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营销学课程大纲

网络营销学课程大纲

网络营销学课程大纲
网络营销学课程大纲

《网络营销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本课程研究的是适应网络虚拟市场的新的营销理论,它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人才所必需的网络及营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管理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本课程拟结合网络营销案例,在向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如网络市场的特征、网络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手段、网络市场的产品与价格策略、网络营销的渠道、广告和服务策略等)的同时,让学生通过上网实习,掌握网络市场调研的技巧与方法,掌握制定网络营销策略的方法和实施网络营销的程序。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网络营销的能力,并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1.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

①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

②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关系;

③网络市场的特征、网络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手段;

④网络市场的品牌、价格、渠道策略。

2.能力目标是:

①能正确识别企业营销网站;

②能较熟练的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企业营销网站;

③掌握网络市场调研的技巧与方法;

④掌握制定网络营销策略的方法和实施网络营销的程序。3.教育目标是:

①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②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

③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④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课时,实验教学36课时

基础模块(30学时)

(一)网络营销概论

1.理解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优势;

2.熟悉网络营销的基本体系与功能;

3.了解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联系与区别;

4.了解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二)网络营销的环境与基础

1.掌握网络营销环境的概念、分类与内容;

2.熟悉各种环境对企业网络营销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可采取的应变对策;

3.了解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环境的现状;

4.熟悉现代流行的各种营销观念与理论。

(三)网络营销的战略与规划

1.掌握企业战略的相关概念;

2.了解网络营销战略分析的步骤及基本分析方法;

3.掌握基本的网络营销战略模型;

4.掌握传统企业、专业网络企业从事网络营销的相关策略;

5.了解网络营销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四)网络营销网站的建设与策划

1.理解网络营销网站的功能;

2.掌握网络营销网站的策划与定位;

3.了解网页设计的原则和内容构成;

4.了解网站的完善与维护;

5.掌握网络营销的网站推广方法和策略。

(五)网络市场调研

1.熟悉网络市场调研的步骤;

2.了解网络市场调研的类型;

3.掌握网络市场调研的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

4.掌握基本的网络市场信息整理与分析方法。

(六)网络市场特征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1.掌握网络营销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方法;

2.了解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及心理分析;

3.理解网络消费者的需求与购买动机;

4.了解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掌握消费者购买过程。(七)网络营销的品牌策略

1.了解产品品牌、商标、品牌资产的概念及网络营销产品品牌命名的要求及方式;

2.掌握网络营销产品品牌策略;

3.掌握网络营销网站、域名、企业品牌策略。

(八)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

1.了解网络营销的成本优势;

2.掌握网络营销的定价基础和定价技巧;

3.了解网络营销的价格特征和影响定价的因素;

4.学会使用网络营销的免费价格策略。

(九)网络营销渠道策略

1.了解网络营销渠道的特点和功能;

2.掌握网络营销渠道的设计和管理;

3了解网上直销,掌握网上支付的基本知识;

4.了解网络分销方式;

5.掌握网络营销中的物流特点和模式。

(十)网络营销的市场拓展

1.了解各种网络营销市场拓展方式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网络公共关系材料的制作与发布;

3.掌握网络公共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4.掌握网络促销方法及运作;

5.掌握网络广告的运作及技巧;

6.掌握E-mail营销工具的运用;

7.了解搜索引擎的种类,掌握搜索引擎的运用。

(十一)网络营销的组织与管理

1.了解网络营销的实施过程;

2.了解网络营销效果评价的意义和掌握网络营销效果评价的步骤。选用模块(6学时)

(二)熟悉网络的分类与组成,了解网络营销中的EDI技术、安全技术。

(六)理解网络顾客的管理与服务策略。

(八)学会使用几种常见的网络营销价格策略。

(十)掌握邮件列表发行的基本方法和推广。

(十一)了解网络营销的组织特色,网络营销组织的结构设计;了解网络营销的进入决策;掌握网络营销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四、实践性教学模块

(一)实验

1.申请电子邮箱;

2.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求的商品;

3.了解部分著名企业网站的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

4.上网了解部分网站采用的调查方法并在线填写调查问卷。(二)案例分析:

1.8848王者归来;

2.柯达的网站营销;

3.关于https://www.doczj.com/doc/5210131179.html,邮箱收费引发的思考;

4.7-ELEVEN的集中化物流管理。

五、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建议教学方案

2.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课堂教学应多采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网络营销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作业基本要求为每章内容结束完成作业一次。根据该课程特点,首席教师可确定典型题目,并可根据要求适当调整作业量(具体要求在授课计划中明确)。

3.考核办法

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基本考核方法: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评定学生平时成绩(占30%);通过闭卷考试评定学生理论成绩(期末考试占70%)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于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信息基础、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等,后续课:管理学原理、消费经济学、网页设计等。在先修课中应让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简单操作和了解互联网的发展等。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目

1.建议教材

《网络营销学》.刘文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参考书目

《网络营销》,方美琪、胡翼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网络营销案例评析》,吕英斌、储节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

最新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12分。) 1.商业银行最早萌芽于17世纪末叶设立的() A. 瑞典国家银行 B. 英格兰银行 C.法兰西银行 D.德国国家银行 2.按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准货币指() A. 流通中的现金 B. 活期性质存款 C. M2-M1 D.储蓄存款 3.商业汇票签发后,必须经过债务人的认可和承认,即债务人签字、 划押、盖章的过程,这一行为称为() A.背书 B.承兑 C.贴现 D.转让 4.在商品的赊买赊卖过程中,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交易媒介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 货币 5.2月10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3.00美元=100.00日元2月15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1.00美元=100.00日元。 则贬值的货币是() A.美元 B.日元 C.美元和日元 D.不能确 定。 6.商业银行开展的代理保险业务属于() A. 中间业务 B.表外业务 C. 资产业务 D. 负债 业务 7.商业银行开展的贷款承诺业务属于() A. 中间业务 B.表外业务 C. 资产业务 D. 负债 业务 8.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或黄金,意味着()

A.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B.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等额扩张 C.基础货币流入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减少,货币供应量多倍收缩 D.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多倍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6分。) 1.人民币符合以下特点() A. 是信用货币 B.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C.是我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D.是典型的国家货币 E.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有() A. 准备金 B. 应收现金 C.存款 D.同业存款 E.贷款 F.证券 3.银行保持超额准备金的目的是() A. 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B. 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C.用于银行间票据交换差额的清算 D.应付不可预料的现金提取 E.等待有利的贷款或投资机会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政府的银行”职能的内容是()。 A. 充当最后贷款人 B. 代理国库 C.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E.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实现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清算 5.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包括()。 A. 盈利性 B. 社会性 C.流动性 D.安全性 E.合理性 6.公司债券的主要特点是()

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

《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金融学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及金融机构的科学,是经济学的专业基础课。 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资金融通的概念、性质、特征及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金融学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并且使学生逐渐关注现实的金融热点问题,为以后将要学习的金融类专业课(如商业银行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及国际金融学等)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金融学的主要内涵有大致的了解。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商品、货币等问题有先期的知识准备。通过学习金融学,要求学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及信用形式、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和外汇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关注现实的经济问题,尤其是金融方面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解决现实中的疑难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先修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货币的定义及发展形式,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内容及其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 2、货币制度的定义、内容及发展 第二章信用与融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理解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与作用。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作用、应用范围;了解信用工具的特点;了解融资渠道的种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信用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作用、应用范围 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 3、融资渠道

中央银行学总复习(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3*5) 1、中央银行P5 中央银行制度P5 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她所有银行与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得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得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2、最后贷款人P15 意指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她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向中央银行融资就是最后得办法,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则就是承担最后贷款人得角色,否则便就是发生困难银行得破产倒闭。 3、货币政策P187 就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得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与控制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得方针与措施得总与。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得政策工具、监测与控制目标实现得各种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与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P57 就是其开展货币发行业务与货币政策业务所形成得债权债务存量报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得种类、规模与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一定时点得资产负债表上。 5、货币发行P80 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就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得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得业务库流到社会;二就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得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得数量。两者通常都被称为货币发行。 6、存款准备金制度P74 就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得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得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得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得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得比率与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得变动对既定比率与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得制度。 7、发行基金P85 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得待发行得货币,由设置发行库得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8、道义劝告P230 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与地位,对商业银行与其她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

中央银行学总复习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3*5) 1、中央银行P5中央银行制度P5 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的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2、最后贷款人P15 意指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向中央银行融资是最后的办法,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则是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否则便是发生困难银行的破产倒闭。 3、货币政策P187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P57 是其开展货币发行业务和货币政策业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报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一定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上。 5、货币发行P80

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两者通常都被称为货币发行。 6、存款准备金制度P74 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7、发行基金P85 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8、道义劝告P230 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9、窗口指导P230 是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精讲

第一章 名词: 1.《皮尔条例》:确定英格兰银行垄断发行货币权的特许条例。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基础。 2.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即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 3.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两层含义○1中央银行应与政府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 中央银行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政府,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简答论述: 1.中央银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其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阶段? 中央银行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客观经济原因。 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2)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化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客观经济原因: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 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 3)调节资金供求,为商业银行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的需要 4)对金融业统一管理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形成 1)初创时期:1656年设立瑞典银行——1913年美国联邦储蓄体系建立 2)普遍推行时期:一战后——二战后 3)强化时期:二战结束到现在 2.中央银行是如何作为“最后贷款人”的? 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办理票据再贴现、再抵押的方式融通资金,在特别情况下,也可直接采取提供贷款的方式。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对整个金融体系都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从而起到避免金融恐慌的作用。“最后贷款人”职能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对宏观经济有何影响? 1)独立性较强的类型: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得对其发布命令、指示。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享有较强的独立性,当中央银行与政府发生矛盾时,要通过协商解决。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2)表面上独立性较弱,但实际上较强的居中类型: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政府,但实际上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仍可相对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和采取措施。 3)独立性较弱的类型:中央银行不论在名义和实际上都服从与政府的指令,其货币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应措施的实行要经过政府批准,政府有权否决或推迟中央银行决议的执行。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货币银行学资料教学大纲总则

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统计金融系 《货币银行学》课程组 2009年9月

货币银行学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编号:024363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课学时:54学时 课外学时:54学时 学时:3学分 一、教学对象 《货币银行学》课程面向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四年制本科层次开设。 二、教学目的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基本运行机制及其规律的科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的学科基础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货币、信用、利息、金融市场、存款货币银行和中央银行等畴的本质、发展演变和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的基本规律,以及国外金融体系的基本状况和新动态;掌握货币调控原理及操作机制,在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从总体上剖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讨货币政策对于调节经济的作用原理、传递机制和可能的效果;掌握国际金融的一般知识和原理,揭示国金融与国际金融的相互联系,以了解开放经济模型中金融问题的基本容及国际收支与经济失衡关系的基本脉络;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领域中的相关问题,达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货币银行学》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它又为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掌握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畴。即掌握货币的一般概念和货币制度、信用的概念和信用的形式等一般理论知识、利率的基本知识及其作用、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等,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

1.中央银行的产生:在资本主义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与商 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程度相适应,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政府性金融机构。 2.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3)货币信用关系 普遍崔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的新的矛盾频繁显现 3.产生的金融基础:(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客 观需要(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客观需要(4)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5)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 4.产生途径:(1)自然演变(瑞典、英格兰)(2)政府立法(美国联邦储蓄银行) 5.发展(2个阶段):一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制度的 普遍推广时期;二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现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发展时期。 6.央行制度推广具体原因:(1)新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的影响(2)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 瓦会议的影响(3)麦克米伦委员会的影响(4)新国家的产生(5)来自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支持 7.中央银行制度推广时期的特点:(1)大部分依靠政府力量创建,是中央银行发展最快的 时期(2)设立中央银行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3)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4)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的管理与货币信用控制,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步扩展 8.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的典型特征:政府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 职能进一步强化。 9.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货币政策改革发展的 需要(3)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心得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出现(4)国家干预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依据(5)加强国际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的需要 10.中央银行制度强化的表现:(1)中央银行实施国有化改革(2)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 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3)新的银行法的制定更加明确了中央银行的职责(4)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断扩大并日益成熟(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合作逐步加强 11.中央银行性质: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承担管理一国金融事业、 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国家机关,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1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的特殊性):(1)调控货币供给量(2)监管和规 范各种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3)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往来于合作,强化一国金融主权13.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职能作用的特殊性):(1)调控手段:经济 手段(2)调控作用的发挥:比较平缓(有一定时滞)(3)政策制定:独立性较强 14.央行是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目标业务的特殊性):(1)经营目标:不以盈利为目 标(2)服务对象: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3)经营内容:货币发行、金融机构和政府存款。 15.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16.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发行机构 17.作为发行的银行的重要职责:(一)保持币值的稳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掌握货币发 行与流通(二)掌握货币发行准备、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 18.垄断货币发行意义:(1)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2)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 要的标志(3)稳定币值的基本条件(4)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19.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表现: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振幅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融通资金④持有 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⑤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活动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⑦监督管理金融业⑧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中央银行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中央银行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是以( )的建立为标志的。 A、美联储 B、瑞典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大清户银行 2、一国的利率上升说明( )。 A、货币需求增加 B、货币需求减少 C、货币供应增加 D、货币供求失衡 3、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 A、证券买卖 B、管理清算机构 C、发行央行债券 D、吸收存款 4、当央行的货币投放量小于货币回笼量时表明( )。 A、货币供应增加 B、货币政策偏松 C、货币政策偏紧 D、货币净投放量减少 5、摩擦性失业属于( )。 A、结构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6、间接信用指导包括窗口指导和( )。 A、计划指导 B、流动性比率 C、道义劝告 D、直接干预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实行( )。 A、行长负责制 B、最终决策权在央行理事会 C、央行理事会负责制 D、理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8、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是由( )组成。 A、自主性交易 B、商品、劳务、收益和转移 C、贸易收支和国际储备 D、商品、劳务和投资9、在央行货币政策总目标的选择上发达国家偏重( )。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币值稳定 10、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就是( )。

A、准备金+现金 B、基础货币x货币乘数 C、货币发行-货币回笼 D、法定准备+超额准备11、美联储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准备率 B、银行信贷 C、再贴现率 D、公开市场业务 12、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从( )启动公开市场业务。 A、1996年 B、1994年 C、1983年 D、1998年 13、从中介变量反应到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需要耗费的时间称为( )。 A、操作时滞 B、反应时滞 C、分析时滞 D、市场时滞 14、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政策含义是( )。 A、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B、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C、货币政策是中性的 D、产出与通胀是相关的15、在经济活动中只充当交换媒介而不对实际活动产生影响的货币称为( )。 A、理性货币 B、合理货币 C、中性货币 D、价值货币 16、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是()。 A、政府宣布比索贬值 B、政府财政大量赤字 C、实行高利率政策 D、贸易逆差 17、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引发的。 A、香港 B、马来西亚 C、泰国 D、菲律宾 18、金融管制有益于生产和消费者双方,这种理论称为()。 A、管制新论 B、社会福利论 C、社会利益论 D、社会新论 19、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信托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于()成立。 A、1779年 B、1978年 C、1983年 D、1980年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课程英文名称: Finance and Banking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020110j011 课程归属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制定时间: 2006年 12月30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货币银行学》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监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的基本要求: 1)注意与各先行课程内容的联系,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西 方经济学》等的内容。 2)在把握《货币银行学》理论基础、构成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能 分析经济生活中与货币银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中与货币银 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 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一 般把握的内容;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原则、方 法,及其理论依据;掌握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经济类各专业及学时数:72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货币银行学》 6、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属于大学本科课程,教材和讲授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以图表、模型和案例,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A.集中存款准备金 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代理国库 2.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 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3.“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的职能。 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政府的银行 4.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管理性业务的是()。 A.金融调查统计业务 B.对金融机构的检查业务 C.保管法定存款准备金 D.对金融机构的审计业务 5.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中,第一位资产项目是()。 A.外汇 B.黄金储备 C.有价证券 D.再贷款 6.通常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 A.不小于 B.不大于 C.不确定 7.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买卖证券操作目标主要是()。 A.货币市场利率 B.国债价格 C.基础货币 D.央行票据规模 8.支付系统对各金融机构的每笔转账业务进行一一对应结算是指何种结算方式()。 A.净额结算 B.全额结算 C.定时结算 D.实时结算 9.1999年1月1日启动的跨国界大额欧元支付系统是()。 A.EBA B.EAF C.CHAPS D.TARGET 10.在支付过程中,因一方拒绝或无力清偿债务而使另一方或其他当事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被称为()。 A.信用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系统风险 D.法律风险 11. 关于我国货币统计表述正确的是()。 A.单独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和基础货币统计表等。 B.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 C.采取两种并行的方式:其一,单独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和基础货币统计表等; 其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 D.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18

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 一、填空题 1.一般而言,金融稳定具有、、的特征。只有在金融稳定的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___________的功能才能够得以有效发挥。 2.___________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____________是金融稳定的核心。 3.从中央银行理论及各国央行的实践来看,所有国家都把__________作为中央银行的第一目标。 4.FSAP通过三个层次评估金融体系是否稳健,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金融稳健指标是基金组织为了监测一个经济体中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健程度,以及金融机构客户的稳健程度而编制的一系列指标。它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关注金融稳定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与中央银行的( B )地位有关。 A.发行的银行 B.最后贷款人 C.政府的银行 D.银行的银行 2.金融稳定性评估框架中( C )是核心部分。 A. 当前金融市场条件的监督 B. 宏观金融联动效应监督 C. 宏观审慎监督 D. 宏观经济状况的监督 3.原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分离,中国人民银行专司货币政策职能是在( C )年。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4.以下( D )项属于广义协调但不属于狭义协调的监管主体。 A.中央银行 B.政府有关部门

C.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 D.金融行业公会 5.( A )对本国金融业实施伞式监管制度。 A.美国 B.德国 C.波兰 D.英国 三、多项选择题 1.金融稳定的“三根主要支柱”包括( ADE )。 A.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 B.市场主体的适应性 C.市场交易和秩序的稳健性 D.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制 E.健全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2.FSAP框架下进行的金融稳定评估,通常采用的三种分析工具有( BCD )。 A. 宏观审慎监督 B. 金融稳健指标 C. 压力测试 D. 标准与准则评估 E. 巴塞尔协议 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稳定局的主要职责有( ABCDE )等。 A.评估金融系统风险 B.会同有关部门综合研究金融业改革发展规划 C.研究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协调发展问题 D.参与有关机构市场退出的清算或重组工作 E.负责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监测 4.外汇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包含( ACE )等。 A. 外汇交易市场的统计 B. 银行资本充足率统计 C. 国际储备统计 D. 相对通货膨胀率统计 E. 对外投资统计 5.《区域金融稳定报告》中各项指标包括( ABCD )。 A.金融发展情况指标 B.银行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C.证券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D.保险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E. 金融市场监测指标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金融专业的定位:中央银行是对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部门,在我国高校本科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有“中央银行学”这一课程。从一个国家的银行系统来看,银行机构体系大致分为管理性机构和经营性银行机构,商业银行属于商业经营性银行机构,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银行业务经营机构,而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属于管理性机构。在银行体系中经营性机构的主体是商业银行,所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金融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与此对应,金融管理性机构主要是中央银行,所以中央银行学也是应该是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从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既要懂得微观银行业务经营,也要懂得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而金融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所以深入了解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中央银行主要业务的运作方式和操作流程;掌握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与体制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掌握有关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和运作框架;掌握金融监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以及央行的金融稳定职能。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宏观金融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中央银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四个板块:中央银行业务、中央银行制度与体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及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其前期基础课有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学、金融市场学和国际金融等。具体模块和课时分配如下: 模块顺序课时 中央银行业务模块(资产负债业务与其他业务)8 中央银行体制模块8 货币政策运作框架12 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模块6 总课时34课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央行的业务和货币政策运行这两个模块。 教学难点在于:

中央银行学考试卷A

中央银行学试卷A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____统一货币发行___与流通和____稳定货币币值___的基本保证。 2.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 3.支付系统按服务对象及单笔业务支付金额可以划分为__大额支付系统__与__小额支付系统_两类。 4.我国2003年12月人大通过修改的《商业银行法》,将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权利,从原来赋予__中国人民银行__转移到___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__。 5.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管主要包括____制定并发布审慎监管政策____和___实施稽核与检查监督__。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A) 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2.“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B)的职能。 A.发行的银行B.银行的银行C.充当最后贷款人D.政府的银行 3.在我国,(D)不需要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 A.财务公司 B.信用合作社 C.金融租赁公司 D.证券公司 4.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机构分别对金融机构按业务类型进行监管是指(B)。

A.单一全能型 B.多头分业型 C.单线多头型 D.双线多头型 5.许多国家的金融立法中都明文规定,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票据,必须是(A)。 A.真实票据 B.国库券 C.银行承兑票据 D.央行票据 6. 1999年1月1日启动的跨国界大额欧元支付系统是(D)。 A.CHIPSB.ACHC.CHAPSD.TARGET 7.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B)。 A.提高再贴现率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卖出国债D.提高基准利率 8.以下不是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是(C)。 A.货币供给量 B.利率 C.准备金 D.汇率 9.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由于(B)对经济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中央银行在使用时一般都比较谨慎。 A.公开市场操作B.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C.再贴现政策D.窗口指导 10.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正式通过并颁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 A.《巴塞尔条约》 B.《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 C.《巴塞尔协议》 D.《新巴塞尔协议》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类型包括(ABCDE) A.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B.股份为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C.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D.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E.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总结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 基本了解: 1、中央银行形成的基本途径: (1)有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 (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的基本类型 (一)单一制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前苏联、中国(1983年前)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eg:一些货币联盟: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东加勒比货币区、欧盟…) 3、中央银行学的资本组成: (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a、国家通过购买中央银行资本中原来属于私人的股份而对中央银行拥有了全部股权b、中央银行成立时、国家就拨付了全部资本金(中、法、英、德…大多是国家); (2)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政府资本>民间资本)比利时、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卡塔尔…(政府资本=民间资本);(3)全部股份资本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美国、意大利、瑞士); (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唯一的国家韩国); (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货币联盟组织) 重点掌握: 1、中央银行的性质: 从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发挥作用来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特使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危机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2、中央银行的只能以及其表现: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a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b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业务往来之间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c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其表现为:a集中存款准备金b充当商业银行管理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c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a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进行监督和管理,负有保持货币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b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和活动;c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其表现为:a代理国库;b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c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的信贷支持;d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黄金、外汇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e代表国家政府参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f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g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为何金融稳定;h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项社会公众发布金融信息。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其制度的建立、经营机制的的健全、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运作模式、业务经营以及发展趋势,全面了解当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是对金融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作为一门业务课,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系统介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业务操作的基本方法,其中包括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经营理论、业务种类以及各类业务的组织与操作程序。同时,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实践探讨银行经营发展的趋势。因此,该课程有理论起点高、政策性强、联系面广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是金融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货币银行学等基本理论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务性课程。 (二)教学目的 本教学大纲是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为适应金融专业本科教学而编制的。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要达到的目的是:1、使学生掌握具体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商业银行运作的具体业务,初步具备从事银行经营管理的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理论水平;2、引导学生分析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新动态、新观点,熟悉商业银行管理的理论、惯例,研究我国银行改革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由此,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应是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原则以及我国银行改革的实践;有关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具体操作,包括业务经营成果的分析;有关银行风险防范的机制与措施等。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其主要要求有:1、必须是在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因此,一般要求在学习了《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投资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中央银行学》、《经济法学》的基础上开设,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商业银行业务运作及其机制问题;2、课程的讲授必须紧密联系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的实践,尤其是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情况讲清难点,以综合反映银行业务全貌为主;3、课程必须辅之以实践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采用业务流程介绍、案例分析、进行课堂讨论等,同时,还应给学生适当布置诸如小论文、分析报告、决策分析、业务操作等作业,课程结束后,一般应安排到业务单位实习,以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辅之以课堂讨论与课后作业。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材料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哪些业务关系? 3、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 4、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应具备哪些条件? 5、简要叙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五、论述题(共20分) 试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 简答: 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关系可以从中央银行的职能入手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各商业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立准备金存款账户用来存放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2)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同时同业头寸过紧时,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贷款,以获取所需资金。此时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保证了存款人和银行营运的安全;(3)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提供清算服务。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立有存款账户,因此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就可以通过这些账户转帐和划拨;(4)多数的中央银行还负有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责。为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负有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责,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退出、以及日常业务进行监管。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贷款业务可以对货币供应量实施调节,央行扩大贷款,直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扩大存款机构的放款和投资能力,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大;再贴现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和存款准备金头寸的增减,调节货币供应量;央行的证券和外汇买卖实际上是向社会注入基础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其货币供应的能力。 4、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1)中央银行必须具备强大的、足以干预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2)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政策应具有弹性操纵权力;(3)国内金融市场机制应完善完整;(4)金融市场上的证券种类和数量要适当;(5)信用制度要相当发达;(6)利率市场化程度要高。 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中央银行就是通过这三个环节或途径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 论述: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①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行为的变动:从企业投资角度看,企业投资转向房地产和证券等领域,货币供应的增加和银根松动可能带来企业流动资金的暂时增加却并不一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增长;从企业筹资角度看,企业筹资环境宽松,直接融资的比重日益增大;从个人消费角度看,货币供应的增加通过收入效应增加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但并不一定形成可转换的产业投资;由于社会心理预期的存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和物价的变动并不一致。②地方化行为的存在:由于地方政府对经

中央银行学(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大纲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 1、下面中央银行中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是( D )。 A、日本银行 B、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C、法兰西银行 D、意大利银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 C )。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 D、中国农业银行 3、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它与一般的金融机构不同的是( C )。 A、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付经费 B、具有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会有盈利 C、服务对象是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 D、与政府意愿相一致

4、中央银行的业务,是中央银行职能的体现。有价证券买卖业务是中央银行的 ( B )。 A、负债业务 B、资产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5、中央银行的业务,是中央银行职能的体现。外汇储备业务是中央银行的( B )。 A、负债业务 B、资产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6、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 B )。 A、公开市场业务 B、货币发行业务 C、代理国库业务 D、再贴现业务 7、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其业务活动有其自身的原则,下列关于中央银 行业务活动的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中央银行的有些业务活动以盈利为目的 B、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需要保持流动性 C、中央银行业务活动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D、中央银行的业务状况保持公开性 8、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机关,与一般的国家机关相比,其不同在于(A)。

A、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 B、中央银行政府之间保持绝对的独立性 C、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主要是行政手段 D、中央银行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付 9、按机构设置划分,中国人民银行属于( D )。 A、准中央银行制度 B、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制度 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10、为了解决商业银行短期资金周转的困难,补充流动性以及在紧急情况下保证商业银行的最后清偿能力,防止出现金融恐后,造成金融体系的混乱,中央银行会贷款给商业银行,此时,中央银行充当了( B )。 A、一般贷款人 B、最后贷款人 C、为政府提供融资的角色 D、直接融资的角色 11、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被称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如( D )就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A、窗口指导 B、优惠利率 C、再贴现政策 D、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学试卷3.doc

填空: 1、中央银行在分析国际收支账户时,将不同性质的对外交易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其中,线上部分净额在贷方为国际收支(顺差),在借方则为国际收支(逆差)。 2、决定货币供给的三个基本因素是:(通货—存款比率)、(准备—存款比率)和(基础货币) 3、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早期的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一条(垂直)线。 4、选择货币政策指标的主要标准包括:(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和(抗干扰性)。 5、法定准备金率在世界范围内有(降低)的趋势。 6、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则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货币供应量)。 单选: 1、在国民账户的统计方法中,支出法着重于研究( C )的形成及其结构 A总消费B总投资C总消费D总供给 2、M1占名义GDP的比重指标,反映了(A ) A.货币供应量对实际经济过程的作用程度 B.货币供应量对一国金融深化的作用程度 C.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程度 D.一国金融深化程度 3、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实际上是指(A) A.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 B.货币供给对实际经济变量是否有影响 C.货币供给能否真正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D.是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还是总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4、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中,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的是(A) A.法定准备率 B.超额准备率 C.通货存款比率 D.储蓄存款比率 5、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根本特点在于(C) A.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B.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的调节 C.针对特殊经济领域采用的信贷调节 D.以行政命令对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 6、理解货币政策效应差异的焦点取决于(B) A.总需求曲线形状的差异 B.总供给曲线形状的差异 C.对充分就业理解的差异 D.是否考虑理性预期的差异 7、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各指标可控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D) A.最终目标、操作指标、中介指标 B.中介指标、操作指标、最终目标 C.操作指标、中介指标、最终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