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第一节 细菌-章节测试习题(2)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第一节 细菌-章节测试习题(2)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第一节 细菌-章节测试习题(2)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第一节 细菌-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在I、II、Ⅲ三个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大肠杆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汁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如下表:

实验结果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糖类的是()。

A.培养皿Ⅰ和Ⅲ

B.培养皿Ⅱ

C.培养皿Ⅰ和Ⅱ

D.培养皿Ⅱ和Ⅲ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解答】以培养皿Ⅰ和Ⅱ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维生素,目的是探究维生素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都有细菌生长。以培养皿Ⅱ和Ⅲ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是糖类,目的是探究糖类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细菌不能生长。含糖的培养皿Ⅰ有细菌生长。培养皿Ⅱ有糖有细菌生长,培养皿Ⅲ没糖所以细菌不能生长。实验结果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糖类的是培养皿Ⅱ和Ⅲ。

2.【答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喝剩的茶水中茶叶发霉的现象,这是因为霉菌能从茶叶中获取自身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生长与繁殖。

(1)霉菌是一种真菌,从生态系统组成的生物成分来看,霉菌属于______。

(2)某同学为了探究霉菌生长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把

A、B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对照,通过实验可得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与

______有关。

(3)为了进一步探究水分对茶叶上的霉菌生长与繁殖的影响,你的实验设计是

______。

【答案】(1).分解者(2).空气或氧气(3).将相同的干燥茶叶平均分成两等份,并将其中一份用水(无菌)湿润,将两份茶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观察比较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以及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特点。

【解答】(1)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包括: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观察结果;(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1)霉菌是一种真菌,主要靠分解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从生态系统组成的生物成分来看”,霉菌属于分解者;(2)A杯中的茶叶被水淹没,没有和空气接触;B被中的茶叶露出水面,和空气接触,A、B两杯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对照,所以是否与空气接触是实验的唯一变量,从而得出霉菌的生长与繁殖跟空气有关。(3)探究水分对茶叶上的霉菌生长与繁殖的影响,则水分是试验的唯一变

量,除有无水分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故对照试验设计为:将同等干燥茶叶分成两等份,并将一份用水湿润,将两份茶叶置于相同的适宜的环境中,观察比较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3.【答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材料用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

检测环境:手和教室内的空气。

实验设计: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设计3号的目的是______,它最适合与______号实验组形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______。

(3)科学地讲,3号是否可以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1).手和教室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一样多吗(2).形成对照(3).2(4).是否接种细菌(5).不能(6).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进入,因此有两个变量

【分析】题文提示了这是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检测的环境有手和教室内的空气这两种。在实验过程中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其中一组应该设为空白对照。

【解答】(1)该实验过程中检测了手上细菌和教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因此,提出问题应该是:手和教室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一样多吗?(2)3号培养皿是经过高温灭菌的,始终未打开,也就是3号培养皿中没有细菌,可以作为空白对照,因此,3号的作用是形成对照。(3)作为对照实验,应该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也就是只能有一个变量,科学地讲,3号是不可以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的,因为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进入,因此有两个变量。

4.【答题】口香糖因具有芳香、清甜、耐咀嚼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零食,咀嚼它可以起到清洁口腔、清新口气、活动面部肌肉、舒缓情绪等作用,以木糖醇为主要甜味剂的口香糖已经得到六个国家的牙齿保健协会的正式认可。某科学兴趣小组就“口香糖对口腔的清洁作用与咀嚼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资料显示,口腔中主要的菌群为细菌、放线菌,这两个菌群的菌落多少可以反映口腔微生物的变化。探究小组决定在采样对象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每隔5分钟采样一次。

实验过程:

①消毒:将移液管、培养皿等仪器和试剂都按医用要求进行消毒。

②采样:每隔5分钟在采样对象口腔内的不同位置用棉签蘸取口腔液,溶于2毫升生理盐水中,制成溶液。

③培养:用移液管将菌液等量分置于5个富含营养液的培养皿中,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20小时。

④计数、计算:在菌落计数器上点数并计算出5个样品的平均值,再转化为百分数(起始口腔菌落数记为100%)。

记录数据如下表:

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应该为______左右。

(2)结合本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请你为经常咀嚼口香糖的人提一个合理的建议:

______。

(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结果还不够精确,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我们还可以选择哪个时间段再进一步探究?______。

A.0~5分钟

B.5~10分钟

C.10~15分钟

D.15分钟以后

【答案】(1).37℃(2).咀嚼口香糖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3).C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解答】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唯一的变量才行,注意实验的单一变量和对照,以及实验的准确性。

(1)在实验中,适宜温度应该是37℃,因为人体的温度是37℃,确保与口腔的温度相同,此温度消化酶的消化能力最强。(2)根据表中数据,在咀嚼10分钟时,口腔中的菌落数量最少,故咀嚼口香糖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3)根据表中数据,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建议我们还可以选择10-15分钟时间段再进一步探究。故C正确。

5.【答题】芽孢是细菌的()。

A.休眠体

B.分泌物

C.后代

D.生殖细胞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特点。

【解答】芽孢是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可以形成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遇到适宜的环境,芽孢又恢复生命现象,一个芽孢只变成一个细菌,因此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而是细菌的休眠体,A正确。

6.【答题】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鸟卵中的胎盘发育成雏鸟

C.青蛙的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D.鳄鱼在体外完成受精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几种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解答】(1)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2)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生殖繁殖后代,属于无性生殖,A 错误;胚盘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不是胎盘,B错误;青蛙的精子与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C正确;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在体内完成受精,D错误。

7.【答题】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B.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人的红细胞因富含血红蛋白呈红色

D.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

【解答】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A正确;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 正确;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细胞由于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而呈红色,C正确;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D错误。

8.【答题】图是四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是单细胞个体,细胞中有细胞核

B.2无成形的细胞核,能独立生活

C.3无细胞结构,能独立生活

D.4属于真核细胞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各种生物细胞的特点。

【解答】1是酵母菌,单细胞个体,属于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A正确;2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一般能独立生活,B正确;3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独立生活,C错误;4是动物细胞,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D正确。

9.【答题】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细菌靠孢子进行生殖

B.真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细菌、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病毒可独立生活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病毒、细菌和真菌的特点。

【解答】真菌靠孢子进行生殖,细菌分裂繁殖,A错误;细菌和真菌都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有寄生也有腐生,B正确;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错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D错误。

10.【答题】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蘑菇,蘑菇是一种植物

B.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第二年大多不见了,这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了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不能生存所致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的特点。

【解答】蘑菇由大量的菌丝过程,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蘑菇属于真菌而不是不属于细菌和真菌,也不是一种植物,A错误;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但是痢疾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痢疾杆菌属于细菌而不是真菌,B错误;秋天,枯枝落叶落在土壤中,第二年不见了,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了,C正确;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繁殖慢而不是细菌全都死亡了,D错误。

11.【答题】所有的细菌体内都具有的结构是()。

A.DNA

B.鞭毛

C.荚膜

D.芽孢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特点。

【解答】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有的细菌还有鞭毛,有的有荚膜。各种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细菌的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的结构。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用来抵抗不良环境。故所有的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NA),但鞭毛、荚膜、芽孢并不是所有细菌都具备的,A正确。

12.【答题】细菌和放线菌的共同点是()。

A.用孢子繁殖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没有DNA

D.靠鞭毛运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结构特点。

【解答】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放线菌也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进行分裂生殖,可见B符合题意。

13.【答题】下表中符合图序号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学相关知识点。

【解答】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没有包含关系,A错误;菜豆属于被子植物,B错误;染色体包含DAN,DNA上含有基因,C正确;酵母菌不包含霉菌,D错误。

14.【答题】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结构中缺少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解答】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选D。

15.【答题】从形态看,细菌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1).球菌(2).杆菌(3).螺旋菌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类型。

【解答】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细菌是单细胞细胞生物,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

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不同的形态,因此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16.【答题】细菌以______方式生产新的个体,假如细菌30秒分裂一次,3分钟后,共有细菌______个。

【答案】分裂 64

【分析】细菌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X个细菌分裂n次其数量即为X×2n个。

【解答】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假如细菌30秒分裂一次,3分钟后,细菌分裂了6次。因此细菌3

分钟后,共有细菌的个数是1×26═64(个)。

17.【答题】细菌与真菌、动植物细胞相比,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______,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组成。

【答案】细胞核遗传物质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病毒的结构特点。

【解答】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体内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称为原核生物。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18.【答题】法国科学家______被称为微生物之父。

【答案】巴斯德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常识。

【解答】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用他那有名的鹅颈瓶实验有力地证明了细菌只能来自于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而不能凭空产生,是世界上第一位揭开细菌奥秘的人,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故答案为:巴斯德。

19.【答题】青霉和细菌一样,体内没有______,只能利用现成的______生活.

【答案】叶绿体有机物

【分析】本题考查真菌和细菌的营养方式。

【解答】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青霉和细菌的细胞内都不含叶绿体,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

20.【答题】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手机的温度、潮湿等环境适合细菌生长。某兴趣小组对多部手机进行细菌鉴定,测定出许多肠道细菌,如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痢疾杆菌等。

资料二: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20世纪初,法国细菌学家卡默德和介兰花了13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培育出毒性退化的结核杆菌作为人工疫苗,将其注

射到人体中后,既不伤害人体,又能使人体产生抵抗肺结核的抗体,这就是“卡介苗”。

(1)根据资料一,痢疾杆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______,其细胞中无成形的

______。对手机进行经常性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

(2)根据资料二,在免疫学上,“卡介苗”属于______,注射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病,这属于______免疫。

【答案】病原体细胞核切断传播途径抗原特异性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解答】(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是痢疾杆菌,其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对手机进行经常性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2)接种的卡介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免疫学上,卡介苗属于抗原;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卡介苗可以刺激婴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结核菌的抗体,预防肺结核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五单元第四、五章. 单元测试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单元训练题 Ⅰ.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一、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该答案选出,并填入题后对应的答题框内。 1、()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需要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没有消费者 C.分解者很少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2、()大部分细菌和真菌属异养生物,其原因是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进行无氧呼吸 C.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D.进行有氧呼吸 3、()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无机物 B.能分解动植物的落叶、粪便等残留物 C.推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D.把动植物尸体中的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 4、()大量的细菌能使食物腐败,食品在冰箱能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原因是在冰箱的环境中 A.无细菌B.冰箱内没有阳光 C.细菌繁殖慢D.细菌被冻死 5、()“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事实可以说明微生物能 A.参与蒸腾作用B. 促进物质循环 C. 阻止能量流动 D. 进行光合作用 6、()下列其中一种细菌获得营养的方式与其它三种细菌不同的是 A. 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B. 甲烷菌利用有机物产生沼气 C. 枯草杆菌使水果腐烂 D. 根瘤菌长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 7、()引起人感染臂癣、足癣的微生物是 A.寄生虫B.真菌 C.病毒D.细菌

8、()种植豆科植物可提高土壤肥力,是因为 A.豆科植物可以固氮B.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固氮 C.豆科植物可为其他植物提供有机物D.豆科植物死亡腐烂后可肥田 9、()生活在人体大肠内的某些细菌能合成人体所需要的一些维生素,这类细菌与人体的关系是 A.共生B.腐生 C.寄生D.竞争 10、()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和真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1、()下列对细菌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细菌能够引发人患病,细菌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 B.细菌含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 C.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 D.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它的细胞核中 12、()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 C.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 D.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13、()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尝试在家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加热煮沸,待冷却 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瓶中。几个小时后品尝,却发现没有成功。他失败的原因可能 A.牛奶添加了蔗糖B.牛奶经过了煮沸 C.牛奶进行了冷却D.玻璃瓶没有密封 14、()右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广东海洋大学2015—2016学年第2学期《微生物与人类》 课 程 论 文 题目: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院:理学院 班级:信记1142 姓名:梁进 学号:201411921220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微生物对人体是无害的。实际上,人体的外表面 (如皮肤)和内表面(如肠道)生活着很多正常、有益的菌群。它们占据这些表面并产生天然的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的着落与生长;它们也协助吸收或亲自制造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氨基酸。这些菌群的失调(如抗生素滥用)可以导致感染发生或营养缺失。然而另一方面,人类与动植物的疾病也有很多是由微生物引起,这些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或病原。 关键字:微生物流感病毒青霉素微生物发酵 1 1.1 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展开了战争。 1929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 1.2 微生物对人类有着众多的影响。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有害之处:它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有些微生物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还可以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等。有益之处:作为分解者,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绿色丝状菌产生的青霉素;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由于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点,被用于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1]。 2 2.1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丙型流感病。常言道:“病从口入”,病毒的传染的主要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少数也可经共用手帕、毛巾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等方式。 2.2 病毒传入人群后,传染性强并可迅速蔓延,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进入人体的病毒,如果不为咳嗽反射所清除,或不为机体的特异性抗体中和及粘膜分泌物中非特异性抑制物灭活,则可感染少数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细胞产生空泡、变性并迅速产生子代病毒体扩散至邻近细胞,再重复病毒增殖周期。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第一节 细菌-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列关于菌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的菌落小 B.菌落是由多种细菌繁殖形成的一个集合体 C.可以依据菌落的特点区分不同的细菌、真菌 D.细菌虽然能形成菌落,但每个细菌是独立生活的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菌落。 【解答】细菌菌落较小,真菌菌落较大,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的菌落小,A正确;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B错误;可以依据菌落的特点区分不同的细菌、真菌,C正确;细菌虽然能形成菌落,但每个细菌是独立生活的,D正确。 2.【答题】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所进行的研究()。 A.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B.发现了青霉素 C.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D.发现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消毒法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学历史。

【解答】法国的科学家巴斯德(1821-1895)设计了鹅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之父”。法国的科学家巴斯德(1821-1895)设计了鹅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之父”。所以B符合题意。 3.【答题】与真菌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真菌和细菌结构上的异同,真菌和细菌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故D符合题意。 4.【答题】下列属于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单细胞生物 B.都只利用孢子繁殖后代 C.都具有成形细胞核 D.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食品中微生物细菌总数的测定

食品中微生物细菌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细菌的分离和活菌计数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了解菌落总数测定在对被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三、器材 食品检样营养琼脂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 1取样、稀释和培养 1.1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1.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 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1.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0ml吸管。 1.4根据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制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取1ml 稀释液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1.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注入平皿约 15ml,并转动平皿,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 稀释液(不含样品)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1.6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每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2菌落计数方法 作平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总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皿平均菌落数。到达规定培养时间,应立即计数。如果不能立即计数,应将平板放置于0-4℃,但不要超过24h。 3菌落计数报告方法 3.1平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每一个稀释度应采用两个平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是生存在自然界里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在数十万种以上。与医学最相关的称为医学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大致分以下数种: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及病毒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人类既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一、人类与微生物和平共处,相互制药,相互依存,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在人身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系统、咽喉腔、眼结合膜、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都有大量的微生物的存在,其中一部分为长期寄居的微生物,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而且是必须的。正常菌群是由相当固定的细菌组成,有规律地定居于身体一些特定部位,成为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大约为1014个左右,在长期的 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除正常菌群外,还有一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外籍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正常菌群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1、如菌群之间生物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位粘附, 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通过拮抗作用,抑制并排斥过路菌群的入侵和群集,调整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 2、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3、营养作用,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 大肠埃希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营养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微生物总数检测方法(真菌)

微生物总数检测方法(真菌) 一、检测用培养基配方与培养条件 1.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 配制:以北京路桥PDA培养基为例,按说明上配制需称取培养基4克,加水100毫升。 2. 培养条件:25℃-30℃;时间:72-96小时。 二、检测与计数方法 1. 梯度稀释 称取适量的样品,加入带玻璃珠的三角瓶中,加入100mL的无菌水(无菌水中事先加入了分散剂3—5滴,分散剂可以是吐温,OP—80,用来分散菌团),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吸水均匀后,上旋转式摇床200 r/min充分振荡60 min,,即成母液菌悬液(基础液)。 2. 用10mL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10mL上述母液菌悬液加入90 mL无菌水中,按1:10进行系列稀释,分别得到1:1×101,1:1×102,1:1×103,1:1×104……1:k稀释的菌悬液(每个稀释度应更换无菌移液管,每一个稀释度瓶种应放有适量的玻璃珠,以保证菌液分布均匀)。 3. 加样及培养 取1个适宜的稀释度,用移液枪吸取菌悬液0.1 mL,加至预先制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涂布棒将菌悬液均匀地涂于琼脂表面。此稀释度重复3次,同时以空白作对照,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4. 菌落识别 根据所检测菌种的技术资料,每个稀释度取不同类型的代表菌落通过涂片、染色、镜检等技术手段确认有效菌。当空白对照培养皿出现菌落数时,检测结果无效,应重做。 5. 菌落计数 以出现20—70个菌落数的稀释度的平板为计数标准,分别统计有效活菌数目和杂菌数目。 有效活菌数按式(1)计算,同时计算杂菌数: nm = x kv1/(m0v2) ×10-8或 nv = x kv1/(v0v2) ×10-8(1) 式中: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 细菌学总论 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 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细菌L型。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18页整个一段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各自的概念及功能,一道10分的论述题) 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一道5分的简答题) 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 ②抗酸染色:分枝杆菌一般用抗酸染色,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初染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美兰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呈蓝色。 9、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10、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营养物质、能量、适宜的环境。 11、耐酸之王-结核分枝杆菌;耐碱之王-霍乱弧菌 12、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 ①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 ②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 1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4、吲哚I、甲基红M、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大肠埃希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产气肠杆菌则为--++。 1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致热源、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16、培养基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以下几类: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17、菌落: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菌落分三型:光滑型菌落S、粗糙型菌落R、粘液型菌落M。

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归纳

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归纳 一、选择题 1.一些放久的橘子上,常会长出灰绿色斑块。这些斑块通常是 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枯草杆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青霉的孢子成灰绿色,曲霉的孢子成褐色。 【详解】 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橘子上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等,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时间久了,使其数量大增,形成菌落,使橘子发霉,所以橘子上长出灰绿色斑块主要青霉。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青霉的孢子成灰绿色。 2.人之所以成为地球上“万物之灵”,从行为理论上分析,是人类哪方面行为能力最强所致?() A.捕食行为B.学习行为C.防御行为D.社会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繁殖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等;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由于人的大脑发达,思维敏捷,学习行为的本领较强,所以成为地球上“万物之灵”。 故选:B。 【点睛】 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而人的大脑发达,学习行为越复杂。 3.下列四种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涡虫——背腹扁平,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B.蛔虫——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有口有肛门 C.河蚌——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用气管呼吸,用足运动 D.蚯蚓——身体呈圆筒形,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

微生物实验(湖水中细菌和抗Cu离子的细菌的总数测定,金属抗性细菌的分离、纯化、保存以及菌落形态观察)

实验题目: 湖水中细菌和抗Cu离子的细菌的总数测定, 金属抗性细菌的分离、纯化、保存以及菌落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2. 了解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则。 3. 了解水质评价的微生物学卫生标准,明白其应用的重要性。 4. 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5. 了解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规的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6. 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7. 从湖水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常用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8. 学会接种技术。 9. 观察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形态特征。 10.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达到初步鉴别上述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1、测细菌总数原理:水中的细菌总数越多,说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就越高,水体被污染的程度越重。水中细菌的种属繁多,它们对营养

和其他生长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种培养基在一种条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细菌均能生长繁殖,以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来的菌落,计算出来的水中的细菌的总数实际上是一种近似值。肠道中的绝大多数腐生性和致病性的细菌,可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进行生长。因此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技术来测定水样中的细菌总数基本上能代表水样中细菌的数量。 2、培养基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调整合适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本实验配制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的成分与液体相同,仅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使呈固态。通常加入质量浓度15-20g∕L的琼脂为固体培养基。 3、灭菌原理:本次实验采取加压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加压蒸汽灭菌器是能耐一定压力的密闭金属锅,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包括干热空气灭菌和火焰灼烧灭菌等以干热方法杀死细菌达到灭菌的目的。干热灭菌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的灭菌,也适用于玻璃器皿(如试管、平皿、吸管、注射器)和金属器具(如测定效价的钢管、针头、摄子、剪刀等)的灭菌。干热灭菌的原理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蛋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少,凝固缓慢。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种类及区别 3. 微生物的发展史 4. 医学微生物学概况 教学要求 1. 熟悉微生物的主要特性,原核细胞型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区别 2. 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史及医学微生物的概况 第一篇细菌学 第 1 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内容 6. 细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3. 熟悉紫外线和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 4. 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及其种类、

第 4 章噬菌体 教学内容 1.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2.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教学要求 1. 掌握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转换的概念 2. 熟悉噬菌体的形态与基本结构及复制过程第 5 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内容1.细菌遗传变异的概念 2.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细菌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整合子及噬菌体基因组等3.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突变的后果及实际意义 4.细菌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所致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5.细菌遗传变异在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应用,Ames 试验、遗传工程等教学要求 1.掌握基因转移与重组,包括转化、转导及溶原性转换的概念、转移方式及后果;掌握 F 质粒、Hfr 、R 质粒的特性、转移方式及后果 2.熟悉质粒、转位因子等遗传物质的特性及功能 3.熟悉Ames 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4.了解突变的类型、突变鉴定的经典实验及突变的实际意义 5.了解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 第 6 章细菌的耐药性 1. 抗菌药物的概念及种类 2. 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 3. 细菌耐药的遗传、生化机制及预防耐药的方法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第一节 细菌-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 1.【综合题文】根据图中的漫画回答问题。 2.【答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菌特点的是()。 A.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 B.为单细胞生物 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内没有遗传物质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答】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A正确;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个体,B正确;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C正确;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D错误。 3.【答题】细菌的特殊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质 C.杆状、球状、螺旋状 D.荚膜、鞭毛、芽孢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结构。

【解答】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被称为拟核,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因此A选项和B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杆状、球状、螺旋状是细菌的形状,不属于细菌的特殊结构,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有的细菌外面有荚膜,较厚,有保护作用,有的细菌还有鞭毛,可以摆动,有鞭毛的细菌可以运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故芽孢是细菌为了抵抗外界的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特殊结构,因此荚膜、芽孢、鞭毛都是细菌的特殊结构,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本题选D。 4.【答题】下列不具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 A.青霉菌 B.酵母菌 C.蘑菇 D.大肠杆菌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的结构。 【解答】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酵母菌、青霉菌和蘑菇菌为真菌,有细胞核,ABC错误。 5.【答题】如图是大肠杆菌示意图,分析其细胞结构,联系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论述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展开了战争。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 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 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 10 12 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

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 1000 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

什么是微生物检验

什么是食品微生物检验 吴崇食质12级1班学号:20122629 微生物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机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

广州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单元巩固训练题C卷

广州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单元巩固 训练题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蜘蛛结网B.老马识途C.蜜蜂筑巢D.孔雀开屏 2 . 下列关于蘑菇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蘑菇属于生产者B.蘑菇也是由菌丝集合而成的 C.菌丝可以萌发成孢子D.蘑菇在环境恶劣的时候会形成芽孢 3 .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无机物 B.能分解动植物的落叶、粪便等残留物 C.推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D.把动植物尸体中的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 4 . 大马哈鱼每年到了产卵季节都会游回出生地产卵这种行为属于() A.后天学习行为B.习惯化 C.先天性行为D.先天学习行为 5 .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春天的早晨百鸟齐鸣,其主要目的是() A.向人们展示它的美 B.吸引异性,有利于繁殖 C.吓走敌害 D.寻找食物 6 . 动物依靠各种行为适应环境。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

B.失去雏鸟的红雀给池塘里浮到水面上求食的金鱼喂食 C.大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 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亲的育儿袋里吃奶 7 . 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衣藻B.鼠疫杆菌C.酵母菌D.大肠杆菌噬菌体 8 . 下列有关细菌和病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菌通过芽孢繁殖后代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 D.病毒在所生活的细胞中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9 .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句诗里描写的运动方式是() A.飞行、游泳B.飞行、跳跃C.跳跃、爬行D.飞行、爬行 10 . 酸奶是一种深受大家喜爱的发酵食品,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酸奶。下列会导致失败的操作是() A.A B.B C.C D.D 11 . 夏天我们发现存放在壁橱里的衣物和鞋常常发霉,其原因是() A.低温、干燥B.低温、潮湿C.高温、风干D.温暖、潮湿 12 . 下列各项中,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是() A.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会抓握物体 B.英格兰的大山雀学会偷喝牛奶 C.蚯蚓学会在迷宫中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D.成年黑猩猩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

微生物与人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的关系 微生物,是生存在自然界里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在数十万种以上。与医学最相关的称为医学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大致分以下数种: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及病毒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人类既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一、人类与微生物和平共处,相互制药,相互依存,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在人身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系统、咽喉腔、眼结合膜、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都有大量的微生物的存在,其中一部分为长期寄居的微生物,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而且是必须的。正常菌群是由相当固定的细菌组成,有规律地定居于身体一些特定部位,成为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大约为1014个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除正常菌群外,还有一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外籍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正常菌群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1、如菌群之间生物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位粘附,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通过拮抗作用,抑制并排斥过路菌群的入侵和群集,调整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 2、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3、营养作用,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营养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4、排毒作用,如双岐杆菌能使肠道过多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下降到正常水平,减少内毒素的吸收。 5、抗肿瘤作用,能降解、清除体内的致癌因子,激活体内的抗肿瘤细胞因子等。 6、抗衰老作用,双歧杆菌能刺激肠道产生免疫球蛋白,还能及时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产生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称为微生态平衡,影响其微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外环境因素,也有宿主因素,外环境主要是通过改变宿主的生理功能产生的,如正常菌群,通过产生细菌素,抗生素和其代谢产物,以及争夺营养,空间争夺以阻止过路菌群入侵,保持自身的稳定性。生态平衡时,可以保持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如营养、免疫、消化等。生态失调可因慢性病,癌症,手术,辐射感染,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引起。 二、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动物及植物都是有益的,而且都是必须,如果自然界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植物就不能进行代谢,人类及动物也难以生存。正常情况下人体不会发生感染性疾病。在正常情况下,寄居在人体口腔、鼻腔、咽喉腔以及消化道的菌群都是无害的,而且有的还能抵抗病原微生物。寄居在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还能向宿主提供必须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B12,维生素K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选修课 学年论文题目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摘要:本文通过对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重新定位,阐述了当今人们对微生物的错误理解的一次梳理,。 关键词:微生物、人类健康 正文: 微生物学在它诞生之初,引起全人类关注的焦点也正是这门科学对于防治人类和家畜传染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微生物学家发现了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家畜繁育的病原菌,阻挡或者消灭它们就能防治疾病。由于巴斯德用不可动摇的实验证据否定了生物自然发生的可能,兼之一整套微生物学方法的建立和完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发现病原微生物最频繁的时代,几乎每年都有能导致严重疾病的病原菌被人类缉拿归案。 1.人类生存的头号杀手——传染病 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21世纪,虽然我们能够制服引起一般传染病的微生物,但是,艾滋病和新出现的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还有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例如,世界各地一度似乎销声匿迹的结核病,近年来却死灰复燃,患病率节节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世界每年死亡的5千2百万人中,有3分之一是由传染病造成的。 1.1消灭病原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 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无法统计的经费,但有些疾病的罪魁 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的患者和感染者还在每年成倍增长。人类和病原 微生物的斗争也许是一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战争。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微生物学甚至比 别的学科重要得多,如果人类被病原微生物消灭了,其它科学又有什么意义呢?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经验,但不一定了解为什么会生病。人和动植物都会患病,但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发的。例如血吸虫病是较高等的软体动物引起的,肺 癌多半由环境因素(如吸烟)造成,流血不止的血友病则是遗传性疾病。虽然今天不 是由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例如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等在人类死亡原因中的比 例逐年在增加,然而大量致病微生物却仍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还是人 类死亡的头号杀手。 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即传染病种类繁多。传染病的发生、传播、预防和治疗, 是医学微生物学的任务,也是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 1.2病原微生物简介 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就是病原体生存的场所,我们称为病原体的宿主,病原体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感染。不过人体或动物不像人工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可以让病菌不受限制地肆意生长繁殖,轻易地导致机体死亡。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在发生感染的同时,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这称之为免疫。感染和免疫是一对矛盾,其结局如何,根据病原体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如果宿主足够强壮,可以根本不形成感染;即使形成了感染,病原体也多半会逐渐消亡,于是患者康复;如果宿主很虚弱而病原体很凶猛,则感染扩散,病人将会死亡。除了宿主自身的力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和其它措施的协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多数疾病是可以很快治好的。依靠不断发展的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 G+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异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1 )维持细菌基本形态, 2)抵抗低渗环境, 3)避免外界因素损伤, 4)参与细菌物质交换, 5)与某些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 1.【答题】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而真菌是多细胞生物。()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解答】菌都是单细胞个体,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真菌中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如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蘑菇是多细胞个体,整体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丝等。 2.【答题】抗生素对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提倡大量使用。() 【答案】× 【分析】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 【解答】抗生素虽然能杀死某些致病细菌,但生活中我们要慎用抗生素,因为过量使用不仅会杀死大量人体内有益的细菌,还会使一些有害细菌产生抗药性,故此题说法错误。 3.【答题】夏天买回的肉类,存放时间稍长就会变质,有同学提出将鲜肉放在冰箱冷藏箱中就能延长保存时间。小明为了验证这一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问题: (1)小明提出的探究问题?

(2)甲乙两组实验中所涉及的变量是_________。 (3)鲜猪肉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4)由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5)请你再举一个延长鲜肉保存时间的方法。 【答案】(1).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吗(2).温度(3).微生物的生长繁殖(4).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5).盐渍真空包装烟熏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根据探究食品的腐败原因的实验,可结合表中信息以及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1)由题中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乙两组除了环境温度这个条件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即变量唯一,因此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因此,探究的问题应该是: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吗?(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本方案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温度。(3)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鲜猪肉,并利用鲜猪肉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4)由表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甲组温度低鲜猪肉不变质,乙组温度高猪肉变质,可得出结论: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5)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