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电大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考试必考重点【呕心沥血整理可直接打印】】

2020年电大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考试必考重点【呕心沥血整理可直接打印】】

2020年电大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考试必考重点【呕心沥血整理可直接打印】】
2020年电大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考试必考重点【呕心沥血整理可直接打印】】

电大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考试小抄

名词解释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对被害人或国家、集体造成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1、刑事诉讼:在我国,刑事诉讼是指公检法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

2、刑事诉讼法:国家制定的调整公检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3、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

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

4、被害人:人身财产以及其他权益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

5、自诉人: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

6、送达:公安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手续,将诉讼文件送交诉讼参与人以及有关单位的活动。

7、犯罪嫌疑人在立案侦查和审查阶段中,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

8、被告人是指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或自诉人正式向审判机关提起诉讼,要求审判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人。

9、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10、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依法针对控方面的指控,根据事实和法律,从实体上和程序上,提出有利于被指控人的证据和意见,论证控方的指控不能成立,维护被指控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免受不公正对待和处理的一系列诉讼行为的总合。

11、立案管辖: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

12、审判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

13、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

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制度。

14、诉讼证据:公检法、当事人等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15、证据力:是指证据依法能够成为法律上的证据的资格和条件。

16、证明力:,又称证据的证明能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亦即证据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采性。

17、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

18、书证:就是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的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

他物品。

19、原始证据: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20、视听资料: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储存的信息正经案件情况的资料。

21、直接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22、诉讼证明:诉讼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运用已知的证据和事实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23、证明对象:是指司法人员和诉讼当事人及其律

师在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

24、证明责任: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收集或者提供

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者有利于自己的

主张的责任,否则,应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25、强制措施:公安、检察院、法院机关为了保

证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方

法和措施。

26、拘传: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对未被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依法强制

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27、取保候审: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

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防止其逃

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

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

法。

28、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和公安

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不

得离开指定的区域,依法对其人身自由加以限制并

对其实行监督的一种强制方法。

29、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

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的

紧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

种强制措施。

30、逮捕: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

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

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将其羁押的一种强制

措施。

31、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

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

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者人民检察院所提起的,由

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

题而进行的诉讼。

32、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

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

的程序,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

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

的活动.

33、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

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

制性措施。

34、侦查实验:为了去顶与案件有关的某一事件或

者事实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者怎样发生而按

照原来的条件,将该事件或者事实加以重演或者进

行试验的一种侦查活动。

35、搜查:侦查人员对于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

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和住处和其他

有关的地方进行搜索检查的一种侦查活动。

36、扣押:侦查机关依法强行扣留和提存与案件有

关的物品和文件的一种侦查活动。

37、通缉:是指公安机关通令缉拿应当逮捕而在逃

的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侦查活动。

38、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终结

的案件移送起诉或者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经过审

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

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按照审判管辖

的规定,将犯罪嫌疑人作为被告人提请人民法院进

行审判的一项诉讼活动。

39、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阶段,为了

确定经过侦查终结的刑事案件是否应当提起公诉,

而对侦查机关确认的犯罪事实和证据、犯罪性质和

罪名进行审查核实,并作出处理决定的一项诉讼活

动。

40、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侦查终结移送审

查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不应或不必对犯罪嫌疑

人定罪.从而决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一种诉讼活

动。

41、第一审程序: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的

公诉、自诉人的自诉案件,依法进行第一次审判应

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42、终止审理: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遇到

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导致审判不应当或者不需要继

续进行时候终结案件的诉讼活动。

43、延期审理:是指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足以

影响审判进行的情形时,法庭决定延期审理,待影

响审判进行的原因消失后,再行开庭审理。

44、中止审理: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因为

发生某种情况影响了审判的正常进行,而决定暂停

审理,待其消失后,再进行开庭审理。

45、判决: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处

理决定。

46、决定:公检法在诉讼过程中,依法就有关的诉

讼程序问题所作出的一种处理方式。

47、裁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和判决执行

过程中,对于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案件的实体问题

所作出决定。

48、第二审程序: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人或

人民检察院因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

或裁定而提起上诉或抗诉的案件,依法进行重新审

判的程序。

49、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发生

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或评审决定,在法定期

限内,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

判的活动。

50、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判决和裁定

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并予以纠正的审

判监督行为。

51、行事诉讼期间: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行事诉讼活动所需必

须遵守的时间期限。

52、死刑复核程序:是指对经过普通程序一审、二

审审结后判处死刑的案件,包括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的案件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进行审查

核准的一种特别程序。

53、审判监督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

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

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出并由人民法院进

行重新审判的诉讼程序。

54、诉讼中止:办案机关在立案以后到案件审结的

过程中,因为发生了某种情况而将正在进行的诉讼

暂时停止,待到中止的障碍消除后,再恢复诉讼。

55、执行:公检法及刑罚执行机关等将已经发生法

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内容依法付诸实施以

及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变更执行等问题而进行

的活动。

56、暂予监外执行: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图形、拘役

的罪犯因为出现某种法定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内

执行,暂时将其放到监外由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变

通方法。

57、证明标准:是指法律要求公安司法人员运用证

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

★案例分析题

1.某国有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李立因公司偷税

100余万元于1999年8月1日被虹桥区人民检察

院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经法庭审理,认为该公

司的行为已构成偷税罪,判处被告人李立有期徒刑

3年,缓刑3年,对该公司判处了罚金。区检察院

认为一审法院对被告人李立量刑过轻,直接向二审

法院提交抗诉状,提起抗诉。李立未上诉。二审法

院经不开庭审理后,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正确,但量刑过轻,裁定撤销原判,改处被告人李立有期徒刑5年。

请回答:该案中人民检察院、二审人民法院有哪些程序不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1.(1)虹桥区检察院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做法违法。刑事诉讼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院没有经过原审人民法院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做法违法。(2)二审人民法院对于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不开庭审理是违法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故二审人民法院对于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不开庭审理是违法的。(3)二审法院用裁定撤销原判的做法不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规定,原判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是量刑不当,应当改判.二审法院用裁定撤销原判,改处被告人李立有期徒刑5年的做法不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2.被告人李某,1980年出生。1997年5月7日晚在一路口抢走了下班女工的提包时被抓获,后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该案于6月20日由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在法庭审理前,县人民法院认为应对李某实施逮捕,于是派法警将其逮捕归案。?月15日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在庭审过程中,李某嫌辩护律师辩护不力,拒绝其继续辩护,要求自行辩护获得合议庭批准。法庭经审理认为李某构成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判决生效后,县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判决有误,李某应定抢劫罪,遂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区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请回答:本案中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有哪些程序不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1)人民法院认为应对李某实施逮捕而派法蒈将其逮捕归案是错误的.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2)庭审过程中,李某拒绝辩护律师的辩护并要求自行辩护时,法庭批准了其要求是错误的。因为李某是未成年人,依法必须有人为其辩护,人民法院应当要求李某另行委托辩护人或为其另行指定辩护律师.(3)县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判决有误而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是错误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应当由县捡察院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案例1. 张某、王某、李某共同诈骗一案由县检察院提起公诉,县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审查后认为,案件事实不清,需要补送材料,遂决定将案件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检察机关补充侦查后再起诉。一审法院经过审理,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8年,王某有期徒刑5年,李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一审宣判后,王某、李某、张某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不当,裁定撤销原判,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一审法院由原合议庭成员对案件重新审理后,改判张某有期徒刑5年,改判王某有期徒刑3年,李某维持原判。

请回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案在诉讼程序上存在哪些错误?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1)县人民法院在审查后将起诉书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是错误的。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审查后,对于不符合规定需要补送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察院在三日内补送。(2)二审法院经过审理后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是错误的。刑

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

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

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

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3)原一审法院由原合

议庭进行重审是错误的。(2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

九十二条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

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

1.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哪些?

答:(1)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

和裁定。(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包括中级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切判决和

裁定。(3)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判

决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核准的死刑判决。(4)最

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

2、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有哪些?

(1)申请回避;(2)自行辩护和委托辩护;

(3)有权参加法庭调查;(4)有权参加法庭辩论;(5)有权

向法庭作最后陈述;(6)有权提起上诉;(7)有权提出

申诉;(8)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3.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有哪些?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

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入侵犯自己人

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

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4)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而向人民法院

起诉的案件。

1.试述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权利。答:(1)有权

自行委托辩护人(2)参加法庭调查;(3)参加法庭辩论(4)

有权向法庭作最后陈述(5)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

诉人提出反诉(6)有权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

决、裁定提起上诉;(7)有权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

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法提出申诉

2.刑事诉讼中的反诉应具有哪些条件?

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的自诉

人;(2)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自诉人指控自诉案件

被告人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的行为;(3)反诉的案件应

当是人民法院依法可以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4)反诉

只能在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宣告判决前提起。

3.试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及其在适用上应受的限

制。

答: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

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

由改判加重原判决确定的刑罚。上诉不加刑原则在适

用上受到限制有:如果是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

诉人提出上诉的件,或者在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同

时,人民检察院、自诉人也提出抗诉、上诉的,则不

受此项限制,可以加重原审判决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

2、简述刑事诉讼职能的含义。

答:其含义有:①侦查职能;②控诉职能;③辩护职

能;④审判职能;⑤执行职能;⑥协助诉讼职能;⑦

诉讼监督职能。

3、现代刑事诉讼职能的基本结构和原则是什么?答:

(1).控审分离(2).控辩对等(3).审判中立

4、简述外国行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答:一、司法

独立原则二、无罪推定原则三、控审分离原则四、平

等对抗原则五、诉讼迅速原则六、有效辩护原则七、

禁止重复追究原则八、适度原则

5、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哪些?答:一、加

强惩罚犯罪,同时重视保障人权;二、建立公、检、

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诉讼制度;

三、确立了一系列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诉讼

原则;四、实行职权主义与当事人相结合的诉讼模式;

五、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权;六、

规定了一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

9、简述自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权利义

务。答:权利:向人民法院直接提出自诉和委托诉讼

代理人;申请撤回自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被告

人自行和解;作为原告人出席法庭参加法庭审判和同

被告方辩论;申请回避;提出上诉;对生效判决裁定

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判等。

义务:负有举证责任;应当亲自参加诉讼。自诉人经

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

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10、对哪些人可以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

者人民法院处理?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3条的规定,任何公

民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都可以立即扭送人民法院,人民

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处理: 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

后即时被发觉的; 2.通缉在案的;3.越狱逃跑的; 4.正在

被追捕的.

11、简述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特点。

答: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

准则,包含着丰富的诉讼原理,体现了刑事诉讼活动

的基本规律。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刑事诉讼法明确

规定的法律原则具有法律效力。3.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一般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对所有参加诉讼的国家

机关和个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2、简述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含义。

答:分工负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分别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职

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不可混淆也不可代替。

互相配合: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

应当用力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

互相制约: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分工负责、互

相配合的基础上,不仅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

对其机关发生的错误和偏差应予以纠正,对重要的刑

事诉讼活动或措施,有其他机关予以把关,已达到互

相牵制、互相约束的目的,防止权力的滥用导致司法

腐败。

13、简述公开审判原则。答:根据《宪法》第125

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

外,一律公开进行。”和《刑事诉讼法》第11条中规定: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

开进行。”这一原则进行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有关个

人隐私和未成年案件不公开审理外,其宣告判决一律

公开进行。

14、简述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

法行事原则。

答:1.只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有权

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其他机关、团体和个

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利。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行使职权,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

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三机关只能分别行

使各自的职权,不能混淆或相互取代。

15、简述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不追究

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

或则终止审判,或者宣告无罪。即:1.情节显著轻微、

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罚告诉才处理的犯

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15、试列举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答:1.贪

污贿赂犯罪。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3.国家

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

主权利的犯罪案件。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

实施的重大的犯罪案件,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

才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16、试列举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答(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18、我国确定管辖的原则有哪些?

答:1.依法管辖的原则2.准确及时的原则3.便利诉讼的原则4.维护合法权益的原则5.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19、试述回避的理由。

答: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但是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5.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的。

21、试述辩护人享有的诉讼权利。

答:(1)职务保障权。(2)阅卷权。(3)会见、通信权。(4)调查取证权。(5)提出辩护意见权。(6)获得出庭通知权。(7)出庭辩护权。(8)拒绝辩护权。(9)要求公安、司法机关对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10)其他诉讼权利。

22、什么是强制措施?强制措施与刑罚、行政处罚的区别有哪些?

答: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与刑罚的区别:1.性质不同。2.法律根据不用。3.适用主体不同。4.适用对象不同。5.使用时间不同。6.稳定程度不同。7.法律后果不同。

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1.性质不同。2.法律依据不同。

3.适用主体不同。

4.适用对象不同。

5.稳定性不同。23、试述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条件。

答:取保候审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取保候审在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使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虽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监视居住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使用条件相同,凡是适用取保候审的,也能适用监视居住,但是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不用同时并用,只能择其一而用之。

24、试述逮捕的条件。

答: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事逮捕的证据条件。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犯罪,这事逮捕的罪责条件。

3.有逮捕必要,这事逮捕的社会危害性条件。在具备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才能依法逮捕。

25、保证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与本案无牵连。(2)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3)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4)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26、试述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答:1.合法性原则 2.必要性原则3.相当性原则 4.适时改变原则5.人道原则

27、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是什么?答:与行政拘留的区别:1.法律性质不用。2.法律根据不同。3.适用对象不同。4.羁押期限不同。

与司法拘留的区别:1.适用对象不同。2.有权采用的机关不同。3.与判决的关系不同。4.期限不同29、试述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

答:1.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须以刑事诉讼为前提。2.

被害人或国家、集体的损失时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

的。 3.被害人或国家、集体的损失必须是物质损失。

4.有赔偿请求权人在行事诉讼中提出了赔偿要求。

30、简述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答:概念: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

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包括:1.物证、书

证;2.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供述和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笔录;7.视

听资料。

特征:证明力和证据能力。

31、完全依靠间接证据定案应当遵循哪些规则?

答:1.应审查间接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

只有客观存在的、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且为法律

容许的证据方可采用。

2.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即有关犯

罪时间、地点、过程、手段、工具、后果、目的、动

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等,都有相应的

证据证明。

3.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之

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如有矛盾必须得到合理

地排除。

4.间接证据的证明体系必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得

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确凿无疑的

32、简述公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答:公诉案件证明责任的承担,主要由控诉方

承担证明责任,例外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才承

担证明责任。即由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承担证明责

任。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但

是在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时,则需要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

33、简述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职权。

答:1.对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立案、

侦查、预审。 2.对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

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权进行拘留,对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依法批准或决定的拘留、逮捕分则执行。3.

对于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剥脱政治权利、宣告缓刑、

假释的犯罪及有关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犯罪,由

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监督或考察。

35、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有哪些?答:1.没有正确

的来源或者来源不明的传说、文字材料,不能作为定

案的根据; 2.只有在原始证据不能取得或者确有苦

难时,才能用传来证据代替; 3.应当收集和运用距原

始证据最近的传来证据 4.如果案件只有传来证据而

没有原始证据,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

36、立案有哪些条件?

答:1.有犯罪事实。这是立案的事实条件,也是

立案的首要条件。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是立案的罪责条件

3.符合

管辖的规定。这是立案的管辖权条件。

37、简述控告人对不立案的救济措施。

答:1.控告人如果对司法、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不

服,可以申请复议。

2.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除申请复议外,也可不经复议

而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人民检察院予以监督,或者

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8、试述简易程序法庭审判的特点。答:1.审

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2.公诉案件检察人员可以不出

庭。 3.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程序简化。 4.应当在

受理后20日内审结。

39、简述侦查阶段律师对犯罪嫌疑人帮助的内

容。

答:(1)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

名。(2)会见犯罪嫌疑人,向其了解有关案件

的情况。(3)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4)

代理犯罪嫌疑人提出申诉和控告。(5)为被逮捕

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40、简述补充侦察的种类。

答:(1)审查逮捕阶段的补充侦查。(2)审查起诉

阶段的补充侦查。(3)法庭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

41、简述通缉概念和条件。

答:通缉是指公安机关通令缉拿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

罪嫌疑人的一种侦查活动。

条件:1.实质条件,罪该逮捕或者犯有依法应该逮捕

的罪行2.形式条件,有证据证明确已逃跑。

42、简述侦查终结的条件。

答:1.犯罪事实查清2.证据确实,充分3.犯罪的性质

和罪名认定正确4.法律手续完备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

责任。

43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内容是什么?答:1.犯罪事

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

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2.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

究刑事责任的人。3.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4.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5.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44、人民检察院决定提起公诉的条件。

答:(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2)证据确实、

充分;(3)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45、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的条件是什么?

答:1.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

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已过追

诉时效的; 3.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经特赦令免除刑罚

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

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

法律规定免予刑事责任的。

46、试述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答: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

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包括一罪和数罪),事实清

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

的。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

的轻微刑事案件。

47、试述自诉案件的范围和条件。

答:范围: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

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

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条件:1.《刑事诉讼法》第176条和司法解释规定的

可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 2.属于本院管

辖的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诉的; 4.有明确的被告

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51、简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

含义: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

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原判决确定的刑罚。

如果是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

件,或者在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同时,人民检察院、

自诉人也是提出抗诉、上诉的,则不受此项限制,可

以加重原审判决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

52、试述两审终审制的含义。

答:是指一个案件经过第一审人民法院审判后,

如果有关的当事人或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对第一审

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裁定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

提出上诉或抗诉,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第二

审程序的审理,并重新作出判决或裁定。经第二审人

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一经

宣告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提出抗诉。简要地说,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次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请您删除一下内容,O(∩_∩)O 谢谢!!!2015年中央电大期末复习考试小抄大全,电大期末考试必备小抄,电大考试必过小抄Shanghai ’s Suzhou Creek has witnessed much of the city ’s history. Zhou Wenting travels this storied body of water and finds its most fascinating spots. Some lucky cities can boast a great body of water, like

London with the river Thames and Paris with the river Seine. Shanghai is privileged enough to have two great bodies of water: Huangpu River and Suzhou Creek.Huangpu River became famous when colonists established clusters of grand buildings on its banks on what became known as the bund. Today, the bund overlooks the breathtaking skyline of Lujiazui financial

district. Shanghai ’s other body of water, however, Suzhou Creek, has been somewhat overshadowed. Suzhou Creek links the inland c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with Shanghai. When the British colonists, who arrived in the city after it was opened as a commercial port in 1843 found they could reach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via the creek, they named it Suzhou Creek. Thanks to its location, a large

amount of cargo and travelers were transported via the creek before rail links were established. But after a century of being utilized as a waterway to transport goods and labor, the creek grew dark and smelly. Industrial factories were established along the banks. In the 1990s it became a key task of the city government to clean the creek. Suzhou Creek, which snakes 17 km from the iconic Waibaidu Bridge downtown to the outer ring road in west Shanghai, maps the changing periods of the city ’s history, including the imprints of the concessions, the beginn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in people ’s living conditions. Where the Bund began

In-between the shopping street of East Nanjing Road and the Bund, are a cluster of streets that give me the illusion that I am no longer in modern Shanghai. The streets are narrow and old and criss-cross each other. Any old residential house may turn out to be a former office of the British, constructed in the 1880s. Pawnshops and

hardware stores that are hard to find elsewhere, are plentiful here. This area, at the confluence of Huangpu River and Suzhou Creek, is called the Bund Origin. Countless tour buses stop at the site every day and visi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get off to see this place,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oncessions in the city. It all started in 1872, when the former British Consulate General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Bund began its

transformation into an the financial street of the East. Now the site of the former consulate is called “No 1 Waitanyuan ”, which translates to “the Bund Origin ”, to honor its beginnings. The entire complex of this historical site comprises of five buildings, the former British Consulate

General, the official residence of the consul, the former Union Church, the church apartments and the former Shanghai Rowing Club. The size of the courtyard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four standard soccer fields. The building of the former consulate is a two-storey masonry building on an H-shaped plan in typical English renaissance style. The building is designed with a five-arch verandah on the ground floor with a raised terrace facing the garden, while the facade features an entry portico beneath a colonnaded loggia. It has been turned into a caf é where dinner and afternoon tea are available. Visitors can choose to sit indoors or outdoors to enjoy the magnificent gardens with nearly 30 ancient trees.

Yuanmingyuan Road behind the complex is also a historical site. The road has been revamped as a pedestrian shopping street and high-end brands have seized the best spots. Altogether, 14 old buildings, including those used for offices and residences constructed during 1920s and 1930s, remain. Today, it is a popular location for commercial fashion photo shoots. New Tian ’an Church, or Union Church, stand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Yuanmingyuan Road and Suzhou Creek. The church, designed in the style of the English countryside, has a capacity of 500 people. It was very popular during the concession period but

was converted into factory offices after 1949. The

church we see today is a replica, the original

burned down in 2007. There used to be an outdoor swimming pool,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Shanghai, beside the church but has been filled-in and is now a small garden. Bridge of romance There is perhaps no other place that ’s more representative of Shanghai than this bridge, which appears in quite a lot of movies about the city. Dozens of couples visit every day to pose for their pre-wedding photos on the bridge where Suzhou Creek begins and interconnects with Huangpu River. This is Waibaidu Bridge, or the Garden Bridge. The

soon-to-be-wed couples pose in splendid attire on the bridge, leaning against the

railing or sitting on the wooden floor. Some even risk walking into the middle of the road to get the perfect shot.Colorful lights illuminate the bridge throughout the night, making it a picturesque place for pre-wedding

portraits and lovers to meet. Constructed in 1873 and designed by a British

company, the 106-meter-long bridge was the first-ever major bridge in Shanghai. In 1856, the first large wooden bridge, Wells Bridge, was built over Suzhou Creek but the bridge toll led to complaints from citizens. So 17 years later, another

wooden bridge, which did not require tolls,

was built. People called it Waibaidu, which means “going across for free ”. The bridge was

renovated as a steel truss structure in 1907.

Because nearly 40 bridges have now been built over Suzhou Creek, the bridge is no longer a traffic artery but is more of an observation deck for tourists. It is a tradition in Shanghai for a grandmother to walk across a bridge with their grandchild when he or she reaches one month. This represents that the newborn has overcome all the twists and turns and its journey will be safe and smooth throughout his or her life. "Waibaidu Bridge is always the best option because it ’s the icon of Shanghai. The picture of my daughter when she was a baby held by her grandmother was also taken here. It ’s like a family tradition," says Wang Xuefen, a Shanghai native who has a newborn grandson. Changning Riverside There is a 5-km stretch of waterfront by Suzhou Creek in Changning district on Changning Road from the intersection of Hami Road to Jiangsu Road. It has become a popular place to take a walk and sunbathe on the lawn. There is an overpas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Changning Road and Gubei Road for people to enjoy the view of the creek and a 3-km plastic runway on both sides of Changning Road, which attracts people of all ages, Chinese and expat. "Jogging on the two sides gives a different feeling because the north side is next to the creek, and the south side is adjacent to the residential highrises, which is like jogging in the jungle," says Xiao Xu, a 27-year-old woman who lives nearby. The riverside used to be completely different. Dozens of textile mills, chemical plants and machine manufacturing

factories were set up along the creek in the 1920s. They brought industrialization but also pollution. From the 1930s the creek could no longer be used as a source for tap water, and no living fish or shrimp could be found. "Suzhou Creek in my memory is dark and smelly. I used to go to the riverbank to watch the sewage disposal running

out from the chemical plants 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We

didn ’t know it was

pollution. We thought it was a red waterfall," says Huang Qi, a 57-year-old Shanghai resident. "So the residential houses along the creek were unpopular, and only migrants with low incomes would live in that area," she says. However,

things have changed. The plants were closed and

turned into riverside parks and the apartments in the new highrises, especially those facing the creek, are much sought after.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This is the famous former Saint John ’s University, China ’s first-ever

modern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stablished by missionari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1879. The buildings combine Chinese and Western elements. Address: 1575 Wanhangdu Road, Changning district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 After you leave the university from its east gate you will enter a shabby neighborhood that retains its original look. The alleys are narrow and the

houses are overcrowded. Some things have not changed for many generations, such as raising chickens at home. Address: West Guangfu Road Moganshan Road This is an artsy street that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among artists and

fashionistas in recent years. Graffiti covers the walls on the winding street, where you can find a cluster of art galleries and creative industry offices. Sihang Warehouse Four banks jointly fund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warehouse, so it is named sihang, or four banks. The warehouse, built in 1931, was used for the storage of food, first-aid supplies and ammunition during the years of war. The building, which is also a masterpiece left by the Hungarian architect Laszlo Hudec in the 1930s, has been recently transformed into a center of creative industry workshops. Address: 1 Guangfu Road, Zhabei district

(2020年整理)电大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doc

学海无涯 试卷代号: 8637 座位号 电大分校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6、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 7、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盗窃罪定罪处罚。 &串通投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投标人和招标人 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 题号-一- -二二三四五总分得分 9、故意伤害(致死)罪,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 意伤害(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在于两者的 10、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抢劫罪。 11、渎职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 玩忽职守渎职财产。 伤害故意,对死亡结果过失。故故意的内 容不同。 利用职务方便实施渎职行为和 得分评卷人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 、犯罪构成 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 所必须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主体、客体。 2、疏忽大意的过失 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 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3、行贿罪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4、洗钱罪 一般主体(单位或个人)明知是毒品、走私、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收益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得分评卷人 、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2、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________ 。 3、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行法定原则、罪行相话应原则、—原则。 4、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诰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5、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少试题第!语法错误,*页(共4页) 得分评卷人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1、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 A遗弃罪B抢劫罪C故意杀人罪D强奸罪 2、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A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B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C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D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中断犯罪的。 3、()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聋人B哑巴人C盲人D醉酒的人 4、甲开车故意将多人撞死的行为构成了()。 A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重大交通事故罪 5、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肥抓过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钱, 并骂:“不象活,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王某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抢夺罪C诈骗罪D招摇撞骗罪 6、间谍罪的主体可以是()。 A中国公民B外国公民C无国籍人D反动组织 得分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何为正当防卫?其构成要件如何?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 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3分) 构成条件:(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 侵害;(2)针对不法侵害行为;(3)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4)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5分) 《※※※※少试题第2页(共4页)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码:2108; 课程代码:01711; 适用专业及层次:法学专科; 课程考核: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单项选择题 1.王某驾车时不小心将李某撞至马路边沿上,李某当即失血休克。王某怕被人发现,忙驾车逃离。结果李某失血过多死亡。对王某的行为应当以(B)论处。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交通肇事罪 C.故意杀人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2.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ABCD)。 A.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B.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 C.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 D.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3.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实施的危害行为不同 B.使用的手段不同 C.造成的危害结果不同 D.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 4.某甲为某车站存包处职员。某乙存包后离去,却将手提公文箱遗忘在存包处,某甲即将该箱藏匿。当某乙返回寻找时某甲拒不承认并拒不交出。某甲的行为构成(D)。 A.贪污罪 B.盗窃罪 C.职务侵占罪 D.侵占罪 5.某仓库被盗时,吴某正与刘某等人一起吃饭,没有作案时间。但当侦查人员向刘某调查时,他却谎称当时吴某并未与自己在一起,以致公安机关将吴某作为重点嫌疑对象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刘某的行为(B)。 A.构成诬告陆害罪 B.构成伪证罪 C.构成妨害作证罪 D.不构成犯罪 6.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有(ACD)。 A.个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 B.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 C.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数额较大的 D.个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7.滥用职权罪的主体通常是指(A)。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国家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行政执法人员 二、填空题 8.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包括____的生命健康和____安全。 不特定多数人重大公私财产(注:次序错误者不得分) 9.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应当依照____定罪____处罚。 伪造货币罪从重 10.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____、____,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各种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被保险人受益人 11.犯非法拘禁罪,具有____、____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 殴打侮辱 12.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____的,以绑架罪论处。 婴幼儿 13.转化型抢劫罪行为人使用暴力的目的在于____、____或者毁灭罪证。 1

2016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108 课程代码:01711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选择题 1.王某驾车时不小心将李某撞至马路边沿上,李某当即失血休克。王某怕被人发现,忙驾车逃离。结果李某失血过多死亡。对王某的行为应当以(B)论处。 A.过失致人死亡罪B.交通肇事罪 C.故意杀人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2.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ABCD)。 A.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B.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 C.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 D.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3.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实施的危害行为不同 B.使用的手段不同 C.造成的危害结果不同 D.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 4.某甲为某车站存包处职员。某乙存包后离去,却将手提公文箱遗忘在存包处,某甲即将该箱藏匿。当某乙返回寻找时某甲拒不承认并拒不交出。某甲的行为构成(D)。 A.贪污罪 B.盗窃罪 C.职务侵占罪D.侵占罪 5.某仓库被盗时,吴某正与刘某等人一起吃饭,没有作案时间。。但当侦查人员向刘某调查时,他却谎称当时吴某并未与自己在一起,以致公安机关将吴某作为重点嫌疑对象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刘某的行为(B)。 A.构成诬告陷害罪B.构成伪证罪 C.构成妨害作证罪 D.不构成犯罪 6.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有(ACD)。 A.个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 B.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 1

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1)》2019年秋期期末考试试题完整版

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1)》2019年秋期期末考试试题完整版 说明:试卷号:2107 课程代码:01708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AD)。 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 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2.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D)。 A.聋哑人和盲人 B.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 C.生理醉酒的人 D.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A)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的时间、地点 D.犯罪的方法 4.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B)的犯罪。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5.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 A.行为犯 B.危险犯 C.结果犯 D.举动犯 6.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C)处罚。 A.从轻 B.减轻 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 7.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A)。 A.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

C.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8.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BD)。 A.确有悔改B.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没有故意犯罪 二、填空题 9.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强制性最为严厉 10.我国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国家工作人员军人 11.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判处刑罚。 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12.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__________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__________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 可能放任 13.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______处罚。 免除 14.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15.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人终身自由,实行__________的刑罚方法。 强迫劳动改造 16.缓刑考验期限应从一____之日起计算。 判决确定 17.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是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 吸收(原则)并科(原则) 18.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犯罪分子。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三、名词解释

2020年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库 24? 发现后及时拆除。临近芒果收获季节时,因有人数次潜入芒果园偷摘芒果,胡某极为愤怒,便重新安装了电网并通上了电。? ????5月9日晚7时许,××农场职工子弟王某饭后出门散步,途经胡某的芒果地旁边时,不慎触到胡某安装的电网,即刻被电击倒地。刚好路过该地的龙某见状,立即大声呼救,并上拉扯王某,也被电击倒。附近群众闻声赶到现场,切断电源,并将龙某和王某送往医院抢救。王某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龙某半月后痊愈。?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评分要点:? (1)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对其行为应当按照(间接)故意犯罪定罪处罚。(2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4分)? ????(3)胡某明知安装电网后可能致人触电伤亡,但其却臵他人安危于不顾而私自安装电网,以致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完全符合

故意犯罪的构成特征,应当按故意犯罪定罪处罚。(4分)? ????(4)胡某私自安装电网的行为,主观上并非希望致人伤亡,而是对于他人伤亡与否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因而其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而非直接故意。(4分)? ????(5)胡某安装电网后并未采取任何防止他人触电的措施,因而其心理态度不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2分)?25.案情:? ????陈某,男,46岁,某校教师。? ????吴某,男,18岁,陈某的外甥,无业。?????朱某,男,17岁,无业。? ????陈某因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在外地的吴某找个人来干掉许某某,并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3000元钱。2009年6月到9月间,陈某带着吴某、朱某数次观察了许某某的办公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二人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另外给吴某1000元作为往返路费。2009年9月22日下午,吴某与朱某进入许某某的办公室。吴某搂住许某某的颈部,朱某用螺纹钢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吴某又用螺纹钢猛击许某某头部等处,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吴某、朱某从陈某处拿到钱后潜逃。? ????请运用刑法总论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陈某、吴某、 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评分要点:? (1)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2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

2020年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汇打印版

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汇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6分) 1、B 2、C 3、B 4、C 5、C 6、A 7、D8、B 1、一般预防的对象是[] A、犯罪分子 B、社会上有可能实施犯罪 的不稳定分子 C、人民群众 D、一切人 2、中国刑法分则把犯罪 分为十类的依据是[] A、犯罪主观方面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一般客体 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罪和生产、销售假药罪之间,存 在[]关系 A、想象竞合 B、法条竞合 C、牵连 D、吸收 4、某个资公司会计王某涂改帐目,将公司巨额资金据为已有.王某的行为构成[] A、贪污罪 B、侵占罪 C、职务侵占罪 D、挪用资金罪 5、陈某盗窃数千元现金后,怕被公安机关抓获,在失主发现前,把钱放回原处.陈某的行为属[]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负刑事责任 6、一人贩子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对该妇女实施了强奸,其行为构成[] A、拐卖妇女、儿童罪 B、拐卖妇女、儿童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 C、强奸罪 D、以上都不对 7、中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8、某甲和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半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意表示 D、不构成犯罪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以及对什么人具有效力. 2、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 问题. 3、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及 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4、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5、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她人财物或她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BCABCBCABCDACBC 1、在下面刑种中,属剥夺自由的刑罚方法有[]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死刑 2、下面哪些情况属于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A、行为地在中国,但结果地不在中国 B、行为地不在中国,结果地在中国

2020年电大刑法学()考试期末重要知识点

刑法学(1) 填空题 1.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 理解释)。 2.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行法定原则)、(使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 解决。 4.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的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 5.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不负完全刑事责任;(年 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 7.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8.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9.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 轻处罚)。 10.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 11.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12.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危害社会行为)。 13.(同类客体)是刑法对犯罪行为进行科学分类的基本依据。 1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处罚。 16.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教唆者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7.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18.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 19.王某因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分别被判处死刑和有期徒刑6年,判处罚金 5万元。决定执行刑罚时,应当采取(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20.犯罪行为又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1.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所犯罪行)和(承担 刑事责任)相适应。 22.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熟人原则)、 (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的合理因素。 23.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24.以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为标准,共同犯罪分为(事前有通谋)和(事 前无通谋)。 25.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26.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 原则。 27.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和假释。 28.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29.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 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30.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 员”。这种情况属于(立法解释)。 31.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 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32.一行为触犯数个刑法条文、数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一罪的情况,在刑法 理论上称为(想象竞合犯)。 33.死刑不适用于(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34.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5.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性质)决定罚金数额。 36.虽然犯罪分子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 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重时,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内判处刑罚。 37.法定最高刑为10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期限为(15年)。 38.在我国,有权对刑法规范的含义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 和(最高人民检察院)。39.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40.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强奸、抢劫、放火……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1.(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间歇期)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2.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 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因而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刑法理论上成为意外事件。 43.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大损失), 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44.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 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4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46.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基本上是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同时兼采(吸收原则)和(并 科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47.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48.管制的最低期限是(3个月)。 49.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没有故意犯罪)。 缓刑不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构成累犯)的犯罪分子。 名词解释: 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反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2.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3.刑法体系: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4.刑法解释: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5.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6.学理解释: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专家学者从学理上 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7.司法解释:是由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8.罪刑法定原则:行为之定罪处刑,以行为时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 9.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相适应。 10.刑法空间效力: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 11.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 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 12.属人原则: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 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13.保护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不论犯罪 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内还是外,都适用。 14.普遍原则:以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 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还是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15.刑法溯及力: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判尚未确定的行为是 否适用的问题。 16.从旧原则:按照行为时的旧法处理,新法没有溯及力。 17.从新原则:按照新法处理,新法有溯及力。 18.从新兼从轻原则:新法原则上有溯及力,但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刑较轻的, 则按旧法处理。 19.从旧兼从轻原则:新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刑较轻的, 按新法处理。 20.犯罪构成: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其程度,而为该待业 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1.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是行为构成犯 罪的必备要件之一。 22.一般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 23.同类客体: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 部分或某一方面。 24.直接客体:指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危害的我因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 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25.犯罪对象:指犯罪待业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具体物。

电大期末考试 最新备考题库 刑法学(精选)

一、单选 1、我国刑法确立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C )。 A、(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罪刑相适应原则;(3)有罪推定原则 B、(1)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2)有罪推定原则;(3)罪刑法定原则 C、(1)罪刑法定原则;(2)罪刑相适应原则;(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1)罪刑法定原则;(2)罪刑相适应原则;(3)无罪推定原则 2、我国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 B )上一律平等。 A、定罪量刑 B、适用法律 C、量刑幅度 D、自由裁量 3、“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这句话体现了《刑法》的( A )原则。 A、罪刑法定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罪责自负原则 4、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 C )相适应。 A、所犯罪行 B、承担的刑事责任 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D、危害后果 5、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A )内犯罪的,也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船舶或者航空器 B、船舶 C、航空器 D、船舶或飞机 6、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B )。 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 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7、犯罪的( C )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A、行为或者客体 B、主体或者客体 C、行为或者结果 D、行为和管辖 8、施某,男,美国人,系该国政府一职员,2001年5月14日以旅游者的身份来中国旅游,6月3乘坐中国某航空公司航班飞机飞往新加坡途中,因琐事而与邻座一意大利人发生争执,遂用航班上将对方右眼刺伤致失明。关于本案是否可适用我国刑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本案的犯罪行为人是外国人,受害人亦为外国人,依照属人管辖原则不适用我国刑法

中央电大 本科 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

1、犯罪构成 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主体、客体。 2、疏忽大意的过失 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3、行贿罪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4、洗钱罪 一般主体(单位或个人)明知是毒品、走私、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收益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1、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2、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3、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行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5、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6、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 7、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盗窃罪定罪处罚。 8、串通投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投标人和招标人。 9、故意伤害(致死)罪,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伤害故意,对死亡结果过失。故意伤害(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故意的内容不同。 10、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抢劫罪。 11、渎职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方便实施渎职行为和的玩忽职守渎职财产。 1、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 A遗弃罪 B 抢劫罪C故意杀人罪D强奸罪 2、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A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B 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C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D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中断犯罪的。 3、()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聋人B哑巴人C盲人D醉酒的人 4、甲开车故意将多人撞死的行为构成了()。 A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重大交通事故罪 5、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肥抓过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钱,并骂:“不象活,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王某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抢夺罪C诈骗罪D招摇撞骗罪 6、间谍罪的主体可以是()。 A中国公民B外国公民C无国籍人D反动组织 1、何为正当防卫?其构成要件如何?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3分) 构成条件:(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2)针对不法侵害行为;(3)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4)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5分) 2、何为累犯?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是什么?累犯应如何处罚? 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3分)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有: (1)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2)前罪后罪都必须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所判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3分) 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2分) 3、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 (1)直接客体不同,后者只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前者除财物所有权外,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3分)

电大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试卷代号:8637 座位号 电大分校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犯罪构成 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主体、客体。 2、疏忽大意的过失 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3、行贿罪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4、洗钱罪 一般主体(单位或个人)明知是毒品、走私、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收益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犯罪具有 社会危害 性、刑事违法 性、应受惩罚 性。 2、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 从旧兼从轻原则 。 3、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罪行法定 原则、 罪行相适应原则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则。 4、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 准备工具 、 制造条件 的,是犯罪预备。 5、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 首要分子 ,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6、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 过失 。 7、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 盗窃 罪定罪处罚。 8、串通投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 投标人 和 招标人 。 9、故意伤害(致死)罪,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 伤害故意 ,对死亡结果 过失 。故意伤害(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在于两者的 故意的内容 不同。 10、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 抢劫 罪。 11、渎职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方便 实施渎职行为和 的 玩忽职守 渎职财产。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1、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 )。 A 遗弃罪 B 抢劫罪 C 故意杀人罪 D 强奸罪 2、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 A 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B 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C 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D 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中断犯罪的。 3、(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 聋人 B 哑巴人 C 盲人 D 醉酒的人 4、甲开车故意将多人撞死的行为构成了( )。 A 杀人罪 B 交通肇事罪 C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 重大交通事故罪 5、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肥抓过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钱,并骂:“不象活,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王某的行为构成( )。 A 抢劫罪 B 抢夺罪 C 诈骗罪 D 招摇撞骗罪 6、间谍罪的主体可以是( )。 A 中国公民 B 外国公民 C 无国籍人 D 反动组织

2020年1月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108 课程代码:01711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选择题 1.王某为报复上司刘某,趁刘某一人值班时在其所在店铺浇上汽油点着,致使刘某被烧成重伤,店铺被烧掉大半,损失巨大。幸扑救及时,隔壁店铺未受损失。王某的行为构成 (D) A.故意杀人罪 B.故意毁坏财物罪 C.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D.放火罪 2.下列犯罪中,其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属于洗钱罪犯罪对象的是(ABD)。 A.信用卡诈骗罪 B.保险诈骗罪 C.合同诈骗罪 D.贷款诈骗罪 3.信用卡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有(ABCD)。 A.使用伪造的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 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C.冒用他人的信用卡 D.恶意透支 4.刘某为追讨李某所欠五万元货款,设计将李某骗至某处扣押,然后打电话给李妻,称交清十万元后放人,否则就砍掉李某一只手。二天后,李妻交给刘某十万元,刘某遂将李某释放回家。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以(A)论处。 A.绑架罪 B.非法拘禁罪 C.敲诈勒索罪 D.抢劫罪 5.下列人员中,可以成为刑讯逼供罪犯罪主体的有(ABD)。 A.公安机关的刑侦人员 B.检察机关的检察人员 C.纪检机关的纪检人员 D.海关的缉私人员 6.民警刘某家中被盗,怀疑是叶某所为,遂将叶某强行带回家中逼问,并对其拳打脚踢,长达二小时之久,致使叶某受轻伤。对刘某的行为应以(C)论处。 A.刑讯逼供罪 B.非法拘禁罪 C.故意伤害罪 D.暴力逼证罪 7.某甲乘某乙外出之机,潜入某乙家中,盗得人民币5000余元、信用卡及某乙身份证各一

2015年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A.应适用1997年刑法 B.应适用1979年刑法 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 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 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A.犯罪的一般客体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对象 3.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A.纯正的作为犯 B.不纯正的作为犯 C.纯正的不作为犯 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4.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A.缓刑 B.管制 C.假释 D.减刑 5.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A.不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B.对象认识错误 C.手段认识错误 D.客体认识错误 7.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8.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没有犯罪行为 9.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 10.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这种情形属于罪数论中的()。 A.牵连犯 B.想象竞合犯 C.继续犯 D.连续犯 11.下列哪种犯罪在既遂之后犯罪行为也随之而结束,但由犯罪行为造成的不法状态仍可能继续存在?()。 A.诈骗罪 B.故意杀人罪 C.非法拘禁罪 D.非法持有枪支罪 12.赵某犯A罪,依法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合议庭提出以下四种量刑意见,其中必定错误的意见是()。 A.判处有期徒刑2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 B.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 C.判处管制2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

2015年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2015年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 A.应适用1997年刑法 B.应适用1979年刑法 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 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 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 A.犯罪的一般客体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对象 3.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 A.纯正的作为犯 B.不纯正的作为犯 C.纯正的不作为犯 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4.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 A.缓刑 B.管制 C.假释 D.减刑 5.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 A.不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B.对象认识错误 C.手段认识错误 D.客体认识错误 7.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8.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没有犯罪行为 9.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 10.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这种情形属于罪数论中的( )。 A.牵连犯 B.想象竞合犯 C.继续犯 D.连续犯 11.下列哪种犯罪在既遂之后犯罪行为也随之而结束,但由犯罪行为造成的不法状态仍可能继续存在,( )。 A.诈骗罪 B.故意杀人罪 C.非法拘禁罪 D.非法持有枪支罪 12.赵某犯A罪,依法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合议庭提出以下四种量刑意见,其中必定错误的意见是( )。 A.判处有期徒刑2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 B.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

2018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码:2108; 课程代码:01711; 课程考核: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选择题 1.王某为报复上司刘某,趁刘某一人值班时在其所在店铺浇上汽油点着,致使刘某被烧成重伤,店铺被烧掉大半,损失巨大。幸扑救及时,隔壁店铺未受损失。王某的行为构成(D)。 A.故意杀人罪 B.故意毁坏财物罪 C.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 D.放火罪 2.下列犯罪中,其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属于洗钱罪犯罪对象的是(ABD)。 A.信用卡诈骗罪 B.保险诈骗罪 C.合同诈骗罪 D.贷款诈骗罪 3.信用卡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有(全选)。 A.使用伪造的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 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C.冒用他人信用卡 D.恶意透支 4.刘某为追讨李某所欠五万元货款,设计将李某骗至某处扣押,然后打电话给李妻,称交清十万元后放人,否则就砍掉李某一只手。二天后,李妻交给刘某十万元,刘某遂将李某释放回家。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以(A)论处。 A.绑架罪 B.非法拘禁罪 C.敲诈勒索罪 D.抢劫罪 5.下列人员中,可以成为刑讯逼供罪犯罪主体的有(ABD)。 A.公安机关的刑侦人员 B.检察机关的检察人员 C.纪检机关的纪检人员 D.海关的缉私人员 6.民警刘某家中被盗,怀疑是叶某所为,遂将叶某强行带回家中逼问,并对其拳打脚踢,长达二小时之久,致使叶某受轻伤。对刘某的行为应以(C)论处。 A.刑讯逼供罪 B.非法拘禁罪 C.故意伤害罪 D.暴力逼证罪 7.某甲乘某乙外出之机,潜入某乙家中,盗得人民币5000余元、信用卡及某乙身份证各一张,并用信用卡购买了约3500元的物品。对某甲的行为应当(B)。 A.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论处 B.以盗窃罪论处 C.依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 D.依非法侵入住宅罪、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 二、填空题 8.分裂国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_____、_____、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组织;策划 9.只有_____或者_____才能成为叛逃罪的犯罪主体。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 10.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主体均是_____的人。 已满14周岁 11.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_____较大或者_____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应缴税额;一年 12.以_____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_____的行为,构成绑架罪。 勒索财物;人质 13.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