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 工 试 验 规 程SD128—87

土 工 试 验 规 程SD128—87

土 工 试 验 规 程SD128—87
土 工 试 验 规 程SD128—87

土工试验规程

SD128—87

关于颁发《土工试验规程》(SD128—87)

第三分册的通知

水利科教[1988]2号能源技[1988]3号

各流域机构,水利、水电、电力规划设计院,部直属各科研院、所、高校,各工程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电力厅(局):

根据原水电部科技司(82)技字第251号文,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对SDS01—79(下册)中有关粗粒土试验部分进行修订,1987年9月委托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对送审搞进行了审查。这次修订的规程以《土工试验规程》(SD128—87)第三分册(粗粒土试验部分)名称颁发,自公布之日起,代替《土工试验规程》SDS01—79下册中土—033—79~土—036—79和土—052—79~土—058—79部分,并分别按正式和试行两类项目执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

1988年5月13日

前言

本试验规程包括:粗粒土的土样制备,粗粒土相对密度试验,粗粒土击实试验,粗粒土渗透试验,无粘性土扰动试样从下向上渗透变形试验,无粘性土扰动试样水平管涌试验,反滤料试验,原状土渗透变形试验,粗粒土固结试验,粗粒土直接剪切试验,粗粒土三轴剪切试验及粗粒土多级加荷三轴剪切试验等12个试验项目。

规程的修改是根据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82技)251号文的要求,在原有《土工试验规程》SDS01—79(下册)的基础上,对其中有关粗粒土部分的试验规程,参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及我国的实践经验进行修改,在修改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应复修改后提出送审稿。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委托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9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审查会,根据审查会的意见,又作了一次修改和加工整理。1988年5月报水利部、能源部批准颁发。

本规程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持修改。参加的单位有水利电力部昆明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水利电力部成都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电力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电力部西北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

参加各试验项目规程修改和编写的人员如下:

粗粒土的土样制备SD128—028—87

主编写人尹承瑶(水利电力部昆明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

粗粒土相对密度试验SD128—029—87(试行)

主编写人史彦文(水利电力部西北水利利学研究所)

粗粒土击实试验SD128—030—87

主编写人王继庄(水利电力部昆明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

粗粒土渗透试验SD128—031—87(试行)

主编写人郑克恒(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无粘性土扰动试样从下向上渗透变形试验SD128—032—87

主编写人沙金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修改人王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无粘性土扰动试样水平管涌试验SD128—033—87

主编写人沙金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修改人王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反滤料试验SD128—034—87

主编写人沙金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修改人王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原状土渗透变形试验SD128—035—87(参考试行)

主编写人沙金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修改人王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粗粒土固结试验SD128—036—87

主编写人尹承瑶(水利电力部昆明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

粗粒土直接剪切试验SD128—037—87

主编写人刘麟德(水利电力部成都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

粗粒土三轴剪切试验SD128—038—87

主编写人郭庆国(水利电力部西北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

粗粒土多级加荷三轴剪切试验SD128—038a一87(试行)

主编写人郭庆国(水利电力部西北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

本规程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朱思哲负责主持修改和编辑。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郑克恒参加了部分校阅工作。

对本规程在实行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寄北京车公庄西路10号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1989年2月15日

粗粒土的土样制备

SD128—028—87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目的:土样制备是将有代表性的粗粒土,经过必要的制备程序为各项试验提供试验用料。

1.2适用范围:根据不同性质的土类,有如下两种土样制备方法。

1.2.1A法——粘性粗粒土的土样制备。

1.2.2B法——无粘性粗粒土的土样制备。

2仪器设备

2.1孔筛:

2.1.1粗筛:孔径为100、80、60、40、20、10、5mm。

2.1.2细筛:孔径为2、1、0.5、0.25、0.125、0.075mm。

2.2台秤:称量100kg或50kg,感量50g;称量10kg,感量5g。天平:称量5000g,感量1g;称量200g,感量0.01g。

2.3其他:碎石机、振筛机、烘箱、木锤、橡皮板、铁铲、盛土盘、喷雾器、恒湿器等。

3操作步骤

3.1A法:

3.1.1风干土样制备,将全部土样置于橡皮板上风干,用木锤将土块及附着在粗粒上的细粒土碾散。应避免破坏土的天然颗粒,将全部土样依次过筛,按大于100、100~80、80~60、60~40、40~20、20~10、10~5、小于5mm,分组并称其质量,计算各粒组含量百分数,测定大于5mm粗粒及小于5mm细粒风干含水量。

3.1.2天然含水量土样制备,应在保持天然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全部土样拌和均匀。根据含砾量多少,按以下规定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其天然含水量。

粗、细粒混合样2000~5000g

大于5mm粗粒2000~3000g

小于5mm细粒100~200g

根据各项试验所需总质量,用四分法分别取所需土样质量(务使粗粒分配均匀),装入恒湿器内,以防含水量变化。

3.2B法:将全部土样依次过粗筛,分组称重,必要时取小于5mm细粒土过筛,计算各粒组含量百分数。按粒组分别存放备用。

3.3根据土样性质及工程要求,从粗、细粒土中分别取代表性土样进行物理性试验。必要时,参照地质鉴定方法,对粗粒的岩性、形状、风化程度及细粒特性进行描述。

3.4根据各项试验要求的级配进行配制。各粒组取土数量按本试验中

4.4规定公式计算。若土样中含超粒径颗粒(超过试验仪器允许的粒径),有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供选择。

3.4.1剔除法:将超粒径颗粒剔除。

3.4.2等量替代法:根据仪器允许的最大粒径以下的大于5mm粗粒,按比例等质量替换超粒径颗粒。

3.4.3相似级配法:根据原级配曲线的粒径,分别按照几何相似条件等比例地将原样粒径缩小。缩小后的土样级配应保持不均匀系数不变。

3.5将取好的土样拌合均匀,平铺在不吸水的垫板上,按要求含水量依照本试验

4.5规定计算加水量。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所需的水量后,充分拌和,湿润一昼夜,实测含水量与要求含水量之差不应超过1%。

3.6如土料数量不够,可允许重复使用,但风化粗粒土中含有棱角的石渣、堆石料时,则不宜重复使用。4计算方法

4.1剔除法级配计算方法:

式中P i——剔除后某粒组含量,%;

P d max——超粒径颗粒含量,%;

P0i——原级配某粒组含量,%。

4.2等量替代法级配计算方法:

式中——代替后粗粒某粒组含量,%;

P5——大于5mm粗粒含量,%;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4.3相似级配法粒径和级配计算方法:

相似级配法粒径按下式计算:

式中d ni——原级配某粒径缩小后的粒径,mm;

d0i——原级配某粒径,mm;

n——粒径缩小倍数。

式中d0max——原级配量大粒径,mm;

d max——仪器允许最大粒径,mm。

相似级配法级配按下式计算:

式中p dn——粒径缩小n倍后相应的小于某粒径含量百分数,%;

p d0——原级配相应的小于某粒径含量百分数,%。

4.4各单项试验所需风干土质量和粗粒某粒组应取风干土质量计算方法:

各单项试验所需风干土质量按下式计算:

粗粒某粒组应取风干土质量按下式计算:

上4式中m——风干土样总质量,kg;

m1——大于5mm粗粒风干土质量,kg;

m2——小于5mm细粒风干土质量,kg;

m i——粗粒某粒组风干土质量,kg;

V——试样体积,cm3;

d——要求制样干密度,g/cm3;

w1——大于5mm粗粒风干含水量,%;

w2——小于5mm细粒风干含水量,%。

4.5土样所需加水量计算方法:

上2式中

——土样所需加水量,kg;w0——土样风干总含水量,%;

——制样含水量,%。

5记录

5.1土样制备表格如表28-1。

表28-1粗粒土扰动样制备记录表

工程名称TSQ制样日期1984.10.21

试样编号S-3允许最大粒径60mm

粗粒土相对密度试验

SD128—029—87

(试行)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本试验用于测定最大粒径为60mm且能自由排水的无粘性土的最大与最小干密度,藉以计算该类土的相对密度。

1.2本法适用于通过200号筛(0.075mm),颗粒质量不小于12%且能自由排水的无粘性土。

1.3本法采用振动压实法测定最大密度,倾注松填法测定最小密度。

2相对密度定义

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D r——相对密度;

e max——最大孔隙比;

e min——最小孔隙比;

e0——天然或填筑孔隙比。

3仪器设备

3.1仪器(图29-1),各部件说明如下:

图29-1最大密度试验装置图

1—振动台;2—试样筒;3—套筒;4—加重物;

5—试样;6—加重底板

3.1.1振动台:具有隔振装置的钢制振动台。振动台的负重应满足盖重、试样重、容器重及附属设备重量的要求。振动台的频率应为40~60Hz,振幅为0~±2mm可调。

3.1.2试样筒:按表29-1选用。

3.1.3套筒:应与试样筒紧固连接。

3.1.4加重底板:底板为1.2cm厚的钢板,直径略小于试样筒,中心应有 15mm未穿通的提吊螺孔。

3.1.5加重物:每一种尺寸的试样筒有一加重物,对所用的试样筒、加重底板与加重物的总压力为14kPa。

3.1.6测针架及测针:测针的分度值为0.1mm。

3.1.7灌注设备:带管嘴的漏斗。对粒径小于10mm的土粒。管嘴直径10~20mm,漏斗喇叭口径100~150mm,管嘴长度视套筒高度而定。对粒径大于10mm的粗粒用土铲直接倒入。

3.1.8粗筛:孔径分别为60、40、20、10、5mm。

3.1.9细筛:孔径分别为5、2、1、0.5、0.25、0.125、0.075mm。

3.1.10其他设备:搅拌盘,50kg台秤,其感量为50g;10kg台秤,其感量为5g。起吊设备,铁铲、毛刷、秒表、钢尺、卡尺、称料桶、大瓷盘等。

3.2试样筒体积的率定:

3.2.1利用量测器具直接量测试样筒的尺寸,并绘制出体积与高度的关系曲线以备使用。测量时精确到

0.1mm。计算体积时,Ⅰ号试样筒精确到25cm3,Ⅱ号试样筒精确到10cm3。

4操作步骤

4.1试样制备:选用代表性土样在105℃下烘干,并分级过筛贮存。筛分过程中应使弱胶结的土粒能充分剥落。

4.2最小密度的测定:

4.2.1根据土样的最大粒径,选用倾注设备及试样筒。称桶重并记录。

4.2.2对粒径小于10mm的烘干土,采用固定体积法。将拌匀的土样,用漏斗管均匀徐徐地注入试样筒。松填时须随时调整管口的高度,使自由下落的距离保持在2~5cm之间。同时要从外侧向中心呈螺旋线移动,使土层厚度均匀增高而不产生大小颗粒分离。当充填到高出筒顶约25mm时,用钢直刀沿筒口刮去余土。注意在试验中不能扰动试样筒。称重并记录。

4.2.3对粒径大于10mm的烘干土,采用固定体积法。用大勺或小铲将土样松填于试样筒内。装填时小铲应贴近筒内土面,使铲中土样徐徐滑入筒内,直至填土高出筒顶,余土高度不应超过25mm为止。然后用钢直刀将筒面刮平。当有大颗粒露顶时,凸出筒顶的体积应能近似地与筒顶水平面以下的大凹隙体积相抵消,并称重记录。

4.2.4按照上述方法,测定最小密度,应进行平行试验。

4.2.5对于超径料含量较多的粗粒土,为求得原级配材料的相对密度值,应进行限制粒径以下的最小密度系列试验。

4.3最大密度的测定:测定最大密度有干法和湿法两种方法。

4.3.1干法:先拌匀烘干土样,将土样装填于试样筒中称重。装填方法与最小密度的测定相同。通常情况是直接用最小密度试验时装好的试样加上套筒,把加重底板放于土面上,依次安放好重物。随即将振动台调至最优振幅(振动加速度为1~3g),振动8min,卸除加重物和套筒,测读测针读数,计算试样体积。

4.3.2湿法:在烘干试料中加适量的水,或用天然的湿土进行试验。从装土开始至刚装满土为止,应振动

6min。对于高含水量的土样,为了防止某些土在振动过程中产生颗粒跳动,应随时减少振动台的振幅。吸除土面上的积水,依次装上套筒,施加重物,然后固定在振动台上振动8min后,依次卸除加重物与套筒。测读测针读数,称重、记录。

4.2.3按本试验4.2.4和4.2.5测定最大密度,应进行平行试验。

5最小、最大密度的计算

5.1最小干密度计算方法:

5.2最大干密度计算方法:

上2式中m s——干土质量,kg;

V c——试样筒率定后的体积,cm3;

V s——试样体积,cm3;

R f——振后加荷底板上百分表的读数,mm;

R i——起始读数,mm;

A——试样筒断面积,cm2。

6相对密度Dγ的计算

式中 d0——天然状态或人工填筑之干密度,g/cm3。

7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29-2

表29-2相对密度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STH试验者史彦文麻玉鹏土样编号N0、76计算者李苏杰

土样说明扰动校核者史彦文

粗粒土击实试验

SD128—030—87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本试验是用标准击实方法测定粗粒土的含水量与密度的关系,从而确定其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1.2本试验适用于最大粒径为60mm的粘性粗粒土。

2仪器设备

2.1大型击实仪,见图30-1,主要技术性能见表30-1。

图30-1大型击实仪示意图

1—击实筒;2—套筒;3—底盘;4—固定螺丝;

5—击锤;6—导筒;7—试样

2.2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称量2000g,感量1g,各一台。台秤:称量10kg,感量5g。磅秤:称量100kg,感量50g。

2.3粗筛:孔径100、80、60、40、20、10、5mm。

2.4其他设备:喷水器,恒湿器、搪磁盘、大铝盒、铁铲、木棒、橡皮板、刮土刀、平口刀等。

3操作步骤

3.1土样制备:将有代表性土样一次备足,充分拌匀后取20~50kg,测定试验前的级配、混合含水量或分别测定粗粒、细料的含水量、比重及细料的流塑限。

3.1.1干法制备:

3.1.1.1将有代表性土样风干,并将土块及附于粗颗粒上的细颗粒碾散。碾散时,应避免将天然颗粒碾破。然后将全部土样过筛,按>60、60~40、40~20、20~10、10~5、<5mm粒组分别堆放备用。

3.1.1.2将备好的土样,按照本规程SD128—028—87中的3.4进行处理,分别计算并称取每一试样所需的各级粒组的质量(每个试样的质量约35~45kg),一组试验不少于5个试样。

3.1.1.3调制各试样细料含水量,依次相差2%左右,其中两个大于最优含水量,两个小于最优含水量(按细料的塑性限度估计最优含水量)。所需加水量按本规程SD128—028—87中的

4.4进行计算。若粗料采用饱和面干状态含水量,则只需计算细料加水量。

3.1.1.4将各个试样分别置于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喷洒至预定水量。边喷洒边拌和,待拌和均匀后,装入盛土密闭器具内,使之充分湿润。一般贮存一昼夜,根据土的性质可延长或缩短贮存时间。

3.1.2湿法制备:宜用于粗粒含量小于50%的粗粒土或含强风化粗粒的粗粒土。

3.1.2.1取天然含水量的粗粒土约300~400kg,分7等份。其中1份作测定试验含水量用,1份备用,其余5份分别按本试验3.1.1.3的方法制备含水量。

3.2击实仪:应放在刚性基础上,安装调整好,拧紧全部螺帽,在击实筒内壁及底板涂一薄层润滑油。3.3取制备好的试样,拌和均匀。按表30-1选定的标准分层击实。装填试样时,应防止粗粒集中和控制每层的高度大致相同。每层击实后,应将其表面刨毛。最后一层的顶面不应超过击实筒顶面15mm。

3.4击实完成后,取下套环;削去超高部分余土,并将表面填平。然后卸去底盘,将击实筒外壁擦净、称重,准确至50g。

3.5将试样从击实筒内推出,并从其中部取50~100g粒径小于5mm的土样,测定其含水量;或取2~5kg 混合样测定其含水量。

3.6按本试验中3.2~3.5的方法进行不同含水量土样的击实试验。

4计算和制图

4.1干密度ρd的计算方法:

式中ρd——干密度,g/cm3;

ρ——湿密度,g/cm3;

w——含水量,%。

计算精度至0.01g/cm3。

4.2以纵坐标为干密度、横坐标为含水量,绘制干密度和含水量关系曲线,如图30-2。曲线的峰值为最大

干密度ρd max,与其对应的含水量为最优含水量,按下式计算饱和度曲线,即:

式中ρw——水的密度,g/cm3;

G s——土的比重;

S r——饱和度,%;

w——含水量,%。

图30-2干密度ρd~含水量w关系曲线

4.3当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含量小于30%时,应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进行校正。

4.3.1最大干密度校正计算方法

式中——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g/cm3;

——击实的最大干密度,g/cm3;

——水的密度,g/cm3;

P——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含量,%;

G s2——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干比重。

4.3.2最优含水量校正计算方法

式中——校正后的最优含水量,%;

——击实的最优含水量,%;

——大于60mm颗粒的饱和面干状态下的含水量,%。

5记录

5.1击实试验记录表举例如表30-2。

表30-2击实试验记录表

工程编号TSQ试验者胡春凤、梁家文、王昆土样编号林工计算者胡春凤

粗粒土渗透试验

SD128—031—87

(试行)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试验目的:本试验用于测定层流条件下的粗粒土的渗透系数,即水流状态符合达西定律的粗粒土的渗透系数。

1.2适用范围:本试验包括垂直渗透系数和水平渗透系数的测定。

2仪器设备

2.1渗透容器:见图31-1和图31-2。容器内壁分有橡皮膜和无橡皮膜两种。容器规格,垂直渗透容器有:φ20cm320cm、φ30cm330cm、φ50cm350cm3种;水平渗透容器有:20cm320cm320cm、30cm330cm 330cm、50cm350cm350cm3种。试验中根据土样最大粒径,按径径比(试样直径/最大粒径)大于或等于5,高径比(试样高/最大粒径)大于或等于3的倍数选择渗透容器。

图31-1水平渗透仪

1—提环;2—排气孔;3—橡皮膜;4—水箱(可升降);5—集砂器;

6—测压孔;7—进水口;8—脚架;9—透水板;10—测压管

2.2水头装置:有变水头和常水头两种,见图31-3。变水头管规格:内径约2cm,长约200cm,要求上下均匀,刻度分辨值0.1cm。

图31-2垂直渗透容器图

1—进水口;2—进水段;3—垫环;4—斜透水板;

5—测压孔;6—透水板;7—容器筒;8—橡皮膜;9—测压管;10—测压表接头;11—充气孔;12—出水段;

13—套环;14—压紧螺栓;15—出水口

图31-3垂直渗透仪装置

1—变水头管;2—渗透容器;3—供水箱;4—接水源:

5—供水管;6—溢流管;7—止水夹;8—出水口

2.3其他:秒表、温度计、量筒(容积为:250、500、1000cm3)、击锤、粗筛(孔径为:100、80、60、40、20、10、5cm)、磅秤(10kg、100kg)、瓷盘、毛刷、白铁铲、白铁桶、削土刀、活动扳手、深度游标卡尺等。3操作步骤

3.1试样制备:

3.1.1原状土试样的制备:分粘性粗粒土和有胶结性无粘性粗粒土。

A粘性粗粒土

3.1.1.1在取样地点按要求垂直或平行水流方向挖槽,取出大于所需尺寸的土样,周围用塑料布包裹,置于底部垫砂的木箱内,木箱内四侧再用草垫实,运回放室内。

3.1.1.2拆箱后,先除去土样表面的扰动土,然后用削土工具小心地将土样削至试样要求的尺寸。

3.1.1.3测量试样直径(宽)与高(长)度,计算试样面积,体积并称重(含水量宜在现场取样坑中测取)。

a垂直圆柱试样安装

3.1.1.4将试样倒置于不透水的平板上,将容器筒套上橡皮膜并抽气,使橡皮膜紧贴容器筒内壁。然后将容器筒套在试样外面,放开抽气夹,使橡皮膜紧贴试样。

3.1.1.5在试样面上铺厚约2~5cm粗砂(至容器筒齐平),轻轻击实,拂平。然后在粗砂面上再依次铺滤布,透水板、下垫环、最后装上进水段。

3.1.1.6装上进水段后,连同平板和试样一起翻转装上出水段,拧紧压紧螺栓(或密封套环)。

3.1.1.7向容器筒壁充气孔充气,充气压力p等于水头压力加上30kPa气压(也可根据需要增加),使橡皮膜紧贴试样,即可进行试验。

b水平方形试样安装

3.1.1.8先在容器箱底面铺厚约4cm膨胀快凝水泥砂浆(下简称:砂浆),然后将试样放在砂浆面上(上、下方向与取样应一致),轻轻下压,使试样与砂浆充分结合。随后填装两侧砂浆。填装时两端面用不透水的平板封挡,以免砂浆外溢。

3.1.1.9待砂浆凝固后,抽去两端挡板,放入透水板和滤布。在滤布与土样之间的空间用粗砂填实。然后在试样(连同砂)顶面铺砂浆,装盖板,待24h后进行试验。

B有胶结性的无粘性粗粒土

3.1.1.10在取样地点按水流方向和试样尺寸要求细心地削成一个四面凌空的土块(方或圆),除去土块表面的扰动土。

3.1.1.11环绕土样底部四周的水平地面上平整地铺垫一层隔层(油毡、砂或细土)。

3.1.1.12水平试样安装先在上下游两个端面用不透水板封堵,并在试样顶面均匀地浇注一层砂浆,厚约4cm。然后将容器筒套在土样外面,再在两面侧壁浇注砂浆。垂直试样安装:将容器筒套位试样,使四周间隙大致相等,并浇注砂浆。

3.1.1.13待砂浆养护24h后,小心地切断土柱。然后,垂直试样,按本试验中3.1.1.5和3.1.1.6方法,安装进出水段,即可进行试验;水平试样,按本试验3.1.1.9方法安装和浇注砂浆,待24h后进行试验。

3.1.2扰动土试样的制备:

3.1.2.1按本规程SD128—028—87粗粒土试样制备的规定备料。根据要求的密度、含水量和试样体积,计算并称取已制备好的试样。均分为3~4份。

3.1.2.2根据试样性质,确定试样安装方法(垂直试样安装与水平试样安装的步骤大致相同,下面以垂直试样

安装方法为例)。

粘性粗粒土:垂直渗透容器内依次安放垫环、透水板、滤布,装上测压管(容器内不放橡皮膜),铺垫厚约2~5cm的粗砂。再分层装填试料,并分层击实至预定的高度,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高度。结合层的表面应刨毛。然后按本试验3.1.1.5的方法进行其余步骤。

无粘性粗粒土:在垂直渗透容器内壁套上橡皮膜(厚2mm)。安装上进水段,分层装填试料并击实至预定的高度。如试料含细粒较多,则底部应铺垫粗砂。试料装填至与容器顶齐平,接上出水段,然后开始试验。

对于有棱角易破碎的无粘性粗粒土,宜用风干试料,分层振实。应避免粗细颗粒分离,减少颗粒破碎,使之粗细颗粒分布均匀。

3.2试样饱和:

3.2.1把装好试样的容器与测压管和水头装置连通,(见图31-3)。开止水夹7(1)~7(4)及7(6)。分2~4次逐级提高供水箱3的水头。第一级水头提至H1=H2出口(底面)高程。应充分排除容器底部的空气,直至测压管中无气泡为止。

砂砾石和卵石:可按试样高度均分,每隔30min提升一级,最后一级水头,宜略高于出水口。

粘性粗粒土:每小时提升一级,最后一级水头不宜高于出水口200cm。

对透水性小的试样,采用真空饱和法,其步骤:

先按以上方法加第一级水头,应排除容器底部的空气。然后关闭渗透仪装置上的所有止水夹,认出水口8抽气1h后。开止水夹7(6),同时提高供水箱3水头至出水口高程,待出水口有水流出,即停止抽气。再提高供水箱3至试验水头,静置一段时间(水流稳定),开始测定。

3.2.2渗透系数k小于10-4cm/s的粘性粗粒土,宜用无空气水;渗透系数k大于10-4cm/s,的粗粒土,可用自来水。

3.3试验方法:

3.3.1变水头法:

3.3.1.1本法适用于渗透系数k小于10-4cm/s的粘性粗粒土。

3.3.1.2使变水头管充水至预定高度后,关止水夹7(1)~7(3)及7(6),开动秒表,同时测记起始水头h1。经过时间t后,再测记终止水头h2,每次测记的水头应大于5cm*。如此连续测记2~3次。再使水头管水回升至需要高度,连续测记数次。前后应测记6次,试验结束。每测记一次水头水位,应同时测试验水的温度。

*1.每次测记时间间隔应不超过3~4h,如不能满足此要求可加大水头。

2.如试验过程中发现水流过快,应检查是否仪器本身漏水,或试样本身有集中渗流或试样与筒壁止水不好所致。如属这种情况应重新制样进行试验。

3.3.2常水头法:

3.3.2.1本法适用于透水性强(k<10-3cm/s)的粗粒土。

3.3.2.2对卵石、碎石、砂砾石,其试验水头的坡降一般为0.05~0.5。肉眼观察,表面应无浑水和无细颗粒跳动。

3.3.2.3开动秒表;同时用量筒接取经时间t由出水口流出的水量。并记水头h及水温T1℃。如此重复测记不少于6次,每次测定的水量,应不少于20cm3。

4计算和制图

4.1渗透系数k T及k2的计算方法:

变水头法:

常水头法

水温20℃时的渗透系数k20,用下式计算:

上3式中a——变水头管断面积,cm2;

L——渗径,等于试样高(长)度,cm;

h1——开始时水头,cm;

h2——终止时水头,cm;

h——常水头,cm;

A——试样断面积,cm2;

Q——时间t内的渗透水量,cm3;

t——时间,s;

k T——水温为T℃时试样的渗透系数,cm/s;

k20——水温为20℃时试样的渗透系数,cm/s;

ηT——T℃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a2s;

η20——20℃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a2s;

ηT/η20——温度T℃时水的粘滞性修正系数,见图31-4。

4.2根据需要,对相同性质的土样,可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以孔隙比为纵坐标,渗透系数为横坐标的e~k关系曲线图,如图31-5所示。

图31-4温度T℃与温度校正系数ηT/η20

图31-5孔隙比e与渗透系数k关系曲线

4.3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31-1和表31-2。

表31-1常水头渗透试验

工程名称:BCT试样含水量w=3.4%试样面积A=733.81cm2`试验者李子成、刘勇、郑克恒

试样编号:渣Ⅲ试样干密度ρd=1.854g/cm2试样高度L=30.3cm计算者刘勇仪器编号:垂3试样比重G s=2.69粗粒含量大于P5=71%校核者郑克恒试样说明:风化砂岩石渣试样孔隙比e=0.451相对密度D r=0.72 试验日期1985年9月4日

表31-2变水头渗透试验

工程名称:BCT试样含水量w=10.4%试样面积A=316.68cm2试验者李子成、刘勇

试样编号:粘Ⅳ试样干密度ρd=1.85g/cm3试样高度L=6cm计算者刘勇

仪器编号:垂2试样比重G s=2.69测压管断面积α=3.517cm校核者李子成

试样说明:壤土含砾试样孔隙比e=0.454粗粒含量大于P5=10% 试验日期1985年9月20日

无粘性土扰动试样从下向上渗透变形试验

SD128—032—87

1目的和用途

本试验目的是测定无粘性土从下向上渗透水流作用下,发生渗透变形的临界坡降和破坏坡降。

2仪器设备

本试验需用下列仪器设备:

2.1垂直渗透变形仪:包括仪器筒身、顶盖、底座、透水板及支架(见图32-1)。仪器筒身内径为20cm和30cm 两种;仪器高度分别为直径的3倍和2倍。顶盖中心为一活塞套。透水板分上透水板和下透水板,上透水板兼起传递荷重作用。透水板孔径分别为3、5、7mm(在下渗水板之下,也可设置斜透水板,坡度为(1∶1)~(1∶1.5),用以排除水中含气,斜透水板上端设有排气孔)。

图32-1垂直渗透变形仪示意图

1—筒身;2—上盖;3—上透水板;4—下透水板;5—斜透水板;

6—上进水口(溢水口);7—下进水口(溢水口);8—测压孔;9—排气孔;

10—上排气孔;11—橡皮止水;12—集砂器;13—支架

2.2供水设备:供水箱,提升架、橡皮管。供水箱设溢流堰,能保持常水头。

2.3加荷设备:活塞杆、加荷框架、加荷杠杆和量表支架。

2.4量测设备:测压管、量筒、秒表、温度计、量表和测压装置。

2.5其他设备:击锤(或振动器)、台秤、天平及标准筛等。

3操作步骤

3.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取具有代表性试样,进行颗粒大小分析试验,确定试样的颗粒级配,并绘制颗粒分析曲线。

3.2根据试验用料粒径,按仪器内径不小于试样d ceg(d eg等效)的100倍选择仪器。

当常规试验的仪器内径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计加工大直径的渗透变形仪。同时根据试样情况,亦可对最大允许粒径以上的粗颗粒采取适当办法加以处理。

3.3根据需要控制的干密度及试样高度,按下式计算试样质量。

式中m s——试验需要的干土质量,g;

d——需控制的干密度,g/cm3;

r——仪器半径,cm;

——试样高度,cm。

称取配料后,为减少粗细料分离现象,保证试样的均匀性,应当分层装填试样,且每层的级配应相同,

产品检验规程.doc

产品检验规程 1、目的 为确保产品的符合性,满足顾客对产品质量要求,特制定本检验规程,对产品的检验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采购产品,在制品和成品的检验。 3、职责 3.1技质部为产品检验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他部门配合。 3.2技术厂长为产品检验的主管领导。 3.3产品检验由兼职质检员进行,并对检验结果负法律责任。 4、控制规程 4.1本规程依据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和产品特点制定。 4.2技质部负责制定本公司主要采购产品的验证规范、在制品检验规范、最终产 品检验规范; 4.3进货检验:依据“采购产品验证与确认规程”进行严整; 4.4过程检验 根据在制品的重要程度和加工的难易程度,过程检验采用:产品工序流程纪录卡、自/互检、巡检、首件检验方式; 4.4.1“产品工序流程纪录卡”随在制品流程,每道工序完成后,由此工序责 任人于“纪录卡”上标印。任务单下达后,确立关键工序,流程时下道工序人员对上道工序进行例行检验,并将结果纪录于“纪录卡”上: 4.4.2每道工序的操作人员,都必须对生产的半成品进行自检。下道工序人员, 对上道工序的在制品进行常规检查,如发现轻微质量问题,报请所在部门处理; 4.4.3巡检方式是质检员按《工艺手册》、“图纸”不定时的对每道工序进行例行 检验,及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处理。对确认不合格的在制品,出具“不合格通知单”。送责任部门、技质部: 4.4.4产品数量大于50樘:或结构过于复杂(技质部视情形而定),投入批量生 产前,应进行首件检验,检验人员按《工艺手册》、《钢质防火门检验标准》规程进行,检验后填写《产品首件检验纪录单》; 4.4.5对例行检验不合格的在制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机械加工工序质量检验规程

机械加工工序质量检验规程 目的: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提高一次交检合格率,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零件和工序。 本公司对工序质量的检验采用取操作员工自检,专职检验,成品入库抽检相结合的方法,填写检验记录。 一、冲压工序。 操作人员明确本工序零件技术要求,正确选择安装模具,调整模具间隙,设备行程,连续自检5件零件,符合技术要求后方能进行批量生产。并填写工序质量记录单,生产过程中要随时自查,专职检验人员对工序零件进行抽检,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件,每班不得少于3次,并填写检验记录单。 二、车削工序 操作人员明确本工序零件技术要求,正确选择夹具,刀具,工装,量具,试生产零件应连续自检5件零件,符合技术要求后,方能进行批量加工,填写质量记录清单,生产过程中要随时自检,调整,保证产品质量,专职检验人员应根据零件图纸技术要求,对工序进行抽检,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件每班抽检不得小于4次。 三、钻削工序 操作人员明确本工序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正确先择工装,钻头,掌握夹持定位方法,试生产零件应连续自检5件零件,符合零件后方能进行批量加工,并填写质量记录清单,生产过程中要随时进行自检,调整专职检验人员应根据图纸技术要求,对工序进行抽检,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件每班抽检不得少于3次。 四、焊接工序 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加工工序零件技术要求,正确选择调整工装,调节器整电流试生产零件应连续自检3件无误后,方能进行批量加工,自检结果填入质量记录清单。专职检验应对照图纸工序质量要进行抽检,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件,每班不得少于3次,并填写质量记录清单。 五、抛光工序 操作人员要明确本工序零件加工要求,正确选择砂轮和加工方法,粗砂抛光后要自检确认达到技术要求后,才能进行批量加工并填写质量记录清单,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返回上道工序,专职检验应按图纸要求进行抽检,并填写质量记录清单,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件,每班不得少于3次。 六、初装组 操作人员应明确本工序加工技术要求试装配后要填写质量记录清单对不合格零件要及时剔除定置放好,经专检人员确认记录后并及时返回所属工序,不合格零件不能装配。由专职检验员全检并填写一次交检合格率记录。 七、总装组 操作人员应明确本工序技术要求,试装配后要填写质量记录清单对不合格零件要及时修复或剔除,定置放好经专检人员确认,填写记录及时返回所属工序,经专检人员全检后填写一次交检合格率记录,总装组检验人员对所装配的产品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装卸工及随车装卸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行业资料:________ 装卸工及随车装卸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装卸工及随车装卸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1、随车出发前,应根据交代任务,带好有关工具和安全标志。 2、车辆倒车时应下车负责指挥,并注意周围情况;推车时应站在车身后面,以免发生危险;车辆行驶时,不要瞌睡,不要与司机谈话和点烟。 3、不准拨弄各种构件和无照驾驶。 4、空车行驶时,不准悬空站在车上,应紧握扶手;装货时,就在车厢中空出适当安全位置,以便装卸工坐立;要注意刹车防止货物移动伤人。 5、车辆在行进途中遇到转弯或停车时,应配合驾驶员用红旗示意指挥行人和其他车辆,并协助司机,注意行人动态,及时招呼配合。 6、车未停稳,不得上下(包括人和货物)车上载运货物,如发现有不安全情况,应通知驾驶员停车,采取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危险。 7、必须等车辆停妥后,方可按次序进行装卸,不要抢装抢卸。操作时,相互间要保持适当距离,以免碰伤人。机械卸货,要现场指挥确保安全。 8、架设跳板时注意牢固,搭好后应先试走,拖抬货物上下要互相配合好。 9、装货时,一定要将货物装稳、扎牢、有安全措施,货物装好后及途中应检查绳索、垫木等物件是否牢固,捆紧,有无倒坍、前冲等危险。在装运大构件上面不准用园铁滚垫衬,前面不准站立人,防止急刹车时货物冲击伤人。 10、用机动车辆装运货物时,不得超载、超高、超长、超宽,如遇 第 2 页共 5 页

必须超高、宽、长装运时,应按交通安全管理规定,要有可靠措施和明显标志。 11、堆放物件不可歪斜,高度要适当,对易滑动件要用木块垫塞,不准将物件堆放在安全道内。 12、严格遵守易燃、易爆及化学危险物品装卸运输的有关规定。装卸有毒气散发的物品,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装运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严禁与其他货物混装,要轻搬轻放,搬运场地不准吸烟,车厢内不准坐人。 13、装卸货物应按规定吊点起吊,严禁在吊场下面站人。 装卸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严格遵守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物品装卸运输的有关规定。装卸分散材料及有毒气散发的物品,应佩戴适用的防护用品。 2.工作前应认真检查所用工具是否完好可靠,不准超负荷使用。 3.装卸时应做到轻装轻放,重不压轻,大不压小,堆放平稳,捆扎牢固。 4.人工搬运、装卸物件应视物件轻重配备人员。抬杠、撬棍、跳板、绳索等工具必须完好可靠。多人搬运同一物件时,要有专人指挥,并保持一定间隔,一律顺肩,步调一致。 5.堆放物件不可歪斜,高度要适当,对易滑动件要用木块垫塞,不准将物件堆放在安全道内。 第 3 页共 5 页

土工试验规程

1 总则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简称本规程)包括87个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和一个土的工程分类方法标准。修订本规程的目的是使公路系统的试验室在进行土工试验时有一个统一的试验准则,使所有的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共性技术要求系指土的物理、水理、力学和化学性质试验中带共性的要求或标准,内容涉及土性指标的选择、成果整理、指标换算和试验报告等,系参考其他部门经验并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制定。 1.O.1 为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开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计算指标和参数,制定本规程。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简称《93规程》)自1993年实施以来,已有1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公路建设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低等级公路建设中可以避让的岩土工程问题,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山于线形、坡度等技术要求变得无法回避。随着公路建设穿越山区以及黄土、冻土等特殊土地区,要求《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计算参数和判定指标,同时测试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原规程进行重新修订,使《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能够满足现时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公路建设发展需要,规范公路土工测试标准,并使土工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1.O.2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公路I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及其他路用土的基本I程性质试验。 我国建筑、水利、铁路、冶金等系统均有相应的土工试验规程或标准,基本内容与本规程基本相同。本规程在修订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与国家标准的统一和合理衔接。但是由于公路建设的特点,有些试验方法的条件和评判指标不同,在某些具体的参数和规定上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因此与其他行业的规定略有不同。在实际使用中应予以注意。 1.0.3 各项工程应编制合理的试验方案,采集代表性的试样,测算准确的数据和进行正确的资料分析整理,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反映实际情况的各种土性指标。 土的工程分类是土工试验规程对土进行粒组和土的工程性质划分、试验规模和仪器划分的重要依据。本规程中土的工程分类系以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 第1页 (GBJ 145—90)最新修订报批稿为基础井依照公路建设特性要求进行编制。各项基本试验遵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对《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 93)进行了修订。 1.0.4 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按附录A进行,通过对样本(试验测得的数据)的研究,来估计总体(土体单元)的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性。 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是提供真实有效、准确可靠的土性指标的重要环节。内容涉及数据记录的准确和客观性、成果整理、土性指标的选择、计算统计方法、误差分析、精度评价等。根据误差分析,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一定的补充试验,以便决定对有疑问数据的取舍和更正。为便于使用,本 规程仍保留了《93规程》的附录A部分。 1.0.5 土I试验检测报告,对不同类型和级配特征的土,应提供土的基本颗粒级配、液限和塑限指标;对于特殊土,还应提供描述特殊土基本特征的试验测试指标。 土工试验检测报告,均应包含土的最基本特性参数的描述。对于粗粒土和巨粒土必须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提供土样的颗粒级配粒组数据和级配特征曲线。对于细粒土除应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提供土样的颗粒级配粒组数据和级配特征曲线外,还应进行界限含水率试验,提供土样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等。这是可重复再现土工试验结果的基本条 件,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对于特殊土还应提供描述特殊土基本特征的试验测试指标。 1.0.6 公路土I试验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在进行土工试验检测前,应对土工试验检测设备进行检查,仪器设备应符合《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 15406)的规定。根据国家计量法的要求,土工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和校验。对通用仪器设备应按有关检定规程进行检定,对一些专用仪器设备应按相应的校验方法进行校验。 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对有些内容要求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nJ 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79)等,以及交通行业指南《盐渍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公路工程抗冻设计

产品质量检验规程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公司产品质量保证工作,明确质量检验工作任务、范围、职责, 由品质管理部在公司范围内负责对此制度的监督及执行。 2、本制度包含: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及控制程序、计量管理制度,各种标 识的用途和定义以及对不良品德管理制度。 二、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及控制程序 1、品质管理不的基本职责: a/ 负责对原材料、外协件(外协加工件、外协毛坯件)、毛坯、半成品、制成品,直至成品出厂整个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 b/ 执行不良品不流出之原则,保证出货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技术要求。c/ 负责各种量、检具、仪器的校正及管理。 d/ 负责客户之抱怨、不良反馈等情况的分析处理。 e/ 负责统计技术只运用及各类检验报告的整理。 f/ 负责员工对产品品质的教育规划与培训。 g/ 制定各类产品检验标准。 h/ 对各类进料制程的品质保证、检验执行以及理化分析记录。 2、检验工作应严格贯彻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检验制度,检验人员应按产 品图纸,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检验,作出正确判断,做好不良品的管理工作。 3、检验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坚持首件检验,重视制程检验,严格完 工检验,机加操作人员须做到“三字”。(即:看、做、量;a/上机之前

先看一下代加工件有无不良;b/确认后再上机;c/下机后测量一下是否符合要求。)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零件、关键产品的质量检验,并须建立质量记录存档。 4、检验人员要努力做好“三员”(质量检验员、质量宣传员、质量分析员) 检查工艺操作规程,贯彻执行情况,遇到违规操作情况应及时劝阻,必要时向该部门负责人反映,迅速采取措施。 5、不定期组织抽查库存、合格半成品、成品,考核检验工作的质量。 6、做好计量理化工作、严格量检具,周期检定维护。 7、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 a/ 各环节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合格产品,由检验人员签字后随《产品QC工程表》流入下道工序,不良品应开具《不良品通知单》交品管部办理手续处理。检验员在检验前,须先做到了解产品,了解工序,确定责任区内的检验量,灵活检验方式。 b/ 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均须强调“首检”,加强“巡检”,严格“终检”,操作者“自检”。 (1)、首检:凡设计变更、量产、试做的首件均须进行检查,首件检查应有操作者自检合格后交首检,首检合格后,检验员在《产品QC工程表》及《检验日报表》上签字并加盖产品专属章,以此方准成批加工生产,检验员应对首检后的产品负责。 (2)、巡检:在生产过程中反复进行,检验员2小时/次,做好巡检记录,并对巡检的产品负责。原则上,批量产品实行抽检,比率不少于10%,

装卸工安全操作规程

装卸工安全操作规程 1.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 2.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劳动护具,认真检查装卸搬运工具,完好后方可 使用。? 3.严禁班前、班中饮酒。? 4.装卸重物时,必须查验车辆倾斜情况,有无障碍物。夜间工作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5.汽车停稳后方可上车,打开车厢挡板,以防伤人。 6.装卸时与现场密切联系,物品要摆放牢固,注意查看车厢挡板是否牢固可靠,并挂好安全钩。? 7.装货前要充分考虑和准备自己的安全位置,不得在车辆行驶中骑坐挡板或站在车门踏板处。 8.装卸货物时必须听从指挥,脚底要站稳,严禁穿拖鞋。 9.装卸时,必须要注意周围人员的安全,并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抛掷、用力过猛而撞伤其他人员或伤及自己。 10.装卸重物时,重物下面严禁站人,易摇晃的物品下面要垫稳。? 11.利用叉车或者升降车装卸时,升降臂下严禁站人或穿行。 装卸队规章制度及职工安全守则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公司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公司生产任务地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

全生产法》有关安全的管理规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员工,切实做到安全人人有责,特制定本制度。? 1服从分配,听从指挥,并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 2必须具备事本岗位工作的身体素质和熟知作业中危险的性质及注意事项3操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具。? 4装卸工装车时,首先应检查运输货车车厢是否平整或是否有异物;若车厢不平或有异物及时和客户或司机提出建议,进行清理;? 5装卸工带班班长除要认真负责和司机,库管人员沟通,做好装车前货物码放预算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返工。如果因为工作失误对公司造成损失的,处予员工一倍的罚款。员工有监督带班班长权利,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6要牢记尊客爱货思想,确保货物完好无损。做到文明装卸,杜绝野蛮装卸装卸;不按规定装卸货物时,员工造成货物损时照价赔偿。? 7装卸货物过程中发现有包装破损;货物破损或短少等异常情况装卸工有责任向负责人和客户反映。以便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8装卸作业时,应文明作业、规范操作,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装卸。 9对所承担的工作全面负责,对在装卸过程中损坏的物品要负责或赔偿。10装卸结束后,必需做好清理工作;? 11不准随意请假旷工,突发事件除外。确实有事需提前一天请假,如果当天员工强行请假歇工,公司将视为旷工处理,以一罚三的制度进行处罚;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条文说明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21.1.1 本试验的编制主要是参照日本JISA1215-1995年修订版《公路的平板荷载试验方法》和德国DIN18134《平板荷载试验》-1993年修订板,并吸收近几年的科技发展成果和施工实践经验,同时针对在实际应用上存在问题予以修正,以便其能适合今后施工的需要。 K30-平板荷载试验是使用直径为30cm的荷载板通过试验求出地基反力系数,以标准值K30表示。我国自1985年引用以地基反力系数K30值作为路基填料质量的检测控制指标以来,在铁路系统均以“地基系数”为基本用语,并已正式列入《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因此,为了统一起见,此次编制中仍沿用“地基系数”作为基本用语。并明确用语定义,即“地基系数”:系指以某一下沉量除与其相对应的荷载强度所得出的值,以标准值K30作为标记。 所谓下沉量是指荷载板在路基、基床层面上受荷载引起的中心垂直变形尺寸。其中包含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 21.1.2 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是通过落锤试验和沉陷测定来直接获取土体动态特性的承载力指标“动态变形模量”值的,以E vd表示,其计量单位为MPa。本试验主要是参照德国1997年颁布的《道路施工岩土试验技术规程----采用轻型落锤仪进行动态平板载荷试验》(TP BF-StB Teil B8.3)和德国1997年的补充修订版《轻型落锤仪在铁路施工中的使用准则》(DR-A2015),并结合铁道部1999年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99G13)“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关键技术研究----施工质量监控测试仪器的研制”的科技成果而编制的。通过对秦沈客运专线及京沪高速铁路试验段的细粒土、粗粒土、碎石土和级配碎石等四种土共800多组的 284

检验规程

检验规范目录

SP/GC-01-2008元件和材料进厂检验工艺

进货验证时,10个以下全检;10个以上采取抽检,抽检20%+1。当抽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加大抽检量至50%,如果仍不合格则视为本批产品不合格。 SP/GC-02-2008.生产过程检验规程

1、总则 本规程规定了本公司生产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加工过程(半成品)的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及一般要求,通过加工过程的跟踪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标的规定和要求。 2、检验内容 2.1产品钣金 按图样要求,检验零部件各部尺寸、加工精度是否满足要求。主要检验以下方面: a.展开尺寸; b.去角、冲孔尺寸及位置尺寸; c.零部件尺寸; d.表面处理(毛刺、焊接、磨光等); e.外形尺寸。 2.2产品元器件装配、接线 a.设备内装的开关电器和元件应符合图纸及有关的国家标准,按照制造厂说明书(使用条件、飞弧距离)进 行安装,必须在成套设备内进行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是易于接近的。 b.母线和绝缘导线的尺寸和额定值应符合承载的电流和所承受的机械力。 c.导线的颜色应符合GB2681的要求。 d.指示灯、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2682的要求。 e.布线 1)布线应整齐、美观、压接牢固、线号清晰且元器件之间的导线不应有中间接头或焊接点,线束需缠套 有不自燃的软管。 2)绝缘导线不应支靠在不同电位的裸带电部件和带尖角的边缘上,应用适当的方法固定线束。 3)过门的导线,应使门的移动不会对导线产生任何机械损伤,线束的受弯半径大于10倍的线束外径。 4)电气间隙配电箱≥6mm、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产品≥8mm、低压配电柜≥10mm;爬电距离配电箱≥ 8mm、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产品≥14mm、低压配电柜≥12.5mm 5)验证成套设备的裸露导电部件和保护电路之间是有效连接,接地连接电阻不大于0.1Ω 6)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他要求: a.操作器件的运动方向应符合GB4205之规定要求要求; b.装置中所选用的电器元件及辅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使用寿命、接通和分断能力、短路强度 及安装方式等方面应适合指定用途及本身相关标准,并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进行安装; c.所有电器元件及辅件应按照其制造厂的说明书(使用条件、需要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 d.电器元件及辅件的安装应便于接线,维修和更换,需要在装置内部操作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易于操作:

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规定与产品有关的采购物资(如原材料、包材、外加工品、采购物品等)进货检验的方式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外购、外协的原材料、辅助物料、包材及外加工品、表面处理、热处理件等的检验过程。 3.职责:采购人员提供到货清单及有关质量证明资料(说明书、合格证、材质报告、热处理报告、型式试验报告、图纸及合同约定的文件)。仓管员依据采购计划对供方来料的规格,数量等进行接收,做好待检标识,并按规定填好《产品报检单》附带有关质量证明资料进行送检。 进货检检员(IQC):根据仓管员的报检信息,对照《国家、行业标准》、《检验作业指导书》、技术图纸和相关附表进行验收作业。 4.缺陷定义: A类为致命缺陷:预计能引起产品功能丧失的或会造成安全事故的,顾客会索赔的。如:功能性能,抗拉强度不良,化学成份不达标、错装,漏装等。 B类为严重缺陷:可能严重影响产品功能或引起产品局部功能失效。如:特殊特性,主要尺寸不良等。 C类轻微缺陷:符合产品标准,不影响产品的使用功能,但不符合产品特性内控标准,影响产品外观或整体观赏。如:外观不良、产品标识不良、包装不良等。 5. 操作流程:

6.进货检验不合格处理流程:

7.验收原则:进货检验员接仓管员的《产品报检单》应对待检物料及时进行检验。(1)正常情况,接报检通知后1小时至3个工作日内应完成检验。(除相关试验有时间规定以外) (2)紧急情况,进货到货后质量部应首先安排急需物料的检验。 (3)异常情况,不超过7个工作日应完成验证工作。(除相关试验有时间规定以外) (4)特殊情况下,如:晚班无检验员或检验条件不具备等,可由生产部以《紧急放行申请单》提出,经上报批准后先上线试用,试用不合格退回仓库,通知质量部按不良品处理。 8.外协配件原材料检验和试验: (1)对原材料的性能试验按《检验作业指导书》、《国家、行业标准》,且要求原材料供方在每批交货中提供对应的检测报告及材质证明书,检验员对照产品原材料的标准核查各项实测结果及有效性。对金属配件每年至少两次对原材料机械性能及化学成份进行抽查(公司不能检测时可委外),试棒至少3根,按AC=0接收准则。 (2)对配件的毛坯件抽样按GB/T-2828.II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见附表。 (3)对外购、外协加工件的相关尺寸检测按《检验作业指导书》、技术图纸执行,抽样标准GB/T-2828.II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见附表。 (4)表面热处理工序的测试抽样判定:按附表1中接收执行。 (5)抽检的结果记录按5.3执行。 9.相关文件: 《国家、行业标准》《检验作业指导书》《控制计划》《设备操作规程》 《生产作业指导书》《产品质量检验规范》《包装规范》《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0.相关表单: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力学简版要点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1) 一、颗粒分析试验 (1) [附1-1]筛析法 (1) [附1-2]密度计法(比重计法) (2) 二、密度试验(环刀法) (5) 三、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5) 四、比重试验(比重瓶法) (6) 五、界限含水率试验 (8)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 (8) 六、击实试验 (10) 七、渗透试验 (11) [附7-1]常水头试验(70型渗透仪) (11) [附7-2]变水头试验(南55型渗透仪) (12) 八、固结试验(快速法) (13) 九、直接剪切试验 (15) 十、相对密度试验 (16) 十一、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8) 十二、无粘性土休止角试验 (19) 十三、三轴压缩试验 (20)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土力学试验是在学习了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配合土力学课程的学习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训练课。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安排试验内容,以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 试验课的目的: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土力学的理论知识;二、是增强实践操作的技能;三、是结合工程实际,让学生掌握土工试验的全过程和运用实验成果于实际工程的能力。 《土力学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规范编写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下列实验项目。也可根据实验学时选做。 一、颗粒分析试验 [附1-1] 筛分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颗粒分析试验可分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 1.标准筛:孔径10、5、2、1.0、0.5、0.25、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0.1g; 3.台称:称量5kg,分度值1g; 4.其它:毛刷、木碾等。 (四)操作步骤 1.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 的试样。 2.取土:取干砂500g称量准确至0.2g。 3.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筛析。振摇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4.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 2.筛析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 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 2g。 (六)计算及制图 1.按下列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产品检验规程

产品检验规程一、目的和范围1、为了验证各部分构件是否满足规定要求,防止不合格构件转入下一制作工序,确保不合格构件不转序、不出厂,以维护本厂质量信誉; 2、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过程和最终检验活动。二、职责1、归口管理部门:质检部 2、生产技术科负责提供各构件各工序检验所需的标准、图样、工艺文件及检验技术文件等; 3、供销科参与不合格构件的处置及与设计图纸有变更的工程的处置; 4、车间负责产品自检;质检部作自检记录并存档,妥善保管。三、内容1、检验由经过培训、考核并授权的质检人员进行; 2、质检科负责策划本厂各工序的检验活动,指定检验计划和检验规程,并按此验证质量,确保不合格构件不转序、不入库、不出厂; 3、对分承包方所制作的铁塔,按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验证; 4、根据本厂实际情况确定验证方式; 5、各工序检验由质检部专人负责,做到每一工序检验无遗漏,经检不合格的构件通报技术部,能够重新

整改的,整改后进行复检,对不能整改的构件做废料处理,具体处理办法按《质量文件》的不合格品的控制规定进行处理; 6、对本厂各工序的验证不允许实施紧急放行,验证各工序构件质量时须保证验证后的质量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7、质检人员根据检验规程要求,认真进行过程检验、巡回抽检和完工检验; 8、质检员对各生产工序所制作的首件实施检验,检验合格后允许进入下一工序,以此类推; 9、工艺文件规定自检的项目由操作人员实施自检,并在《构件加工流动卡片》上签字,质检人员进行巡回抽检; 10、我厂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不允许意外放行; 11、每个铁塔制作完成后,需有相应的最终检验合格单、质量保证文件齐备后方可入库 A:制作完工的铁塔依具检验规程和标准规定,由质检人员填写检验记录和签发产品合格证,并加盖检验印章予以确认。 B:对检验不合格的构件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的规定,施实不合格品的措施。C:按标准规定要求,定期委托有质检资质的检验部门进行性能试验审定

过程质量检验操作规程完整

4.1.2 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流程如下: a)质量部巡检员需按照产品生产工序、图纸的相关要求对每个正在作业的工位进行巡检,每班3次。过程检验需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参数、工艺参数、操作规范性等方面。 b) 对特定岗位(关键工序或需重点控制岗位),质量部巡检员需对经该岗位加工后的半成品进行抽验。抽检对象为即将转移到下道工序的半成品,抽检水平为特殊抽样水平S-4,每班3次。 c)如巡检结果符合图纸及作业的要求,则生产线可继续生产。若过程检验结果不符合图纸及作业的要求则按照4.2.2执行。 d)质量部巡检员需将当日巡检发现的不符合项作整理并汇总,第二日将质量巡检记录提交给对口的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将当日巡检过程的不符合项整理归类,形成日报发给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并组织讨论和建立纠正预防措施及跟踪其实施的有效性。 e)质量记录:质量部巡检员需将每次巡检结果如实记录在相应的巡检记录表格中(附件二);过程检验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汇总记录到《过程质量控制巡检、抽验异常反馈表》(附件三)。 4.2 不合格处置 4.2.1 首件检验不合格处置 a)若首件检验不合格,不得进行批量生产,立即通知生产工艺或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分析评审。 b)相关评审人员需作出评审结论,对该批产品立即整改或换规格生产、放指标生产,并签字确认。 c)生产线人员和质量部巡检员需对纠正措施进行复检,并重新制作首件直至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4.2.2 过程检验不合格处置 a)过程检验中发现不符合时,质量部巡检员需及时向班长或相关人员反馈,要求操作工现场纠正,并对纠正后的结果进行跟踪。 b)过程抽验中发现轻微缺陷时,质量部巡检员在做好记录后,需通知生产班长或作业员立即修复。 c)过程抽验中严重或致命缺陷时,质量部巡检员在做好记录后,还立即通知相关人员,现场评审,或组织将已生产的产品进行全数返工检验,及时遏制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并对改善措施进行持续跟踪。 4.3 质量记录保存 保存期限一年。 5 附件 5.1抽样检查表

装卸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装卸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严格遵守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物品装卸运输的有关规定。装卸分散材料及有毒气散发的物品,应佩戴适用的防护用品。 2.工作前应认真检查所用工具是否完好可靠,不准超负荷使用。 3.装卸时应做到轻装轻放,重不压轻,大不压小,堆放平稳,捆扎牢固。 4.人工搬运、装卸物件应视物件轻重配备人员。抬杠、撬棍、跳板、绳索等工具必须完好可靠。多人搬运同一物件时,要有专人指挥,并保持一定间隔,一律顺肩,步调一致。 5.堆放物件不可歪斜,高度要适当,对易滑动件要用木块垫塞,不准将物件堆放在安全道内。 6.用机动车辆装运货物时,不得超载、超高、超长、超宽。如遇必须超高、超宽、超长装运时,应按交通安全管理规定,要有可靠措施和明显标志。 7.装车时,随车人员要注意站立位置,车辆行驶时,不准站在物件和前拦板之间。车未停妥不准上下。 8.装卸货物应挂规定吊点,起吊装箱件时应先检查箱体底脚是否牢固完好,按吊线标志吊挂,并经试吊确认稳妥后方可起吊。 9.使用卷扬机、钢管滚动滑移货物时,要有专人指挥,路面要坚实平整,绳索套结要找准重心,保持直线行进,有棱角快口部位应设垫衬,卸车或下坡应加保险绳,货物前后牵引钢丝绳边不准站人。 10.装卸时,应根据吊位变化,注意站立位置,严禁站在吊物下面。

11.铁路车辆装运物件,不得超过车厢允许高度和宽度。铁路两侧1.5m以内,不得堆放装卸物件,不准在车厢底下或顶上休息。 12.在高拦板车厢装卸货物起重驾驶员无法看清车厢内的指挥信号时,应设中间指挥,正确传递信号,或采用步话机。 13.装运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严禁与其他货物混装,要轻搬轻放,搬运场地不准吸烟,车厢内不准坐人。 14.危险化学品、剧毒品装卸必须注意防毒及交接数量。 15.机械装卸注意配合操作,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发生。

过程检验规程

过程检验规程 1.目的: 规定过程检验的方式、标准,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能够及时控制,防止 不合格产品转入下道工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过程加工的产品 3.职责: 工序操作工: 加工过程中自检. 过程检验员: 按本指示要求对加工过程进行首检、巡检和产品完工后的成品检. 4. 定义: 首件检验:是在生产开始时上班或换班或工序因素调整后,换人换料换活换工装调整设备等对制造的第1 件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包括操作工自检,操作工互检和检验员首件确认。 巡回检验:是指检验员在生产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有关工序的产品和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验. 半成品检:是指对全部加工活动结束的半成品零件进行的检验,半成

品检验的工作包括验证前面各工序的检验是否已完成,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即对前面所有的检验数据进行复核。 5. 运行程序: 5.1操作工首检: 5.1.1首次加工按图纸要求自检合格。 5.1.2向过程检验员报首检结果,提交样件最少2件。 葫芦岛国华能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5.1.3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 5.3检验员首检: 5.3.1过程检验员对首次加工样件,按《工序检验标准》要求作首件检验。 5.3.2首件判定后,过程检验员应对首件合格件打上确认标识,以便作业参照,并保留到该批产品完工. 5.3.3首检记录:首检过程如实记录于【生产过程首检、巡检质量记录表】中. 5.4操作工自检: 5.1.6首检合格,过程加工可正式量产作业,操作工应在量产中保持一定频次的自检(每0.5小时一次自检),以保证质量的稳定。 5.5个别装配难度大的零件或测量难度大的零件,首检按操作工→车间管理人员→检验员,三方确认原则执行 5.6巡检:

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重庆卡顿尔食品有限公司 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部门:品控部 编制:范昌勇 文件编号:KDRQC018 日期:2015年1月12日 一、菌落总数检测操作规程 检测国标: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样品:卡顿尔蛋糕、卡曲、西点类产品 产品国标:GB/T 20977-2007糕点通则;GB/T 20980-2007饼干 产品卫生标准:GB 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 GB 7100-2003饼干卫生标准 菌落总数指标:糕点:热加工≤1500cfu/g,冷加工≤10000cfu/g

饼干:≤750cfu/g 试剂:生理盐水(约8.5%)(磷酸盐缓冲溶液);营养琼脂培养基(或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75%消毒酒精 设备:电子称(0.01g)、电子万用炉、灭菌锅、恒温水浴锅、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 器具:250ml三角瓶、玻璃棒、烧杯(500ml)、试管(15*150或者18*180)、试管架、培养皿、镊子、钥匙、刻度吸量管(1ml、10ml)、移液器(100-1000ul)、酒精灯 操作步骤: 1.药品配制 营养琼脂培养基(配比:32g+1000ml蒸馏水);生理盐水(8.5gNaCl+1000蒸馏水)(或磷酸盐缓冲溶液);75%消毒酒精(500ml95%纯酒精+133ml蒸馏水)。 2.灭菌消毒准备 ⑴往灭菌锅外层锅内加适量的水(水位刚好没过加热管,最好用硬度较低的水,避免结垢而缩短加热管的寿命)。 ⑵培养皿成套同向整齐排列叠放,用干燥的牛皮纸(或者报纸)包裹卷紧,放入灭菌锅内套中。 ⑶将准备好的试管、培养基、刻度吸量管、移液器枪头、生理盐水放入锅内,注意不要放置过于密集紧凑,以免影响蒸汽循环造成灭菌不彻底。 ⑷盖好锅盖并对称地扭紧螺旋。 ⑸加热使锅内产生蒸汽,当压力表指针达到 33.78kPa时,打开排气阀,将冷空气排出,此时压力表指针下降,当指针下降至零时,即将排气阀关好。注意冷空气必须充分排除,否则锅内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⑹继续加热,锅内蒸汽增加,压力表指针又上升,当锅内压力增加到所需压力时,将火力减小(自动控制则无需手动操作,老式灭菌锅需手动切断电源来调节),使蒸汽压力升至103.4kPa,温度达121.3°C,维持15~20分钟,然后将灭菌器断电或断火,让其自然冷后再慢慢打开排气阀以排除余气,然后才能开盖取物。 ⑺无菌操作间和超净工作台紫外灯开启,关闭通道门,灭菌30-60分钟。 ⑻更衣进入无菌间,操作前用75%消毒酒精对手部、样品盒表面、操作台、试管架等进行喷洒消毒。 3.样品处理 卡顿尔产品(含半成品)均为固体和半固体样品,样品处理方法如下: 称取25 g 样品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1:100样品液稀释方法:用1 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按此操作程序,制备 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 mL无菌吸管或吸头。 4.接种培养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完整

表9.2.4-2(续)

4按下列公式计算土的颗粒粒径: (9.2.4-3) (9.2.4-4) 式中: d——土的颗粒粒径,mm; K——粒径计算系数,可直接查表9.2.4-3; ——T℃时水的动力黏滞系数,查表16.1.4,(×10-6) kPa.S; ——土粒比重; ——T℃时水的比重; ——4℃时水的密度,g/cm3; g——重力加速度,cm/s2; L——t时的土粒沉降距离,cm; t——沉降时间,s。 表9.2.4--3粒径计算系数K值

表9.2.4-3(续)

5按本标准9.1.4条2款的规定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如系与筛析法联合分析,应将两段曲线绘成一条平滑曲线。 6百分数的计算值精确至0.1%,颗粒粒径的计算值精确至0.001。 9.2.5密度计法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9.2.5。 表9.2.5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密度计法) 工程名称试 验 取样编号计 算 试验日期校 核 试样质量 30g 量筒号弯液面校正 值 土粒比重密度计号比重校正 值 试验时间下沉 时间 min 悬液温 度 ℃ 密度计 读数R 温度校 正值m 分散剂 校正值 C D R M R H土 粒 落 距 cm 粒 径 mm 小于某粒 径试样质 量的百分 数%

9.3移液管法 9.3.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 mm的细粒土。 9.3.2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移液管:容积25mL。 2烧杯:容积50mL。 3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O.OOlg。 4其他同9.2.2条2、3、5、6、7款。 9.3.3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称过0.075mm筛的烘干试样,黏土为10g~15g,粉土试样为20g,按9.2.3条1~5款的步骤制取悬液。 2按式( 9.2.4-3)计算粒径为0.075,0.01,0.005,0.002mm和其他所需粒径的土粒下沉10cm所需的静置时间。 3 测读悬液温度。用搅拌器在量筒沿悬液深度上下搅拌约1min,取出搅拌器。 4开动秒表,根据各粒径的静置时间,提前约10s将准备好的移液管放入悬液中,浸入深度为10cm,用吸球吸取悬液5mL。每吸取一组粒径的悬液后应重新搅拌,再吸取另一组粒径的悬液。 5 将移液管下口放入烧杯,由上口倒入少量水,开阀门使水流入移液管,将管的试样悬液洗入烧杯。 6将烧杯的悬液蒸发浓缩半干,在105℃~110℃温度下烘至恒量,称试样烘干质量。烘干时间不应少于8h。 7试验应在恒温室进行,允许室温变化围为±0.5℃。 8温度计读数精确至0.5℃,称量精确至0.OOlg。 9.3.4 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下列公式计算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数; (9.3.4) 式中: ——吸取25mL悬液中的试样烘干质量,g;

质量检验指导书

质量检验指导书 质量检验指导书的主要作用,是使检验人员按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保证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以防止错检、漏检等情况发生。 质量检验指导书的格式,通常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不同检验流程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下表1为某汽车制造分厂在质量检验计划管理标准中提供的一份实用的产品质量检验指导书格式样本。 表1 产品质量检验指导书 产品名称零件号 零件名称使用单位 项目号质量特性要求检查方法检查频次 编制 校 对批准 资料来源:刘广第?质量管理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表2 产品质量检验指导书 零件 名称 零件件号检验频次发出日期TTA1B×30-02-100全检 注意事项1、测量前清除毛刺和硬点。 2、在使用杠杆卡规检验时,活动脚需松开进出,防止零件表面划伤。 3、需用量块校准尺寸,并清除量块误差。 4、在检验接触精度时,需保持塞规清洁,防止拉毛、起线。 5、在使用各种量仪时,应具备有效期内的合格证。 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测量 器具 检验方 法、方案 重要度内径

1尺寸公差:配合 间隙 < 0.01 千分 尺、 量 块、 杠杆 卡规 与100件 研配,莫 氏锥孔处 允许略小 2级 2粗糙度:外圆0.1样板 比较 目测  3粗糙度:处0.4样板 比较 目测  4粗糙度:莫氏#4 锥孔 0.4/8 样板 比较 目测  5*圆度:外圆0.002杠杆 卡规 H3-42级Δ 6*平行度:0.002杠杆 卡规 1—22级Δ (以下略) 注:*为关键项目,不得申请回用 Δ为工序质量控制点 资料来源:刘广第?质量管理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表2为某零件的质量检验指导书。由表2清楚可见,质量检验指导书也是检验规程,它相当于传统质量检验管理中的“质量检验卡”。通常,对建立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以及关键和重要的零件都必须编制“检验指导书”。检验指导书应对被检验的质量特性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规定检验方法、抽样方案、所需量具、仪表,以及检验示意图等。 编制质量检验指导书的主要要求如下: ⑴列出所有质量特性,并对质量特性的要求要明确、具体,使操作者和检验人员容易掌握和理解。包括缺陷的严重分级、尺寸公差、检测秩序、检测频率、抽样方案等有关内容。 ⑵针对质量特性不同的要求,合理选择适用的测量工具或仪表,并在检验指导书中标明其型号、规格和编号,说明其使用方法。 ⑶采用抽样检验时,应正确选择并说明抽样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