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与界面物化-化学吸附-1

表面与界面物化-化学吸附-1

材料表面与界面化学

简诉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与性能 材料学院材料化学10-2 郑笔志 201001130939 一﹑NH3 在V2O5/ AC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与氧化 将V2O5 担载在活性焦( AC) 上制得V2O5/ AC 催化剂, 通过吸附脱附实验、程序升温脱附实验与原位质谱结合, 对200e 下NH3 在V2O5/ AC 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NH3 在载体AC 上的吸附和氧化行为如图1 所示. 图中第1 阶段为只通Ar 未通NH3+ O2/ Ar 时尾气的质谱信号, 第2 阶段为连续通入NH3 + O2/Ar 后反应器出口各气体浓度的变化, 第3 阶段是切断NH3+ O2/Ar 后, 用Ar 吹扫时尾气浓度的变化.在NH3+ O2/ Ar 通入反应器初期的200 s 内, 出口NH3 和NO 的浓度与未通NH3+ O2/ Ar 时的信号相同, 200 s 后NH3 和NO 同时开始逸出, 且两者的浓度都逐渐升高并接近平衡, 表现出相同的规律. 在第3 阶段的Ar 吹扫过程中有NH3 和NO 放出, 表明第2 阶段发生了NH3 和NO 吸附, 且吸附的NH3和NO 能够在吹扫过程中同一温度脱附. 整个过程中出口N2O 和N2 的浓度一直与未通NH3+ O2/ Ar前相同, 表明无N2O 和N2 释放.第2 阶段的前200 s 内没有检测到NH3 和其他气体, 说明AC 表面存在NH3 的吸附位, 吸附了NH3 但不产生不能被吸附的气体产物. 在200~270 s 内, NH3 的出口浓度逐步上升并接近平衡,说明.

AC 表面的NH3 吸附位被逐渐覆盖, 残余的空吸附位越来越少, 不能被吸附的NH3 越来越多. 出口NO 的浓度表现出与NH3 同样的行为, 在逸出NH3 的浓度接近最大值时NO 的浓度也接近最大值. 这表明AC 表面存在不能被吸附的NH3 所覆盖, 并且可以连续不断地将NH3 转化为NO 的氧化位. 而这些氧化位在第2 阶段初期必定会将NH3转化为NO, 所以第2 阶段初期没有NO 逸出的现象表明生成的NO 会被AC 所吸附, 而NH3 和NO相同的逸出规律表明二者的吸附位可能相同。 一般认为, NH3 可发生如下三种氧化反应:

刊名-胶体界面化学期刊汇总

【刊名】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简介】《胶体与界面科学进展》, 创刊于1967年,是由荷兰(Elsevier Science)出版的英文刊,期数:16,国际标准刊号:ISSN:0001-8686, 该刊被世图2003版《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收录,该刊被SCI收录,2006年影响因子为3.79。 【征稿内容】刊载界面与胶体现象以及相关的化学、物理、工艺和生物学等方面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论文,多用英文发表,间用德、法文。 【投稿信息】 地址:PO Box 211,Amesterdam,Netherlands,1000 AE 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5212610251.html,/science/journal/00018686 【刊名】Current Opinion in Colloid & Interface Science 【简介】《胶体与界面科学新见》, 创刊于1996年,是由英国(Elsevier Science)出版的英文双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359-0294,该刊被SCI收录,2006年影响因子为4.63。本馆有电子馆藏。 【征稿内容】胶体、界面和聚合物科学。 【投稿信息】 地址:84 Theobalds RD London,England, WC1X 8RR 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5212610251.html,/wps/find/journaldescription.cws_home/620053/description #description 【刊名】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简介】《胶体与界面科学杂志》,创刊于1946年,是由美国(Elsevier Science,Academic Press Inc.)出版的英文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0021-9797,该刊被世图2003版《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收录,该刊被SCI收录,2006年影响因子为2.233。本馆有纸版收藏。 【征稿内容】刊载胶体与界面科学基础原理和应用方面的论文和书评。 【投稿信息】 地址:525 B ST, STE 1900, SAN DIEGO, USA, CA, 92101-4495 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5212610251.html,/wps/find/journaldescription.cws_home/622861/description #description 【刊名】Langmuir 【简介】《兰格缪尔》,创刊于1985年,是由美国(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出版的英文刊,期数:26,国际标准刊号:ISSN:0743-7463,该刊被SCI收录,2006年影响因子为3.902。本馆有纸版收藏。 【征稿内容】注重以新的物理学观点研究表面与胶态化学,刊载论文、评论、技术札记和简讯。涉及学科极广。 【投稿信息】 地址:1155 Sixteenth St., NW Washington, DC 20036

材料表面与界面_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Young 方程?接触角的大小与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好坏有怎样的关系? 答:Young 方程:界面化学的基本方程之一。它是描述固气、固液、液气界面自由能γsv,γSL ,γLv 与接触角θ之间的关系式,亦称润湿方程,表达式为: γsv -γSL =γLv COSθ。该方程适用于均匀表面和固液间无特殊作用的平衡状态。 关系:一般来讲,接触角θ的大小是判定润湿性好坏的依据,若θ=0.cosθ=1,液体完全润湿固体表面,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若0<θ<90°,液体可润湿固体,且θ越小,润湿性越好;90°<θ<180°,液体不润湿固体;θ=180°,完全不润湿固体,液体在固体表面凝集成小球。 2、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在夏天的乌云中,用飞机撒干冰微粒,试气温骤降至293K ,水气的过饱和度(P/Ps )达4,已知在293K 时,水的表面能力为0.07288N/m ,密度为997kg/m 3,试计算: (1)在此时开始形成雨滴的半径。 (2)每一雨滴中所含水的分子数。 答:(1)根据Kelvin 公式有 开始形成的雨滴半径为: 将数据代入得: '2ln 0R RT M P P ργ=0ln 2'p p RT M R ργ=

(2)每一雨滴中所含水的分子数为N=N A n ,n=m/M=rV/M ,得 个661002.6018.03997)1079.7(14.34)(34233103'=???????===-A A N M R N M V N ρπρ 3、在293k 时,把半径为1.0mm 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0μm 的小水滴,试计算(已知293K 时水的表面Gibbs 自由为0.07288J .m -2)(1)表面积是原来的多少倍?(2)表面Gibbs 自由能增加了多少?(9分) 答:(1)设大水滴的表面积为A 1,小水滴的总表面积为A 2,则小水滴数位N ,大 水滴半径为r 1,小水滴半径为r 2。 212 21244r r N A A ππ= 又因为将大水滴分散成N 小水滴,则 32313434r N r ππ= 推出 321???? ??=r r N =93100.1mm 0.1=??? ??um 故有 ()()10000.140.141022 912=???=mm um A A ππ 即表面积是原来的1000倍。 (2)表面Gibbs 自由能的增加量为 ()()212212421r Nr r A A dAs G A A -=-==??πγγ =4*3.142*0.07288*[109*(10-6)2-(10-3)2] m R 101079.74ln 997293314.8018.007288.02'-?=?????=

表面化学论文

表面化学学科发展概述 (东北大学) 摘要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 例如铁为什么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内催化剂如何起作用等; 此外, 表面化学反应对于许多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如人工肥料的生产; 表面化学甚至能解释臭氧层破坏;半导体工业也是与表面化学相关联的领域;表面化学与许多学科有关,且发展历史悠久,将来也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表面化学化工工业其他学科发展概述 一、表面化学简介 表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 是在胶体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物质两相之间的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通常将气- 固、气- 液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称为表面化学, 而在固- 液、液- 液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称为界面化学。但也有些学者将所有的界面过程化学问题都称作表面化学或界面化学, 并不是分得很严格。可以说在自然界和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 到处都存在着在与表面化学有关的问题, 如: 水珠滴在干净的玻璃板上, 就会自动铺展; 但如果水珠滴在荷叶上, 情况则完全相反, 此种现象都与表面化性质有关。 表面化学与许多学科, 如: 电器及通讯器材学科、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及分子生物学、土壤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都有密切联系。它在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如石油的开采、油漆涂料的生产、各种轻化工、日用化学品的制造、信息材料的制造、采矿中的浮选、环境污染

的处理与防治。同时, 食品、纺织、军工、体育用品、农药、建材等众多领域都与胶体和表面化学有关。因此, 可以夸张地说, 表面化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表面化学的重要性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的厚度)称为界面,如果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在相的界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界面现象,通常将气一液、气一固界面现象称为表面现象。表面化学是研究表面上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表面的形成、表面组成结构和表面上进行的吸附、扩散以及化学反应的能力等。 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作用。石油炼制工业中的催化重整、加氢精制工艺过程同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分子同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性能密切相关。表面化学家对哈伯一博施(Haber Bosch)过程的透彻研究促进了合成氨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环保方面,人们对一氧化碳在金属表面氧化过程的研究促进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研制,极大地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对氟氯烃以催化方式破坏臭氧层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人们找到更好的保护臭氧层的方法。在微电子领域,人们不仅用化学气象沉积法生成了大量的很薄的半导体,而且对半导体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深人研究,为开发新的高效半导体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工业生产领域,纺织、造纸、矿山都离不开高效工业表面活性剂,就连实现强化采掘石油也需加入表面活性剂以有效地降低岩芯与石油混合物之间的表面张力以及粘度。在能源行业,水在半导体表面光解制氢的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利用水中氢资源开辟途径;人们正试图找到效率更高的燃料电池,以使车用氢气燃料电池替

第二章:表面吸附与表面反应

第二章:表面吸附与表面反应 ?吸附和脱附是催化反应中不可缺少的两步?是催化剂对反应施加作用的基本步骤,可以说,没有反应物吸附就不可能存在催化剂发生催化作用的问题。?吸附理论是催化作用理论的基础理论 §1、吸附现象 1、吸附产生的原因 2、基本术语图 2-1:气体在致密无孔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物理吸附模型) ?吸附:气体或液体在固体表面上,或气体在液体表面上的富集过程,这种现象也称之为吸附现象。?脱附:吸附的逆过程 ?固体表面层:与吸附物产生相互作用的表面层,一般只有几个原子层厚度。?吸附量:?吸附物:流体中能被吸附的物质,也称吸附质。?吸附态:吸附质在表面吸附后的状态。?吸附剂:能起吸附作用的物质。?吸附中心:吸附是发生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局部位置 ?表面吸附络合物:指得是吸附中心与吸附质共同构成的结合体。 3、吸附热效应 吸附物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所产生的热效应。?表面吸附常常是放热的,这是吸附的必然结果,因为,吸附物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即:自由能ΔG吸<0而ΔG吸=ΔH吸—TΔS吸即ΔH吸—TΔS吸<0所以ΔH吸<TΔS吸换句话说,若ΔS吸为负值,则ΔH吸也必为负值。此时,吸附为放热过程。 ?吸附物在吸附剂表面上形成了一个更为有序的体系,吸附物分子的自由度数必然减少,所以ΔS吸<0是这种吸附的必然结果,即ΔH吸<0。?对物理吸附来说,被吸附的分子一定不发生解离,物理吸附一定是放热的。 ?对化学吸附来说,被吸附的分子会有两种情况:解离与不解离。 不解离的化学吸附,有ΔS吸<0,吸附过程一定是放热的 解离化学吸附,可能有ΔS吸<0或ΔS吸>0,这样,吸附过程就可能为吸热的,也可能是放热的。 如:在适当的温度下,H2在Fe上的吸附:H2+Fe(受S污染)──→ H2分子被解离为两个氢原子,且可在Fe表面上作二维自由运动。被吸附的氢原子的自由度= 2(二维运动)+ 2(振动)= 4两个氢原子的自由度= 4×2 = 8氢分子= 3(三维运动)+ 3(振动+转动)= 6 所以:ΔS吸>0出现H2在Fe上的化学吸附为吸热。 4、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待吸附过程,就有:V吸= V脱,即吸附与脱附过程是在不断进行着,只是它们的速率相等。 5、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物理吸附:吸附质是靠它与吸附剂之间的V.D.W.等物理力相互作用而吸附于吸附剂上,这种现象就为物理吸附。the adsorption energy is typically 5-10 kJ/mol.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吸附质是靠它与吸附剂表面上吸附中心的剩余自由价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程度的化学键而吸附于吸附剂上,这种现象就为化学吸附。Thechemisorptionenergy is 30-70 kJ/mol for molecules and 100-400 kJ/mol for atoms.

材料表面与界面-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Young 方程接触角的大小与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好坏有怎样的关系 答:Young 方程:界面化学的基本方程之一。它是描述固气、固液、液气界面自由能γsv,γSL ,γLv 与接触角θ之间的关系式,亦称润湿方程,表达式为: γsv -γSL =γLv COSθ。该方程适用于均匀表面和固液间无特殊作用的平衡状态。 关系:一般来讲,接触角θ的大小是判定润湿性好坏的依据,若θ=θ=1,液体完全润湿固体表面,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若0<θ<90°,液体可润湿固体,且θ越小,润湿性越好;90°<θ<180°,液体不润湿固体;θ=180°,完全不润湿固体,液体在固体表面凝集成小球。 2、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在夏天的乌云中,用飞机撒干冰微粒,试气温骤降至293K ,水气的过饱和度(P/Ps )达4,已知在293K 时,水的表面能力为m ,密度为997kg/m 3,试计算: (1)在此时开始形成雨滴的半径。 (2)每一雨滴中所含水的分子数。 答:(1)根据Kelvin 公式有 '2ln 0R RT M P P ργ= 开始形成的雨滴半径为: 0ln 2'p p RT M R ργ= 将数据代入得:

m R 101079.74ln 997293314.8018.007288.02'-?=?????= (2)每一雨滴中所含水的分子数为N=N A n ,n=m/M= V/M ,得 个661002.6018.03997)1079.7(14.34)(34233103'=???????===-A A N M R N M V N ρπρ 3、在293k 时,把半径为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μm 的小水滴,试计算(已知293K 时水的表面Gibbs 自由为 .m -2)(1)表面积是原来的多少倍(2)表面Gibbs 自由能增加了多少(9分) 答:(1)设大水滴的表面积为A 1,小水滴的总表面积为A 2,则小水滴数位N , 大水滴半径为r 1,小水滴半径为r 2。 21221244r r N A A ππ= 又因为将大水滴分散成N 小水滴,则 32313434r N r ππ= 推出 3 21???? ??=r r N =93100.1mm 0.1=??? ??um 故有 ()()10000.140.141022 912=???=mm um A A ππ 即表面积是原来的1000倍。 (2)表面Gibbs 自由能的增加量为 ()()212212421r Nr r A A dAs G A A -=-==??πγγ =4***[109*(10-6)2-(10-3)2]

(完整版)物理化学界面现象知识点

279 界面现象 1. 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 表面张力γ:引起液体或固体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单位为N·m -1。 表面功:'δ/d r s W A ,使系统增加单位表面所需的可逆功,单位为J·m -2。 表面吉布斯函数:B ,,()(/)s T p n G A α??,恒温恒压下系统增加单位表面时所增加的吉布斯 函数,单位为J·m -2。 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广义定义: B()B()B()B(),,,,,,,,( )()()()S V n S p n T V n T p n s s s s U H A G A A A A ααααγ????====???? ',r s T p s W dA dG dA γδ== 表面张力是从力的角度描述系统表面的某强度性质,而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则是从能量角度和热力学角度描述系统表面的某一性质。三者虽为不同的物理量,但它们的数值及量纲等同的,均可化为N·m -1。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若系统有多个界面,其总界面吉布斯函数: s i i s i G A γ=∑ 2.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 附加压力:Δp =p 内-p 外 拉普拉斯方程:2p r γ?= 规定弯曲液面凹面一侧压力位p 内,凸面一侧压力位p 外;γ为表面张力;r 为弯曲液面的曲率半径,△p 一律取正值;附加压力方向总指向凹面曲率半径中心。 3. 毛细现象 毛细管内液体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2cos h r g γθρ= 式中:γ为表面张力;ρ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θ为接触角;r 为毛细管半径。当液体不能润湿管壁,θ>90°即0cos θ<时,h 为负值,表示管内凸液体下降的深度。 4. 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开尔文公式

表面与界面

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 内容提要:本章讨论了固体表面张力场与表面能。离子晶体在表面力场作用下,离子的极化与重排过程。多相体系中的界面化学:如弯曲表面效应、润湿与粘附,表面的改性。概述了多晶材料中的晶界分类,多晶体的组织,晶界应力与电荷。介绍了粘土胶粒带电与水化等一系列有表面效应而引起的胶体化学性质如泥浆的流动性和触变性、泥团的可塑性等。 固体的表面能是用晶体中一个原子(离子)移到晶体表面时,自由焓的变化来计算的。 界面化学是研究在相界面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的一门科学。在弯曲表面上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而产生一个附加压力P ?。 r P γ2=? )11(2 1 r r P +=?γ 式中γ——表面张力; 21r r 、——曲面主曲率半径。 由上式可见,附加压力P ?与曲率半径成反比。 润湿是固-液界面上的重要行为,润湿定义为:固体与液体接触后,体系(固+液)的吉布斯自由能降低时称为润湿。 SL SV LV F γγθγ-==cos 式中 F ——润湿张力; SL SV LV γγγ、、——分别为液-气、固-气、固-液界面张力; θ——润湿角。θ>900因润湿张力F 小,固-液不润湿;θ<900固-液润湿; θ=0润湿张力最大,液体在固相表面上自由铺展。

改善润湿的方法:(1)降低SL γ。(2)去除固体表面吸附膜,提高SV γ。(3)改变粗糙度。当真实接触角θ<900,粗糙度愈大表观接触角愈小,愈易润湿。当θ>900时粗糙度愈大愈不利润湿。 凡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的晶体相互接触,其接触界面称为晶界。晶界上两晶粒质点排列取向有差异,晶界上原子形成某种过渡排列,因而晶界结构疏松,在多晶体中晶界是原子快速扩散通道,并容易引起杂质原子偏聚。晶界上有许多空位、位错和键变形等缺陷使之处于应力畸变状态,故能阶较高,使晶界成为固态相变时优先形核区域。 晶界可以按两晶粒之间夹角大小而分为小角度晶界和大角度晶界。也可以根据晶界两边原子排列的连贯性分为共格晶界、半共格晶界和非共格晶界三种。 固-固-气界面张力平衡关系:SV SS γγ? 212 cos = 固-固-液界面张力平衡关系:SL SS γγ? 212 cos = 式中SL SV SS γγγ、、分别为固-固、固-气、固-液界面张力。?为二面角。 粘土(蒙脱、伊利和高岭)矿物粒度很细,一般在m μ10~1.0范围内,因而它们表现出一系列表面化学的性质。 粘土荷电主要是由于(1)粘土晶格内离子的同晶置换(蒙脱由铝氧八面体中Al 3+ 被Mg 2+等二价离子取代,伊利石中硅氧四面体中Si 4+被Al 3+取代),(2)粘土边面断裂,活性边表面上破健而产生两性电荷(高岭土带电主要原因),(3)粘土内腐殖质离解等原因而带负电。因此,它必然要吸附介质中的阳离子来中和其所带来的负电荷,被吸附的阳离子又能被溶液中其它浓度大、价数高的阳离子所交换,这就是粘土的阳离子交换性质。 粘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用100g 干粘土所吸附阳离子的毫克当量数来表示。影响

表面与界面化学试卷(a)2007

Fig.2 An adsorbed structure on an fcc (100) surface Fig.3 adsorption isotherms At 77K a 1.5g sample of a porous solid show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for the adsorption of nitrogen: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用纸 课程名称—表面与界面化学—— ( A 卷) 1. ① surface tension: Surface tension is defined as the force acting at right angles to any line of unit length on the liquid surface or surface tension is the work required to increase the area of a surface isothermally and reversibly by unit amount. (3 points) ②CMC: CMC is the concentration above which micelle formation becomes appreciable. (3 points) ③solubilisation: Surfactant solutions above the CMC can solubilise otherwise insoluble organic material by incorporating it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micelles. This is known as micellar solubilisation. (3 points) ④ interface: The point, area, or surface along which two substances or other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things meet. (3 points) ⑤coverage: a measure of the extent of adsorption of a species onto a surface. Usually defined as , Where N ads is the number of adsorbate atoms per unit area and N m is the number of atoms adsorbated per unit area to produce one complete layer on the surface. (3 points) ⑥unit mesh: the unit cell of a two-dimensional surface structure. (3 points) ⑦surface atom density: the number of atoms per unit surface area 。 (3 points) ⑧ surface activity: The strong adsorption of such materials at surfaces or interfaces in m ads N N /=θ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2013

1.液体原子结构的主要特征。 (1)液体结构中近邻原子数一般为5~11个(呈统计分布),平均为6个,与固态晶体密排结构的12个最近邻原子数相比差别很大; (2)在液体原子的自由密堆结构中存在五种间隙,四面体间隙占了主要地位。 (3)液体原子结构在几个原子直径范围内是短程有序的,而长程是无序的。 2.液体表面能的产生原因。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因此在液体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一个垂直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促成液体的最小表面积。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力而做功,从而增加分子的位能,这种位能就是液体的表面能。 3.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受到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使液体表面积缩小,因此在液体表面的切线方向始终存在一种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其合力指向液体内部的作用力,这种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 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考虑液体内部其它组元向液体表面的偏聚和液体外部组元在液体表面的吸附,液体表面张力大小主要受物质本身结构、所接触的介质和温度的影响。 (1)液体的表面张力来源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一般来说,液体中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越大,表面张力越大。具有金属键原子结合的物质的表面张力最大;其次由大到小依次为:离子键结合的物质、极性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非极性共价键结合的物质。 (2)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产生是由于处于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体外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当液体处在不同介质环境时,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与不同物质接触所受的作用力不同,因此导致液体表面张力的不同。一般来说,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高,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小;反之,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低,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大。 (3)液体的表面张力还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液体的密度降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因此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对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吸引力减弱,导致液体的表面张力下降。预测液体表面张力与温度关系的半经验表达式为: γ = γ0(1-T/T c)n 式中T c为液体的气化温度,γ0为0K时液体的表面张力。 ( 举例:水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化规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随温度升高,水的体积膨胀,内部分子间距离增大,导致水中内部分子对表面分子的吸引力降低;另一方面,随温度升高,蒸汽压提高,气相中的分子对水表面分子的吸引力增大。) 4.固体表面能的影响因素。 影响固体表面能的主要因素有:固体原子间的结合能、固体表面原子的晶面取向和温度。 (1)由于表面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形成固体新表面所消耗的断键功,因此原子间的结合能越高,断开相同结合键需要消耗的能量越高,所形成的固体表面能越高。 (2)由于固体晶体结构是各向异性的,不同晶面的原子面密度不同,所以形成单位面积的新表面需要断开原子键的数量不同,导致所形成的表面能不同。一般来说,固体表面原子面密度越高,形成单位面积的新表面需要断开原子键的数量越小,表面能越低。

材料表面与界面-习题含答案

材料表面与界面-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Young 方程?接触角的大小与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好坏有怎样的关系? 答:Young 方程:界面化学的基本方程之一。它是描述固气、固液、液气界面自由能γsv ,γSL ,γLv 与接触角θ之间的关系式,亦称润湿方程,表达式为:γsv -γSL =γLv COSθ。该方程适用于均匀表面和固液间无特殊作用的平衡状态。 关系:一般来讲,接触角θ的大小是判定润湿性好坏的依据,若θ=0.cosθ=1,液体完全润湿固体表面,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若0<θ<90°,液体可润湿固体,且θ越小,润湿性越好;90°<θ<180°,液体不润湿固体;θ=180°,完全不润湿固体,液体在固体表面凝集成小球。 2、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在夏天的乌云中,用飞机撒干冰微粒,试气温骤降至293K ,水气的过饱和度(P/Ps )达4,已知在293K 时,水的表面能力为0.07288N/m ,密度为997kg/m 3,试计算: (1)在此时开始形成雨滴的半径。 (2)每一雨滴中所含水的分子数。 答:(1)根据Kelvin 公式有 开始形成的雨滴半径为: 将数据代入得: '2ln 0R RT M P P ργ=0ln 2'p p RT M R ργ=

=J 4-1015.9 第二章 1、什么是CMC 浓度?试讨论影响CMC 的因素。请设计一种实验测定CMC 的方法。 答: (1)CMC 浓度是指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上升,溶液的表面张力逐渐下降,直至表面张力几乎不变时所发生转折时的浓度。 (2)疏水基的影响、亲水基、温度、添加剂(电解质、有机物)。 (3)测定方法:测定电导率、渗透压、冰点、增溶性、洗净力等物理量发生显著变化的转折点 2、温度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的影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K.P 点以上溶解度迅速增大,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在C.P 点变成浑浊? 答:(1)离子型:在足够低的温度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慢慢增大,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溶解度会突然增大——Krafft 现象 非离子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溶液会突然变浑浊 (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胶束形式溶解

物理化学第十章界面现象

第十章界面现象 10.1 界面张力 界面:两相的接触面。 五种界面: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固界面。(一般常把与气体接触的界面称为表面,气—液界面=液体表面,气—固界面=固体表面。) 界面不是接触两相间的几何平面!界面有一定的厚度, 有时又称界面为界面相(层)。 特征:几个分子厚,结构与性质与两侧体相均不同 比表面积:αs=A s/m(单位:㎡·㎏-1) 对于一定量的物质而言,分散度越高,其表面积就越大,表面效应也就越明显,物质的分散度可用比表面积αs来表示。 与一般体系相比,小颗粒的分散体系有很大的表面积,它对系统性质的影响不可忽略。 1. 表面张力,比表面功及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物质表面层的分子与体相中分子所处的力场是不同的——所有表面现象的根本原因! 表面的分子总是趋向移往内部,力图缩小表面积。液体表面如同一层绷紧了的富有弹性的橡皮膜。 称为表面张力:作用于单位界面长度上的紧缩力。单位:N/m, 方向:表面(平面、曲面)的切线方向 γ可理解为:增加单位表面时环境所需作的可逆功,称比表面功。单位:

J · m-2。 恒温恒压: 所以: γ等于恒温、恒压下系统可逆增加单位面积时,吉布斯函数的增加,所以,γ也称为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或比表面能。单位J · m-2 表面张力、比表面功、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三者的数值、量纲和符号等同,但物理意义不同,是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问题。(1J=1N·m故1J·m-2=1N·m-1,三者单位皆可化成N·m-1) 推论:所有界面——液体表面、固体表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等,由于界面层分子受力不对称,都存在界面张力。 2. 不同体系的热力学公式 对一般多组分体系,未考虑相界面面积时:

物理化学习题6-界面现象

物理化学测验题(六) 一、选择题。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 1、接触角是指: (1)g/l界面经过液体至l/s界面间的夹角; (2)l/g界面经过气相至g/s界面间的夹角; (3)g/s界面经过固相至s/l界面间的夹角; (4)l/g界面经过气相和固相至s/l界面间的夹角; 2、朗缪尔公式克描述为:( )。 (1)五类吸附等温线; (2)三类吸附等温线; (3)两类吸附等温线; (4)化学吸附等温线。 3、化学吸附的吸附力是:( )。 (1)化学键力;(2)范德华力; (3)库仑力。 4、温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是: ( )。 (1)温度升高表面张力降低; (2)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增加; (3)温度对表面张力没有影响; (4)不能确定。 5、液体表面分子所受合力的方向总是:( ),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 )。 (1)沿液体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液体内部; (2)沿液体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气相; (3)沿液体的切线方向; (4)无确定的方向。 6、下列各式中,不属于纯液体表面张力的定义式的是: ( ); (1); (2) ; (3) 。 7、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的吸附等温线可分为:( )。 (1)两类; (2)三类; (3)四类; (4)五类。 8、今有一球形肥皂泡,半径为r ,肥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σ,则肥皂泡内附加压力是:( )。 (1) ;(2);(3)。 9、若某液体能在某固体表面铺展,则铺展系数?一定:( )。 (1)< 0; (2)> 0;(3)= 0。 10、等温等压条件下的润湿过程是:( )。 (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过程; (2)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增加的过程; (3)表面吉布斯自由能不变的过程; p T A G ,??? ????p T A H ,??? ????V T A F ,? ?? ????r p σ2 =?r p 2σ=?r p σ4=?

胶体与界面化学(总结)

本章基本内容与要求 1、理解与掌握界面热力学基本原理与公式。 (1)理解界面张力(自由能)与过剩量的意义,理解界面系统热力学基本原理与平衡条件。 (2)掌握拉普拉斯方程、开尔文方程及吉布斯等温方程的推导、含义与应用(计算与解释界面现象)。 (3)了解润温程度的判剧。 2、了解界面平衡特性。 (1)理解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概念。 (2)掌握兰缪尔吸附模型的意义与应用。 (3)了解BET多层吸附模型的意义与应用。 3、了解界面反应动力学及多相催化。 4、了解胶体系统的各种分类以及物质的尺度在分类中的意义。 5、掌握胶体系统的稳定、制备和破坏的方法。 (1)理解胶体和稳定机制及相关理论。 (2)掌握胶体失稳的各种因素。 6、掌握胶体系统的各种特性。 包括相平衡性质、动力性质、动电性质、流变性质,并了解其变化规律。 7、了解缔合胶体、乳状液、泡沫以及凝胶的特点,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 本章重点与难点: 1、有关界面现象的有:表面张力、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后果、表面吸附量与接触角。 2、有关胶体系统的有:胶体的各种特性、胶性稳定性及相关理论、有关沉降公式及流动电势的计算。 3、有关大分子溶液的有:平均分子质量及测定、大分子溶液的粘度、唐南平衡。 本章教学时数:10-12学时,习题课:2学时。 通常分为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两章讨论,因胶体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其有很大的比表面,故合为一章。但讲述仍是分开,先谈界面化学。 体系内相与相之间存在的一个过渡层,称为相界面。历史上曾称为“表面”。因人们习惯把S-g、L-g的界面称为表面。现已多改之,因称“表面”有二点不妥:①表面似指一个没有厚度的纯几何面;而界面则是两相间的过渡层,通常具有几个分子层厚为三维空间。②“表面”的范围较窄,象S-L、S-S、L-L亦存“界面”。

表界面化学

表界面化学和胶体应用的简单综述 摘要: 胶体与表面化学是研究胶体分散体系物理化学性质及界面现象的科学。虽然原属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但其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之紧密和应用之广泛是化学学科中任一分支不能比拟的。研究分散体系(除小分子分散体系以外的胶体分散体系和一般粗分散体系)和界面现象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但作为一种科学,直到20世纪才得到具有特色的迅速发展。胶体与表面化学是研究胶体分散体系物理化学性质及界面现象的科学。虽然原属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但其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之紧密和应用之广泛是化学学科中任一分支不能比拟的。 关键词:胶体与表界面分散体系应用 Surface chemical and colloi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imple Abstract: the 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 is the study of colloidal dispersion system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interface of the phenomenon of science. Although the original is a branch of physical chemistry, but its and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actual contact closely and application is in the broad chemical subject any branch cannot comprehend.Research scattered system (except small molecules spread outside of the colloid decentralized system system and the general thick decentralized system) and interface of the phenomen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branch discipline. Colloid

最新胶体与界面化学a-答案

天津工业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应化、化工《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期末试卷(A卷)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25分) 1. 空气中直径0.01m的球形肥皂泡(表面张力为0.025N/m)所受附加压力为( D ) (A) 2.5Pa (B) 5Pa (C) 10Pa (D) 20Pa 2.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正比于(C )。 (A) 温度(B) 液体密度(C) 附加压力(D) 管的半径 3.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散成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分散体系时,将具有 不同饱和蒸气压,以P 平、P 凹 、P 凸 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和凸面液体上的饱 和蒸气压,则三者的关系是( B ) (A) P平>P凹>P凸(B) P凸>P平>P凹 (C) P凹>P平>P凸(D) P凸>P凹>P平 4.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对实际操作的规定哪条不正确?(D ) (A) 毛细管必须严格清洗保证干净 (B) 毛细管口必须平整 (C) 毛细管应垂直放置并刚好与液面相切 (D) 毛细管垂直深深插入液体内部,每次浸入浓度尽是保持不变 5. 表面活性剂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液体或溶液而言的,表面活性剂的实质性作 用是(C) (A)乳化作用(B)增溶作用 (C)降低表面张力(D)增加表面张力

6. 电动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是(D) (A)外电场或外压力的作用 (B)电解质离子的作用 (C)分散相粒子或多孔固体的比表面能高 (D)固体粒子或多孔固体表面与液相界面间存在扩散双电层结构 7. 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是(C ) (A)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B)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 (C)观察丁达尔效应(D)测定ζ电势 8. 江、河水中含的泥沙悬浮物在出海口附近都会沉淀下来,原因有多种,其 中与胶体化学有关的是( B ) (A)乳化作用(B)电解质聚沉作用 (C)溶胶互沉作用(D)破乳作用 9.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A) (A)气体;(B)液体;(C)固体;(D)气体或固体。 10. 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C )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 (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11. 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5℃和75℃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 C ) (A) 相同;(B) 无法确定; (C) 25℃水中高于75℃水中;(D) 75℃水中高于25℃水中。 12.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水珠,长期放置后,会发生( A ) (A)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小(B)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大(C) 大水珠变小,小水珠变大(D) 大水珠,小水珠均变小

胶体与界面化学题库及答案

1.什么是气凝胶?有哪些主要特点和用途? 当凝胶脱去大部分溶剂,使凝胶中液体含量比固体含量少得多,或凝胶的空间网状结构中充满的介质是气体,外表呈固体状,这即为干凝胶,也称为气凝胶。气凝胶是一种固体物质形态,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貌似“弱不禁风”,其实非常坚固耐用。它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在温度达到1200摄氏度时才会熔化。此外它的导热性和折射率也很低,绝缘能力比最好的玻璃纤维还要强39倍。 用途:(1)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2)防弹不怕被炸 (3)过滤与催化(4)隔音材料(5)日常生活用品 2.试述凝胶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降低溶解度,使被分散的物质从溶液中以“胶体分散状态”析出。②析出 的质点即不沉降,也不能自由行动,而是构成骨架,在整个溶液中形成 连续的网状结构。 3.简述光学白度法测定去污力的过程。 将人工制备的污布放在盛有洗涤剂硬水的玻璃瓶中,瓶内还放有橡皮弹子,在机械转动下,人工污布受到擦洗。在规定温度下洗涤一定时间后,用白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污染棉布试片洗涤前后的光谱反射率,并与空白对照。 4.试述洗涤剂的发展趋势。 液体洗涤剂近几年的新的发展趋势:(1)浓缩化(2)温和化、安全化(3)专业化(4)功能化(5)生态化: ①无磷化②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③以氧代氯 5.简述干洗的原理 干洗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洗涤的方法,是利用溶剂的溶解力和表面活性剂的加溶能力去除织物表面的污垢。 6. 脂肪酶在洗涤剂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脂肪酶,人的皮脂污垢如衣领污垢中因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而很难去除,在食品污垢中也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类的憎水物质,脂肪酶能将这些污垢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7.在洗涤剂中作为柔和剂的SAA主要是什么物质? 用作柔和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两性表面活性剂 8.用防水剂处理过的纤维为什么能防水? 织物防水原理:将纤维织物用防水剂进行处理,可使处理后的纤维不表面变为疏水性,防水织物由于表面的疏水性使织物与水之间的接触角θ>90°,在纤维与纤维间形成的“毛细管”中的液面成凸液面,凸液面的表面张力的合力产生的附加压力△P的方向指向液体内部因此有阻止水通过毛细管渗透下来的作用。 9.请举出几个润湿剂的应用实例。 (1)润温剂在农药中的应用。加入润湿剂后,药液在蜡质层上的润湿状况得到改善甚至可以在其上铺展。 (2)润湿剂在原油开采中的应用。溶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称之为活性水,活性水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润湿剂。它具有较强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使润湿反转的能力 (3)润湿剂在原油集输中的应用。在稠油开采和输送中,加入含有润湿剂的水溶液,即能在油管、抽油杆和输油管道的内表面形成—层亲水表面,从而使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