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所需文献(全)

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所需文献(全)

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所需文献(全)
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所需文献(全)

1 混凝土搅拌站(楼)分类GB/T10171-88

2 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T10172-88

3 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4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0

6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

7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8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9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

10 水泥取样方法GB12573-1990

11 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

12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

13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1345-2005

14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346-2001

1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16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1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18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0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GB8075-2005

21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2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1987

23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

24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1985

25 水泥胶砂试模JC/T726-1997

26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JC/T681-1997

27 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JC/T682-1997

28 40mmX40mm水泥抗压夹具JC/T683-1997

29 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30 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

3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32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33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

34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1992

35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1992

36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37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1984

38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39 混凝土矿物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B/T1013-2004

40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41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42 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

43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44 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CJJ9-85

45 特细砂混凝土配制及应用规程BJG19-65

4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47 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

48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49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JGJ15-83

50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51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

52 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在混凝土中使用的技术规定JGJ54-79

5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54 混凝土输送管型式与尺寸JJ83-91

55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

56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

57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13:89

58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

59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

60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

61 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T10172-88

62 预拌混凝土GB14902-94

63 钢纤维混凝土JG/T3064-1999

63 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481-2000

64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

GB/T15483.1-1999

65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2部分:实验室认可机构对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使用GB/T15483.2-1999

66 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GB/T4131-1997

67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 JC/T452-1997

68 水泥取样方法GB12573-90

69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94

70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1345-91

71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8074-87

72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溶解热法) GB/T12959-91

73 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 GB2022-80

74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346-2001

75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750-92

76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1999

77 水泥胶砂干缩试验方法JC/T603-1995

78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替代GB177-85) 等同ISO 697:1989

GB/T17671-1999

79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建设部标准) ZBQ 11004-86

80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GB/T12960-1996

81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T2847-1996

82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1996

83 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

8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

8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8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

87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T146-90

88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建设部标准) JGJ28-86

89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90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91 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 48:93

92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GB8075-87

93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94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2000

95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96 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97 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

98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99 预拌混凝土GB/T14902-94

100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01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

10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03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性能试验方法GB/T15231-94

104 钢纤维混凝土JC/T3064-1999

105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13:89

106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107 拔出法检验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冶金工业部标准) YBJ229-91 108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

109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

11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

111 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69:94

112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JGJ15-83

113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1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15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

116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

117 特细砂混凝土配制及应用规程BJG19-65

118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

119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

120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13:89

121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

122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

123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

124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

125 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48:93

126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

127 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69:94

128 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T10172-88

129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溶解热法) GB/T12959-91

130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GB/T12960-1996

13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分析法)GB/T1345-1991

132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133 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134 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481-2000

135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

GB/T15483.1-1999

136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2部分:实验室认可机构对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使用GB/T15483.2-1999

137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1996

138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139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0

140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

141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1994

142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1994

143 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GB/T4131-1997

144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145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146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750-92

147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GB/T8075-1987

14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

149 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2000

150 水泥取样方法GB12573-1990

151 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

152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

153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346-2001

154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

15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156 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 GB2022-80

15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158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159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6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61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8074-87

162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16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1987

164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

16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1985

166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JC/T452-2002

167 水泥胶砂干缩试验方法JC/T603-1995

168 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169 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

170 钢纤维混凝土JG/T3064-1999

171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JG/T5094-1997

17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173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174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JGJ15-83

175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

17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177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1992

178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1992

179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180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1984

181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182 混凝土输送管型式与尺寸JJ83-91

183 拔出法检验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冶金工业部标准) YBJ229-91

184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建设部标准) ZBQ11004-86

185 浙江省矿物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这都是一些常用的国标、行标,基本上所有的检测方面的知识都可以在上面的标准中找到!其中有些标准已经被新标准代替,例如:

177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1992

178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1992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操作规程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手须经制造厂专业人员培训合格并持有效操作证者,方准操作本设备。操作者应认真阅读并理解本设备的使用维护说明书,掌握设备操作程序、参数设置的修正、修改预警系统的内容及处理等。 2.混凝土搅拌站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按出厂说明规定进行,并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主持下组织调试,严格按照厂方提供的《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各项验收项目符合规定后,方可投入使用。 3.设备开动前应做如下工作: 3.1 检查骨料仓是否已装满,粉罐贮量是否足够及储水箱水位情况,各料源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3.2 查各气路、水路是否有漏气、漏水现象,有无软管破损、老化。3.3 查各气动、电动蝶阀动作是否准确到位,确保蝶阀关闭良好。 3.4 查减速机内油位情况,是否变质,不符要求时应添加或更换;对各料仓开门机构润滑点、各螺旋输送机润滑点按规定添加润滑脂。 3.5 查各输送皮带是否松紧适当、跑偏是否严重,不符要求时必须调整。 3.6 查皮带机托辊转动是否灵活,否则应拆下清洗或更换内轴承。 3.7 查各紧固螺栓是否松动,特别是搅拌缸机座、叶片与衬板螺栓,以免松脱。 3.8 查三联体中过滤器的积水情况,若积水量多须放出;油雾器油量是否足够,不足时应添加。 3.9 查各橡胶管连接处是否连接良好,不能有松脱现象。 3.10按《JS系统型搅拌机使用说明书》要求检查搅拌主机各部:各润滑点是否已加注润滑油脂;油泵内油是否用完;润滑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叶片

连接是否良好,叶片与衬板间隙过大时,应调整至最小间隙3-5mm;有衬板、叶片损坏或磨去1/2时应立即更换。 3.4开机及生产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3.4.1在设备开动前必须确认已经没有任何危险情况。 3.4.2设备启动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控制室。 3.4.3所有的电控柜门在设备作业时必须保持关闭状态。 3.4.4不允许超负荷使用设备或生产超过本设备规定范围的产品。 3.4.5加强对各种仪表的检查监视,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3.5每班结束时应做工作: 3.5.1利用水称量进水管路加水或清洗机清除机内残留混凝土,检查主机盖与水泥称连接口处、与除尘器连接口处有无堵塞孔口的结块,卸料门与拌筒、叶片与衬板间有无结块,如有结块,应立即铲除。同时利用清洗机冲洗搅拌主机外杂物及周围场地,保持搅拌站清洁干净。 3.5.2清除各称量系统压力传感器部份的杂留物。 3.5.3各转动润滑点应加注润滑脂。 3.5.4气路系统各气缸活塞杆、各仓底卸料门回转润滑处加注润滑脂。3.5.5将气路系统中余气放尽,各气缸、气阀应复关闭位。冰冻季节时应将供水系统内各处存水放尽。 3.5.6最后关闭各路电源及总电源。 3.6加强设备的日常检查,按规定做好设备日常保养工作;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检修,禁止带病操作。使设备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3.7认真填写设备运转本,做好交接班和维修检查记录。

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员培训教材

混凝土基础知识教程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第三节道路与桥梁工程用料的技术性质 第四节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 第五节混凝土外加剂 第六节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评定 第七节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第八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第九节粉煤灰混凝土 第十节轻混凝土 第十一节特种混凝土 第十二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附录:习题与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概述 一、混凝土的分类 混凝土是指用胶凝材料将粗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复合固体材料的总称。混凝土的种类很多,分类法也很多。 (一)按表观密度分类 1. 重混凝土。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的混凝土。常由重晶和铁矿配制而成。 2. 普通混凝土。表观密度为1950~2500kg/m3的水泥混凝土。主要以砂、子和水泥配制而成,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品种。 3. 轻混凝土。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混凝土和大混凝土等。 (二)按胶凝材料的品种分类 通常根据主要胶凝材料的品种,并以其名称命名,如水泥混凝土、膏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等。有时也以加入的特种改性材料命名,如水泥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时,称为钢纤维混凝土;水泥混凝土中掺大量粉煤灰时则称为粉煤灰混凝土等等。 (三)按使用功能和特性分类 按使用部位、功能和特性通常可分为:结构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等。 二、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砂子和子为骨料,经加水搅拌、浇筑成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基于设计的研究是教育技术学新兴的一种研究范式。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来源,内涵及其特征,阐述了基于设计研究的基本过程。简单分析了国外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发展状况,并于我国发展状况进行简单对比。对我国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教学干预;研究范式 引言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是近几年国内外教育技术界比较流行的一个术语。有人将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还有人将它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本文作者认为它是一种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科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型研究范式。近些年来,这一新兴的研究范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学术共同体密切的关注,在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本文对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研究范式从它的来源、内涵、特征、实施步骤等各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国人能够深入的了解基于设计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研究当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来源 早期的实验研究,人们认识到,实验研究的控制条件非常多,剔除了很多的影响因素,它的研究成果很难迁移应用到现实的学习情境中。而课堂中进行的研究,大多是简化的实验研究,比较随意,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论支撑。并且现实情境中所得的策略比较有针对性,可推广性比较差,其科学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被批评为没有获得“有用的知识”以及存在“可信度鸿沟”[1]。现实中实验与实践严重脱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教学学习的研究逐渐从实验室转向自然情境当中,科学家们开始将自然情境和社会交

混凝土搅拌站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搅拌站作业指导书

1适用围 适用于………施工搅拌站 2编制依据 根据《机器使用说明书》 3搅拌机部分 3.1操作注意事项 3.1.1机器接通电源后,电源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灯亮。 3.1.2搅拌机工作时,冲洗开关应关闭。 3.1.3料斗提升时,严禁在料斗下面站人,以免误伤。 3.1.4机器搅拌过程中,不得随意停机,如果中间发生事故,须立即打开卸料门,用人工卸出50%的物料,排除故障后再行启动,注意:人工卸料时必须关闭电源,挂停电牌,专人看守。 3.1.5机器在运转过程中,不得检修。 3.1.6操作过程中,切勿使砂、石等落入机器的运转部位,料斗底部粘住的物料应及时清理干净,以免影响斗门的启闭。 3.1.7机器不得超载荷投料和运行。 3.1.8机器停止工作时,应打开冲洗开关,启动水泵清洗搅拌筒的混凝土,检查搅拌臂螺丝是否松动,搅拌叶片与衬板间隙不得大于5mm。 3.2保养与维修 3.2.1每班使用前应检查的项目。 A、检查机身是否平稳。 B、叶片及其支撑臂上的联接螺栓是否松动,若松动应立即拧紧。 C、上料架上的联接螺栓是否坚固。 D、水泵引水是否充足,管路是否畅通。 E、减速箱油量是否足够。 F、润滑油泵油量是否足够。 G、卸料闸门油压泵油量是否足够。 H、检查主马达电流是否正常。 3.2.2每班使用后的保养 A、清理搅拌筒外、卸料门、料斗上积灰,用水冲洗干净。料斗不得有存物。 B、对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脂)。 C、寒冷季节,应将供水系统的存水全部排净。 3.2.3每周检查项目 A、检查钢丝绳,并在其表面抹少许黄油。 B、检查减速箱油面,浓油泵油脂量,必要时加注更换油(脂)。 C、供水系统要保持清洁,以免堵塞,对吸水阀检查清洗一次。 D、检查行程开关摇臂是否松动,如有松动,作必要调整。 E、检查叶片、支撑臂联接螺栓是否松动,调整叶片与筒壁间隙,其最大间隙为5mm,并进行必要的拧紧。 3.2.4定期检查项目 A、对卷扬电机制动器进行检查,并作适当调整。 B、对水泵、节流阀进行检查,是否有漏水现象。 C、对开式齿轮进行检查。调整皮带的松紧度,以免打滑。 D、检查叶片、衬板的磨损情况,并酌情更换。

混凝土搅拌站培训教材

第一章概述2015-10-4 HZS系列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是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具有二十一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搅拌设备。具有集物料储存、计量、搅拌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可满足各种类型混凝土的搅拌要求。适用于大中型规模以上的建筑工程、水利、电力、公路、港口、码头、桥梁等工程建设及城市商品混凝土中心等混凝土需求量大的场所。 第一节混凝土搅拌站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HZS系列混凝土搅拌站主要技术参数

第二节混凝土搅拌站工作原理 骨料(碎石、砂)经装载机装到配料站的储料仓中,经控制系统计量给出,送至上料皮带机接料斗,再由上料皮带机把骨料输送至搅拌机上部的待料斗;同时,经控制系统的控制,水泥由水泥仓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水泥称量斗,水和添加剂由供液系统输送至水称量斗和添加剂称量斗内。物料全部称量好后,按一定的顺序打开待料斗气动

门、水泥称量斗气动蝶阀、粉煤灰称量斗气动蝶阀、水称量斗气动蝶阀、添加剂称量斗气动球阀,同时,开启待料斗振机、水泥称量斗振机、粉煤灰称量斗振机、进水管加压泵,使各物料进入搅拌机中,由搅拌机搅拌均匀。搅拌好后经搅拌机出料门通过出料斗进入混凝土输送车完成一个搅拌周期。以上整个过程均由电脑控制自动完成。 第三节混凝土搅拌站主要技术特点 1、采用模块式设计 本搅拌设备中,粉料罐、主楼钢结构、搅拌机、配料站、控制室等均实现了模块化,运输时可分单元运输、安装时可将各单元吊装组合,简便、快捷。既可节省运费、又能缩短安装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并可根据用户安装场地不同灵活布置。 2、人机一体化设计、操作简便 整机采用计算机控制,既可自动控制,也可手动操作,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动态面板显示,能清楚了解各部件的运行情况,同时可以存储和打印报表资料。 3、优良的搅拌性能 搅拌主机采用意大利SICOMA(产地珠海)螺旋式双卧轴强制式搅拌主机,搅拌能力强,搅拌均匀、迅速,生产效率高。对于干硬性、塑性及各种配比的混凝土均能达到良好的搅拌效果。 4、高度的可靠性 对整机性能及可靠性有影响的元器件均采用国际或国内知名品牌产品,能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增强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5、精确的计量性能 采用微机控制,各组份单独计量,120次/秒的采样速度,提高了计量精度,缩短了计量时间。 6、保养、维修方便

行动研究文献综述

行动研究文献综述 一、行动研究的产生及其涵义 (一)行动研究的产生 行动研究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4年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个名词,两年后他在一篇题为《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的论文中提出提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为”。 (二)行动研究的涵义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行动研究的确是一个舶来品,是对“action research”的中文翻译。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主要涵义就是要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从起产生的来源来说这也是它的主旨意思。随着行动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行动研究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英国学者艾略特(J.Elliot)认为:行动研究旨在提供社会具体情景中的行动质量,是对该社会情景的研究。”澳大利亚学者卡尔(Carr,W)和凯米斯(Kemmis,S.)认为:“行动研究是由社会实践工作者在社会情境下开展的自我反思的探究,目的是提高他们自己的实践、他们对这些实践的理解、这些实践得以展开的背景和公正。”1 ,现在国际比较统一认可的是由《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界定的行动研究的概念,即“行动研究,是指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二、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行动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追求逻辑上的真,而更应该关怀道德实践的善与生活取向的美,理性必须返回生活世界才能获得源头活水,研究是为了指导人们立身处世的生活实践。与亚里士多德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区分一脉相传,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1781)中认为,人的理性活动可以区分为“科学理性”和“实践理性”,前者指的是人对物质世界的理解,而后者是人的行为决策过程。前者不能决定后者,因为人类对世界运作方式的了解不等于知道如何行动。人们如何行动不仅与现存的事实有关,而且与应该怎样行动有关(Ha而lton,1994)。行动研究探究的就是行动者的“实践理性和“实践智能”,目的是探究他们的决策方式和过程。“实践智能”的特点是:实践者能够轻松自如地获得和使用“心照不宜的知识”,而这种知识是过程式的,与行动密切相连的。学习这种知识的基本形式是通过习惯和习俗“懂得如何做”,而不一定要“懂得是什么”。 三、行动研究的发展简史 “行动研究”这个词语有两个来源(郑金洲,1997)。=是在1933一1945年间,寇勒(J.Coller)等人在研究如何改善印地安人与非印地安人之间的关系时提出的。他们认为,研究的结果应该为实践者服务,研究者应该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在行动中解决自身的问题。二是4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与其学生在对不同人种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行研究时提出来的。他们当时与犹太人和黑人合作进行研究,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到研究之中,积极地对自己的境遇进行反思,力图改变自己的现状。1946年,勒温将这种结合了实践者智慧和能力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从那时到现在,行动研究经历了从理性的社会管理到反实证方法,然后再到社会变革的历程。勒温在自己有生之年使用这个方法建立了一系列有关社会系统的理论。他认为,行动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实践者的参与、研究过程的民主化、研究发现可以对社会知识及社会变化作出贡献。他将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其中包括计划、发现事实、监察、实施、评价等步骤。后来,这些步骤被其他学者明确地解释为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一计划的循环(施良方,1996)。50年代,由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寇利(S.Corry)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进人了美国教育研究领域,教师、学 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家长以及社区内支教育的人都参与到了对学校教育的研究之中。然而,到60年代中期,因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十分兴盛,技禾性的“研究一发展一 传播”(RDD)模式逐步占据统治地位,行动研究曾经沉叙二时。70年代,经艾略特等人 的努力,行动研究在西方社会再度崛起,特别是在教育研究领域。进人90年代以来,由于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实证研究已经不能解决社会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危机,而行动研究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变革社会的途径,因此这种主张和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Susman&Evered,1978)。 研究界目前之所以越来越重视行动研究,是因为它能够比较有效地纠正传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传统的研究方法通常凭研究者个人的兴趣选择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比较脱离社会实际,既不能反映社会现实,又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者的需求。结果,实际工作者与社会科学研究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心理距离。一方面,他们得不到研究者的帮助,不能直接从目前已经多如牛毛的科研成果中获益;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种种原因(如工作太忙、没有科研经费、领导不重视、缺乏指导等)不可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而行动研究倡导实践者自己通过研究手段来对实践作出判断,在研究者的帮助下进行系统、严谨的探究工作,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因此,这是一个解决现存问题的好办法,被认为是未来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个方向。 四、行动研究的模式 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解决的问题是具有情境性、现场性和动态的,但是,行动研究还是有一个模式的,虽然这个模式是根据实施者对行动研究的理解不同而不同的。首先尝试将行动研究的历程加以模式化描述的学者是行动研究的先驱勒温,后来学者提出的行动研究模式,基本上都是以他的“计划——行动——观察——反省”螺旋循环模式为框架的。如勒温的行动研究模式,凯米斯的行动研究模式和Alrichter,posch&Somekh行动研究模式 五、行动研究的过程

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143-72 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试验仪器设备 1大型试验设备必须按照相关设计要求进行合理安置。 2试验设备安装应稳固,按规定要求搭设相应操作平台,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3试验设备安装或检修完毕,必须经试运转正常后,办理交接班签证手续后方准使用。 4一切机械、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和行车轨道必须接零、接地线,电阻不大于10欧。在同一供电系统中不准有的设备接零有的设备接地。 5所有的试验设备都应安装漏电保护器。特别是移动型机具,不安装漏电保护器不得使用。 6实行一机一闸制,所有机械都应设独立的开关

箱,箱内不得存放杂物。开关距所控设备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7各种试验设备不准超载运行,运行中发现有异声、杂音或电机过热(超过电机铭牌规定温度)应停机检修、或降温,严禁在运行中检修、保养。 8按时做好各种试验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按规定加注润滑油。严禁试验设备带病运转,中途停电,应切断电源。 9检修机械、电气设备时,应拉闸断电锁箱,并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警示牌",最好设监护人,停电牌应谁挂谁取。 二、站内检验活动 1试验人员要事先经过培训,严禁违章作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行定机定人定责任制。 2试验设备操作人员应做到"四懂""三会"即,懂构造、原理、性能、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保养、会排除故障。 3工作前试验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混凝土搅拌站操作人员作业指导书学习资料

混凝土搅拌站操作人员作业指导书 一、铲车 1、铲车作业场地应随时清理,保持场地整洁、堆码整齐。 2、铲取物料时,车速不得超过4km/h,不得高速猛撞料堆,并注意轮胎不得打滑。 3、工作后或修理保养时,应停放在平坦、安全的地方,并将铲斗落地。 4、服从生产管理和工作调动,遵守企业劳动纪律。工作当班时间内禁止饮酒,禁止擅离职守。严禁非操作人员操作铲车。 5、铲车下坡时严禁发动机熄火及挂空档滑行,铲斗举升后,禁止斗下站人,机器运转时,中绞接处严禁站人,车辆行驶时,观察四周不得有危险源。 6、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关注地材的变化,并在地材发生较大变化时立即告知技术部门相关人员。 7、认真执行有关噪声控制、废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处置的规定,符合环保标准要求。 二、搅拌楼 1、操作者首先应详细学习配料机、混凝土搅拌机使用说明书,了解掌握机械结构及性能,熟悉安装调试、工作注意安全事项,懂得检查保养维修具体项目。使该机组能得到合理利用,保证生产质量及进度,发挥最好的经济效益。

2、操作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场地平整,机械布局合理,基础要坚实稳固,安装后机械应保持水平。皮带轨道架不得歪扭错位。 (2)电源要正确连接,电器元件不允许有断线、松动、短路现象,控制开关应安全可靠。防止电器元件及电线受损,电机受潮。配电控制箱应装接地线。 (3)配料秤的调试应根据施工混凝土配比量,由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一同进行调试,确保混凝土的配比质量。 (4)检查水泵引水是否充足,泵水龙头是否有回漏水现象,管路是否畅通,泵水时间继电器系统是否准确可靠。混凝土配水量及配水时间(继电器控制)应有工程技术人员调试确定。 (5)检查各齿轮箱的油位和油质,如有不足时应添加,不清洁应更换。 (6)检查运输胶带及三角胶带,调整涨紧度,不得跑偏、打滑,切勿使砂石等落入运转部位。 (7)按搅拌站的性能准备合格的砂石骨料。 3、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应精神集中,注意观察配料机是否正常,混凝土配比供水量是否合适,拌合机各部工作是否正常。 (2)皮带提升时,严禁在皮带下面站人,以免误伤。清理料坑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作为应对变化的有效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增,企业中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在面临众多项目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好、协调好多个项目,同时又要使其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组合管理架起了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桥梁,它是帮助实现项目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有效理论和工具。 1 项目组合管理理论 项目组合管理要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商业价值和利益的评判,集合成项目组合的战略价值,去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和利益,项目组合不再是简单的进行多个项目的管理[1]。 项目组合管理是将一系列项目纳入到同一个组合当中,这个组合有独立的项目组合评审报告记录了各个项目的目标、成本、时限、专业技术水平、资源、风险和其他的关键因素。然后项目执行主管便能从整体上把握该组合,恰当地配置资源和调整项目,以使部门的利益回报最大化[2]。 项目组合管理是将单个项目、活动和所需资源与公司战略相联系的过程,从而确保投入的有限资源具有最高的价值和最低的风险。此外,这个过程允许贯穿整个组织的战略沟通,进而更好的选择和执行那些支持公司战略的项目和活动,同时剔除那些劣质项目[3]。 项目组合管理是对项目集进行选择、评价、策划、实施、管理的有效过程[4]。 PMI对组合管理的定义为[5]: 项目组合管理不是简单地管理多个项目,每个项目组合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商业价值和公司战略来评价,并且要实现一定的商业目标或商业利益。 PMBOK2004这样定义项目组合 组织依据其具体的目标来管理项目组合。项目组合管理的目标之一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对人员、设施与环境加以控制,根据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实验室是进行检测的工作场所,必须保持清洁、整齐。由实验人员负责工作台、水池、门、窗、墙面以及仪器设备的清洁卫生工作。 2.实验室内禁止随地吐痰、吸烟、吃东西,不允许做与检测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与检 测无关的物品。 3.非检测人员未经同意不得随意进出实验室。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检测人员也应避免频繁进出,以免影响环境条件的控制。 4.建立卫生值日制度,每天有人打扫卫生,每周彻底清扫一次。 5.做好节假日人员值班安排,保证标准养护室处于正常控制范围,确保必要的检测工作 正常进行。 6.仪器设备的零部件要妥善保管,连接线、常用工具应排列整齐。 7.建立不合格品实验台账,出现不合格工程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8.不得带电作业,电源线应排列整齐,不得横跨过道。 9.食品设备应保持状态完好,使用完毕应立即填写相应的使用记录,如有异常情况,检 测人员应及时向领导请示处理。 10.实验室应设置消防设施、消火栓或灭火桶,任何人不得私自挪动位置或挪做他用。 11.检测样品应按“未检”、“已检”、“留样”等状态分别放在规定处,不能随处放置,以 免混淆、丢失、损坏;特殊样品应采取有效防护防护措施,防止样品污染变质或对环境造成 危害。 12.各类图书、文件、标准以及记录表格,应由资料员统一管理,正在使用的应由实验 员妥善放好,不得随意乱放。 13.为保障检测工作过程中人身和仪器设备安全,实验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管理的 规定。 14.工作人员离开岗位时,要认真检查水、电是否关闭;离开检测室时要关好门窗。 二、实验工作质量控制规定 1、严格按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实验方法进行原材料的取样复验和混凝土供应的出厂检 验和交货检验,对原材料及混凝土的质量负责。 2、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一般不应少于2人,记录人员采用复颂法,以防止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差错。 3、定期进行混凝土强度、原材料质量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并按时上报有关领导。 4、负责收集与混凝土有关的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并积极进行技术开发、创新和技术储备。 5、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时,质检人员有权暂停生产,并提出处理意见。 6、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有关质量管理的规定,负责实验室人员的组织、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人员的质量意识业务素质。 7、负责及时向需方提供必需的各项技术资料。 8、因停水、停电而中断的实验,凡影响质量时,必须重新进行实验,并将情况记录在案 备查。 9、因仪器设备故障损坏中断实验时,可用相同等级满足实验要求的代用仪器重新进行实 验,无代用仪器设备且一时无法修复时,应及时送到有对外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 10、实验工作失误或试件本身的原因造成实验数据失真,所有实验数据作废,重新取样 实验,实验报告以第二次实验数据为准,并由实验人员写出事故原因,当不能重新取样实验

混凝土搅拌站设备详细操作步骤

混凝土搅拌站设备详细操作步骤 混凝土搅拌站设备工作方式两种,其中主机、斜皮带、空压机、液附搅拌不受手动/自地动影响。 混凝土搅拌站设备手动方式使用操作说明: 一般用于设备的调试和维修。手动方式下,可通过操作台按钮操作,也可以通过上位机中右键点击按钮,效果一样。 双击启动程序程序,显示如下画面。点击生产模拟,显示如下画面。鼠标放在骨料1窗口,点击鼠标右键,显示如下画面。 混凝土搅拌站设备手动工作流程: 接通电源合上空开工作方式(手动)启动主机、空压机(0.7 MPa)斜皮带打开工控机进入监控(予热20分钟)设定或选择配方、参数按触摸屏按钮或计算机操作配料(骨料、水泥、粉煤灰水、外加剂配好,水配完手动卸入水秤)按骨料卸料入集料仓按骨料卸料停止按

集料仓门开,骨料入主机按水、水泥、粉煤灰卸料入主机按集料仓门关、水泥停、粉煤灰停、水停搅拌计时结束按主机门开出砼按主机门关。 手动方式下混凝土搅拌站设备配料要求用户配料时注意以下几点: a)手动操作时如果某种水泥不用,一定要在配比设置中将其设置为零。 b)手动计量水泥时,一定要按照“水泥1水泥2水泥卸料水泥停止”的顺序操作。如有不用某种水泥且已在配比中设置为零,则可跳过不按。 郑州市鑫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配料机,移动混凝土搅拌站,斗提式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等设备,欢迎新老客户选购。 鑫宇机械制造公司以远景规划、短期目标为奋斗方向,以科技创新,科技兴企为发展理念,以出精品、创品牌为核心竞争力,以提高质量、强化服务为职责和己任,来体现企业的生存价值。欢迎国内外客商选用郑州市鑫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建捷”牌混凝土搅拌设备。我们将以诚信,诚心的做事原则和您精诚合作,协同努力!

混凝土搅拌站培训资料教学教材

混凝土搅拌站培训资料 一、搅拌站的主控项目 ㈠搅拌设备几个系统 ⑴主机搅拌系统 ①输送系统; ②贮料系统; ③计量系统是搅拌站的灵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和混凝土质量,影响混凝土的计量设备的是动态计量; ④微机控制系统; ⑤强弱电电气系统。 ㈡设备系统质量控制的关键 ⑴微机控制操作系统稳定性逻辑性; ⑵计量系统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计量系统的准确与稳定决定混凝土生产的质量。静态准确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关键在于动态计量落差的准确度。和电脑对数据的捕捉。 ㈢材料收发部门对混凝土质量的监控措施 控制混凝土的质量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对每车混凝土的计量系统,搅拌站将施工配合比数据打印交给物资器材收发管理人员,材料收发人员通过对每车的称量来和搅拌站的出机方量进行效对,当称量数据和实际出方量不符时应及时查找原因。 二、搅拌站生产管理制度 ⑴没有混凝土搅拌站站长或项目经理部下达的生产指令不得开机。 ⑵没有取得项目部的许可不得擅自停止生产或停产维修。 ⑶准确输入配合比;认真复验录入所有数据,经试验人员、操作员经确认无误后签字备案,方可生产。 ⑷严格按配合比生产,没有试验室试验人员书面指令,任何人不准随意增减原材料、外加剂及用水量。搅拌时间视混凝土状态,未经试验人员同意不得随意增减。 ⑸生产中,应密切观察计量是否准确,超过规定误差应及时调整落差。所有计量在空载时,应处于极小值的范围内。计量系统出现其它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汇报处理。 ⑹水泥、外加剂、水误差不能超过±1%,发现水泥、外加剂质量不够时,应及时查找绞龙是否堵塞,并及时排除,集料误差不能超±2%,当误差超标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手动补偿和记录。 ⑺卸料时,出料口与罐车进料口应对齐,杜绝卸料遗漏。 ⑻作业结束,关闭以下开关: ①水泵电源开关; ②主机电源开关; ③总控开关; ④添加剂泵开关; ⑤空压机开关; ⑼作业完成后在两小时内,将主机所有接触混凝土部位清洗干净,不准出现累计一段时间突击清理现象。

时间管理文献综述

A review of the time management literature Brigitte J.C.Claessens,Wendelien van Eerde and Christel G.Rutte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Eindhoven,The Netherlands,and Robert A.Roe Universiteit Maastricht,Maastricht,The Netherlands Abstract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in time management research.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This review includes 32empirical studies on time management conducted between 1982and 2004. Findings –The review demonstrates that time management behaviours relate positively to perceived control of time,job satisfaction,and health,and negatively to stress.The relationship with work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not clear.Time management training seems to enhance time management skills,but this does not automatically transfer to better performance. Research limitations/implications –The reviewed research displays several limitations.First,time management has been de?ned and operationalised in a variety of ways.Some instruments were not reliable or valid,which could account for unstable ?ndings.Second,many of the studies were based on cross-sectional surveys and used self-reports only.Third,very little attention was given to job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There is a need for more rigorous research into the mechanisms of time management and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ts effectiveness.The ways in which stable time management behaviours can be established also deserv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is review makes clear which effects may be expected of time management,which aspects may be most useful for which individuals,and which work characteristics would enhance or hinder positive effects.Its outcomes may help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time management practices. Originality/value –This review is the ?rst to offer an over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time management.Both practice and scienti?c research may bene?t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previous attempts to measure and test the popular notions of time management. Keywords Time measurement,Training,Control,Job satisfaction,Performance management Paper type Literature review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ime in the organizational literature.According to Orlikowsky and Yates (2002),the temporal dimension of work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because of expanding global competition and increased demands for immediate availability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Garhammer (2002)has pointed at the increased pace of life shown in doing things faster (acceleration),contracting time expenditure (e.g.eat faster,sleep less),and compressing actions (making a phone call while having lunch).Other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perception of time in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e.g.Palmer and Schoorman,1999)and the experience of time pressure among employees (e.g.Jackson and Martin,1996;Major et al.,2002;Teuchmann et al.,1999). The current issue and full text archive of this journal is available at https://www.doczj.com/doc/5210588776.html,/0048-3486.htm Time management literature 255 Received 4July 2004Revised 13October 2004Accepted 15December 2005 Personnel Review Vol.36No.2,2007 pp.255-276 q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0048-3486 DOI 10.1108/00483480710726136

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总结工作计划

技术部2015年工作计划 根据公司明年的发展计划与经营思路,技术部确立了以稳定现有成果,拓展更高目标的工作方针,计划在来年工作中既要保持目前本职工作稳定开展,又要在针对新形势、新环境下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放开视野以适应公司宏观发展的需要。我部就如何在来年更严峻的经济大环境下完成更高层次的目标任务,特提出以下想法: 一、部门内部管理 质量和成本是永恒的两大主题,质量又是排在成本之前是重中之重。质量是做出来的,是靠人员责任心的落实,加强质量管理其实就是加强人员的管理,必须落实责任到人,才能有追溯机制,才能出好有产品质量。反过来说不出质量问题也是成本节约的一个好方法。总结之前我部的人员责任落实情况,着实有些履行得不太好,有吃大锅饭的现象,虽然在此期间开展了一些诸如员工绩效考核这类方法但成效也不大。原因在于绩效考核如同广撒网,针对性不强,绩效考核不太适用像我们部门的一线员工。比如说一个班两名人员,两名人员负责这一天的工作,没有主次之分,出现问题后两个人同担责相同,那考核制度的危威慑性就不大;就没有个人危机感; 就会出现责任不明确而把诸多的事情都反映到部门负责人处处理; 造成工作效率降低下的情况。要避免这种现象我觉得就必须在这每天两个岗的值班岗位中提高一个岗位的责任级别。当然工资待遇也是要有很大差距的。要具有吸引力和与所承担责任相匹配的薪酬。 让人人都为上此岗为荣,这个岗位定岗不定人,在此岗位实行能者

上,主要考核据是他在此岗位期间有没有出过质量问题,出问题的次数、大小、各部对其在此岗期间评价等指标为考核依据。这样以来将责任更加明确,也更加体现了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待遇也就高的薪酬原则,这样比单纯的绩效考核和末位淘汰制更加适我室的实情,也更能培养储备人才。 部门人员是组成公司良性发展的细胞,既要调动起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又不能过分激起内部人员斗争,才能做好管理工作。明年的公司经营模式调整,主要业务对外,各代管项目变为直管,这些更加需对部门内部管理结构进行调整,职能放权,不必事必躬亲,抓大放小才能将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二、成本控制 原材料成本占总体成本的80%以上,如材料(质量、价格)波动大,对我们最终产品造成的影响将是像蝴蝶效应一样的巨大。今年原材料受大环境因素影响质量和数量都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作为我们这种生产型企业的技术部门必须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成本,不能保证质量的降成本那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所以今年成本虚高求其保证质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当前我们的技术研发也是遇到了瓶颈,江郎才尽的困惑不仅困扰我们,相信也同样困扰着诸多搅拌站的技术部。在应用相同的材料时成本控制不能脱颖而出,未有优于其它搅拌站的领先技术的时候,我们就是站在同一起线上的,在没有取得捷径时拿什么竞争?我觉得不出质量问题就是一种间接的成本节约。企业生产一方混凝土就应至少预留一元质量处理费用的预算原

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操作手册范本

欢迎您使用华贝尔北京欧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的搅拌站配料 控制系统。如果您是第一次使用本系统,请仔细阅读本手册。如果您已使用过 本系统,本手册可以作为参考。 一、系统工作方式 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和操作,本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三种工作方式: Ⅰ、手动工作方式 该工作方式主要用于单盘生产,每个生产过程都需要人工控制。此种方式下,必须先在上位机生产管理系统中设置好各项与生产有关的参数,并下装到PLC。此时,如果点动一下某个秤的加料按钮,则会在配料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完成该秤的计量过程工作;计量过程完成后,点动一下该秤的投料按钮,则自动完成该秤的投料过程;搅拌过程和排料过程也由人工控制执行。 Ⅱ、自动工作方式 该工作方式是主要的正常的生产方式。此种方式下,只要通过上位机生产管理系统正确地设置了配方及各项与生产有关的参数,并对盘数做出相应的选择后,起动搅拌机、输送胶带,点动一下自动运行按钮,系统在 PLC 和配料控制器的控制下,即可自动完成一车混凝土的生产。 Ⅲ、调整工作方式 该工作方式主要在试车、维修及故障处理时使用。此种方式下,操作台上各加料、投料按钮都是按下有效,抬起手则无效,配料控制器只起到指示作用,不参与控制。除一级报警有效外,其它报警对此操作方式无效。生产中尽量避免使用此方式生产。 二、生产操作规程 在生产前必须首先巡视现场是否有异常情况,检查水路、气路系统是否正常;各生产原材料是否就位,各仓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搅拌机观察门、排料门是否关闭;通知各设备附近人员准备生产。 Ⅰ、在手动方式下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第一步检查配电柜电源三相电压是否正常,扳动配电柜外壳上的万能转向开关,看 AB、BC、CA 相电压是否相等,正常应该在 380V 左右。 第二步打开配电柜,闭合配电柜内生产必须用到的各工作电机和工作电源的断路器(各断路器上贴有标签说明该断路器起何作用)。如有不明,请电工配 合操作手操作。 第三步打开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断路器在配电柜内,启动开关在空气压缩机上,请先合上配电柜内的空气压缩机断路器,再到空气压缩机房打开启动开关启动空气压缩机。(注意,不生产时关闭空气压缩机应先到空气压缩机房

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仪器设备定期检定及定期保养制度

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仪器设备定期检定及定期 保养制度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兴县金龙建材有限公司 试验室仪器设备定期检定及定期保养制度 一、试验室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检定工作。 二、试验室应检定的仪器设备(见台帐)。 三、试验室建立计量仪器台帐,其内容包括:仪器名称、规格型号、量程、精度、仪器编号、使用日期、检定周期、检定日期、检定单位、检定人、检定结果等,以指导仪器设备的检定工作。 四、试验室仪器设备检定负责人按计量仪器台帐规定的检定周期,按期报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并将检定结果记录于计量仪器台帐。凡无检定合格证或超过检定有效期的仪器设备一律不准使用。 五、除按检定周期进行检定外,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检定: 1.仪器设备出现故障部位,经维修后可能影响计量精度的; 2.新购置的仪器设备需进行检定的; 3.长期停用的仪器设备重新启用的; 4.仪器设备位置移动可能影响精度的。 六、对于没有检定标准的自制或非标准仪器设备,试验室必须按有关规定编制暂行的校准方法,经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并按校准方法实行定期校准。 七、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周期视其类别、保养目的和内容而定。具体如下:

1.一般性的擦拭与清洁应于试验结束后或每日一次。 2.机械部分的防锈、润滑、紧固应每月一次。 3.油压式压缩试验机更换液压油应每半年或一年一次。 八、对于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进行保养: 1.新购置、安装完毕准备使用的。 2.经大修的。 3.长期停用后准备启用的。 九、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负责。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试验室负责人进行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