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9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3框公正司法教案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9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3框公正司法教案

第三框公正司法

学习任务核心素养

1.描述与分类:明确公正司法的内涵和内容。

2.解释与论证:理解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

3.预测与选择:推进公正司法,推动法治国家

建设。

4.辨析与评价:程序公正是否必然带来结果公

正。

1.政治认同:旁听具体司法活动,体验、

认同司法公正。

2.科学精神: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意

义、要求。

3.公共参与:自觉参与司法过程,感受

我国司法实践。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1.内涵: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2.内容

司法的

程序要

公正

要求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意义

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

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司法的

结果要

公正

含义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原因

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

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

提示:①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具体到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②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但程序公正只是结果公正的条件之一。

二、推进公正司法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1)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2)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1)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

(2)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判一判] (1)各级党政机关应积极参与司法机关的司法过程,以促使司法公正。

(2)我国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公正司法的内涵

[创设情景]

公平正义是人们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更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司法只有坚持了公正、主持了正义、维护了公平,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司法不公则导致社会戾气,影响公平正义,破坏营商环境,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司法公信力,影响社会稳定。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线,司法公正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探究任务]

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司法公正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提示: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具体到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2.(解释与论证、政治认同)为何要坚持司法程序和实体公正?

提示:①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②只有实体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

[探究总结]

1.程序公正

(1)是指诉讼活动的过程对有关人员来说是公正的,换言之,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所得到的权利主张机会是公正的。

(2)就司法系统而言,实体公正是指系统的最终“产品”是否公正;程序公正是指该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否公正。

2.实体公正

(1)是指国家司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行政民事和刑事等实体法的规定处理各种类型的案件。实体公正的实现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体现个别正义。

(2)程序公正的实现是通过制定法律制度,规定实体公正的维护机关的工作程序,以程序公正最终促进实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的要求主要包括:依法办事,不偏私;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

(2019·全国卷Ⅱ)2018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人民检察院加强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工作首次开展专题询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相关人员到会应询作答。人大常委会对“两高”工作进行专题询问是( )

①行使最高立法权的积极探索②加强对司法工作监督的重要形式③推进落实司法责任,促进司法公正的必要举措④裁决民事纠纷、提高执行效率的工作方式创新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思维建模]

审设问知识:未限定

事件:人大常委会对“两高”工作进行专题询问角度:“是”

审材料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工作首次开展专题询问

②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相关人员到会应询作答

审选项②③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两高”工作进行专题询问,是其行使监督权的体现,有利于推进落实司法责任,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①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监督权,不是立法权。④排除:材料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两高”工作进行专题询问,与裁决民事纠纷无关

定答案 C

1.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每次司法判决都能看到孔方兄的身影,每一份判决书

里都能听到银子响。其消极影响在于( )

①影响审判程序的公正②使审判过程体现平等和正当

③使不当审判失信于民④促进案件纠纷尽快解决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A[不公正的审判过程会影响审判公正、失信于民,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②;纠纷的解决,关键不在于效率,④不符合题意。]

2.西方有法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官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以法律为依据,增强裁判的程序公正,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对司法公正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用结果的公正实现程序的公正②要做到平等和正当、公平和正义③裁判结果合法合理④审判以道德为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C[实现司法公正,要做到平等和正当、公平和正义、裁判结果合法合理,②③符合题意;①颠倒了程序与结果的关系;审判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④错误。]

推进公正司法

[创设情景]

干涉司法不是“领导艺术”,就算副书记真的“非常廉洁,勇于担当”,也不能对具体案件进行批示。该案的关键点是,原本一起寻常的股权纠纷,被来宾市时任市委副书记批示了,于是市中级法院很快开庭审理,后面的判决结果也合乎那位副书记的批示意图;案子上诉到自治区高级法院,在经历过发回重审等一番周折后,高院最终也维持了市中院的原判。但是,败诉方始终不服,几年来一直在申诉。败诉方不服,一定有他的道理;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再审该案,说明败诉方不服判决这一诉求具有合理性。

[探究任务]

1.(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各级司法机关应如何对待“领导批示”?

提示: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2.(预测与选择、政治认同)推动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探究总结]

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1)司法独立原则,在我国又称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一规定确立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2)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监督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每个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各自独立,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监督只能通过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来进行,上级法院不能直接指示下级法院如何办理具体案件。与人民法院不同的是,人民检察院的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关系,全国检察机关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行使检察权。在刑事诉讼中,上级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办案工作作出指示,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服从。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独立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不得实施违反法律程序和规则的行为。

(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并向其报告工作。这是由我国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

“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等于“司法独立”

(1)坚决抵制西方“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影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在三权分立的国家,“司法独立”指司法机关及其司法官员在行使司法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国司法机关显然不可能独立于权力机关,它只有相对独立性,就是在办理司法案件时,享有法定的独立审理和决断权,显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具有本质区别。

(2018·全国卷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一条款的确立旨在( )

①保护公民合法权益②实现公民政治权利③维护社会秩序④促进司法公正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思维建模]

审设问知识:未限定

事件:“这一条款的确立”角度:“旨在”

审材料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

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

个人信息

审选项

《民法总则》规定获取、传输他人个人信息,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目

的是为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①③符合题意。这一条款的确立是

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也不是促进司法公正,②④不

符合题意

定答案 B

1.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当前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法官员额制对法官数量进行员额控制,真正从制度上保障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是实现法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精英化的必由之路。此旨在推进( )

①司法公开,提高依法行政的质量与效率

②司法权力的规范行使,维护法律公信力

③法官依法独立判断是非曲直、守护公正

④法律监督机关提升职业素养和司法能力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B[从制度上保障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实现法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精英化,有利于司法权力的规范行使,维护法律公信力,也有利于法官依法独立判断是非曲直、守护公正,②③符合题意;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①错误;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④错误。]

2.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成立。该法院将集中管辖杭州地区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等涉网案件,并探索用互联网方式审理互联网案件,使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诉讼,实现“涉网纠纷在线审”。互联网法院的成立( )

①彰显了我国司法机关便民利民、为民服务的宗旨

②为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行政服务和司法保障

③体现了司法改革以提升审判效率为首要目标

④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B[互联网法院的成立彰显了我国司法机关便民利民、为民服务的宗旨,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①④符合题意;互联网法院的成立为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司法保障而非行政服务,②错误;司法改革以提升

司法公正和为民服务为首要目标,③错误。]

1.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应用示例:用于分析司法公正的内涵)

2.必须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应用示例:用于分析推进司法公正的措施)

人民法院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人民法院的直接映照,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上,全面贯穿于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中,生动践行于“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的政治要求上。

信息提取知识对接

人民法院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

人民法院的直接映照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

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司法机关依法独

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

公平正义

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加强人权司法保障1.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

立,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商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

①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③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C[跨行政区划推进司法工作,有利于排除地方对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的干扰,有利于加强司法独立性,从而提升司法活动的公信力,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司法机关内部监督,排除①;材料没有体现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④不符合题意。]

2.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阔步前进、持续发展。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两级人民法院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书写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新篇章。

如何在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与党政机关的关系中做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解析] 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与党政机关的关系,二要做到司法为民,三要做到司法公正。

[答案] ①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②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具体到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③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④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⑤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