机构体系,掌握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基本内容。 基本问题 1、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条件。 5、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6、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哪些条件时方能有效? 7、什么是民事权利?我国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8、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9、简述合同的内容。 10、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1、我国婚姻法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作出了哪些明确规定? 12、夫妻间有哪些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 13、结婚应具备哪些条件? 14、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 15、简述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顺序。 16、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7、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最新经济法基础 第四章 增值税、消费税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征收消费税的是() A体育上用的发令纸B礼花C烟花炮弹D鞭炮 2、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缴纳增值税的是() A物业服务B加工服务C餐饮服务D金融服务 3、下列属于营改增服务的是() A家政服务B铁路运输C房屋租赁D房屋销售 4、2013年10月,甲公司受托加工化妆品,收取不含增值税加工费14万元,委托方提供主要材料成本56万元。甲公司无同类化妆品销售价格。已知化妆品消费税税率为30%。下列关于甲公司当月受托加工业务应代收代缴消费税税额计算中,正确的是() A(56+14)/(1-30%)*30%=30万元 B56/(1-30%)*30%=24万元 C(56+14)*30%=21万元 D56*30%=16.8万元 5、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业务中,属于增值税增收范围的是() A房产公司销售商品房 B汽车公司修理汽车 C建筑公司修缮房屋D物业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服务 6、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3年5月从国外进口一批音响,海关核定的关税完税价格为117万元,缴纳关税11.7万元。已知增值税税率的17%,下列关于甲公司该笔业务应缴增值税税额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A117*17%=19.89万元 B(117+11.7)*17%=21.879万元 C117/(1+17%)*17%=17万元 D(117+11.7)/(1+17%)*17%=18.7万元 7、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征收政策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应税服务的是() A广告设计B有形动产租赁C不动产租赁D鉴证咨询业务 8、甲酒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5月销售果木酒,取得不含增值税销售额10万元,同时收取包装物租金0.585万元、优质费2.34万元。已知果木酒消费税税率为10%,增值税税率为17%,下列关于甲酒厂当月销售果木酒应缴纳消费税税额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A(10+0.585+2.34)*10%=1.2925万元 B(10+0.585)*10%=1.0585万元 C【10+(0.585+2.34)/(1+17%)】*10%=1.25万元 D【10+0.585/(1+17%)】*10%=1.05万元 9、下列纳税人中,不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是() A年销售额为70万元的从事货物生产的个体工商户 B年销售额为100万元的从事货物批发的其他个人 C年销售额为60万元的从事货物生产的企业 D年销售额为90万元的从事货物批发零售的企业 10、下列各项劳务活动中,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是() A提供建筑劳务B提供金融服务C提供加工劳务D提供旅游服务 11、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应征收增值税

第二十八章社会救助法律制度 社会保障法 教学课件

第二十八章社会救助法律制度 本章教学要点归纳 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之一。一般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向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成员,给予足以维持其最低生活需要的临时性物质帮助。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一般由社会救济、救灾救济、扶贫救济三部分法律制度构成。包括:包括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以及特殊社会群体的救济。社会救助的作用在于保障人权、维护人的平等的发展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多样,有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被救济居民所在单位负担、社会捐赠、国外境外捐助等。社会救助的管理机构由国务院会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等部门建立专门管理社会救助的机构,隶属于民政部。地方民政厅、局建立专门的社会救助管理机构。救助方式一般采取现金救济、实物救济等。 对城市居民的救助,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给予城市中的贫困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适用对象是城市有常住户口的居民,包括所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对象。社会救助的救助标准,我国称为“最低生活保障线”,它是地方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最低支出和物价指数,并考虑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和政法财政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经过测算和论证后制定的。救助程序:由救助对象向当地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救济申请表;居委会初审后报街道办事处民政科,调查复核并提出解决意见,报区民政局,由区民政局发给救济征。救助对象凭证领取救济费。 农村社会救助,是国家和集体对农村中生活困难的贫困对象采取物质帮助、扶持生产等形式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主要适用于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以及因病、灾、缺少劳动能力等生活贫困者。农村经济采取国家救济与集体补助相结合的方式。救助方式有:国家救济、社会互助互济、扶持生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户供养等。 特殊对象的社会救助,是国家对特定对象给予生活救济或困难补助,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制度。如:需要医治和救济的麻风病人,需要安置和救济的原国民党起义人员、投诚人员和部分归侨、侨眷、台胞台属、宽大释放人员等的救助。。 救灾救助,是指当灾害严重、灾民众多时,对灾民进行有效的救济保障,对灾区群众和集体无力解决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以维持灾区的社会稳定,消除灾害造成的社会问题。包括救灾捐赠、国际救灾援助等。救灾捐赠,是在发生较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后,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等机构有组织地向海内外各界募集资金和物资,帮助解决灾区和灾民因灾造成的困难。)救灾捐赠款物必须全部、无偿分配给灾区,专款专物专用,必须严格按照协议和捐赠者的意愿安排使用,实行重点使用,重点解决灾民最基本、最急迫的困难。我国自1980年开始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根据救灾援助包括灾前援助、紧急救灾援助、恢复重建援助和未来发展援助四部分。 扶贫救助,是国家采取的一系列财政、金融措施,用于扶持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的制度。我国扶贫救助的主要方式包括:扶贫贷款、创办扶贫经济实体、建立扶贫互助储金会以及政策上的优惠等。扶贫贷款是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和低息信贷资金的供给,以此来贫困地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贫困农户的生产能力,包括中央政府的投入、省级政府的投入和外国给予国内的扶贫援助。创办扶贫经济实体是在改革单一分散扶贫方式的基础上,把扶持对象结合起来,进行集中扶持的形式。我国现在主要采取开发式扶贫,在国家必要的扶持下,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性的生产建设,使贫困地区和贫困扶贫互助储金会是以国家给予的一部分救灾扶摆脱贫困。农户逐步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温饱, 贫周转金为基础,通过群众自愿缴纳会费和集体资助的形式筹集资金,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第八章了解法律章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习题集及详细规范标准答案

第七、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公民的( D )。 A、政治自由权利 B、文化教育权利 C、监督权利 D、人身自由权利 2、李某因与邻居王某吵架被打,发誓报仇,欲将王某的工场焚烧。一日拂晓,李某潜入工场,在其点着火后,即听到外面狗叫声,怕被人发现,感到事已难成,遂将火踩灭。李某的行为属于(C )。 A、犯罪既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3、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 B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具有行政处罚 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区 B、县 C、省 D、直辖市 4、某县人民政府对某村卫生站发生的医疗事故作出赔偿决定,这一行为属于( B )。 A、行政立法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 D、行政处罚行 为 5、刑法附加刑有(B )。 A、管制 B、罚金 C、拘役 D、缓期两年执行

6、我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B)。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 ) A.环境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8、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按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 点制定(B ) A 地方性法规B、自治条例C、单行条例D、行政法规 9、八二宪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C)。 A、二次修改 B、三次修改 C、四次修改 D、五次修改 10、妇女甲卧病在床。某日深夜乙潜入甲的住室,将甲紧紧抱住,压在床上, 企图实施强奸。甲奋力反抗,并大声呼救。住在隔壁的甲母闻声赶来,见状大怒,顺手拿起床前的坐椅向乙砸去,恰好击中乙的后脑勺。乙抽搐一阵后死亡。甲母的行为属于(C) A、故意伤害他人致死 B、防卫过当 C、正当防卫 D、过失杀人 11、高某持刀杀其父,其父受伤未死亡,高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入院后

增值税消费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销售货物的是()。 A.天然气公司销售天然气 B.银行销售金银 C.货物期货交易 D.服装厂提供的缝纫业务 2.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缴纳增值税的是()。 A.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雇主提供的加工劳务 B.电力公司向发电企业收取的过网费 C.纳税人提供的矿产资源开采、挖掘、切割、破碎、分拣、洗选等劳务 D.纳税人进口小汽车 3.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是()。 A.修理小汽车 B.修缮办公楼 C.爆破 D.矿山穿孔 4.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销售不动产”的是()。 A.转让非专利技术 B.转让土地使用权 C.转让办公楼时一并转让其所占土地的使用权 D.转让域名 5.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征收增值税的是()。 A.非经营活动 B.单位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提供取得工资的服务 C.个体工商户为聘用的员工提供服务 D.甲运输公司无偿向乙企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 6.某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6年10月销售自产货物取得含税收入10300元,销售自己使用过2年的设备一台,取得含税收入80000元,当月购入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金额8000元,增值税税额1360元,则该企业当月应缴纳增值税()元。 A.493.40 B.1270.10 C.2630.10 D.1853.40 7.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10月销售自产电视机10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0000元,另外取得延期付款利息2340元。已知增值税的税率为17%,则该企业当月应缴纳增值税()元。 A.4160 B.4698.97 C.5440 D.5497.8 8.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采取折扣销售方式的,销售额为扣除折扣后的金额 B.采取以旧换新方式的,销售额为实际收取的全部价款 C.采取还本销售方式的,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还本支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